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体制选择)
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体制选择
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是要为经济的长远发展选择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这个体制的雏形已经出现,但要使之发展、成熟并趋于完善,尚要一定时间的艰苦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渐渐显露并且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它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选择。
一、体制选择的制约条件
1、实践已经千万次证明计划经济是低效的。我国1978年之前的近30年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占支配地位,除建国初的几年里生产力发展较快以外,中国从1958-1978年的20年间基本处于徘徊和停滞状态。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没有多大的发展和提高,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障碍和困难。1978年以后的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较,更符合社会化、协作化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更能发挥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在典型的国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不便于搞市场经济。因为,一方面,国有制并不等于公有制,国有制的出现和存在是一种国家现象,有国家即可有国有制;另一方面,国有制下产权不能是单纯经济性质的权利。因此,国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意味着占主体的资源配置首先不能服从市场规则,经济将不能成为市场经济。
3、在中国不存在大规模的私有化的可能。一是国家的领导层不会接受私有制,因为公有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二是一般老百姓心目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使其更容易接受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熏陶更是强化了这一心理;三是私有制并不一定具有经济效率的,自然经济就是私有制,但是自然经济确实是低效的,既比不上市场经济,也比不上计划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所谓知识经济,按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上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按OECD的定义,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how)和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产品制造模式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电子计算机、医药等),制造业竞争中劳动成本的作用降低,需求和制造业的模式向服务活动转移(如保健、教育、休闲等),尤其是转向知识密集的服务活动;投资正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部门,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服务活动全球化,随低成本宽带通信能力的不断增加,服务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这些倾向正在实质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影响也许更为深远。
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越来越走向知识化、智能化。人们头脑中的观念也越来越“知识经济化”。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不再仅仅意味着衣食住行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为大众开拓了更丰富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地到世界各地包括珠穆朗玛峰和南极旅游,可以用最快捷最简单的方式搜取古今中外的有用信息和资料等等。随着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对高质量生活的不断追求,无形中人们的观念也起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拘泥于过去,拘泥于保守,而且是用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在人们头脑中逐渐被抹去,市场经济体制随即被人们肯定并接受。
三、体制选择的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服务业的巨大发展,传统产业的更新、改组和转移,新兴产业的分工、协作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开展,经济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整体协调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的出现更是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能否适应这一潮流,主动地选择和实行开放的体制和政策成了发展中国家能否摆脱落后的关键性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高效率的经济体制,是调节经济运行,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的经济,在竞争过程中排斥多种形式的垄断,强调市场规则的秩序。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为参加市场活动的当事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扫除竞争中存在的多种人为的障碍。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都要求市场向所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购买者开放,向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开放,向外地开放,向国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反对地方割据,反对用行政手段封锁市场,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化性经济,这是由于竞争是无情的,在市场经济下没有保护伞,只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中有胜利也有失败,失败了必然破产、分化、再重新组合,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经济效益。虽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它们一旦拿起市场经济这个“非价格竞争”的武器,就能迸发出后发优势,迎头赶上,达到整体协调。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政治相配套,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知识经济的建立,以往的政策模式不再有效,从而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政府将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政府从干涉者的立场转向协调者和伙伴的角度同企业一道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政府将注重培养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高科技人才,使企业迅速提高技术能力。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反映在了经济发展方面,表明市场经济这一选择是准确无误的。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了两番,“九五”期间,国民经济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30年间,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高,况且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一阶段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体制并村发展,相互干扰,尚能实现如此巨大的经济腾飞,可见,在往后的发展中,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情况下,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不可能直线上升,发展速度有高有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后,市场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首先,我国的国有企业潜力很大。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这些企业过去受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缺乏活力,效益差,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头号矛盾。经过市场经济改革调节,与市场经济机制培育统一起来,“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关键性问题。处理好“政企分开”,弄清楚权责利的关系问题,构造现代企业制度,把主体生产力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使之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奠定了基础。其次,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市场相辅相成。具有与之进行全面合作的条件,我国既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椰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个多层次结构与世界经济相衔接,这既可以获得参与国际分工的多重好处,又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和优化。在此过程中,尽管大量民族产业、传统产业会受到严重威胁乃至淘汰,但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将得到更多的机遇,从而使经济能够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再次,在资本主义企图通过体制优势在竞争中压倒我国的情势下,我们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政治警觉,丝毫没有放松在制度上的必要的斗争,坚决抵制外来的制度性压力,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同时,经济体制是既定了的,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一定政策来实现的。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并实施了很多有效政策,使我国社会经济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这一选择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生存方式的战略选择。
