第一篇:县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地区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要求,3月中旬,福海县政协办、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对全县全面推进农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进行了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为全面推进该县农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农牧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该县始终站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把握信息时代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坚持贯彻和落实上级下达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有关法规和通知要求,努力抓好教育教学,使之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目前,福海县各乡(镇、场)、村(社区、分场)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人员共6693人,41个初级班,13个中级班,其中初级班1158人、中级班280人、自主办班3970人、送学1285人。
二、典型做法
(一)统筹谋划,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建立运用“1131”工作机制,精准摸排学员底数。通过建立1名第一书记+1名村党支部书记+3名工作队成员(村两委)+1名住户干部组建6人专班,逐户逐人进行入户走访、发动下基层干部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加学习。二是强化运用“四步工作法”,逐级压实各级责任。通过视频调度、电话抽查、实地检查、重点回访、专题培训、定期通报等形式,采取“日巡查日反馈日研判周分析”四步法,详细了解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全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37次,通报督促整改共性问题6类。开展巡查调度116次,印发工作情况通报21期,限期整改问题70条,指导整改289个,形成指导工作汇报4期。三是新增教学点,方便群众“就近就便”集中参学。投入资金98万元,在17个自然村、片区增设四级培训共享系统教学点,将距村委较远且距临近村较近的学员,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统筹做好学员就近参学,联动管理,解决偏远散区域学习难集中问题。目前,已推送847名学员就近参加集中学习,极大提高农牧民群众的集中参学率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队伍建设。确保齐抓共管。一是选优配强国家通用语言队伍统筹抓。通过选派、抽调13名干部专人专岗,充实县乡“国家通用语言办”力量,县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提供教学保障;
全年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座谈会17期,明确其指导督促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力以赴抓落实。二是建立专(兼)职辅导队伍具体抓。采取聘任、选派方式,从返乡大学生、在职教师、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中选派102人担任专职辅导员,专门负责教学工作;
注重用好村级力量,选派9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与专职互为ab岗,协助做好教学管理,确保辅导不断线。三是建立“小手拉大手”队伍帮助抓。通过发放倡议书、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鼓励动员368名中小学生以家庭为单位,担任各自家庭“小老师”,采取微信群认领作业、亲子教学等方式,帮助家长强化学习。
(三)丰富载体,注重灵活施策。一是组建兴趣小组灵活学。将3124名集中参学学员编入281个“说唱诵读写演”兴趣组,全年开展唱红歌颂党恩、诵经典扬传统、打快板赞和谐等活动336场次,参与地区课前十五分钟互动汇报演出和学习心得体会演讲139次,大大提高农牧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印制学习工具帮助学。采取字—词—句联想式记忆法,将2018年阿勒泰地区高频使用200字统一制作成“口袋书”、挂历、看图识字本等学习工具,帮助农牧民群众随时随地学;
统一制作发放练习册2万余册,解决农牧民群众在书写笔画、结构等易错问题。三是实施积分管理督促学。分类研究制定学员管理手册,将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内容纳入其中,实施“一班一册”,建立“红蓝榜”,奖惩分明,促进学员学习。四是分类管理全面学。针对学校、医院、护边员、宗教人士、协警、南管局、职教中心学员等特殊群体中的学员由主管单位负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各负责单位采取集中授课、分散教学等形式,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划分片区或小组进行培训教学,提升学员国家通用语言综合水平。五是流动课堂送着学。开办流动课堂,组织1720余名村(社区)无职党员、包村(包片)干部、住户干部、辅导员、群团组织等成立221支送学小分队,通过发放“流动小书包”、走村入户教学等形式全年开展送学、辅导4561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牧民群众学习上,缺乏内生动力。天气转暖,因“打工潮”“转场期”,大部分学员无法参加地区集中学习,自主办班、送学比例较大。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对教学缺少研究,教学办法单一、枯燥乏味,农牧民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足。
(二)研究谋划思路上,缺乏强的执行力。乡村两级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组织实施存在畏难情绪,部分乡镇党委,在统筹抓国家通用语言工作上,只抓大不抓小,工作不深不细,未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对各类学员未进行系统分析,集中学习参学率低,自主办班、送学基数过大,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三)后盾作用发挥上,缺乏亲力亲为。包联村级部门(单位)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派出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不重视、不安排、不落实,未统筹安排住户干部到户送学帮学,自主办班、送学办法不多,学习效果较差,缺乏有效的检验措施。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多举措激发学员内生动力。一是加大辅导员的选配和综合素质培养,将辅导员教师的准入制和审核制,纳入乡(镇、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考实考量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行“月测季评”,做到人岗相符。二是县、乡两级定期举办辅导员教师队伍专题培训示范班,持续提升辅导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三是创新学用载体,灵活运用“说唱诵读写演”兴趣小组,开展唱红歌颂党恩、诵经典扬传统、打快板赞、情景课堂模拟活动,全面提升农牧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召开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农牧民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内生动力。
(二)选标杆创做法强化工作执行力。一是强化监督运用“1131”学员精准摸排机制。逐户逐人进行入户走访、发动住户干部引导农牧民群众“应参尽参,应学尽学”,确保不断提升参学率,增强学习效果。二是依托本级党校、职业技培训中心等机构,针对水平差的村干部分批分层次进行集中封闭式培训,确保村干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工作和交流,争做农牧民群众心中的学习垂范和标兵。三是坚持“以考促效”,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把握考核时机,实现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确保考核工作全覆盖,切实全面提升整体效果。四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霍斯课堂”,依托新农村“大喇叭、小广播”、组建“马背上的辅导员”队伍等措施,解决“偏、远、散”群众学习效果不佳问题。
(三)严做法明要求压实责任落实。一是严格落实捆绑责任制,明确包联村级部门(单位)责任领导,量化工作目标,细化教学管理任务,制定每月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逐级压实住户干部履行好帮学帮教职责,切实确保后盾作用发挥到位。二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通过视频调度、电话抽查、实地检查、重点回访、专题培训、定期通报等形式,对住户干部职工、派出单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在所在乡(镇、场)和全县排名,排名情况将在乡亲乡情微信平台、乌伦古湖党建网进行公示公布,切实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严格落实执行奖惩机制。按照《福海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牧民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福党办〔2018〕42号)文件要求,拟定于3月底前,召开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农牧民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综合表现示范乡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示范村第一书记、优秀教学辅导员、优秀住户干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学用标兵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引导各级、各民族积极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氛围。针对于2018年度国家通用语言年终测试补考后仍未过关并存在抵触心里的学员,经征求乡(镇、场)、村(社区、分场)意见后,由县级组织集中强化办班参加脱产学习1个月,所包住户干部全程陪同,确保综合成绩过关后方可返岗(村)。
(二)抓好村级干部常态化培训。根据地区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指示,依托各级党校、职业技培训中心等机构对全县200余名村级干部分批分层次进行不少于4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培训,确保村干部人人都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开展工作的水平。
