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大力推进新课堂”汇报材料
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大力推进新课堂
丛台区丛台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十分感谢邯郸市教育局、丛台区文教体局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走进丛台小学,走进生本教育。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大力推进新课堂》。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丛台小学的发展概况。我们学校是一所有着近四十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丛台路小学,2005年进行了改建、扩建,2006年改名丛台小学。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82名教师,2100多名学生。学校遵循“诚则信 学则进 勤则精 创则新”的办学理念;恪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校训;倡导“敬业修德、无私奉献”的教风;营造“善教善导、主动发展”的学风,不断强化学校管理。
在“强力提师能 创建新课堂”的道路上,我校坚持以团组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生本教育,推进课堂改革,收获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说起新课堂推进,我们和在座的许多兄弟学校一样,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路,但是我们不畏其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终于拨云见日,走出了一条阳光之路。
一、创建新课堂 信念要坚定 的确,最初创建新课堂,是建立在对传统课堂大刀阔斧的改 革基础上的,这样的一种革命的方式,极具挑战性。不仅是老师,作为校领导我们同样感到担心、困惑、迷茫。我们都知道,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组织全体教师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学习了邯郸市教育局邯教[2010]1号文,学习了邯郸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真切地感受到了市教育局在把握教育方向、确定教育策略等方面的韬略和眼光,感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科学决策、务实创新、勇于开拓的魄力和远见。
创建新课堂,理念先行。为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地这种“新”理念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我们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理念。
1、学习1号文件
首先我校印发教育局下发的“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1号文件,教师们人手一份,组织学习一个星期,认识创建新课堂的重要作用,明确“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目标、推进措施,拉开了我校创建新课堂的序幕。
2、外出取经
为推动新课堂教学,我校分批派出所有教师赴邢台人才学校、山东杜郞口等地先进学校取经,这些教师学习回来,都要写学习反思、感悟心得、并全体教师会上交流,对教师观念转变、推进新课堂起到了积极作用。
3、邀请专家把脉,激发调动全员参与。我校先后从外地请 来教育专家、市区教研员做专题报道,开阔了全体教师的眼界,激起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堂创建的热情。
二、创建新课堂 构建新模式
理念可以迁移,但模式不能照搬,创建新课堂必须立足实际,立足校情。
我们先是仔细观摩学习了全国名校的各种课堂模式,并分析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利弊,借鉴杜郎口的“活”,人才学校的“实”,创建了“四学五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四学,即自学、互学、群学、导学。五环即为课堂流程的五个环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精讲点评---当堂训练。不可否认,四学五环教学模式对于我校的新课堂推进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它毕竟是我们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成果,凝聚了教师们的心血。
在实施新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又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说,有的老师说,新课堂把纪律改“乱”了,并且课程也跟不上进度,老师们有怨气,个别老师想打“退堂鼓”。了解到教师们的畏难情绪后,张校长亲自与教师们深入座谈,表明了态度,“新课堂我们已经上路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早改学生早受益,晚改学生晚受益,不改学生就不受益,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还发现,新课堂的模式适用于所有学科,但又不能从根本上抓住学科教学的根,体现不出学科的特点。再比如,导学案的设计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问题接踵而来,也使我们的思考变 得丰富深刻起来。新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是否还有更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三、牵手生本 成为“全国生本教育实验校”
4月份,我们跟随丛台区生本教育考察团到来到了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班,这次学习让我们豁然开朗。生本教育与新课堂教学不是对立的,是相通的,是一体的。生本的理念能够深化之前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形成的“四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生本教育更具有丛台特色。
什么是生本教育?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结合11年来生本实验的无数案例作了这样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理念,简言之就是“以生命为本,依托生命,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以学为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就在今年4月份,我校和全国“生本教育”研究中心郭思乐教授签署了协议,正式被确立为“生本教育”实验校。
四、推进生本 让生本教育落地生根
(一)开展扎实有效的生本培训
