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主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不是
2.人眼观察到的影像模糊的空间频率并不是理论上的极限分辨力,而是MTF值等于_______所对应的空间频率 A.0.05 B.0 C.0.1 D.0.02 E.1.0 3.MTF值降为0.05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 A.极限分辨力 B.鉴别力
C.空间分辨力 D.细节分辨力 E.对比度分辨力
4.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 A.这两条ROC曲线一定相同 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 C.两种检查的性能完全相同 D.以上说法都对 E.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屏-片组合系统噪声的因素 A.X线量子波动 B.胶片的粒状性 C.增感屏的增感率 D.增感屏的结构 E.胶片的感光性能
6.下述哪项不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RMS B.WS C.OTF D.ACF E.DQE。
7.WS的单位是 A.㎜ B.㎡ C.㎝ D.㎜E.m 8.关于WS的说法正确的是 A.WS表示面积
B.WS描述分辨力特性 C.WS的单位是LP/㎜
D.WS是系统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E.以上都不对
9.关于RM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述噪声特性
B.测量RMS需要显微密度计
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屏-片组合的噪声特性 D.RMS越大,系统噪声越小 E.RMS可以评价照片斑点
10.关于MTF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述成像系统的信噪比特性 B.理想的MTF为1.0 C.是空间频率的函数 D.属于客观评价方法 E.MTF不考虑相位移动
11.下列哪项是客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不是。
12.MTF值降为0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 A.极限分辨力 B.鉴别力
C.空间分辨力 D.细节分辨力 E.对比度分辨力
13.极限分辨力对应的MTF值为 A. 0 B.0.6 C.0.25 D.2.5 E.1.0 14.鉴别频率对应的MTF值为 A. 0 B.0.6 C.0.25 D.0.05 E.1.0 15.下述哪项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PSF B.LSP C.OTF D.LP/㎜ E.DQE 16.关于ROC解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ROC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B.ROC源于信号检出理论
C.ROC不是评价系统的分辨力的 D.ROC的单位是LP/㎜
E.ROC可以用于评价不同系统的性能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主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是
2.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 A.这两条ROC曲线不一定相同 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
C.两个观察者的总水平相同。D.两条ROC曲线的部分面积相同 E.以上都是
3.下述哪些是影响屏-片组合系统噪声的因素 A.X线量子波动 B.胶片的粒状性 C.增感屏的增感率 D.增感屏的结构 E.胶片的尺寸
4.下述哪些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RMS B.WS C.OTF D.ACF E.NEQ 5.关于WS的说法正确的是 A.WS表示面积
B.WS描述系统的噪特性
2C.WS的单位是㎜
D.WS是系统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E.WS表示噪能量与空间频率的关系 6.关于RMS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噪声特性
B.测量RMS需要显微密度计
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屏-片组合的噪声特性 D.RMS越大,系统噪声越大 E.以上都不对
7.关于MTF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成像系统的分辨力特性 B.理想的MTF为1.0 C.是空间频率的函数 D.属于客观评价方法 E.与观察者有关
8.关于ROC的说法正确的是 A.ROC不能用于非医学领域 B.ROC属于客观评价
C.ROC可以比较两种检查的总性能 D.ROC可以比较两位诊断医生的水平E.ROC不能评价后处理参数的性能
三、名词解释
1.影像质量评价2.主观评价3.客观评价4.综合评价5.系统6.空间周期7.空间频率
8.极限分辨力9.鉴别力10.噪声
四、填空题
1.RMS和WS是描述成像系统的()特征的物理量。
2.假设成像系统有横向放大率β,正弦波像的宽度就放大为物的()倍,所以像的空间周期放大为物的()倍,而空间频率则变为物的()倍。3.在MTF值为0值时,影像完全模糊了,这时的空间频率叫做(),MTF值等于0.05所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4.WS是评价屏-片组合系统()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它表示照片斑点单位长度上的能量随着()变化的分布状况,单位是()。5.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主要有①();②();③()。6.总体上,X线影像质量评价可分为()、()、()。7.MTF是从()发展而来的,并借用了无线电通讯中“调制”的概念而成的,是描述成像系统()特性的重要参量。
8.所谓综合评价,按照QA和QC的术语可叙述为:以()为依据,用()作为客观评价手段,以()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的综合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9.一般地,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可称为()。
10.按输入信号的类型分,如果输入和输出都是连续时间信号,则该系统是()。