第二篇: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
[摘 要]文章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特征针对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些营销方法和对策,以便企业参考和选择。
[关键词]知识经济;市场营销;网络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无疑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 信息代替物质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要求企业营销必须向纵深发展,使企业核心地位的营销工作形成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如何深化,从何处突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特征
(一)消费群体的变化消费人口增多,年龄结构老化。战后全球人口呈爆炸型增长。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者手中可支配的消费收入也有明显地增加,全球实际消费人口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者年龄结构有逐渐老化的趋势。这要求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考虑这些因素,设计生产出符合老龄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来。传统消费群体的分裂和新兴消费群体的出现。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使得传统消费群体发生了分裂。同时,另一些新兴的消费群体也逐渐出现。新兴群体的代表就是所谓的“丫一代”,“丫一代”的共同特征在于他们不屑于父辈喜爱的大众品牌,具有追求新潮和反叛的消费心理,喜爱电脑和因特网,并由于早熟而具有相当独立的经济观念和消费心理。类似的消费群体的变化驱使市场竞争者们不得不更贴近市场,更了解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通过年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等方式来划分消费者的方法显得呆板和落后,已不能真正反映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一些成功的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直至实现“一对一”的定制化营销。这不但使顾客高度满意,也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消费习惯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流通较以往更加快捷便利,这也使得由他们所决定的消费习惯正慢慢呈现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也更有利于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内进行竞争,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使得日益国际化的消费者接受自身产品。
(二)产品种类和结构的变化目前,以生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龙头的新兴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并逐步投入使用,这些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传统的产品结构,使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鲜明特色。突出的表现在:第一,产品的寿命与市场寿命发生了明显地分离。在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产品的使用寿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随着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产品的更新换代呈现一种跳跃式的特征。每类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时间,产品生命周期都在逐渐缩短。第二,新技术的运用导致了新型产品的不断出现,甚至是新兴行业的诞生。这一方面冲击了现存产品的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强度, 另一方面,创造了新的市场领域和投资机会。第三,多功能、跨行业型的综合类产品的出现。这一类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对产品、市场竞争对手的划分,使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广泛、更激烈。基于上述产品在种类与结构方面的新变化,当前的企业经营都不得不抛弃固有思维模式和市场策略,而注重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争取在以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销售方式的变化因特网的出现与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因为2004年它们对于当今生活和经济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经济”时代,这也推动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变革,使企业的销售手段更多元化,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模式。新兴销售方式的代表主要是网上营销方式和零库存销售方式,其成功代表分别是著名的网上书店———亚书逊公司,著名的电脑公司———戴尔公司。戴尔的“零库存”直销使得它没
有成品库存,因而可以随时跟上电脑业迅速的产品更新换代的脚步,不会因落伍而被淘汰。这两家公司都是成功动用电子商务模式来为顾客服务从而达到“双赢”效果的公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先进的营销模式, 它也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方向。这种新兴的营销模式的奥秘就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客户自助式服务,这不仅可以降低厂方成本,更可以给顾客提供最大满足,因此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的作用是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采用的。
(四)竞争方式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正因为如此,当前优秀的企业普遍都将企业资源的相当部分投入到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中去。同时,这种竞争方式的变化也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在大多数信息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已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为与市场部、财务部等一样,甚至更重要的核心部门,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已经远远突破了市场行为而深入到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技术开发当中。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营销大多集中在品牌的宣传及促销活动上,但针对不同的产品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方式,大多数企业都显得比较茫然。其面临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过分强调品牌重要性,缺乏产品创新。这些企业认为只要创立了品牌,企业就有了一切。所以盲目大搞品牌战略,许多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目标,但是,这些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一,它们不经过认真分析产品类型是主动需求型还是被动需求型,就盲目加强品牌推广,不能把握品牌的建立是产品的功能这一关键环节。其二,不考虑需求潜量。费九牛二虎之力创造了知名品牌,但产品的市场需求潜量很少。其三,很少去过问相关产品条件。如果其产品在延伸和拓展方面有更多的机会点,那么在产品品牌的投入才有可能为今后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同时也才可能在基础上创造名牌企业。品牌创造及品牌经营是有条件的。我们的企业有必要向一些外资或合资的知名企业学习借鉴。
(二)只注重价格,不重视分销渠道的开发和创新。传统的价格策略都由企业自己制订的。所以企业往往把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企业有了更大的价格活动空间,所以就打起价格战来。实践证明,一味地打价格战,对某一企业甚至对某一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要想开拓新的市场就必须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就象戴尔公司宣布在中国市场将传统的渠道改为网络直销与服务。通过因特网, 企业面对的市场一下就扩展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三)企业营销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制订的营销策略缺乏弹性和适应性,不能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将营销要素实施战略性重组。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其改变企业自身现状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营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位加拿大市场学教授曾对中国广东、湖北、四川、辽宁等省的 425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均没有营销战略,这一调研结果令人深思。事实上,不少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办法不多,甚至束手无策,也从一个人侧面说明了营销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也就显示出了营销人员的能力有限,缺乏创新。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市场营销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的市场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那么企业采取什么对策来把握这些机会呢?