1、全员理论培训。组织骨干教师成立生本教育理论组,先 期认真研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和《教育激扬生命》等多本生本理论书籍,在自己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使老师们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另外,我们还将《人民教育》2009年15-16合期“生本教育专辑”及其它生本教育相关的理论文章、丛台区教研室精心汇编的《静待花开》等内容编作为教师理论学习教材,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习,各个年级组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了1500字的学习体会。我们还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了“生本教育”理论测试。
2、深层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骨干教师、教师分五批组织教师赴广州多所实验校学习。其中还有一名教师参加区专家班培训,为期一个月。对于市教育局、区文教体局组织的生本研究培训,我们更是校长带队、全员参与。就在上周六、周日,丛台区还邀请广州的生本专家来为全区的教师讲座、做课。
3、实战式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多节生本教育课堂实录,并围绕课堂开展研讨活动。接着骨干教师做示范课,通过观摩、学习、交流,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感到转变的必须,激发老师们的理念转变。扎实有效的培训,为全面推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
1、骨干引领,全员推进。
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生本课堂的有效做法,全面推进。在骨干教师的经验带动下,全校教师的生本课堂很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阶段推进,学科推进。
实施生本的最初一段时间,我们先由个别年级、个别学科开始的。年级上侧重于中高年级,学科上侧重于语、数、外这些主课。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在其它年级、其它学科逐渐尝试。到目前,我校所有年级,包括一年级,所有学科,包括音乐、美术等都在实施生本,而且把生本做得很好。
举个例子,在9月下旬的时候,我们区教研室的领导、教研员20余人到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听评课调研周活动,在我们学校调研了一周,听了有100多节课,涉及了我们学校的所有教师、所有学科,这在其它学校是没有过的。听完我们这些家常的生本课后,教研室的领导很高兴,他们对我校的生本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充分地肯定。教研室的领导这样说,丛台小学的教师理念新、学生因为得到一段时间的生本训练水平高。我们学校的语文王利娟老师、数学王俊杰老师作为仅有的几有的几个代表之一,在上周丛台区组织的生本培训上为全区教师做展示课。再比如,美术曹泽敏老师、科学郗晓娟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着生本教育。这些小学科的老师也都精心设计了自己的前置性研究,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盎然。曹老师因为生本上得好,代表丛台区参加 邯郸市美术学科新课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音乐教师王韧刃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的音乐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应该说,生本成就这些教师。
3、活动促进。
为了保证生本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我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除阶段推进、典型带动外,我们还实施了活动促进。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对生本教育的推进产生很大的促进。
以“教师论坛”为主,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改革推进能力。我们利用每周一开全体教师会前,举办一次短时间的“教师论坛”每次教师论坛主题鲜明,都能围绕生本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确实提高了教师的能力。教师论坛实现了教师的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以“专题研讨”为主,逐步提升教师的执行力。教导处分学科定期组织学科教学生本研讨会,总结梳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和问题,通过“反馈会”的形式跟全校老师进行研讨、沟通,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学科推进计划。
以“集体备课”为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生本课堂注重前置性小研究的学习。科学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源于有效的集体备课。受“生本教育”基本理念的启发,我们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创新性地运用到集体备课中来,实施“互动式”集体备课。在明确备课内容的情况下,校级集体备课一般是大科每 周两次、小科每周一次。校级集体备课分五个环节: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根据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我们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前置性小研究,汇集成册子,人手一册,发给学生,起名为《思行导航》。
以听评课为主,将生本教育与构建理想课堂一体化。为使生本教育在每一节课、每一天的实践探索中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开展了“团组教师轮课”活动。坚持团组中每位教师每两周公开一次课,团组成员一起听课,听课后利用课间十分钟,在走廊里及时对课堂问题进行反思评课。每个团组每周都有20多节课公开展示,已实现展示课听课常态化,使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全面听课的基础上,对一些中青年教师采取“一课多轮”听课,同组成员先观摩后,马上进行评课改进,再在其他班级再上课,在磨课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然后团组集体展示。在全体听课的基础上,团组集体备课,选出一名教师,在全校展示,团组其他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
五、组建团组 实现教师共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生本的推进,我们发挥的是集体的优势,践行的是人人达标,促进的是教师整体的提高。
1、搭建“三格”层次,构建教师发展模式
我们学校内在文化精神是:以合作共享为主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为此,我们构建了教师梯级发展模式,搭建了“三格”层次,即:入格、升格、风格。
