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步骤,是本科学生毕业资格、学士学位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目的与要求 第一条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和考察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调查研究的能力、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
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设计、计算、绘图与正确选择标准规范的能力。
四、所学专业常用技术手段、基本仪器设备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六、文字表达能力。
七、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第二条毕业论文(设计)要按照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提倡学生尽早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提前介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管理体制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由分管副院长统一领导、教务处组织协调、教学系具体实施的校、系二级管理体制。第四条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在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指导性文件要求和精神,制订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系部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评选吕梁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第五条系部职责
各教学系部成立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系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动员;选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组织学生的选题工作;定期组织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初期检查、中期检查、论文(设计)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工作,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组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文件资料的建档工作;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等。第六条教研室职责
各教研室应成立由教研室主任担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学校、系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和要求;选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就指导要求、日程安排、评阅标准等统一思想认识;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定和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编写;把握和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结;负责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资料。
第七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档管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版)由系部资料室统一保存,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版)由学校档案馆保存。保存资料包括:系部工作启动通知、课题申请表、任务书、选题登记表、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教师指导记录、中期报告、中期检查记录、指导教师评价表、评阅人评价表、答辩记录、答辩小组评价表、成绩评定表、成绩汇总表、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工作总结材料等。
二、《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三、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需按规定上传至指定网站。第三章工作程序
第八条确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
每年11月份,由教学系部确定下一年度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名单,由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上报教研室或教学系部,经讨论审定后确定符合条件的题目。题目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各系部可采取学生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选定一个题目。12月底,各教学系部填报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报教务处备案。同时,指导教师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教研室主任、主管毕业论文工作的副主任审查签字后,于12月底下达给学生。第九条毕业论文(设计)动员
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各教学系部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专项工作动员,组织师生学习本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及要求。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第十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过程中,教学系部应按要求进行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务处不定期组织抽查。
一、前期检查: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的必须条件是否具备,安排是否合理,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位学生。
二、中期检查:着重检查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送教务处。
三、后期检查:检查答辩准备工作。答辩前各专业着重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根据任务书及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不符合答辩要求者不予答辩。
第十一条答辩及成绩评定
各系部应于学生在校最后学期期末前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在答辩前两周确定本系答辩工作安排、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小组名单,并进行公布。
答辩前一周,学生上交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材料,由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答辩资格审查通过的学生按时参加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成绩应及时向学生公布。第十二条工作总结及资料建档
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资料,由各系部安排专人统一装订、留存建档。答辩结束后两周内,各教学系部要认真撰写工作总结,并报送教务处。总结应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情况统计,本单位执行本管理办法情况及对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做法等内容。每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校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本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各系部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检查,并结合系部推荐意见,评选表彰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因教学改革或培养方案变更而使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进行的,按上述程序整体前移。第四章选题原则及程序 第十三条选题原则
课题分为指导教师的科研或学术探讨课题、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委托课题、教师或学生富有创新和实际意义的自拟课题等。课题类型分为论文类和设计类。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研究内容或设计项目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运用和深化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题应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各专业有80%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选题类别、难易程度,要充分体现和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第十四条选题程序
一、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但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杜绝使用往届课题,并填写《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请表》。经系部组织专家进行审题,并填写审题意见,汇总后报系部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经批准方可列入课题计划。
二、课题计划确定后应及时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提出选题意向。课题分配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的课题由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三、课题分配必须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如课题内容过多,需若干名学生共同完成的,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题目上加以区别,以保证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且论文(设计)内容应相对独立。
四、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填写《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系部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后向学生下发执行。已经批准的课题不得随意更改,如确实需要更换题目则必须按相应程序进行审批。
五、选题结束,由各系部汇总填写《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并报送教务处备案。
第五章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第十五条指导教师需由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必须符合学校规定,由系部审查批准。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原则上不超过6人。
第十六条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第十七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一、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应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必须对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设计)真实性和原创性负责,违者按《吕梁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管理规定》(院政字【2013】76号)相关规定论处。
三、定期安排时间与学生见面,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
四、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期间一般不得外出。特殊情况确需请假者,应妥善安排请假期间工作事项,并委托他人代为指导(须经系部批准)。
五、答辩结束后,收齐所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或作品成果,并在资料袋上列出清单,交回系部统一建档。第十八条对学生的要求
