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摘要:银行卡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在给客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客户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原因是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越来越频繁,针对当前银行卡诈骗犯罪的特点,笔者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卡;整治;建议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不断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而且作案的方式、手段不断翻新,让客户防不胜防。为了有效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5月,海南省各市县金融、公安部门相继成立了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开展了对银行卡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但由于犯罪分子采取团伙流窜作案手段,时间、地点不固定,个别金融机构应急处理能力低,异地金融机构信息反馈又相对滞后等原因,给打击行动带来较大的困难。
一、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存在的困难
1、犯罪分子利用假身份证申领银行卡,给侦查真实犯罪嫌疑人带来困难。由于一些银行经办人员不重视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只要客户提供身份证就给予办理银行卡开户,而不通过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案发后,经公安部门侦查发现持卡人留存的信息普遍是假的,这样就给侦查真实犯罪嫌疑人带来较大的难度。
2、作案的手段和方式多样化,令客户防不胜防。突出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QQ聊天工具在网上向玩家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让其同伙冒充客户服务代表,通过聊天工具让受害人登录该团伙事先挂接在互联网上的模拟官方游戏网站的网页注册查询,消除用户对中奖真实性的疑虑,并以办理领奖仍需交个人所得税、抵押金等为由诱骗受害人将现金存入其指定的银行卡实施诈骗。二是在ATM机上用胶布将出钞口封住,然后在旁边粘贴一张“温馨提示”,内容诸如“尊敬的客户,您好!由于近期系统升级,如果取款中出现吞钞或吞卡等异常情况,请立即拨打以下客服电话XXXX”之类,误导不明真相的客户将资金转到指定银行卡上。三是偷窥密码,调换银行卡。当客户在ATM机上取款后准备退卡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客户贪小便宜的心理,事先丢一些钱在地上,然后“好心”提醒客户说,你的钱丢在地上了,并利用客户低头捡钱的机会,调换其银行卡。
3、犯罪分子团伙流窜作案,且时间、地点不固定,给侦破和抓捕工作带来难度。犯罪分子一般都采取团伙作案,而且分工明确,只要时间、地点符合作案条件,他们便到ATM机上快速设下圈套,等待受骗者上钩。作案时间往往选择在凌晨一点至六点之间。作案得手后立即逃往异地,并且在短时间内通过本地或异地的ATM机把现金取完或转入其它账户。
4、受害人不报案或报案不及时,异地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相对滞后,不利于案件侦破工作的开展。一些受害人由于金额小或者怕麻烦:被骗后不想报案或者报案不及时;个别金融机构员工发现犯罪分子在ATM机上作案后,没有很好地保护作案现场等,都给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困难;异地金融机构提供持卡人取款的交易信息、录像等资料相对滞后,也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防范银行卡诈骗意识。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实施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但还是有很多人陆续上当受骗,这说明公民防范银行卡违法犯罪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一是通过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利用宣传车开展流动宣传,还要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把一些银行卡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方式及过程制作成视频资料,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播放,让公众加深了解。
2、加强公民身份联网核查,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制度。金融机构在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环节应加强客户身份识别,通过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联网核查,核查结果不存在或不匹配的,应要求客户出示派出所“户籍证明”或其他相关佐证证明材料,如户口簿、护照等,禁止向匿名、假名或提供虚假身份证件的客户核发银行卡,确保此环节无纰漏、无差错,确保账户实名制落到实处。
3、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的侦破工作。一旦发生银行卡诈骗案,金融机构要保护好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银行卡整治办报案,以便公安机关快速介入案件,掌握破案的主动权。并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所必需的账户信息、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监控录像等资料。同时要尽快与其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冻结银行卡内的资金,减少受骗人的损失;如果资金已被提取或划转到其它账户,金融机构要及时把取现时的录像资料提交公安机关,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馈资金流入账户的活动信息。
4、加强巡查,多措并举。金融机构要安排人员加强对ATM机的巡查及监控,如发现ATM机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另外,在工作时间要派人现场引导客户规范操作,若在ATM机上取款时遇到异常情况,应尽快与银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防止受骗上当。
5、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会议,及时通报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对下一步防范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进行部署和安排。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尽职尽责,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把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重点前移,为有效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工作总结及存在困难和建议
**乡2011工作总结及存在困难和建议
(在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2011年,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全国果业强乡、全省文明乡乡、全市宜居城乡”的三大目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开展。今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3.35亿元,占年计划的105%,其中: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占年计划的103%;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占年计划的108%。同时,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占年计划的110%;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完成任务5711元的104%,同比增长2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224元,完成任务26181元的100.1 %,同比增长23%。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持续较快增长
1、今年新栽苹果6670亩,完成任务的119%。苹果套袋2亿只,铺设反光膜5500亩,果园种草10000亩,树盘覆盖7000亩,召开农民技术培训会2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2.2万余份,培训果农8040人次(其中技术员780人次),全乡挂果园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优果科学技术到位率100%,消除了“四项”关键技术推广死角,优果率达到90%以上。创建市(区)级示范园39个、面积4000亩。配合区果业局完成**生态示范村建设任务。建立直销窗口4个,召开促销座谈会5场次,培养发展了10名营销大户、67名经纪人、19名果商。利用电脑
