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2016年小餐饮小食堂集中整治
中山市2016年小餐饮小食堂集中整治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全民参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府函〔2015〕850号)中小餐饮、小食堂整治精神,针对小餐饮、小食堂等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为目标,以规范整治小餐饮、小食堂经营环境为目的,加快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攻坚步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对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进行有效整改,促进小餐饮、小食堂等健康有序规范发展,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整治的重点
1、整治区域: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车站和旅游景区、建筑工地旁、工业区和商贸中心等。
2、整治重点对象: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
3、整治的重点项目
(1)统一由市局餐饮科制定小餐饮和小食堂许可操作规范,由市局餐饮科组织监管人员培训。
(2)持证情况: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按经营内容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做到亮证经营、遵纪守法。
(3)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和《食品安全管理员证》,方能上岗服务,且上岗服务期间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4)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做到店内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环境卫生整洁有序、“三防”(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齐全有效;食品加工做到生熟分开、标识清楚、操作规范、卫生安全。
(5)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规范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建立完善台账档案。
(6)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限量,建立完善的使用台账记录。
(7)一次性超过100人聚餐的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按要求完善留样并做好每次留样记录。
(8)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需按要求处理餐厨垃圾,保留餐厨垃圾处理合同,建立完善餐厨垃圾处理数量登记记录。
三、实施步骤
整治工作分三阶段完成,时间从2016年3月—12月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16年3月—5月,利用媒体、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集中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各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结合实际,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地区引导集中经营,规范小餐饮集中经营一条街,配置水源和清洗设施,开展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安排上述餐饮单位对照标准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条件较差的小食堂建议采用配餐服务,大力发挥配送中心的作用。
(二)整治阶段
2016年6月—11月,市局联合各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按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对不规范的小餐饮、小食堂等餐饮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按期验收。依法严厉查处严重违法或拒不改正的餐饮单位,同时加大媒体曝光力度。
(三)总结阶段
2016年12月,各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将集中整治工作总结与12月5日前上报市局餐饮科汇总。
四、工作措施
(一)注重协调、联合执法。市局与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人员开展联合执法,并加强与工商、城管等部门沟通,集中整治。
(二)先帮后整、讲求实效。讲究工作方法,宣传要到位,道理要讲清,工作要细致。
针对小餐饮分散的特点,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应加强与城管部门沟通,将分散的小餐饮单位集中至一处经营,并统一布局流程,从许可条件的硬件设施上规范小餐饮经营。
针对建筑工地、工业区或为商贸中心内企业,因就餐人数不够,达不到食堂设置要求的,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可与辖区内的集中配餐中心沟通,在上述区域内设置固定的外卖点。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播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对整治工作进行全程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整治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通过宣传、集中经营、教育、限期整改等措施使大批经营者自行整治达到要求。对于少数认识不高、无证经营、条件极差又拒不改正的单位,依法从严查处。
(四)责任包干,加强督查。各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在市局领导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对各自管辖的单位进行整改。
(五)强化整改,依法治理。执法人员做到监督到位、指导到位、执法到位、处罚到位,依法实施处罚,确保实效。
第二篇:小餐饮整治措施
小餐饮整治措施
1.系统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到小餐饮点多面广,从业者流动性大,文化水平较低,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等现状(越偏远越明显),相应问题重复性大,返潮现象快,处罚执行难等问题。2.调查摸底,建立微信等联系群。
3.配备监管巡查人员,做到人员专用,薪酬到位。
4.划分区域,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确定重点区域,以点带面,逐步扩大。
5.争取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如配置消毒柜、一次性收纳盒等。
