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21:3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第一篇: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研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而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渡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各种价值观有重大冲突的当今社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把嘴闭上!”“这都听不懂!没见过这么笨的学生!”诸如此类的教师训话在初中校园里屡见不鲜。从表面上看,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问题,但从深层次上却反映出初中教师,特别是那些社会认可度还不高、急于干出一些成绩、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这些教师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种反应 1.生理耗竭。

一项针对中小学的调查显示,教师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以上,人均日劳动时间量比其他岗位一般职业超出1.67小时,睡眠时间平均少1 小时。如果再加上教师下班后的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学习、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而且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也往往没有保证。

经历倦怠的教师常会表现出身体能量被过度耗尽、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头疼、肠胃不适、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饮食或体重突然改变。

2、认知枯竭。

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青年教师在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根本性的转变,使之无所适从。教师的空虚感明显加强,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尤其是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性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进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3.情绪衰竭。

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的耗尽、干涸,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不能忍受学生在教室里的捣乱行为,甚至表现出焦虑、压抑、苦闷、厌倦、怨恨、无助等消极情绪。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4.价值枯竭。

教学成绩排队,职称评聘竞争激烈,日趋复杂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无一不让教师们的身心疲惫。不合理的收入,也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在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工资待遇、住房条件比其他行业、城市教师状况差,以至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

表现为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因而无心投入。

5.人际关系恶化。

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而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不仅其劳动的特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

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教师职业一方面具有道德高尚、关怀他人、谦逊礼让、博学仁慈等理想人格追求,在价值取向上讲求“重益轻利”等,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低下,工作默默无闻,社会地位一般,这一切又使得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缺少自信,相比古代社会教师“安贫乐道”的心灵归属而言,在社会转型期教师若缺乏对自身职业选择的自信及理性思考,必然会在理想中的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和现实生活中的教师收入、地位相对低下的差别间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往往使教师倾向于隐藏真实的内心感受以维持“形象”。长此以往,心理的疲劳与衰竭必然导致职业倦怠。

2.教师所从事的是助人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助人职业者的倦怠程度远高于其他职业者。客观上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媒体报导的负面因素。

现在的媒体对学校和教育事件的舆论倾向,暗含着社会对学校发展评议机制,有时很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因为过多的责备,已经使教师不敢“乱说乱动”,因为稍稍弄不好就要坐在被告席上,或者家长狮子口大开,向学校索赔。迫于社会的压力,学校有时也只好违心地处罚教师。教师对教育中存的问题不敢探索,创新精神严重缺失,教师们的手脚如同被缚一般。因此应有的必须开的课程不敢开了,春游秋游不敢游了,体育课、竞技课有些项目不敢上了,体能课不敢上了,劳动课删除了,必要的惩罚教育不能进行下去了,学生刁蛮的心理素质也就越来越冒头了。

(二)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1.教师职业特征是一种“无阶梯” 的生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除个别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外,大多数教师数十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与丰富多彩的外界社会的接触机会也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

2.教师职业活动具有多重角色性。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

3.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性为主,即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其疲劳状态不易得到完全消除。日积月累,在身心两方面都容易形成倦怠和疲劳。

4.教师职业的成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育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大业,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此引发职业倦怠。

(三)教学环境的影响

1.地域特征——由于地处农村,知识、观念更新速度比城镇明显慢,而且每天的工作负担都很重,鲜有学习的机会,而现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课堂。于是知识陈旧、手段落后的农村教师就很难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了,于是他们就甘于平庸、得过且过,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2.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是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目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做形式、重复、低效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某些校长缺乏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以学生的考分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导向,以及以物取人,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利需求及人性的弱点,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3.学生——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现代教育提倡新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可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而当今白热化的成绩竞争,转嫁到教师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刻意要求,教师必须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其次,有些学校在考核教师上,采用学生评价,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是非分辨能力有限,能否公正评价,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了障碍。教师很有可能在孩子的粗浅评价中迷失自我。再次,班级人数较多,程度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化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执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条,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4.家长——身处农村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过多地渴求学校、教师。通常在独生子女的学生群体中有着这样两类。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另一类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动辙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无限上纲,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使他们工作行为退化,内心的厌倦长期困扰着,影响了教师的士气,工作上有时莫衷一是。