入格,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多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进行跟踪指导;实施“青蓝工程”,要求每一位新教师自拜“教学师傅”,师徒间进行课堂开放、备课指导等交流,依靠这样的入格培训,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像我校的胡亚梅、郭莉娜等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入格培训,很快成长起来,已成为一名学校、家长信得过,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他们在区级组织的各种讲课、基本功比赛中已崭露头脚,成绩不俗。
其次是升格,即通过专家引领、外引内培、观摩取经等,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孙敏老师素质好,底蕴厚,教学中有独到见解,有创新精神,我们为她创造展示锻炼的机会,多次让她外出听课,引导她向名师学习,同时经常帮助她研究课,让她在校内上示范课,再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课后大家点评。这样不仅使她的教学艺术日趋完美,也令全校教师受益匪浅。短短几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上,孙敏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先后荣获语文教学新秀、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在全国第34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中获得了语文讲课一等奖。
再者是风格,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本身带有革新的意义。”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正确的引领,教师不懈的实践、探索。对于骨干教师,我们要求她们以科研为先导,积极参与教育教研,根据学校的总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定子课题,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骨干教师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帮助骨干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向“名师”发展。我校为了促进骨干教师更快成长,每学期都会推出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即研究一项教学方法,上一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结一个对子。此时结队子,由原来的师徒结对拓展为骨干教师结对。骨干教师间以共同研究的问题为纽带,强强联手,实现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与研究成果的最大化。同时面向社会推出骨干教师开放周。每学期确定一周为骨干教师开放周,开放周中,我们向家长发邀请函,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感受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发展状态。将骨干教师的发展至于团队、学校乃至社会中,起到示范、引领、宣传的作用。团队中的骨干教师以个人的优先发展实现了对团队发展的引领。
2、组建团组。我们按学科分年级组建7个教师团组,由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担任团组的业务指导员,明确团组组长和业务指导员职责,重新修订教师团组建设制度、课堂评价制度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轮课制度与巡课制度。团组发挥的是集体的优势,实现教师互补,提高了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例 如我校中年级语文团组,在团组长王慧老师的带领下,由被动教研到主动教研,多次在全校面前展示他们的教研活动。与此同时,年轻教师李红艳、张微在团组的带领下,成长迅速,多次在市、区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再比如,张玉华老师作为团组中年龄最大的老师,也是理念转变特别快。主动要求上团组的生本展示课,而且上的特别精彩。因为她所带的班级生本开展得出色,她们班的学生综合素质也特别高,孩子们学得快乐,家长们多次送来锦旗。
六、生本教育 为我校的发展带来无限春光
1、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日益提高。
经过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学视野得到了拓宽,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逐步由师本向生本转变,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就先后有八名教师在全国教学艺术大赛讲课、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肖倩、李淑芬、张微等多名教师在省市级讲课说课比赛中获奖。
2、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明显增强。
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屡屡在 11 全国大赛中获奖。《小学生必读》多次到我校采访,并刊登了我校6名学生的文章。
3、搭建了与名校学习交流的平台。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生本实验先进校的校长、教师面对面学习、研讨、交流,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4、生本教育渗透于学校管理,硕果累累。
我校被授予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一级图书馆”、“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河北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邯郸市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扎实有效的生本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嬴得了各界媒体的关注。《河北教育》记者走基层活动第一站就来到我校,对我校的教师团队进行了深度调研,并进行专题报道。《邯郸电视台》《邯郸广播电视台》《邯郸晚报》等多达20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各项活动。这些都是我校开展生本教育、推进新课堂改革的成果体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虽说我们生本教育实践时间并不长,但却充分显示了生本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在此,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在更多的学校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的健全的校园生活。尽管实践生本教育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尽管这个过程会有失败,有挫折,有痛苦,但只要有睿 12 智的领路人,有一批信念坚定的实践者与推动者,那么生本教育一定会走向成功,我们的新课堂之路也一定会走向成功!
