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就业创业教材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
高校就业创业教材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
汪鼎喜
﹝摘要﹞编好一本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对作好就业创业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材
现状
改进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加强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与服务,这一提法出自200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但早10年之前,即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已有类似表述,讲的是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与“自主择业”的办法相配套而提出对毕业生要进行“就业咨询指导”。之后逐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1995年5月,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职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于是,涉及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教材,先后开始出现,但多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形式,编写现状不尽如人意,归纳起来有以下问题:
1、概念性的阐述偏多
一些版本有意或无意钻进了概念的怪圈。以一个简单的词语“职业”为例,一般都要进行追本溯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的《择业指南》,共分上、中、下三篇25节,其中讲职业的功能、职业的属性、职业的分类、职业与产业、行业的区别等,就在上、中篇占了六节之多。且里面用了一定的篇幅下定论、立判断、搞推理,如第四页就有这样一段:“上面讲了职业的三个功能:谋生的手段;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这三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谋生’是基础,‘奉献’是灵魂,‘价值’是结果。”
不难看出,编者在这里引导学生弄清楚的是“手段”、“岗位”、“条件”、“基础”、“灵魂”、“结果”这些概念,但弄清楚这些概念,与如何就业创业却并没有多大关联。这些版本在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难免存在毛病。1 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对这类现象的评价是:“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一度相当随意。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指导性;课程内容杂乱,缺乏特色性;课程教学单一,缺乏有效性,在部分学校里被上成了一门纯理论课。”﹝1﹞
2、章节设计存在“照搬”
一篇《如何破解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难题》的文章分析指出:“中国劳动大军的规模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就业,任何政府都无法‘安排’„„破解我国就业难题的现实选择,就是鼓励自主创业。”﹝2﹞这说明,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上,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子来。然而,有专家撰文指出,有些就业指导教材版本“基本理论大多照搬美国心理学家的各种学说;基本方法是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或心理诊疗。”﹝3﹞
如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就业指导》,其中有一节就是谈“心理测量”,长达5页篇幅,前面肯定地说:“就业指导应当运用心理测量方法”(见该书第117页);但只翻过一页。说法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心理测量是可信的,但不能全信;是可用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它。”(见该书第119页);再翻一页则否定了:“就业指导不必偏重学生心理类型的测量”(见该书第120页)。
笔者明白,心理测量方法是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首创的,以后被用于鉴别学生的优劣、选用劳动者和军人、测查犯罪原因等。但笔者弄不明白,这本《就业指导》照搬心理测量方法指导就业,在一个专节中前后矛盾,从“应当运用心理测量”,到“可信不能全信”、“可用不能依靠”,再到“不必偏重”,这除了把学生就业“指导”到云里雾里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3、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多走一小步”
哲学家说,真理向前多走一小步就变成谬误。但我们有些职业指导教材、有些职业指导教师,却把职业生涯规划炒过了头。
如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就业指导》,在其专章“职业生涯及其规划”中,有些观点就说过了头。如,为了强调选择职业的重要性就说:“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以上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因此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
显然,这种“职业选择至上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策相抵触。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又如,为了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职业,上述“专章”就说:“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适应。”
显然,这种以“我”为中心的引导,与党和国家关于“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引导背道而驰——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强调: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二、教材改进的几点思考
高校就业创业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给高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该教材建设上加强领导,可通过遴选,对已具备一定基础且受到学生欢迎的版本,组织专家会商进行质量提升。笔者以为,大凡世上事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本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只是重要的内容要进去,笔者把它概括为高校职业指导教材“五要素”:
1、要唱响主旋律
唱响主旋律是中央文件提出的。这里讲主旋律,是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要有一条主线,或者叫生命线。
这条主线,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该“意见”高屋建瓴,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纲领性文献,为有效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强调: 3 “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既然确定了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教材的主线,那么在内容安排、章节设置上,就要服从主线,就不能喧宾夺主。特别是“照搬”国外的什么“职业生涯规划”、“心理测量”等方法,就没有必要设立专章节去论述。因为你要知道,国外也在变。如1998年引入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要点之一就是强调要按照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选择职业,这行不通。因为市场经济是变化的,如著名的美国硅谷里,就存在着无数家转瞬即逝的公司,今天早上活着,今天晚些时候就可能消失了。﹝4﹞你按兴趣选择的职业都消失了,你的职业生涯设计还有什么用?为什么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等,对职业院校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尤其是德国,要求学生获得某一职业资格证书后还有熟悉7-8个工种的岗位技能,就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式,在产品换代、职业更新、节奏加快的变化中具有跨岗的本领。