(四)教师个人因素

1.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研究表明属于A型人格或低自尊者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A型人格者总是试图掌握对周围环境的支配权,当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或由于外界干扰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时,会很生气并感受到压力而出现倦怠。低自尊者在人际关系上发展不良,常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面对各种压力时,他们很少能够借助其它资源来克服这些不良感觉,而且,低自尊者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倦怠。

2.家庭经济状况。虽说教师目前的经济待遇不断提高,但作为一个有一定素质与修养的群体,他们也渴望体面的生活,渴望居有温馨的场所,渴望在社会家庭中有坚实的主体地位,但现实是捉襟见肘,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地位与教师神圣的光环有相当差距,从事教育的幸福感难免渐渐消退。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因为社会、职业、学校及个人因素造成了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厌恶情绪。长期的压力积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教师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将他们置身于如此不堪重负的心境中,职业倦怠会教育出更多失败产品。所以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多方面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职业倦怠中走出,重新焕发精神面貌。相信教师能从几十个跳动的生命中感受到这份阳光底下最光彩夺目的事业的快乐!

第二篇: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是教师通过专业训练和自身的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是专业教育、岗前培训和职后培养一体化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水平动态发展的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本质。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这一路走来,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农村教师整体专业化素质令人堪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快,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着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写进了十七大报告。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历层次偏低,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较差;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小富即安”的思想较浓。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业培训要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

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就培训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不可忽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的现状。要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数工作量繁重、任教科目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具体困难,选定在寒、暑假期间采取集中培训与平常节假日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

(二)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来确定,要与教学专业对口,培训应力求精悍而实用。有的农村教师身兼几科教学任务,在集中培训的时候,各科培训不能全面铺开,要有利于教师在参加一门学科的培训后,又能兼顾其他学科的培训。(三)培训要注重效果,在培训过程中要从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不但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而且要能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所遇见的普遍问题,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突出新一轮“课改”精神,在观念上和教育思想上给教师以新的启迪,在技术上予以专业指导,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教学案例的剖析,让教师们真正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启发和创新。

(四)培训要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一个平台,好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要注意倾听农村学校教师的心声,要将培训的过程转变成农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过程,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方能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2.要努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根本的问题。就人的一般发展而言,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叶澜语)。因此,提升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可以使教师成为具有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成为一名“自我引导学习者”。另外,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

现专业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在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3.重视教师职业理想的师德追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师德追求。农村学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师德更要突出,因为受家庭教育、农村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这就给农村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学生进步缓慢、学校条件受限等原因给教师的爱岗敬业、自身追求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这一现实,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师德就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师德教育来使他们爱岗敬业,教学民主,善于钻研,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师风,进而促进教师主体性的真正完善,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师的职业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这些要求用师德来进行自我塑造。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校本研究。教研、科研、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是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与学校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身边的教学相联系,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不能离开教学,而教学无疑是在学校改革这一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校本教研强调中小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注重发挥学校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通过大学教育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使他们获得自我完善和有效的持续发展。校本教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将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整个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反思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这里的行

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为提高自己实践的理性成份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进行验证。开展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假说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学中的反思走向系统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强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求,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二是总结性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和聘任的主要依据。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允许教师民主地参与评价,注重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引导教师将自我发展的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结合,帮助教师建立理想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追求专业发展。

4.坚持实践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有不少教师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离职到高校进修学习,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他们没有看到教学实践在自身发展上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断地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本身对教师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在通过教学创新、教研创新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提高。

因此,在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校为载体,到实践中学习的观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途径,以校本

教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手段,在团结、互助、合作的良好气氛中,努力实现专业发展及教育创新的目标。

第三篇: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时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占我国教师总数80%的农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教育部师范司曾对3万名农村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在回答“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吗?”这一问题时,只有18%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而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说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降低,这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危险信号。现在,已经有很多农村教师在情绪上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感降低;在精神上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上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明显的,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水平。

理想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首先是要找准造成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追本溯源,针砭时弊,从根本上研究策略,实质性解决问题。笔者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景乐观的新农村;立足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的农村学校;立足关系民族强质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农村教师职业,深入农村,广泛走访调研,理性思考,挖掘成因,寻求策略。