11.如果一个系统既满足()同时又满足(),则该系统为线性系统。12.以空间距离为变量的函数完成一次周期变化的空间距离叫做()。
13.无论是矩形波测试卡还是正弦波测试卡,都是由一组组黑白相间的线条组成的,其中相邻的一条黑线条和一条白线条称为一个(),单位距离中的线对数即为空间频率,所以空间频率ω用()表示。
14.常用的测量成像系统MTF的方法有()和()。
15.ROC曲线是从()发展而来的,是比较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像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
16.在某次医学检查中,如果病人有某种疾病,而检查也表明有该疾病,则该检查可作为()。
17.ROC曲线下的面积是ROC解析的重要参量,面积越大,则从图像中得到的信息越(),检查的总性能越()。
18.常用的制作ROC曲线的方法有()、()、()。19.ROC曲线的临床应用主要有()、()、()、()等。
20.如果两条ROC曲线下的面积相同,则表明两种检查的总性能(),两条曲线不一定()。
五、简答题
1.试述扩散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2.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3.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4.分析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2.A,3.B,4.B,5.C,6.C,7.D,8.D,9.D,10.A,11.D,12.A,13.A,14.D,15.E,16.D.二、多选题
1.ABC,2.ABC,3.ABD,4.ABDE,5.BCDE,6.ABCD,7.ABCD,8.CD.三、名词解释
1.影像质量评价:是对影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性能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所成影像的质量好坏及是否符合诊断需求。
2.主观评价: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即依靠观察者(评价者)的主观判断进行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受人(观察者)的因素影响,不同的观察者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迥异,因而是不全面的。
3.客观评价:所谓客观评价,就是用测定构成影像的一些物理属性(参数)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4.综合评价:所谓综合评价,按照QA和放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的术语可叙述为:以诊断要求为依据,用物理参量作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成像的技术条件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尽量减少病人受检剂量的综合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5.系统:系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地,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空间周期:所谓空间周期就是以空间距离为变量的函数完成一次周期变化的空间距离。
7.空间频率:单位空间距离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就是空间频率。
8.极限分辨力:当成像系统的MTF值为0时,影像完全模糊,在该值时的空间频率就是该成像系统的极限分辨力。
9.鉴别频率:人眼观察到的影像模糊的空间频率并不是理论上的极限分辨力,而是MTF值等于0.05所对应的空间频率,该频率称为鉴别频率。
10.噪声:在日常工作中,有时,由于曝光不足或冲洗条件不好时,得到的X线照片上往往会有许多斑点(mottle),使照片看起来有“粗糙”的感觉。这些斑点是由于X线量子分布的空间随机性所致,现在一般称之为噪声。
四、填空题 1. 噪声
2. β,β,1/β
3.截止频率,鉴别频率
24.噪声,空间频率,㎜
5. X线量子噪声;增感屏结构噪声;胶片粒状性 6.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7.光学传递函数(OTF),分辨力
8.诊断要求,物理参量,成像的技术条件,尽量减少病人受检剂量 9.系统
10.连续时间系统 11.齐次性,叠加性 12.空间周期。13.线对,LP/㎜
14.对比度法,傅立叶变换法 15.统计决策理论 16.金标准。17.多,好
18.二阶法,五阶法,多阶法
19.不同成像方法效能的比较,对不同测试者运用同一种成像方法的判断能力大小的比较,应用不同成像条件时对几位观察者的效能比较,比较数字X线成像系统后处理功能参数的不同作用
20.相同,相同。
五、简答题
1.试述扩散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答:由于扩散的原因,成像后物体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会发生扩散。如图4-5所示,假设有三条线成像,成像后每条线都发生线扩散,最终的影像是这三条线叠加的结果。以中间一条线B为例,它的部分能量会分给旁边的A线和C线,而A线和C线也有能量分给B线。对于C线,它从两侧得到的能量比它给予两侧的能量少,最终的能量降低;对于A线,它从两侧得到的能量比它给予两侧的多,最终的能量升高;对于B线,则是一侧给的能量多,一侧给的能量少,两侧可能抵消,能量不变。综合到最终的影像上,扩散的效应是高能量降低,低能量升高,整幅影像的对比度降低。
2.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答:1.对比度清晰度曲线图法;2.模糊数学评价法; 3.ROC曲线法。
3.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答:1.RMS、WS; 2.调制传递函数;3.NEQ、DQE。
4.分析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答: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1)由于X线量子“统计涨落”形成的量子斑点。
(2)增感屏对X线量子的吸收是随机的,且增感屏荧光颗粒的分布不均匀、大小不相等,都会造成影像斑点。由此形成增感屏的结构斑点。
(3)X线胶片的感光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形成X线胶片的粒状性。
第二篇:遥感影像融合及质量评价研究总结
遥感图像融合及质量评价总结
总结分两大部分:融合部分和评价部分。图像融合阶段包括图像的预处理,最佳波段的选择,以及融合方法的选择。
