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首发审核汇总关注的财务问题(2017)
首发审核中关注的财务问题
证监会会计部的会计监管问题要重视,会计部和财政部会计司的交流很多;比如 2017 年收入准则的重大变化,过去的投行经验面临颠覆性的变化;发行部的监管问答的规定要理解透彻;要如实披露;举例说中止审查的原因,发行人明明是业绩下滑,但是中介机构找了很多其他原因来抗辩。
一、首发财务审核规则体系
除了相关规则、公告、指引、通知、备忘录和监管问答(证券法、格式准则第 1、28、9、29 号文、会计准则等)等,还要特别注意以下文件:
1、《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证监会公告[2012]14 号文,2012 年 5 月发布);
2、《关于首次发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2013 年 12 月);
3、《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
4、《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
5、《发行监管问答》系列。例如 2016 年 12 月 9 日的问答,关于中介机构受到处罚的情况下,需要保荐机构对其项目文件进行复核,而不仅是对受罚人员执业资格进行复核;
6、会计部有关文件。
二、否决、撤回、现场检查企业财务问题分析
主要问题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合规,会计基础不规范,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重要客户或收入真实性存疑,收入、利润等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大额资金周转、资金往来行为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申请文件出现多处业务数据差异和差错等。
1、内部控制不健全 案例:采购、发货单据无编号(跳号);存在大额现金收支,且无完善的现金管理制度和内控措施;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计、出纳一人兼任;复核制度未落实;合同没有签署日期,没有公章;供应商退款现金坐支等。
比如:发行人报告期第一年存在大额的员工个人卡收支行为,虽然报告期第二年和第三年逐步规范,比例大幅下降;但是建议中介机构不要把第一年做报告期;第一年的巨大问题往往会直接导致审核人员的不良观感,加深对申报企业的疑虑。
发行人应定期检查内控制度是否落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关注发行人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岗位设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的情况,利用股东 /员工个人账户进行账款收支或者账外支付;审核中存在供应商、运输公司多开发票报销,形成账外资产或输送给发行人大股东等。
存在相应问题应督促发行人进行整改。
2、滥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
例如:报告期、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方法、参数多次发生重大调整,相关变更应有充分理由。
补充案例:申报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前提下,制造费用却大幅下降。该企业 2010 年被否,2017 年仍然被否;
关注商誉的确认依据,每年是否做减值测试,费用化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
3、信息披露不合规例如,招股书与审计报告或审计附注披露的数字或信息不一致。
董监高对外兼职和对外投资情况披露不完整。
未按照合并口径披露重要客户、供应商。
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
应关注 PE 机构、重要子公司少数股东配合发行人操纵利润的情况。
报告期内注销的关联方,关注相应资产、人员去向,注销前后业务的变化。
4、遗漏或虚构交易、事项 例如,开具无实际销售活动的发票;部分费用确认金额与后附发票不符;银行存款日记账记载的交易对手与银行流水显示不一致;核查中,应重视取得银行流水。
5、未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或会计政策未严格遵守收入确认原则,包括提前确认或实际执行与披露政策不统一。
总额法与净额法。应深入业务实质判断。例如贸易企业向供应商采购,实际上由下游客户采购,贸易企业实质上为中介作用,则尽管对下游客户全额开票,仍应采用净额法。
6、会计处理不谨慎
例如,长时间不确认应收账款(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但不确认);长期应收款与应收账款混淆(看是否与主营业务相关,而非预计收款时间);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不确认股份支付费用;所得税计提不谨慎;短期内降低人员工资、广告费用等,审核中要求对比当地薪酬水平和上市后薪酬政策;不计提安全生产费;延迟转固等。
关于所得税计提不谨慎,补充如下:
税务机关出具证明的口径:不存在违法违规和未发现违法违规,积极证明和消极证明的区别;
举例说明某被否企业军工企业:虽然由于军工行业特性,企业对申报退税的流程和时点往往不可控,退税往往比较集中;但是某企业第一大客户的增值税退税,和第一大客户的真实经营体量不相符,上会时被委员质疑,最后被否;
7、IPO 执行《股份支付准则》的具体适用报告期,发行人存在向职工(含职工持股公司)、客户、供应商等发行新股;报告期,实际控制人向职工(含职工持股公司)、客户、供应商转让股份;会计师对其是否适用《股份支付准则》发表意见;
部分不适用《股份支付准则》的情形:明晰股权;财产分割、继承、赠与等;资产重组;持股方式转换;向全部股东配售新股;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重点关注申报前一年一期的股份支付,主要参考股份支付前后 PE 入股价格。对于距离申报时间越近的,对准确性的要求则越高。一般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张处补充如下:
创业板一开始没执行股份支付的原因:当时申报创业板企业的体量较小,严格执行会影响其发行条件;来自财政部的压力较大,意思是明确的准则都没有执行,所以现在统一执行。
确认的对象,是否该确认股份支付已不存在讨论空间,但是中介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股份支付公允价值的标准。
1、净资产怎么定;
2、有几种情形,相关决策会议早就召开,但是一直不具备实施条件,导致实际股份支付时间延后,影响公允价值的判断;中介机构如果想有所突破,需要论证清楚:
8、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到期时所得税计提问题
重点关注:(1)发行人、中介机构是否对照条件、程序发表意见;(2)判断是否预期有 很大可能;(3)按优惠税率预提预缴是否经税务部门同意;(4)如被追缴补税是否有大股东兜底;(5)是否符合谨慎原则。
张处补充如下:
中介机构还是要主动说明,好几个项目上会被委员问及,反而被人质问是否不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后影响发行条件。
9、财务独立性不足
例如,发行人财务管理系统中同时存在股东的账套;发行人和股东的账务处理由相同人操作;
10、对存在不确定性的供应商或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例如:第一大客户搬迁,采购渠道单一,关联交易毛利率显著高于非关联方;保荐机构应对主要客户、供应商进行核查,重点关注真实性、可持续性等。
补充如下:根据招股书格式指引:需要披露前五大;审核中一般补充说明前十,前二十。注意这种区别,提高审核效率; 举例说明:第一大客户、第二大客户和发行人注册地点非常接近,却没有披露为关联方,进一步追问都是亲戚;而且发行人业绩对该类关联交易效益依赖很大,导致申报失败。张处也提醒中介机构关注新业态、新业务的核查和披露:比如互联网客户、婚礼网站、游戏公司等,申报企业客户都是虚拟客户,人数众多,单体充值金额较小,如何有效核查?
11、财务数据变动无法合理解释
例如:收入利润增长,高管和员工工资大幅下降;投入产出比大幅变动。
补充如下:高管和员工薪酬明显偏低,这种节衣缩食型增长完全没有必要;得不偿失,反而给审核人员留下不良观感。
12、风险披露因素不充分
例如:
1、能源企业,地区限电政策、上网电价等因素披露不到位;
2、对于发行人主要产品市场价格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3、主要原材料价格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的情况;
4、重要客户、供应商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出现变化;
5、最近1 个会计年度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较高;
13、主板首发规则中有关投资收益占比的处理
问题:如最近1 个会计年度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较高,是否构成影响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条件的情形?
