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时间:2019-05-14 21: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第一篇: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摘要:我国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属共生共荣的统一体,融洽干群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关系因素是多元的,科学动态地把握与优化这些因素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在具体的优化策略上提出了如下观点:传统因素的优化必须贯彻实施执政为民理念,利益因素的优化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信任因素的优化必须强力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因素的优化必须“以民为本”,现代因素的优化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关键词:干群关系;利益因素;信任因素;管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D422 6;F3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2-0042-04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是共生共荣的统一体,其中,群众是主体,干部是主导,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干群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干群整体矛盾的非对抗性。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干群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问题不仅要缘于历史,更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看待和处理农村干群关系。

一、构建和谐农村干群关系意义重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农村干群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制约着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限制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关系重大。

(一)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并且共性问题明显,干群关系紧张就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分析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查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地把握我国农村干群关系的现状,准确分析制约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民主法制要求,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稳固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农村干群和谐关系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熟悉农民的生活、生产和思想状况,能够直接倾听农民的呼声,是基层农民的引路者。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实现,有利于建构高效稳固的基层民主政权,一方面,该政权能及时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还能积极向上级组织反馈农民群众的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为上级组织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但现实中我们也应看到,基于党和国家一些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可用资金,影响了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加之在拆迁、征地、安置等问题上冲突不断,村民对基层干部工作不支持甚至产生敌意情绪,致使基层组织因缺少村民支持而不能正常运转,弱化了其政权组织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四)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当前,农村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大政方针’甚至是广大支农惠农政策的执行贯彻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会给农村干群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特别是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农民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个别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上的不力或走样,都会激起干群矛盾,引发摩擦甚至演变为暴力冲突。因此,我国农村干群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二、科学动态地把握影响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因素

“19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农村的兴衰治乱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基石和标志,国家的乱始于农村,农村的稳定必然带来国家的兴盛与安宁,这几乎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同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始终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带来干群关系的变化,因此,融洽干群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动态地把握影响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因素。主要是指一个地方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数人在于群关系上的习惯认识。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大多视民如草芥。把官民关系真正看成鱼与水的关系的是中国共产党。传统因素除了受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外,还受到当地人缘于自身的所见所闻形成的干群关系动态认识。由于时代更新迅速,地域问思想文化等观念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对于传统因素,其权重系数必须因时因地科学动态地把握。

(二)利益因素。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因素是引发干群关系的根本所在。目前,大部分农村干群矛盾的产生是缘于利益的得失,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其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成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同时,伴随社会的改革,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地区内的贫富悬殊不可避免,而农民对各类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电越来越高,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民的意见直接或间接地落在基层干部身上。如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还存在不正确的利益观,农业税取消后,把对农民土地的征占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新来源,引发了干群利益冲突。因此,对于利益因素,基层干部应当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失,将其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有效地协调统一起来。

(三)信任因素。一般说来,政绩往往是干部工作能力的表现,而群众信任度则是干部品行的具体

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干群关系应是和谐统一的“鱼水”关系。目前,我国农村干群信任关系的整个外围环境非常好,农业税的取消、各类农业补贴的发放等措施在拉近了政府和农民之间关系的同时,也缩短了广大干群之间的距离,但我们也应看到现实中的信任因素并非处于理想状态,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素质较低,为了自己的私欲,借口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工作上缺乏沟通,行政干预过多,客观上影响了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发展是为了人民,缺少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发展就无从谈起,广大基层干部在默默奉献的同时,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政策制度的宣传,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政策,也更多地了解干部,增加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让广大群众真正相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党群关系才能不断密切。

(四)管理因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广大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的生产状态,干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一定意义上讲,落后的地方政府管理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广大农村干群关系的重点。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与农民之间天然存在一种管理关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干部的管理即为服务,人民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干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政绩上,也体现在干群关系的和谐上。管理因素的高低首先要看干部公仆意识的认知与自觉程度,公仆意识强的干部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讲科学求发展,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团结群众努力奋斗,以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政绩造福于人民。

(五)现代因素。主要是指农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指现代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社会认知与科技致富的基础知识。二是指现代农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社会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指现代农民应具备的基本态度,包括诚信、开放、创新、注重未来。当前,农民的现代素养不足是引发农村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农民缺乏现代素养,这些现代素养的缺乏,不论是从思想认识上,还是从组织管理上,都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而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农村干群和谐关系因素的优化