图像的预处理主要有对接收图像质量的控制,几何校正,正射校正。论文中列出的算法均为常用算法。而后是对重采样后图像像素亮度的处理,有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匹配。最后对多源影像进行影像匹配。
最佳波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多波段图像间各波段图像中信息含量多、相关性小、地物光谱差异大、可分性好的波段,进行波段组合,进行后续的图像融合。
融合方法的选择方面除了常规方法以外,作者提出了2种改进型融合算法: 在像素级的融合方面(1)将HIS变换与小波变换结合算法;(2)小波变换的改进算法。在突出边缘的融合方面采用将突出边缘的特征级融合图像与像素级融合图像再融合的改进算法。
图像质量的评价这几篇论文进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终以评分的形式确定图像的质量。主要有
1、基于人眼视觉系统HVS的评分系统;
(1)基于HVS感兴趣特性和对比度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人类视觉系统感兴趣性的原理,在对比度计算时考虑视觉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权重系数,实现了一种基于HVS的感兴趣特性和对比度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并利用遥感图像专家库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章方法更加符合主观评价的结果。
(2)基于HVS掩盖效应和图像模糊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盲测量图像模糊算法作为理论基础,将HVS的空间复杂度掩盖模型、亮度掩盖模型引入到图像质量评价过程中,并对人眼灰度敏感度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依据人类视觉系统对灰度具有差异的敏感性这一特性。实现了基于HVS和模糊的改进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体系。
2、基于模糊集的评分系统;
该方法基于模糊度理论,选取若干个图像质量参数,确定图像模糊度,由模糊度级隶属函数划分图像一级等级,然后再按二级隶属函数划分二级等级。次方法过程较复杂,工作量较大,结果相对精确。
3、针对土地利用项目的各个阶段质量对应控制的质量评价方式。
这种质量控制方法从阶段到整体对图像处理的每一步均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每一阶段图像质量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最后再对结果进行整体检验,确定图像质量。其针对的是土地利用变更遥感监测项目,针对性较强。
遥感图像融合及质量评价总结.......................................................................................................1
一、融合阶段总结:.......................................................................................................................3
1、遥感影像预处理.................................................................................................................3
1.1几何校正.....................................................................................................................3 1.2基于影像直方图的预处理.........................................................................................3 1.3 影像配准....................................................................................................................4
2、多波段遥感影像最佳波段选择.........................................................................................5
2.1遥感影像最佳波段选择指标.....................................................................................5 2.2分析试验数据.............................................................................................................6 2.3 试验数据最佳波段选取............................................................................................7
3、图像融合方法.....................................................................................................................8
3.1像素级融合处理方法.................................................................................................8 3.2 突出边缘信息的影像融合方法................................................................................9