如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不构成影响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条件的情形:一是发行人如减除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仍须符合发行条件要求。二是被投资企业主营业务与发行人主营业务须具有高度相关性。三是须充分披露相关投资的基本情况及对发行人的影响。
14、重点关注《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14 号公告);审核中关注到两类问题比较突出:
(1)存货判断执行不到位:要特别关注异地存储和第三方存货,如确实无法实地盘点,应有替代程序;现场检查中发现有企业盘点计划和总结日期为同一天,并不合理,后了解到该等文件实际为后补;发行人应完善存货盘点制度,相关中介机构应关注存货的真实性和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充分计提;发行人应完善存货盘点制度,在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盘点,并将存货盘点结果做书面记录;
会计事务所应进行实地监盘,在存货监盘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异地存放、盘点过程存在特殊困难或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如实施监盘程序确有困难,会计师事务所应考虑能否实施有效替代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否则会计师事务所应考虑上述情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补充:
现场检查时发现异地仓储问题严重。
(2)财务处理:如有些企业工程服务费占销售费用比例达到 30%,但该费用没有验收单据,缺乏明确的证据;权属不清晰资产入账等。
15、当发行人经销商或加盟商模式收入占营业收
入比例较大时,发行人应检查经销商或加盟商的布局合理性,定期统计经销商或加盟商存续情况。发行人应配合保荐机构对经销商或加盟商的经营情况、销售收入真实性、退换货情况进行核查,保荐机构应将核查过程及核查结果记录在工作底稿中,上述经销商或加盟商的布局、存续情况、退换货情况等应在招股说明书中作详细披露。
如果发行人频发发生经销商或加盟商开业及退出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关注发行人原有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是否谨慎,对该部分不稳定经销商或加盟商的收入确认是否恰当,发生退货或换货时损失是否由发行人承担,并督促发行人结合实际交易情况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
保荐机构应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不同模式营业收入的有关情况并充分关注申报期内经销商模式收入的最终销售实现情况。
16、发行人存在特殊交易模式或创新交易模式的(如向客户销售商品同时提供担保,需特别关注损失风险),应合理分析盈利模式和交易方式创新对经济交易实质和收入确认的影响,关注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发生转移、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是否合规定,如周期较短(1-3 月)的项目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否恰当。补充:对特殊交易模式和创新交易模式的会计处理理解要到位:举例:某软件企业,APP 在各大网站、搜索引擎中排名都很靠前,商业逻辑推导,会存在大额的推介费用(水军),但是在该企业的财报费用中,却没有合理体现;
17、(四)发行人及各中介机构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证券交易所颁布的相关业务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关联方认定,充分披露关联方及其交易。
杜绝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对于发行人申报期内关联方注销及非关联化的情况,发行人应充分披露上述交易的有关情况并将关联方注销及其非关联化之前的交易作为关联交易进行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应关注在非关联化后发行人与上述原关联方的后续交易情况、非关联化相关资产、人员的去向等。
18、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保荐机构在出具发行保荐工作报告时应认真分析公司经营的总体情况,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判断发行人财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其经营情况。
三、IPO 从严监管有关情况
1、检查及审核情况
检查共两批,第一批 12 家第二批 35 家,共 47 家;
审核企业有 250 家左右,其中 180 多家过会,终止审查 45 家,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无法取得核准批文;新上市 182 家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高于 A 股整体水平;
所有 IPO 企业上会之前都会参与抽签,比例为 5%。
2、证监会集中公布 35 家终止审查及 18 家未通过发审会的 IPO 企业情况
家终止审查 IPO 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22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62.86%;二是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5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14.28%;三是业绩下滑,4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11.43%;四是股权或战略调整,4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11.43%。家未通过发审会 IPO 企业存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6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33.33%;二是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5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27.78%;三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3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16.67%;四是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3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16.67%;五是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1 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占比 5.55%。
3、督促保荐机构自查自纠
4、日常审核与稽查联动
5、加强舆论引导,传递从严监管理念张处补充:
(一)收入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三方回款和自我交易,都是造假重点区域;关联方交易故意隐瞒不披露;现金交易;
完工百分比:举例说明本年度现场检查,发现第三方监理的单据、签字都是假的。
(二)成本费用:
1、毛利率过高的问题:未来审核会加强定量分析,减少定性分析;
2、成本费用混入资产;审核从未禁止研发费用资本化;
3、转固时间推迟等问题;
4、客户问题;新增客户重点核查,金额不稳定的客户重点核查;经销商模式,审核开始关注二级经销商,现场检查发现部分大量新增二级经销商其实最终没有实现销售;
5、外销规模较大的企业:收入核查不清楚就是实质性障碍;核查海关报关单比对;
6、供应商,又是客户又是供应商重点关注:举例说明:某企业大额设备采购 7,000 万,却没进供应商前五名,而且财务上,固定资产年底余额有没有明显变化; 要关注行业的经验数据和企业财务数据的差异,举例胜景山河的案例。
第二篇:IPO首发审核中关注的19个法律问题
IPO首发审核中关注的19个法律问题
IPO审核中关注的以下19个法律问题:
1、关于持续经营时间问题;
2、关于发起人资格问题;
3、关于董事、高管最近3年内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4、新引入股东的核查及股东的合规性;
5、国企改制或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程序存在瑕疵;
6、股份质押冻结问题;
7、重大诉讼问题;
8、商标与专利权属问题;
9、出资瑕疵问题;
10、资产完整问题;
11、同业竞争问题;
12、关联交易问题;
13、公司章程及三会运作;
14、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
15、土地使用合理性的审核;
16、税收优惠合规性的审核;
17、社会保障合规性的审核;
18、环保合规性的审核;
19、信息披露问题。
在信息披露方面,监管人士指出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存在“风险提示针对性不足、未引用公开客观权威数据、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浅白、竞争地位披露不明晰、材料更新不及时(专利、商标、股东、合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特许经营权等)”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改善。
针对申请IPO企业所涉及的国企改制或集体企业改制过程,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是否符合当时的规则要求、是否存在程序瑕疵、是否取得有权部门的确认”等方面。
针对近来频繁出现的商标与专利权属问题,监管人士要求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列表详细披露权属状态、披露哪些对生产经营影响重大、学习了解最新商标、专利、品牌的管理制度等,发行人正在申请的商标与专利,原则上不披露。对“是否存在商标与专利权属纠纷”需要重点披露。
一、首发审核中关注的法律--主体资格 1.对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1)实际控制人认定的出发点是保持报告期内股权相对稳定。
(2)股份代持原则上不作为认定依据,要提供其他客观充分的证据,但是代持行为应该还原。
(3)共同控制:一致行动的股东范围的确定要有依据,一致行为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家族企业中的主要家庭成员都应作为实际控制人。
(4)股权分散的,其他股东委托第一大股东行使表决权,如果人数过多(50个人)很难判断为一致行动,关键点是股权稳定,无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如确实股权分散,要做一些保障股权的稳定的安排,不一定要有控制人。
(5)多人共同控制的,高管团队报告期要稳定;如果认定为其中的某几个人为控制人,则认定要有相关依据,不能任意认定。
(6)另外,要实事求是,不鼓励一致行动协议、委托协议等特殊安排。2.对于拟上市企业的股权要求及财产转移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1)股权结构需要清晰、稳定、规范,入股及转让程序合法,要核查“股东是否是合格的股东”关注入股的真实原因及合理性。报告期内入股的新股东,都要详细核查;股权转让过程中有主管部门确认的,要关注其是否有权限;股权中没有代持,无特殊的利益安排;保险公司的股东不能为自然人;特殊身份的不适合持股(公务员,国企的高管不持有下属企业股份等)。
(2)同时,财产权转移手续需完善、合法、合规;出资方面的产权转移手续未完成的影响发行条件;资产、业务涉及上市公司的,要重点关注发行人取得资产、业务是否合法合规,上市公司处置资产、业务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满足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要求,是否触及募集资金,是否损害公众投资者的权益,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以上问题均可构成潜在的实质性障碍。3.拟上市企业历史出资不规范应如何进行处理? 历史上的出资不规范,若不涉及重大违法行为且现业已规范,不构成实质性障碍。出资不实的,事后经规范整改的,必须如实进行信息披露且执行以下规定:(1)问题出资占当时注册资本50%以上的,规范后运行36个月;(2)问题出资占当时注册资本比20%-50%的,规范后运行12个月;(3)问题出资占当时注册资本比20%以下的如实披露,不构成障碍。控股子公司的出资也必须缴足,出资未缴足视同出资不实。需要在合法缴纳期间补足。
抽逃出资数额较小,且在报告期前解决的不构成发行障碍。数额较大且在报告期内才解决的,需要工商部门出具确认意见,同时提供出资归还的充分证据材料,需要规范后运行36个月才不构成发行障碍。4.拟上市企业的技术出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1)技术出资问题,要关注是否属于职务成果。若用于增资的技术与发行人业务相关,要详细核查是否是职务成果。
(2)技术出资比例不宜过高,需提供技术出资的评估报告。
(3)重点关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手里是否有与发行人业务相关的技术尚未进入发行人;关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相关的法律风险、潜在纠纷,前期尽职调查时要充分核查。
(4)发行人的技术优势、创新性不体现在专利的数量,而会体现在专利的质量。审核中会重发明专利、轻外观及实用新型,关键在于源于核心技术的经济效益的金额及比例。
5.红筹架构的审核要点是什么?