(一)营销策略组合要有所创新产品策略的创新。传统的营销观把实物商品作为营销对象中的重点,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的重点将向服务商品倾斜。在产品质量和功能差别日益缩小的今天,服务竞争将是企业蠃得市场的一把利器,并将主导未来的商战潮流。对于专门出售的服务产品,企业要研究相应的新的营销手段,如信息网络如何向顾客推销其信息服务,教育、金融和保险业如何开展营销等。而对于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服务,企业要有自始自终加强服务建设和管理,并将服务渗透到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丰富和发展整体产品概念中的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以使消费者获得满意和超满意。采用柔性方式进行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和提供服务,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具针对性,使产品更具个性化。价格策略的创新。受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性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规律仍发挥主要作用,但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将逐渐被淘汰,新的价格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格围绕顾客总价值来确定。第二,价格决策灵活。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直接、更迅速,并能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建立灵活快捷的价格变动机制。第三,价质比趋于降低。高质量的产品趋于走低,并考虑顾客的实际支付能力, 使产品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从而使企业获得价格和竞争优势。分销渠道策略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考虑以方便顾客为主的销售方式, 销售渠道会趋向于精简。直接销售渠道模式将兴起,企业的销售渠道也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全球在信息技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为一些现代化销售渠道和方式,如虚拟商店、电子购物、网上采购等出现提供了条件,这些现代化渠道的出现,不但使企业提高了运营效率,也使企业大幅度降低了销售成本。此外,伴随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商业流通中的广泛应用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促销策略的创新。知识经济对促销的影响是显著的,企业促销在方式和手段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促销多采用一定的媒体或工具与顾客进行单向式的沟通,不注重顾客接受意愿和感受。而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促销则是双向和互动性的,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产品信息。其次是企业更强调与顾客建立一对一的扶植和培养顾客关系的促销原则,这种促销原则也是个性化的定制营销的一个主要特点,它在维系老顾客和吸引新顾客方面的效果也是显著的。营销者心理定位的创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者心理定位对于营销战略来说也很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边际报酬递增的经济规律下,竞争对手不愿进入或主动退出某一市场,不是因为该市场已被占据和封锁,而是他相信该市场以后会被别的竞争者占领并封锁,于是就产生一种预先的惧怕心理而不敢冒然进入该市场。于是在某些行业会经常看见一些预先协商好的心理欺诈,技术上的自我夸耀,拉拢未来的合作伙伴,威胁同盟或竞争者,炫示还不存在的产品等,微软公司当年推出其WIN98时便采用了这种心理战术。
(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在新经济形势下,无形资产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拓展,其中品牌便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中增长较快,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企业除了应认识到品牌在企业无形资产中的重要地位外, 还应看到,发展品牌也是当今国际商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品牌竞争也将逐步单纯的产品竞争成为新一轮商业竞争的焦点。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在向知名品牌集结。实践证明,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塑造企业形象,此外还能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三)提高和加强经营管理水平,重视和加快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看到,当代经济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使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方式面临重大挑战,并不断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强调人力资源的营销工作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和积累,同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现代化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
第三篇: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谈知识经济的管理
杨镓玮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部2003春工商管理)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越来越强劲,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重心,为企业在快速多变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求的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形式及知识经济的管理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知识经济特点表现形式管理
80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的参与溶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其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并且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得到提高,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依赖知识资源。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三个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这加大了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在强大的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企业管理将出现如下新的发展新特点:
1.经营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指在企业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以及决策的规模化过程。
2.组织结构柔性化: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逐渐地趋于扁平化,管理基层相对变少。
3.企业界限模糊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产生,模糊了企业的界限,拓宽了企业的管理视野。
4.重视知识管理:由于知识具有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对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强调市场趋动: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
6.注重企业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将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
有竞争优势。
7.立足全球经营与合作竞争:企业树立协作精神和战略联盟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外部优势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8.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其中,重视知识管理这一特征,告诫企业必须一改过去单纯的信息管理,而将涵盖了信息管理的知识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成为企业管理的新重心。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要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2)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3)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发和充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其中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企业的知识资源指的是企业拥有和可以反复利用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一类资源的总称。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无形资产,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指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所能收集到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3)智力资源,指企业所能利用的存在于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中的各类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知识资源是无形的、可以反复利用的、不会枯竭的,是企业内部可以共享的资源,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即它的增加会导致物质资源的更加充分和有效利用而不会出现递减。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企业创造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财富,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其中的知识含量,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在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占有优势,才容易取得成功。知识资源正在成为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克敌制胜的源泉。
