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odm模式的补充规定
附件: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ODM模式的补充规定
1.目的
为规范和明确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ODM模式开展认证活动中的有关事项和要求,加强对ODM模式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控制,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规定适用于ODM模式强制性产品认证(不包括安防、消防类产品)的实施及管理。ODM模式相关定义如下:
ODM 生产厂:利用同一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同一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检验要求等,为一个或多个制造商设计、加工、生产相同产品的工厂。
ODM初始认证证书持证人:持有ODM产品初次获得CCC认证证书的组织。
ODM模式:ODM生产厂依据与制造商的相关协议等文件,为制造商设计、加工、生产产品的委托生产制造模式。3.职责
各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认证机构(以下简称指定认证机构)依据本规定,具体负责ODM模式CCC认证过程的认证受理、初始工厂检查、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证后监督等相关工作。
认证委托人/相关方应履行本规定要求的认证相关责任和义务。4.ODM模式认证申请及受理
4.1以ODM模式方式申请CCC认证证书应提交以下资料:
— 1 — 1)ODM初始认证证书持证人和生产厂与ODM制造商的ODM协议。2)ODM生产厂与ODM制造商关于认证与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相关协议。
3)ODM产品铭牌(外部标识)、说明书。
4)ODM初始认证产品认证证书及型式试验报告复印件。5)其它必要资料。
4.2指定认证机构对认证委托人提交的资料按相关程序进行受理并核查其真实性,根据相关规定核查合格后颁发认证证书。指定认证机构应确保ODM认证证书及认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5.ODM认证证书的变更
5.1以ODM认证方式获得认证证书的持有人,不得将认证结果作为其它生产厂申请认证的依据。
5.2 ODM认证产品变更申请须由ODM初始认证证书持证人提出,经认证机构按相关程序批准后,其它ODM认证证书持证人须在一个月内提交认证变更申请。6.ODM生产厂的认证管理要求
6.1 ODM 生产厂应保留与ODM制造商关于ODM产品认证及生产的相关记录,具体如下:
1)生产厂与制造商之间的相关ODM协议。
2)生产厂为其制造商生产ODM认证产品的相关记录。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数量等。
3)制造商产品质量反馈记录(必要时)。
4)生产厂对ODM制造商生产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
5)生产厂接受ODM制造商产品的记录,适用时包括:CCC认证标志、包装、铭牌等。
6.2当ODM生产厂连续12个月未批量生产协议制造商的ODM认证— 2 — 产品,ODM生产厂应在1个月内向指定认证机构备案。6.3 ODM生产厂有义务确保ODM制造商、持证人接受认证机构的证后监督检查。
7.ODM制造商/持证人的认证管理要求
7.1 ODM制造商/持证人有义务遵守认证相关法律、法规及认证规则的要求。
7.2 ODM制造商/持证人有义务维护认证证书有效性,并保证CCC标志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7.3 ODM制造商/持证人应保留与ODM生产厂之间的相关ODM协议。7.4 ODM制造商/持证人在名称变更、地址搬迁,产品名称变更等认证证书相关信息变化时,未经指定认证机构批准不得使用CCC证书及标志。
7.5 ODM制造商/持证人有义务接受指定认证机构的证后监督检查。
7.6 ODM制造商有义务承担产品质量法律责任并应具备对ODM认证产品安全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7.7 ODM制造商应保留ODM生产厂认证产品接收记录。8.认证证书的暂停、恢复、撤销、注销
8.1对不满足本规定要求的ODM生产厂及制造商,指定认证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采取通知其整改、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的措施。8.2当ODM生产厂或任一ODM制造商由于ODM产品或工厂检查不合格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时,指定认证机构应同时暂停或撤销所有相关的ODM认证证书,并通知认证证书持证人。
8.3当某一ODM制造商因连续12个月未批量委托ODM生产厂生产认证产品而造成不能满足证后年度监督检查要求时,指定认证机构应暂停标有该ODM制造商的产品认证证书,并通知认证证书持
— 3 — 证人。
8.4当ODM初始认证证书由于其它原因(非产品检测或工厂检查不合格)而被暂停/注销/撤销时,指定认证机构应同时暂停/注销/撤销所有相关的ODM认证证书,并通知认证证书持证人。8.5当与认证产品相关的ODM初始认证证书发生变更,其它ODM认证证书持证人未按5.2条款要求申请认证变更并获得批准的,指定认证机构应暂停相关ODM认证证书,并通知认证证书持证人。8.6对于因产品或工厂检查不合格而被暂停的ODM认证证书的恢复申请,须由ODM初始认证证书持证人提出。在指定认证机构按相关程序批准恢复ODM初始认证证书后,其它ODM认证证书持证人方可提交证书恢复申请。9.ODM认证模式的现场检查
9.1必要时,指定认证机构可对ODM制造商进行现场检查及监督检查。核查人日数不应超过0.5人日。
9.2指定认证机构在对ODM生产厂监督检查时应对所有相关ODM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记录进行核查,并出具各ODM制造商的核查报告。对ODM工厂监督检查时,可根据ODM制造商数量适当增加核查人日数,每个制造商不应超过0.25人日,总增加数不超过1人日。10.证书要求
以ODM模式获得的产品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ODM协议规定的有效期,但不能超过5年。11.其它事项
11.1 ODM认证实施活动原则上应在同一认证机构进行。11.2 本规定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
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
1目的