(1)如果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本身为境内自然人或法人,发行人审慎考虑将境外特殊的公司架构去除,将控制权转移回境内。如果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本身为境外自然人或法人,要把握股权结构是否清晰。(2)控制权必须回境内,境内控制人必须直接持有发行人股权,不得以香港公司持有发行人股权;如确能证明控制人资金合法来源于境外的,则控制权在境外有可能被认可,否则,不认可。
(3)要关注尽调是否受限,能否做到充分尽调。
(4)对于红筹架构回归首要标准就是股权清晰、股权架构透明,因为境外架构是有很大风险的且境内中介机构核查很难到位(太子奶案例)援引:2010年第五、六期保代培训资料
6.国有股转让和集体股转持的不规范行为是否需要确认和核查?
国有股权转让和集体企业转让的不规范行为要取得省级国资委、省政府的确认,核查范围涵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股权变动。援引:2011年第一期保代培训(杨文辉讲座内容)
7.发行人控股股东曾经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关注点是什么? 关注其是否曾经受到处罚、是否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及公众投资者利益。8.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应如何处理?
目前股东超过200人的公司,若清理,中介机构应对清理过程、清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属于自愿、有无纠纷或争议等问题出具意见。
间接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东超200人,比照拟上市公司进行核查;在发行人股东及以上层次套数家公司或单纯以持股为目的所设立的公司,股东人数合并计算。对于合伙企业性质的股东,正常情况下被认为是1个股东,合伙企业作为股东应注意的问题有:
(1)不能用合伙企业规避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问题,若合伙企业是实际控制人,则要统计全部普通合伙人。(2)要关注合伙企业背后的利益安排。(3)对合伙企业披露的信息以及合伙企业的历史沿革和最近3年的主要情况进行核查,合伙企业入股发行人的相关交易存在疑问的,不论持股的多少和身份的不同,均应进行详细、全面核查。
二、首发审核中关注的法律--独立性
9.发行审核中对资金占用问题的关注点是什么?
如果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经营能力较差,除发行人外,实际控制人其余资产的业绩较差,则很可能产生资金占用问题,证监会将予以重点关注。证监会要求发行申请人对资金占用进行清理,并对在报告期内占用情况进行说明,包括发生额、余额、占用时间、资金用途等。
10.拟上市企业关联交易是否仅需参考30%的标准?
不可以,关联交易参考30%标准,但不仅看比例,更看重交易实质,审核中作实质判断,比如:
(1)业务链的核心环节或重要环节的相关交易金额及比例虽不大,但是依赖关联方;
(2)业务链是否完整?如果发行人业务只是集团业务的一个环节,关联交易虽然少于30%也构成发行障碍。
援引:2011年第二期保代培训(毕晓颖讲座内容)1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监管要求有哪些?(1)招股书要做详细披露;
(2)保荐机构和律师要详细核查: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委托或代理持股,理由是否充分、合理,对独立性、生产经营的影响,非关联化后的交易情况,价格是否公允等;
(3)关注非关联化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清算的要关注相应的资产人员是否已清理完毕;转让给独立第三方的要关注是否真实公允合理、是否掩盖历史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在上市前转让出去、上市后又买回来。此外,审核中重点关注标的股权(或业务)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的影响,是否涉嫌业绩操纵?非关联化公司股权的受让方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若存在亲属关系(即使不是会计准则规定的关联方),建议主动披露,若被动披露则是诚信问题,审核会更加严格。
12.对于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审核关注点有哪些?(1)整体上市是基本的要求,要消除同业竞争,减少持续性关联交易,从源头上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
(2)界定同业竞争的标准从严:不能以细分行业、细分产品、细分客户、细分区域等界定同业竞争,生产、技术、研发、设备、渠道、客户、供应商等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3)判断相关业务是否应纳入或剥离出上市主体,不能仅考虑该业务的直接经济效益,要同时考虑到该业务对公司的间接效益,正常情况(已持续经营)下不鼓励资产剥离、分立,为梳理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进行的相关安排不能影响业绩计算的合理性、连续性。
(4)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亲属持有与发行人相同或相关联业务的处理:直系亲属必须进行整合,其他亲戚的业务之前跟发行人的业务是一体化经营后分家的也应进行整合,若业务关系特别紧密(如配套等)也应进行整合。若亲戚关系不紧密、业务关系不紧密、各方面都独立运作(包括商标等)的,可考虑不纳入发行主体。旁系亲属鼓励纳入,不纳入要做充分论证,同时做好尽职调查,如实信息披露。
(5)虽然实际控制人承诺不进行同业竞争,但仍然构成发行障碍。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仅仅承诺是不足够的,承诺只是在实质问题得到解决以后的“锦上添花”。与第二大股东从事相同业务也构成同业竞争。
(6)创业板,与同一家关联方存在比例较大的采购和销售构成发行障碍。若存在经常性关联交易,企业财务独立性存在缺陷。
①发行人与其重要控股子公司的参股股东之间的交易视同“准关联交易”。此类交易重点核查、关注,如实披露,未来修改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准则时予以考虑。
②报告期内注销、转出的关联方,实质审核,转让前后均视同关联方审核,注销的提供清算之前的财务数据。
三、首发审核中关注的法律--规范运行 13.关于人员兼职的审核标准是什么?
(1)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2)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除担任发行人董事长、总经理外,还在其所控股其他企业担任重要管理职务,需要说明如何客观、公正、独立履行职责,如何维护发行人及其他股东权益,如何确保发行人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性。相关人士对此出具承诺,并作重大事项提示。保荐机构、律师专项核查并发表意见。(3)对于家族企业内部的兼职,证监会认为不一定必须清理,但需要保荐人和律师对其独立性发表意见。
14.在税收问题上的审核政策有哪些变化?
