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质量助推审计成果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审计质量助推审计成果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阐述了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果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做好审前准备、审计过程流程控制、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人员素质、建立三级复核、审计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八个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并以实际开展的审计项目为例,说明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容易得到很好应用,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措施和经营行为,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审计质量 助推 成果应用 提升管理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管理难免会出现与组织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审计工作经验,就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成果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的概念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我们通常说的是狭义的审计质量。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项目从立项开始整个审计实施过程的最终结果的体现,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审计成果就是审计报告。
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果应用效果的关系。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成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利用效果的好坏,审计成果质量越高,其利用率就越高,转化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就必须提高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要提高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做好充分审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选定审计项目后,应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管理状况,做好审前摸底调查工作,必要时,可制定下发一些统计表格,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点和风险点,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编制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目的是抓主要问题和环节,突出审计重点。
(二)审计过程流程控制
根据管理学理论,质量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表现为一系列控制政策和措施,更表现为实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过程把控。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也不例外,也应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就是要按照审计项目的程序,对实施审计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就好比“木桶效应”,任何一块短板都会影响盛水量。审计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对整个审计项目质量产生影响。
(三)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企业可建立涵盖项目主审、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明确项目主审、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审计现场实施、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的复核责任。特别是项目主审是一个审计项目的灵魂,其负有现场审计工作复核、归纳、总结、提炼等责任。主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个人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因此,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力保障。
(四)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统计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审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适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同时,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研究和运用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
(五)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终控制环节。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形式规范,在内容上要做到归纳提炼,如实揭露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等,还要从全局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和预防风险的措施办法。让报告使用者既能看到存在的问题,更能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研究控制措施,明确整改方向,提高问题整改率。
(六)建立审计审理制度
审计审理作为一种内部管理行为,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和审查,是内部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审理实际是对审计目标实现的一种异体监督,对审计项目质量起到审核把关的作用。企业可根据审计资源情况,进行合理分工,设立审计审理岗位,明确审计工作职责和流程,共同把好审计质量关。
(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未按审计准则、规定程序和有关制度要求进行审计,出现审计事项不清,证据不足,造成定性不准;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对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中存在重大违规问题应查出而未查出。由此而造成审计风险的要进行责任追究。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八)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按照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财务知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公司运作等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又要熟知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控流程,还要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内部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积极践行审计工作的转型,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人才保障。
三、审计成果应用成效实例
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尤其是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有效推动其审计成果的有效应用。
2012年,笔者所在单位针对近年来租赁加油站效益情况不佳的现状,立项对全辖区71座租赁加油站开展了效益评价专项审计。该项目从选题立项开始,审前准备、现场实施,到最后的审计报报告撰写等审计过程各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该项目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做好审前调查
在审前准备阶段,审计组为全面了解租赁加油站经营状况,制定并下发了数据统计表,内容包括年销售量、租金支付、费用开支、技改投入及人员情况,由被审计单位填报。审计组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基本确定关注重点和审计方向。在做好充分审前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即租赁加油站的决策评审、合同的签订履行、技改实施、经营管理及经营效益等五个方面。
(二)灵活采用审计方法
在审计实施阶段,该项目采取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由于被审计的加油站较多,涉及2009-2012年四个年度的经营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审计人员大量采用分析性复核、统计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和风险评估等先进方法,尤其是对租赁加油站四年来的销售量、利润、年租金利润率、吨油租金、吨油经营费用等效益、效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深度挖掘效益影响因素。
(三)精心撰写审计报告
该项目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质量也较高。首先,从租赁加油站数量、投运情况、销售量、实现利润、年租金利润率等介绍租赁加油站总体情况。其次,对租赁加油站经营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达销情况分析、吨油租金分析、吨油费用分析、效益趋势分析等,核实影响经营效益的主客观因素。在正确处理量效关系、提高可研销量的准确性、控制租金成本、商品损耗和投运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评价建议。最后,对租赁加油站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对个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对租赁加油站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超过租赁期限,期满退租后资产折旧费无法通过经营成果消化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及对租赁“反承包经营”模式下商品损耗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了专项分析。审计发现各类问题15个,提出管理建议12条,审计成果斐然。
(四)审计成果有效应用
审计成果引起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也触动公司投资和营销环节多次召开专业线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和布置整改措施,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问题。该项目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为公司在租赁项目投资政策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租赁加油站后续经营管理提供了努力方向,充分发挥了审计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服务职能。