在我国13亿人口中,8亿是农民,实现社会和谐的主体在农村。从1978年以来,13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工作的,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由于影响农村干群和谐的关系因素是多元的,只有合理引导、积极营造,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关系因素,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传统因素必须贯彻实施执政为民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而要贯彻实施执政为民的理念,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传统因素,首先就是要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利益因素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为优化农村干群关系提供必要而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而且有利于使农民群众看到希望,增强干部的亲和力,起到凝聚人心、和谐干群的作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多予少取放活”,着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信任因素必须强力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调整与缓和各种利益矛盾,必须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村务公开属于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范畴,直接反映村委会工作绩效。村务公开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监督方式,是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权力制约,是保障监督信息的有效获取和传送的必要条件。有效、真实的村务公开是有效获取和传送监督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公开的内容上,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顺应农民群众要求,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重点是财务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可利用公告栏、会议、广播、网站等形式发布信息,扩大公开面。在公开的程序上,应加强事前公开,将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决策前就以各种方式进行公开。在公开的保障方面,应当加强上级党委和政府对村务公开的领导。此外,改革村务管理监督体制、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使之法制化、规范化,保证权力在法律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内高效运行。

(四)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管理因素必须“以民为本”。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原本来自群众,又为大众服务。干部要坚持贴近群众,强化公仆意识,不断强化普通劳动者的意识。新形势下农村干群矛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干部的认识水平与管理服务质量。为此,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就必须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坚持以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加强乡镇干部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完善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注重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管理服务意识,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基层干部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必须履行调研、听证、集体讨论的程序,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注重吸纳合理化建议,体现其主人翁责任感。同时,要以制度的形式确保基层干部践行亲民爱民政策,如,改革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巩固支农惠农的成果。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设立政情民意沟通日制度,将农村干群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五)优化农村干群和谐的现代因素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我们要从优化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的高度出发,着力推进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制定完善农民素质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建设格局。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新农村的建设,都需要培养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实行科学种田的新型农民,其关键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建立健全农民素质培育机制: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并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拓展培训阵地,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营造崇尚科学、积极向上、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培育与开发的自觉性。

总之,农村干群矛盾的产生是多种关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干群关系,就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干群关系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考量,科学动态地把握影响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关系因素,既要坚持原则,抓住影响干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综合考虑,才能切实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I]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12(1).责任编辑:王慧

第二篇:高校跆拳道教学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跆拳道是体育竞技运动中的搏击类项目,其起源于朝鲜半岛古称花郎道,2000年奥运会后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日益完善,跆拳道运动已经被各高校所认同,许多高校都将跆拳道运动纳入了体育教学中,这不仅拓宽了学生体育课程的选择,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但目前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还没有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体育专业院校也只是把竞技内容当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来开展教学活动,造成跆拳道体育教学开展困难,教学体系和教学结构不合理,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认知、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校跆拳道运动的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推动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长远发展。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意义出发,论述了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并详细的分析了优化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对策。

1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意义

1.1提升身体素质

高校的跆拳道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跆拳道运动是一项速度、力量、效果都较为综合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而技能是建立在身体素质基础之上,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利用较大的运动量来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大运动量的前提下,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锻炼,体内多余的脂肪转化为肌肉,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了技能,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

1.2培养道德品质

跆拳道运动是东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始终保持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并且以礼始礼终、精神内涵、心理健康为基础。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在跆拳道学习中可以通过艰苦训练来磨砺自身的意志,对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3性格培养

跆拳道运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团结、互助、友善,而不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高校大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各地区、各民族、各文化的学生众多,高校可以通过跆拳道运动将学生们联系到一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提高相互的认知度,使学生在彼此的相处中形成良好的性格,改变自身软弱、孤僻、暴躁等性格缺陷,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和健康心态的形成,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2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

2.1理论知识欠缺

2000年以后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高校也设立跆拳道运动课程,但在开展过程中各高校对跆拳道理论掌握存在片面性,体育运动理论重视程度不足,实际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巧与运动技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运动理念、运动精神、运动目的性教育明显不足,造成多数学生在学习了一年跆拳道后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有的同学甚至利用所学的跆拳道打架,这严重的违背了跆拳道的运动精神和初衷,所以说高校的跆拳道理论知识教学存在欠缺。

