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财政部门会计监督中的执法困惑与反思
当前财政部门会计监督中的执法困惑与反思
作者:杜存明
上海会计2002.6
当前财政部门会计监督中的执法困惑与反思
杜存明
自新《会计法》实施以来,各地财政部门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积极实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下称《监督办法》)等法规、规章相继发布,更是为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供充分的执法依据。然而,财政部门在当前执法实践中面临着若干困惑,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困惑之一:违法会计行为案件检举谁、立案更难?财政部门对社会举报的违法会计行为案件适用审查立案程序,对其他来源的案件则直接立案。根据《监督办法》第38条规定,对举报材料审查内容主要是“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这种规定似不切实际,往往出现“检举难、立案更难”现象。
要求财政部门对社会检举持谨慎态度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要求检举人事先将违法事实查个水落石出,再提供确凿的证据;何况仅凭书面审查未经检查组调查之前,哪个立案人员又能断言检举材料事清据凿。倘若真的如此,组织检查组调查取证这一程序的必要性如何,值得考虑。
严格审查的举报立案程序不仅与检查组调查程序无法衔接,与审理程序也无法衔接,因为《监督办法》第46条指出审理人员对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检查组调查材料还可以中止审理,再作补充。针对同类情况,《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有关部门规章均规定“举报有据”或“经审核基本属实”则应及时立案。
因此,为了有效指导会计执法实践,笔者建议可考虑删去《监督办法》第38条规定;同时鉴于《会计法》对罚款的适用均强调“可以”一词,对第39条第3项立案条件中“当事人的违法会计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宜修改为“当事人的违法会计行为依法应当或者可似给予行政处罚。”
困惑之二: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违法会计行为能不能依法处罚?
根据《监督办法》第59条规定,评判会计行为违法与否的标准是《会计法》有关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据此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可以发现大量违法会计行为。随着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构建健全,许多违法会计行为诸如或有损失事项未充分披露、不正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未按规定健全内部稽核制度等等屡禁不止,但目前无法从《会计法》列举式罚则模式上找到行政处罚的适用依据。故国家立法今后亟待填补“有准则无罚则”之类会计法制中的缺漏。
困惑之三:同一会计行为违反不同法律、行政法规,财政部门和其他执法部门可以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分别处罚吗?
由于会计信息是国家有关经济信息统计、税收、财政、审计、金融监管、证券监管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国家在有关立法中对会计行为都提出一些要求,同一会计行为触犯不同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比较普遍。这种法条竞合的案件往往成为财政部门的执法难点。《会计法》第49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43条对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之情形也做出类似规定。过于简单的处理规定通常在普法时被人们注释成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互相推诿,但当执法部门对法条竟会的某些违法案件分别处罚时,又与《行政处罚法》上的“一事不再罚”原则、《会计法》第42条对“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原则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为了理顺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惩治法条竟会的违法会计行为,笔者建议今后立法增加执法协调制度,既包括执法部门之间的双向协商机制,也包括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协调的管辖沟通机制。在执法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原则:
第一,执法部门对同一当事人同一违法会计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
第二,对一般违法会计行为,既有《会计法》的一般罚则又有其他法律的特别罚则,依照《会计法》第42条规定由其他法律授权的部门办理。
第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违法会计行为规定不同种类的处罚,执法部门依照《会计法》第49条规定行使各自职权。
困惑之四: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吗?
《监督办法》第55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据此执法,财政部门可能遇到困惑。例如,某公司因伪造会计帐簿被财政部门罚款2万元,该公司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2个月内既不履行也不申请复议,财政部门这时申请当地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却告知本案虽超过复议申请期,但未满一般法定起诉期(3个月),暂缓立案执行。根据我国《行政诉论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8条也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 180日内提出。为适应行政诉讼上述规定,笔者建议将《监督办法》第55条中“或者”一词修改为“也”,此类规定在《城市规划法》第42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6条和《广告法》第48条中均可查证。困惑之五:当事人不缴罚款和加处罚款就无权申范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吗?