工作任务,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配合区林业局完成了刘家沟村两委会活动场所的绿化工作。全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81万元,村庄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5、种植粮食2万亩,产量达到5260吨。其中:种植小麦1.2万亩,玉米7000亩,油菜2300亩、产量达到173吨。种植烤烟500亩、产量达到1020担。中药材种植506亩。发展蔬菜2490亩,产量达到3169吨,新增设施蔬菜300亩、630吨,建成了**蔬菜示范村,食用菌产量109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挂标率、建档率、疫苗利用率达到100%,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年召开了2次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建立**村、**村2个科技示范点,共组织苹果栽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培训35期、培训5250人次。
2、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020人。
3、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成功举办了“颂歌献给党,红歌大家唱”歌咏比赛、“党在我心中”诗歌大赛、“党旗飘扬”书画展等文艺演出活动6次。为了加强对文化市场工作管理的力度,我们采取每季度1次的抽查或突击检查,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检查,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4、2011全乡共出生205人,性别比为97。计划生育率98%,出生率为7.3‰,死亡率为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累计手术192例(女扎25例、上环167例)。各项计生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清理清查率、手术及时率、育龄妇女三查率均达到100%,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拆除违规建筑,硬化巷道,粉饰裸墙,修建垃圾屋,配备垃圾收集车、垃圾箱,设立垃圾填埋场,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全乡所有的行政村达到卫生村标准,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中,受到区委、区政府通报表扬。
投入“四创”资金60余万元,完成乡区减速带设臵、排洪渠清理、人行道渗水砖铺设,配备了果皮箱,补植、修剪行道树。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周末卫生日制度及加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等措施,乡区环境面貌大为好转。
2、全乡耕地保有量2.88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336万亩。成立机构,落实专人,加强对全乡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零伤亡”。
3、完成春季造林1000亩,育苗3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新栽干杂果700亩,改造提升1200亩。着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全面完成了集体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任务。
(五)社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调整充实了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与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及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53份,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50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7份。向珠峰煤业有限公司派驻了专职驻矿监督员。
2、与各村、辖区各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17份,提高平安建设的参与率和知晓率。坚持每月召开2次矛盾纠纷排查会,通报矛排结果,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黄牌警告”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切实发挥乡信访联
恳请区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育布局不合理,辖区内**高中学生数量少且素质较差,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建议撤销该学校,将闲臵土地流转出去,积极鼓励推动农民进城。
(三)城乡统筹规划先行,避免盲目推进,造成重复建设,建议全区统一在2至3年内高标准完成各乡乡城乡统筹规划,同时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
(四)我乡是2002年全省第一批小城乡建设示范乡,是建乡较早的一个乡乡,是印台东部集贸大乡,交通便利,但是后来由于305修成后,**乡区位优势大为减弱,小城乡建设步伐迟缓,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项目争取难度加大,资金缺乏。尤其是未列入全省107个重点乡之列,缺乏投资渠道,更加制约了小城乡的繁荣和发展。建议区政府能够将小城乡建设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乡开发建设。
(五)村组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繁琐,导致基层干部队伍不稳定。建议切实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工作报酬,保障待遇落实。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篇: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品种比较单一。随着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金融需求日益旺盛,也为银行卡在农村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但就当前农村的状况而言,农民对银行卡比较陌生,基本没有银行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的经济结构造成了需求较弱。农村地区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尤其是偏远地区,基本没有结算的需求,只是存取款,存折和存单基本能满足需要。
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就存折和银行卡比较而言,存折已深入人心,又直观明了,银行卡由于看不到余额,所以很多人感到不放心。
三、农村地区的自动柜员机投放量极少,人们感受不到银行卡的便利。由于安全和农民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还没有自动柜员机投入使用,这也对银行卡的普及造成了影响。
四、金融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农村地区,人们对银行卡还比较陌生,有很多人从没用过银行卡,这与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如果金融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了解到银行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一定会提高人们用卡的积极性。
虽然存在以上的不利因素,但这些状况正在逐渐改变,朝着有利于银行卡普及的方面发展,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更应抓住机遇,进行业务创新,使信通卡得到普及,作为利润新的增长点。
随着利差的逐渐缩小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贷款的利润不断缩小,所以很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相比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就河北农村信用社而言,更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利用自己在农村地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而银行卡就是很重要的载体,目前时机已比较成熟。
一、全省联网、大小额支付系统上线、农信银系统的开通都为银行卡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将会有更多农民不再以务农为生,他们将转变产业工人或自己经商,他们的流动性将加强,视野也将空前开阔,金融需求将出现多样化。目前中国人口中,农民占多数,这种转变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