思考一:农村片面拉升的教师职业期待值,迫使教师负重前行。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刻的影响到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开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冲破禁锢,挣脱束缚,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是如虎添翼,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使农民从维系生存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有更多充裕的物质、精神空间积极关注子女的教育,关注教育内质的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对美好生活提供永续动力的教育愿景的追求,但在考试制度指挥棒的引领下,农民家长的追求是盲目的、片面的,一门心思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他们把这种追求上升为近乎欲望,偏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又要完全依赖学校教育,只要能把孩子成绩提高上来,他们不惜重金,请客送礼,为孩子择校、择班、择师;不惜财力,让孩子住校、补课,上学习班;不惜人力物力租房陪读。农民家长的殷殷期盼片面拉升教师职业期待值,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日剧增。

农民家长把升学率作为选择与挑剔学校、教师的唯一尺度,这种价值取向,让农村学校陷于两难境地,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得不用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将成绩的好坏与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选先挂钩、与晋职晋级挂钩,使得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迫不得已,学校也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我们的教师,承载了太多期待的农村教师,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牺牲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被无限制地拉长,班主任更是早来晚走,双休日长期被挤占,教师们把“只要功夫到,铁杵磨成针”这句古训发挥得淋漓尽致,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平均分和优分率,哪怕是不择手段,如体罚、变相体罚、作业超量等现象时有发生,寒暑假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岗位培训、教学研讨活动,而诸多因素限制的农村教育又是高付出低产出,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个体成就感降低。然而,片面升温的教师职业期待值,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情绪衰竭,失去工作的热情,我们的农村教师在负重中艰难地前行。

二、农村学校全力跟进的课程改革致使教师勉为其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像一股春风,融化了旧有教育理念的坚冰,但是农村学校却是春寒料峭,硬件设施破旧短缺,师资水平相对低下,实践运行更是捉襟见肘,让我们的农村教师勉为其难。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有民办转正的,这些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多数没有受过正式、系统的师范教育,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自费大专生,他们虽然接受了师范教育,但知识功底欠缺;有民师代培生,这部分教师有师范教育,但专业水平不是很高;仅有少部分正规师范毕业生,但水浅难养鱼,一有成就便另寻高就。这样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属于经验固守型,加之偏低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专业素质,难以支撑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索性穿新鞋走老路。这让一部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较大。

新课改的课程设臵加重了教师们的负担。新课改在课程设臵上,强化了以往农村学校因应试教育而被逐渐忽视或不被重视的课程,如小学的英语课、音、体、美课程、信息技术课等,中学的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增设或增加课时,造成严重的教师缺 口,由于这些课程专业性较强,学校只能是应付性内补,地方为了减少财政负担,控制教师编制数量,极少补充。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不得不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老师在任一门主课的同时兼一门小科。下乡调研时发现,某乡镇村小英语教师缺口较大,校长没有办法,选择稍懂点英语的教师兼课,兼课教师发音不准确,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漏洞百出,这位校长说:“这样的课上还不如不上,上课就是误导”。兼课教师要承受工作压力,还要承受社会舆论压力,真是勉为其难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有越来越多的途径来接受新鲜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师,有些学生在部分领域的知识可以超过教师。而农村教师吸纳社会新元素自觉性较差,再加上学校很难为教师提供网络查询;图书室的图书都是过时的摆设,农村乡镇很难见到图书馆,收入原因自己又购不起电脑,学习途径单一,仍靠经验、教材、教参、练习册等维持前行,因此,教师原本的文化优势在缩小。另外,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与教参也颇具开放性,再加上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使得考试准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必须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否则,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地位就会大打折扣,这使农村教师自我认同感降低,心理压力极大。

农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三、农村教师偏低的工资收入挑战职业价值定位

农村教师向来被农民誉为“吃皇粮,旱涝保收”的上等户,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优势转眼消耗殆尽,成了农民眼中“穷教书”的,一个农民通过辛勤劳作,增收空间较大,而教师在繁重的工作的同时,工资收入却没有成比增加,除去地区差异,大部分农村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大多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涨幅部分也被物价上涨等社会因素冲抵,日子越过越清贫,走访调研时教师在回答“你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时,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工资待遇”。

农村教师偏低的工资收入,让教师深切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压力,许多农村教师是单职工,加之“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现状不言而喻,原有的职业优越感荡然无存,教一年书还不如农民种一年地创造的现实财富多、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多。教育部师范司调查“如果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教师职业的其他工作,你愿意吗”这一问题时,只有10%的中学教师和不到20%的小学教师选择“不愿意”。部分教师在职场里体验不到幸福感,职业认同感降低,动摇了职业价值定位,有的教师进城应聘打工、有的在农村承包土地、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兴趣转移,打麻将、喝小酒等消磨时光、寻求心理平衡。教师存在这种职业价值的偏离,必定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弥漫性的传染给学生,“师范”变“失范”,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

