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状及潜在的发展途径
浅析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状及潜在的发展途径 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洪山学校
吴泰宇
【摘要】 勤工俭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农村学校几乎将勤工俭学淡出师生的视野,这有悖于市场经济大潮下的素质教育模式。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得以重视加以引导,那么,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关键词】 勤工俭学 素质教育 发展途径
勤工俭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为培养学生适应将来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需要。科学实施勤工俭学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知道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自强自立的品格。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祖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当然,带领学生通过自身劳动所得来补偿生活、购买学习用品及充作班级活动费用,这对于农村学校学生来说是减轻经济负担的好事。
目前,就怀化市整个芷江县各学校的勤工俭学现状调查结果来看,全县除城区两所学校尚有一个印刷厂以外,其他各乡镇学校的真正勤工俭学教育、创收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勤工俭学本应该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大潮环境中高歌猛进的,可是现实 让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将勤工俭学工作淡出了师生的视野。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早已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例如:我芷江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每个乡镇学校均有供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收的学农基地,并且每所学校均安排有专人负责勤工俭学的领导工作。直到2000年后,因诸多因素,各学校的学农基地开始荒废,由原当地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划给学校的土地、场地也因流转、退回等形式而消失,专职人员编制也先后取消。现在芷江县教育局仅设有一个勤工俭学管理站,这对于各乡镇农村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几乎无关联,有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而赋闲不去发挥领导和管理的职能作用,这不很令人费解吗?是不是时下对于农村乡镇学校来说是没有勤工俭学的发展空间了呢?我们的答案是“不!”
笔者通过多年的考察、分析、论证,始终认为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在农村乡镇学校还是很有前景的。其优势较多。
优势一: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已并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即有政策的支持。
优势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环境下,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本来就是应运潮流而生的产物。即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可大力开展此项工作。
优势三:目前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农民均外出务工,家中土地、山坡、养殖场地等闲置现象可谓到处皆有。即可容易重新获得获得学农基地或其它场地。
此外,在现在的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些课业上不去而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引导他们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自我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从而让这些学生在课堂外找到兴趣和自信。这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的优势。
目前,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有哪些途径突破围城呢? 首先,教育主管的职能部门要重视勤工俭学具有素质教育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意义。应把勤工俭学管理工作作为各学校的年度考核工作中来,要考核学校是否有专职的勤工俭学管理人员,是否有学农基地或养殖场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参与率的为主,经济效益为辅。
其次,县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站要组织好各学校认真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在全县内推广和学习有创新的经验、模式。
再者,勤工俭学的实施规划,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只能凭借当地的优势来规划发展计划,要考察本校适合什么,有什么资源优势和场地,充分论证后才能确定项目。
我们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勤工俭学实施的目的应该是以育人为主,创经济效益为辅。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从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实验基地边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中亲自动手实践。适时地给他们宣传勤劳加科技致富等思想。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崇尚科学技术的品质。
以我芷江侗族自治县各乡镇学校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地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开展时下似乎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勤工俭学工作。
一、利用学校后勤服务利润给力勤工俭学发展。加强学校后期后勤管理服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模式,在现今学生人头公用经费相对充足的日子里,我们应把学校食堂、小卖部的收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投资于学校勤工俭学的发展资金。
二、抓好至少一处的学农基地建设。
抓好学校的学农基地建设,是实施勤工俭学教育、创收的重头戏。据笔者调查,芷江县各乡镇学校的学农基地基本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都以荒废、流转和自动退回等形式消失了。基于前面所分析到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前景的“优势三”,出资不是高成本建设一处学农基地也不是难事。现在尚有土地所有权且被他方利用的原学农基地应收回和利用好这些土地,没有基地的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政府划拨土地,也可以自行向你们租赁土地来解决学农基地的问题。有了学农基地,带领学生学种水果、蔬菜,花草苗木的培育,优化品种、嫁接繁育等知识技能均可让学生在基地得到锻炼和掌握。
三、利用农村地理优势,选择发展好养殖业。
根据现行的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涨幅过高的形势,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认真选择好适合的养殖项目发展,当然,这要有相当水平的技术作保障,学校请来相关的畜牧老师一并上课指导,一定会激起很多学生的兴趣。如芷江县大洪山乡的土鸡绿壳蛋远销北京、香港,学校从2011年上期开始,每周星期五第五节课均上一节绿壳蛋鸡养殖技术课。这样一来,有很多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向图书室借养殖图书资料回家帮助家里发展绿壳蛋鸡的养殖。这个学校有的是场地,只可惜没有能够利用起来,原因是没有专职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去司职这项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养鸡、养猪、养鱼等都不是一件难事。
四、建大棚种养食用菌和育种超季节蔬菜秧苗。
利用山地到处都有落叶乔木、秸秆等资源,学校完全可以购买食用菌种,带领学生收集山上落叶的杂柴、秸秆进行简易加工,装袋上架培育出学生食堂需要的食用菌来。这种既让学生学到种食用菌的技术,又让学生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科技的兴趣自然得到培养。在大棚里提前繁育蔬菜秧苗,既可以为学校学蔬菜基地提供早期的蔬菜秧苗,也可以畅销市场上。
五、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之我见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之我见