为规范和明确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活动中有关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撤销条件及其有关事项,统一各指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相关活动,制定本规则。2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各认证机构在CCC认证过程中涉及的证书注销、暂停、撤销等有关活动。本规则发布之前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所制定的有关CCC认证实施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各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有关技术性、程序性文件,若与本规则不相符的,应以本规则为准。3职责
各认证机构依据本规则的规定,具体实施CCC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有关工作。
国家认监委负责对各认证机构实施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4认证证书的注销
4.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
(1)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认证委托人未申请延期使用的;
— 1 —(2)认证委托人/生产厂由于企业破产、倒闭、解散、生产结构调整等原因致使获证产品不再生产,认证委托人主动放弃保持认证证书的;
(3)获证产品型号已列入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目录的;
(4)认证委托人申请注销的;(5)其他应当注销认证证书的情形。4.2 认证证书注销的有关规定
(1)自认证证书注销之日起,不得继续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2)认证证书被注销后,不能以仸何理由予以恢复,认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被注销认证证书对应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不再有效。5认证证书的暂停
5.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认证证书:
(1)认证委托人/相关方(包括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生产厂,下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证明产品存在不合栺,但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2)认证产品适用的认证依据或者认证实施规则换版或变更,认证委托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履行变更程序,或产品未符合变更要求的;
— 2 —(3)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认证委托人违反CCC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包括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栺、工厂监督检查不合栺、产品一致性存在问题等)或认证机构相关要求,但通过整改可以达到认证要求的;
(4)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视情节需要开展调查的;
(5)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未事先通知的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的;
(6)认证委托人/相关方不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依据CCC认证实施规则在市场或销售场所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的;
(7)认证证书的信息(如申请人/生产者/生产厂的名称或地址,获证产品型号或规栺等)发生变更或有证据表明生产厂的组织结构、质量保证体系发生重大变化,认证委托人未向认证机构申请变更批准或备案的;
(8)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按订单生产等原因,认证委托人申请暂停认证证书的;
(9)其他应当暂停认证证书的情形。5.2 认证证书暂停的有关规定
(1)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应视为无效,暂停期间内不得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对于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暂停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
— 3 — 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2)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按订单生产等可接受的原因,由认证委托人提出暂停认证证书的,认证证书暂停期限最长为12个月,且需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申请。除此情形外,由于上述5.1条其他原因暂停认证证书的,证书暂停期限最长为3个月。暂停时间自认证机构签发暂停通知书之日算起。6暂停认证证书的恢复
6.1 对由于5.1条款各情形被暂停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须向认证委托人告知证书暂停的原因、期限,并根据暂停原因明确恢复证书的相关要求。
6.2 认证委托人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限内,可向认证机构提出恢复申请。
认证委托人根据认证机构相关规定通过整改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恢复其认证证书。7认证证书的撤销
7.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
(1)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限届满,认证委托人未提出认证证书恢复申请、未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栺的;
(2)获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规栺和型号,以及涉及整机安全或者电磁兼容的设计、结构、工艺及重要材料/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发生变更,导致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 4 —(3)认证机构的跟踪检查结果证明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的;