二 质量评价阶段总结...................................................................................................................10 1基于HVS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10 1.1建立主观评分数据库...............................................................................................10 1.2基于HVS和SSIM的遥感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11 1.3基于HVS感兴趣特性和对比度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11 1.4基于HVS掩盖效应和图像模糊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12 2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主客观相结合评价方法......................................................................13 2.1评价参数选取...........................................................................................................13 2.2建立基于模糊集的评分系统...................................................................................14 2.3评分并评级...............................................................................................................16 3阶段性与整体性图像质量控制方法..................................................................................16 3.1图像接收阶段...........................................................................................................17 3.2 图像预处理阶段......................................................................................................18 3.3 图像融合阶段..........................................................................................................18 3.4 整体性图像质量检验..............................................................................................18 小结................................................................................................................................................19
一、融合阶段总结:
1、遥感影像预处理 1.1几何校正
1.1.1位置校正 1.1.2重采样
论文列举方法有最邻近内插法,双线性内插法及三次卷积内插法。最邻近内插法的优点是不破坏原来的像元值,处理速度快,但会使原影像中的某些线状特征变粗成块。双线性与三次卷积内插法则可以减少线状特征的块状化现象,但两种方法均具有低通滤波性质,校正后滤掉信号中的部分高频分量。在实际工作中,应依据具体的影像和应用目标选择不同的内插算法。
1.2基于影像直方图的预处理
1.2.1 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化又称直方图平坦化,是将一已知灰度概率密度分布的影像,经过某种变换,变成一幅具有均匀灰度概率密度分布的新影像,其结果是扩展了像元取值的动态范围。其实质是对影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影像像元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量大致相等。
直方图均衡后每个灰度级的像元数理论上应相等,但实际上为近似相等,直接从影像上看,直方图均衡效果是:
1、各灰度级所占影像的面积近似相等,因为某些灰度级出现高的像素不可能被分割。
2、原影像上出现频率小的灰度级被合并,频率高的灰度级被保留,因此可以增强影像上大面积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3、如果输出数据分段级较少,则会产生一些大类地物的近似轮廓。
1.2.2 直方图匹配
直方图匹配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影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影像直方图类似。直方图匹配对在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或邻接地区的影像,或者由于太阳高度角或大气影响引起差异的影像处理很有用,特别是对影像镶嵌或变化检测。
为了使影像直方图匹配获得好的结果,两幅影像应有相似的特性:
1、影像直方图总体形状应类似。
2、影像中明暗特征应相同。
3、对某些应用,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应相同。
4、影像上地物分布应相同,尤其是不同地区的影像匹配。如果一幅影像里有云,而另一幅没有云,那么在直方图匹配前,应将其中一幅进行去云处理。
直方图匹配在HIS变换融合、主成分变换融合和小波变换融合中用得较多,且能起到辐射增强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直方图匹配能够在尽量保持光谱信息的情况下提高融合影像的细节信息,增大信息量。
1.3 影像配准
影像配准为对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不同角度所获得的两幅或多幅影像进行最佳匹配的处理过程。其中的一幅影像是参考影像数据,其它影像则作为输入影像与参考影像进行相关匹配。
影像配准是影像融合处理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在影像融合的各项预处理过程中,多幅影像的几何配准精度对融合影像的质量影响最为显著。主要有两类像素层影像配准算法:基于区域的配准算法和基于控制点的配准算法。基于区域的影像配准算法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影像配准领域,它运用的是整个区域的影像像素灰度值来进行配准。基于区域的像素层配准算法主要分为三类:灰度相关类算法、快速相关算法(如变灰度级相关算法、FFT相关法、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SSDA)、变分辨率相关算法等、以及相位相关算法)。这类配准技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在没有太大的畸变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配准性能且对各种影像场景都有较好的适应性。由于基于区域的配准是以像素的灰度值为基础,当存在较大的灰度畸变时,这类算法就难免失效。此外,整个区域的影像灰度值难以正确描述影像的结构信息,当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畸变时,基于区域的配准算法也很难得到正确的配准结果。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基于控制点的影像配准算法。