一、申请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修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学分。
二、学生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系部、教研室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论文(设计)工作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并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
三、学生接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后,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习调研、实验研究,并撰写论文(设计)。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之后,必须按学校统一规范将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资料整理好交由指导教师审阅,并按要求参加答辩。
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定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五、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实行考勤制度。学生请假要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必须重新补做。
六、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杜绝抄袭、伪造数据等作假行为,违者按《吕梁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管理规定》(院政字【2013】76号)相关规定论处。
七、毕业论文(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及其它资料应于答辩结束后交指导教师收存,需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发表,署名单位必须为吕梁学院。第六章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
第十九条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论正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结论正确。毕业设计的各项内容应符合国家规范。
第二十条毕业论文(设计)文本一般由封面、原创性声明、授权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注释)、致谢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具体要求参考《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第二十一条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篇幅一般应为8000~12000字。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如有外文文献,应将文献名称翻译为中文。第七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
第二十二条系部应成立答辩委员会,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5人左右),答辩委员会主任由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
答辩委员会根据需要可决定组建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组长1人,秘书1人,答辩小组组长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成员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第二十三条答辩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能是审定学生答辩资格,公布答辩日程安排和答辩学生名单;制定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组织全系答辩工作;审定学生答辩成绩等。第二十四条学生答辩资格审查
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答辩委员会应对学生答辩资格进行审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取消其答辩资格:
一、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者。
二、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规定时间1/3以上者。
三、毕业论文(设计)有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
四、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不符合规范要求者。
五、毕业论文(设计)中有抄袭他人成果或请他人代做者。第二十五条答辩之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材料应由评阅人详细评阅。评阅人应是答辩小组中具有指导资格且熟悉相关领域的教师,学生的指导教师不担任其评阅人。评阅人应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论文(设计)的完成过程等,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答辩提问。
第二十六条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参加旁听。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为:学生自述10~15分钟,答辩小组成员提问5~10分钟。自述内容主要包括:课题来源、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主要结论等内容。第二十七条对未达合格要求或成绩较差且有异议的毕业论文(设计),系部答辩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答辩。
第二十八条学生的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集体讨论,由每位成员独立赋分后,取平均值为该学生的答辩成绩。
第二十九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用优秀(90以上)、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参照4:2:4的比例得出学生最后成绩,结合《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在把握整个专业成绩平衡(即优秀率不得超过20%,良好率不得超过70%)的基础上,将最终成绩填入成绩评定表中系答辩委员会审核意见。并将所有参加答辩学生的成绩汇总填写《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报教务处备案。
第八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评估及奖励 第三十条系部要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过程检查评估。包括:课题质量、工作进度、教师到位情况及指导作用、学生出勤情况、答辩、成绩评定情况、撰写水平与质量等。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评估可采取抽样评估,抽样评估比例不低于50%。
第三十一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系部在质量检查与评估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书面总结报告报教务处备案。第三十二条学校在各系部自评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按照《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指标》、《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指标》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系部相关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以专业为评估单元,按一定比例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评估结果90分以上为优秀;80~90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三十三条为激励教师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学校将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并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每篇2000元的奖励。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凡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实验的,实验室应无偿提供条件,实验耗材应由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支出。结合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应由科研经费适当补贴。
第三十五条各教学系根据本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1、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请表(指导教师用表)
2、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用表)
3、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
4、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表)
5、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指导教师用表)
6、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报告(学生用表)
7、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记录
8、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9、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价表
10、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评价表
11、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12、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评价表
13、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14、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15、吕梁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
16、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总结提纲
17、吕梁学院20XX届本科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18、吕梁学院20XX届本科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
19、吕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指标
第二篇: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吕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探析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行机制—以转型发展中的吕梁学院为例