(4)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样品,获证产品与型式实验样品不一致的;
(5)认证委托人/相关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证明产品出现严重缺陷、产品安全检测项目不合栺或一致性存在严重问题的;
(6)获证产品出现缺陷而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
(7)对由于5.1(5)、(6)条款被暂停认证证书后,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或仍不配合在市场或销售场所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的;
(8)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认证证书、认证标志,情节严重的;
(9)弄虚作假,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认证证书,或存在其他直接影响认证结果有效性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10)其他应撤销认证证书的情形。7.2 认证证书撤销的有关事项
(1)自认证证书撤销之日起,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撤销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 5 —(2)认证证书被撤销后,不能以仸何理由恢复。经过整改后,认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对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产品,相应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不再有效。仸何认证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受理该产品的认证委托。
认证机构受理持有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的认证申请时,要制定严栺的审核程序,认真确认申请认证的产品是否已被撤销认证证书,相应的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是否有效。8信息沟通
认证机构应在做出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认证证书当日以适当方式通知证书持有人,并在认证证书被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正式通知认证证书持有人,告知其原因及下一步要采取的必要措施,并以适当方式保留认证证书持有人已获知该信息的记录。
认证机构及在认证证书被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之后,须按照国家认监委CCC认证信息数据上报工作的要求,及时报送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机构。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应及时对外公布有关信息,以使各关注方(如地方执法部门、销售者、消费者等)能有效获得有关认证证书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信息(包括变化的时间、原因、期限等)。
认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执法(稽查)— 6 — 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合作,及时收集监管执法、各级专项监督抽查、相关方投诉、媒体曝光及其他市场或行业监管部门的违法信息,对涉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协助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并按相应规定对相关认证证书采取暂停、撤销等后续处理措施。9其他事项
9.1 认证机构应当制定严栺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流程,保证与认证证书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有关的活动在受控的条件下正确实施。
9.2 认证机构应当严栺执行本规则的要求,不得擅自放宽条件。9.3 认证委托人如对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或相关认证机构提出申诉。9.4 本规则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
编号:CNCA-00C-00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
2013-09-24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录
0.引言……………………………………………………………………………….26 1.术语和定义……………………………………………………………………….26 1.1TMP方式…………………………………………………………………………26 1.2WMT方式…………………………………………………………………………26 2.工厂检测资源利用……………………………………………………………….27 2.1适用范围……………………………………………………………………….27 2.2实施方式………………………………………………………………………..27 2.3条件要求………………………………………………………………………..28 2.4资格获得和维持………………………………………………………………..29 2.5职责与责任……………………………………………………………………..30 2.6实施要求………………………………………………………………………..31 2.7收费……………………………………………………………………………..32 3.其他认证结果利用……………………………………………………………….32 3.1适用范围………………………………………………………………………..32 3.2责任……………………………………………………………………………..33 3.3实施要求………………………………………………………………………..33 3.4收费……………………………………………………………………………..33 0.引言
为缩短强制性产品认证及检测周期,降低认证检测费用,减轻工厂负担,避免重复评价,在认证风险可控、保证认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符合特定要求的情况下,且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工厂)实验室的检测资源(如人员、设施等)具备了相应产品及特定项目的检测能力、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可能已经获得其他认证或工厂已经获得体系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可利用工厂自身检测资源替代在CCC指定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全部或部分检测项目,或可承认其他认证相同内容部分的评价结果(检测、检查或审查结果)。为规范上述两类活动,制定本实施规则。