南阳市新野县王集镇石头小学校
撰稿人: 符会杰
2010年4月10日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之我见
勤工俭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大有作为。但现阶段,勤工俭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近乎荒废。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但农村学生的那种骄横奢侈,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却和城市学生差不多,他们鄙薄劳动,贪图享乐,拈轻怕重的观念和行为令人十分忧虑和担心。有的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基础教育,我们不一定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才,但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的人,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感受艰辛,培养他们勤俭朴实的好习惯。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该是劳动的人,只有能劳动,才会生存,只有会劳动,才能致富。鄙薄劳动,游手好闲就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渣滓。有位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没用了,眼高手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上了几年学简直就成了一个书呆子。这样的感慨发人深思,让人警醒,它反映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作为学校教育者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现状来看,不少的学校依旧受各种考试评价的限制,认为只要学生拥有骄人的考绩,那就是一白遮百丑,自然教师有光、学校有名。于是拼命地夯实文化考试科目的教学,从而忽视诸如劳动技术的教育和勤工俭学的开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也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有利可图就搞,“保本经营”就犯不着去折腾。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时代下,作为中小学校,勤工俭学要以创收为重点转变为以育人为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来锻炼自己,感悟生活,认识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前有许多教师把勤工俭学狭隘地理解为就是赚钱,赚钱就是勤工俭学,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整日让学生交这个拿那个的,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使勤工俭学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记得笔者小时候上学时,每逢周末回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种地、收庄稼、栽树、去田里捉害虫等,做了很多农活。还经常挎上篮子,给牲口割草、拾柴禾、捡树叶。甚至有的女孩子从母亲那里学绣花、捺鞋底。那时觉得劳动是学习生活的调节,感觉特轻松,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身心。而现在的教育,整天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关在教室里,书本知识学得多,实践锻炼机会少。学生不仅不劳动,而且在思想上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离他们渐行渐远。这样懒惰成性、好逸恶劳、四体不勤的学生将来怎样为祖国做贡献?我们不敢保证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才,我们至少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能劳动,爱劳动的人。他们既便不能成才,至少也会凭着自己的勤劳找一份事干,也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隐患。这样,教育就失去了以育人为目的的初衷。
二、因势利导,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搞好勤工俭学活动。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不完全制学校,学校校舍简陋,资源匮乏,加上一些教师观念落后、狭隘。曲解了勤工俭学积极的教育意义,抓不住勤工俭学的有利契机,把可怜的一点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给白白浪费了。其实,学校教育资源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就是看你是不是能把勤工俭学找准位置,能不能用新时期的眼光给勤工俭学赋于新的内涵和生命。
作为农村中小学,我认为在勤工俭学方面有以下几点作法:一是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校可以以少先大队为龙头开展诸如保护环境、废物回收、捡拾垃圾等活动,不但可以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凭借学科教学传授勤工俭学技能。比如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选订好适合的《劳动技术》教材,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糖
蒜、盐蛋的腌制方法、松花蛋、各种面食的制作要领以及喂猪、养鸡等实用技术,然后将劳动的成果用于学生生活的改善和参加一些饲养业的实践;通过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扮靓校园。三是上好劳动实践课,由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走上田间地头,走进校办实体企业,利用学生学到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于生产实践,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
例如前几年,我们学校许多学生乱丢纸屑,一时间校园纸屑乱飞,严重影响校园的校容校貌。尽管学校教师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反复教育警告,可收效不大。后来有人想出办法,提议开展回收废品、美化校园的活动,全校以班为单位拾废纸,每周上缴到学校,由学校教师组织评比,班上所得经费用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演出的开支。这个制度一出台,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争先恐后地抢拾废纸,有了废纸就存放在班上的纸篓子里,有的学生还提着袋子到学校垃圾堆上去拾,有的甚至还将校外的废纸收集起来交到班上,捡拾废纸的热情空前高涨。校园里干干净净,再也见不到一张废纸了。这个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大,但使学生养成了不乱丢东西,讲卫生的好习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样因势利导,我们继续开展了给学校树木剪枝、整理草坪、栽植花草、帮助食堂清洗碗筷等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凡是学生力能所及的事都由学校引导、组织、实施,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树立典型、推介表扬。通过这些活动,不但陶冶学生情操,调节身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奢侈安逸可耻。
三、拓展学校勤工俭学渠道,开辟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是勤工俭学的真正场所。教师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上好实践课,让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流汗,让学生疲惫,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让学生体验“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在劳动中探求事理。每所农村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例如可以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荒山,种植果木、蔬菜;可以承包学
校周围的农田、茶园的采摘任务;可以组织学生参于一些校办企业的参观、实践等。
我校东边有一大片荒地,前年学校组织学生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做为学校的勤工俭学实践基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然后教师利用每周的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在这片基地里播种、除草、浇水、施肥、收获,学生们乐此不疲,都干得热火朝天。望着他们一张张晒得红扑扑的笑脸,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的身影,我不由得又想起自己当年的读书生活,他们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劳动心得吧。从此学校不但有了自己的蔬菜来源,而且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都变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实现了育人、创收双效益。
