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建筑结构主体质量问题
主体
1.楼层伸缩缝位置未做防护踏板。
2.局部上翻梁存在露筋现象,需返工。
3.窗边构造柱上部钢筋未植筋入梁底。
4.后浇带内垃圾较多,楼道砼碎石较多,需要及时清理干净。
5.存在的问题:柱钢筋搭接区域钢筋错开距离只有约束300mm,小于标准规定的500mm。整改措施:柱相邻纵向钢筋接头互相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50%。错开距离焊接为35d且≥500。
6.等电位引出扁钢长度控制好,避免二次焊接;
7.砼导墙浇筑时必须注意成品保护;
8.侧边柱摸封模未能下挂,易漏浆,柱摸内有少部分垃圾未能清理干净.9.梁箍筋两支箍筋开口同向!
10.等电位焊接长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11、脚手架未能搭设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12.地下室外墙存在空鼓裂缝
13.板面上排钢筋锚固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14.梁槽内建筑垃圾未清理
15.个别拉墙筋位置不对,墙体无拉筋。
16.构造柱缺少水平拉筋。
17.叠加别墅二层楼板有一处凹沟,如何收头处理?
18.存在的问题:钢筋绑扎连接搭接过短,只有30~35cm
19.存在的问题:部分板钢筋的面筋间距过大。
20.采光井部分柱子挑出2/3,有不安全感。
21.厨房间门口三道转角凸出,影响空间使用。
22.柱与梁焊接等电位不要遗漏;
23.梁钢筋未与箍筋固定,主筋移位,箍筋加工不符合要求。
24.模板支撑在脚手架上
25.止水钢板焊接不牢,并有明显的未焊接部分和焊接烧通部分
26.地下室底板拉钩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并且拉钩直接与垫层接触,无垫块;
27.混凝土梁柱节点模板未能有效控制,形成大小头,并且模板拼接缝明显;
28.石材焊接部分应先清理焊渣,然后防锈漆及银粉漆
29.柱根处有涨模现象,需加强柱子根部的围檩施工。
30.一结构有烂根接头爆模现象,墙柱下部垃圾未清理干净。
31.桩的钢筋笼截面大小不一,钢筋弯曲变形
32.柱模封模前未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33.楼梯踏步钢筋外露
34.桩主筋有使用三级钢,应采用E50系列焊条,现场为J422焊条。
35.电渣压力焊发现偏心严重
36.沉降缝材料差,节点不对。
37.模板拼缝过大(1.5cm)
38.排架搭设立杆间距过大,无扫地杆及剪刀撑
39.混凝土成品保护不到位
40.屋面存在拉通裂缝
41.楼地下室外墙墙顶通长加强筋高度低了约10cm
42.楼地下室顶板梁柱交接部位梁主筋间距过小(20cm的梁主盘间距约10cm)
43.楼面梁蜂窝、楼梯、墙接头部位不平整。
44.个别柱子垂直度偏差较大,柱跟有爆模现象。
45.底板后浇带位置有垃圾砼在底板内。
46.钢筋偏位,校正不对,弯度太大,未按1:6进行校正。
47.地库顶板后浇带两侧悬挑板应做支撑加固处理
48.管桩内未在底板浇筑前灌芯。
49.桩锚入集水井壁3米是否为设计图纸做法?