2、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据《教育文摘周报》2004年12月15日载:上海社会科学院作过一项职业能力开发方式方法的调查,结果是:最受欢迎的是案例教学法。因此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不要刻意追求概念上的逻列和理论上的阐述,而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实践表明,以举案例为主的职业指导教材,受到大中专学生的欢迎。如全国中职教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詹万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列举了上百个案例,因受欢迎,现已第10次印刷。又如湖南女子大学党委书记易银珍教授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就业创业指导》,列举了近200个案例,也因受到欢迎而一版再版,现已是第三版第7次印刷。
易银珍教授在该书后记中解释了编写此教材为什么要突出举案例,她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不宜用纯理论说教的形式,原因很简单,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的是很具体很现实的问题,就像栽培杂交稻,理论研究那是袁隆平院士 4 们的事,栽培者关注的是田怎么耕、水怎么灌、苗怎么插„„此时进行现场示范,或者介绍已有典型的经验或教训,都是栽培者最希望的‘指导’。这其实就是案例指导。”笔者以为,这些话讲得很有道理的。
3、要有国(境)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比较
近50年来,高等教育在全世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就国外情况看,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大学毕业生失业率明显上升,达到10%~15%已不足为奇,甚至一些声誉甚佳的理工科和商科大学也受到严重的影响。﹝5﹞以经济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为例:美国就业市场紧张时,大学文凭持有者充斥于短期劳动力市场。1992~1993年,68%的大学生从事替代性工作(alternative employment),包括个体户(self employment)、钟点工、店员和各种以前不曾由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领域。澳大利亚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80年代后期,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他们愿意选择打零工、扩大就业范围,增加雇主的需求。﹝6﹞
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中,设置与国(境)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比较,不仅有助于借鉴国外的有益的就业创业指导作法,而且,有比较才有鉴别,能让大学生站在全球看自己、看就业、看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无比关爱。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所指出的:“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这将使高校毕业生从比较中获得就业创业的无穷力量和巨大鼓舞。
4、要介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传达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1-2档工资标准。”又如:“从2006 5 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等等。
这些优惠政策出台的时间是2005年6月,到现在已过去几年,国家和地方又出台了更多的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应设置专章介绍这些优惠政策,介绍已经受惠的毕业生典型。须知,这是送温暖的工作,这是爱的传递,更是高校毕业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业创业指导。
5、要把原来定位的“选修课”变更为“必修课”
将“职业指导”定位为高等学校的“选修课”,是国家教委办公厅1995年5月下达的通知。当时教育改革正逐步开展,特别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改革大学毕业生“包当干部”的分配制度实行“自主择业”,尚处于初始阶段。所以说,当时将“职业指导”定位为高校的“选修课”,已是很积极的改革举措。
但之后教育改革广泛深入,高等教育已由培养精英转型为大众化。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1600万人,是1997年的2.3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意味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常规化,意味着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已成为高等学校顺应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然而,有些学校领导的认识仍停留在“选修课”上,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2002年12月公布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显示,有45.1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如何指导和训练”,对学校里进行了职业指导的感到满意的学生只有17,86%。﹝7﹞
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同时强调“积 6 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为适应全党高度重视就业创业的这一新形势,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将职业指导由原来定位的“选修课”,变更为高校的“必修课”。
注释:
﹝1﹞﹝7﹞ 戚人杰,罗繁荣.论高校职业指导的转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4,(9).﹝2﹞俞敬忠.如何破解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难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9,(8).﹝3﹞黄中益,杨昌江.职业指导三元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4﹞吴晓波,硅谷是一片怎样的玉米地﹝J﹞读者,2003,(15).﹝5﹞古广灵,关于大学生创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上.﹝6﹞吴向荣,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和职业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6)上.﹝作者简介﹞汪鼎喜,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讲师(长沙410114)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创业难问题事关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以保证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其创业的能力与活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创业