农村信用社应该抢抓机遇,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文章:
一、加大宣传力度。目前信用社在农村是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但在农村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信用社发行了银行卡,更不知道我们也可以实现全国的通存通兑,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提高我们信通卡的知名度。
二、加快ATM和POS机的投放进度。尽快在各网点设置自动柜员机,在超市设置POS机,让人们充分体会到银行卡所带来的便捷。
三、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开
通网上银行,就可以开拓很多新的业务,比如说代缴各种费用,也可以以网络为载体,设计出多种产品,因为我们的优势在农村,所以说我们的产品尽量与农村有关,争取成为农村和城市沟通的桥梁,这样我们又可以争取一部分客户。
四、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行业是资本密级型和知识密级型行业,信息化对现代金融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业务创新的物质基础。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和人员素质。
总之,农村金融机构要抓住机遇,认真分析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向现代化金融企业的目标迈进。
第四篇: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北麓熊尔山、外方山之间,版土面积3008平方公里,56万人,县城距洛阳90公里,距省会郑州200公里,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版土面积大,人口多,且地处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县共有各类民政对象 31937人,其中:城市低保7100人、农村低保20338人、五保对象2833人、优抚对象及建国前老党员1666人。
二、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我认为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政工作领域拓宽、任务加大与民政人员少、编制增长滞后的矛盾亟待解决。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30多项,但是国家未出台相应的增加民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政策,使工作多、人手少的反差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民政部门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就嵩县而言,全县16个乡镇,大的乡镇配备2个民政助理员,小乡镇只有一个人从事民政工作,根本无精力做好日益繁重的本职工作。
二是在 2005年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工作神圣而光荣。而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林业、水利、司法等七所八站均有单独的机构、编制和办公场所,唯独民政是合署办公。无单独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这种机制严重制约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是从工作职能看,乡镇民政在本来工作任务就重的情况下还存在兼职现象,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然而,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工作经费紧缺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五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拿着手机、戴着项链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护稳定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由于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紧缺,致使民政工作信息不灵,政策和法规宣传面不广,贫困对象救助不及时,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困扰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
3、在乡镇恢复民政办或民政所机构,充实力量,稳定队伍。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各乡镇至少配备3—5名专职民政干部,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落实。
4、解决好县、乡民政工作经费问题。民政业务工作经费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是落实和执行政策的体现,也是规范使用民政资金、保障民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建议上级拨入一定的民政工作经费,以保证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工作成效。针对民政法律法规政策多、管理服务对象多、牵涉业务多、资金量大以及对民政干部要求高的实际,要加强对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专门组织全县民政干部集中培训,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举办民政干部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丰富理论水平、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以利更好地为民政对象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适应民政工作的需要。
6、改善办公条件。请上级考虑给乡镇乡民政所适当配备微机、打印机和其它必要的办公设施,使基层民政干部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通讯靠“吼”、交通工具靠“走”、办公靠“手”的现实问题。
镇民政工作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基础,乡镇民政机构是民政工作的最基层单位。近年来,乡镇民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被削弱、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规范、工作落实难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专班,深入全市9个县(市、区)20多个乡镇,对乡镇民政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有“四难”:
一是机构进编定位难。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机构改革的矛盾突出,机构进编定位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争取领导重视难。有的乡镇领导,嘴上说起民政工作重要,但在领导力量、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实质性问题上重视不够。
三是工作协调难。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有的乡镇领导力量较薄弱,不便于工作协调。
四是工作落实难。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工作任务与力量不相适应。一些乡镇仅1名民政干部,人少事多,工作忙不过来。②工作经费困难。③调控手段无力。
要使乡镇民政工作提档升位,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两个纳入”,加大“四个力度”: “两个纳入”就是将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将民政事业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与其他事业同规划、同统筹、同协调、同发展。