本规则中所指的工厂检测资源为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制造商或生产企业100%自有资源,获得认可且与工厂在同一城市或临近(以下简称工厂实验室)。
本规则中所指的其他认证结果为获得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认证证书、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1.术语和定义 1.1 TMP方式
指定实验室直接利用工厂实验室检测设备实施检测方式(简称TMP)1.2 WMT方式
指定实验室利用工厂实验室检测设备目击检测方式(简称
WMT)2.工厂检测资源利用 2.1 适用范围
2.1.1 型式试验:仅限于以下CCC认证产品
(a)样品体积大或易损坏,运输费用高,运送困难;或(b)产品季节性强,生命周期短;或
(c)仅为一个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的产品; 或(d)其他特殊情况。
2.1.2 获证后监督抽样检测:各类CCC认证产品
2.1.3 证书扩展和变更时补充的差异测试:各类CCC认证产品 2.1.4 同一工厂同一项目利用工厂资源检测连续五年的,原则上应送样至指定实验室检测,避免系统性风险。2.2 实施方式
根据工厂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和软资源的综合情况,结合产品特点,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分为TMP、WMT两种方式。2.2.1 TMP方式
由指定认证机构派出的具备资质的指定实验室的工程师利用工厂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工厂应派检测人员予以协助。由相关指定实验室审核批准出具检测报告。2.2.2 WMT方式
由指定认证机构派出的具备资质的指定实验室的工程师目击工厂实验室检测条件及工厂实验室使用自己的设备完成所有检测或者针对工厂提交认证机构的检测计划,目击部分检测条件及检测项目。工厂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出具原始记录,并与目击指定实验室工程师一起按规定的格式起草检测报告。由相关指定实验室审核批准出具检测报告。2.3 条件要求
本规则规定了利用工厂检测资源的基本条件,指定认证机构应根据特定产品及特定管理需要,制定具体条件要求。只有经认证机构(组织指定实验室参与)审核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工厂实验室,方可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2.3.1 TMP方式
(a)工厂应为认证机构分类管理较高级别的企业,其设计、制造、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处于行业较先进水平;
(b)工厂质量手册应有利用工厂检测资源程序相关的规定,且与CCC认证程序要求相符;
(c)工厂实验室满足GB/T 27025(ISO/IEC 17025)第5章技术能力要求;(d)工厂实验室应具有相关检测项目标准要求的精度要求的仪器和设备,并良好受控。(符合GB/T 27025(IEC 17025)的技术要求部分对检测设备的所有要求)。
2.3.2 WMT方式
(a)工厂应为认证机构分类管理较高级别的企业,其设计、制造、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处于行业较先进水平;
(b)工厂质量手册应有利用工厂检测资源程序相关的规定,且与CCC认证程序要求相符;
(c)工厂实验室满足GB/T 27025(ISO/IEC 17025)第5章技术能力要求;
(d)工厂实验室应具有相关检测项目标准要求的精度要求的仪器和设备,并良好受控。(符合GB/T 27025(ISO/IEC 17025)的技术要求部分对检测设备的所有要求);
(e)工厂实验室施检人员应熟悉产品结构、检测标准,具备有一定的检测经验;
(f)工厂实验室的检测记录格式能满足来现场进行工作的指定实验室对检测信息的要求。2.4 资格获得和维持
2.4.1 工厂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按以上条件进行自查,将自查结果及相关资料随申请提交认证机构审查。认证机构应组织指定实验室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并保存相应的审核评定记录。对评定合格的,方可利用工厂实验室资源进行检测。2.4.2 认证机构应对获得批准的工厂实验室进行定期(如每年一次,可根据利用频度确定)的监督(可结合工厂监督进行),组织工厂实验室参加比对试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性,维持资格。
2.4.3 认证机构应保存获批准的工厂实验室的记录,每将获批准的工厂实验室清单及利用情况(作为工作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报认监委。2.5 职责与责任 2.5.1 职责
2.5.1.1 指定认证机构职责
(a)管理和组织强制性产品认证利用工厂检测资源活动,至少包括制定实施办法或程序、确定具体条件要求、选择评审专家、组织评审工厂实验室;
(b)确保所有执行人员具备技术能力并熟悉相关程序要求;(c)确保在本机构、指定实验室、工厂实验室之间有一个适当的三方协定,确保测试过程符合要求;
(d)定期向认监委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2.5.1.2 指定实验室的职责
(a)参与评审工厂实验室;
(b)必要时,对工厂实验室人员进行能力评估;(c)作为三方协议中的一方,确保测试过程符合要求;(d)颁发测试报告,并在报告中注明利用工厂实验室名称、地址、方式、项目等信息。
2.5.1.3 申请工厂的职责
(a)确保工厂实验室符合GB/T 27025(ISO/IEC 17025)相关要求;
(b)指定适当的人员负责工厂实验室管理并支持以上测试的运作;
(c)确保工厂实验室人员遵从指定认证机构、实验室人员的检测安排;
(d)作为三方协议中的一方,确保测试过程符合要求;(e)保持其相应认可能力范围的更新及有效。2.5.2 责任
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并不免除、减轻或转移《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规定的指定实验室、认证机构对检测结果、认证结果应负的责任。2.6 实施要求
认证机构应根据上述原则制定具体实施程序,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具体职责,并与指定实验室、工厂实验室签署相关的协议,对保密、工程师的安全责任等相关事宜做出安排。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工厂实验室审核与现场检测可合并进行。审核组先进行实验室能力审核,合格后进行检测。为避免多个认证机构对同一工厂实验室没必要的重复评审,各指定认证机构应相互协调,鼓励建立在协调的技术要求和评审程序基础上的相互承认机制。