《监督办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对加处罚款有异议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因逾期缴纳罚款所加处的罚款,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财政部门对到期不交罚款的当事人加处罚款,源于《行政处罚法》第50条规定,目的是间接强制和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法律义务。但是,倘若当事人到期不履行罚款和加处的罚款,即使在法定的复议申请期限和起诉期限内,也剥夺其复议申请权和行政起诉权,则这在《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会计法》中都找不到任何立法依据。部门规章不是保障当事人实现申诉、控告国家机关之宪法权利,而是设置前置障碍,这本身违反《立法法》有关规定;纵然勉强操作,也给法院带来难题,因为法院对行政案件立案审理不能直接适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当事人有机会寻求法律救济,促进会计监督法治化,国家财政部门应当重新研讨此项《监督办法》。
财政部门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和完善监管制度初探
作者:管平
上海会计2002.6
财政部门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和完善监管制度初探
管平
财政部门作为宏观调控的部门,不仅负有财政服务的职能,更负有监督的职能。而且新《会计法》明确了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职责,贯彻《会计法》是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依据《会计法》有关规定强化会计的执法监督,确实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会计法》贯彻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观念淡薄。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负责人财务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单位的会计事务应由会计人员负责,无需了解那么多的会开业务。只爱把单位的经营业务管理好,职工利益有所保障;在税收政策上只要不违反规定,没有故意偷税即可。至于为了达到企业特定的经济利益目的,在会计上做点小动机,也无妨大碍。由于单位负责人潜在意识中放松了对《会计法》的学习,因而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不支持、不关心,重经营管理,轻财务管理。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和小团体的利益,任意改变会计核算办法,对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对于如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没有建立起一套与自己职责相适应的内控审核制度。二是执行层次,即会计人员缺乏对依法进行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核算和反映不够及时、准确、真实。他们认为,会计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按长官意志办事,即使发现错误,也不轻易发表看法,否则对自己不利,把《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力与职责置诸脑后。单位负责人和会对人员法制观念的淡薄是不规范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新《会计法》颁布以来,一些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主管至今尚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表示不理解,法律意识模糊。在他们看来,对按规定应补缴未缴的税款和受到相应的税务处罚是可以接受的,对违反会计行为所受到的处罚似乎难以接受,对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更无法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财政部门的处罚规定置之不理。对应限期改正的违法行为迟迟不见行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得不到充分的履行,企业对法制意识的淡薄可见一斑。
2.集团公司与企业间会计监督的相互脱节。以资产为纽带、效益为核心组建的集团性公司,由于其行政职能的转变,无法直接对其下属单位进行管理。为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能每年对下属单位下达考核指标,而对基层单位如何完成考核指标就无所了解,对基层单位的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集团公司只重视产值、收入、利润的考核,而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没有建立主体明晰的会计监督体系。有的集团与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和控制制度,但并没有认真执行,造成制度形同虚设。由于自上而下的管理与监督的脱节,集团公司对基层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以致于对下属全分机构、会计人员起不到“把守关口”的作用,财务收支活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没有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不能保证会计机构、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造成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难以及时正确解决。二是对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稽查;
对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没有建立权威的行政干预手段。某些企业会计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甚至有些企业会计工作混乱,集团公司缺乏事前防范、事后监督的有效管理办法。即使发现其些企业的会计违法行为,集团公司也未采取严格措施加拟制止,限期整改。
3.财务总监责、权、利不对等。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是政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监管水平而推出的新举措。从理论上讲,财务总监只对董事会负责,站在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督促企业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避免随意操作会计帐务和处理会计事务,行使相对独立的监督权。但事实上,财务总监的责、权、利是不对等的。
从检查中所发现的某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由政府委派,事业部财务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事业部下属公司的财务总监则由集团公司或事业部委派,形成了三级财务总监网络。集团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性公司转变为企业性集团后,将更多的财务会计管理权下放到事业部。事业部财务总监一方面实对委派者集团公司负责,同时对所属单位的会计行为又负有管理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又得事事对照《会计法》以决定其行为的取舍,显见要求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下属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同样如此。但董事会并未真正将各级财务总监视作自己职责的延伸,赋予明确的目标、职责和权利。他们更多地是在扮演“执行者”而非“监督者”的角色,一路有充分的决策参与权和否决权。从而,使财务总监的这一职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开展工作。
4.社会监督的软弱。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目前主要是由经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
计、验证和会计咨询。由于社会中介机构实行有偿服务,并且委托者又往往是被审计单位自身,从而存在执业质量的问题。致使社会监督不力,与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监管相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部分社会审计机构未能严格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严格执行审计标准,加之一些注册会计师对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导致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关键性的会计信息未被充分揭示和披露。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要做好任何一件事,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再好的政策措施都无法贯彻实施用前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知识匾乏,会计基础工作清被,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不按规定设置帐簿、不按规定运用会计科目等;有些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或者知情不举、通同作弊,或者监守自盗、以身试法;等等到不一而足,导致大量违法违纪的经济活动顺利地通过了会计这一“关卡”,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二、转变机制 规范制度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包加强对会计的监管责无旁贷。因此,如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现何从事后监管转为事先或事中监管,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或规范相应的制度,形成以财政为主。以企业集团和中介机构为连接与协调的监管机制。
1.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重大会计事项的报告制度是为了提高会计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事前性。企业对可能影响利润的重大会计事项必须向财政部门备案,使财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有关要求,对重大事项都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但大部分企业目前都未按照要求办理,特别是事后说明往往难以纠正已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为此,企业凡发生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或有事项。重大投资融资活动、资产处理、企业分立、破产、合并、债务重组等重大会计事项,应事前或及时主动书面向主管财政部门报告。否则,经检查发现问题,由企业自行负责。
2.建立重大差错事故追究制度。《会计法》对各种违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的界定,目的在于保障法律的遵守与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仅对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是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建立重大差错事故追究制度:凡是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而造成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或由于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或对企业会计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分别对有关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按《会计法》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必要时,要求有关单位反馈处理结果,约束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从事会计行为。
3.建立多层面的监管网络制度。财政部门应该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扩大监督范围,形成一个内外协调、沟通制约的监管网络制度。上海市财政局第一分局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合分局会计监管的模式,确定了 116户重点会计监管单位,落实了55名监管责任人。实践中,结合分局实际情况。每一季度提出重点监管项目,加强了会计监管的考核力度;修订了《会计监管工作手册》和《会计法检查工作底稿人建立了会计监管网络。同时,还建立了分局与所辖集团公司每两个月的例会制度,管理所与事业部的每月碰头会制度,专管员与监管户的日常联系制度;在比较重要的部门确定网络人员。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及时沟通会计活动中的情况,揭露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使会计监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将会计监管真正落到实处。
