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CU患者Microsoft Word 文档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ICU 638500 秦毅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01-2010.12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下呼吸道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人工气道支持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 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关键词】 ICU患者 下呼吸道感染
护理
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患者由于基础病严重,免疫低下,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病房,且多重耐药,感染可以导致抢救最终失败,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临床资料 统计2008.01-2010.12月,我院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50-81 岁,平均64.5岁;其中>65 岁老年患者22例,占70.97 %。其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损伤性疾病感染率最高,占31.0%,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21.4%,消化系统疾病,占19.0%。病原菌以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菌株数占53%.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①患者惧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使痰液淤积有关;②与气管切开插入套管损害了气道局部的清除机制,以及反复性创伤性操作、院内交叉感染有关;③与危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营养不良,免疫抑制,以及增加了潜在致病菌暴露机会有关;④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诱导菌株耐药,菌群移位,真菌感染及二重感染有关。
3.1 加强环境管理 3.1.1ICU布局应科学、合理,分区明确,室温保持在24±1.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限制进入人员数量,工作人员进入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一般不允许探视人员进入,进入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3.1.2 病室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和通风,地面、物品定期用1:2000含氯消毒液擦拭,各种仪器的接头、按纽等每日用75%酒精棉球擦拭。
3.1.3及时处理各种污物,医疗垃圾加盖,减少环境污染。每月1次空气培养。3.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
3.2.1 制定严格的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每个床位所用的物品如湿化瓶、简易呼吸器、模拟肺等禁止与其它床位交叉使用,用毕做好终末消毒。
3.2.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医护人员洗手消毒制度,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是减少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3.3 改善患者的自身状况,重视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
3.4 加强重点部位的护理
3.4.1加强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更换,湿化瓶用无菌水,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h更换消毒。有条件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一般患者每7天更换,感染严重患者视情况增加更换次数,有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
3.4.2呼吸道管理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应将气囊内注入适量气体,预防口腔分泌物吸入后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注意湿化气道,每天用生理盐水加靡蛋白酶气管内滴入。按需吸痰,翻身拍背后吸痰;肺部有湿啰音于体位引流后吸痰;气道压增高时吸痰;气囊放气前吸痰,以减少气囊上方积液的坠入。吸痰管一用一更换,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拔出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尽口咽部分泌物。持续吸氧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具有【1】保护作用,机械通气吸氧无疑改善了细胞生理活性。在间断停机或停机带管的情况下,应持续给患者供氧,但应做好输氧设备管理,定期做好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并根据其培养菌使用敏感抗生素。
3.4.3消化道管理 吸入消化道分泌物是导致下呼吸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原因,得已证实机械通气患者9%~70%可发生吸入性肺炎,其原因与胃内容【2】物吸入有关,循环稳定患者给予半卧位,减少返流液至咽部。留置胃管者严格把握留置胃管的指征及留置时间,正确掌握鼻饲的方法、时间和体位,保持引流绝对通畅,尽早允许少量多次盐水吞咽,可对反流及逆行的胃肠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起正常冲洗作用。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3.4.4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有效控制感染,不引起宿主体内菌群失调,防止药物副作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怀疑患者感染时,应尽早做细菌培养+常规药敏试验,为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提供依据[3]。
总之 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居多,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卧床时间长,患者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能力,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病室环境监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1]王玲,杜静霞.外科监护病房气管切开病人气道致病菌的监测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6-35卷[2]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31-732.[3] 陈相平,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调查分析及管理措施,《中外健康文摘》2010,10:1672-5085
第二篇:ICU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措施
ICU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措施
一、ICU仪器使用的安全管理
1、实行仪器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2、加强护理人员对仪器安全使用的培训。
3、建立贵重仪器使用障碍时的应急预案i
4、规范使用流程
5、建立仪器外借与归还制度。
6、建立仪器定时检查维修制度。
二、ICU患者输液的安全措施
ICU患者输液的安全管理必要性如下:
1、ICU危重病人均应做到输液安全管理。
2、存在用药种类多、联合用药、抢救用药的特点。
3、多通路输液。
4、各种输液泵、输液导管的应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借鉴国际)静脉输液管理实践的标准。
2、建立完善一系列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3、包括:
a、外周输液的维护。
b、PICC的维护。
c、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
d、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和应对预案。
e、高渗性,刺激性,发泡型等药物的特殊输液方式。
4、规范输液的过程,各种输液泵等的安全管理流程。
5、讨论输液途径:那种对病人有利。