实行积极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按以下要点实施:
1.建立知识主管(CKO)。知识主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2.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打破原有的传统的金字塔式企业组织结构,建立起柔性,灵捷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
3.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环境。管理者营造一种使企业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开发与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的环境。
4.真正重视知识的价值。在知识管理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要让知识或知识资源为企业员工得到切实利益。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
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对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设立CKO,建立CKO与知识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1〕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2〕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37页。〔3〕田雨,《何谓知识管理》《北京日报》,1998年12月28日。〔4〕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5〕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第四篇:8000-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开题报告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变化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除了机遇还有风险以及挑战。当今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传统企业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印刻出来的,极其不利于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结合大的国际经济形式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为我国尚处在知识经济萌芽阶段的企业指明一条较为清晰明朗的道路,使得企业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管理创新,处在经济竞争的先驱地位。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体系的企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综述
知识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如若不想被新型经济体系的潮流所击垮,我国企业必须根据大体的国际经济趋势不断的进行自我完事,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在此思想下,本文主要依据几个方面来讨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1.什么是知识经济。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思想还仅仅停留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基础上,排斥以及不能很好的认清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经济以及知识为基础的一种新型高科技经济。目前世界合作经济与发展组织中对知识经济定位为:建立在知识应用,分配,流通,创新和生产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式。并且具有三个主要的时代特征: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知识,社会的再生产,一直是以生产为主,以及集约型增长是知识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企业管理需要在管理观念,企业制度,管理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使知识变成了最主要的资源,不只停留在如何更好的分配和运用的层次上,而是转变成如何合理的运转构建以及共享。成为了集体智慧和应变创新的能力,以此顺应知识经济时代。
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现在部分企业管理创新都具有一下几个特征: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企业机构的创新。4.如何有效的实施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的
本文主要以信息互联网查阅资料为主,实地考察研究证明为辅。
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明确提出问题,并具体分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让我国现代企业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从各自的层面努力,来共同解除问题。从而使得我国现代化企业在知识经济的洪流下更好寻求生存,发展的有效道路。使我国经济体系可以更快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
四、论文提纲 [摘要] [关键字]
一、正确全面的认识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价值
2.知识经济的主要时代特征 3.知识经济的涵义以及定位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1.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内涵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四、如何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 1.实行人本管理,树立人本观念
2.实现刚性组织的管理向柔性组织的管理转变 3.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是制度创新 4.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5.技术创新是新管理的重要特征
五、参考文献
[1]澎蔚英《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对策》,职校论坛2008年第06期。[2]何朝晖《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科技资讯2007年第08期 [3]刘富全《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中华会计2012年第02期
[摘要]: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所谓的管理创新就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添加进新型的符合时代标准要求的管理要素,在新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冲击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只有不断的顺应形式进行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本文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对策,创新管理内容以及新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来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字]: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二十一世纪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新科技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发展,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产业被新知识高度渗透。为此,知识经济的到来既为企业加快创新迅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是否能顺应时代生存下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把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以及提高到顺应知识经济的水平上,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工业经济和农业的产业结构,将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经济,就被称之为知识经济。