基于控制点的影像配准方法通过选取影像间明显的控制点对,利用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得配准结果,从而解决了无法掌握灰度畸变成因而失配的难题。控制点的选择分为人工选点和自动选点两种,两种选点方法的选点精度都受到影像质量影响,例如在低分辨率或噪声干扰大的影像中选取的控制点的精度都会有所降低。而影像配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点选取的好坏,因此,如何选取高精度的控制点是基于控制点的配准算法的关键所在。
2、多波段遥感影像最佳波段选择 2.1遥感影像最佳波段选择指标
通常,波段选择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波段或波段组合信息含量的多少;(2)各波段间相关性的强弱;
(3)研究区内欲识别地物的光谱响应特征如何。
那些信息含量多、相关性小、地物光谱差异大、可分性好的波段组合就是最佳组合。因此常选用下列指标判断最佳波段。
2.1.1均值、标准差、信息嫡和联合嫡 1)均值
均值就是像素的平均灰度值,对人眼反映为平均亮度;标准差反映了相对灰度均值的离散状况,标准差越大,灰度分布越分散。一般认为平均灰度接近128和更大方差的图像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2)标准差
标准差反映了图像灰度相对于灰度平均值的离散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差也可用来评价图像信息量的大小。若标准差大,则图像灰度级分布分散,图像的反差大,可以看出更多的信息。标准差小,图像反差小,对比度不大,色调单一均匀,看不出太多的信息。
3)信息嫡
图像的嫡值是衡量图像信息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嫡值的大小表示图像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的多少。对于一幅单独的图像,可以认为其各像素的灰度值是相互独立的样本,则这幅图像的灰度分布为p={p0,p1,…,pi,…,pL-1 },pi为灰度值等于i的像素数与图像总像素数之比。根据shamrnon信息论的原理,一幅图像的信息嫡为
4)联合嫡
两幅图像的联合嫡为:
式中Pi1i2是图像X1像元亮度值为i1与图像X2中同名像元亮度值为i2时的联合概率。一般来说联合嫡值越大,图像信息量越大。
2.1.2 相关系数及最佳指数 1)相关系数
融合图像与源图像的相关系数能反映两幅图像光谱特征的相似程度,其定义如下:
式中,f和a分别为融合图像与源图像的均值。通过比较融合前后的图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图像的光谱信息的改变程度。融合的影像与相应多光谱影像的相关系数p能反映融合影像同原多光谱影像光谱特征相似程度,即保光谱特性能力。同样,通过比较融合增强前后的图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融合影像与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程度。2)最佳指数
美国查维茨提出的最佳指数OIF的概念,即 __
其中,Si为第i个波段的标准差,Rij为i,j两波段的相关系数。对n波段图像数据,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再分别求出所有可能三组合波段对应的OIF。OIF越大,则相应组合图像的信息量越大。对OIF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即可选出最优组合方案。
2.2分析试验数据
以议论文中选取IKONOS和QUICKBIRD影像试验为例
QUICKBIRD影像是2005年5月份合肥地区256平方公里的数据,IKONOS影像是2001年5月份北京地区100平方公里数据。
由表可以看出:QUICKBIRD标准差Ⅱ>Ⅱ>Ⅲ>Ⅰ,IKONOS标准差Ⅳ>Ⅲ>Ⅱ>Ⅰ,标准差越大越好,则图像灰度级分布分散,图像的反差大,说明信息量丰富;QUICKBIRD信息嫡Ⅳ>Ⅲ>Ⅱ>Ⅰ,IKONOS信息嫡Ⅳ>Ⅲ>Ⅱ>Ⅰ,墒值的大小表示图像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的多少,信息嫡越大说明信息量越丰富。
2.3 试验数据最佳波段选取
一般来说,波段选择有两点原则:①所选择的波段和波段组合的信息量最大;②所选的波段和波段组合使得某些地物类别之间最容易区分。对于论文中试验数据做各个波段组合分析:
由上表可知波段Ⅰ、Ⅲ、Ⅳ联合嫡和最佳指数最大。由联合嫡、最佳指数以及以上各波段的分析可知,最佳波段组合是Ⅰ、Ⅲ、Ⅳ。
3、图像融合方法 3.1像素级融合处理方法
论文中对于此类列举了几种常规算法并一种改进算法,包括: 3.1.1影像代数运算融合方法 1)加权平均融合方法 2)乘积性融合方法 3)比值融合方法 4)高通滤波融合方法 3.1.2彩色空间变换融合方法 1)HIS变换融合法
2)YIQ与YUV变换融合法
3.1.3 PCA变换融合方法
3.1.4基于塔式分解和重建融合方法
1)基于拉普拉斯塔形分解的影像融合方法。2)基于梯度塔形分解的影像融合方法。
3.1.5小波变换融合方法
3.1.6 改进算法
1)将HIS变换与小波变换结合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多光谱影像经TROUS小波分解后生成不同尺度的近似影像和一组相关分辨率的小波面,不同尺度下的近似影像及每一小波面的尺寸都与原影像的尺寸相同。在不同尺度下的近似影像中,低频分量集中了绝大部分能量,它与多光谱影像中的光谱信息相对应。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经TROUS小波分解得到一组不同分辨率的小波面,在每一小波面中,绝对值较大的系数对应于原始影像中的显著特征(如边缘、线、区域边界等),它反映了原始影像中的丰富细节和空间结构。
因而在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时,尽可能保留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小波面系数;另一方面保持多光谱影像的近似数据,并抑制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近似数据,以达到融合影像既保留原始影像中的丰富细节和空间结构,又不改变原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因此将高分辨率影像经小波分解得到的各小波面叠加到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中,从而既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又保持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2)小波变换的改进算法