4.建立举报和曝光制度。一是应该落实公开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举报受理单位;二是落实举报处理制度,确定查处时限,及时调查处理;三是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凡经检查属实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除了落实公开举报制度外,还应对会计违法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使违法者受到法律的惩罚,保证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切实遵守,保障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形成高质量的会计管理系统。同时通过媒介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情节恶劣、故意造假、有社会影响的违法违纪单位和失去职业道德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违纪情况予以公布,使违法违纪者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声誉,使其受到舆论的约束,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5.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度一是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严格执业质量,使其能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客观的鉴证服务。二是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以任何方式依照企业的要求或示意,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并按要求将出具的审计报告向财政部门报送,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财政部门每年按一定比例抽取事务所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对会计师事务所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掩盖事实真相的,要坚决停业整顿,公开曝光,吊销营业许可证,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目前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议凡是对财政部门委托重点检查的大中型企业的全面会计年报审计,由政府提供经费的国家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6.建立会计资格综合认定制度。一是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有专门部门负责。培训必须根据不同的层面,进行不同内容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用。二是持证人员要接受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对会计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会计人员,不干会计征年检。甚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并建议上级单位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第二篇: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保障财政部门有效实施会计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以下简称《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统称财政部门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当事人的违法会计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会计监督检查,并依法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跨行政区域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确定,由相关的财政部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财政部门指定管辖。
上级财政部门可以直接查处下级财政部门管辖的案件,下级财政部门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可以报请上级财政部门管辖。
第四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处理,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经审查立案、组织检查、审理后,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在内部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在相关机构中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会计监督检查和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移送和案卷管理等工作。财政部门内部相关机构或者职责的设立,应当体现案件调查与案件审理相分离、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的原则。
第六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和其他财政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会计行为有权检举。
财政部门对受理的检举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
第八条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形式和程序
第九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设置会计账簿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应当设置会计账簿的是否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二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的行为;
三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的行为;
四设置会计账簿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第十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会计法》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如实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上反映;
二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相符;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第十一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会计核算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采用会计、使用记账本位币和会计记录文字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报送对象和报送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和变更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五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六是否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七会计核算是否有其他违法会计行为。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会计档案的建立、保管和销毁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公司/企业执行《会计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任用会计人员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任职资格。
第十五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依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财政
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可以来用下列形式:
一对单位遵守《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二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者抽查;
三对有检举线索或者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发现有违法嫌疑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四对
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定期抽查;
五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
六依法实施其他形式的会计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应.当执行《财政检查工作规则》财政部财监字号和本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要求,保证会计监督检查的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在会计监督检查个,检查人员应当如实填写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记录。
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工作记录的编号;
二被检查单位违法会计行为发生的日期、记账凭证编号、会计账簿名称和编号、财务会计报告名称和会计期间、会计档案编号;
三被检查单位违法会计行为主要内容摘录;
四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记录附件的主要内容和页数;
五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六检查人员签章及填制日期;
七检查组长签章及日期。
前款第四项所称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记录附件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一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复印件;
二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往来函件等资料的复印件;
三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可以在被检查单位的业务场所进行;必要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也可以将被检查单位以前会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财政部门检查,但须由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向被检查单位开具调用会计资料清单,并在三个月内完整退还。
第二十条财政部门在被检查单位涉嫌违法的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下,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嫌疑时,可以向与被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或者被检查单位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向与被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应当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并持查询情况许可证明;向被检查单位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情况,应当遵守《关于财政部及其派出机构查询被监督单位有关情况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财监字号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检查组应当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十日内,将会计监督检查报告、会计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及其附件、被检查当事人提出的书面意见提交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
会计监督检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的范围、内容、形式和时间;
二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检查组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四当事人的违法会计行为和确认违法事实的依据;
五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建议;
六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提出移送司法机关的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九检查组组长签章及日期。
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对于检查组提交的会计监督检查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章处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查实后,应当责令当事入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从轻给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会计行为是初犯,且主动改正违法会计行为、消除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会计行为是受他人胁迫进行的;
三配合财政部门查处违法会计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它依法应当从轻给予行政处罚的。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从重给予行政处罚:
一无故未能按期改正违法会计行为的;
二屡查屡犯的;
三抗拒、阻挠依法实施的监督,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情况的;
四胁迫他人实施违法会计行为的;
五违法会计行为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
六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
七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方法,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
八违法会计行为是以截留、挪用、侵占、浪费国家财政资金为目的的;
九违法会计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免予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八条财政部门在对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有《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所列违法会计行为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在对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有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财政部门在对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有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违法会计行为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财政部门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人员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财政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实施监督检查时,发现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阶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门认为违法会计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五条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贿受贿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第四章行政处罚程序