(三)大力推行全民学国家通用语言。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差的在职干部,45周岁以上母语为非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15-45周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情况较差的各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工作,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语言交流基础。
(四)加大送学人员管理。运用“三个一”工作方法(一个延伸: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向偏远牧区延伸;
一个到位:人员组织到位;
一个确保:确保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为基本思路,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霍斯课堂”、组建“马背上的辅导员”队伍、创新运用app及数据平台等学习载体等措施,确保2019年送学人员及自主补课班人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第二篇: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落实四项举措全面推进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近期,严格落实四项举措,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2018年计划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
一是加大宣传,广泛普及。充分认识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及工作措施和要求,熟悉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达标建设标准,利用“推普周”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氛围,增强了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学校要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及师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三是强化考核,全面推进。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任务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标准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师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对班级、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之中;及时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四是严格督查,提升质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采取全区统一规划确定落实目标,学校对照标准自查整改、教育组初查指导、评估验收的督查机制,确保学校高质量达标。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调研报告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关防乡中心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农村小学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立足长远,这迫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小学的依法治校工作。近一段时间我们调研组针对我乡小学实施依法治校情况进行调研工作,感触颇深,汇以成文。
调查主题:当前我乡小学依法治校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关防乡所有小学
调查时间:2016年10月20日~25日
调查方法:座谈专访
问卷调查
个别走访
调查内容及经过:针对关防乡东、西、中三沟的小学进行走访、调研。我们乡地处涉县偏远乡镇,经济落后,人口外流比较严重,全乡大约有60余名教师,学生500余人,对学生家长抽样调查不是出去打工就是文盲,小学文化水平占的比例达到57%。相对于其他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乡镇,我们推行依法治校有点困难。我们调研组共计四人。
职位和调研分工:苑华平,副校长,负责对调研学校的法制校长进行专访;刘现红,教导主任,负责对教师进行座谈会;杜爱伟,政教副主任,负责对家长进行走访,并汇总形成报告;孟小芳,政教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针对我乡各校点实施依法治校的法治情况进行调研。每区片学校的调研时间为一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主客观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发现,当前在一些校长和管理人员中,还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思想观念。除认识问题外,调研组认为我乡的依法治校工作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教体局及中心校对所辖小学管得过多、过死,学校依法享有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落实,校长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对校长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个别校长养成了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不论学校的大事小情都由校长一人说了算。
2、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应当说,农村小学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逐步积累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衡量,不少学校在办学活动中,无章可循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此外,章程、制度建设不完善,形式上不规范,内容上脱离学校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学校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相当普遍。把依法治校仅仅当作一项具体的工作来对待。
3、民主管理与监督工作薄弱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4、法制教育理解狭隘
学校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起着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是开展法治教育的灵魂,首脑。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校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没有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摆在应有的位置。
2、学校法制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薄弱
机构、队伍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保证。
3、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致没有把依法治校作为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治校理念,作为学校办学、管理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4、农村的知识结构阻碍法制工作实行
调查中的数字已经说明了问题:家长的书念的少、学历低,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大,知法守法懂法更是少之又少。俗气一点说:你说他懂点,他会拿着鸡毛当令箭,不懂吧,他还装懂。在这样的氛围中就形成了社会、家长、学生的法律知识浅薄,运用法律武器单一,固执的现象,给依法治校工作带来了不利的阻碍。
二、我们乡开展依法治校入手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健全学校教育法制工作机制。
(二)、分层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师生法制意识。1.加强学习,提高干部、教师法制意识。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强力推进三全管理,建章立制,使学校管理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1.加强学校三全管理工作,实现依法行政。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职员工行为。3.加强学生管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4.加强民主监管,推进校务公开。
三、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抓好一个关键
建设一支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理念的校长队伍。校长依法治校理念的确立,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校长等于一个好学校。
2、必须处理好一个关系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很重要,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依法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学校应当把尊重、保护和实现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3、必须突出一个重点
抓好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为依法治校工作保驾护航。必须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4、必须打好一个基础
提高干部师生及家长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在于加强干部师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师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组织师生开展法制讲座答题活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编排文艺节目、法治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法治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干部师生崇尚法律、厉行法治的思想和作风。