一、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总人数和在校毕业生的数量冠绝全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时移世易,中国大学生的教育和就业体制已逐步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严进严出”、“统包统分”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宽进宽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阶段,高校毕业生呈现出数量逐年递增、素质整体下降、就业率总体下滑的态势。作为世界上大学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加大,新的失业群体正在形成并不断壮大,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有所抬头,民众教育投资积极性遭受打击,同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必然会走到毕业这一步。千千万万的高校毕业生涌进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就其位,各谋其职。结果是,有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有的被迫从事“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有的无奈 “失业”和“待业”。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体制性失业、自愿性失业的问题仍很突出,其就业难和创业难的成因有多个方面:第一,伴随着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中国大学生规模逐年放大,逐步缓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大学毕业生已从“稀缺资源”转变为“常规资源”。第二,伴随着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化解产能过剩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大学生将直接面对国企下岗员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市农民工就业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竞争,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第三,高校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专业结构失衡,呈现结构性的过剩状态。第四,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改变,盲目形成过高的收入预期与就业期待,盲目地拥堵到经济发达地区、热点行业和大单位,产生区域性结构和产业性结构的失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多方参与、共同努力。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要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充分运用税收、资金、简政放权等手段鼓励就业和自主创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就业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探索新的就业激励措施,比如美国为了鼓励大学生到特定的地域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提供了“免除学生贷款义务”等系列激励措施;比如日本政府强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为那些具备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援助力度,特别要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二)高校层面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和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机构部门设置,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加强用人单位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强化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要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培训体系和服务机制;要通过职业见习、岗位实习等形式增强在校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比如德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为学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和入学后的专业调整服务,帮助学生理性定位、发挥潜能、符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外生动力。要优化对高校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的重要评价指标,促使此项工作成为高校的一大差异化优势和基本社会责任。
(三)用人单位层面的对策建议。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才作为单位的第一资源;要重视自身的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建设,从年龄、专业、可塑性等角度认清应届毕业生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及时传递自己的用人需求和导向,在帮助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同时,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长远需要;要切实做好用人信息的传递工作,防止信息不对称;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防止因性别、学校、户籍和专业等形成歧视性待遇。
(四)家庭和大学生层面的对策建议。家庭要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择业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挖掘自身潜力;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敢于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要树立积极的就业思想,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在地域、行业、单位、薪资、职务等方面拥有理性的预期,不能将就业目光和标准单一地定位在那些短期内薪资高、职衔高、社会地位高的岗位上面,要与实际情况和个人长远职业规划相适应和促进。
参考文献:
[1]杨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社会稳定》[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李晓:《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7年。
[3]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作者简介:蒋寒宇(1985.10-),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现工作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1
一、工作开展
(八)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就业创业实力
1.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师资水平。就业创业课程教研室定期组织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课程分析、教学研究等活动;承办泰州市创业实训师资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省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培训.