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检测,仍应按原指定实验室任务分配原则。2.7 收费
TMP检测费按照已报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检测费标准》的50%与实验室能力的审查、现场检测的工时人日数费用相比较的上限收取(最高不得超过检测总费用100%)。WMT检测费按照已报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检测费标准》的50%与实验室能力的审查、现场检测的工时人日数费用相比较的下限收取。
上述费用由相关的指定实验室收取,认证机构仅收取相关申请费、资料审核费、工厂检查人日费用。3.其他认证结果利用 3.1 适用范围
获得认监委授权并经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认证证书、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其实施规则等按国家规定进行备案且证书在有效期内。3.1.1 产品认证
对于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规定的需随整机测试的零部件,已经获得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的,指定认证机构在审核的基础上采信认证结果,免于零部件单独测试。
鼓励指定认证机构做出相关安排,采信其他自愿性产品认证结果或部分结果,避免重复检测、重复审查,提高认证效率。3.1.2 体系认证
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时,对获得认监委授权的认证机构颁发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在有效期内的企业,由认证机构视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做出免于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条款的审查决定,工厂审查中的其他内容,不能免除。3.2 责任
利用自愿性认证结果,并不免除、减轻或转移《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规定的指定实验室、认证机构应对检测结果、认证结果应负的责任。3.3 实施要求
指定认证机构应建立利用其他认证结果的管理程序,保存利用其他认证结果活动记录,并每将利用其他认证结果的情况(作为工作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报认监委。3.4 收费
对利用自愿性认证结果而减免的项目及内容,指定认证机构及指定实验室应对照国家有关收费规定在认证及检测环节中予以免除或减少收费。
第四篇:国质检检函[2003]第832号关于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实施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检检函[2003]第832号
关于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实施
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
入境验证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国家已公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关文件和《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该目录共包括19大类132个品种,涉及350个HS编码的商品(按照2003年HS编码,下同),其中147个HS编码的商品纳入入境验证管理(另发),另203个HS编码的商品属于现行的法定检验商品。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的验证管理,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现就列入法检目录且是3C认证的203个HS编码的商品(见附件《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目录》)的入境验证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一律凭进口许可制度规定的证明文件办理进口报检手续。
二、检验检疫机构在受理报检时,应当审查强制性产品 1
认证证明文件,经查实证明文件符合规定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并在备注栏注明“法定检验入境验证商品”字样,经核实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三、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实施口岸验证后,到货后的检验按现行文件规定执行。
四、进口成套设备、旧机电产品、并批货物中夹带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的,按照《关于民用商品入境验证工作有关问题的说明》(质检检函[2002]55号)的规定执行。
各局在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上报总局。
附件:《法定检验的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目录》
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注:附件略,如需要请查阅原件)
第五篇:烟草GAP实施中质量监控模式初探
烟草GAP实施中质量监控模式初探
实施烤烟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目的是规范烤烟生产,保证烤烟质量,促进烤烟生产标准化、现代化,达到烟叶“优质、安全、稳定、可控”的目标。烤烟GAP的核心是规范烤烟生产过程以保证烟叶质量稳定、可控。因此,烤烟GAP各条款均必需紧紧围绕烟叶质量及可能影响烟叶质量的内在因素(如品种)和外在因素(环境、生产技术等)的调控而制订。现就烟叶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分析如下:烟叶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烟叶生产地环境监测、卫生管理;负责生产资料、烟叶相关安全指标及综合品质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运输、检验等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
1、烟叶质量管理部门应着重对以下质量监控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
1.1产地生态环境
1.1.1烤烟产地的选择
1.1.2烤烟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1.2烤烟品种
1.2.1种子质量的检验与鉴定