第三篇:小餐饮专项整治总结专题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
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
为规范我县小餐饮行业经营行为,亮化我县市容市貌,禁止店外经营,取缔“门前灶”,建立规范、健康、有序的餐饮环境,按照《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专项治理行动,现将行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局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小餐饮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二、明确原因,全力整治
目前,我县一部分小餐饮服务单位确实存在经营环境差,卫生设施简陋,不能提供充足的给水及有效的排水设施,餐饮具清洗消毒不落实,食品清洗用水不能保证,无防蝇、防尘设施,易造成食物污染,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其原因为:
(一)出租集中经营地的管理单位只考虑收租金,不按监督部门的要求改善经营环境,投入必要的经营条件和食品
安全配套设施。
(二)经营的业主大多属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经费投入困难极大。
(三)无论是业主还是从业人员均存在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卫生知识差,整体文化素质低等问题。
(四)食品餐饮业卫生设施损坏周期短、滑坡快、监管难度大。
(五)监督人员和交通工具不足,监管难度大。
结合我县小餐饮服务单位主要集中的区域和具体情况,我局组织开展了有效有力的整治行动。出动车辆16辆次,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对小餐饮开展地毯式大检查。督促无证小餐饮企业做好整改,对厨房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监督检查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完毕后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到目前为止,依法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126个。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对已完成整规任务的区域,应组织回头看,查漏补缺,防止出现漏网和反弹,确保该区域内的整治与规范工作有效巩固。进一步加强对以整顿区域工作的总结提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整规工作的对策措施,确保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成果。
(二)促进餐饮单位自律,继续加大对餐饮业落实卫生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加大对广大餐饮服务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及培训,增强依法生产经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自觉性。继续利用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形成的部门联动、系统整合和社会参与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对典型案例和大案要案及时曝光,提高违法成本。
(三)完善小餐饮长效监管机制,在深化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按照风险高低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餐饮单位卫生信息公示,继续推行“五常法”管理模式,全面构建行业自律、部门管理、社会监督三大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10月25日
第四篇:诸暨小餐饮整治简报
绍兴食品安全信息
第八期
绍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7月14日
编者按:“小餐饮,大民生”。小餐饮具有点多、面广、情
况复杂的特点,致使小餐饮单位无证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市民投诉的热点和部门监管的难点。今年以来,诸暨市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有效整合部门力量,重拳出击,强势推进,大力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现将有关情况予以编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整合力量强势推进
诸暨市市区小餐饮专项整治首战告捷
今年4月,诸暨市政府适时出台《市区小餐饮单位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市区小餐饮整治的六大工作任务和各个监管部门工作职责,为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在诸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为期2个月的高强度整治,已引导办证840家,取缔不达标小餐饮单位63家,整规提升1000家。该市市区小餐饮单位持证率达91.4%,比整治前上升43.2百分点。
一、精心部署,合力营造整治氛围。围绕诸暨市政府小餐饮整治工作重点,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确保政策贯彻有力:一是健全组织,加快推进。第一时间成立市区小餐饮单位整治领导小组,明确督导组、宣传组、后勤组、综合执法组、现场检查组等五个推进小组,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二是动员部署,强化落实。5月7日,召开小餐饮专项整治动员会,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机制、整治范围及重点,从基层抽调原食药监及原工商48名同志进行“一加一”业务搭配,形成24个工作网格并对应落实工作组,实行任务到人,包干负责。同时还以餐饮业协会年会为契机,向全市餐饮单位传达学习小餐饮整治工作方案,发出行动倡仪书,加强行业自律。三是加强宣传,强化保障。在市内主要媒体推出小餐饮整治系列报道,宣传市政府关于小餐饮整治的总体方案、方法和时间
安排,解答政策,并告知广大餐饮业主积极配合、主动做好自身工作。专项整治期间,在诸暨报登载整治消息3篇,专门报道一版;在诸暨电视台播出整治新闻5条;向小餐饮单位发放办证服务指南1077份。