系别:政法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政治学 学生:吕丽丽 指导教师:刘少华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是在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和独特功能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模式创新,立足于提高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达到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预期效果。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为理论基点,不断摸索社会实践这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通过运用生态分析的视野和渗透价值澄清的理论来力求达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我们把实践活动当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不是凭空捏造,它有着深刻的理论来源和依据,而且这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和促进认识发展和飞跃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启示我们,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思想观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第二、实践活动是人们认同、接受正确的思想、理论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三、实践活动是人们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活动中,人们才能将内化的思想观念付诸实践,向社会要求你的方向发展;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并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确实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人生、他人和自己,才能恰当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句话,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本论文中的社会实践是将其理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总模式和总系统中课堂外实践教学子模式和子系统部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环节。具体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际生活,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合作、协助以及与社会的接触、适应、融合过程中蒙受启发、增长才干、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格、提升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养成自我教育习惯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本文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一般的实践活动,它也不是一项项单个独立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项项有其特定主题、分步骤、讲原则实施的、完整的活动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对性)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作用于思想教育客体(相对性),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外在效益和效率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近年来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在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中国许多高校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作为了高校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和大学思政课理论研究项目。从这些外显的形式来看可见国家教育部,高校对“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的人才培养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受教育者尤其是高校的一些学生也在摸索思想道德方面自我教育和政治素质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手段。
1.国内发展状况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大多数关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成果(以文献资料为主、访谈记录为辅)来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外延、特征、重要性、实效、功能、价值、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教学模式创新,评价宏观层面和静态方面。随着形势环境社会大背景的变化,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在广泛研究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在联系和耦合机制,新情况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独特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学术界还展开了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理性透视方面。
2.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所以它无可厚非地显示着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展开一系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国外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别决定了教育领域的不同。在这些国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机构、研究人员和专职教育教学工作者。但是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区别并不能绝对说明国外国家纯粹对高校学生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是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独具专业性而已。事实上国外国家也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也散见于其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美学教育等的相关文章中。
国外学者和研究者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他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外国家还特别关注环境教育和文化的隐性教育,虽然没有统一明确的名称,但是却融合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内容。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独创性,发挥受教育者个性方面,培养受教育者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比本国做得更加到位,他们运用现代教育学之父“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新的教育观、注重为每个学生创造接受教育和服务社会的机会,这些思想为本论文的研究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三)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它是课堂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全面有效培养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在随后下发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中,都强调了:“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从国家颁发的这些文件中可见其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到来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10年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山西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从现实出发,立足于未来发展,制定了符合本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任务的《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要求:第一,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第三,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迎合、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及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吕梁学院为了使其自身由高师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为此于2011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弘毅行知”的校训。“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尚书》中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论说。先秦诸子中孔子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主张行优于知,行高于知。孙中山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知行合一也是现代教育界泰斗陶行知先生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吕梁学院的校训“弘毅行知”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弘毅”乃世界观,强调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行知”属方法论,强调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弘毅行知”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做人准则与做事准则的高度契合,体现了对全校师生员工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治学求知的内在要求和总体规范。从我院的校训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现代的国家是开放的国家,现代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的大学是开放的大学,现代学生的思想更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再不能仅仅局限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守旧思想了,而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抓时代的脉搏,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的情况下同步进行社会实践,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理念,以期在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中不断地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达到内化为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并且在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必经路径。
纵观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校遵循国家“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面对新时代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还显得有点式微。存在着功利化倾向严重、社会实践积极性有待提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不统一,保障机制与反馈机制滞后、形式大于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诸多问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基于现实,本课题试图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针对性为目标和切入点来探索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逐步完善产生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高效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多方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实践形式,摸索社会实践路径,更加有效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功能。通过社会实践环节的实践性尝试,验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这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认识国情、世情,增强大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加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战术和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和必经步骤。