(1)如果发行人存在欠缴税款的,以前是只有补充完毕才能上市,现在政策有所调整。因为证监会并不是税务征管部门,没有追缴税款的义务同样也没有权力,会里只是需要企业详细披露有关情况,然后认定行为的性质。
(2)如果偷漏税行为严重到构成违法违规行为时,有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也不会被认可,因为各级税务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不能越权出具证明文件(1000万元以上的应该是在国税总)。
(3)整体变更及分红纳税的问题:反馈意见会问,也是一个充分披露的问题;关注点在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巨额税款未缴纳的情况,是否会影响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合规情况及资格,从而影响到发行条件。15.董监高重大变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1)属于发行条件之一,目的在于给市场一个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的历史业绩;(2)重大变化没有量化的指标。一个核心人员的变动也有可能导致重大变化;(3)董事、高管的重大变化须个案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变动的原因、变动人员的岗位和作用、变动人员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关系,任职的前后延续性;可以把董事、高管合在一起分析;要考虑变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4)1人公司:一般不会因为人数增加而否定;只要核心人员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变动,为完善公司治理而增加高管、董事不认定为重大变化。16.证监会对竞业禁止的审核原则是什么?
(1)新公司法有一些变化,董事、高管作充分披露,发行人同意也可以;但作为上市公司,要求应更严厉一些,原则上要求不能存在竞业禁止;
(2)董监高的竞业禁止:不能有利益冲突,不能把相关联的业务转让给董监高,不能有重大不利影响。17.发行人与关联方合资设立企业的审核要点是什么?(1)发行人与董、监、高及其亲属设立公司,要求清理。
(2)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共同设立公司,加以关注,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建议清理。
18.对于董监高任职资格条件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1)董监高任职资格要进行持续性的尽职调查,审核过程中及审核前要不断关注董监高是否受到证监会、交易所的行政处罚(特别是独董要关注其在别的上市公司有无行政处罚和证监会、交易所谴责,个别企业因此被否);在其他上市公司有无任职(核查方式:董监高的个人确认、向公司进行了解、查询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等);监事应有独立性,不可由董事高管及其亲属担任;董事会中有亲属关系的成员占大多数,可能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转。
(2)董监应具备法定资格,符合公司法第147条的规定,不属于公务员、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证券公司高管、高校领导班子成员。
(3)家族企业的董事、高管不能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监事不能由家族成员担任。
19.对于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如何认定?
(1)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刑法处罚,可认定重大违法,构成障碍。(2)近三年重大违法行为的起算点的计算方式是:如果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果没有规定的,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如非法发行股票,要在清理完成后三年,以改正日为时点计算。
(3)犯罪行为的时间起算不能简单限定为36个月,参照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要求;依据职务行为、个人行为、犯罪的性质、犯罪行为与发行人的紧密度、犯罪主观意识、刑期长短、个人(企业)的诚信等对发行人的影响程度综合判断。20.对发行人以及控股股东、董监高诉讼和仲裁的审核要点是什么?(1)关注对发行人有较大影响以上的诉讼与仲裁;
(2)关注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重大影响的诉讼和仲裁;(3)关注对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有重大影响的刑事诉讼;(4)发行人如果存在诉讼情况,必须及时向证监会汇报,否则发行人、保荐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诉讼问题应看诉讼的性质、标的进行判断,如对发行条件无实质影响,披露即可;如涉及核心产品、技术、金额大的,需要申请延期;诉讼必须披露,否则涉及虚假信息披露。重点关注诉讼失败的影响,有的关于专利权的侵权之诉,要求赔偿金额很小,但首先要求停止侵权,这个要求可能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证监会不判断胜诉或败诉的机会,只关注诉讼失败的影响。(5)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正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复议决定或法院判决尚未作出前,原则上不影响依据该行政处罚决定对该违法行为是否为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但可依申请暂缓作出决定。
(6)对企业尽职调查,如涉及诉讼等,保荐机构一定要重书面证据、注意与发行人的访谈、法院查询、法律顾问访谈等,诉讼仲裁信息应及时如实披露、持续关注。
四、首发审核中关注的法律—基本问题(一)历史出资问题
1)历史问题,从最近三年是否有重大违规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如对现在不构成重大影响则不是障碍,如构成重大违法行为且在报告期内,构成发行障碍;目前来说,历史出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出资。2)资产是否存在纠纷,债权人是否提出异议; 3)资产不完整,出资不真实均应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4)补救后需运行一段时间。
1、无形资产出资的问题
1)股东以无形资产出资而无形资产的形成及权属不清的,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瑕疵的,无形资产出资超过法定比例的。
2)无形资产的形成及有效性,关注目前权利证书的有效性。发行人核心技术的形成要说清楚,是否有完整权利;
3)权属情况及纠纷或潜在纠纷,自然人股东以无形资产出资的,考察是否职务成果。
4)无形资产出资比例如果较高,需要说明与发行人业务的相关性,无形资产对发行人业务和技术的实际作用。(反馈中也是反复问)部分企业由于地方特殊规定(例如:中关村),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高于注册资本20%,如果符合地方政策,发行人资质优良,则证监会也可以接受;
5)技术专利要谨慎,尤其是实用新型的专利,要关注与竞争对手是否存在冲突。专利技术存在委托开发情形的,关注协议具体内容,权力归属、成果分配等内容。6)专利技术的信息披露文件列示的专利并不是越多越好,不看数量更加看重质量,如果很多但是真正又有的不多也没意义。
7)视情况要求出具其他股东的确认意见,发行人提示风险或作重大事项提示;保荐机构或律师核查并发表意见。
2、出资不到位的处置:
1)出资不到位比例〉50%,补足并等待36个月; 2)出资不到位30-50%之间,补足1个会计; 3)出资不到位<30%,补足即可;
4)注意上述出资不到位所占比例均是指占当时注册资本比例。(二)资产和业务形成
1)创业板更加关注资产和业务的形成;是否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如评估、审计等;职工如何安置;债权债务如何处理,是否存在纠纷等; 2)资产完整: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资产是否完整; 3)业务独立:独立于实际控制人;
4)资产与业务的形成:国企、集体企业,无纠纷和债务,若有债务,则要明确发行人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终承担金额;
5)要完成产权转移手续,出资方面的产权转移手续未完成的影响发行条件;资产过户要尽早完成,资产完整性有运行时间的要求,不是在申报前解决就可以。如原为向大股东租赁资产,后为资产完整购买了相关资产,有持续性的要求,要运行一段时间;资金占用在申报前解决即可。6)经营一种业务的认定:
①指同一类别或相关联、相近的业务,源于同一技术、原材料、客户/供应商,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拼凑; ②一种业务之外有其他不相关业务的,近两年其他业务收入、利润占收入总额、利润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30%)。(三)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1)多人共同控制的,高管团队报告期要稳定,控制人如果认定为其中的某几个人,不能任意认定,要有依据;
2)股权分散的,其他股东委托第一大股东行使表决权,如果人数过多(50个人)很难一致行动,股权稳定是关键,无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如确实股权分散,要做一些安排保障股权的稳定,不一定要有控制人。
3)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共同控制是可以的,不妨共同控制,没必要一个人控制。(四)董、监、高问题
1、诚信问题