6、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7、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的及时补充。
三、ICU用药的安全管理
1、严格查对制度。
2、正确执行医嘱。
3不使用口头或电话告知医嘱。
4、只有对危重病人抢救时,才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问医生重述,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四、ICU重要检验结果和接获危急值的管理
1、按获者必需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和电话,进行复述过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2、医师获得危急值后必须立即分析做出是否重新复查和做出处理。
3、处理后及时进行复查。
五、ICU院感措施落实的管理
1、严格管理手卫生。
2、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3、严格无菌操作常规。
4、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六、ICU毒麻药、高危药的安全管理
1、病房存放毒麻药、高危药应有专柜。
2、专人管理。
3、有醒目的标志。
4、所有处方开出和医嘱转抄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
5、建立重点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
七、减少患者压疮的安全管理
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八、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
1、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有鼓励人员报告的机制
3、报告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九、ICU 各种风险操作的安全管理
1、建立风险操作技术的准入制度
2、术前详细的告知制度
3、规范操作和规避各种风险的能力
4、风险发生后的应急预案措施
十、ICU患者建立身份识别的安全管理措施
1、入住ICU 的患者在各项诊疗活动中,如抽血、输血、给药等不少于两种识别方法。
2、房号、床号、姓名为一种。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志为第二种。
4、有新入ICU、手术室转入ICU患者完善的交接手续。
2011-8-19
第三篇:I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
I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
一、重症医学科病人收治标准总则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经过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格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二、重症医学科病人收治标准细则 1.心跳呼吸骤停; 2.各种类型休克; 3.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4.严重创伤及多发伤; 5.急性昏迷;
6.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7.哮喘持续状态;
8.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出凝血障碍; 9.急性肺水肿;
10.不稳定性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情况; 11.急性肾功能不全;
12.重大高危手术围手术期监护; 13.内分泌危象;
14.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5.中毒、中暑、溺水、电击等; 16.脓毒症。
四、重症医学科病人转出总则
1.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治疗。2.病情转入慢性状态。3.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测治疗中获益。
4.患者或家属因个人原因自行要求转出,管床医生告知患者病情及相应风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后可以考虑转出。
五、重症医学科病人转出制度
1.患者需要转回原临床专科,管床医生需充分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患者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护士。3.检查患者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
4.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转出时患者手足、会阴、皮肤清洁。
5.检查各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6.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志清楚。7.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患者的物品准备移交。8.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患者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转科(院)继续治疗原发病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9.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师护士陪同。
10.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用物。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11.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室(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第四篇: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所有入院患者均采用双重身份识别即住院号及腕带,腕带上准确填写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经两人核对后填写手腕带,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佩带舒适,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二、新入院患者如有家属陪同,让家属确认患者姓名与其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
三、新入院患者有家属陪同,陪同者不确定其姓名与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者,嘱其3日内带好相关证件到办理入院处确认或更正准确,由责任护士负责跟踪督促完成。
四、若入院患者无家属为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性别为其主要识别标识。若有2名或2名以上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手术与否,男患者与女患者为确认标识。
五、在医院的管理信息中,除原有的床号、姓名等信息外增设患者住院号信息,打印的给药单、注射单、输液单等执行单中醒目显示患者住院号及姓名、年龄、性别。
六.加强对患者使用腕带情况的检查,护理质控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点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有记录。
第五篇: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 产生严重影响。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主表现为:(1)冲动: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3)暴力: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4)自伤: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 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小结:对ICU患者家属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提高ICU护士的自身素质,意识到ICU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救治患者身心康复,还体会到患者家属在对待家人病情变化及生活环境变化时的心理变化,渴望得到医疗护理的心态,以及在面对自身,周围人和事物变化时的脆弱情感。医护人员针对家属心理给予心理干预,降低其焦虑,抑郁等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优化医护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