2.2跆拳道教学方法落后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水平相对落后,主要是我国对跆拳道运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过于落后,造成教学水平不高,学习质量较差。现今,高校的跆拳道教师在课堂主要教授跆拳道的技法、战术、实战训练以及比赛技巧,这忽视了跆拳道的进化理论和先进的理念,同时没有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因此影响到了学生对先进理念和知识的掌握,限制学生跆拳道水平的发展。

2.3高校跆拳道设施落后

高校跆拳道的硬件设施及设备主要包括:跆拳道场地、跆拳道气垫、脚靶、拳套、护头面罩、跆拳道服装、跆拳道沙袋等,而各高校因经费不同没有专门配备专业设备,只提供训练场地造成训练过程简化,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影响了学生跆拳道水平的提高,并且硬件设施的落后也极大的限制了高校跆拳道的发展,2.4跆拳道评价水平落后。

高校的体育运动课程都会有一个评价标准,这是各高校在长远发展体育教学中必须完善的措施,由于跆拳道课程在我国高校开展时间较短,教师对跆拳道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没有统一,造成跆拳道课程的评价不科学,评价标准各异,考试考核过于注重于形式,不能显示出学生真实的训练水平和综合能力。

3优化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对策

3.1强化学生体质与心理素质的训练

高校的跆拳道运动讲究学生技术与身体素质的训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体质和心理训练为主。在高校跆拳道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克服基本功训练的枯燥与乏味,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多组织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方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在专项训练时要鼓励学生,强化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高校的跆拳道教师资源较为缺乏,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数量和质量入手,彻底的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应引入跆拳道专业人才,这不但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组织专业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可以迅速的提高高校跆拳道的教学水平。

3.3改变教学方法

高校的跆拳道教学还是以教师单独讲解和示范为主,这会影响到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和训练的接受程度会存在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适时的改变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把训练与实战相结合,这样可以把许多的训练内容与实战混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技巧运用到实际比赛中。教师在跆拳道的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Taekwondo is a fight in the cause of the sport class project, it originated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called flower lang, after the 2000 Olympic Games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Along with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ncreasingly perfect, tae kwon do movement has been advanced by universitie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tae kwon do movement into the teaching of sports, which not only broaden th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hoice, also greatly enhanced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the sports spirit.But the taekwondo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perfect and systematic theory system,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athletics content as the main teaching goal, no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tae kwon do sports 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ae kwon do movement, the formation of cognition, ability,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spor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tae kwon do mov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of taekwondo course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ae kwon do teaching,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taekwondo.1 P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meaning of taekwondo classes 1.1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University tae kwon do s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Taekwondo is a speed, strength, the effect is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sports,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some skill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physical quality and skills, so need to use a larger amount of exercise in th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on the premise of the great physiological load of exercise, the students'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excess fat into muscle, in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and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1.2 cultivate moral quality Tae kwon do mov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riental culture, its always maintained a Confucian and Taoist thought, beginning with the ceremony and propriety, spiritual connotation, based on mental health.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tae kwon do s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students in learning taekwondo can through hard training to sharpen their own will, for students to form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society has a very positive function and meaning.1.3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Tae kwon do movement goal is un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friendly, rather than to knock down the other side,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ource widely, various regions and nationalities, the culture of many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tae kwon do movement will be linked to the students,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each other, so that the students in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good personality, change their own weakness, eccentricity, temper and other character flaw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good personality and healthy mentality, into society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2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aekwondo teaching 2.1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ae kwon do movement after 2000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ies also set up a tae kwon do sports curriculum, but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theory of taekwondo master existence one-sidedness,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heoretical importance is not enough,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is mainly because of teach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ports skills and sports skill to get some exercise, but exercise concept, the spirit of sports, sports education goal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for one year after tae kwon do don't even understand basic etiquette, some students even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ae kwon do fight, it seriously violates the tae kwon do sports spirit and purpose, so the taekwondo theory knowledge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2.2 taekwondo teaching method Taekwondo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our country, mainly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in our country is too less, cause the teaching level is not high, learning quality is poorer.Today, professor of taekwondo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main taekwondo techniques, tactics, actual combat skill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t ignores the taekwondo'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the advanced idea, at the same time not to instill the knowledge to students, thus affecting students mastery of advanced concepts and knowledge, and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aekwondo.2.3 university tae kwon do facility backwardness University tae kwon do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mainly includes: taekwondo venue, cushion, foot target,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the problem of teachers is weak.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taekwondo professional talents should be introduced, that is,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 still should organiz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of teachers, so that we can quickly to improve teaching level of taekwondo.3.3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s Tae kwon do teaching or teacher separate explanation and demonstra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this will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also because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acceptance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on serious influence, so should be timely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rai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actual combat, so we can put a lot of training content and actual combat mixed, helps the student to use skills you have learned to the actual game.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taekwondo adopting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s, exert the principal role of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第三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论文题目: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准考证号: 0137112531 姓 名: 贺金林