第三十六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检举的违法会计行为案件,应当予以审查,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第三十八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下列内容予以审查:
一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二证据是否确凿;
三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三十九条财政部门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违法会计行为案件应当予以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会计行为、违法会计行为人;
二有可靠的事实依据;
三当事人的违法会计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四属于本机关管辖。
第四十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审查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告知举人,并将审查意见存档;认为案件依法应当由其他部门管辖的,及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部门。
第四十一条对下列违法会计行为案件,财政部门可以直接立案:
一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二在其它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三在日常财政管理工作中发现的;
四上级财政部门指定办理、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
五有关部门移送的。
第四十二条财政部门对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一条第三、四、五项规定立案的违法会计行为案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程序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审理制度。
财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在相关机构中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对已经立案并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案件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审核检查组提交的有关材料。以确定是否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以及对当事人的处罚种类和幅度。
第四十四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审理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并遵循实事求是、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错罚相当的原则。
第四十五条案件审理人员应当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实施的会计监督检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三收集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充分;
四认定违法会计行为所适用的依据是否正确;
五建议给予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是否合法和适当;
六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理由是否成立;
七需要审理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案件审理人员对其审理的案件可以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对会计监督检查未履行法定程序的,经向财政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批准后,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
二对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中止审理,并通知有关检查人员予以说明或者补充、核实有关的检查材料。必要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另行组织调查、取证;
三对认定违法会计行为所适用的依据、建议给予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不正确、不适当的,提出修改意见;
四对审理事项没有异议的,签署同意意见。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根据对违法会计行为案件的审理结果,分别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一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二违法会计行为轻微,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成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四违法会计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将有关材料移送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并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具体建议。
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违法行为应当由其他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将有关材料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六认为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将违法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八条财政部门对当事人没有违法会计行为或者违法会计行为轻微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会计监督检查结论,送达当事人,并根据需要将副本抄送有关单位。
会计监督检查结论包括下列内容:
一财政部门的名称;
二检查的范围、内容、形式和时间;
三对检查事项未发现违法会计行为或者违法会计行为轻微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
四要求当事人限期改正违法会计行为的期限;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四十九条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制作会计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根据需要将副本抄送有关单位。
会计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地址;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事实和证据;
三要求当事人限期改正违法会计行为的期限;
四行政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的名称、印章;
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处罚决定文号;
九如果有附件应当说明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第五十条财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当事入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财政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财政部门应当采纳财政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五十一条财政部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财政部财法字号的规定组织听证。
第五十二条听证程序终结后,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在接到会计监督检查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送达当事人;遇有特殊情况可延长至六十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四条财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五条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可以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加处罚款。
当事人对加处罚款有异议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因逾期缴纳罚款所加处的罚款,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七条案件结案后,案件审理人员应当做好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第五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违法会计行为案件备案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对适用呀证程序、提起行政诉讼和上级财政部门指定办理的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三十日内向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所称“违法会计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违反《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违法会计行为案件”,是指财政部门发现的或者受理的公民⒈法人和其它组织涉嫌有违法会计行为的案件。
第六十条本办法所称“当事人”,是指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单位及其对会计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第五十一条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五万元以上罚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的地方法规对“较大数额罚款”的限额另有规定的,可以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所称“限期改正”的期限原则上为十五日。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由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决定。
第六十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日”,均指有效工作日。
第六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第六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栖霞市实验中学 刘云礼 听了汪家发教授的《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没有听课前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1、新课程实施与现行教学条件的矛盾
新教材的化学知识寓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在教学中要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融入到对具体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为此教材中安排不少探究活动,及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内容,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很好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而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例如:①教学资源匮乏,新教材中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和海水制碱,这两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选取有代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不少困难。虽然我们的学生大都见过大海,具有感性认识,但生产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由于社会无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实地的考察和学习,我们也没有演示实验条件,在这两节教学中我们只能讲纯理论知识,用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理解,无法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教过程中老师也感到不顺畅,有一种囫囵吞枣,照猫画虎感觉,最后还是学生靠记忆来掌握这些知识,这对化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起的作用不大。
②实验资源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探究实验。虽然我校是一所县级重点学校,有两个比较标准的实验室,要想顺利地进行一次探究实验却比较困难。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班级人数多,平均有60人,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室内热闹非凡,增加老师的管理难度,再加上学生素质不同,同一实验,探究完成时间差较大,好不容易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活动,往往是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场,再由于班级人数多,划分的小组多,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不到位,对学生情况掌握不全面,不能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得不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二是班级多,同一年级有12个教学班,运行起来相当麻烦,对教学秩序有影响。三是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差,课上时间浪费严重,再一个是学生探究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是好奇或看热闹,实验中只有少数人在进行,探究的人数和过程都不能保证全面,因而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这对老师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费时、费力、没有效果,也就不愿组织探究活动。