50.排屋一楼顶板冷缝较多,应及时修补。
51.塔吊的防雷接地不牢靠。
52.防雷焊接点为点焊,且未见到环通。
53.洞口钢筋应加固。
54.车库顶板挡土墙混凝土胀膜
55.地库顶板,管井在回填土内的,施工缝不应留在板面,应同底板侧墙一样上泛300mm。
56.地库顶板止水钢板未进向迎水面。
57.保护层垫块数量不足。
58.地库顶板后浇带边悬挑板无支撑,上面堆有钢筋,影响结构。
59.构造柱顶部种一根钢筋与结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0.砼导墙基底垃圾未清理干净。
61.模板破坏有爆模现象。
62.楼层混凝土成形质量不理想:拼缝大、墙面根部露筋、胀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63.地库顶板模板破旧,梁模板内垃圾未清理。
64.楼顶混凝土结构施工错误,未按图施工,建议立即修改。
65.卫生间等电位扁钢在浇注导墙时存在漏植入现象;
66.构造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67.楼板洞口后凿
68.构造柱主筋搭接长度不合图集要求
69.柱混凝土麻面
70.楼梯底主筋外露
71.地下室顶板开裂漏水
72.柱混凝土棱角缺失
73.阳台端部梁主筋下料短了20cm
74.电梯操控板处洞口后凿
75.层楼板开裂漏水
76.电渣焊钢筋接头错开长度不足规范要求。
77.管线密集部位应注意,防止楼板开裂。
78.楼一结构混凝土空洞
79.楼柱内拉筋缺少50%(未按设计满布)
80.旧模板未及时更新导致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81.梁二排钢筋挑1/4长度不足。
82.底板后浇带钢丝网破损,砼流入后浇带,止水钢板被埋。
83.顶板后浇带须加强支撑,避免走重车及堆物。
84.地库顶板后浇带两侧排架支撑拆除,在悬挑顶板上堆放钢筋。
85.后浇带顶上止水钢板开口未朝向迎水面。
86.仍发现有个别上墙龙骨厚度只有2.0mm。
87.构造柱柱顶只种筋一根且直径较小,构造柱箍筋间距过大。
88.梁底砼有孔洞主筋外露。89.砼初凝后重新加水搅拌投入使用。90.模板周转次数多,破损变形拼缝大。
91.墙体底砼导墙浇砼前垃圾未清扫,支模前未将机电管接出来
92.基础主梁钢筋锚入承台长度500mm是否足够。3级钢筋注意使用50系列焊条。
93.墙钢筋断开在同一面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94.梁底钢筋未分开(未固定在箍筋角上),保护层垫块局部不到位。
95.个别楼板发现有较多裂纹,须加强成品保护。
96.地库柱钢筋直径25mm,接头错开长度不足。
第二篇:主体验收常见实体质量问题检查表
主体验收常见实体质量问题检查表
工程名称:
序号 常见问题 施工单位自检情况 监理单位检查情况砼有无跑砂、跑模、孔洞、蜂窝、麻面、露筋、漏浆等缺陷,现浇板有无渗漏、裂缝现象墙体灰缝控制、砂浆饱满度、有无亮缝、瞎缝等缺陷,墙体有无渗漏3 门窗洞口尺寸控制是否符合要求墙体线槽是否机械开槽,墙体有无后凿水平槽现象;电工套管埋设深度是否过浅门窗过梁搁置长度、施工洞口拉结筋、门窗边配砖设置、植筋、同条件试块是否规范墙体空调洞后开洞口预埋套管是否满足要求屋面卷材收边凹槽是否有可靠措施,屋面细部防水是否到位8 变形缝内是否有杂物屋面顶棚砼接缝处是否平整,楼地面砼是否平整大跨度梁板有无下挠,框架柱有无错位排水管有无伸缩节和检查口,主管穿过楼面处是否设置套管砖混结构首、顶层窗台是否设置通长砼窗台梁,其他楼层窗台是否设置通长砼板带;阳台分户墙,构造柱是否到顶,构造柱顶部钢筋连接是否到位14 屋面斜梁下砌体顶部是否留顶层楼梯水平段是否做砼翻边;屋面女儿墙净高度、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女儿墙构造柱钢筋是否与压顶搭接17 卫生间止水带高度、楼面高低差是否符合要求砼跑模造成粉刷层超厚,装饰前应采取措施找平并防止脱落19 管道井拉结筋数量及留槎是否符合要求阳台构造柱是与墙体拉结筋是否伸入构造柱上下层柱在梁柱节点部位有无错位烟道根部向上300MM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烟道是否逐层搁置外墙脚手孔及洞眼应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外侧增加防水处理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主体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当墙长大于5M,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中部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砼腰梁,墙体无约束端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门窗洞口应增设钢筋砼框加强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混凝土小型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d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
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