专 业: 学前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教师: 郑传芹

2012年12月20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中国农村幼儿教育从八十年代起,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生源不足、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管理不强、幼师资源需要整合、“小班化”教育较多。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影响、师资力量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资金投入的影响。希望这些分析结果能给以后研究者提供更广的研究空间。

关键字:农村 幼儿教育 发展 现状

目录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3

(一)、生源不足.........................................................3

(二)、硬件基础设施薄弱.................................................3

(三)、幼师资源需要整合.................................................4

(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管理不强.........................................4

(五)、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5

(六)“小学化”教育较多.................................................5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7

(一)、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影响.............................................7

(二)、师资力量的影响...................................................7

(三)、教育资金投入的影响...............................................8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一)、生源不足

“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 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 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 %。”①目前,我国人口有13亿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的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为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0亿,比2010年增加828万人。在经济发展中农村与城市比较,农村发展缓慢,大量农村人为了维持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不得不外出打工。大部分家长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即使孩子在城市里没有固定的学校读书,还是把孩子带出农村。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兴起,许多城镇人士觉得有利可图,有很多幼儿园办了起来,致使农村生源流动到城镇。

(二)、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学校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对幼儿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中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 公办幼儿园很少, 农村幼儿园规模较小, 多数幼儿园只有2—3 个班, 教师大多仅为3-5 人;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 大部分幼儿园业主利用自家的住房或租用他人的住房、店面房、小厂房作园舍, 用住房的客厅、卧室或店面房的营业厅当幼儿活动室, 活动室光线及通风条件都很差。许多幼儿园没有幼儿寝室, 幼儿在中午不便休息,直接由家长接回家,幼儿像小学生一样要往返幼儿园。有些幼儿园没有户外活动场地, 幼儿无法从事户外活动, 晒太阳, 整天被关在室内;有些幼儿园虽有户外活动场地, 但却没有或很少有大型玩具,有些大型玩具破损也失修。许多幼儿园室内设备简陋, 活动室内摆放着十几张长条桌与长条凳, 前面挂着或摆放着一块木制黑板, 讲台上摆放着几盒粉笔、一根教鞭,连VCD、彩色电视机、录音机都没有, 幼儿常用的桌面玩具也没有。有些幼儿园墙壁上也没有幼儿喜欢的漫画, 只见一片洁白或幽黑的墙壁。②有些幼儿园即使有活动场地,也比较小,活动施舍寥寥无几,活动 ①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闭【J】.事业发展与管理, 2 0 5 ,第27页。曾福生,朱扬寿,陈蜀江.江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70。

② 场地比较破旧。在幼儿园的室内场地中,墙面有装饰的多半是很早以前弄得,没有多大改进。从整体上来讲,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很多,急需整改。

(三)、幼师资源需要整合

当前农村幼师存在很多问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从幼师的来源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1 条明确规定: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①少数来源于专业的幼师的行业,还有大部门来至于社会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还有的是经过短期培训的社会其他人员。从幼师的的性别和年龄来说,从事幼师教育的人员以女性为主,男性非常少,幼师年龄趋向老龄化。

在幼师的技能方面,教法陈旧、教具单一,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许多幼师在授课时,都以幼儿乖、听话为标准,不许幼儿随便下座位,不许幼儿课堂上讲话,而且课堂教学死板单一,很少有游戏教学。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滞后,大多数农村教师是从小学教师转岗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其在教育观念、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在农村幼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情况较差,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许多幼儿教师本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工作,迫于生活压力,有时还外出务工,放松了幼儿工作的事业心。在农村幼师的培训方面,许多幼师专业意识不强,专业方向不定,不愿意参与培训;地方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忽视了幼师的培训问题,把大多数机会给了当地小学老师,好多幼师错失培训。