这也关系着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着新世纪的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理论意义:对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思维,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可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深化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及项目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加强学科建设,进而达到科学、高效的执行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一步缩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然目标与应然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目标与实然目标、预期情况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对此,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现实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以及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但是这些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多数普遍性很强,仅可以作为我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如果直接不加筛选、分析、思考、斟酌、加工地拿来运用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不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梁学院在转型的关键阶段,结合自己的实际,立足于未来发展,以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这种子模式展开了全面、深刻地研究和探讨。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旨在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潜力和充分发挥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我校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机制。这对激活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体现我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现实,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其正视现实、理解现实、适应社会,养成正确作出善恶、美丑、是非判断的习惯,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公民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淡定的人生态度,乐于服务与贡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博学笃志的理想信念,在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现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际运行和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以及摸索哪些带有方向性的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路径,开拓我校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具体研究如下:
一、深刻剖析本校实际,深化实践教学育人理念
(一)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
(二)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系统现状
(三)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子系统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探索社会实践新内容、新形式、新路径
(一)立足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索社会实践探索社会实践新内容、新形式、新路径
三、在实践性尝试中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科学的运行机制、运行体系
(一)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建立本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二)明确社会实践系统工程一级指标领导组织管理体制
(三)实现多元渠道的保障机制
(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六)探索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机制
四、注重社会实践系统理论研究,加强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和本校学科建设
(三)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在具体的思路、角度方面与以往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文章有所不同。本课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仍中始终渗透着新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观、学生观和“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运用的是价值澄清的理论和宏观、微观层面生态分析的视野。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具体参考文献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联系实际情况,思考新问题、拓展新思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确定真实有效地掌握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的相关信息,在丰富的具体材料上进行新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
(1)个人文献:个人心得体会、个人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个人文章等
(2)社会文献:个人著作、团体社会考察报告、学术界理论研究成果(论文、论文集、论文汇编、论文精选等)
(3)官方文件:官方文件、官方会议纪录等
(4)大众传播媒体:报纸、报刊、期刊、刊登的文章等 2.调查法
普遍调查:涉及吕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相关内部职能、责任部门
典型调查:思政部、政法系(吕梁学院)
个案调查:吕梁学院行政主管领导,主管教学管理领导 3.访谈法:重点访谈 重点访谈单位:延安大学、延安干部进修学院、吕梁学院 重点访谈对象:
吕梁学院
卫英慧院长 吕梁学院宣传部
武瑞荣副部长 吕梁学院思政部
薛晓明书记 吕梁学院思政部
翟翠玲主任
吕梁学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
薛金莲副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李强华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杨小萍副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李小玲老师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专升本)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学长辅导员
张超同学
观察法:(整体观察、个别观察)
观察对象: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专升本)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01班学生
(二)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课题开题和调查研究阶段
2011年12月5日
课题开题答辩 调查研究内容:以本校(吕梁学院为例)进行调研。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知识素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理论、实践、实效状况等,进行调研。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理论研究阶段,各主体部分形成。
第三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论文各主体部分整合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论文定稿指导阶段 第五阶段(2012年5月)论文答辩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4日
论文答辩
(三)具体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3]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探索,2006,(6)
[4]邱柏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张耀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1).[7]田心铭.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1,(6)
[8]赵亚芝.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2006,(3)[9]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1]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12]杨宝玲,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8)
[13]琚颖颖,王东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6)
[14]崔执树.创新实践教学途径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基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审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15]姜德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耦合[J].党史文苑,2010 [16]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社科纵横,2011(1)
[17]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18]赵文芳.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
[19]匡利民.学分制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探讨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0]龙妮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实现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2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吕梁学院校园网.[2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吕梁学院校园网.[2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吕梁学院校园网.
第三篇: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程即将结束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
第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文理科以论文为主,工科以设计为主。第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要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加强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完成的质量。
第二章 毕业论文程序
第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分为选题、开题、实验(设计、调研)、中期检查、撰写、答辩等阶段。
第七条 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安排如下:
(一)选题。二级学院应在本科生第七学期第八周前公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名单及备选论文(设计)题目,组织学生选定题目和指导教师,学生也可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论文题目。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文献检索、调研、实验等论文(设计)前期准备工作。选题结果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学校教务处。