1.2.2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
1.3烤烟生产的栽培管理
1.3.1根据烤烟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1.3.2肥料的使用及监控
1.3.3农药的使用及监控
1.4包装、运输
1.4.1包装运输前应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并进行烟叶抽查检验
1.4.2运输的管理
2、烟叶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监控的方式、方法
2.1制定质量监控标准实施烤烟GAP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烟叶质量,实现烟叶标准化、现代化”,要实现烤烟标准化,必须制定烤烟生产标准,并按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
2.1.1烤烟生产环境生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烤烟生长适宜的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这些标准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对产地空气、土壤、水质检测结果,制定出具体地适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此标准只能高于或符合全国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并且应尽快向国际标准靠拢。
2.1.2肥料使用标准结合烤烟生长发育规律及烟叶需肥规律制定,并且应及早向国际标准对标。
2.1.3农药使用标准参照国家局例年“烟草上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安全使用表”制定。
2.1.4烟叶质量标准是基地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控制标准,其内容至少包括:烟叶综合化学品质分析;农药残留量、重金属限量等。
2.2制定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
2.2.1科研生产方面:实验室管理、科研田管理、生产基地管理、种子管理、肥料使用管理、农药安全管理、基地人员培训管理、生产记录管理等制度及规程。
2.2.2质量管理方面:实行质量责任制,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质量否决权,质量检验及标准管理、计量管理、卫生管理、培训管理、培训管理等制度和规程。
2.2.3市场营销方面购销管理、仓储管理、烟叶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退货管理、投诉管理、用户访问、售后服务等制度和规程。
2.2.4文件管理方面:文件的编制与管理、文件执行的监督与检查,档案管理、保管管理等制度和规程。
2.2.5机构和人员方面: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人员聘用考核,职工录用,健康管理等制度与管理规程。
3、制定烤烟生产操作规程(SOP)的案例
3.1种植、烘烤标准操作规程
3.1.1烤烟种植地块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3.1.2烤烟种植整地、理墒、移栽标准操作规程
3.1.3烤烟漂浮育苗标准操作规程
3.1.4烤烟科学施肥标准操作规程
3.1.5田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6烤烟农药安全管理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3.1.7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制定实施方案
3.1.8烤烟采收标准操作规程
3.1.9优质烟叶农艺性状技术要求
3.1.10烤烟烘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3.1.11烤烟分级、扎把标准操作规程
3.1.12烟叶收购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13烟叶复烤标准操作规程
3.1.14烟农户籍化管理
3.1.15烟叶包装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3.2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3.2.1水系统的监测与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3.2.2大气的监测与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3.2.3土壤的监测与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3.2.4烟叶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3.3烤烟质量追踪标准操作规程
3.3.1烤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3.2烤烟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3.3.3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3.3.4人员管理
3.3.5销售管理制度
3.4师宗烤烟GAP生态环境评估
3.4.1师宗植烟土壤质量评估通过2006年4月至5月对师宗县各乡镇进行植烟土壤、水的取样分析(取样方法见《师宗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初步了解了师宗烤烟GAP实施的潜力具体分析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师宗县烤烟GAP基地土样检测结果表(单位:mg/kg)
注:1)氧化乐果、甲胺磷:未检出2)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3)内梅罗污染指数(PN)={[(PI均2)+(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表2师宗县植烟土壤评价表
3.4.2师宗烤烟生产用水水源质量评估根据所测结果,水污染各项(Cd、Hg、Pb、As)指标均未超出限量标准,表明师宗水源完全适合烤烟生长,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师宗县烤烟GAP基地水样检测结果表(单位:mg/l)
质量监控管理是烤烟GAP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烟叶生产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仅对其模式结构作了简略探索,目的在于更好的完善烟叶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