四、关于审计成果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
国家有关审计法规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企业总经理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企业执行下来不尽相同,有的企业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分管审计工作,有的由企业总会计师分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即便是审计人员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分管的领导可能也没有勇气揭自己的“短”,暴露自己的问题,更谈不上审计成果应用了。还有的企业,虽然是总经理直接负责审计工作,但由于不重视审计工作,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审计人员是找自己的茬,这样的环境下,审计成果也很难发挥效应。因此,只要领导真正重视审计工作,为审计人员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重视审计成果的应用,将是审计人员工作的不竭动力,他们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部门配合是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的助力
从组织结构看,企业内部会根据不同职责分工,设置财务、营销、投资、运输等若干职能部门,各部门各自分管“一条线”,相符配合。如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往往要经过两个或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或实行联签制,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如今,审计工作已覆盖企业的各环节、各方面,审计对象有下属单位、同级部门。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问题整改,企业管理进步,才是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的结果。无论是下级单位的问题,还是同级部门自身的问题,对问题的整改或制定管理措施,同级部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只要职能部门提高责任意识,针对自身专业线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研究措施,及时整改,将审计成果有效转化为管理措施和行为,实现企业管理进步这一共同目标。
(三)制度流程是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的保障
长期也来,我国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设偏重于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忽略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以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时补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和质量控制的责任制度等。特别是应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反馈机制,明确整改责任;可利用现代化的办公系统进行督查督办,通报问题整改情况;还可将审计问题整改率纳入绩效合同,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五、结束语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工作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才容易得到很好的应用,而要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措施和经营行为,还需要企业管理层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付文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
[2]钟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研研究所,2011
[3]王晓.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C].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2
[4]薛亚云,严士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C],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2
[5]胡文邦,赵豫.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思考[C].黄河勘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2
[6]中国内部审计发展报告第三号,201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R].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第二篇:加强审计监督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审计监督 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股份制的确立和走向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日趋丰富也日趋复杂,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随之加大。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越发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集团公司自2009年10月设立审计部,主要开展了内控审计、经济活动审计、工程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近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和学习,对于内部审计我形成几点认识。
内部审计的目标。在行业原有的体制下,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代替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完善,新型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企业集团化运作方式的日趋规范,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域将逐步由财务审计扩展到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若只停滞在履行监督职能,而不能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创造价值,必将损害内部审计的根基。所以,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管理型审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融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服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非常脆弱的,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从内部审计机构来看,大部分企业虽然已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机构的企业也在其财务管理部门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岗位,但这些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是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财务管理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其下属的二级企业,即便是
对同级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之外,以一种独立、公正的经济“裁判”即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健全的独立审计机构。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尽可能地使内部审计人员减少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否则,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
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敢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还应具有分析判断能力,从全局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多时期综合分析,以揭示和反映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注重后续跟踪审计、事后效益审计,保证审计成果得以有效利用。
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经营者受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而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过程中,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尚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约束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能够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监督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明确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及经营业绩,为人事部门的评价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内部审
计的重要职能之一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资金投向、产品结构、经营管理等进行审计监督,有效制约资金的盲目投放,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增收节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为企业的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
科学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在行业管理水平整体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有个别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生产经营中暴露出一些弊端、漏洞。内部审计在做好原有财务监督的基础上,要延伸到企业管理领域,开展内控制度的审计。要从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入手,保证人员遵纪守法,通过事前控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评价,检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强化自我约束能力,使企业依法经营,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各个层次逐步实现科学管理。