2、中考压力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中考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理论课学习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因而探究体验的时间只能缩短或割舍。由于化学课节数不多,但教学内容多且杂,现在的课程新教材表面上看越来越简单,学生拿到课本自己都能看懂,而实际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远多于教材,需要老师进行补充、总结、提练。实施新课程这些年来看,中考试题中单纯知识层面考查的难度有所降低,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考查,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迫,而任务繁重,既要培养能力,又要掌握知识来应对中考,这对一线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题。
3、评价机制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评价机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新课程实施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一方面是社会评价的影响,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升学率高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不管过程,只看结果。二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末位淘汰制,不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都采用这种方式。这与领导、老师的切身利益都有息息相关,无论晋升职称、晋职、还是评先选优等主要是以升学率和教学成绩来考查,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也都有深刻的体会。而现行的这种评价机制,势必会对新课程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积极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主导变为辅助。这一转变,让学生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于现成的东西(这主要与现在学生的家教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他们现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还挑挑捡捡),不能很好配合老师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许多常识性的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达成默契。二是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能让教师在课堂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处于盲目性和无针对性,收效不大。另外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何以激情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另外,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象环保治污、生物制药、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冶铁炼钢、卫生营养、以及新领域方面等等,我们常常感到自身仅有的知识已经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难以起到“导航”作用。
第四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
说起德育,谁不认为它是重要的呢?都知道是重要的,是“首位”,要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于1994年8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时的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于1995年2月正式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应该说,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也取得了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传统方式的德育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反思一:当前,为什么学校德育实效低
时下大家都觉得学校德育实效低。一说起德育就想到量化考核,想到扣分,德育似乎已经成为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佩戴胸卡会扣分;发型不合要求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饭菜带进教室要扣分;不按时就寝要扣分„„扣分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出一点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怕,老师累。
我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怕,让老师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统一发型引起了“剪发**”;手机禁令俨然是形同虚设;乱丢乱扔似乎是屡禁不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学生并非是发自内心地认可这样的规矩,更谈不上自觉地遵守这些规矩。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
会破坏规矩,违反校纪班规。这种就范式的教育,以“禁止”和“扣分”来规范行为,短时期内可能见效,但它绝不会行得远。《吕氏春秋》上说:“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这话是很辨证的,“禁”、“堵”、“训”和“扣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法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于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他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动物,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沿用过去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学生,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反思二:千万不要轻易地把学生和教师对立起来
我想老师扮演的角色绝不是猫,专门去捉老鼠,而是一位指导者,点化者,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人。因此,老师决不能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碰到老实一点的,可能会被这架势所吓坏,较容易解决问题。碰到脾气倔一点的,是否能镇得住就难说了,不要以为真理在握,别人就一定要听你的,要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和共同语言,还需要有一个让对方容易接受的语气和语调才行,要让他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而不是在压制他,从而逐步感化他。首先把自己气理顺,在此基础上再做工作,才会使他的思想观点逐步的与老师趋同,从而达到师生观点的一致,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如果把学生与你对立起来,无异于把学生推到孤立无援的悬崖边,这时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所以学生的厌学、逃学、不学有可能就是我们老师没有做好其思想工作而导致的。要多学点心理学,多掌握点问题学生犯错后的心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辨证施教。
反思三: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好,把问题学生转化过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要希望一口吃个胖子,要一步步走,一点点来,要有阶段性,每一次谈话,做工作有小目标,具体些,可操作性强一些。然后逐步取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最后才会取得战略性成果。俗话说得好,急火攻心,有时由于心急乱了方寸,一招错,招招错,通常发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造成学生顶嘴,不服从管理等等。在处理事情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情况是否是属实的,是经常的还是偶尔为之的,其次再判断属于什么性质而后再做出处理,并思考怎样做工作有效果,如果出现什么新情况该怎样调整策略和措施等,最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当前的学习,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发展。但是有许多事情并不令人如愿,所以,处理事情时干脆就想一下:今天不能解决的,明天再来,一下子解决不了的,后面再来,千万不要急,要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的,即头脑要冷静。
二、学校德育的困惑:
“一手硬,一手软”,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无从下手进行。主要表现为:
困惑一:德育工作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评价机制上重智轻德。表现为在教师的评审职称、考核、评优评模,学生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和团员、先进班级的评选等方面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即只要教学成绩好、学习好,就可以评选上。
困惑二:管理上出现两难境地,出台相关的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下发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文件,但多半是讲教师或学生不应该怎么做,至于应该怎么做并没有规定;学生的许多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但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又缺乏法律依据,如学生早恋问题、使用手机问题等,我们觉得学校应该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么程度,学校感到茫然。就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很多家长则认为社会发展了,学生佩带手机便于和家里联系。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考场上玩手机,面对安静的教室,突然铃声大作,作为老师此时就处于两难境地:收缴学生的手机吧,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侵犯了学生的私有财产权;听之任之吧,与情与理又不太可能!
困惑三:“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难以形成。曾遇到一位学生沉溺于网吧,我对他进行多次教育但他仍不悔改,于是便打电话到他家里,通知其家长到校,以便与家长一起共同教育。我拨通了该生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父亲。他对我
讲了一些客气话后说了句令我震惊的话:“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交给了你们老师,他上网也好,打架也好,我们怎么管得住?连你们老师都没办法,我们能有啥办法?” 听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回味着家长讲的话,我发现:家长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一切都得有老师操心,自己不用管了。试问家长:你们真的觉得教育孩子只是老师、学校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管理。在一个外部环境不是十分良好的状况下,学校是不可能把所有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都管好的。因为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教师教学压力很大,班级人数又多,不可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花费巨大的精力。况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也娇惯,稍有不如意,就不高兴。而家长们总是顺着孩子、迁就孩子。这样又加重了学校、班主任管理的难度。更有甚者,认为教育管理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孩子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统统由老师管,由班主任管。且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逻辑: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我的孩子管好、教育好。这是他们为自己失职作的辩解。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管好学生,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家长们为什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困惑四:教育绝非万能,怎样 “惩罚”学生才起到作用。许多教育家都说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我们大多数班主任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弟妹,当他们犯错误时总是耐心引导教育。许多学生都能领会老师的一番苦心,可有些学生无论你怎样同他推心置腹地谈,即使他当面点头答应,但事后总是忘得无影无踪,屡教不改,每次好不了三天两早上。而每个人的耐心总是有限度的,当严厉批评和耐心教导都不起作用时,怎样适时适度地“惩罚”学生才有效果,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是茫然不知所措!