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栏杆预制埋件或后置埋件的规格型号、制作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走道、楼梯平台及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半)地下室,其净高不应低于2M;楼梯梯段净高不应低于2.2M
墙高超过4M是否设置砼腰梁
现场手工焊接是否及时检查焊接质量,焊接高度、长度是否符合要求36 柱间支撑与柱连接是否三面围焊
部分钢柱地脚螺栓外露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抗风柱顶端与梁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钢结构安装是否首先形成刚度单元
现场是否存在随意切割损坏主体构件或支撑系统现象
檐口、屋脊等细部堵头、锚固点间距、板搭接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篇: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3#、5#楼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一、柱身弯曲、剪力墙端柱弯曲侧扭
现象:柱上下端位置正确而柱身偏离轴线。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板刚度不够,斜向支撑不对称、不牢固、松紧不一致,在浇灌砼过程中模板受力大小不一,造成弯曲变形。
预防措施:柱子要有支模支撑设计方案,按照柱高和截面尺寸设计模板,柱箍间距应适当,沿柱设1.5m左右双向加水平拉杆或斜撑支撑牢固。
二、柱、剪力墙截面扭曲、鼓肚、窜角
柱中心线位置不变,但柱截面发生平面扭转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独立柱上。原因:
1、放线误差,支模未按照轴线施工,上下端固定不牢、支撑不稳水平杆牵拉不良、上部模板位置不正确和在浇筑砼时碰撞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柱身扭转
2、鼓肚窜角的原因是:强度或刚度不足或柱箍间距太大时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浇筑砼时振捣不当、振捣器紧靠模板砼产生过大侧压力,引起模板变形(包括剪力墙)。
3、预防措施
注意柱模上下端的固定材料,柱箍间距与柱子断面大小及模板厚度有关,一般间距为50cm左右。对于截面尺寸大于50cm的柱子,柱箍中部应加穿Ф6钢筋或螺栓撑架不宜用8号铅丝拉结,以防止柱箍受弯变形;浇筑砼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浇筑施工振捣器不得碰撞模板。注意柱模上下端的固定材料
三、柱子板墙烂根
1、现象
柱子角板墙底部有空洞
2、原因分析
柱下脚及板墙底部在支模前未彻底清干净,楼板面不平模板下部有空隙砼漏浆;抗震墙下部钢筋网片位置摆放不当,妨碍模板落实造成下部空隙;砼和易性差浇灌高度偏差过大发生离析现象,漏振或者漏捣过度形成跑浆
3、预防措施
柱子立模前,做好模板定位线,底部支撑点固定,柱脚砼四周清理干净,如模板下口仍有间隙,应用胶条(双面胶条)堵严,然后模板外侧采用砂浆堵缝。
开盘前先浇灌与所采用砼成分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厚度控制在5mm左右。
4、治理方法
在柱子和板墙浇灌过程中,如发现跑浆现象,应在灰浆凝固前及时铲除干净,拆模后存在烂根也应及时处理。修理方法是:先将烂根部位松散砼剔除,经充分冲洗湿润后,支模浇灌,提高一级标号的砼,浇筑比原部位高出50mm,待强度提高后再二次剔凿,若只有表面局部烂皮,可用1:2水泥砂浆补平。柱子位移错台现象:
多层框架的上下层柱,在楼板处容易发生位移错台,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更易发生位移。原因分析:
放线不准确,使轴线与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对于柱距大,轴线尺寸变化多和轴线偏移中的柱子,容易出现放线不准确而形成错台。
下层柱模板安装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收到侧面撞动(如砼料斗冲撞模板等)均易造成住上端位移。预防措施:
首先要有精确是轴线引桩。作为放线依据。放线时应从一头起,宜分段控制。分间尺寸应以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尽量减少测量累计误差。
柱端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楼板上。可按柱子准确位置在楼板上做出截面略小于主界面(每边缩小1~2毫米),高度5厘米的细石砼台,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好。对于边柱和角柱也可采用;用钢筋缆绳将柱模与楼板预埋的拉环拉结,以防柱模外倾
柱砼分层浇筑,不行采用一次浇筑到顶。
4、治理方法
柱子出现错台移位超过偏差时应进行纠正。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时,可采取加大柱子断面的方法处理。a、截面加大部分小于厚度〈5cm时,可用抗裂砂浆分层抹平,方法是:将砼表面人工剔毛浇水湿润,钉牢钢筋网片(与剪力墙或柱钉牢)分多层抹平。b、截面加大部分厚度大于等于5cm时,制作钢筋网片,应支模浇灌高标号细石砼。