(二)开题。二级学院应在第八学期开学后两周内,组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出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工作。开题之后,指导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期检查其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三)中期检查。二级学院应在第十一周前进行一次中期检查,了解论文(设计)研究、写作等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处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四)评阅。学生应在第八学期第十四周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审阅后,二级学院组织评阅教师进行评阅。评阅教师资格通同指导教师。
(五)答辩。第八学期第十五周前,二级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所评成绩、评阅教师所评成绩和答辩成绩计算出论文(设计)综合成绩,并评定论文等级。
(六)第八学期第十六周前,二级学院完成毕业论文及有关材料的整理归档,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推荐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第三章 指导教师资格及职责
第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原则上不应超过10人。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第九条 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可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第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职责:
(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
(二)指导学生进行开题、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实验、上机运算、撰写论文、答辩等各环节工作。
(三)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
(四)在答辩前一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审阅,给出成绩,写出评语。
第四章 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照学校及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二)严格遵守校内资料查询、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还要同时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三)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套用或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处理。
(四)按学校规定的工作程序及撰写规范和格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篇幅原则上为 6000字左右。
第五章 选题原则与要求
第十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十三条 毕业论文选题应重点考虑下列来源:
(一)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
(二)社会有关单位的委托课题。
(三)指导教师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十四条 选题不易太大,不易过难,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研究和写作任务。
第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般先由指导教师提出,经教研室主任审核,报二级学院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目录,并向学生公布。
第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应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多人同题的,其内容不能相同。
第六章 答辩
第十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由二级学院学位委员会与专家5~7人组成。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成立若干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具体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小组成员必须具有讲师(或相当讲师)及以上职称。
第十八条 参加答辩的学生应向答辩小组汇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和内容概要,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每个学生的答辩用时为10~15分钟,其中汇报5分钟,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5~10分钟。
第十九条 学生不参加论文(设计)答辩或答辩不通过者,其论文(设计)成绩即为不及格。
第七章 成绩评定
第二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采用百分制,分别占总成绩的40%、30%、30%。
第二十一条 指导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评定成绩:
(一)对待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
(二)观察、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运用水平。
(三)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论文的创新性与写作质量。
第二十二条 评阅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评定成绩:
(一)选题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难度、工作量大小和创新性。
(三)论证过程的合理性与结果的正确性。
(四)文字表达水平、文章的逻辑性与写作规范。
第二十三条 答辩小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评定学生答辩成绩:
(一)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或应用性。
(二)论文写作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
(三)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回答问题的正确性。
第二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其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第二十五条 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优秀、良好等级人数原则上分别控制在当年本学院本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5%、55%左右。
第八章 归档与总结
第二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二级学院应将毕业论文(设计)鉴定表(2份)、开题报告(1份)、中期检查表(1份)、评分表(1份)、论文(设计)(1份)等材料及相应电子文档收缴后统一保存,保存期四年。
第二十七条 二级学院按本单位当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的比例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第二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应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材料一份交教务处。总结包括下列内容:
(一)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二)执行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规定和要求的情况。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并有显著效果的做法。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所取得的发明创造,其知识产权归属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转让按有关法规执行。
第三十条 二级学院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 2.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撰写规范 3.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理科)4.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文科)5.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6.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7.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8.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 9.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鉴定表 10.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表
第四篇:000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12月制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进行的科学研究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考察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本科各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要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论文可结合专业特点,在体裁方面体现多样性,采取学术论文、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论文撰写工作。第三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教务处、二级学院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第五条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检查和评价全校毕业论文工作。二级学院负责本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指导、检查和实施。第六条 教务处作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及其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明确学校的整体管理目标。
2、进行各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
3、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及评分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和检查评估。
4、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考核、总结、经验交流和质量评估,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信息。
5、负责对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
6、受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异议及复查工作。第七条 二级学院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
1、成立以主管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
2、向学生宣传并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与规范。
3、遴选安排指导教师、审定和落实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4、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5、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组织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6、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优秀论文推荐、质量分析、工作总结、文档资料的整理与保存等具体工作。第三章 选题
第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课程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体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要符合培养目标。各二级学院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论文选题工作,做好选题指导。毕业论文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性。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理工科学生要尽量选择实验类、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人文社科类学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实践设立题目。拟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题目立意过大,内容空泛。