第四篇: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9:09: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2)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西方发达经济体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垮国公司纷纷破产,各国大型金融企业均出现巨额亏损,所在国家相继采取救助措施进行干预,接管破产银行。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使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一派萧条的景象。导致我国出口需求严重不足,出口加工型的企业订单迅速减少,一批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大受拖累。
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应对。2008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举措,决定在未来三年内,中央财政共投资4万亿元,要求做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12月3日又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对今后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使处于中部地区的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招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成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必然选择,竞争日趋激烈。
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响应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化、三集中”战略,先后出台一
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建设县工业园区和临江产业园。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数十家。临江产业园正在紧张规划建设,已有企业开始入驻。十八个专业招商分局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香港互益纺织工业园、江苏常熟锦绣经纬编、新锦丰方便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2008年新签约外资项目4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万美元,境内市外项目75个,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外来投资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苏北等地区比在发展速度、招商工作力度上无法相提并论。与临县望江比也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的多,谈的多,真正签约落户的少。二是引资项目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小项目、一产、三产项目多,大项目少,重大工业项目和财源性项目少,对整体经济拉动效应不足,财政贡献率不高。三是项目开工率低、资金到位率低、建设速度慢,投产、达产率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速度的要求。四是投资软环境、硬环境难以满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和外商的要求。
三、对如何破解我县招商引资难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效果不好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强化服务观念,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以服务企业为本”的理念,以服务体系建设为起点,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零距离贴心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帮办制度,县领导对外来投资重点项目实行点对点帮扶,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联系点负责制、项目包推责任制等服务企
业制度,引导企业快速建成达效。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超前对接,积极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解决落户和竣工投产前的主要问题。关注企业当下的生存状况,对工业园区、临江产业园以及各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建立外来投资企业运营档案,掌握外来投资企业运行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搭建新型发展平台,增强企业活力,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二,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实效。为了能更有效地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当前形势,清理和调整与当前形势和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文件、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创新各项制度,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督查督办制、绩效考核制,优化细化招商引资任务考
核方案。结合当前形势,科学院合理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服务机机制,建立重点招商引项目领导帮办制度,为引进重点项目搭建服务平台和高速通道,提高工作实效。
第三,加强招商引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驻外招商分局的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2008年,我县在各单位派出外出招商小分队的基础上,向苏、浙、沪、闽、粤等地派出了18支专业驻外招商分局,专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被派出专业招商的同志,大多数能坚守岗位,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宣传、推介**,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驻外招商机构必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加强,结合我县
第五篇:法律普及情况调研报告
法律普及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但是在各方面都在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越来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探讨本地法律知识的普及基本情况、当地群众的思想教育现状、调查感想及针对此问题的对策。
世纪更替,风云变化之际,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艰辛步履,自从摆脱了简单的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势在必行。
在实习之余,本人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县、乡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前不久,某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某在处理村内宅基地时引起纠纷,几名群众
无故殴打了高。在这种情况下,高家兄弟拿来木棍、铁锨要与他们决以死战,为哥哥报仇血恨。高清醒的认识到此事非同一般,不能以武力解决,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处理。于是,他向乡党委和派出所报了案。乡党委和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通过教育,打人的群众认识到了错误,避免了一场危及家族利益的血战。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但反之,极少数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出现知法犯法或钻法律的空子,投机取巧。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12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了解和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特别是党关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并对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表示拥护,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不送子女上学,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集中表现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西部需要发展,西部需要人才,西部需要资金,同时,西部也需要法律!无法就不能谈法治,不能讲依法行政!当然更不能解决西部固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滥用职权等现象!现在正在实施西部的大开发战略如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必将对其有许多不利影响。西部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
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四)乡镇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看待开展
村民自治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看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更要看到村民自治这项崭新的事业所焕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美好的民主前景,看到它对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伟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当官管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发挥好法律赋予的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用。
(五)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真正让群众懂法律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如果可以把普法活动真正贯彻到农村还是很有作用的。首先市委和市政府要重视,区委和区政府也要重视,还要把社会团体和政府结合在一起。通过此次的学习和实践调查,心情有几分沉重,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这无疑是一种鞭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艰难,需要十二分的勇气,更需要十五分的执着。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