总之,科学合理地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利于陶冶学生身心,还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弥补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它作为辅助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紧紧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阳市新野县王集镇石头小学校
符会杰
2010-4-10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及你认为改进的途径调查报告
国际旅游学院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及你认为改进的途
径调查报告
姓 名:段某 小鸡哥 学 号: 1011010148 所属分院:国际旅游管理 专业年级:旅游管理1001
第1页
国际旅游学院
摘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农村的娃娃抓起,须知他们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教育的好坏至关重要。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有所增加,是农村教育的现状与早些年相比有了改善,比如农村学生上学不要学费,有生活补助等,但还是是存在很多问题。我就家乡的教育情况作了调查,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发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处相应对策,向政安、府部门提建议,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农村教育的飞速发展。
第2页
国际旅游学院
目录
一.农村教育现状…………………………………………..4
二.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4
三.对策...................................................................................5
四.调查感悟..............................................................................6
第3页
国际旅游学院
一.农村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党和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两免一补”到“书本费、学杂费全免”,困难寄宿生还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此后,还对农村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还实行了“债务剥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卸下了农村中小学多年梦寐以求的想放而又放不下的包袱。可是,守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是我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师资匮乏,待遇偏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这三尺神圣的讲台上,扮演着承先启后,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它关系着人类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可谓责任重大。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农村学生和教职工比例维18:1,城市学生和教职工比例为13:1)这几年随着事业单位的人员进出,聘任组合的实施,又加上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维护教育秩序,维护社会影响,维护主管部门责任,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加上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为保学校生源减少的恶性局面,学校不敢严管学生,从而减弱了学校的管理层度,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道德秩序的下滑,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叛逆心理越来越重,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农村教育,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教师几乎没有出去学习过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几乎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上,没有对现代化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掌握,贯通。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教育一线新进人员),但大部分老中青教师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还是比较少。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无论从收入上还是从社会地位上),从而使部分教师脱离器工作岗位,从事第二职业,给农村教育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顶岗替岗严重(非然个别县是对这一步量情况进行了整顿,但往往出现死灰复燃),由于一些教师脱离其岗位,学校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不得不从社会一些闲杂人员中聘用一线教学,一线人员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从而使农村教育逐渐出现下滑趋势。由于近几年的城市发展快速,一些教师又不想长期呆在农村搞教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出现一些部分教师涌入城市的高潮,部分学校人员相当紧张。近几年来随着原来民转公教师的退休人员增多,本身对于农村教育就显得少的教师来说,音,体,美,英语,计算机,几乎停课。虽然部分县市对其进行了人员补充,但是没有专业的限制(而这方面的人员本来就少),从而在大部分学校出现文不对题的教育现象(不懂装懂,不装不行)。
第4页
国际旅游学院
2.学校设施设备不完善而且相对较差。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到教育上,而绝大部分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从扩招、学校扩建、广招名师教授、“争创一流高校”等等;此外城市中小学教育也是投入的重点,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等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城里兴办“重点校院”、“示范院校”、“窗口院校”,不遗余力地将大部分的财政投入到已经很好的学校里。并经过层层克扣,最后才轮得到农村的中小学受蝇利的恩惠,到达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拨款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受教育情况的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都是农村学校师生所不敢想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便成为了梦想。在农村中小学中又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设陈旧、师资匮乏、教学设备陈旧。而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可以说是配备完善。
3.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农村一些中心学校条件也相应有所改善与提高。但是一些思想进步且有经济条件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对孩子都寄予厚望,舍得教育投资。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进城求学,只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开始减少、好的生源也被城市吸收了,农村中小学面临很大的办学压力。与乡村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城区小学人满为患。“学生少,课堂气氛弱,学生竞争意识差,同时也引发了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三.对策
农村现在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改善,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给农村中小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2.重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改变农村学生的观念。