2、创新性。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尽可能反映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思想创新。
3、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
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体现专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4、可行性。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要具有可行性,符合本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切实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量的要求,避免过多和过少两个极端。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5、个性化。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拟题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第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可以选择的体裁和基本要求如下:
1、学术论文。选题要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工作量饱满,能对选题进行充分研究论证。
2、毕业设计。选题反映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突出的实用价值,符合本学科专业的要求;设计应有明确的思路、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和实际成果预期,避免凭空想象的、纯理论的内容。
3、调研报告。选题能反映一种或者若干种社会问题,能反映调研对象的实际状况和客观问题;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并明确调研思路、方法、地点、相应实施条件,以及本人能直接参加并经努力能完成的调研任务。第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程序。
1、二级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由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向学生公布,并根据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保持较高的更新率,改进题目或新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2、选题工作应坚持学生自愿和二级学院分配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师生双向选择,二级学院适当调整方式,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3、二级学院应通过召开选题指导会等形式,向学生简述毕业论文选题的体裁、题目内容、具体要求、难易程度等,与学生充分沟通,指导学生选题。二级学院根据学生的题目,指定指导教师。
4、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选题,也可以根据兴趣自选题目。学生自选题目须提前向所在二级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说明(题目、已具备的条件及预期达到的目标要求等),经所在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执行。
5、学校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前期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6、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正式的《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在毕业论文课程开始时发给学生。任务书应包括毕业论文题目的来源、应完成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成果形式、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
完成,原则上应一人一题。确需团队合作方能完成的题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题目上加以区别。第十二条 选题确定后一般不能更改,确有更改必要时,应由学生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送二级学院办公室备案。选题结束后,应将选题汇总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章 开题 第十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应撰写开题报告。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拟定的任务书,在查阅相关资料后遵照教师要求填写《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二级学院可根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第十四条 参考文献应选择能体现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和论文。参考文献须至少包含两本专著(以国家重点出版社为主要参照系)和两篇核心期刊论文(以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版)和《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版)为参照系)。二级学院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和论文体裁自行拟定外文文献的数量要求。第十五条 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同意即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未通过的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重新开题。第五章 指导 第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由本校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科研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外单位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科技人员担任。助教可以协助中、高级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不超过8篇。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确因工作需要变更时,必须经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批准。鼓励有科研力量的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应加强对选题、开题、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论文指导和检查工作,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谨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每次指导和检查结果应填写在《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成绩评定过程控制表》的相应栏目,对毕业论文的初稿、修改稿、定稿至少进行三次指导,最后写出论文评语,给出论文成绩。第十八条 指导教师和学生应相互主动加强联系。指导教师与学生约定每周指导的具体时间(每周不少于一次),及时跟踪学生的工作进度,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要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学生无故缺席毕业论文时间累计达到毕业论文总时数1/3,指导教师有权取消
学生继续做毕业论文的资格,并向二级学院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报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备案。第十九条 二级学院负责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记载工作量。对不认真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直至暂停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六章 撰写 第二十条 各种体裁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可参考如下标准:
1、学术论文: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论据确凿;方法适当,逻辑性强,对问题有较深入的分析;论文注释和写作体例符合规范;参考文献具有适合性、准确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原始文献使用比例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准确。
2、毕业设计:立论正确,结论合理,专业结合度高;设计新颖,方法独特,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相关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设计分析专业语言表述运用准确、符合行业规范,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纸完备、图表精确清晰,信息和数据丰富,计算准确。多人合作的应明确具体分工和贡献。
3、调研报告:必须是本人直接参加的调研成果;调研重点反映调研对象的实际状况和问题;反映问题客观,数据真实,资料翔实;调研报告交代调研的整个过程,写作格式规范,层次清晰,结构科学,建议合理。多人合作的应明确具体分工和贡献。第二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遵照《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印制规范》执行。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外语专业由外国语学院根据《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教务处出台的有关新规定和学院学科特点,自行制定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经教务处审议通过后执行并备案。第二十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及时要求改正。
二级学院应在毕业论文(设计)定稿提交之后组织检查,发现存在抄袭、雷同、伪造数据、请人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须责令学生重写,并视情节轻重按考试违纪处理,并追究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三条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毕业论文(设计)的字数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1万字,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5000字,毕业论文对于部分专业毕业设计成果由毕业设计图纸和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者,其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应不低于5000字。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并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具体要求参照开题部分的相关规定。第二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学生向指导教师及其所在二级学院提交论文。进入评阅程序。第七章 评阅
第二十五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完成后,首先交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评阅后,填写《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成绩评定过程控制表》、《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设计)质量等做出评价,并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第二十六条 在指导教师同意答辩的前提下,学生在答辩前一周向答辩委员会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指定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评阅教师填写《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成绩评定过程控制表》、《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对于评阅不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应根据评阅教师给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做出修改后再次提交答辩委员会。第八章 答辩及成绩评定