2.积极拓展省内就业市场。积极拓展省内就业市场,组织人员分批完成常州、无锡、张家港、常熟、昆山、南通、扬州等8个地区人才市场的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以上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关系,同时走访园区、企业,听取了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就业基地建设,通过人才市场推荐优秀企业来校招聘。学校与盐城市城南新区管委会共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3.完善校园招聘市场。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分别举办了20xx届毕业生夏季供需洽谈会和20xx届毕业生冬季供需洽谈会,参会单位700多家,为毕业生们提供了1.5万多个就业岗位。扬州、常熟、昆山、南通、泰州等地人才服务中心组织200多家企业参会,吸引周边高校4000多名毕业生参会,现场约有21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协助人文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音乐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举办了20多场次小型专场招聘会。先后组织中国平安、龙苒集团、中国联通泰州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15场次校园专场招聘会。
4.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每周至少更新2次就业信息网,通过校园就业信息网、手机APP、微信等推送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就业政策、职业指导文章,学校就业网高峰期日访问量达1200人次。据统计,为20xx届毕业生共发布各类就业信息3000多条。在教学楼、实训楼、行政办公楼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展示最新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5.努力提升毕业生就创业综合能力。一是积极组织就业创业讲座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邀请泰州市菁尚教育项目负责人张人元先生举办创业典型进校园宣讲活动,邀请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泰州中心经理陆潮炜、泰州润扬网络策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及泰州疯狂齿轮舞蹈培训学校校长张耀忠、泰州腾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亮、江苏图妆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拜小冬来校做4场创业指导讲座,邀请复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海燕来校做《分享经济——下一个万亿级创投风口》专场讲座,举办20xx年泰州市“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泰州学院专场活动,邀请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省就创业指导公益巡讲团专家、南通大学张莉莉老师来我校做“20xx年江苏省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公益巡讲——走进泰州学院”讲座。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创业比赛,通过比赛训练和提高学生。举办校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选拔三名选手参加省级复赛,最终三人均获省级二等奖;组织20xx届毕业生参加省第六届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参赛率为92.64%,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举办校第二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泰州市第四届创业富民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泰州市第二届蜂鸟闪投创业大赛。三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与泰州市人社局合作开设SYB创业教育、创业实训课程,培训学生500人次;承办泰州市第十七期和第二十五期创业沙龙活动。
6.积极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利用多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就业。学院制订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对“双困”毕业生就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认真摸清困难毕业生人数,及时掌握求职动态,建立了相应就业信息数据库;积极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助。借助广泛的就业基地及校友资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就业。今年成功帮扶近30名特困毕业生就业,完成帮扶目标。
7.积极做好就业常规工作。成功召开泰州学院20xx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表彰20xx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制定《关于做好20xx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导学校20xx年就业创业工作;完成了20xx届722名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的材料整理、体检、网上申请、现场确认、证件发放等工作;按时完成了20xx届毕业生就业材料收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制定《20xx届毕业生派遣方案》,做好毕业生档案材料整理、审核、投递等工作;完成20xx届、20xx届残疾、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请等工作;完成20xx届毕业生生源数据审核、上报,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网上注册、审核等工作;开展20xx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编写并对外发布《20xx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按时完成省招就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成效
(二)队伍不断加强
组织就业创业相关培训
组织就业创业形势分析、课程分析、业务指导等活动4次;承办市创业师资培训班2期,我校参与培训老师16人;组织3名老师参加省级职业指导师培训,5名老师参加省级创业咨询师、国家级创业指导师培训;组织9名教师参加省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培训。
(五)就业稳步推进
我院20xx届毕业生共1721人,初次就业率为92.28%;截至12月12日,就业率达到97.2%。从总体来看,我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六)各级各类师生获奖情况
1.樊薇等20名同学获得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知识竞赛优胜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2.外国语学院朱以财老师指导的丁叙文同学、人文学院周建飞老师指导的印隽旻同学、数理学院张琴老师指导的周宇霆同学获“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二等奖。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2
回顾走过的这学期,导航站的干部干事收获很多也有很多感受,发现了一些不足,现对我们的工作做出总结。
路线: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总结目的:完善部门建设,提升办事能力。
一、工作回顾—我们做了什么
1.例会:每周的例会,我们积极参加,基本上做到0迟到0请假。我们认真开会,做好会议记录,会场纪律良好,开会气氛活跃,大家都积极地讨论,争取把工作做好。
2.讲座:我们听过很多关于就业创业的讲座,例如:“传译国际海文考研讲座”“财大网商创业宣讲会”“就业创业交流会”“社会实践成果展”“关爱女性健康讲座”等等
3.活动:关于“移动校园时尚达人赛”,“女生节”,“校团委学生会联谊晚会”
4.素质拓展:积极参加校团委学生会每周一次的素质拓展
5.上传关于“新闻大看台”的文件,搜集查找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
6.两代会志愿者:20xx年11月17、18号我校举行了第十二次团代会和第二十六次学代会。我们作为志愿者积极、热情、主动、真诚为两代会服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我们还被评为了优秀志愿者。