该算法根据待融合影像分辨率之比来确定采用几进制小波,将待融合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多进制小波变换,然后把高分辨影像经小波变换后获得的低频成分和低分辨率影像依据一定的关系进行相互替换,以形成新的高分辨影像的低频成分,经过多进制小波逆变换获得融合后的影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待融合影像的信息,防止了影像信息的丢失。
3.2 突出边缘信息的影像融合方法
3.2.1经典边缘检测算子
常用的边缘检测算子有Sobel算子、Prewitt算子、Roberts算子、Laplacian算子和Canny算子。
3.2.2改进算法
首先对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像素级融合,同时,对边缘信息丰富的全色影像进行不同算子的边缘检测分别得到边缘影像1和边缘影像2,然后将两幅边缘影像进行特征融合,融合后的边缘影像与前面生成的像素级融合影像用下列公式进行叠加,其中,N(x,y)、F(x,y)、L(x,y)分别为边缘增强影像、像素级融合影像及边缘影像;K为权系数。
其流程图如下:
二 质量评价阶段总结
1基于HVS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HVS:人类视觉系统,论文提出的所有方法均以HVS为依据,按尽量符合人眼观察信息时的生理特点而设计。
1.1建立主观评分数据库
论文中选取10张原始遥感图像,经过4种失真方式处理,获得了 240张待评价图像。选择3个专家人员以及15个非专家人员参加图像主观质量评价。按照ITU-R BT.500-11中有所描述标准,评分系统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测量法的设计,为评价人员展示图像对。评分人员对图像打分(百分制)。该过程工作量较大。
1.2基于HVS和SSIM的遥感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主要针对大部分图像无法较准确的评价包含严重失真的图像的问题而设计。具体实现的过程如下,首先生成相应的视觉感知图,生成过程使用到图像的空间域视觉特征(包括空间位置、纹理复杂度以及亮度对比度等)。其次生成失真感知图,该图可通过计算块结构相似度得到。接着通过视觉感知图计算获得相应的视觉特征显著区域,同时通过失真感知图计算获得相应的失真严重区域,再进而计算视觉注意焦点的转移,要分别从视觉特征显著因素与失真严重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该转移影响了视觉感知的哪些方面,在考虑视觉注意焦点转移的基础之上,重新生成一幅视觉感知图(焦点转移后的)。最终图像的客观质量可以通过将块结构相似度与两幅视觉感知图加权求和获得。
1.3基于HVS感兴趣特性和对比度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实际为在对比度计算时考虑视觉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权重系数,实现了一种基于HVS的感兴趣特性和对比度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①计算图像中感兴趣区域与非感兴趣区域的加权因子以及归一化后的加权系数;
②计算出图像的原始对比度值以及添加HVS特性之后的对比度值。所得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论文中实验结果为
此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添加了 HVS特性之后的对比度值与图像的主观评价值相关性和单调性都高于传统方法。这就意味着,在添加了 HVS特性之后,图像的评价值与其主观评价值更为相似,即加入了 HVS特性之后的图像评价值的结果更为符合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图像所进行的评价。
1.4基于HVS掩盖效应和图像模糊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盲测量图像模糊算法作为理论基础,将HVS的空间复杂度掩盖模型、亮度掩盖模型引入到图像质量评价过程中,并对人眼灰度敏感度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依据人类视觉系统对灰度具有差异的敏感性这一特性。实现了基于HVS和模糊的改进的遥感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体系。
该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掩盖后确定图像的边缘,则使用边缘检测算子计算出边缘结果,然后计算该边缘点的灰度敏感度s(g),由s(g)求出所有边缘点基于HVS的模糊度HB,取其最大结果作为该图像的模糊度。
论文中实验验证结果为:
如表5.5,在第一组实验中,引入了 HVS的掩盖特性的质量评价结果(HB)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90.4%,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90.7%,说明本文的方法与主观评价结果更加具有一致性。
在第二组实验中,虽然三幅图像均使用同样的模糊半径进行模糊,但由于亮度不同,评价人员从视觉感知上对他们的打分显然有所不同,而评分也反映出它们的质量是依次下降的。对于原始的模糊度值(B)得出的评分确实完全相同的,根因也是其并未考虑人眼灰度敏感度特性的影响。根据评价分析可以看出,三幅图像的基于HVS的掩盖特性的质量评价结果(HB)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94.1%,spearman秩相关系数高达95.1 %,表明本文方法所得到的模糊程度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更加具有一致性。
根据以上两组实验,可以推断,引入了 HVS的掩盖特性的质量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
2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主客观相结合评价方法
模糊集合是将普通集合论中元素 x 对于集合 A 隶属关系体征函数的取值范围从{0,1}拓展到了[0,1]。从而导出了模糊集合(也称模糊子集)的概念。检测图像质量时选取若干个相应参数,用这些参数确定图像的模糊度,再将模糊度代入隶属函数,确定图像的质量等级。
2.1评价参数选取
客观质量的评价的元素,应该具备
①靠元素的一个数值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质量的优劣; ②数值的大小应与质量和分数都应呈线性关系(无论正反比),便于建立函数为宜。因此经过分析,在客观评价方面采用影像几何精度、调制传递曲线、分辨率、信噪比、元数据和说明文件正确性以及完整性、为评价标准。评价是采用10分制模式。
其中影(1)像几何精度采用Kappa 度量模型,K临 经Kappa分析所得的图像合格临界值
(2)调制传递曲线采用MTF 度量建模,(3)分辨率采用
(4)信噪比
(5)元数据和说明文件正确性以及完整性
另外再加一项(6)主观因素