第二十七条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向二级学院提出答辩申请,二级学院审核后应提前公布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以及具体的答辩时间安排。答辩时间一般为每年5月中下旬。第二十八条 二级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二级学院院长或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原则上应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校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委员会可根据需要,组成若干个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应有副高以上职称)1 人,设秘书1人。论文答辩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第二十九条 二级学院在答辩前一天公布各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和参加答辩学生名单。第三十条 答辩小组组长严格按照时间安排主持答辩并组织答辩成员打分和写评语。第三十一条 答辩小组答辩前应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和论文(设计)形式,当指导教师与评阅人意见不一致时,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阅,根据评阅意见决定是否同意答辩。答辩小组不同意答辩的学生,须向二级学院申请重修并参加下一答辩,通过后方能毕业。第三十二条 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为答辩提问作好准备。答辩中,学生必须报告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第三十三条 答辩包括论文陈述和提问答辩两个环节,答辩时间15—30分钟,其中学生报告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各二级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具体答辩要求。第三十四条 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第三十五条 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经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后,向学生公布,并做出书面报告与总结。
第三十六条 单项成绩评定和总成绩评定一律按照百分制记载。总成绩评定时,一般应包含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个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同一专业的成绩计算方法必须统一。其中答辩评分占总成绩比例不应低于30%,各部分成绩单项评分一般不得超过95分。毕业论文(设计)的总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时,折合成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学校每年开展优秀毕业论文遴选工作,并对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予以奖励。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数量不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15%,良好的不超过45%。第三十七条 成绩评定应坚持标准,从严要求。学生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记为不合格。
1、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规定任务者;
2、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时间少于规定时间三分之二者;
3、有严重抄袭行为者;
4、试验、设计、立论或计算方法有严重错误,不符合科研工作基本要求者;
5、论文(设计)质量未达到基本要求者;
6、答辩未通过者;
7、无正当原因未参加答辩者;
8、有其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者。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可申请重修并参加下一答辩,重修通过后方能毕业。第三十八条 学生对答辩成绩有异议的,可以向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复议。第九章 质量监控 第三十九条 毕业论文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对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各环节应符合本环节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才可开展下一环节工作。第四十条 各二级学院在第7学期第7周至第8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动员,并公布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于第七学期的第9周至第11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应于第12周至15周期间完成,并将学生选题汇总上报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为第16周起至第八学期第11周止,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并交指导教师评阅。第8学期第12至13周,由二级学院组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给出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定成绩,并录入成绩管理系统。第8学期结束前,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将毕业论文(设计)样本原件和电子稿送交教务处。第四十一条 二级学院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定期检查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并于学期末将检查结果报学校教务处。第四十二条 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
加强各个环节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论文是否含有抄袭、剽窃内容;指导教师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存在评语过于简单或与论文不相符的情况等。第四十三条 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全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向各二级学院反馈。第四十四条 学校在二级学院自查基础上于答辩开始前组织全校毕业论文原创性抽查,对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的,视情节性质,可作出责令修改论文一周后答辩、责令修改论文延期一学期答辩、责令修改论文延期一学年答辩等不同的处理。学生对抽查结果认定有异议的,可申请复议。第四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进行质量抽查。抽查结果向二级学院反馈,并作为评定各种教学奖的参考依据之一。第十章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保存 第四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是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二级学院必须认真做好归档保存工作,根据学校电子档案归档规定,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制作成电子档案并刻录成光盘进行保存,存期十年。第四十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图纸、文档资料、实验记载、原始数据、计算数据、调研记录、程序、音像磁带、磁盘、图片、设计手稿、打印本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等)学生均不得 自行带走,由指导教师负责收回,统一交二级学院保管或处臵。第四十八条 答辩结束后,学生应结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按照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进行装订。第四十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其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转让须征得二级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同意,按有关法规执行,学生不得私自转让。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寄出校外发表。需要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二级学院审核同意后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按学校有关保密规定处理。第五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评分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评分表、答辩表决票、毕业论文信息汇总表等归类整理存档。第五十一条 各二级学院应根据学校要求和安排,积极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教学管理专项评估工作,认真做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遴选和推荐评奖工作,积极报送参加各种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第五十二条 延长学习年限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按实际毕业年份归档。第十一章 附 则 15
第五十三条 在本管理办法指导下,各二级学院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报教务处审定后执行。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等二级学院的个别专业对毕业论文形式和内容有特殊要求,不能适用本管理办法的规范者,应及时制定相关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报教务处审定后执行。第五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五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
1、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印制规范
2、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汇总表
3、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校外毕业论文(设计)安排情况汇总表
4、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一览表
5、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6、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7、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检查表
8、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情况汇总表
9、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成绩评定过程控制表
10、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供指导 教师、评阅人用)
11、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安排表
12、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13、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14、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答辩委员用)
15、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成绩报表
16、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17、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总表
18、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推荐表
第五篇:吕梁学院学籍证明
在校生学籍证明
兹证明:,性别:,学号:,身份证号:
。系我校:
专业
级
班学生,学历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按计划应于
年
月毕业。
特此证明
班主任签字:
系领导签字:
(盖章)
教务处学籍科(盖章)
二〇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