二、工作感想——我们学到了什么
1.每一次例会,我们严于律己,通过例会我们加强了时间观念,增强了集体观和责任感。
2.通过很多次活动,让我们学会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
3.通过听讲座,参加素质拓展,开阔的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素质,让我们不断改变更新自己的思想。
4.通过上传文件,搜集信息,丰富的自身就业创业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工作量太小,缺少实践的机会。
四.部门招新
就业创业导航站完成秋季招新活动,有14位新成员加入的导航站这个大家庭,有两位成员殷萍,赵志颖因为自己是太忙无法兼顾导航站的工作,自动退出了。剩下的12为成员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五、工作设想与展望
就业创业导航站虽然是校团委新设的一个部门,但是它的发展前途是广大的,新新的事物总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就业创业导航站不应该只局限在现在的'工作方面,应该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再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成中医的品牌含金量,比如: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在校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并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积极地就业过程中能巧妙地创业。要做好这些,我们要多与企业联系,尤其是新新的有关中医产业的企业,我们可以邀请那些企业的领导人到我们学校做演讲,让我们能接触到更前卫的思想,例如网上卖药材的那个公司。还要就是让本部门的人到相应的公司见习,公司由我们自己找。
我觉得双选会是很重要的事,我们部门应该做好关于双选会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在双选会过后,我们要尽可能的拿到在本次双选会上有关于我们学校的就业名单(就是被公司录取的名单),相对热门的行业(如:IT、管理、财经、教师、医生、),还有前景广阔的行业,热门的岗位。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现在的社会就业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同学指出更好的就业前景,让他们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这是我们导航站以后大的发展方向。
下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素质培训,策划新的活动,丰富创新活动的形式,加强团队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率的团队。
最后:希望更好的投身部门建设,把导航站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到校团委学生会各部门之间乃至全校师生之间。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3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XX]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XX年xx月xx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XX〕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二、印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
XX年xx月xx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XX〕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XX〕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1、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
XX年6月28日,我县毕就办、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广局利用周末时间(县城赶集天),联合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财政供养岗位87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50个岗位,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60个进行宣传;企业招聘岗位200个,其中本县企业100个岗位,沿海地区企业100个岗位),达到了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目的和效果。
2、着力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XX】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XX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4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XX年xx月xx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二、印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
XX年xx月xx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1、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
XX年6月28日,我县毕就办、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广局利用周末时间(县城赶集天),联合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财政供养岗位87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50个岗位,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60个进行宣传;企业招聘岗位200个,其中本县企业100个岗位,沿海地区企业100个岗位),达到了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目的和效果。
2、着力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XX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5
2xxx 年,万州区遵照市人社局《关于做好2xxx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xxx ]106号)文件精神,本着“实名登记、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着力深化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网上实名登记离校大学生1801人,比去年1085人增加了716人增长了166%,其中其中网上实名登记应届离校大学生1562人。全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3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6580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83个,现已助推就业1712人,比去年助推1024人就业增加了638人增长了162%,其中:应届生就业1486人,就业率95.1%(扣除升学、参军58人),比去年高0.7个百分点,创业引领538人,完成市级目标300人的179.3%。其主要工作措施是“十到位”:
一、制定方案,工作布置到位
出台了2xxx 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了做好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等3个文件通知,明确了对街道、镇乡考核实施细则,提出了开好一次动员大会、搞好一场政策宣传、开展一次实名普查、实行一条龙就业服务、提供一批就业岗位、落实一批优惠政策、开展一次就业回访的“七个一”工作措施,并先后在三次全区就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项再布置再指导。
二、强化宣传,就业引导到位
全区确定8月为全区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宣传月,并印制了“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宣传画报2万张、政策宣传资料8万份,实名登记广告3万张,悬挂标语52幅,广为宣传,同时借助各地社保所、各村社LED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和信息3000多条,借助当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展宣传23次,并组织11个街道和8个中心镇在人口流量较大的文化广场、车站码头设立了26个宣传站开展专项宣传活动,畅通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知晓优惠政策的渠道,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