这里采用传统的描述方式,由专业人员先按五分制打分,再转化成十分制,其标项有:影像的清晰度、影像的色彩、影像的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差、色斑等分别列表如下:
具体得分细则如下:
2.2建立基于模糊集的评分系统
此论文运用模糊集原理将遥感图像质量划分为五大级,每一大级再细分为五级,共25级,并从整体,局部,特征三方面评分:
1、整体 信噪度 分辨率 清晰度 图像精度
2、局部 局部信噪度 局部分辨率 局部清晰度 局部精度
3、特征
说明文件完整性
元数据完整性
元数据正确性
主观因素性
评分项目列表如下:
2.3评分并评级
多位评分人员计算上述评分参数,建立评分矩阵,与对应权重矩阵相乘,将结果代入对应一级模糊度隶属函数出区间值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计算最终模糊度。根据模糊度划分一级,然后再代入二级模糊度评分函数,确定二级区间,划分二级等级。
基于模糊集的评价方法步骤多,而且每个参数的计算量较大,由参数代入隶属函数计算模糊度时也比较多,但结果精确。针对不同融合目的的图像,应选择不同的模糊度评价参数,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阶段性与整体性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这种质量控制方法是对图像处理的每一步均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每一阶段图像质量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最后再对结果进行整体检验,确定图像质量。其针对的是土地利用变更遥感监测项目,针对性较强。操作流程如下图:
3.1图像接收阶段
数据接收阶段是数据质量问题最早出现的阶段,在对接收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生产 和加工之前就需要对所接收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针对该项目在该阶段 所接收到的数据大致包括:基础底图、原始影像、DOM 数据、2010 的土地调查 数据库及疑似新增的建设用地数据库等。
接收数据检查及处理表:
3.2 图像预处理阶段
该阶段检测针对的是预处理中的几何校正和正射校正。
3.3 图像融合阶段
该阶段论文针对的是土地变化进行的检测。
3.4 整体性图像质量检验
该阶段针对提交前成果按监理组相关标准,对提交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果是否完整,格式,命名,组织是否正确。
2、数学基础(坐标是否统一、投影是否正确)
3、DOM 检查
4、镶嵌块信息文件
5、检测图斑
6、逻辑一致性
7、XXB检查
8、DMM检查
最后按这8个大方面对提交前的结果进行整体性检查,保证最终提交结果的质量。总体上看此方法目的性、针对性较强,某些评价指标不具代表性,而且论文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方面属其对操作过程的规范化,后续图像质量的检测又属图像处理中的必须工作。其整体检测思想可以借鉴。
小结
本次总结主要真对图像融合处理各阶段,其中融合阶段包括图像预处理,最佳融合波段选择,融合方法选择。其中预处理和波段选择阶段的算法属于常规方法。图像融合阶段论文根据融和信息抽象层次包括数据层(即像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按这三个层次将融合分为三级,即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提出了在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的改进型算法。
图像质量评价中主要根据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评分系统,确定评价等级。主要有基于人眼视觉系统的评分系统和基于模糊集的评分系统。这两种评价方法均与常规方法相比有改进和创新,原理较复杂,步骤较多,工作量很大,结果符合人眼的生理原理并且评分结果细致,准确。
第三篇:功能科超声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功能科超声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超声影像评价质量指导思想:通过医师对检查质量的评价,促进各级医师强化素养意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超声影像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在各级医师诊断质量评价过程中,提高本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客观,全面、统一、公正、公平的原则,科学的评价本科超声工作质量,以提高本科室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一、对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范及控制。
二、建立奖励机制,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各级医师整体素质,实现诊断工作的规范化。
三、质量评价的组织领导
由科主任主持,质量控制小组专人协助。
四、评价内容:
(一)能否使用文明用语接待患者。
(二)检查时能否认真阅读超声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相关信息。能否进行必要的病史询问。
(三)能否向候诊者介绍将要进行的超声诊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及耐心回答候诊者的提问。
(四)能否存留阳性及必要的阴性声像图作为诊断依
据。
(五)能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及书写诊断报告。
(六)对急、危、重患者能否及时进行检查,记录接单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七)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否及时和相关临床医师联系并进行紧急救治。
(八)能否认证核对超声检查报告单内容,并确认无误后签字,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报告。
(九)随访工作及资料收集工作。
(十)评价结束,优者被医院规定奖励,差者给予批评并加以指正,同时做好记录。
功能科
2013年1月修定
第四篇: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
神木县医院影像科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