四、柱子漏筋位移
1、现象
柱子主筋位移,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可分为基础插筋位移和楼层柱钢筋位移。位移严重影响结构。
2、原因分析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钢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柱子砼时主筋未固定位移;基础或柱的插筋不正确
3、预防措施
在浇筑砼前,检查柱子插筋或外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基础插筋应绑扎牢固并吊直,插筋应有足够的箍筋保持钢筋骨架本身不变形;底端定位应牢固,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垫块;或加设定位撑,焊在主筋上固定撑住模板,保持钢筋与模板的相对位置,钢筋多时可适当的增加撑筋,保证钢筋位置不变形,不位移。
5、治理方法
a、如果基础插筋偏移尺寸在允许范围以内时,插筋可按1:6斜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此段范围加密或加粗箍筋,以资补救;
b、楼层柱钢筋在柱截面范围偏移较小尺寸时,一般允许以1:6斜度调直。也可采用植筋加固处理。
五、砼表面损伤露钢筋
治理方法
将外漏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用钢刷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加抗裂剂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砼剔除,冲洗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做好养护
六、蜂窝 治理方法
对砼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蜂窝部位用支撑支劳,然后将孔洞不密实的砼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剔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浇筑砼,浇筑时加抗裂剂,砼比原部位高出50mm待强度提高再剔凿泵坪。
为使新旧砼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筑比原来砼标号高一级的细石砼。砼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掺加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采用小振动棒分层仔细捣实,认真养护。
有孔洞在浇筑砼之前支劳模板,在浇筑砼。
七、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柱、板墙和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刷干净湿透,然后用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并认真养护。
八、歪斜凹凸
1、现象
柱墙梁砼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值。
2、治理方法
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较小,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做处理,如需做少量剔凿,就应满足装饰施工质量的要求,一般可视在装饰前实际需要进行处理。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多,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检查后,根据具体情况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
第四篇: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内江西城时代1#、2#楼21-32层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整改措施
一、剪力墙柱混凝土烂根
1、现象
剪力墙底部有麻面和空隙
2、原因分析
由于浇筑楼面混凝土时,没能有效地控制剪力墙根部的平整度,造成墙侧模与楼面之间有宽度不等的缝隙,或缝隙堵塞不严,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时,部分浆液通过该缝隙流失,造成墙体在有缝隙的一侧烂根。
3、整改措施
在监理的监督下探明烂根的深度,属于浅表性(深度小于2㎝)烂根时,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前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土、浮渣或松散层人工清凿,用钢丝刷刷去钢筋上余留的水泥浆,用水冲洗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可采用比墙体砼高一级强度的去石砂浆人工抹压密实修补,抹浆初凝后用塑料布包裹并洒水养护,深度较大时,将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人工凿除,凿除至底部混凝土完全密实时,用钢丝刷刷去钢筋上余留的泥浆,墙柱内垃圾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