1)董事、高管的诚信问题已成为证监会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事项,2010年境内上市公司将突破2000家,很多发行申请人的董事、高管之前在其它上市公司任过职,保荐代表人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必须关注其在上市公司任职期间是否受到过证监会、交易所的行政处罚或者谴责。
2)公司法和首发办法有一些要求;公司章程和特殊行业(如金融)的部门规章会有一些要求;见《公司法》21条、147、148、149条规定;首发办法第21、22、23条;
3)竞业禁止的原则:新公司法有一些变化,董事、高管作充分披露,发行人同意也可以;作为上市公司,要求应更严厉一些,原则上要求不能存在竞业禁止; 4)对董事、高管忠实、勤勉义务的关注:主要从改制、出资、历史沿革、架构(子公司及兄弟公司之间)、资金往来、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回避等方面进行判断。如公司历史沿革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公司架构中是否存在自然人持股;改制过程中的资金来源等;
5)对于董事、高管曾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要对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退市、违规等进行尽职调查;
6)看是否做到股东义务与高管义务的分开,两边都要遵守,证监会将查询诚信档案,保荐机构尽职调查时要查询其他部门档案。
2、董事、高管的重大变化 1)董事、高管的重大变化属于发行条件之一,目的在于给市场一个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的历史业绩;也在思考,是否要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2)重大变化没有量化的指标。一个核心人员的变动也有可能导致重大变化;如果是公司出于优化治理角度导致的高管变化,CSRC是认可的;
3)董事、高管的重大变化须个案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变动的原因、变动人员的岗位和作用、变动人员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关系,任职的前后延续性;可以把董事、高管合在一起分析;要考虑变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4)CSRC会关注董事、高管变化的具体原因,如是否为公司正常换届、是否因为公司内部矛盾等;
5)只要核心人员没有发生变化,逐步增加董事、高管没有太大问题;
6)1人公司:一般不会因为人数增加而否定;只要核心人员没有发生变动,为完善公司治理而增加高管、董事(相关人员原来和公司经营密切相关,如内部升迁或控股股东处转来)人事原则上不会导致重大变化。
3、任职资格及公司治理
1)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关注,有无受到证券市场处罚或谴责,在其他上市公司有无任职;
2)家族企业要关注,不能都是家族成员,监事要独立,如果是亲属关系有可能影响履职;
3)不能和发行人办企业,亲戚也不可。(核查可以通过董监高的个人确认、向公司进行了解、查询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
4)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家族企业的董事、高管不能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监事不能由家族成员担任。(五)股东超200人问题
1)直接股东、间接股东或者两者合并计算超过200人;以公司或其他组织的方式来规避200人规定的,应合并计算;
2)以委托、信托方式持股,为做到股权明晰,原则上不允许此类方式持股,需要直接量化到实际持有人。量化后不能出现股东人数超过200人;
3)对于在发行人股东及其以上层次套数家公司或(单纯为持股目的所设立的公司),股东人数应合并计算; 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股东超200人的,同样需进行清理核查; 5)合伙企业为股东的,作为1家股东,但中介机构需要核查合伙目的、要看实质,按持股比例高低进行披露;
6)保荐机构不要误以为“200人”是一个唯一硬指标,即使发行前股东人数不到200人,但是曾经有过公开登报发行股票等行为的,也将被认为违反规定; 7)发行人对超限股东的清理工作应该慎重,清理过快会导致矛盾。保荐代表人要对清理的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尤其要小心“假清理”,“假清理”肯定会引起举报。CSRC要求保荐代表人对被清理出去的股东进行一一面谈,或者至少达到人数的90%以上;中介机构应对清理过程、清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属于自愿、有无纠纷或争议等问题出具意见;
8)按2006年前形成及2006年后形成区别对待,2006年前有合法依据的定向募集公司和城商行不构成实质性障碍,2006年之后形成的股东超200人问题构成上市障碍。(来源:投后老兵)
第三篇:财务审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相关人员的财务审核审批权限和职责,保障日常管理流程顺畅,促使高效地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同时防止和杜绝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和不必要的流失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报销人员必须依次履行以下基本报销程序
1、费用开支的基本报销程序:经办人签字、复核人证明或部门负责人确认、财务审核、总经理审批。
2、实物开支的基本报销程序:经办人签字、验收人验收(需要质检人员检验的,应有相应的质检手续)、部门负责人确认、财务审核、总经理审批。
3、特殊费用开支的基本报销程序:经办人签字、复核人证明或部门负责人确认、总经理审批、财务审核。
4、总经理的费用由副总经理审批,没有设置副总岗位的由财务经理审批;财务经理的费用由主办会计审核。
为什么要强调“必须依次履行以下基本报销程序”?
按照程序办理审核审批手续,有利于下级人员认真履行本职职责,有利于后流程监督前流程,有利于避免因私利而以上压下的现象发生。
为什么特殊费用在报销时,财务审核放在总经理审批的后面?
财务审核必须讲究以制度为依据。在现实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表面上超越制度的费用,但实际上又没有违反制度。比如:某职工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而越级乘坐飞机,在报销时由于财务经理不知情,财务不能给予报销飞机票费用,但制度又予以总经理有这特殊的权限,所以,必须先由总经理审批,再由财务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遇到违反制度的,财务有权提出意见和看法,甚至予以否定。总经理审批权包括副总经理、总监的审批权,要依实际情况授权,没有设置总监岗位的,也可以将适当的审批权授权给部门经理尤其是财务经理。比如已经总经理审批的个人手机电话费补贴标准,在实际支付时可以授权给财务经理审批等,以免占用总经理太多的时间。
财务审核未必要财务经理审核,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没有涉及付款的:材料采购的审核可以给采购会计审核或先审核,运输费审核可以销售会计审核或先审核等,但前提必须判断该会计原则性是否强,制度意识是否高,灵活性强的会计不适合做审核工作。
第三条审核审批基本内容:
1、经办人:核对项目、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与合同是否相吻合,是否有事先申请报告,发票是否规范,用途是否清晰(或在背面写清楚),是否有部门经理确认签字(或仓库验收或证明人的签字)。
2、部门确认(或验收人或证明人):确认项目是否属实,单价是否合理,是否有验收人确认签字(验收人或证明人直接在入库单上或发票的背面确认签字)。
3、财务审核:审核费用是否按照报销标准报销,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执行,相关人员是否已确认签字,核对项目、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有事先申请报告,发票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完整,用途是否清晰(或在背面写清楚)。
4、总经理审批:审批项目是否属实,价格是否合理,相关人员是否已确认签字。
第四条资金会计(出纳)在付款时,必须对原始单据的金额再次全面核对,确保付款金额与原始单据金额相符。同时,资金会计必须核对和确保付款的单据上同时有财务经理的审核和总经理的审批,才能付款。
部门确认、财务审核和总经理审批都有权利对不合法、不合规或弄虚作假的业务给予退回,确保审核审批环环相扣。但只要金额正确和审核审批人都已确认签字,出纳就必须支付,出纳没有权力拒付或给予退回。
第五条报销基本要求
1、审核审批次序一般按以上基本报销程序要求依次逐级办理。
2、各级领导接到下属的各项开支请示报告,原则上必须以书面形式在3日内给予回复。
3、各项已批复的请示报告都必须作为报销附件。
4、报销人员原则上应在回单位三日内报销。
5、报销单据应当使用碳黑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
6、属财务经理审核和总经理审批外,其他人员的签字全部在票据的背面书写。
7、报销单据必须能够清晰的看出发生项目的“用途”,未能直接在单据内容上看清楚“用途”的,经办人必须在报销单据的背面详细写清楚。
为什么其他人员的签字全部在票据的背面书写?
为了保持发票正面的字迹清晰和工整。总经理和财务经理是审核审批的重要人员,他们在发票正面签字,便于事后财务稽查、审计;同时,他们在签字前,必须确保背面相关人员的签字是完整的。
第六条费用或实物报销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变相费用项目进行开报销,不得以合理的项目套换不合理的项目骗取开支。
第七条费用或实物报销原则上应当取得合法的发票;同时大额的项目应当签定合同,以合同形式开展业务关系。
第八条报销的款项支付特别是大额款项支付应当避免以现金形式支付,而应通过银行办理汇款。
为什么款项支付要避免以现金形式支付?
一是,减少现金取款,遵守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二是,现金取款和保管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现金流过于频繁容易发生贪污、诈骗、回扣和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
9、为什么“费用报销必须实事求是”?