一、正确全面的认识知识经济
在知识经济的洪流下,知识的应用,扩散和生产是当今经济增长所依赖的核心。知识经济,及是将知识作为基础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使用,分配和生产之上一种经济。并且被认为是继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滞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一)知识的经济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下,教育,开发,和研究等等这些无形的资产净存量增加速度大大快于道路,机械,设备以及建筑等这些有形的资产。于此同时,企业的价值也逐渐重点的体现在员工的个人才能,企业的专利以及企业的品牌等这些无形的资产上。只是,知识经济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大部分所认知熟悉,往往都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首先,知识经济价值的源泉是知识劳动。知识劳动并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高质量的知识,重组资本以及人力资源的相之结合。传统的仅以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劳动力的延续或生活资料和劳动时间来确定劳动者价值的观点,已经不再适应知识时代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无法体现和量化知识经济。
其次,实现并发现这种知识所消耗掉的知识劳动力和知识经济的价值是成一个正比的。作为人类社会智慧劳动的产物,包涵了很多物化自然信息。这样的信息或者知识对后代或是当代人所产生创造的价值,就被称之为知识经济的价值。其实是值创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所运用消耗的知识劳力多少。
最后,知识经济创造价值方式是不同于传统产业时代的。传统的汽车,家电等创造产业价值时,主要依靠的是大量数量化的投入生产,其主要的生产要素是流水线作业。其出产创造的产业价值在规模范围内是与其投入的数量成正比的。但是若把这样的流水作业法则推广到知识经济中时,则会出现差错。例如在开发软件中,大量的普通程序员往往没有少数几名有天赋的开发人员所带领的小组速度更快,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在软件开发的历程上,重大的突破几乎都是人员很少的小组甚至个人所做出的成绩。由此可发现,一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便告别了通过大批量生产来创造价值的传统落后的产业时代。
(二)知识经济的主要时代特征
第一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各种决定生产力水平的生产要素中,必定会有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存在。在这一段时期,它对生产力起着重要,特殊的决定性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从古至今,大约每二十年就会有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才能稳稳坐住世界经济强国的宝座,这与经济的知识化和企业的管理创新分不开联系。由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年的经济稳步增长可以看出,知识正在逐渐替代掉资本,成为现在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人类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大时代。
第二点:社会的再生产,一直是以生产为主。知识的消费,分配与生产和知识资源的合理分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以及经济形态。在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对于相对稀少的自然资源的分配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在生产的问题上,知识形态的变化是其投入与产出的主要表现。在消费和分配问题上,其知识产品的分配与消耗也是主要表现。以物质财富为主已经不再是其主要的内容,而是转变为以知识的物化形态或者是知识本身为主体。知识资源产权的形式以及其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当今人们的消费与生活正在逐渐向智能化,知识化靠拢。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极大的影响了人们消费,生活与工作的方式,更是向人们展示出比过去更加广阔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第三点:集约型增长是知识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是一种清洁的,低耗高效的经济形态。因为当今社会的国民财富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创新,保护与开发来实现的,这样必定就降低了社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的物质资源的投资。其次才说,知识经济又是人力资本性的经济。人力的资本生产与物质财富的生产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已经不是单一的统一,而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的一种以道德水平和知识积累为中心的统一生产过程。换句话来说,把人力增值或生产人力资本为目的与归宿的经济体系,就是所说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体系下的主要产权为知识产权,知识阶层未来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知识产权不仅仅是知识经济所需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知识时代最重要的产权方式。和传统的物资资料所有权相比起来,它对于全新的知识经济体系更具有独特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进一步的深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提高知识阶层的待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并接受。把专门的知识当作独立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发展,专门的知识已经一跃成为极其重要生产的要素,是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布尔加雷思在《新工业国》一文中所提出的,同时,他认为将生产资料与权利始终联系为一体是错误的,大胆的断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必是权利的归属占有者。现在来看,专门的知识已然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同时,权利就转移到了掌握着专门知识的人的手中。
(三)知识经济的涵义以及定位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经济以及知识为基础的一种新型高科技经济。目前世界合作经济与发展组织中对知识经济定位为:建立在知识应用,分配,流通,创新和生产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式。以各种高新的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的资源为依托,以不断创新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作为本源的经济体系。以物质生产做为基础,是传统工业以及农业的经济体系,是在一种短缺的形式下所产生的经济的形态。而知识经济的体系中,一个商品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形成专利,很可能造成极大的优势更甚至形成垄断。这就使得该企业获得到远超于平均利润的效益,只是随之也出现了生产产品的风险与利润的随机性大大增加。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根据社会关系和市场的变化,科技要素,重组人才资本,以适应市场和创新为目的,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达到社会责任的目标与企业自身利益就被称之为企业管理创新。
主要包括于企业文化创新,管理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战略创新等等。
(一)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内涵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有的价值判断以及思想观念就是管理观念。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管理的内容由传统的着重物质资本向知识人力资本深化转变,另一方面极大的扩展了企业管理领域。根据时代经济的变化从而进行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一个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开放,合作,信息,创新,竞争与和谐将结合的新观念将作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更好的发展的根本。
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它是企业运行方式上原则规定。知识化劳动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提高企业的产率以及利润获得持续生产力发展主要动力和来源。越来越多的企业中,知识化劳动对于生产社会财富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懂得合理运用创新,设计出新型的企业制度,这种制度需要和企业的知识生产经济效益紧紧挂钩,起到让企业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还要使得员工,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对于有掌握到相关对口知识的人要给与鼓励以及企业知识资源的倾斜,做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投入。逐渐改变企业的传统化模式,转入以知识统领资本为中心的股东职工共有企业的模式。