在墙柱外支模补浇高一级强度砼的补强方法。补浇混凝
土的模板要高出烂根高度20㎝,并支成喇叭状,以保证补筑的混凝土充分填满烂根部位,补筑的混凝土强度达C15时凿去突出墙面的喇叭口混凝土。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做到每1小时内浇水一次使新浇的混凝土快速水化,在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柱子上,使塑料薄膜和柱子接触良好,持续养护7天,使新浇捣的混凝土完全水化。
二、剪力墙柱砼表面损伤露钢筋
1、现象
剪力墙柱砼表面有钢筋裸露
2、原因分析
由于模板表面老旧混凝土等污垢清理不干净和拆模时间控制不严,在拆模时将混凝土表面拉裂和拉伤,使剪力墙柱箍筋裸露在外。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3、整改措施
1)、凿除
在凿除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防止对结构整体的骚动,所以凿除时必须用人工进行凿除,在原露筋处仔细打凿所有的松散混凝土,底部混凝土强度达到处凿成平面,上部混凝土达到处凿成60度斜面。用钢丝刷刷去钢筋上余
留的泥浆,柱内垃圾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
2)、支模
支模前先将凿除的混凝土碎片清理干净,在支模时预先在模板的顶部留置进料口和振捣口,进料口高出柱子问题处50cm,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人工凿除。在支模时搭好作业平台,以便混凝土施工。
3)、保湿
在支模后开始对原混凝土进行保湿,在模板内塞满湿润了的麻袋(或旧衣服等吸水性能强的材料),做到每2小时对其浇水一次,保证下部混凝土的湿润,待混凝土湿润24小时后方可浇筑。
4)、浇筑
在模板验收合格原混凝土湿润透后再进行新的混凝土的浇捣。把模板内的麻袋取出并用水再次冲洗干净。在浇捣前先用1:1的水泥砂浆接浇,以保证新浇捣的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
新浇捣的混凝土应该采用同一品牌且比原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早强型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收水现象,新浇捣的混凝土应该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塌落度控制在60-80之间。振捣采用插式震动器,用模内外振捣法振捣,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会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还可能
使模板变形影响混凝土感观质量。浇捣完成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外溢表面出现灰浆为准,并保证新浇混凝土密实且和原混凝土接触良好。
5)、拆模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后,用人工轻轻打凿多余的混凝土,防止破坏混凝土结构,并进行磨光处理。
6)、养护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做到每1小时内浇水一次使新浇的混凝土快速水化,在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柱子上,使塑料薄膜和柱子接触良好,持续养护7天,使新浇捣的混凝土完全水化。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内江西城时代项目部 2015年8月21日
第五篇: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
一、产生冲压件质量缺陷的分析(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尺寸超差。
应力集中是指受力构件由于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孔变形(孔变形,凸焊螺母后不易取出)孔毛刺(孔毛刺,凸焊螺母困难)
起皱 :主要原因是压边力(小)不够,致使进料速度太快;另外,模具的压边圈上涂的油太多;还有就是和板材的大小(小)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和模具的圆角半径(太大)也有关系
开裂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压力过大;其次,模具的圆角半径太小;另外和模具的表面光洁度也有关系。
1、毛刺
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间隙
冲裁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产生毛刺。影响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有如下因素:
a 模具制造误差-冲模零件加工不符合图纸、底板平行度不好等; 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
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平行度不好,或是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工作台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能引起间隙的变化;
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e 冲模结构不合理-冲模及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冲裁力不平衡等; d 钢板的瓢曲度大-钢板不平。1.2 刀口钝
刃口磨损变钝或啃伤均能产生毛刺。影响刃口变钝的因素有: a 模具凸、凹模的材质及其表面处理状态不良,耐磨性差; b 冲模结构不良,刚性差,造成啃伤; c 操作时不及时润滑,磨损快; d 没有及时磨锋刃口。1.3 冲裁状态不当
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1.4 模具结构不当 1.5 材料不符工艺规定
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如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 制件的工艺性差-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过快而产生毛刺。小结:
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裂。
因此,出现允许范围以外的毛刺是极其有害的。对已经产生的毛刺可用锉削、滚光、电解、化学处理等方法来消除。
(二)制件翘曲不平
材料在与凸模、凹模接触的瞬间首先要拉伸弯曲,然后剪断、撕裂。由于拉深、弯曲、横向挤压各种力的作用,使制件展料出现波浪形状,制件因而产生翘曲。
制件翘曲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冲裁间隙大
间隙过大,则在冲裁过程中,制件的拉伸、弯曲力大,易产生翘曲。改善的办法可在冲裁时用凸模和压料板紧紧地压住,以及保持锋利的刃口,都能受到良好的效果。2.2 凹模洞口有反锥
制件在通过尺寸小的部位时,外周就要向中心压缩,从而产生弯曲。2.3 制件结构形状产生的翘曲
制件形状复杂时,制件周围的剪切力就不均匀,因此产生了由周围向中心的力,使制件出现翘曲。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大压料力。2.4 材料内部应力产生的翘曲
材料在轧制卷绕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在冲裁后移到表面,制件将出现翘曲。解决的方法时开卷时通过矫平机矫平。2.5 由于油、空气和接触不良产生的翘曲
在冲模和制件、制件和制件之间有油、空气等压迫制件时,制件将产生翘曲,特别是薄料、软材料更易产生。但如均匀的涂油、设置排气孔,可以消除翘曲现象。制件和冲模之间表面有杂物也易在、使制件产生翘曲。
冲裁时接触面不良也会产生翘曲。
3、尺寸精度超差
3.1 模具刃口尺寸制造超差
3.2 冲裁过程中的回弹、上道工序的制件形状与下道工序模具工作部分的支承面形状不一致,使制件在冲裁过程中发生变形,冲裁完毕后产生弹性回复,因而影响尺寸精度。3.3 板形不好。
3.4 多工序的制件由于上道工序调整不当或圆角磨损,破坏了变形时体积均等的原则,引起了冲裁后尺寸的变化。
3.5 由于操作时定位不好,或者定位机构设计得不 好,冲裁过程中毛坯发生了窜动。或者由于剪切件的缺陷(棱形度、缺边等)而引起定位的不准,均能引起尺寸超差。
3.6 冲裁顺序不对。
二、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弯曲件常见缺陷有:形状与尺寸不符、弯裂、表面擦伤、挠度和扭曲等。
1、形状与尺寸不符
主要原因是会弹和定位不当所致。解决的办法除采取措施以减少回弹外,提高毛坯定位的可靠性也是很重要的,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1.1压紧毛坯
采用气垫、橡皮或弹簧产生压紧力,在弯曲开始前就把板料压紧。为达到此目的,压料板或压料杆的顶出高度应做得比凹模平面稍高一些。
1.2可靠的定位方法
毛坯的定位形式主要有以外形为基准和以孔为基准两种。外形定位操作方便,但定位准确性较差。孔定位方式操作不大方便,使用范围较窄,但定位准确可靠。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用外形初定位,大致使毛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以孔位最后定位,吸取两者的优点,使之定位即准确又操作方便。2.弯曲裂纹
影响裂纹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材料塑性差。
2.2弯曲线与板料轧纹方向夹角不符合规定
排样时,单向V形弯曲时,弯曲线应垂直于轧纹方向;双向弯曲
时,弯曲线与轧纹方向最好成45度。2.3弯曲半径过小。
2.4毛坯剪切和冲裁断面质量差——毛刺、裂纹。2.5凸凹模圆角半径磨损或间隙过小——进料阻力增大。2.6润滑不够——摩擦力较大 2.7料厚尺寸严重超差——进料困难 2.8酸洗质量差
3、表面擦(拉)伤
表面擦伤的主要原因是模具工作部分选材不当,热处理硬度低,凹模圆角磨损、光洁度差,弯曲毛坯表面质量差(有锈、结疤等),材料厚度超差,工艺方案选择不合理,缺少润滑等。