(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管理不强

在农村,由于一些部门管理不严,很多民办幼儿园兴起。一些民办幼儿园业主为了达到“低成本、高回报”的营利目的,每个幼儿班只配备一位幼师, 幼师既要承担幼儿的教育任务, 又要承担保育任务(幼儿吃、喝、睡、大小便等)。一些农村小学的学前班实际上是混龄班, 没有配备保育员, 大多数农村学前班的教学工作也是“ 一人承包制”, 一个幼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事情。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EB/ OL].[ 2011-12-28].http: / / w w w.edu.cn/ 20010907/ 3000610.shtml。在幼儿的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农村,关于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被广大人群接受和认识。出现了重大问题才会关注,才知道需要改进,涉及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才会费心费劲。在整个管理层面,关注度不高,也不积极。许多时候把幼儿教育事业和小学教育事业放在一起,甚至就忽视了,在本质上就没有怎么区分开。

(五)、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 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 无暇顾及孩子。还有一些幼儿的家长是隔代家长,家庭教育方式和养育方式不当,不会正确地管教幼儿。农村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 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缺乏教育幼儿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各种问题。

在幼儿园开展的家庭教育课程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投入,很多家长认为把幼儿送到幼儿园是为了减轻负担,幼儿交给了幼儿园,一切都由幼儿园自己担当,家长没有多大责任。家长不主动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家庭教育,缺乏积极性。还有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正规的幼儿教育,只要没有大灾大难就行了,本着不大在意的态度对待农村幼儿教育事业。

(六)“小学化”教育较多

目前, 在我国广大农村, 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缺乏专门的幼儿园,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没有专门的教养员、保育员, 作息制度基本上按照小学的做法。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念, 幼儿读;教师做, 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周上课时数多在18节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24节, 每节课长达45分钟,①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 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

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小学化倾向严重,在教学理念上也是如此。教师注重的是灌输式教育,用课堂代替了活动和游戏,用“害怕”代替了那些令孩子们开心不已的玩具。在课堂教学上,幼师常常采用领读、学生复读的机械式教学模式,比较重视课程目标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教学内容和农村的生活实际结合缺乏,①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 J].江西教育科研, 1995,(2): 22。没有把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进幼教课程中。

评价幼师好坏的标准多半是考试,看孩子们学会了多少知识,优秀率多少,学会了多少一年级才具备的各种技能。还有,农村家长有攀比心里,都尽早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不让孩子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浪费孩子时间和瞎花钱,家长的幼儿教育意识淡薄。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影响

农村教育部门应更加及时准确地解读和宣传国家颁布的农村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为农村幼儿教育服务,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在对民办农村幼儿园的评估与管理, 确保幼儿园在设施、师资等方面应适应当前教育需要, 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国家教育部门要在政策方面,考虑农村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小学和幼儿园的领导、督查和指导工作, 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形成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合力。农村小学和幼儿园要遵纪守法和懂得政策的辅助性,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的影响

高尔基曾经说过: “爱孩子, 这是母鸡也会的事, 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 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在农村,就要靠那些甘于奉献的农村幼师了。怎么样才能使农村幼师拥有丰富的才能和专业技能呢?怎么才会有才能和知识渊博的幼师留下来呢?怎么样来壮大师资力量呢?

一是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对农村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培训, 逐步提高对幼儿教师的资质要求,鼓励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培训, 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 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平。

二是要增加农村幼儿教师数量。高校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 从高校中选拔有志于从事农村幼儿教育的优秀人才, 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 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同时, 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 定幼儿教师队伍, 防止专任教师大量流失。①

三是农村幼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 ①王晓青.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5): 129-130。人施教,紧密结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不要拘于教材,也不要麻木跟风城市教育风格。四是农村幼儿教育尽可能的做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城乡管理者能相互学习和进步。最终,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给农村幼儿一片南天,给农村教育事业一片南天。

(三)、教育资金投入的影响

在面对农村幼儿教育硬件设施和软文化都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发展时,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怎么才能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筹措更多的资金。“相关社会力量应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关注、重视农村幼儿教育, 以各种形式到农村地区开办幼儿学校或者在经济上支持农村幼儿办学, 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就读机会。有关人士指出, 要解决好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缺乏的问月,仅靠国家投资办幼儿园是不现实的, 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农村幼儿园。”①我们除了在财政上向农村幼儿教育倾斜和相关教育投资的政策的扶持以外,我们还应鼓励和号召社会公益事业、大型企业、成功的人士等社会力量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奉献,使农村幼儿教育不被冷落,整个社会的关注才能起到更好更大的效果。在幼师的待遇和福利方面,适当提高幼师的工资,考虑把幼师纳入国家教师编制当中,提高幼师地位,保障其生活。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②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农村许多家长本来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又该怎么加强家庭教育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呢?