3.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水平,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往农村教学。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能更主动、愿意为农村教育做贡献。
4、建设一支志愿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献身的,数量足够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培养。
5、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校长的的管理。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如果办学思路正确,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得当,学校就有发展前景。反之,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思想保守,没有开拓精神,老气横秋,那么他所领导下的学校可想而知。
6.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目前有一些学校需要进一步整合,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整合规划,遵循教育的办学规律,以半径为参考依据,研究人口分布特点,科学设置办学网店,发挥集中力量办学,或者将分
7.建议国家的义务教育时间由9年改为10年,增加一年的学前教育,为学前班配置公立教师,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 调查感悟
第5页
国际旅游学院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对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用。对于现实的农村教育,我有着深深的感触:只有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与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希望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与重要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收入与地位),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蔓延,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此,也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次调查机会,让我们了解了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锻炼了我们实践调查的能力,也很好的在现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的应用,是对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验。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6页
第四篇:浅谈勤工俭学在农村中小学的重要性
浅谈勤工俭学在农村中小学的重要性
奎溪坪完小
赵升斌
勤工俭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勤工俭学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越来越引起重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
勤工俭学是我国教育一贯倡导的。上世纪初,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搞勤工俭学,在一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疑问。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我们说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建设。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增强竞争的唯一出路,而商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要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这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可见,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勤工俭学长效机制,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赵升斌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及发展要求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及发展要求
“一个好校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话的确不假,校长只要将学校各项工作分配给各处室、各班级,然后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评比、落实就能把学校管理好,然而班主任工作是所有的行政管理单位最小的管理单位,他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不仅要学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起着导师的作用,同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作用。如果说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阵地,那么班主任就是主将。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那么班主任工作现状怎样?2011年上学期对全县26个乡镇的中小学848名班主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
1、班主任的自身情况,首先是工作杂、责任重、事很多、压力大。以日常工作的一天为例,每天班主任要很早起来,到校点名、晨检,谁没来要及时询问并联系家长;学生打扫卫生,班主任要布置,一二年级班主任基本都是自己代劳;做操上自习课,班主任要亲自到堂负责维护纪律;吃饭时,要监队维持秩序;放学时,要监护学生上车,走路的要让学生组队结伴回家,甚至是护送,交通安全问题无小事,如有小小意外家长、亲属、领导、社会等均来找班算帐。中学生晚上睡觉班主任要查寝;学校搞各项活动都得班主任组织;学生思想有问题,班主任要疏导;学生之间闹纠纷,班主任得调解;学生违纪,班主任要处理;学生生病,要带去医院还得联系父母„„此外,即要管理学生,又要和家长沟通,还要协调科任老师工作。不管是校内纪律、校外表现,还是家庭教育无一不在班主任工作范围内,同时还有教学任务要完成。真所谓“班主任是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而且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一般都是校领导“信的过产品”,教改、课改、听课、公开课、学习、培训、比赛、考试他们都是主力军。在农村村小,至今都还有不少班主任是包班,甚至是带复式班。学校中凡与学生有关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班主任来协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班主任工作无边界。班主任负担过重、职业倦怠,“忙”、“累”几乎成了班主任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压力太大〔657人〕、压力一般的〔153人〕、没有压力的只有〔21人〕。
2、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当班主任很少出于自愿。有的是为了达到评定职称所规
定的班主任年限、有的是领导安排了不好推辞,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从内心深处的感受是“能不干就不干”,干也是短期行为,既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思想打算,做一年是一年,没有热情和激情,没有目标和动力。因此不会主动去研究探索班级管理的特点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班级工作被动,难有建树,常常是应付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问卷中喜不喜担任班主任中很喜欢〔64人〕、较喜欢〔147人〕、说不清〔329人〕、不喜欢〔280人〕。
3、文化知识、专业素养方面
有些班主任工作做的很累,班级工作却做的不理想,而有些人干的很轻松,班级管理却井井有条、学生很自觉的原因。这是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专业道德水平方面的一大原因。班主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专业训练严重不足,在管理学生中表现出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专业知识匮乏。班主任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繁杂而多样,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班级集体的建设与管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管理的艺术。在问卷中您参加过班主任培训?参加过〔473人〕、未参加过〔366人〕。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很多是我们很多学校领导忽视,很多班主任是不具备的。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工作方法、单一的解决问题模式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不能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2〉、班级管理能力不强。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深入学生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优秀班级团队的能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与科任教师、家长、学校协调交际的能力,此外还要顺应潮流熟练运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等。但现实中班主任往往只是注重实效、而忽视学生心理成长,只注重自己的工作经验而忽视专业管理能力,采取了很多短期措施,没有采用真正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养成良性循环的班集体。