管理战略是关系企业存亡成败的关键,对所属企业的全局做出规划和思考。由此,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形成了一体的循环经济,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直接或间接的收到全球经济竞争的冲击,因此企业的管理战略必须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改革,在符合经济潮流的情况下进行新的定位以及战略部署,才能巧妙的抓住机遇并且规避风险。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的来源。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探索,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于此,新时代下的人们不懈的追求变成了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面对着猛增的知识需求量与信息技术,企业需要不断的组织员工进行再教育,让每一位成员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充实新的知识。当然这也不能是散漫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要强调知识的整合与系统的思考,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使员工拥有同一个目标,向一处使劲,用以适应变化多段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长久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
如何增加销售,生产和流通量是工业经济的特点。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变成了最主要的资源,不只停留在如何更好的分配和运用的层次上,而是转变成如何合理的运转构建以及共享。成为了集体智慧和应变创新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对于知识的开发与有效率的研究,是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化以用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适应市场的创新与应变能力。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企业总体上的创新动力不够,创新力较弱。主要其原因在创新主体的错位,创新能力较弱的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创新个体不明。缺乏针对性和有目地性的合理设计,或者找不到具体创新的对象,定不下创新明确目标。市场经济体不完善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政策配套性不强。甚至由于政府干预过多等。因此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创新对于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远落后发达国家。
继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和政府推动下,企业的管理创新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与之前相比,现行企业管理创新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更多的企业抛弃了万家企业同面孔的老旧思想,着重培养具自身特点企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成了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内容,积极塑造出充满个性风格的企业形象。
第二: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单一的生产管理转变为创新向的营销管理,并走在踏上资本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的道路上。
第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创新。大多企业逐渐强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集体培养员工学习新型的管理方式,积极改正自身缺陷。
第四:企业管理方式创新。由原来的封闭式麻木的实物管理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的价值管理。
第五:企业机构的创新。由原本属于政府的生产工厂等变化为属于股份公司的相对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
四、如何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
(一)实行人本管理,树立人本观念
坚持一切以人出发,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看作是最高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作为根本手段,用来达到不断发展提高效益的观念,就是人本观念。
树立人本观念主要途径有:第一:从人的本性出发,满足人的所需物质生活。人的需要被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受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五层次。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即是承认人的所需。市场经济知识化的洪流下,企业管理应遵循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的原则,来调动积极性,并且通过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来鼓舞士气。第二:任何企业管理都需要顺应社会的进步,国民精神价值观追求的提高这一历史潮流,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的同时,形成强大良好的精神凝聚力以及共同价值观,使得管理可以有一个明确化追求的目标。第三:创造使在职员工尽可能发挥出个人才能的良好环境与机制,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尊重人才。
(二)实现刚性组织的管理向柔性组织的管理转变
知识经济发展带来了信息和通信革命,给企业带来许多发展机会。不远未来的企业,将会是由计算机控制企业。企业将变成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灵敏化。因此企业在管理组织上的进行创新将变的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更新变革合适的组织形式,才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快更好的适应多变的知识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及创新形式变革趋势,应从过去刚性组织状态变为柔性组织状态。组织机构不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硬性东西,而应是一个柔性灵活多变的有机体。刚性的传统的组织机构变的不再能跟随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高学习能力,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等方法以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就是所谓的柔性组织管理方式。它不仅可以更好的使企业处在不败的竞争地位,还能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组织网络型结构。
(三)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是制度创新
引入更好的新制度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在实质上也仍旧是企业管理的问题。放弃传统的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需要做到的。这种新型的经济体质不仅要求我国企业转换自身的经营机制,建立起科学管理,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和权责明确并且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当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必须在管理经营中改变过去不科学,不合理的规章,重新定制并且完善出决策监督人才选拔、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使得在职员工可以在新的制度下快速形成新经营理念,提高效率,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效益,抓住机会。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也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没有它,一切其他企业管理创新都难以实施,或是步履维艰。
(四)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传统管理过于注重实物的管理,强调有形的资源的数量和产量,管理目标则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则更加看重知识以及无形资源,强调产品的顾客满意程度以及质量。关注焦点则在于价值。管理的目标从经济目标为主逐步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靠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目标则需要由大批数量化的规模向质量为主的效益类型转变。最终才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种就是新管理理念——价值化的管理。管理创新后的企业需以客户利益,传统价值为中心,从企业的整体性为出发点,伴随着内部经营转换,将管理创新的新思想观念转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顾客为中心。通过将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和思考,达到最大的科学化,打破工序分割,部门分隔,职能交叉等限制,降低监督和审核成本,减少企业的内部心理冲突,从而更好的创造性的达到一种反应迅速,高效简洁的企业价值增值链,以这种方式来更好的实现企业每一部分的价值最大化增值。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思想的不断解放,经济形态也在逐渐转变,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离不开观念的创新。