四、农村学校专制化管理体制束缚教师人性诉求。

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大部分是僵化的、专制化的。校长就是权威,是学校的所有者,重大决策一个人说了算,教师惟命是从,稍有异议,便会招来校长蛮横的指责,甚至谩骂,民主意识淡薄。

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标准由学校领导制定,然后强加给教师,评价标准功利化,几乎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将教师的职业肯定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这种标准很少考虑教师个体的内部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从外部压力获得动力,而不是依靠内部动机产生激励作用;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出现许多不利于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问题,造成教师之间产生不正当个人竞争,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升学包袱,倍感疲惫,这会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单一枯燥,农村学校很少有教师活动,能有活动室那更是梦想,教师每天从家到办公室,从办公室到授课班级,春夏秋冬,三点往复,重复劳动。任何事情经历多了,就会令人生怨,加上各种压力,让教师觉得任何事情都觉得与己无关,自己就是一部教书的机器,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性,更不要去追求什么艺术性了,情绪日渐衰竭。

真实的教师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要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而农村学校这种家长式管理,这种封闭僵化的管理,压抑教师人性诉求,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激情的,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长期的人性压抑,就会导致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产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还很多,这里则其根本而述之。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压力源,却非朝夕之功。学校是教师工作学习的地方,实现职业价值的地方,享受职业快乐的地方,也应该是解决教师职业 倦怠的地方,这里在冒昧提出“实施校本文化干预援助策略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一、构建奋发有为的校本精神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动力。

农村学校普遍缺少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文化体系,有的就是朴素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黄牛精神,这是不成体系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应该是一面精神旗臶,是被广大师生认可的学校本质、个性、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能摇旗呐喊,催人奋进,是农村教育教学的强大支柱。

构建奋发有为的校本精神文化干预援助体系,首先要构建令人向往并具有挑战性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体系,构建目标体系时要注意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使目标持续有效的激励教师精神饱满的工作;其次,学校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在干部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在这个精神文化体系中,感受精神文化带来的核动力,跃跃欲试,奋发有为,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制度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驱力。

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僵化的、专制化的,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是压力和规范,而不是激励和关怀。校本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驱力。

构建以人为本的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而不是专制化决策,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并且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 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并以严明的赏罚制度来保障,激活主动追求专业卓越发展的动力;再次,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以形成性评价代替考试制度带来的一卷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在教师生活、待遇方面,予以关心与改善;最后,作为学校领导,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要以人为本,注重树立自己的威信,注重情感引领,办事待人让群众佩服、信服,用真诚感化教师,激发出教师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有效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行为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校本行为文化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强化精神文化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精神内核的实践性外显过程。农村学校很少组织教师的活动,教师缺少活力,死气沉沉,造成教师职业压力。

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行为文化干预援助体系,首先,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如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精神文化相适应的教师活动,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其次充分利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集体情感;再次,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校本研究,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和研究当中接受挑战,在挑战当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让教师一直处于富有挑战性的“兴奋点”上,并让教师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与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再次,要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丰富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让我们的农村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先天性缺陷,提升自我认同感。开展疏导教师职业倦怠的培训,引导教师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信心和力量;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最后,努力拓展学校行为空间,提升学校行为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办家庭小报、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联谊活动、家长会的形式,宣传学 6 校、弘扬师德、介绍育子经验,教育家长正确对待教师的职业,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以上这些都是有效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校本行为文化。

四、构建量力而行的校本物质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

校本物质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硬件设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学校物质文化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学校设施将为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教师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农村学校现实的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制约了物质文化建设,但学校也要把握量力而行,积极而为,简约而不简单,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让学校的物质文化尽量发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的效能。

总之,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及时得到帮助与支援会有助于教师摆脱倦怠,走出低谷,继续追求专业的发展。反之,则易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放弃教职,我呼吁我们的农村学校行动起来,积极而为;也希望我们的教师早日回归健康的教师本体。

第四篇: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2006年以来,**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强化教师培训,均衡教师配置,规范教师管理,补齐师资短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优、人心不稳等问题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盘活存量,让教师资源配置“优”起来