首先,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

其次,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很多时候需 ①②刘绪,周仁会:《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5页。要家长的支持和加入。作为幼儿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积极支持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给予孩子更多更好地鼓舞和帮助。

最后,幼儿园尤其是幼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 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如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或一日活动、宣传栏、个别指导等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 宣传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幼教的方法及意义,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当中来。在家庭教育起作用的时候,农村幼儿教育才可以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短板,它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它的发展状况不容忽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 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①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改革的趋势,希望这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春天,让“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在农村的第一步都走得很矫健。

①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EB/ OL].[ 2012-01-12].http: / / w w w.go v.cn/jrzg / 2010-07/ 29/ content 1667143.htm

参考文献

[1]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闭【J】.事业发展与管理, 2 05 ,第27页。

[2]邵义仙:<<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3]刘绪, 周仁会:《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张玉堂, 周倩倩:《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5]李运余:《论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教育实践研究报》2011年第32期。

致谢

经过多次的思考与修改后,论文初步完成。在这段时间里,有过许多的困惑与难题,如论文格式不正确,符号标记不会标注及查找参考文献的出处等问题,好在有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资料,我才能顺利的完成本文。在这里我感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她给我提供了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空间。感谢给我上学前教育课程的老师们,他们给我传授新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特别感谢给我论文意见的郑传芹老师,感谢他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修改论文,并及时的把修改意见反馈与我,就在一次次的来回修改中,我的论文才能逐步完善。感谢给我帮助的同学们!

第四篇: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因素的探析与对策

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因素的探析与对策——关于密切干群关系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生命线,是保持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唯有使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近年来,我们在加快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融洽的,特别是在宁夏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回汉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在一些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管理与服务、利益主张与获得、诉求愿望与实现等关系处理不当,致使干部与群众之间产生了一些意见和分歧,积聚了一些情绪和怨气,从而由一般的工作关系、干群关系引发并衍生了干群之间的矛盾,甚至在个别地方还出现由干群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一、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管理主体与服务对象关系调整不好,往往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政府部门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干部习惯过去的一套管理手段,以及固定的工作思维模式:“我讲,你听”“我指示,你服从”,因而头脑中缺乏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所以,即使政府对群众的管理职能开始逐步淡化,服务群众的职能日益凸现,但是,一些党员干部也一时难以适应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使少数地方仍然存在“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子”的“两头 急”,中间执行层的部门工作人员却“慢吞吞”“冷冰冰”的现象,“冷拒横推拖”等歪风依然存在,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老百姓称此种现象为机关“中梗阻”。行政机关中的“中梗阻”现象,直接导致的就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引发群众对方方面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导致与群众关系越来越疏远。

(二)利益主张与获得的落差,往往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现阶段,一些党员干部抱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群众对政府的付出越来越不“买账”了,群众对于官员的说服越来越不理解了。这些问题其实都和“利益”有关。在当前,大部分群众也知道,政府搞工业化城镇化,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让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因如此,群众还是支持征地拆迁工作的。但谈到安臵补偿,部分群众对政府的赔偿政策不满足,不切实际的要价,甚至无理阻挠,另外,在一些完全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合理公平解决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上,一些家属伙同社会上一些不良用心的人,捏造事实博取同情,聚众政府门口闹事,其实质,就是利益主张与获得有落差,从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三)大量信访工作中诉求期望与实现的差距,往往也会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近年来,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要求明显增强,对自身利益和社会事务表现出了较强的关切,由此产生了包括利益诉求、民主诉求、信息公开诉求等在内的多种诉求,而且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我们有些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转型中出现的这些诉求问题,是能拖的拖,能躲的躲,能捂的捂,能推的推,从而使群众形成了信“上”不信“下” 的认识,总认为只有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干部是好的,遇到切身利益问题习惯性地把矛盾和责任怪罪到基层党委政府和干部身上,认为只有找到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公正解决问题,对基层的调解结果、处理意见、公开信息一律持怀疑态度。所以,当群众的诉求问题在正常渠道长期得不到畅通有效的表达时,就有可能选择非正常渠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会形成对抗。