从现在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的知识经济体系尚处在萌芽阶段,政府和企业分开管理的环境制度正处于转轨时期,企业管理创新制度与政府管理制度并存处在胶着时期,传统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思维还在拘束着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层。从管理科学以及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来看,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适应并接受世界大趋势下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全球化的经营环境,摒弃掉落后的但是所熟悉的传统理念。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综合国内经济国情,对企业管理创新改革中出现的有效的新人才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以及新的管理思想潮流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为核心的总结,用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新思想理念。只有这样做,方能在迅速多变的企业内外环境下适应成长。
(五)技术创新是新管理的重要特征
额较少影响环境,高效低耗是大多数技术创新的特点,因此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用以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使得该企业从始至终保持良好旺盛的生命活力,更可以加快生产速度,提高效益。
只有抢先进行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渗透进入销,供,产的各环节中,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马当先,反之,则会被整个经济市场淘汰出局,永远处在劣势地位,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必然会发生的。技术创新,是管理的高效化和信息化,更是企业管理创新技术表现的形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点就是信息,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更是进行决策与预测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将信息管理上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度,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逐渐建立起灵敏高效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同时完善并且健全管理信息的制度与机制。一方面要大胆的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在这基础上,构建企业内部网,会计电算化等可以更好的使企业自身内部的业务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实现工作流程的网络化,这样既节省了物力人力资源同时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将新的生产方式引入到企业中,保证从投入生产到出产成品的整个过程中发生量到质的改变就是技术创新所需要做到的。其具体内容有:将企业自行研究讨论开发出的基础理论用于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并且依据新技术的科研结果开发新型的产品,将开发好的新型产品进行商品化生产,以新商品与新技术开拓新的市场。
由此不难看出,技术创新在经济市场领域的实现与延伸依靠的是市场创新,而技术创新直接表现为产品的创新,技术创新却又依赖于科学研究成果增长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技术创新,产品的创新以及市场创新三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开来的。只有将这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澎蔚英《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对策》,职校论坛2008年第06期。[2]何朝晖《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科技资讯2007年第08期 [3]刘富全《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中华会计2012年第02期
第五篇: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摘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对“人”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工具人”的认识逐渐被现在“目的人”的理念所取代。概括来说,“目的人”的内涵包括尊重个人、使人成功和授权赋能三个方面。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唯有从根本上以“目的人”的理念作为指导,重视情感管理、加强培训管理、提倡参与管理、深化自我管理和实现文化管理,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工具人;目的人;管理理念;转变
以人为本是管理中经常提到的,知识经济时代真正使得这个号称“黄金法则”的管理原则得到落实。纵观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不论是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心理学,还是此后马斯洛、赫兹伯格等行为科学的研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人视作企业经营的工具,研究人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企业任务,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施人本管理,这种“工具人”的认识应被“目的人”的理念所取代。
一、从“工具人”到“目的人”的必然性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实施人本管理,这就需要首先对作为企业主体的员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定位,这个理念定位就是“人是目的”。
1、员工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蓝领工人比重迅速下降,白领工人大幅上升。1956年,美国有史以来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这种职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冲击到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工作要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新一代的劳动力由于富裕程度和文化素质较高,经济方面的要求已不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他们更为迫切的需要是心理的满足和自我的实现。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把工作看成是自己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找生活的意义。此时,企业也不再仅仅是赢利性的经济实体和员工们养家糊口的地方,更是员工们自我实现、寻求精神家园的“文化机构”。于是,基于“工具人”的认识而采取的单纯靠强制性监督或物质利诱等传统的管理方式处境日益尴尬,它们难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正逐步被文化引导、价值认同等新的管理方式取代。
2、企业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是由全体员工组成的有机整体,未来的企业要生存,需要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过去,认为人是“工具人”的企业只需要员工“尽力”,即一个员工只要能够按要求完成任务,就是一个好的员工。但是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要求员工不仅能够接受和执行命令,而且还能够创造性地工作,这时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尽心”。可以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要求,带来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现代员工的角色正在从消极的从事狭窄范围的工作向生产中的积极合作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就是现代管理需要达到的力度,需要收到的效果。显然,这不是“工具人”的管理方式力所能及的。
3、企业负有发展人的社会责任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职工只是企业发展的工具,职工发展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小的。知识经济时代强化了企业发展人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实现物的目标时要将人的目标作为根本目标来追求。物的目标是指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目标,具体说就是利润最大化;人的目标是企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目标,具体表现为发展员工、造福社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当然要赢利,但是企业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或最高的经营目标,更不能为此不择手段,竭泽而渔。199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拉斯,通过对18家长期成功的企业(至少有48年历史)与18家对照企业进行了长达6年的比较研究认为,与商学院的教义相反,并没有发现“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的财富”或“牟取最大利润”是大多数目光远大的公司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或最重要的目标。
它们追求利润,然而,追求利润不是最主要的,它们更追求范围广泛的、意义深远的理想。目光远大的公司以人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人的进步,在追求理想时也得到了利润,他们两方面都做到了。
二、“目的人”的内涵