财务分析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数据平台,如果“变相费用项目进行报销”,不利于同比分析;如果“以合理的项目套换不合理的项目”进行报销,这是制度所不允许的。
10、以下的内容按照资金流规律次序进行编写,即:采购-生产-费用-存货-资产-借款-销售-其他
第二章 物资采购
第九条 采购合同签订权限
1、物资采购合同签订权限,合同金额在 5 万元以下的由采购部经理签订,合同金额在5 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签订。
2、物资采购合同中如有规定预付款条款的,预付款在 20%以内的由采购部经理签订;预付款在20%以上的由总经理签订。
第十条 统一采购
1、物资采购原则上由采购部对外统一采购。
2、统一采购的物资,由采购部按程序办理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按充分客观询价或面向社会大范围的原则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复印一份送给财务部以备审核。
第十一条 小额物品采购
物品单价在1000元以下的,由当事人每月月中前两天提出申请,原则上由各部门经理审批,由采购部负责采购。物品单价在1000元以上,经部门经理确认后,上报总经理审批。不易损耗的物品需经行政部审核、登记后才能采购。
第十二条
1、生产部要定期核定最低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并报总经理审核后执行。
2、仓管员必须及时检查库存情况,确保达到最低库存量,并按照最高库存量的要求及时提出采购申请,报生产部经理审批后由采购人员负责采购。
第十三条 采购款项支付
由采购人员办理付款申请,经采购人员所属部门经理确认,由财务经理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三章 费用项目
第十四条 薪资:包括基本薪资、加班薪资、工龄薪资、奖金和个人其他所得等。
1、固定薪资人员的薪资由各部门经理按照公司统一的薪资标准提出申请,由人力资源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经审批的薪资方案需上报财务负责人备案。
2、每月固定薪资人员的薪资由人事部统一核算,由财务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按时支付。
3、每月销售人员薪资由销售部统一核算,由财务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按时支付。
第十五条 福利费用:包括供气 供暖 制冷 社保 安置费 工服 饮用水 手套 防暑降温用品等。
1、福利费用由人力资源部申请,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或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由部门经理确认,由人力资源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2、福利费用报销,由人力资源部核实确认,由财务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按时支付。
第十六条 水电费、物业费 水电、物业 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和经办;每月水电、物业费由行政部门核实确认,由财务部门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付款。第十七条 办公费:包括办公用品、笔墨纸张、帐表票卡、名片、书报、电脑耗材、邮寄费等。
1、办公用品按照以上“小额物品采购”办理申请、采购。采购后,需要办理人库和领料手续,同时行政部门要建立台帐,并定期进行分析和控制。
2、办公费用由行政部核实确认,由财务部门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十八条 税金: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等。
1、严格按照政府有关规定按时缴纳税金;经办部门必须全面了解该项税收的政策和制度,并力求合理避税。
2、税金缴纳后,由经办部门确认,由财务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小车费:包括保养费、日常修理费、大修费、年检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等。
1、小车由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小车费用经司机确认后,由车管人员统一报销,报销时由行政部经理确认,由财务部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2、车辆修理预计金额在 500 元以下的,由行政部经理审批后执行;金额在 500 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后执行;车辆维修原则统一在公司指定的修理厂维修,并由行政部门联系维修厂统一结算。
3、每部小车要制定油料标准,每月报销费用时需附带油料分析;小车油料由行政部统一充值加油卡;长途外出需要在外加油时,必须索取正式发票。
4、过路费、停车费由司机在单据的背面详细写清楚,当天经用车人签字确认。
5、因个人原因违反交通法规的罚款,一律不予报销。
第二十条 租车费用:具备条件派车的人员如果要去市区办事而没有派车的可以申请打的。
1、市区打的由当事人填写申请,由部门经理和行政部共同确认。
2、当事人凭交通发票和申请单报销,由部门经理核实确认,由财务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二十一条 通信费包括固定电话费、入网费、电话初装费、专线月租、电子邮箱费等。
1、按照通信费用报销标准执行;新进人员或岗位调整人员,按照通信费用制度规定能够享受的,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由当事人部门经理审核确认,经人力资源部审批后执行。
2、通信费报销:于次月 10 日前由各部门经理审核确认,上报财务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二十二条 差旅费:包括长途短途交通费、市区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贴。
1、出差人员需事先提出申请,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出差产生的以上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不作为差旅费,而应单独申请报销;差旅费用严格按照“差旅费用”制度审核控制。
3、差旅费报销由各部门经理确认,上报财务经理审批后付款;报销时,如果实际报销项目与出差申请单的项目不相吻合,由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4、第二十三条 运费
一、运费价格标准制定
1、销售运费价格标准:由销售部起草,并组织财务部、行政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讨论、确定,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将意见记录一并上报总经理审批。
2、物资采购发生的运费原则上全部由供应商承担,如果短途运输费用需要公司承担的,由采购部制定运费价格标准并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二、运费款项支付
1、采购物资的运输费支付:以仓管员已签名确认收到物资的运费结算单为依据,由采购经办人确认,由财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2、销售产品的运输费支付:以客户已签名确认收到货的运费结戛单和验收回
单或相关验收证明为依据,经台帐会计确认,由财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二十四条 财产保险费
1、存货、房屋、设备的保险费由财务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支付。
2、车辆保险费由行政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支付。
第二十五条 业务招待费:包括餐费、赠品、礼品等。
1、业务招待费原则上要事先申请。在应急的情况下,按以下权限可先发生。而后向总经理汇报。并统一先报总经理审批,再报财务审核后付款。
2、每次金额在 500 元以下的由各部门经理事先发生或审批。
3、一般客人中午晚上招待费每人每餐控制在 50 元以内,重点客人控制在 100 元以内,超过 100 元的一律上报董事长审批。
4、业务招待费开支由对于招待职务最高的人员作为报销经办人。
5、报销单上应详细写明人数、招待事宜及被招待单位名称及主。要人员(餐费招待还应附餐费明细单)
6、陪同客人吃饭一般由与客人直接有关的负责人(原则上一人)陪同,以提高企业良好的应酬节俭形象。
第二十四条 中介费:包括工商、税务、银行年检费、审计验资费、管理咨询费、各种会费、年费等。
1、工商、税务、银行各项收费标准由财务部门办理,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2、管理咨询费、各种会费、年费等由行政部门办理,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款项支付由行政部确认、财务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第二十七条 政府相关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卫生管理费、企业行政管理费、治安管理费、质量检验费、社保费用、医疗保险费用、个人所得税、酒类流通随附单费用等。
1、严格按照政府有关规定按时缴纳有关费用;经办部门必须全面了解各项费用的政策和规定,并争取合理减免,有关费用的政策和规定应当提供给财务部,以便于财务部门的审核。
2、企业卫生管理费、企业行政管理费、环境保护费、治安管理费等,由行政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3、涉及产品的质量检验费等相关费用由质检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4、社保费用、医疗保险费用、个人所得税等相关费用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二十八条 修理费
由行政部统一办理,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二十九条 装修费 专卖店装修由销售部牵头,会同财务部共同确认,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三十条广告费
1、日常小额(零星广告,如 POP 等金额在 1000 元以下)广告费用,由市场部经理审批后执行,款项支付由总经理审批后付款。
2、大额或策划性的广告费用,由市场部牵头,会同财务部共同确认,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三十一条 会务费:包括参会人员办公费、餐费、住宿费、交 通费、场地租用费、会场布置费、人员劳务费、胶卷冲洗费等与 宣传活动相关的一切费用。
1、各部门组织召开会议前,应当全面评估会议意义、目的和会务费金额,并提出申请,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款项支付由总经理审批。
2、每次的会务费除个别单项费用外,应当统一一次性报销,并附带会议效果评估。
第三十二条 促销费用
1、产品促销:以产品赠送或降价等形式而产生的局部促销或小额促销由销售部审批后执行,以产品赠送或降价等形式而产生的全面或大额促销由市场部与产品部共同研究确认后执行。
2、外购商品促销:以外购商品赠送而产生的局部促销或小额促销由销售部会同产品部共同审批后执行,公司支付的款项由总经理审批后付款,以外购商品赠送而产生的全面促销或大额促销由销售部与产品部共同研究确认,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三十二条 返利费用
1、在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返利,由销售部提出申请,经财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给予兑现。
2、在合同规定范围外的返利,在活动发生前,应当事先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才能执行;活动发生后,由销售部提出申请,经财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后给予兑现。
第三十四条 财产损益
1、公司存货盘亏及跌价、损失、报废处置,由财务部经理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向现任人索赔或向保险单位索赔后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财务部自行处理;向责任人索赔或向保险单位索赔后仍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及时将情况上报总经理审批。
2、坏账损失;财务部第三季度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账务全面稽查,确认是坏账的应当在下季度第一个月 10 日前提交销售部进一步确认,销售部自收到坏账资
料报告后 10 日内提交初审报告,并会同财务部共同确认后,上报总经理审批。
3、收益: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盘盈等财产收益归公司所有,由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办理手续后在当月入账。
第三十五条 捐赠、赞助支出:公司因公对外捐赠、赞助性支出、由总经理审批。
第三十六条 年终奖金发放;由总经理和财务经理一起安排支付。
第三十七条 工伤事故支出:工伤事故冶疗费或工伤赔偿由人事部办理,上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付款。
第三十八条 非常损失:非常损失(包括罚款、赔偿、不可抗力等)在 5000 元以上 8 万元以下,经部门确认、财务部审核后,由总经理审批,8 万元以上,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董事会审批。
第三十九条 其它费用:由各部门审批。费用发生后,按照以上基本报销程序办理付款手续。
第四十条 费用预算
以上各项费用必须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各部门才能履行总经理或制度给予的审批权限;如果实际费用已超预算,则各部门经理的审批权限将自动废除。
第四篇:发行部首发审核工作流程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每一个发行人的审核决定均通过会议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出意见,避免个人决断。
一、基本审核流程图
受
理
材1 分发、分送材料 2 见面会 3 问核 4 反馈会
二、具体审核环节简介
1、材料受理、分发环节
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工作人员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2号)等规则的要求,依法受理首发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发行监管部。发行监管部综合处收到申请文件后将其分发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同时送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审初审会 6 预先披露 5 落实反馈意见料 出具初审报告;告知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做好发审会准备 7 发审会 8 落实发审委意见核准发行 10 会后事项审核 9 封卷