第二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07-06-30 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策略
一、提高信息素养──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并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否?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二、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职业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
1、基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素养。信息时代使教学产生了巨大变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了现代的“三机一网(电脑、投影、实物展示、因特网)”进课堂外,教师还应当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几何画板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知识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素养。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能自己制作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养。(1)高效获取并合理鉴别吸收、归纳存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2)创造性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编制和输出新信息。(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快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三、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本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下面结合我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扎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例,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我们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理念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学校教育信息管理层是指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虽不要求他们成为技能上的行家,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案,而不是领导的政绩策略,更不是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制度的建设,管理的策略趋于合理,并力求逐渐走向完善。从而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践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的打造,适时师资的培训,适当资源库建立更加科学有效。
我们的策略:
(一)、抓领导,确立以“一把手”工程为特征的领导机制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正副校长、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年级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学校主要领导总是带头参加每次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积极更新观念,积极掌握基本技能。学校领导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进则退。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将制定的《雪浪中学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抓建设,确立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为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学校的校园网络真正延伸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全面开展网络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现已成为我校师生学习、从网上获取资料、检索信息的主渠道,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空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条件。目前,我校教师均拥有个人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构建起了移动办公的高效率平台,用于备课、制作课件、获取资源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益。学校为营造一个高效率、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对教育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才是灵魂。学校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投资于软件建设。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正版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软件、课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学校还引进了资源库,满足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也为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思考:
实践者参与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者是指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学生和相关的管理员、技术员等,他们是信息化实施过程的协作群体。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是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互动的平台,参与者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真情体验到“学有所做,做有所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不仅决定着参与现实的积极性,而且影响着参与者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的策略:
(三)抓应用,确立以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⑴建好学校主页,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本学期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主要开发了校园动态、教育现代化、名师风采、特色资源库、公文系统等特色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加快了校园新闻更新的速度,加大了特色资源库的信息量,增加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据统计,每周点击我校网站的次数高达2000多次。
⑵开发体现年级组整体实力的年级组主页和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教师个人专集。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充分突显了数字校园的优越性。