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深化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但要宣传自身工作的广泛性、服务性、重要性和繁杂性,还要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民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政治型、实干型、业务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加大排忧解难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解决乡镇民政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争取党委和政府配齐配强民政工作人员,每个乡镇配备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2人以上从事民政工作。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好、能力素质高、工作扎实认真的干部配备担任民政工作。要尽量解决必要的办公设施,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保障社会稳定和困难群众生活。四是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县(市、区)民政部门要经常深入乡镇,重点检查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发放,办事程序是否规范,工作手段是否合法,真正使乡镇民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民政工作的社会职能多,涉及面广,代表的都是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根本利益,都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终极目的;各项工作都饱含着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这都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从多年工作情况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要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促进民政工作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是投入上有不协调因素。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县市级党委、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聚集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近年来,各县市民政部门惠及千家万户的民政资金投放总量逐年增长,但从其供给渠道和使用结构等方面来看,很不协调。从供给渠道看,向上争取部分约占90%以上,地方财政投入约占6.8%左右,社会投入约占3.2 %左右,地方投入和社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民政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里支持,近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地方应予配套而实际未能落实到民政部门的资金数目甚大,造成了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与工作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从使用结构看,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多,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少,用于内部管理少,用于公共服务部分更是紧缺,使用结构失衡。从工作保障看,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地方配套不足、社会投入过少、工作经费紧缺的四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三是力量配置有不配套现象。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单个民政对象身上,切实改善民生,必须要有稳定的物力和人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民政职能的延伸和业务的拓展,各基层民政部门关于城乡低保、婚姻登记、流浪乞讨救助、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建设均成立了相关职能机构,设立了专职办公场所,部分乡镇设立了社区低保工作站,民政工作力量得到一定充实。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力量严重薄弱、软硬件设施不配套等不容忽视的现象。从人员配置看,各民政局机关科室、二级单位、乡镇民政办均处于工作超负荷状态。在 2005年左右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基本上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且人员更换频繁、整体素质待提高。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目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从设施配备看,民政部门部分二级单位无固定办公场地,或办公设施落后,有的靠租赁房屋办公,部分社区低保工作站无固定场所,办公条件差,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民政事业的发展。从工作职能看,部分机构存在兼职现象,其中以基层民政部门最甚。乡镇民政办公室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并与其工资挂钩,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坐着小车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稳的一大难题。
正确把握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解决上述问题,有的需要各地民政部门自身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有的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有的需要上级、国家在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改革调整;有的需要更多层次、更多数量、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需要整个社会关注度的提高。
当前民政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措施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时间: 2008-07-29 07:58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
当前民政工作的薄弱环节不仅存在于民政业务工作之中,更多的存在于对民政事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导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体制机制保障、法规政策保障等方面,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一般都是由于这些保障不到位造成的。正确认识薄弱环节,及时解决薄弱问题,是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主要的薄弱环节
我们认为,当前民政工作主要有以下5个薄弱环节。
(一)民政部门的地位与需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民政工作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还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单就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来讲,如果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支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没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石”。而且民政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党委、政府、社会和群众对民政事业寄予了厚望,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民政工作的地位虽然不断提高,但这种提高是表面的、口头上的提高,没有很多实质性的提高。一般认为,地位的提高应该是说得起话,要协调能协调;干得了事,要资金有资金,要人员有人员。而民政工作现状是要协调难协调,人员、资金没有保障,这主要是因为民政部门的地位与需要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民政工作最主要的职能是社会保障,而“社会保障”的帽子却带在劳动部门头上。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保险和优抚安置。社会保障体系的5大内容,民政部门有4项,劳动部门只有1项,但由于劳动部门有社会保障这块“招牌”,以致社会普遍认为民政工作主要是社会救助,是劳动部门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民政部门的职责与名称极不相符,从而引起社会认知的错位。其次,中央分管民政工作是副总理,各级政府分管民政工作是副省长,从政府领导层面上讲,就是弱势领导。近几年部里召开的会议基本没有国务院领导到场讲话,更没有政治局常委出席。现在,各级政府需要落实的工作太多,都很重要。“工作重不重要,就看出席的领导”,很多民政工作本来应该是政府牵头的,却变成了民政部门一家的工作,这样上行下效,民政工作就变成了下级民政部门落实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而不是下级政府落实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导致民政部门在牵头协调时,缺乏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部门协调难以到位,特别是无法争取配套资金和机构编制。再次,有些民政工作职责职能不很明确,部门职能交叉。如基层组织建设,本是民政牵头,但事实上,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人大、组织、纪委、农办等部门都在争着管事,而那些部门在组织和协调中比民政的权威都显得大,这样,民政部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牵头作用日渐削弱。又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教育部门对贫困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只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但事实上,党委、政府对教育救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视。因此,民政工作的地位与应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影响了民政事业的发展。