困惑五:是拯救还是放弃?对于上文中所说的这类学生,我常常头疼。有的朋友就给我“传经送宝”:家长都不管的你还管什么?对于那些你苦口婆心教育却屡教不改的学生,不如对他们不闻不问;对于那些整天不读书的孩子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去接受教育。我理解这些人的一片好心,他们是怕我烦恼,怕我受伤。但是,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答案。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学校管理者。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们对他们不管不问,让他们到社会上去接受教育,那就太晚了。那还要教师干什么?那还要教育干什么?家长把这些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对学校的信任。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教育成人。可是在现实面前我觉得在许多问题上我们教师尤其班主任是痛苦而无耐的,在现实面前我们的理论、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行动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有时真的想到底要不要坚持?
德育工作真的有很多困惑,我的上述观点非常的肤浅,希望有经验的同行们帮我释疑。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养人的地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这是片面的,因为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高估了老师的“施与”作用,没有看到老师、学生、学校是平等、对等的关系,因而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样就需要变“培养”对象为“服务”对象。同时学生交费,也是支撑学校生存发展的基
础之一。我们如能从这个角度思考,也许能减少一些内心浮躁和不满,也许能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关爱和责任感。
2、创新教育方法,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现在的问题学生似乎越来越多,通常表现为厌学、抽烟、早恋、滋事、心理不正常等。传统的处理方法:批评教育— 联系家长 — 纪律处分 — 一开了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有时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必须创新教育方法,基本的要求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把学生的缺点当做学生的特点去看待,去利用。做到对学生感情温暖,人格尊重,目标开导,学业激励;多做高水平的家访和加血交流活动;必要时进行师生结对,实施德育导师制度。
3、作为教师要学会:蹲下数字看学生,坐着与学生谈话,努力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面对的“问题生”或“双差生”,大部分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学习生涯中,经受老师一次次的批评和歧视,得不到老师、父母的肯定和尊重,长期处于压抑、自卑状态,严重者导致性格扭曲,心理变态。所以他们更容易心态失和,意气用事,固执偏激,屡教屡犯。然而,他们有些也有很多优良、可贵的一面:率真、勇气、真诚、肯认错、讲情义。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只因成绩差,常违纪,而被我们视而不见,无情抹杀了。试想,学生“情何以堪”!惟其如此,教师要学会“蹲下数字看学生”。比如教师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应当创设师生坐着谈话的方式,学会倾听学生,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体现的是师生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
教师和学校要努力创设机会去赞美和激励学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面对这些最不缺乏批评和挖苦的学生,他们在意的是你是否看到他们的优点,能否说出他们的优点。心理学家说:满足了人的赞誉的需要,能促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进而增强自信,改正不足。
当然,我们知道:德育工作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工作,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的见效快的产业,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百年树人,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象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可以通过补课、加班等时间的累加,而在短期可以见效。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那种百折不饶的精神,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坚持搞好传统教育,把握时代特点,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抓机遇,风正心齐,乘势而上,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再创德育工作的新辉煌!
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教育中没有创新,没有时代感,以一己之便来教育和教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提高班主任教育思想的水准,能积极主动收集各种教育素材,思想教育要能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要提高班会课的质量,求真务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期中前文明班级评比
狠抓常规管理,突出“严、细、实”的特点,向管理要质量,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高中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国家意识、人类意识等七大意识。制定人生规划,引领学生未来。建设昂扬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极具个性魅力的班级文化
2、建章立制,抓制度建设,体现严谨、严格、严肃的管理风格。
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各项制度,并汇编了《锦州二高中学生指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定了《二高中学生量化管理给分细则》,共分十二大项,四十八小项,以此来评价和约束学生。(具体介绍其实施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领导、年部、政教记载②政教一周一公布,学期末给出总分③以此确定操行等级,95分以上有评优资格④与处分的关系⑤是班级考核的组成部分),通过此细则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水平。本学期我们首先制订了学校值班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别明确了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的年部成员的上岗时间及上岗要求,使得学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理。之后,又完善了学生管理量化给分细则,并与学生的操行评定、评优等工作挂钩,使其成为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机制。政教处又为学生量化给分的统计工作制定了电子档案,并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共享,只要上网点击均可查到学生的扣分时间及原由,以及学生的得扣分情况。每周一汇总,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到了期末每名学生,每班学生的得分将一目了然,使这项工作科学高效。
3、以制度为依托,狠抓常规管理,突出“严、细、实”的特点,向管理要质量,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加大了学生管理力度,体现了为领导重视,身先士卒,管理手段和环节由粗放式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学校秩序较以前有很大改观。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分阶段、分专题,持续滚动开展。②大力整顿间操,抓集体、抓站姿、抓队列,从而带动间操动作的规范,质量的提高,并以此为突破,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③以值周、值岗为龙头,着力培养学生的安静意识、环保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使学校的纪律、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德育活动课程化、序列化、艺术化
1、德育课程化、序列化