4、挠度和扭曲
三、大型曲面拉深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1、大型曲面制件的拉深特点
1.1 变形特点
大型曲面制件的变形特点是:周边为拉深,内部则有胀形成分。表面形状是靠压料面外部材料来补充,而内部则靠材料延伸来满足胀形的要求。同时由于拉深深度不一,形状复杂,变形部分周边分布不均。因此,控制材料的流向及流速极为重要。大型曲面制件的局部既易起皱,又易开裂。1.2要有足够稳定的压边力
大型曲面制件不仅要求一定的拉深力,而且要求在其拉深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的压边力。此类制件往往是轮廓尺寸较大,深度较深的空间曲面,所以需用变形力和压边力都较大。在普通带气垫的单动压力机上,压边力只有名义吨位的1/6左右,而且压边力也不稳定,难以满足此类制件的工艺要求,因此
在大量生产中,此类制件的拉深均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双动压力机具有拉深和压边的两个滑块,即内滑块和外滑块,压边力可达到总拉深力的40%-50%以上,能满足制件周边变形分布不均的要求,且压边力稳定,易得到刚度较好的拉深件。1.3拉深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此类制件大多是作为机械的外壳,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使用中不会发生颤抖和噪音)和尺寸稳定性(保证焊接、装配质量)。这就要求在拉深过程中使材料各部位受到均匀的拉应力(最理想的是双向拉应力状态),且使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而低于强度极限,使制件的弹性回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形状不致于产生畸变,同时也不致于破裂。
2、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大型曲面拉深件常见的缺陷有:裂纹和破裂、皱纹和折纹、棱线不清、刚度差、表面划痕、表面粗糙和滑移线等。2.1裂纹和破裂
裂纹和破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毛坯受到的拉应力超过了强度极限所致。具体影响的原因有:
2.1.1材料的冲压性能不符合工艺要求。
2.1.2板料厚度超差-当板料厚度超过上偏差时,局部间隙小的 区域进料时卡死,冲压变形困难,材料不易通过该处凹模内而被拉断。当板料厚度超过下偏差时,材料变薄了,横剖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应力增大,或者由于材料变薄,阻力减小,流入凹模内的板料过多而先形成皱纹,这时,材料不易流动而被拉裂。
2.1.3材料表面质量差-划痕引起应力集中、锈蚀增大后阻力。2.1.4压料面的进料阻力过大-毛坯外形大、压料筋槽间隙小、凹模圆角半径过小、外滑块调的过深、拉深筋过高、压料面和凹模圆角半径光洁度差。
2.1.5局部拉深量太大,拉深变形超过了材料变形极限。
2.1.6在操作中,把毛坯放偏,造成一边压料过大,一边压料过小。过大的一边则进料困难,造成开裂;过小的一边,进料过多,易起皱,皱后进料困难,引起破裂。
2.1.7不按工艺规定涂润滑剂,后阻力增大,造成进料困难而开裂。2.1.8冲模安装不当或压力机精度差,引起间隙偏斜,造成进料阻力不均。2.2皱纹和折纹
皱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因为局部毛坯受压引起失稳和材料流向不均引起局部材料堆积而产生皱纹。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
2.2.1制件的冲压工艺性差,冲压方向和压料面形状确定不当,很难控制材料的流动速度,引起皱纹。
2.2.2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小,进料过多而起皱。这时可调节外滑块压力或改变拉深毛坯局部形状,增加压料面积来消除,或局部增加拉深筋来增大进料阻力。
2.2.3压料面接触不好,严重时形成里松外紧。材料通过外紧区域后压料圈就失去压料作用,造成进料过多,产生皱纹。这时要重新研磨压料面,保证全面接触,允许稍有里紧外松。2.2.4涂油润滑过多。
2.2.5外滑块调整不当,造成倾斜,使各处压料面压力不均,松的地方易起皱。2.3棱线不清
制件从外表观察,要求棱线清晰。如果压力机的压力不够,则在拉深成形中,在材料变形过程终止时,得不到足够墩死的压力,则棱线不清。另外,冲模的导向不好,工作部分间隙不均匀,或凸模及凹模安装不正确(倾斜),压机的平行度不好也能引起棱线不清。2.4刚性差
形成刚性差的主要原因除制件工艺性不好外,主要的则是压料面的进料阻力太小,材料塑性变形不够引起的。此时可考虑增加拉深筋或将圆式拉深筋改为坎式拉深筋,以增大进料阻力。这也是单动压力机拉深出来的制件的刚度比双动压力机拉深出来的制件差的原因。2.5表面划痕(拉伤)
表面划痕通常有如下原因造成:凹模圆角部分光洁度不够,这样在拉深过程中材料被划伤,并有可能使材料粘附在凹模上,而形成
划痕;由于脏物落入凹模中或拉深油不干净,也会划伤制件表面;如果压料面是由镶块组成的,则由于镶块结合不好,也会造成划痕;由于工艺补充部分过小,通过凹模口的划痕没有被切去。2.6表面粗糙和滑移线
表面粗糙的缺陷是材料本身晶粒度过大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