(二)民政资金总量与服务对象的需求不相适应。从全国来讲,“十五”期间民政经费支出占中央财政的1.89%,湖南2%左右。但从救助的对象来讲,湖南一年救助和支助的对象达600万人以上,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0%,也就是说,只安排了2%左右的钱,解决了近10%的人的困难,这种资金比例与服务对象比例的巨大反差,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民政事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特别是民政对象的需求。湖南城市低保月补差66元,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特困户救助人均8.2元,基本起不到解困作用;农村低保还没有全面铺开,已开展了的救助标准也较低,这些都是由于民政资金严重不足造成的,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和民政职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现有工作条件与担负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编制紧缺。近几年,民政工作增加了多项任务,而相对应的机构编制没有增加。如我厅低保处成立之初,只负责城市低保工作,编制4人,而近几年新增了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敬老院建设等多项任务,以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量的协调工作,工作量增加几倍,服务对象扩大几倍,而人员编制一直没有增加。我省大部分市州民政局行政编制不到30人,却要承担大大小小60多项工作任务,导致有的工作只能应付了事,区县民政部门连应付都应付不过来。乡镇基层民政机构人员编制更少,事实上在乡镇落实的民政工作有近10项,而人员编制最多的也就2—3人,半数以上只有1个人,个别还没有专人,只有兼职干部,民政工作在乡镇实在难以落实到位。二是工作经费紧缺。一方面,原有工作经费就少得可怜;另一方面,新增的工作一般没有安排经费。有的地方为了开展好工作就只能变相的使用其它经费,甚至挪用专项资金;有的干脆不开会、不协调、不指导,任其发展,以致有的民政工作在基层发展很不平衡,落实得也不好。三是设施设备普遍缺乏。以我省为例,目前我省民政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数量不够,整体水平不高。如现有乡镇敬老院仅能集中供养4万多人,而全省有五保供养对象45万多人,集中供养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现有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老年公寓)89所,床位8986张,而城市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有近30万人,远不能满足这些人入住的需要;现有光荣院150所,入住3514人,而全省有入住要求且符合条件的对象达1.9万人;还有11个市州没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6个县应设而没有设立救助管理站。工作手段落后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的县(市)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更无救灾用车。如娄底市娄星区民政局,只有两辆超期服役的普通桑塔纳,救灾期间还不敢开到灾区,只能临时租车。还有的县级民政局的业务部门、乡镇民政所没有配备电脑,已有的还满足不了需要。许多基础信息和数据如低保、地名、婚登、优抚等都要从社区(村)、乡镇(街道)、县逐级录入汇总,如果基层没有这些设备,造成信息录入渠道不畅,影响办事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工作条件与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导致基层有的工作做不好,想做好的也没办法做好。
(四)体制机制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近几年,民政部门提出构建“大民政”格局,并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这种体制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与工作要求相距甚远,还局限于“小民政”的范畴。一方面,绝大多数民政工作还是民政部门在独立承担,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协调、保障、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部门配合力度不大,民政部门责权利不统一。突出表现是民政主管的资金民政做不了主,民政资金的分配非财政部门同意不可,有的甚至由财政部门拿分配方案。民政部门由资金的使用管理部门变成了监督部门,管事的不管钱,责权利严重错位,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使用效益。如部里规定救灾资金省里要在5天内下拨到市州、市州在5天内下拨到县(市),但事实上经过各级财政部门后,在规定时间内根本到不了位。还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村务公开、社区建设这一块,涉及多个部门,民政部门自己的工作都做得好,但其它部门的工作就不好调控,缺乏制约措施,这样一旦有些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受批评的还是民政部门。
(五)民政法律法规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民政工作执法任务重,虽然近年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相对于依法行政来讲,民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滞后。一是层级较低。民政部门的执法依据只有少数几个是人大颁布的法律,绝大多数是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权威性和影响力较弱。二是硬性规定较少。民政部门对违法行为很少有可操作的硬性处罚规定,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三是立法空白点多。如去年以来开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市、县工作开展在先,中央、省的政策出台在后,各地都是在没有统一政策的情况下摸索前行,难免出现政策疏漏,待上级政策出台了,又可能出现上下不协调的问题,势必给基层工作造成被动。又如慈善事业,是社会救助的有益补充,应该由政府主导且大力推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涉及慈善的专门法律法规,势必造成慈善机构设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两个主要执法依据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非营利性的界定、基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民间组织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培育扶持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重程序性、轻实体性,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两个条例与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救灾救济、退役士兵安置、双拥优抚等政策法规都还不完善,需要政府自上而下进一步健全、规范。
二、解决的建议措施
上述5点是我们认为在客观上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的不利影响远远大于民政业务工作本身,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4点建议和措施。