我们知道,德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多元化,更多的应是活动体验型。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对德育课程化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及高中三年德育培养的总体目标设置德育体系,让德育活动也根据课程的特征进行设计,让主要的德育内容相对稳定并形成有效的操作模式。首先我们初步构建德育大课程框架,根据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我们将德育划分为九大系列:主题教育系列、重大社会实践系列、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特色冬令营系列、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校本节目仪式系列、常规教育活动系列、校班会系列。同时,我们又将高中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国家意识、人类意识等七大意识。我们将相关德育活动分年段排列,使之上升为德育文化课程,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以期构建具有二高文化特征的德育大课程。
具体措施:设立三个分年级主题目标:(高一)养成(高二)责任(高三)感恩
①主题班会系列化课程。高一年级以“适应”为出发点,为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转弯”、“爬坡”的心理适应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对学生集中进行“如何迈好高中第一步”、“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的魅力”、“融化集体”、“竞争与合作”等系列主题教育;高二年级以“人格”为出发点,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自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用感提供帮
助。对学生集中进行“健全人格”、“走进社会大课堂”、“做守法公民”、“审美与人格陶冶”、“环境保护”等系列主题教育;高三年级以“成年”为出发点,对学生集中进行“步入成年”、“做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公民”、“人生考场的预演”、“理想植根现实”等系列主题教育。②主题活动系列化课程。3月份,“学雷锋、安全教育活动”4月份“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劳动;5月份,成人教育系列活动;8月份,“军训、入学教育”;9月份“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月活动、运动会”;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③特色活动系列课程。我们还做了三个方面的有益深度 寒假开始在高三晨会时各班每天举行宣誓省去 设计了寻名人、悟名言活动,每名学生收集名家名言,根据各班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每天将具有激励性的名言书写的黑板前和一楼正厅的电脑屏幕上;午间晚间休闲活动时间,为学生播放一首中外名曲,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2、德育工作艺术化
有人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理,没有艺术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作为二高中德育艺术的典范代表是实施“人生计划书工程”、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
(1)制定人生规划,引领学生未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我校实施“人生计划书工程”——《年华里的奋斗光影》。这一工程通过让学生们对美好前程的预设,通过确定人生计划引起的心灵的震撼,帮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定向,激发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人生计划书”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学校对学生的短期计划是按学年进行分解设计的,每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再分解到月和周,每周细化到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按天计划,或按周计划。一共有九项内容(第一项:自我评价与分析 第二项:我的人生计划第三项:我的人生榜样 第四项:我的人生格言 第五项:我的行为习惯及人格品质 第六项:我的心理素质 第七项:我的身体素质 第八项:我的学业目标 第九项:我的奋斗足迹),在每一项的设计中,都有一段具有激励和感召作用的提示语。学期初,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地思考计划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理想、志向和奋斗目标写进《人生计划书》,强化信念,立志成才,向自己郑重宣言,庄严承诺。
(2)建设昂扬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极具个性魅力的班级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教学楼的文化氛围,五层教学楼分别以荣誉、科学、艺术、文化教育、校史为主题,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办公室突出本学科特色,彰显健康与人文的文化扭转 教室内校训、班训、《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有序,各班橱窗、后黑板、墙壁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出生动和高品位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德育队伍专业化、科研化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倡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钻石学习的良好风气,加强学习和培训,构建德育效能团队,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1、提升政教、年部领导的管理能力。经常召开年部主任工作会议及年部成员工作会议,集中智慧,查摆不足,共同商讨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工作方法。同时加强年部间的整体配合,使年部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及时补位,形成合力。
2、打造班主任工作交流平台
①利用校报德育板块,充分展示班主任德育管理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并对一些好的做法予以推广。②每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布置德育活动,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指导,每两周各年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旨在针对本年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③每年暑假举行大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加强学习与培训
①本学期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观看了全国十佳班主任的讲座②组织班主任外出参加班主任业务学习与培训(盘锦、本溪、丹东),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③不定期下发班主任相关工作资料。④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年青班主任的指导培训。挑选优秀班主任帮扶年轻班主任。
4、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制与考核制度,加大班主任考评与奖惩,层层落实学生管理责任。
5、积极参与中央教科所德育课题研究,不定期召开参加课题研究成员的德育研讨会,转变了教师德育理念,提升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的班主任正在努力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五)安全工作精细化,人性化
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从而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第五篇: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执法的困惑与对策
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执法的困惑与对策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家“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关必须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也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农机安全监理机关如果依然按照当前的管理机制运行,就很可能面临或者说已经面临着违法行政。当前的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正遭遇着一系列困惑与无奈。