二、重拳出击,强势推进专项整治。按照既定方案分步推进的要求,24个工作小组强势推进,确保专项整治有力:一是拉网排查,摸清底数。通过开展拉网式排查、逐街逐户走访,截至5月20日排查工作全面结束共摸排餐饮单位2077家,其中持证餐饮单位1000家,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1077家,持证率仅为48.1%。二是疏堵结合,严厉规整。在摸排过程中,监管人员对照规范要求认真填写《餐饮单位检查情况登记表》,发放餐饮经营台账本等文本资料,指导无证无照餐饮单位及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截至6月30日,引导办证840家,取缔不达标小餐饮单位63家,现有小餐饮单位2014家,其中持证单位1840家,持证率91.4%,比整治前增加43.2个百分点;新上墙信息公示牌及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1603面。同时,对原基础较好的1000家单位进行了规范提升。三是强化惩戒,确保威慑。累计发出整改意见书2000余份,对问题小餐饮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及整改落实执行不到位的餐饮单位,采取媒体曝光形式督促整改,2家列入“黑名单”的餐饮单位向社会公示;对72家经取缔后又无证经营、经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单位予以立案查处。
三、着眼长远,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着力创新监管机制,确保后续监管持续有力:一是构建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市政府成立市区小餐饮整治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搭建互动平台,协调解决小餐饮监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目前,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已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议1次,对摸排中发现的174家存在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油烟扰民的经营户抄告有关部门。加强与司法制度衔接,目前已移送公安机关4起,行政拘留2人,刑事立案1起。二是构建效率导向的工作机制。本次小餐饮整治恰逢食品监管体制改革,通过这次快速专业的实战训练,不仅加快了两支队伍的融合进度,打造“全科型”监管队伍,同时也加速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自7月1日起,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再次委托基层分局办理公司登记、餐饮许可证等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为餐饮单位等市场主体证照办理开辟便捷通道。三是构建“一张网”工程监管机制。按照诸暨市委关于社会治理“一张网”工程的实施意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结合餐饮监管实际,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一张网”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手册,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式监管网络。
今后,诸暨市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巩固整治成果,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合作平台,着力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监管新格局。
第五篇:小餐饮专项整治总结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
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
为规范我县小餐饮行业经营行为,亮化我县市容市貌,禁止店外经营,取缔“门前灶”,建立规范、健康、有序的餐饮环境,按照《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专项治理行动,现将行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局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小餐饮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二、明确原因,全力整治
目前,我县一部分小餐饮服务单位确实存在经营环境差,卫生设施简陋,不能提供充足的给水及有效的排水设施,餐饮具清洗消毒不落实,食品清洗用水不能保证,无防蝇、防尘设施,易造成食物污染,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其原因为:
(一)出租集中经营地的管理单位只考虑收租金,不按监督部门的要求改善经营环境,投入必要的经营条件和食品安全配套设施。
(二)经营的业主大多属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经费投入困难极大。
(三)无论是业主还是从业人员均存在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卫生知识差,整体文化素质低等问题。
(四)食品餐饮业卫生设施损坏周期短、滑坡快、监管难度大。
(五)监督人员和交通工具不足,监管难度大。结合我县小餐饮服务单位主要集中的区域和具体情况,我局组织开展了有效有力的整治行动。出动车辆16辆次,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对小餐饮开展地毯式大检查。督促无证小餐饮企业做好整改,对厨房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监督检查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完毕后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到目前为止,依法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126个。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对已完成整规任务的区域,应组织回头看,查漏补缺,防止出现漏网和反弹,确保该区域内的整治与规范工作有效巩固。进一步加强对以整顿区域工作的总结提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整规工作的对策措施,确保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成果。
(二)促进餐饮单位自律,继续加大对餐饮业落实卫生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加大对广大餐饮服务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及培训,增强依法生产经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自觉性。继续利用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形成的部门联动、系统整合和社会参与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对典型案例和大案要案及时曝光,提高违法成本。
(三)完善小餐饮长效监管机制,在深化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按照风险高低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餐饮单位卫生信息公示,继续推行“五常法”管理模式,全面构建行业自律、部门管理、社会监督三大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