⑶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突显班级特色,增强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全校每班都开设班级论坛,教师布置作业、安排班级工作,学生探讨热点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指点子女教育等都可以在论坛上进行。
⑷尝试建设具有“辅导教师”作用的网校。学校尝试建设学校的网校,尝试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的实验。网校中开设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内容较为丰富,趣味性和实用性兼顾,正逐渐成为学校自主学习的辅导者。
2.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引用与修改了《雪浪中学网络办公系统》,组织师生边学习、边摸索、边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运用网络进行教师管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统计、班级管理等。学校行政实施了无纸化办公,并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实行远程办公。网络管理还延伸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我开设同学健康聊天室,对学生的上网进行正确引导。学校购置了硬件防火墙,封掉了黄色的、反动的、不健康的游戏网站,使师生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地学习与聊天。
3.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第一层面就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面从上学期开始尝试的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提升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主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学校还聘请专家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定期辅导,同时,让科研骨干教师与专家学者拜师结对,使骨干教师尽快成长,并通过教研活动、学术沙龙、示范教学等手段推广,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课题研究和教师业务素质同步成长。校园网最终作用的发挥就是应用。在组网、建库的同时,学校开始了“转变应用观念、培训学科教师、实施团体互动、形成规模应用”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内外结合、资源互补、突出自我的路子。
我们的思考: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层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学习者“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基础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正视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实,直面学生网络痴迷不返的实情,我们认为对老师的培训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理念,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的策略。只有当我们的管理者,教育者、实施者都能将自身有机地融合技术与课题整合之中,而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和学科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袖手旁观的指挥官,教育信息化的“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激情感悟时代才会到来。我们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实现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理论对教师理念的转化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毕竟这种方式机会不多,条件受限,因而,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校本培训,我校的校本培训早已走出了纯技术的泥潭,而是以“理念驱动技术”的校本长效培训机制,并力求制度化,规范化。将培训与目标 教育实践结合,将培训与学科课程整合沟通,作好记录、改进策略、谋求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我们的策略:
(四)抓培训,确立以人才和环境牵引为特征的智力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保证观念先行
学校通过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
2.分阶段、分层次的对教师进行不同目标的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教师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对其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为此,首先结合江苏省“信息技术考核”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校100%的教师顺利通过了考核,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聘请电脑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培训对象采用自愿报名并交纳一定培训费的方法,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培训合格后,再通过奖励措施来进一步的激励。培训内容上应重点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的教学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快速有效地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再进行取舍。(3)信息综合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据此简洁明了地传递给学生。(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分析、归纳、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挖掘出具有相关性、规律性的信息,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自身生活和学习及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6)信息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协作。
3.鼓励自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敢于创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素养。学校积极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事务,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定期举办信息技术沙龙,共同探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们能学以致用,因充分感受到计算机的优越性而乐此不疲。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工作;同时,教师也从中看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总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加强教育改革力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而,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本人都应直面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现实,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政府加大投入,学校重视运用政策引导,充分挖掘及发挥教师的能力,教师转变观念,善学乐教,为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而努力。