(一)明确民政事业发展方向,争取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关于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就是讲民政工作必须立足于为民政对象服务,代表政府切实做好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各项工作,这是民政部门的根本任务。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工作不能大力提倡社会化、市场化。在至少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为民政对象服务不是市场调节和社会参与能起很大作用的,还是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大社会”,就是讲民政工作中服务民政对象以外的工作,应该逐步推向社会,走社会化道路,民政部门主要在政策引导、协调和宏观调控上下功夫,而不要过多的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和部门干预,给予其充分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自由生存空间。另外,民政部门不能包揽太多的事情,对一些职能交叉、部门争权,而对民政部门又无关痛痒的工作,可逐步简政让权。特别是新增民政工作任务必须慎之又慎,在民政工作已太多太杂的形势下,已不宜再新增民政工作,否则,民政部门最终会成为“不管部”,即“什么也管不了的部门”。因此,民政工作主要任务应立足于5大块,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事务管理。
鉴于这样一个定位,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争取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体制上应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而不是“政府主导”。党委领导,就是民政工作必须有一名党委常委分管,这样协调才有力度,落实才能到位。政府负责,就是政府要有一名常务副职领导分管民政,民政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为民政对象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应足额承担,重要工作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效果好不好,政府应负起责任,为民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民政工作要协调难协调,要钱用没钱用的困境,民政工作才能实现由“弱势民政”向“强势民政”的转变。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有了钱,民政工作就好办,没有钱,民政工作就难办,这个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目前,民政服务的对象占总人口的近10%,而投入不到2%,这也是有的民政工作难以再上新台阶的症结所在。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要像教育、科技等经费的投入一样,有一个比例标准,在近两年内,财政投入民政资金的比例应该提高到5%以上,再逐年有所增加。二是要从根本上理顺民政资金管理体制。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民政资金应该由民政部门安排使用,有关部门只负有监管的职能,而不应插手民政资金分配使用,这一点不理顺,特别是到了市、县民政部门,民政工作将走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进”也“进”不得,因为对资金没有分配使用权,工作做不好;“退”也“退”不了,工作做不好,受社会和公众的指责。今后民政资金的下拨应由民政牵头,财政只能起到监管作用。三是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中央财政下拨资金时就应明确资金的0.5%—1%可用于补充工作经费的不足,这样基层工作才有余地,才有条件,才可避免挪用、截留民政资金的问题。
(三)加强基层民政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一是要增加人员编制。省、市、县、乡各级民政部门都要适当增加干部编制,以我厅机关为例,平均1个人管一项工作,到了市一级,平均一个人要管2项工作,到了县一级平均1个人管3—4项工作,到了乡镇一级1个人管9—10项工作,甚至没有专人来做民政工作。对此,需要研究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特别是今后凡新增民政工作任务,必须先解决机构编制,才能开展工作,否则,民政干部的承受能力会达到极限,最终要出问题。在解决乡镇一级民政工作力量方面,要紧紧抓住税费改革中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配好机构和人员,否则,一旦失去这次机会,基层民政工作将难以翻身。目前,我省在益阳市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调整后的96个乡镇(街道)全部统一设置“民政与劳动保障办公室”,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1—2名干部,3—6万人配备2—3人,6万人以上配备3—5人,较好地解决了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和机构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准备争取在全省进行推广,从根本上解决全省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分期分批为基层民政机构配备必要的设施。“十一五”期间,部里应考虑安排专项资金分期分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市)民政局解决车辆、电脑等必要工作设施,为基层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这也有利于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落实。三是要加强各级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要从上到下,分批组织各级民政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民政部门自己的培训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民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关心干部的成长和待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比较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四是要树立并大张旗鼓宣传民政干部典型。能在全国树立起来的典型不多,民政系统树立了“为民模范”周国知这个典型,非常感人,对民政系统干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但宣传的连续性和力度不够。树立一个典型不容易,让社会永远记住一个典型更不容易。因此,要借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的契机,建立对民政典型的长效宣传机制,以此扩大民政工作影响。
(四)加强民政法规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加快民政立法,填补立法空白区,抓紧制定救灾、社会救助、慈善、区划地名管理等法律法规,同时抓紧修订一些不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部里在提请出台法律法规时应注意提高法律法规的层级,尽量以人大的名义出台法律,一般也应由国务院出台法规,提高民政法规的权威和影响。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民政执法应明确强硬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探索建立民政综合执法机制,对内对外开展执法监督,形成依法推进民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1、社会救助工作三对矛盾日益显现:一是大量困难群体的存在与建设“千亿合肥”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合肥市现有困难群体中还有相当部分在短时期内仍难以靠自身能力走出困境,而且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收入差距等原因,还有一些正在形成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单亲家庭、城市流动人口等。二是困难群体多方面的救助需求与现有社会救助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除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的救助需求外,贫困家庭医疗难、子女上学难、住房条件差、打官司难等特殊困难使救助需求多元化。三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的支持保障系统不健全的矛盾日益显现。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项目和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随之增多,使民政部门的工作更加繁重艰难。
2、基层民政队伍素质、工作条件与担当繁重救助任务不相适应。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现有民政行政人员381名,其中年龄在50岁左右的占70%以上;专科以下学历占80%,民政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各乡、镇(街道)民政机构撤销,“民政任务有增无减,民政人员有减无增”,使得县区民政工作推动难,乡镇民政工作落实难。