核一处、审核二处根据发行人的行业、公务回避的有关要求以及审核人员的工作量等确定审核人员。
2、见面会环节
见面会旨在建立发行人与发行监管部的初步沟通机制。会上由发行人简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介绍发行审核的程序、标准、理念及纪律要求等。见面会按照申请文件受理顺序安排,一般安排在星期一,由综合处通知相关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见面会参会人员包括发行人代表、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综合处、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等。
3、问核环节
问核机制旨在督促、提醒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安排在反馈会前后进行,参加人员包括问核项目的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的审核人员、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的相关负责人。
4、反馈会环节
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审阅发行人申请文件后,从非财务和财务两个角度撰写审核报告,提交反馈会讨论。反馈会主要讨论初步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确定需要发行人补充披露、解释说明以及中介机构进一步核查落实的问题。
反馈会按照申请文件受理顺序安排,一般安排在星期三,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参会人员有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和处室负责人等。反馈会后将形成书面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反馈给保荐机构。反馈意见发出前不安排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与审核人员沟通(问核程序除外)。
保荐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组织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
落实并进行回复。综合处收到反馈意见回复材料进行登记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按要求对申请文件以及回复材料进行审核。
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在准备回复材料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进行沟通,如有必要也可与处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
审核过程中如发生或发现应予披露的事项,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及时报告发行监管部并补充、修改相关材料。初审工作结束后,将形成初审报告(初稿)提交初审会讨论。
5、预先披露环节
反馈意见落实完毕、国家发改委意见等相关政府部门意见齐备、财务资料未过有效期的将安排预先披露。具备条件的项目由综合处通知保荐机构报送发审会材料与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发行监管部收到相关材料后安排预先披露,并按受理顺序安排初审会。
6、初审会环节
初审会由审核人员汇报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初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落实情况。初审会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审核人员、综合处以及发审委委员(按小组)参加。初审会一般安排在星期二和星期四。
根据初审会讨论情况,审核人员修改、完善初审报告。初审报告是发行监管部初审工作的总结,履行内部程序后转发审会审核。
初审会讨论决定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发行监管部在初审会结束后出具初审报告,并书面告知保荐机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以及做好上发审会的准备工作。初审会讨论后认为发行人尚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重大问题、暂不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将再次发出书面反馈意见。
7、发审会环节
发审委制度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机制。目前发审委委员共25人,分三个组,发审委处按工作量安排各组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和发审会,并建立了相应的回避制度、承诺制度。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会进行审核工作。发审会以投票方式对首发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每次会议由7名委员参会,独立进行表决,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发审委委员投票表决采用记名投票方式,会前有工作底稿,会上有录音。
发审会由发审委工作处组织,按时间顺序安排,发行人代表、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发审委委员、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发审委工作处人员参加。
发审会召开5天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等。发审会先由委员发表审核意见,发行人聆询时间为45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表决。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的,将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发给保荐机构。
8、封卷环节
发行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封卷工作在落实发审委意见后进行。如没有发审委意见需要落实,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
9、会后事项环节
会后事项是指发行人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生的可能影响本次发行及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存在会后事项的,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向综合处提交相关说明。须履行会后事项程序的,综合处接收相关材料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按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按
照会后事项相关规定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的需要履行内部工作程序。如申请文件没有封卷,则会后事项与封卷可同时进行。
10、核准发行环节
封卷并履行内部程序后,将进行核准批文的下发工作。
三、与发行审核流程相关的其他事项
发行审核过程中,我会将征求发行人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是否同意其发行股票的意见,并就发行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特殊行业的企业还根据具体情况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国家发改委和相关主管部门未回复意见前,不安排相关发行人的预先披露和初审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进发行审核工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首发审核工作整体按西部企业优先,均衡安排沪、深交易所拟上市企业审核进度的原则实施。同时,依据上述原则,并结合企业申报材料的完备情况,对具备条件进入后续审核环节的企业按受理顺序顺次安排审核进度计划。
发行审核过程中的终止审查、中止审查分别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20条、第22条的规定执行。审核过程中收到举报材料的,将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19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发行审核过程中遇到现行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行监管部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根据内部工作程序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学校财务报销审核问题研究
学校财务报销审核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经费总量大幅度增加,学校财务在学校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学校财务的报销审核作为财务的基础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文章就目前学校财务报销审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 学校财务,报销审核,财务制度,信息管理
财务报销审核工作是学校财务的基础性工作,该项业务种类繁杂、手续烦琐、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等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学校的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管理,保障经费的合理支配,打造节约型校园,学校财务的报销审核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财经法纪法规的执行力度,国家每一项经济政策、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报销审核中,所以更应按照财务报销审核的流程,做好财务报销审核这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一、财务报销审核的重要性及审核内容:
财务报销审核工作是财务基础性工作,学校财务通过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等等方面的审核,确保各项资金运用合理、合规、合法,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审核岗位人员必须对原始报销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因此,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合法,审核岗位人员必须对原始报销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
原始支出凭证审核,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会计、出纳还是单位领导,都必须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各个环节的工作,共同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由于原始支出凭证是反映和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书面证明,也是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财会人员付款和编制记帐凭证的依据,为了维护财经纪律和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财会人员[1]必须严格审核之。
(一)审核“要素”。
在确认原始支出凭证是财政、税务部门允许使用的发票、收据、车船票以及内部自制凭证等反映经济业务发生书面证明有效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进行其基本要素构成的完备性检查。即审核凭证的名称;凭证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名称及经办人的签名并盖章等。
(二)审核“抬头”。
主要审核凭证上的“抬头”是否与本单位名称相符,有无添加、涂改的现象。如果不符,应查清为什么在本单位报销,防止把其他单位或私人购物的发票拿来报销。
(三)审核“号码”、“开票日期”、“报销日期”。
首先审核同一单位出具的凭证,其号码与日期是否矛盾。如果同一单位出具的凭证较多,可以通过摘录排序发现之。
其次,要审核凭证开具的日期与报销日期是否异常。一般情况,上述两者的日期不会间隔太长。如果较长,则要查询原因。
(四)审核“填写内容”。
发票中各项内容填写不规范、不齐全、不正确、涂改现象严重,是虚假原始支出凭证的主要表现特征。如凭证字迹不清,“开票人”仅填“姓氏”,计量单位不按国家计量法定单位而随意以“桶”、“袋”、“车”来度量,违反“不得要求变更品名”的规定;或货物名称填写不具体;或胡乱填写其它物品名称。联系实际工作,特别要防止虚开的运输费用发票和劳务费发票。
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有关人员往往通过科协、技协等单位,取得“咨询费”、“劳务费”为名的发票,虚报支出后套取现金,用于发放部门的奖金、支付佣金、回扣、招待费等。财会人员审核原始支出凭证时,必须留神这种情况。
(五)审核“数字”。
具体检查以下方面:数量乘单价是否等于金额;分项金额相加是否等于合计数;小写金额是否等于大写金额;阿拉伯数字是否涂改。
(六)审核是否“阴阳票”。
采用多联式发票办理结算业务,复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背面无复写笔迹的支出凭证上(通常称“阴阳票”),存在“大头小尾”的可能性,必须向持证人查询原因。
二、财务报销审核流程:
1、根据原始凭证填写有关报销单,需验收的办理验收手续。
2、部门审核。
3、财务科审核。
4、校长审批。
5、财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部门经费预算台账。
6、出纳人员审核、计算、付款。
三、审核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1、熟悉国家各项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审核岗位所从事的工作,是贯彻《会计法》、《高校会计制度》、《高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校内有关涉及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方面的各项制度。因此,审核岗位人员必须有一定经济政策水平。