(四)干群心理认同的差异化调适不当,往往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群众对党都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党的认同已经从原来的感情认同、“感恩性”的认同转变成了法理型认同和利益的认同,过去群众称“我们党”“ 我们政府”,现在一开口就说“你们共产党”“ 你们政府”,个别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反感甚至有仇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干群关系稍有调适不当,就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五)薪酬待遇、收入差别和利益需求分配上的不均衡性,往往会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如果调适不好有可能引发并演化为干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由于身份、地位和行业的差别,收人差距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凭借国家特许政策和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其干部职工享受比一般行业高出数倍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这种差距导致普通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往往把不满情绪指向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随着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 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大量涌现,加之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多变,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困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地和拆迁等多种矛盾大量存在,稍有诱因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六)发生在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会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目前,我国的改革,在广度上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深度上已经触及人们的具体经济利益,因而,使这个时期矛盾呈现多发、突发的特点,也极易导致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片面的发展观、扭曲的政绩观直接催化了矛盾;有的干部“进了城”“上了楼”,对群众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状态。

二、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改进作风,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新的历史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主体的多元化群体化、类型的多样化、利益的复杂化、方式的激烈化导致涉法涉诉、拆迁安臵补偿、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企业改制、复转军人安臵、劳动争议等矛盾多发突发,从而使党群干群关系面临许多新的考验。对此,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 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四风”之害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因此,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让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一是在强化宗旨意识中坚持服务为先理念,融洽干群关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达到“转作风、见行动、惠民生、聚民心”的目的。我们要把热心为民、耐心做事、贴心服务、爱心奉献的“四心”工作法一以贯之地融入到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美丽银川行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四心”工作法真正成为西夏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使“四心”成为管理的润滑油、催化剂,成就干群关系“鱼水情”。二是在化解矛盾调整利益诉求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理顺干群关系。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为民”。而要真正做到“为民”,必须要真 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在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中增强监督、管理和结果的透明度,改善干群关系。沟通有释放压力、排解情绪、缓和矛盾的重要社会功能,要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充分发挥“民情直通车”、“党代表工作室”、“网络问政”等党群连心桥的作用,建立起公众广泛参与的沟通渠道,在相互沟通中增进党群干群的理解和信任。四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高认知互动,和谐干群关系。要加强社会信仰体系、道德体系、诚信体系建设,促使党群干群正确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应,学会在利私利公、利小利大、利己利他、以及权利义务、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实现价值,从而相互理解、相互依撑、相互配合。五是在加快科学发展中均衡薪酬、利益调整分配机制,深化干群关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抢抓宁夏“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现代农业提升、生态城市建设、服务业提升、移民和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城乡基础设施更新、对外开放和塞上英才队伍建设“八大工程”,以实施“八大工程”的新业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六是在转变工作作风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干群关系。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里、当亲人。要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向生产一线,与群众和谐相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五篇:影响企业与劳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

影响企业与劳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但在社会生活中难以调和的劳动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劳动力市场化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削弱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臵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决定的,企业对劳动者不具有占有权,因而企业在对劳动者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明显的雇用与被雇特征。劳动者对企业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企业,企业也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劳动者,即劳动关系的形成是自主选择决定的。劳动者流动性的大幅度提高,使劳动者与企业间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在主观愿望上,成为双方期望的目标,但在具体问题上,成为双方互不让步的根源。

(二)企业劳动者多元化结构造成的劳动者心态失衡,削弱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目前的企业中,劳动力的构成往往呈多元性。有股东方派驻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直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有劳务派遣人员。由于三种人员在工作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反映 1 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三类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三)多种原因造成未签订劳动合同现象的存在,导致劳动纠纷不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保障是通过有关法律及劳动合同来实现的。有些企业,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往往不愿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而职工,面对企业主不按法律规定在用工之时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表现为:有的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岗位而委屈求全;有的为了自己能随时离开企业,也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的职工为了便于在不同地区流动,而少缴社会保险金的目的,不想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四)利益驱使践踏劳动法律法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劳动纠纷增多。

当前劳资力量对比失衡、法制体系不完备、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性障碍未彻底消除,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致使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随意性管理、无章可循;人为压低工资价位且不能按时发放,有的还恶意克扣或拖欠;不重视劳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条件的改善,劳动环境恶劣,导致人员伤亡不断