针对县域教师分布不均、学科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县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制定《**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备实施意见》,每年组织部分城区教师到乡镇缺编学校支教,选派部分偏远乡镇学校干部到县直、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三年来,全县选派了672名教师下乡支教,选拔了58名优秀年轻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通过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从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等方面,带动农村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竞岗分流机制。根据山区学校分散和寄宿制学校多的实际,县编委增加了教学点和初小编制,增设了寄宿制小学保育员、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保卫人员岗位。同时,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4589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了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125名初中落聘的年轻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375名年龄偏大且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分流到学校后勤服务性岗位工作。

3.挖掘潜力,补齐师资“短板”。教师结构性缺编、民转公教师比例大等农村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师资的“短板”。为补齐“短板”,**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挖内部潜力。一是实行走教制,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作用。以乡镇中心小学或完小师资为依托,让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负责区域内多所学校相应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每所学校开齐课程。二是采取执教制,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认真选择小学英语执教教师,加强培训,使原来没见过电脑、没学过英语的老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空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老百姓生动地说,“校校建个接收站,上课围着电视转,教外语的却是门外汉。”三是实行流动教学,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师资优势。根据少数学校布点分散和生源不稳定的情况,部分学校在学生低谷时每周把学生集中送到附近完小学习,上完一周课后,再由教师送到家长手中。原学校继续保留,教师即“看孩子”又“看房子”,待学生高峰期再稳定办学。

二、扩大增量,让教师补充源头“活”起来

1.招聘“补”。2006年以来,**县教育局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同时,建立了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新教师,防止教师编制大起大落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教师梯队。一是实行择优“补”,面向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二是实行定向“补”,所有招聘教师的编制指标一律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考生报名直接到农村中小学,经考试考核被录用的,一律按定向报考志愿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签订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的合同。三是实行对症“补”,招聘的教师编制指标向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教师紧缺学科倾斜。

2.资教“补”。根据全县学科教师需求,结合国家、省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教师)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教师)。三年补充教师132人,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3.支教“补”。制定《**县支教教师管理规定》,城区、城郊教师定期支援缺编乡镇学校一至三年,并将支教教师考核和绩效考核放在受援学校,与支教教师绩效考核补贴挂钩。同时,把支教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城区及城郊乡镇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县财政将支教教师交通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拨付受援学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支教的积极性。

三、提高质量,让教师业务培训“常”起来

**县启动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以高等院校和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为依托、乡镇教师培训辅导站为阵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中国教师教育行动网》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常态化。

1.优化培训环境。一是建立**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将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县教研室、县教科所、县教育装备站四个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服务全县教师教育的综合部门,负责管理全县教师教育资源和培训工作。二是实行免费培训。按规定将学校公用经费总额5%用于教师培训,每年预算教师培训经费120万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元,制定《**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对参培教师实行了免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报销差旅费,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报一补”政策,实现了教师培训由自己掏钱为政府买单的转变,增强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拓展培训途径。一是走出去学。三年来,先后组织200多中小学校长和高中、初中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学、衡水中学、新洲一中学习考察,组织774名教师参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选派330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其它各类培训。开展“内学居峪、外学洋思”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学模式。二是请进来教。先后聘请了全国知名专家丁榕和李湘蓉教授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现场授课,邀请湖北省“老区支教行”7名专家来**讲学,邀请由省教育厅组织的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讲学,聘请省教研室和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专家开展英语执教教师提高培训248人次。三是开展网上培训。先后争取了国家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和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培训班主任和教师1989人次。建立“中国教师行动网”**县工作站,19个乡镇中心学校和8所县直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136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学习室,已注册并参加网络学习教师4689人。通过各层次的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补充,能力得到提升。

3.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按需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了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班主任培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等14项培训,每年县、乡两级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联片教研、一帮双带等形式,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使一大批45岁以上的农村老教师走上了英语执教教师岗位,确保小学英语空中课堂顺利开设。二是严格管理,保证培训不走过场。制定《**县教师暑期培训管理制度》,对县内组织的各类教师集中培训,实行“凡培必考”,每次培训都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行“培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参与培训结业考试工作,考试命题教师不参与授课;实行“局领导坐班制”,每期大型培训开班仪式,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分管领导基本做到每天与学员一起坐班听课;实行“考勤与学分挂钩”,固定座位,对号入座,每天4次点名,旷课半天或迟到、早退4次的,学分为零;实行“结业成绩三挂钩”,即教师培训结业成绩与授课教师津贴和参培教师的职务评聘、培训经费报销挂钩。