三、拓宽门路,渠道畅通到位
针对高校毕业生擅长网上信息的特点,全区构建五条网上就业信息高速公路,以提高其就业帮扶的精准性。一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服务。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服务二维码印制在宣传画报和宣传资料单上,扩大其知晓面,快捷集成地提供就业创业政策与信息等资讯服务。二是大学生网上实名登记,以便于各地有针对性的逐一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大学生网上定制服务计划,便于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网上登记,在七天内有针对性的对每名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就业服务。四是开辟了“万州区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专区,方便高校毕业生集中查阅应聘。五是网上发布适合大学生就业信息。与辖区企业建立动态协作机制,收集就业信息,在就业网上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3000多个,供离校高校毕生分享。
四、设立窗口,就业服务到位
全区52个社保所均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窗口”,635个村居均通过宣传画报公布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热线电话”,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的全程免费服务。放开户籍限制,加大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的帮扶力度,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就业援助服务,全区共为1595名大学生生提供了定制就业服务,据统计全区共提供就业服务3000多人次。对初步达成意向性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各社保所通过电话回访或实地调查等方式跟踪其实际签约情况,并指导双方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对已就业,特别是创办微型企业、灵活就业的服务对象,跟踪掌握其项目经营、政策享受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到位。
五、实名登记,定制服务到位
“五渠道”做实大学生实名登记工作:一是广泛宣传鼓励大学生主动上门或电话实名登记;二是依托基层社保平台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予以实名登记;三是主动与区教委、区人交流中心联合办公对前来报名、递交档案人员予以实名登记;四是落实“定制服务计划”联系网上登录大学生予以实名登记;五是比对上级部门传回大学生名单开展补充调查予以实名登记。特别是对市里传回大学生名单,我们采取了依据其籍贯、家庭住址、电话查找、会同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比对、村居干部辨认、亲朋好友确认等“六查找”办法加大联系力度,力争登记率达100%。目前全区已实名登记1801人,其中网上实名登记应届离校大学生1562人,占市里返回应届人数1131的138%。在网上录入应届离校大学生中,贫困生204人,市里返回应届贫困大学生人数185人的110%。全区网上定制服务登记1682人,比去年1345增加了337人增长了25%,其中网上定制服务登记应届毕业生1654人,网上实名登记应届大学生1562人多92人。截止11月底,已开展定制服务1673人,七天内定制服务率达99.5%。
六、提供信息,岗位储备到位
(一)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大学生招聘活动。全年共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6580个,2005人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540人。其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1次,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4次,网络招聘周线下活动专场招聘会4场, 309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2947个,1068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284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计划专场招聘活动1次,88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633个,237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06人;2次校企联合招聘会,96家单位到校招聘,提供岗位3000个,700多名高校生前来应聘,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50人。
(二)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安置大学生就业。全区预留了公益性岗位300个兜底安置大学生就业,今年新安置大学生生就业118人,目前全区用公益岗位结存安置大学生就业361人;用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项目安置了52名大学生就业;同时配合区委组织部选派了313名大学生(含毕业两年以上者)到行政村任支书或主任助理。
(三)开辟见习基地安置大学生就业见习。开辟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等13个单位为就业见习基地,并确定了大学生就业见习专业15个,落实就业见习岗位380个,安排大学生生380名参加就业见习。同时还组织300名大学生带薪实习。
七、搭建平台,创业引导到位
一是成立了由7名部门专家和11名企业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定期会诊,指导创业;二是组织进校宣传创业政策、创业流程、市场动态,解决其创业信心问题。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依托微企孵化园减免3年房租物业管理费和享受3万元财政补贴资金,解决创业场地问题。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注册登记“一站式”服务,简化登记程序,解决创业手续问题。五是提供融资支持,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0多万元,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全区共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177人1735元、创业引领538人,分别完成市级目标1500万元和300人的115.7%、179.3%。
八、多管齐下,定向培训到位
一是组织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定向培训报名、定向就业供需对接、定向就业培训等工作。二是创新定向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四方联动”就业培训,选择具有创业培训资职的5家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大学生SYB创业培训。三是加大对大学生开展SYB创业培训的检查督导力度,确保培训质量。
全年在重庆信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职业学院、三峡医药专科学校、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峡服装艺术学校等高校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共培训大学生3046人(含外地户籍生),占市里任务1000人的304%;同时组织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SYB创业培训,共培训大学生2047人(含毕业两年以上者),占市里下达任务1500人的137%。
九、定向帮扶,贫困帮扶到位
一是全区结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拉网式摸底普查,重点摸清贫困家庭(低保户家庭、零就业家庭、建卡贫困户、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二是各地社保所均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各社区(村)设立服务咨询电话,重点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跟踪回访等“一条龙”的全程免费服务。三是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对其提供了“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优先为其安排就业见习、定向就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四是落实好贫困大学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安排就业见习、实行定向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创业税费减免、创业金融扶持、鼓励自主求职、优化就业服务等四大类15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区实名登记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204人,除升学的`9人,其余均100%实现就业。