与“工具人”这一人性假设相反,“目的人”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要求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实现人的价值。彼得斯和沃特曼总结了“优秀公司”的价值观念,指出: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优秀公司都有根深蒂固的哲学思想——“尊重个人”,或“让员工成功”,或“让员工们突出自己”,亦或“对待员工要像对待成人那样”。
[1]概括来说,“目的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个人
人本管理中的尊重个人,主要表现在它尊重一切人的人格,把组织中的一切人都当作人来看待,坚决反对诋毁人格,禁止人身侮辱。例如: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发展的奥秘就是尊重员工,任何领导人的办公室都不悬挂表示头衔的牌子,对所有领导人都直呼其名而不称职务。对待犯有过失的人,玛丽·凯都会采取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对事不对人,另一种是运用别具一格的迂回的批评方式。[2]尊重个人,还表现在尊重人性差异,不将人看作“平均人”。传统组织理论将组织看作一个大的熔炉,认为员工进入组织以后就必定会发生变化,人们会自动被组织同化,而成为同质群体中的一元,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面临着日趋显著的劳动力多元化挑战,一方面组织的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变得多样化,另一方面人的个性日益显著,组织要充分尊重每个员工的个性。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关于人性假设的观点,一般人是不存在的,把人假设成都是相似的,试图对人进行算术平均,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2、使人成功
德鲁克认为,手工工人期望从工作中得到生计(work to live),知识工作者期望从工作中得到人生(live to work)。知识经济时代,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只有扩展人自己的力量,过生产性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存富有意义和价值。企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人人都有专长,都有能力取得一些重要成就。正如斯蒂芬·科维博士所说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成为被别人操纵的工具,他们想拥有的是对资源支配的自主权,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感觉。只有如此,他们才有无穷的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3]所以,优秀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意愿,为他们提供适合要求的上升道路,提供创造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从而使他们能够施展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企业的进步。
3、授权赋能
“目的人”,意味着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或权力下放,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创意,提高对新事物的适应力,这就要求员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是形成“自下而上决策”,即所谓的“授权赋能”。“授权赋能”并不是简单地把决策的权力从管理层手中拿过来,赋予最基本的员工,它的作用在于激发组织中“人”的潜能,这种潜能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在条件恰当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实现。“授权赋能”的目的在于让组织的人们明白,他们有设计和创造的能力,而组织正希望他们拿出些新东西来,会给予他们各个方面的支持。通过实施“授权赋能”,将会产生一种“双赢(Two Win)”的效果,在成就员工个人的事业,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空前的激发和释放的同时,企业也实现自身利益目标,获得意想不到的最大产出。
三、以“目的人”理念为指导实施人本管理
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来是多种多样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管企业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在根本上以“目的人”的理念作为指导。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应包括以下几种:
1、重视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的有效管理,它重视员工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在情感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不再是单纯的命令发布者和实施者,而是通过接触、交谈来加强感情沟通,建立和谐关系,了解员工对工作的一些真实想法,或者员工在生活上和个人发展上的一些其它需求,从而减少劳资矛盾,融洽劳资关系。
2、加强培训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的加速,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今天的企业管理主要不在于怎样管理好物质资源,而在于怎样发挥人们的创造力,这就需要企业管理激发出每一个人学习、进取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学习者”,从而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停滞不前的员工会被淘汰,跟不上节奏的企业也会被淘汰,“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4]因此企业需要主动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不断补充自身内在“资源”的积蓄,保证个人的创造性不会枯竭,才能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3、提倡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是指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过程,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就是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或权力下放,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创意,普遍提高对新事物的适应力,从而形成“自下而上决策”。通过参与管理,目的在于让人们明白,他们有自我设计和创造能力,组织会给予他们各个方面的支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和价值都得到充分实现。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对自己的信任,从而体会到自己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主管人员与部属商讨组织问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对双方来说都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以一种成就感。
4、深化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在企业共同理想或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在所授权的范围内自己决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实施自我激励,并不断地用共同理想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使工作能够更出色地完成。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界普遍采用一种“黑箱原理”的管理方式。就是把工作者个人的执行过程当作一个看不见的黑箱或者暗盒,管理者只管往那个黑箱的“入口处”投进计划和任务指标,并且检查从“出口处”出来的工作效果就可以了,至于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工作,那是他个人的事情。简单来讲,就是管理者交待“做什么”和检查结果,而对于工作者的个人方法不予干涉。
5、实现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约翰·科特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文化特征的公司。”[5]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为一个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往往是通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存留下来的,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的这种延续性学习到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出色公司的价值观是由最高层的经理们以分分秒秒、年复一年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而且
它们是全公司上上下下所透彻了解并深入全体员工心中的东西。
对于管理而言,人与其说受制于工具,不如说受制于视野。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唯有从观念上认识到“目的人”的理念定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从行动上真正实现从“工具人”到“目的人”的转变,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北京天下风经济文化研究所译.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19.[2]吴宓达.成功企业如何管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302.[3]罗恩·吉布森,杨世伟译.现代管理大师思想精粹.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61.[4]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5.[5]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