〈3〉、专业道德水平欠佳。至今仍有不少班主任习惯于“权威”形式的管理,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采用命令服从式教育模式,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角色定位错误,学生从内心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班主任对着干,而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控制情绪、发现问题,往往就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给班集体建设带来整体影响。这与新时期开放、民
主、科学的先进管理理念相背,必须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道德水平。
<4〉、不愿意干班主任
现在农村独生子女也比较多,管理起来就更有难度,班主任方法稍有不当,一些家长往往就闹到学校。如果学生在校与学生发生纠纷,或者在班级出一点安全事故,班主任就被闹得远处藏身。因此,一些班主任,时时提着心,最怕班级出现什么意外。因此一些教师不愿意干班主任。
〈5〉、不会做班主任。一些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能够胜任,但缺乏当班主任的能力,不懂管理、不会组织活动、不会做思想工作,要么在学生中过分“威严”,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要么走的太近,没有威信,工作往往难以开展。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上好课却当不好班主任的教师并不鲜见。有些班主任工作很热心,付出了体力、脑力、精力,最后仍得不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认可,工作没有成效,其原因就是不会做班主任,不懂得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随着社会各阶层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工作也日益专业化,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的。
3、不适合做班主任。有些老师虽然把班级工作管理的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学生却感觉不到任何温暖,学生没有真正的班集体归属感,因为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可能是霸道强权型的,把所有的问题都压住。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一些班主任违反师德,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还有些老师他们当班主任出发点就不正确,他们目的不是培养人,教育人,而是出于谋取私利,如果这些人做班主任,学生就都成了他们手里的商品和谋取私利的工具。一个科任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一个班主任不合格就会影响全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从整个社会来看,家长往往要求班主任对孩子全权负责,而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上社会上对班主任存在一些误解,造成家庭、社会对班主任工作仍不够满意。另外媒体对学生权益的过分关注,总是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使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
1、家长要求班主任全权负责。在农村常听见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多费心,不听话就打,打坏了我不怪你,在家他不听我管教,就怕老师。”家长常认为孩子在学校有老师教育,自己就可以不教了,实际上学校教育远不如家庭教育重要。加上目前农村在校学生有很多留守儿童,在家缺少教育,往往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这批学生到了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不懂守纪,不懂尊敬老师,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遇到芝麻小事就控制不住情绪,轻则争吵重则大打出手。当教师批评时,孩子觉得受到委屈,可能产生过激行为。有的家长往往也依着孩子,认为班主任处理不
公,对孩子“教育过当”,对班主任有意见,会到学校大吵大闹,强加指责,更有甚者动不动就用媒体威胁。
2、社会上存在对班主任的误解。造成大家对班主任误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强拉学生补课上,这点在城市较为普遍,这和医生收红包,公务员受贿一样是让人不耻的行为。教师内部对此也是很有意见的,不过这在农村非常罕见。另外,教育乱收费的责任很多人都推在班主任身上,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3、媒体对学生的权利的过分关注。媒体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学生是弱者,不管怎样,班主任都有不对,甚至是“罪魁祸首”。常有教师体罚学生之类的事情报道,这些事报道多了,会让教师心灰意冷,于是老师出于自我保护,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做班主任,做了很多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媒体对班主任权益的过分淡漠,打击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事实上,学生过激对待班主任的事也有不少,很多过激行为双方都有责任。
二、如何加强农村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改变农村学校班主任队伍现状,让班主任队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教育行政部门,最好是教育部,安排专人深入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的村办小学,调查了解,倾听那些学校老师的呼声,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办法。
2、教育行政部门认真组织针对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让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走出农村,参加县、区级,甚至省市级培训,让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能系统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办法,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使管理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培训经费给予有力支持。
3、学校应该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班主任选拔上要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去考核,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工作上给予关心,为班主任减负减压,让班主任有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去探索班级管理的办法。制定科学的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班主任工作待遇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让班主任获得实惠。是否可把有班主任工作经历做为教师晋级、晋职、评优的一个硬性指标。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愿意当班主任,并尽力做好班主任。
5、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有正确认识,能站在引领学生思想,培养农村孩子成人成才,是一个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件快乐 的事的高度从事班主任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做一名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农村教育也不例外。我们相信,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适应时代潮流的班主任队伍,推动农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让农村教育在建立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