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内部审计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全程监控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重点采购项目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评价有关理论资料、预算及经济合同的合理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制度、审计项目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审计工作责任追踪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都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水平。
红旗民爆的内部审计应着眼于服务。它服务于生产经营,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时间较短,许多新情况还正处于不断摸索之中,随着公司的上市和不断发展,经营业务的不断增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有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才能使内部审计起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实质作用。
魏 军
2013年3月28日
第三篇:邓州市审计局研讨审计质量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邓州市审计局研讨审计质量提升
作者:刘扬 寇丽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25-01邓州市审计局结合全省审计质量提升工程相关要求,部署今年审计工作任务,进行了精心梳理,明晰了工作思路,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以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树立精品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要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审计对象,是进一步细化审计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的需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做出精品。二是要编制好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要把握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疑点,集中力量,对锁定的疑点进行重点突破,切不可大面积撒网,兵分几路,平均使用力量。同时,在审深审透上下功夫,确定重点后,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要强化分析研究,重点剖析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要由关注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向关注制度本身设计是否完善方面转变,以审计的视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创新的意识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提升审计自身的素质,提升分析研究和抓核心、抓重点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重视现场管理。要编制工作项目进度表,严格遵循核定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加强审计组之间的沟通协作,多召开碰头会,综合调配力量,整合全局资源,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顺畅推进。
第四篇:审计机关质量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审计机关质量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审计工作和座谈会精神,全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审计项目365个,审计调查42个,审计公告10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57%、16.67%和400%。全市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简报250篇,被批示采用114篇。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3756万元。审计工作历史性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次肯定了审计工作。一是强化项目管理。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反复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并将全年审计项目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对下达的计划项目,建立了应审项目库。对原有的审计文书进行了清理,全面启用新审计文书格式。对不符合规定的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送达回执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市审计局审计整改检查通知书》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办书》。
二是强化现场审计。市局出台9项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分别从审计前调查、审计项目现场协调管理、审计项目现场总结以及审计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规范现场管理。县审计局结合省厅审计管理制度试点,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XX县审计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坚持把好“程序、取证、处理、复核”四关。XX县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制定操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XX县审计局实施多项管理规程,加强业务流程控制,保障审计项目有序实施。
三是强化复核把关。要求审理人员对每个项目从审计程序到审计文书逐项审理,填写项目审理工作记录,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变以前完善档案程序性复核为对整个审计项目全程实质性审理。加强内部层层把关,对简单项目法规审理科室审核,直接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项目较大,问题比较复杂,经科务会研究后,报请分管局长审核,并签署意见,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规范要求,书面下发《审计项目审理情况通报》,增强审理意见落实效果。四是强化金审应用。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金审工程”实现了县区全覆盖,oa审计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ao现场审计系统全面推广,去年全市完成ao应用21个,计算机审计方法2个。今年应用实例同比增长15%。ao与oa交互管理,市局制定了《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及计算机运用技术手段,结合ao∕oa交互等措施,实施进度管理、控制和考核。
五是强化考核评比。建立全市审理专家评审组,实行市县分组分类交叉评比,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考核。针对评比情况,市局统一下发参评项目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单位对参评项目扣分事项进行整改。同时对优秀项目全市通报表彰。今年以来已评比审计项目41个、综合报告17份,推荐参加全省评比优秀项目4个,优秀报告1份。
第五篇:提高审计信息质量努力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审计信息报道工作,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高审计信息质量,大力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对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监督在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好审计信息的报道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审计信息的报道工作呢?笔者认为,在审计信息报道方面应坚持“五性”,做到“五个加强”。
“五性”即:
1、在信息报道内容方面,要坚持全面性。既要反映审计工作业绩,更要敢于揭示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克服单纯“歌功颂德”现象;既要反映审计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措施,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审计队伍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先进模范和先进事迹;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更要提出超前性的工作思路、建议和对策,未雨绸缪,大胆创新;既要反映审计自身情况,更要反映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全局。
2、在信息报道事实上,要坚持真实性。“准”是信息报道之本,报道审计信息,必须以事实和政策法规为依据,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绝不能虚报浮夸,捕风捉影。
3、在信息报道时间上,要坚持及时性。失去时效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信息。报道审计信息,必须以“快”为准则,及时收集、整理、发出、交流,进而充分发挥信
息的引导、启迪和推广作用。
4、在信息报道观点上,要坚持前瞻性。要用改革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去捕捉撰写信息,跳出审计看审计,放眼审计看审计,面向未来看审计。信息报道反映工作,思路要新,措施要明;反映做法,典型要突出,成效要明显;反映问题,要抓大放小,击中要害,击中时弊;反映先进人物,感染力要强,影响力要大;反映建议,观点要明,论据要足,要科学合理。
5、在信息报道价值上,要坚持效益性。促进审计成果转化,是信息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必须讲究信息质量。及时报道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审计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为各级领导加强宏观管理,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决策资料。“五加强”即:一是要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积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调研,注重思考,善于观察,不断挖掘审计信息源。三是要加强交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活动,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不断推进审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四是要加强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不断调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信息报道工作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宣传,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层次,不断提高审计信息的震撼力、威慑力和社会效应,全力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