第三篇: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创新特色办学之路
以生本教育为抓手 创新特色办学之路
-----大桥河小学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情况小结
尊敬的教文局领导,各位兄弟校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文局对我校的关心和抬爱,把生本教育实验研讨会现场安排在我校;同时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欢迎领导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期望兄弟校老师给我们传经送宝。大桥河的人真诚热情,但学校条件简陋,招待不周敬请海涵。大桥河的老师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但实验时间短,工作成效不理想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就我校“生本教育”实验情况向各位汇报。
我们的尝试:
一、统一思想高度、成立工作班子
自2010年5月份,区教文局决定在全区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并明确我校成为首批“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生本教育”实验工作。围绕“生本教育”,我们行政班子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较长时间的学习交流,最后形成了共识: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最先进最优秀的理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贯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工作方针的大桥河小学必须以此为契机,以生本教育为抓手,创新特色办学之路。我校能成为首批实验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
为了做好“生本教育”实验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生本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涂校长任组长。学校根据教文局的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大桥河小学“生本教育”实验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以生本教育实验研究的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生本教育”实验研究小组,选定一年级和四年级为实验对象,确定这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实验学科。
二、认真选拔培训,提高师资保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态度决定高度。本学年是我校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的初始阶段,要确保“生本教育”实验有个良好开端、得以顺利开展,实验教师是基础,实验教师的“生本教育”理念是关键,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1、认真挑选实验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较早尝试生本教育的卿丽萍老师,教改意识、教学能力强的毛显娥老师等9位老师调整到实验班级,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
2、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实验保障水平。
一抓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走向生本》。学校从网上订购了十本书配发给相关的实验教师,每周定出学习内容,并要求老师写出学习体会;教导处还从网上搜集有关的生本教育经验体会给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通过登录郭教授的博客,搜集生本教育实验的经验文章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
二抓业务培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的实验教师亲临生本课堂学习的仅仅三位,到自己要让课堂生本起来时就犯难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在许市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指导教师上网学习,观看生本课堂教学视频,了解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进行相互听课交流研讨,每月教师要互相听课一轮,听后及时进行交流研讨。
三开好科组会。每周四下午我们定点、定中心内容进行课题组活动,及时学习、交流、探讨;并要求教师每周写教学手记,把这一周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作业中创新的想法、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月写教学心得,总结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方式。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培训和研讨,教师的观念正在悄然转变。教师正从纤夫走向生命的牧者。实验教师的办公室里会不知不觉充盈着对生本课堂的讨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科老师,不断有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织,教师们的生本实验之路在迷雾中渐渐清晰。
三、抓好专题研究,力求快乐实验
实验管理者对实验的全程跟踪服务是实验顺利实施、实现快乐实验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求实验管理者要做到了解先于教师、认识先于教师、行动先于教师,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积极参与教师的每一次评课,及时鼓励教师的每一次尝试,认真研究、解决实验中的每一问题;让实验教师感觉学校的重视、组织的关心,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散兵游勇,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实验的热情,实现快乐实验的目标。
1、生本实验专题研究、特事特办。
学校从校长、副校长、教务处到教研组,高度重视生本实验的课堂建设,定期召开生本专题会议,讨论工作进度和解决实际问题,密集组织人员观课、评课、讨论、不遗余力推进生本的课堂建设,使之更加符合生本理念的要求。
为了让实验教师放下包袱,学校还就实验教师的待遇、实验经费保障、实验教师的常规管理、实验学科的成绩认定多次专题研究、特事特办,学校的承诺是待遇从优,经费确保、管理创新、综合评价。
2、把小组建设与评价作为生本实验的切入点。
在实验的前一个月,我们采取的是自主选择(自己决定是使用前置性作业还是导学案)、自定步调(自己根据情况申请实验推进的速度)的实验原则,为的是让老师不有太大的压力、太受束缚。老师们也都信心满怀的推进着前置性学习、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践。随着实验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学生的导学案不完成、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稳定、小组长工作情绪低落、教学进度严重滞后等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实验老师思想出现了动摇。为此,实验组经过几番交流讨论,明确了实验初始阶段的切入点应在小组建设与评价上。教务处制订出《大桥河小学学生学习管理小组建设指导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各班以此指导方案为指导综合学科教师的建议制定《班级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3、把听课作为实验的抓手,重点研究课堂实践。