四、激活能量,让教师工作热情“高”起来

1.整顿作风,增强教师战斗力。刹赌风,出台《**县教育系统禁赌规定》,提出了教师带彩娱乐下岗、干部带彩娱乐下课的强硬要求,有效遏止了歪风邪气的蔓延;治师风,认真落实师德承诺制度、师德宣誓制度、师德档案制度,开展“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和“学英雄讲奉献,学法律讲政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评政风,组织开展“八查”不良作风活动、民主评议干部和学校活动、“提高执行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维护了教育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动态管理,提高教师执行力。完善《**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教师编制三年核定一次制度,边清编边核编,清退在编不在岗教师;建立教师异动月报制度,切实加强对教师岗位的监管;严格实行教师病、事假请、销假制度;实行离岗教师限期归队通知书制度;坚持教师编制网上公开制度,受理网上投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党纪政纪,及时清除了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通过严格管理,全县教师令行禁止,提高了工作效能。

3.落实待遇,增强教师凝聚力。在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县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了教师的待遇不降低,收入不减少。一是按政策及时足额兑现了省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均每月200元的绩效考核补贴;二是保持原人均每月126元的津补贴和人均1150元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继续发放;三是县财政按教职工工资3%足额安排教师住房公积金,按工资的5%和人均60元的标准预算教师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全县教师津补贴年人均达到4000元,缩小了与当地公务员收入的差距,及时稳定了工改后教师的波动情绪,清除了杂音,凝聚了人心。

4.绩效考核,提升教师竞争力。县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联合制定《**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暂行办法(试行)》,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省发人均月平200元)的分配原则、核定办法、发放形式、考核量化办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初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增强了教师竞争意识。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所谓的教师职业倦怠从字面理解即是教师们厌倦了该行业,并在该行业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懈怠的情绪。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2、教学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

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环境的原因。

1、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2、环境原因: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说到如何避免职业倦怠,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从国家社会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从政策上保护教师们的合法权益,关注教师们的经济生活,家庭生活,注重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一种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必须为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环境,让教师们能不受其他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影响,而让他们安心与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应该尊重我们的老师,为教师们谋福利,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教师们的自我提升提供条件和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还要注意不断提高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奖励机制,对于那些爱岗敬业的教师适时的做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在我看来避免职业倦怠从根本的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我们的人民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那职业倦怠是不可能发生的。以下是教师们可以用于调节职业倦怠的一些策略:

(1)教师们必须随时从自己的工作中反思自己取得的成就,时刻回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学生们,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不断让自己找到从事这份工作的成就感。

(2)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这样随着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这样无形当中能不断增加自己的职业信心。

(3)教师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结束了一天活一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后能给自己提供各种放松娱乐的方式,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能量。

(4)作为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民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的各项问题。学生们基本都很年少,在他们成长的这一阶段,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容易冲动鲁莽,是他们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特质。老师们如果以理解的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就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苦恼,或因为这些问题和学生产生一些不愉快,师生关系好了,那为我们的教学就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和谐的环境,能够在无形中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师生们都能够各得其乐,在愉快的氛围中过着每一天。

(5)增强社交能力,教师们除了上好自己的课之外,还应不断与同事交流,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避免职业倦怠需要我们的社会,国家,学校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但从哲学上说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有效的克服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我们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下载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的反思

    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的反思 贵州省册亨县丫他民族中学/韦成继 电话:*** (注:本文已发表在《贵州教育》2005年16期“教育论坛”栏目) 近年来,笔者走访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浅谈职业倦怠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原意为“燃烧待尽”,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之我见从事教师行业十二年,总感觉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学生的态度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总感觉学生愈来愈烦,从学生的身上找不到快乐,从教学工作中找不到......

    农村教师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路与对策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重心在农村地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优化教育环境,增......

    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些看法

    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些看法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某某老师改行了,某某老师经商去了。这些教师当中,以青年教师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产生了倦怠感。......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合集五篇]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心智、价值、非人性化和行为。20%的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如果教师职业枯竭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不......

    一位农村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陈述

    我在农村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已有16年了 一位农村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陈述 张华中心小学——杨树青 我在农村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已有16年了.深切感到“应用题的教学......

    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

    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从农村学校选调中小学教师补充到城区学校。对于教师来说,此举可谓是一项“善举”,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希望能调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