十、鼓励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编印现行促进就业创业主要政策宣传手册,广泛宣传并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各类优惠政策,对毕业两年内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试行发放《就业创业证》,确保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全区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77人1735万元(预计贴息127万元),发放大学生培训补贴5093人(含外地户籍和毕业两年以上者)336万元,发放大学生求职补贴13人,享受社保补贴26人,享受大学生服务基层补贴52人,享受公益岗位补贴185人,已受理审核定向培养“全科教师”和“全科医生”11人审定享受4人,配合相关部门从贫困大学生中招聘事业干部15人。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还存在以下两大主要问题:一是首次就业障碍大。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近二十年寒窗苦读,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而教学与实践存在非同步性和错位性,加之初出茅庐缺乏工作经验,给首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带来求职创业的极大障碍。二是首次创业难度大。表现在创业的吃苦心理、社交心理、遭遇挫折等心理准备普遍不足。再就是创业的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刚出校门资信不足,而创业担保贷款又限定只有兴办了经济实体的大学生才有资格。还有创业的项目难以把握,时常缺乏把握商机的本领。
2xxx年,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全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实施提供信息选择就业、联系企业推荐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落实政策帮扶就业、引导创业自主就业、组织见习过渡就业、推荐培训促进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力争本辖区应届大学生人人就业。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方面来看,很多用人单位急需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但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掌握不准确,不知如何去招;教育改革步伐的相对缓慢与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之间也存在矛盾,课堂学习的书本知识相对滞后,这也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内因方面来看,毕业生对职业的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定位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更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前要认真考虑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教材主编之
一、开封大学宣传部部长赵海胜老师认为,大学生择业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不难发现,如今一些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和单位时存在从众心理,或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把薪水的高低、单位是否知名等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却很少关注自己在单位的发展潜力。“我们如果进一步将眼光投向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承受能力差,期望值极高,对于涉及一生发展问题的工作变换(如“跳槽”)的决定总是很轻易作出,抗挫折能力差,怕吃苦,缺乏长远打算等。我们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使学生尽快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成功率。”谈及编写教材的初衷,赵海胜老师如是说。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拦路虎”,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启动资金
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是缺乏市场经营经验
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
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是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我们再要制定出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
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
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3、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从亲历亲为到建立团队
企业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自己去做。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历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5、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因此无论是制定可行性报告、工作计划还是活动方案,都应该明确如何去盈利。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有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你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
6、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不气馁,调整方案,换个方
式和方法继续前进,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很重要!看看我们身边一些成功的企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英雄们,有几个是按他们创办初期的想法赚到钱的,他们大都经历过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唯有坚持才使他们成为今天的网络英雄。我们应该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它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阶梯。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班级:09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姓名:管刘艳