实验的主阵地是在课堂,生本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课堂教学是否生本,“生”得怎样?因此我们决定把听课作为实验的抓手,重点研究课堂实践。一是学校对所有实验教师分阶段进行跟踪听课,通过连续不断的听课,了解实验教师的实验情况,发现实验的闪光点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二是教研组听教师的研究课,通过听课让更多的教师获得体验,感受生本实验的魅力,改变状态,体验到生本实验的快乐;三是实验教师听随堂课,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周必须听两堂课,积累课堂教学经验。
四、尝试生本管理,创新班级建设
生本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觉得生本实验既可以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班级建设同样也是很好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求四个实验班级尝试生本管理,创新班级建设。
在生本实验的班级建设工作中,高二梅、毛显娥老师的实践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走在了前面。学校与她们及时沟通,并与她们共同总结出了我校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班级建设中的做法:
(1)建立班级管理中心组。为解决班级管理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教师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成立了是由班里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综合力的学生、班委会核心成员组成的班级管理中心组,主要负责班里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处理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使班级管理有中心并有章可循。
(2)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学生以六人为一组,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行政组长,小组成员根据学业水平又分为四级,并安排每个成员担任本组一个学科的组长或监督员,使每一位学生都承担责任。
(3)小组的分层管理。班级中心组管理各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管理本组组员;小组内,组长管理二级,二级管理三级,三级管理四级。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分层管理。这种管理即包括学习管理,也包含小组活动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学习分层,发展分层,关注差别,注重成长。
(4)小组的量化考核与评比。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小组成员建立团队意识,班级中心组随时对各小组在学习、活动等各环节、各要素进行量化考核,并在班内及时公示,学校定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强化小组建设。
(5)设置班级生本理念文化墙。我校为每班都设立一面黑板,作为班级宣传生本理念的阵地,及时更新。使学生和老师时刻润浸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氛围之中,时刻提醒、激励师生。
现阶段取得的小收获
1、学生在课堂中变得自信、快乐。
第一,学习的热情高了、课堂的幸福指数高了。第二,学生参与意识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意见“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的口头语之一。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争辩的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第三,学习能力提高了。突出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英语学科前置性作业布置日趋规范,设计形式包括表格式作业、问题式作业和复习课作业。
3、不少非实验老师也都纷纷开始自主地效仿和实验。很多老师谈到:对于生本教育,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们的学生连意思都表达不清,学习的习惯又差,这样的学生教学能出成果吗?在实验老师的带动、引领下,我们适时开展了全校生本课交流研讨活动,让更多老师真切的体验到生本课巨大的优势,让他们看到生本教育距离我们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使得不少非实验老师也都纷纷开始自主地效仿和实验,例如二年级的吴珍老师等。
4、小组建设找到了一些方法。生本之花在教育教学两个舞台上竞相争艳。
5、部分实验教师脱颖而出,出现了一些鲜活、真实、充满活力的精彩生本课堂。教师实施生本实验的决心更坚定了。
我们的困惑
1、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习惯于等、靠或游离于学习之外,非常被动,参与性很低,陪衬角色明显。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2、小组讨论经常出现用时过长、学生思维过于散乱,导致生本课的课程进度常常过于缓慢或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家长只问分数,他不会静待花开,我们的语文、数学连教学任务都可能完不成,用什么来保证生本教育的最终成效不令人失望?该如何面对家长和学生。如何实现生本教育与应试考试双赢的理想境界?
3、部分教师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惯性大,“灌”和“大包大揽”的痕迹明显,改变难度大。
4、一些学科教材整合的难度大,部分教学内容必要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很难完成,大多数家长既没辅导的时间也没辅导的能力,对完整落实生本理念有很大的挑战。
3、生本课堂的学习模式不确定,生本课堂评价标准还没标准,生本课堂半真半假。实验教师急需外出观摩充电。
4、如何科学的评价、考核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
5、生本实验经费开支大,学校保障有决心但没能力。
今后的打算
1、探索有效开展“评研”工作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流程——这是生本教育效果“过程监控和检验”的有效手段之一。探索、建立学校生本教育实验工作的管理、考核机制,使生本教育推进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防止推进工作的随意和人治,稳步推进生本教育实验。
2、建立学校以生本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学术研讨制度和模式,进一步加强研讨学习,帮助实验教师争取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开放生本教育课堂,通过各种方式的课堂督导检查,防止老师们遇到挫折后,又回复到师本教育的老路上去,想方设法保护和强化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4、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生本教育实验环境。通过班会、家长会、公开课、成果展示汇报会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广大家长宣传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验方法,努力创设生本实验的良好大环境。让家长、社会加深对实验的了解,定期向家长发布实验班情况,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师生、同学之间互动交流,使我校的生本教育得到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最终走向成功。
5.造就一批生本骨干教师。
生本教育不是一项活动,追求的不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而是要让学生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因此可以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愉快。我们的生本实验成绩不足,困惑很多,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区教文局的指导和各兄弟学校的支持关注下,我们的生本实验一定会走向功!