3、农村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4、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偏小,标准偏低。如肥西县摸底排查全县人均年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为9172人,省下达的指标为7795人,还有近1400户符合条件的特困户得不到救助。
5、五保供养经费缺口较大。从全市来看,按农村五保户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费计算,共需3969.24万元,减去省财政对合肥市农村五保户的专项补助1390万元,尚存在缺口2579.24万元,扣除县、乡、村统筹部分,全部经费缺口至少1/3。
6、退伍安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接收单位拒收现象增多,实际上岗率偏低;三县安置周期过长,自谋职业补偿标准偏低。(安徽省民政
民政工作的重心和着落点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归宿在基层。新时期繁重并复杂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的基层民政组织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这种现象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民政事业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民政组织难以承受激增的民政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不断加强,民政工作任务激增,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基层民政组织难以承受。以肥东县为例,近几年来,新增了灾民倒房重建、社区建设、城乡低保、“515”敬老工程、城乡医疗救助、老龄工作、送温暖工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上海落户二代人员补助发放等事关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内容,民政业务工作计算起来大项有60多项,小项有80多项,民政服务对象也是日益增多,其中五保8829人、农村低保33557人、城市低保4015人、优抚对象3205人、上海落户定补对象590人。此外,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的内容又不断丰富,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这些工作都要靠基层民政工作者去落实、去完成,如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要加强核查,发生灾情要亲临一线查灾、核灾,灾民倒房重建要加强督察,五保、低保、救灾等保障资金要打卡发放等。
二是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大都超负荷运转。各乡镇和开发园区在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将民政业务划入社会事务办,民政办不再设立,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大的乡镇2—3人,小的乡镇只有1--2人,有的只有1人。同时有的民政干部还兼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合管办主任、文化站长、残联理事长、村支部书记等职,有的还参加乡镇中心工作、包村驻点抓计划生育、抓拆迁,这种超负荷运转状况直接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更加尖锐。
三是基层民政工作条件亟待改善。民政部门肩负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重要职责,然而,无论从办公设施、工作待遇或者经费保障等方面,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条件与所从事的工作业务量不相对称。主要表现在:办公设施缺乏。基层民政部门仍然沿用原始手段开展各项业务,查灾、报灾、核灾依靠口述手写;优抚、低保、特困户管理仍是手工操作;低保、优抚等重要档案资料无处存放。工作经费短缺。近年来,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并未随着民政业务工作的拓展而随之增加,许多专项工作都难以落实工作经费。工作待遇低。民政部门归属政法口,承担着大量民政业务工作,同样起着维护着社会稳定的作用,却未享受岗位津贴。
二、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设立基层民政事务所,乡公务员编制。增加人员编制,5万人以上的乡镇民政事务所设置4—6人,不少于4人,5万人以下的乡镇民政所设置2—4人,不少于2人。
二是增加财政投入。增加省市县财政投入,每年拨给乡镇专项民政工作经费,5万人以上乡镇2万元,5万人以下乡镇1万元,由省市县按比例承担。
三是提高人员待遇。由于基层民政工作量的增大,必须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待遇,以提高工作积极性。民政事务所所长享受副科级待遇,一般人员享受一定的岗位津贴。
四是加强人员统管。人员由乡镇在公务员中选备,民政事务所设立后,归县区民政局统管,由县区民政局参照计生部门对乡镇计生办的管理模式对基层民政工作者进行考核、调配、使用。(肥东县民政局 宋孝祥)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部门责无旁贷。这是民政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困有所济、灾有所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幼有所抚,是和谐社会的最低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目前,民政部门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大都是能够尽职尽责的,但当前民政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工作条件与所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建议宣传等部门对于民政部门的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政、支持民政,使民政部门更好地为广大困难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安徽出力。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存在资金匮乏、机构人员薄弱的问题。比如,很多乡镇基层没有专人负责民政工作,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资金等困难。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经费投入,推动救助体系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社会基础。同时,安徽省委常委会已作出决定,“将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更名为乡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由省编委按程序研究办理”,请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呼吁和支持。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是多年来“慈善事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与全国相比,安徽的慈善事业更加落后。呼吁政府把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作为一项职责,多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统筹安排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促进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更多地救助困难人群。(安徽省民政厅)
第五篇: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___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累计交易__万元,其中直接消费__万元,占__,如此低的刷卡消
费量,说明银行卡的使用率极低。那么,是民众不愿意用卡,还是受理环境不适应刷卡支付,是发卡行宣传不到位,还是商户不愿接受银行卡,银行卡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使民众认可使用银行卡,如何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资金流动监察,减少现钞流通,方便民众生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___市银行卡受理环境概况
2002年对___市5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汇局)发卡行的受理系统、受理机具进行了统一标准改造,经当地人民银行组织的检查测试,各发卡行的发卡系统、受理系统、通讯网络以及受理机具的自动柜员机(ATM)和销售终端机(POS)完全符合、满足“银联”的统一标准要求,并经上级人民银行用异地银行卡对本地的终端机具ATM、POS机测试检查,全市5行(局)受理机具对外省他行(包括本地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发卡银行)的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以及上级中心城市发行的各类银行卡的各种交易品种(消费类、预授权类等)均交易成功,这标志着该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已满足全国跨行跨地区联网通用。