(五)弱势群体扩大化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劳动争议。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劳动关系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中有些人为了获得一个普通的劳动岗位,甚至放弃签订劳动合同等方 2 面的合法权益,以至出现了许多“有劳动没关系”的现象,这些劳动关系弱势群体不但可能在工资奖金、保险福利等方面得不到相同的待遇,有时往往成为企业拖欠克扣工资的主要对象,或被排除在正常的劳动保护待遇及法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致使这部分人员的劳动关系不规范、不稳定,留下了许多劳动争议隐患,有的甚至直接引发劳动争议,甚者在权益遭到伤害时采取一系列有碍社会公共秩序的非法手段,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六)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裁员施加压力,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总体上供大于求,致使劳动者易处于弱势地位。有些企业在制定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规定时,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而是自订“土政策”;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滥用“试用期”,强迫工人长期加班加点,拖欠、克扣工人工资,逃缴社会保险费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设备陈旧,无安全措施,工伤事故频繁,职业病有增无减,使劳动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在有的劳动者提出正当要求时,一些企业常常以“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干”相要挟,使得劳动者不得不作出让步;有些正规企业内部也普遍存在两类用工,以减少正式职工而大量招用非正规就业来规避现有的劳动法规。一味追求低成本,使劳动力市场出现“寻低竞争”,表现为越来越低的工资、越来越长的劳动时间和较少的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等。

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方法

(一)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配套和完善,把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纳入法 3 制化轨道,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拓宽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相应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充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诸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企业工资条例》、《劳动者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企业工资支付等行为,在立法中应加大对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欠薪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除责令整改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建立劳动合同鉴订、续订、解除(终止)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劳动合同的内部管理与宏观监管,为劳动关系调整奠定基础。

在劳动保护制度方面,用人单位应按照用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劳动保护制度,形成外部检查、内部自查劳动保护情况并及时整改的机制,明确劳保资金来源,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劳动保护和预防事故的投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三)充分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建立适合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其次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再次要解决好他们在地区间转移社会保险的便利接续问题。4 同时,要建立不同就业形式人员的参保基本制度、参保标准、保费增长机制和基础管理办法,强化统一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打破地区限制,实行不同管理形式。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保险意识,主动为职工据实足额缴纳,切实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可及时得到医治、失业有缓冲生活保障、生育有保险等的后顾之忧。

(四)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宏观调处作用

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关系在较高层次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要加强三方机制建设作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重要任务,在三方机制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办案机制方面下工夫,要经常性的就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劳动争议处理情况以及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重点、政策、目标任务等举行三方联系例会;二是针对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重大、疑难、复杂或影响面比较大的事情,及时召集三方进行安全研讨分析和会审,集三方智慧与影响,提高劳动仲裁处理中的民主性、透明性和公正性;三是三方共同组织企业领导、工会干部、劳资干部进行劳动关系争议预防研讨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学习,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

(五)充分加强和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在监察内容上,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问题应作为当前及今后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一是要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改进监察手段,适当增加监察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抓好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二 5 是要重点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定期进行严格的监察,即要解决旧的拖欠,又要防止新的拖欠;三是要对用人单位随意拖延工作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监察。四是要监督用人单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协议的签订率,确保有劳动关系的用工双方都必需按法规要求,依法签订和履行各项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下载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5篇)

    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 班级:109020501姓名:张可举学号:10902050133【摘要】:与西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蓬勃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则明显不足, 国有商......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 通过课题组到农村实地察看、村干部调查访谈、与农民走家交谈得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民越来越感......

    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素及措施

    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素及措施 史献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进行的如火如荼,各种问题矛盾相继暴露,乃至敏感尖锐冲突,师生关系也是其中一个比较敏感......

    浅析企业内部和谐的一般影响因素

    浅析企业内部和谐的一般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和谐包括企业内部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而影响企业内部和谐的一般因素主要有管理者是否坚持以......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意义

    研究现状: 在以往的外语写作研究中, 人们对于英语水平与英语写作能力的关系, 以及母语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关系,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人员( Jones 1982, Zamel 1983)......

    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写作要求:内容摘要: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的真实现......

    农村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

    农村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河南工业大学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问卷 性别 年级 1.您认为和谐校园的标准是什么?() A 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老师业绩突出 B同学、师生之间像一家人一样相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