以上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桥河小学 2010年11月
第四篇:以教研为抓手,大力推进“三化五步”高效课堂模式
以教研为抓手,大力推进“三化五步”高效课堂模式
汪桥镇初级中学王鹏
每年春季的三月份都是汪桥镇中的教学活动月,今年也不例外。3月3日下午,该校在主管教学的赵祖善副校长的主持下,在三楼行政会议室召开了该校教研组长会议。会议的宗旨是:以教研为抓手,大力推进“三化五步”高效课堂模式。
本次会议上,赵校长要求各教研组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各个细节,尤其是在例行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段,在落实常规的“三定、四备、五统一”的基础上,努力结合学生实际和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走势,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各个细节,密切关注在课堂实际运作中的运作情况,积极达成课堂新的生成。赵校长强调指出,该校的“三化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历经“建模”、“入模”阶段,现在处于“出模”阶段,要求各教研组密切关注本组教师的教学动态,积极收集教师的困惑与迷惘,分门别类进行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类别作为下一次教研活动主题。
汪桥镇中的“三化五步”高效课堂模式已经试运作了接近两年。运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普遍明显增加,教师研究的热情与激情也随之得到拓展。在去年下半年举行的监利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该校派出的语、数、外三科教师在实验初中、翔宇初中和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刮起一股“三化五步”旋风,令评委和所有观课教师刮目相看。
第五篇:生本课堂汇报材料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肇州一中物理组
韩光有
所谓“生本高效课堂” 就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形态,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我们物理教研组达成共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尽其所用,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
一、激发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前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概念和规律为重要内容的自然学科,初学者一般都感到非常新鲜,对物理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有趣、好玩。但随着物理实验或有趣内容的结束,需要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时,学生往往兴趣索然。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学生的兴趣变化,积极主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把学生的间接、暂时兴趣转化为直接、稳定兴趣,利用兴趣之间的制约、影响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1、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每节新课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找出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2、巧设开篇导语,引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小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来试一试?几位学生利用投影做,老师请学生边做边解说。小狗、小鸟、青蛙、孔雀,它们是怎样再现的呢?为什么是呈现呢?为讲解本课埋下伏笔,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巧妙设疑启发,培养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外,师生间、生生间还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方向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例如:《光的直线传播》
1、手是肉红色的,为什么影是黑色的?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吗?影是怎样形成的?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4、师生平等和谐,增强学习效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老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 2 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这科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能力。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实验不能按要求完成,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能做的实验,我们通过视频再现实验情况,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教学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实验结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托里拆利实验、今天的乙醚实验,这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就可以解决,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6、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结语精炼使学生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留有悬念,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二、指导方法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物理课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抽象,学生学习的难度大,效率低,一部分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经常更新,不会学习将意味着他们是新世纪的文盲,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会思考。
我们利用每学期开学前几天,根据上一学年的学生发展规律,研究本学期学生的特点,根据新课程要求,确定教法与学法。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思考、探究、观察、交流、讨论和归纳结论;课后如何应用巩固等等。在学期中段,根据情况选取物理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根据学案指导学法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学案导学法”,学生根据学案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研究实验现象,记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根据教材指导学法
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写目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联系教材内容和提示有重有轻、有精有粗地学习教材。
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栏目帮助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法
教师每节课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本,以教促学。
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实验实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保障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些都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见,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实验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学中我们除了认真做好教材中已有的演示实验外,还设计与制作更多的、可行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直观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实验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对学习物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每次上物理课之前,我们都认真准备、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小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求知识渴望。如验证大气 5 压强存在的实验,若用马德堡半球进行演示,学生的参与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熟鸡蛋、牛奶瓶来做,课堂中先演示:将牛奶瓶浸在开水中,时间约3分钟,取出牛奶瓶,立即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而鸡蛋没坏。实验结束后,提出问题:要想使鸡蛋不坏从瓶中取出来,怎么办?让学生说出具体方案,并给予指导,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这样的实验简单、生动形象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性很强,既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实验,能满足各种不同学生的需要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综合实践是学习物理的必要补充
为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物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从2010年起,每学期都举办“物理活动周”活动。
我们的活动周共分为五个板块进行:一是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次利用假期布置10项社会调查,如废旧电池如何处理,白色垃圾的形成等等。写出调查报告,再通过评比、总结,提高学生认识,再通过学生去影响社会。二是小制作、小发明评比,通过实物制作解决学科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相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的特点是:思路新,但动手能力弱。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制作与小发明,体验探索、创造的乐趣,增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 6 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查补缺漏,达到整理、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四是公开课展示,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行新课程教学展示,通过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公开课,大胆探索了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了课改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五是汇报总结,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才艺表演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转变思想,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周的举办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学有特长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尽可能的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学习物理提供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出发,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也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