1、影像科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贯穿全科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2、科室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行驶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影像科质量管理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科学指标、规划、措施、效率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加强全体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全科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人人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或专人形成报告,定期向医院。
7、对质量工作平日要进行质量监督控制,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促进各项质量不断提高。
8、每月在科室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一次,全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对上个月的技术质量管理情况及诊断报告审核情况进行汇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进一步改进。
9、不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教育,并考核记录存档。
第五篇: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射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射线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3)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X片影像标准。
2、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查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3、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4、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5、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五、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湖南省《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第一节,诊断报告书写常规。
(二)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或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六、影像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放射科登记人员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实收费,正确登记检查编号,登记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发放诊断报告时再次核对。
(二)检查技术人员
首先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仔细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不清时主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核对被检部位准确无误后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良好,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
(三)诊断医师:
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和报告单资料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
4、相关资料的记录、保存
(一)放射科设备使用日志、设备维修情况、每周一次的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月一次的诊断报告质量抽查、日常诊断读片、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讨论应有专门记录本记录或有电子文档记录。
(二)摄片操作者要签名。
(三)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做好双备份。
(四)申请单、报告单、电子文档、影像资料等保存15年。
5、医疗安全的保证
(一)控制诊断质量,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准确率。
(二)对于重危病人,在技术检查和诊断性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病人生命体征,必要时临床医师陪同检查。对于脊柱外伤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搬动体位,避免脊髓损伤。颅底骨折禁止摄颏顶位。
(三)加强应急能力:X射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放射科医务人员具有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
(四)放射科信息安全的保证,已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的放射科资料的查阅、修改、打印、拷贝等应设置权限;内部网络的开放应予控制;坐好资料备份。
6、影像检查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日常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对于X射线机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状态检测:每年一次,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7、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放射科的质量控制。
成员名单: 组长:吴坤群
成员:石耀文 石进柳
周多智 潘天虎
麻秀丽 吴文将 影像科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