一、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安全检查权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机部门拖拉机登记挂牌、年检,驾驶人考证及审验权;《农业法》授予农机部门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有1/3的条款涉及到农机安全监理,授予农机监理安全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并对农业机械及农业机械化做出法律层面的界定。这是解决了管辖权问题,但没有明确管辖地域。即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界定,农机监理只能在田间场院检查,这显然只是农机作业场所很小一部分。农业机械属于季节性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除了农田作业、场院作业、农产品加工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要上路(前者从事运输,后者跨区作业转移),这是很大的一块,而且是长年的。因此,根据农机使用特点及农机主要活动场所来看,农机上国道、省道由公安交警管(安全检查),农机在县及县以下道路、乡际道路、机耕路、田间、场院的安全检查权,由农机监理机构行使。这一问题如果不能用立法固定下来,农机安全监理的职能就无法真正实现,对“黑车非驾”等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会造成很多因管理“真空”带来的安全事故,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行政处罚与事故处理权问题。行政处罚是农机安全监理的一项重要手段。《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确立了严管重罚、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原则,对少数违法者处以重罚,是对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保护,农机监理也不例外。处罚之目的不在处罚本身,而在管理效果上。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虽然规定了对违法者的处罚,但却没有明确管辖地域,对农机使用违法处罚没有相应的程序法和实体法,目前还是无法落实。农机事故处理权问题,农业部三部规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都没有相关细则,对农机事故如何界定?如何处理?需要相应的法规来界定,否则无法实施。而农机事故处理又恰恰是农机监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发生了农机事故,就要报案,接到报案后农机监理人员是到场处理还是不到场处理?如果到场,我们的执法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如果不到场,显然就是不作为式违法,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过去在没有农机事故处理办法时,借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来处理农机事故。现在法制逐步完备了,用后者来处理前者,首先遇到的是适用法律不当;其次是程序不当;第三是实体法不当。如果追究下来,整个一个执法违法,“帽子”不大不小,“戴”上正合适。
3、农机监理标志服及装备建设问题。农机监理与公安交警的职责有惊人的相同之处。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的部门,但工作地域不同,一个在城市及主干道上;而另一个在农村道路及农田、场院。其运行机制相同,即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力保障职责履行,都是国家权力(在我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的体现。其工作职责、运行机制、权力保障都相同,但公安有标志服,而农机监理却被整顿取消了标志服(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大部分县市暂时保留监理着装),这从执法效果上讲,后者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农机监理要尽快落实统一着装问题,以保障其执法效能、效率。另一个是装备建设,现在农机监理对农机的安全技术性能检测工作还停留在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的原始落后状态。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靠提升监理装备来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个公安干警的工资、福利、装备支出是4.5万元/年、人,而农机监理工资、福利加起来人均1.5万元/年、人,国家也没有给装备建设投入。投入欠账的结果,是其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工作职责的履行,或者履职的效率低和质量差。因此,国家应将农机监理装备纳入计划,逐年改善,争取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4、落实相关法律的问题。《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法律责任。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单位之一,对农机安全生产负责。发生重大、特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监理机关负责人是要被追究的责任人。《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谁许可,谁监督,谁负法律责任”的原则,农机监理属于农机使用安全许可和驾驶操作人员安全资质许可的实施机关,理所当然地负有对相关领域的检查监督职责。不履行这一职责,发生不安全事故同样追究法律责任。上述“两法”在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相关法规没有明确农机安全监理机关落实相关法律规定职责的权力,责、权不一,这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难的建议与对策 对策之一:组建农机交警队伍
拖拉机、农用车辆是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交通工具,农村70%和90%以上的客运和货运量依赖于拖拉机、农用车。要实现对拖拉机、农用车的有效管理,达到道路畅通和安全的目的,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理职能,依托农机监理队伍、机构、职能和装备,尝试在农机部门组建农机交警队伍的管理模式,切实管好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辆。农机交警队伍在业务上接受公安交警的指导,使用交警的服装和其他装备,人员工资和职能方面接受农机部门的领导。组建农机交警队伍的理由有三:
1、组建农机交警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理性选择。组建农机交警队伍,就能从根本上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在执法主体上,实现了由公安交警部门统一行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解决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农机监理部门上路执法的问题。在执法对象上,将对拖拉机、农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对独立出来,将乡村道路管理也相对独立出来,由农机交警实施归口管理,这样对拖拉机、农用车实现人、车、路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管理,从而从体制和制度上杜绝了管理上的真空和漏洞,消除事故隐患。
2、组建农机交警队伍符合国家政策和历史渊源。国家在突出某一个行业部门的强制执法力度的时候,往往会出台政策,成立部门的公安、司法机构。如森林公安,林业法庭,铁路公安等。在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农村随着拖拉机、农用车的拥有量快速增加,非客运车辆违法载客问题日益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组建农机交警队伍是紧迫和必需的。关于农机交警的渊源,我们过去的体制就是公安交警委托,授权农机监理部门监管拖拉机、农用车,上路处理农机违章和农机事故,也曾有过交警派员参与农机监理的管理模式。
3、组建农机交警队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首先农机监理机构成立20多年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以及熟悉的农机监理业务能力,将这支队伍成建制转入农机交警。其次有完善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它是一种土生土长,适应我国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有一个严密而根植于广大农村的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再次是组建农机交警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确保了农机监理队伍稳定,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对策之二:参照“广西模式”,通过立法来解决农机监理机构执法主体和上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等执法难题。
2005年4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州区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行政许可、执法空间、上路(等级公路以外)检查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农机事故处理权等问题。“广西模式”为正在处于艰难“调整期”的中国农机监理系统已经树立了榜样。湘西自治州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外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湘西的实际,从立法上解决现行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与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权、责结合,其注册登记、核发牌证、安全检验、考试发证、宣传教育、安全检查、违章查纠和处理事故等业务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为抓好湘西自治州的农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使湘西自治州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迈进法制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