学号:0902130105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已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主体与核心,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工作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预测,21世纪全世界将有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可见,21世纪将是城市化的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经历由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历史性变革,正置身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浪潮。我国政府将“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确定为我国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以上,城市个数将发展到1400个。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城市人口规模最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融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于一体,是MPA的核心培养方向之一。多元化的城市功能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及区域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这就给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台。因此,加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已达70%,低的也有50%,如果与全国2003年城镇化率达到40.53%相比,我省的城镇化率为38.8%,临汾市仅28%。由此可见,我省是全国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与综合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将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努力方向。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导致城市规划与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各地市及各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都专门设有城市管理处(科)、村镇管理处(科),各乡镇都设有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大量需求专门人才。另外,由于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之一,除城建系统之外,计划、经贸、国土、科委、环保等系统,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旺。目前,这些系统的人员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者比例很低,多数是非专业人员改行的。而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都是大、中城市的规划部门。显然,这种状况必然会严重影响城市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十分渴求大批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为此,近年来,每当大中专毕业生临近毕业之际,省市举办人才市场之时,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人才总是供不应求,非常抢手。据调查,仅临汾市,该类专业人才就缺少800多人,全省缺额就更大。
城市管理专业是门新兴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设点明显偏少,我省仅有一家高职高专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鉴于我省市城市化发展形势,城市管理专门人才现状,我们在广泛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申报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周密而切实的论证,该专业高职教育在我省及我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把我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办成特色专业,对于促进社会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方面来看,很多用人单位急需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但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掌握不准确,不知如何去招;教育改革步伐的相对缓慢与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之间也存在矛盾,课堂学习的书本知识相对滞后,这也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内因方面来看,毕业生对职业的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定位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更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前要认真考虑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教材主编之
一、开封大学宣传部部长赵海胜老师认为,大学生择业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理工、文史)
不难发现,如今一些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和单位时存在从众心理,或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把薪水的高低、单位是否知名等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却很少关注自己在单位的发展潜力。“我们如果进一步将眼光投向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承受能力差,期望值极高,对于涉及一生发展问题的工作变换(如“跳槽”)的决定总是很轻易作出,抗挫折能力差,怕吃苦,缺乏长远打算等。我们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使学生尽快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成功率。”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拦路虎”,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启动资金。
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是缺乏市场经营经验。
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
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是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我们再要制定出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
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3、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从亲历亲为到建立团队
企业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自己去做。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历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5、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因此无论是制定可行性报告、工作计划还是活动方案,都应该明确如何去盈利。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有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你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
6、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不气馁,调整方案,换个方式和方法继续前进,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很重要!看看我们身边一些成功的企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英雄们,有几个是按他们创办初期的想法赚到钱的,他们大都经历过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唯有坚持才使他们成为今天的网络英雄。我们应该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它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阶梯。
本人在大学3年中对专业知识学的比较扎实,而且还多方涉猎,在环境管理和调查方面有特别的实训,熟练的掌握AutoCAD等绘图软件的使用,熟练水污染控制,固体废气物的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等技术。具备一定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操作能力,其他方面,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熟练offce word excel等办公软件的使用。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