2、熟悉高校内部运行机制。掌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和监督,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3、掌握校内各级领导人的经济责任。熟悉校内各级领导人的业务范围和财务审批权限,对待每一笔报销业务必须严格按照财务操作程序办理。
4、掌握高校内部预算和会计科目设置。审核每一笔报销业务均是对全年预算的微观执行,同时必须明确到具体的会计科目上,以便于记账会计在对应科目记账。
5、熟悉有关人文地理知识。差旅费的报销是高校费用报销发生频率较大的业务,因此必须了解有关交通知识,以便于对差旅费的具体核算。
四、目前学校报销审核存在主要问题:
(一)、学校财务报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上。实际工作中,宏观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带有一定的指令性、强制性,而学校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的修订则显得相对滞后,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执行。国家先后制定了《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有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性的,比较笼统;有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早,出现了现有法律法规难以约束和规范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有的规章制度合理不合法,有的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报销审核人员很难把握原始凭证真实性、合理性,某些规章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使得学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完善和健全。另外,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例如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账上”,没有落到实处,重核算、轻管理、忽视落实。
(二)、财务信息管理不够完善。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学校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学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2]。首先,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共享。同时,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成本较高,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之间不能紧密合作,导致财务信息的实时性、相关性、有用性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其次,财务软件功能存在不足。财务软件是学校网络财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行的财务软件如复旦天翼、用友财务软件、金碟等财务软件都是以SQL server作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稳定性,但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直接生成学校决策群需要的财务信息数据,需要对财务软件导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才能完成财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降低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离学校财务信息化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三)、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的会计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学校发展战略已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之,学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学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职业技能是一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部分学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没有跟上,忽视高素质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配备,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上,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按正确的会计科目归集核算,造成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理论水平欠缺。会计理论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会计,相关的还有审计、税收、金融、证券、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会计理论单一化。
2、会计实务能力不强。学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业务不专,对会计电算化的处理不够娴熟。
3、自动更新知识能力不够。学校报销审核受多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被动,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学校发展的新知识、学习与学校会计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更新会计法律制度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学校是人员密集、部门众多、活动频繁的组织机构,每天均有大量的财务往来,受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报账业务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原始票据,要分类整理,严格把关,进行计算汇总再对应会计科目做凭证。这看似简单的过程,有时候会很烦琐,工作的繁杂以及机械地加减大大影响了的工作热情。第二、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工资利益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第三、报销审核人员与师生员工沟通效率较低。由于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学校财务制度的不尽合理,审核人员执行起来没有力度,双方理解存在偏差,“可报可不报”“合理不合法”的局面甚多,大大降低了与师生员工的沟通效率,长此以往,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的心里严重压抑,极易产生矛盾冲突。
五、优化学校报销审核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规章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证,因此首先要健全学校的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定期对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才能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切实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建立科学完善、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报销审核人员做到报销的每一笔都有据可寻。最后,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同时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学校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学校财务报销审核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
[3](二)、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制。
首先,借助学校“数字校园”平台,实现学校财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改善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加快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换成为可能。提高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其次,为了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应及时对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升级。要选拔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引进或培养兼具会计专业知识和网络专业知识的多样化人才,加快信息网络学校平台的建设,及时提供财务信息的查询:开通课题经费的查询、网上现金的预约、学生学费欠费的自助查询、教职工公积金查询,尽可能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构建一个广大师生员工交流的财务平台,及时回复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尽快适应学校快速发展,努力提高会计职业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首先,学校报销审核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主动求知求学,用科学的会计理论,高超的会计操作技能武装自己。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法规法律制度、熟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熟悉校内各级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掌握学校内部预算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等等,以适应学校会计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的需要。最后,要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报销审核人员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监督职能落在实处。学校财务核心部门也应组织财务人员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财务报销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建设,不断学习新的财经法规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4]熟悉并熟练掌握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报销审核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按照会计准则办事,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四)、建立相应的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报销审核工作人员工作缺乏激情,缺乏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建立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内容和措施应着重观念的转变,激励机制必须明确与经济事项有关人员的职责和考核目标。相关的激励措施应按照不同的岗位和风险责任来确定。对完成考核目标、业绩突出的审核人员应给与不同形式的奖励,同时应大力宣传,强化榜样作用。学校财务应把外界监督与内部规范相结合起来,制定相关岗位的具体岗位职责,建立监督信箱,对广大教职员工反映投诉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同时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同时,学校报销审核人员应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领导应更多地深入群众,了解财务报销审核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关怀和鼓励,采取多引导,少约束,分工合理,彼此达成信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报销审核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学校财务报销审核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及优良的人际关系,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将财经法规融入到业务办理中,游刃有余地解决学校实际财务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切实做好学校财务报销审核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石秀 火眼金睛识真假 会计师 2006.2 [2]、段敬东 关于学校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6)。
[3]、林慧卿 浅议学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4]、季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践探析[J].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