现发行的银行卡有: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农业银行的金穗卡、中国银行的长城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和邮政储汇局的绿卡等五类20余种,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特种纪念卡等带有“VISA、MasterCard”、“银联”标志的各类银行卡。以上银行卡均可在全市上述5家银行的终端受理机具上进行消费、预授权及相关业务的支付与转账,也可在全市的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消费场所(如:华林商厦、华宇超市、云岗宾馆、___宾馆、永和美食城、永和食府等)拥有POS机的特约商户用卡消费和在上述5家银行设在银行网点和高等院校、商厦的自助银行、自动提款机上进行转账、提现等业务,接受自助、无干扰、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卡现状分析
(一)银行卡发行逐年巨增,借记卡占主导地位。截止2004年12月底,全市共发行银行卡930,347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0,962张,同比增幅45.5。其中:信用卡54,375张,比上年同期减少4,088张,同比降幅7.0;借记卡875,972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5,050张,同比增幅50.79。综上分析,2004年该市银行卡的发卡有了较大的增幅,由于借记卡的用途的拓展和代理业务的增加,发卡量保持较大增幅;而信用卡由于受限范围大、办卡门槛高,群众暂时接受能力不强,导致发卡量下降。每家发卡行平均发行银行卡186,069.4张,其中:平均发行借记卡175,194.4张,平均发行信用卡10,875张。
(二)银行卡交易总额逐年增加,直接消费额偏低。全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共交易2,604,47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36,527万元,增幅25.95。其中:直接消费27,4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6,389万元,增幅73.54,全年共交易8,826,273笔,平均每笔交易0.295万元。银行卡交易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5,刷卡直接消费只占全市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6。综合分析,2004年银行卡的交易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直接消费量也有了较大的增幅,但在社会消费比重中仍然很小。2004年全年,全市银行卡每卡平均交易2.8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3.23万元相比,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发卡量的增幅较交易量的增幅大的多;2004年直接消费额只占交易总额的1.06,每卡平均直接消费295.42元,与上年同期平均每卡直接消费1,624.58元相比只占其18.18,不足二成;2004年全年交易882.63万笔,平均每笔交易2,950.82元,全年平均每卡交易9.5笔,平均每笔直接消费2,070.34元。
(三)受理机具分布扩大,摆放较为集中。全市2004年底拥有ATM机74台,布放在74个地点,比上年同期新增加21台,增幅为39.62%,今年增幅较大,主要是发卡行市场竞争增强,农行一家新增装机20台,该行占全市ATM机拥有量的32.43,比上年同期增加19.22个百分点,银行卡受理市场份额加大;POS机2004年底拥有498台,比上年同期增加33台,增幅7.1%,摆放在427家特约商户中,特约商户比上年底减少25处,主要是各发卡行正在取消了压卡(即信用卡电话授权)商户,并对商
户进行清理。综上分析,每家特约商户平均摆放POS机1.16台,每家商户平均受理消费64.37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55.19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17,723.5笔。特别集中的是___华林商厦一家就摆放了全市5家发卡行的80台POS机,每台POS年平均交易8.75万元,一个收款柜台同时摆放着4家发卡行的POS机,POS机
利用率并不高,受理机具管理也比较混乱。
从下表中可看到各发卡行各项业务的比重,总体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发卡、交易在全市比重较大,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受理机具在全市比重较大。
三、目前银行卡受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联商务未进驻的城市,缺乏专业统一的协调、服务、管理组织机构,跨行交易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___市属“非中心城市”,目前山西银联商务还未进驻,全市5家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均不在本市,跨行交易清算由其上级行代理在中国银联总部或上级城市清算,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与各发卡行组建的市银联卡工作领导组只负责当地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初期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而对于跨行交易中出现的业务问题,如单边交易、错账回划、费用扣划等,当地银联卡领导组无法处理,而各发卡行只能向其上级行反映情况、追踪交易、查找原因,若查到跨行处理中其上级行也只能按查询系统规程等待查询结果,无法及时向客户给予满意答复。如在一次跨行交易时,出现单边交易,受理方认为交易成功,并打印出交易凭条,向发卡行申请清算,而发卡行未有交易记录,不能从持卡人账户中扣款,双方无法完成清算,但受理行已向商户垫付款项,无法及时入账,此时受理行与发卡行该由何方发起查询,追回货款,需要规范规程,明确责任。
(二)未形成商户银行卡受理培训制度,操作受理机具不够规范。
一些大的商户,拥有5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各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不尽相同,受理业务种类也不同,显示界面不同,操作程序各不相同,还有就是商户收银员的调换等因素,使得商户收银工作在受理银行卡的操作中经常出现误操作,影响了受理的及时和通顺,给持卡人带来一定不便。商户急切要求制定统一的受理机具培训制度,提高收银员的操作技能,提高交易成功率。
(三)___市发卡行缺乏经常、有效的激励用卡宣传活动,民众刷卡消费意识不强。
___市已通过测试全面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所有终端机具已具备受理全国各地的银联卡,而发卡行进行经常、有效的宣传活动的不多,在特约商户甚至看不到受理银联卡的任何醒目标志,而作为实现“314目标”的___市,各发卡行未形成鼓励银联卡消费的激励活动机制(如有奖刷卡消费、在奖办卡、持卡人联谊活动等),在民众中知名度不高,民众拿到银联卡却不知其用意,只知道用来储蓄,有很大一部分的银联卡从未进行过消费,从而成为“零消费卡”,这说明,银行卡还没有完全成为居民的日常支付手段和支付工具,人们的思想意识还禁锢在老框框中,体现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现金消费的惯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要充分宣传银联卡在银联中的费用问题,按相关规定在ATM机上跨行提现每次只收2元,跨地区跨行交易另加收汇费;在POS机上无论是否跨行或跨地区都不向持卡人收费,这也是为了消除顾虑,鼓励刷卡消费。
(四)___市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受理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其投入高,范围广,有比较多的特约商户和业务发展空间,但发卡行该项收益较少,配套成本过高,效益倒挂现象比较突出。
银行卡已实现联网通用,但在刷卡消费时常常会因机具故障、网路不畅等问题而无法完成交易,虽然各家都在极力改善通讯网络,修善终端设备,但这将增加发卡行的很大一笔开支。我国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商户回佣,而国外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贷记卡用户的透支利息。从营业收入看,发卡行因吸收存款获得的收入逐年减少,竞争的加剧使银行卡的年费及商户回佣也在不断下降,而个人透支利息收入又是一项空白,造成总收入增长缓慢。从营业成本上看,一方面我国大部分ATM、POS机主要芯片、技术支持系统需要引进,操作及维修人员需要培训;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卡普及程度还较低,大量的人员、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总成本居高不下。一台ATM机要二、三十万元,功能强的要四、五十万元,一台POS机三、四千元,功能多的近万元,而网络改造、租用也是一笔大的投资,因此发卡行对扩大受理商户与机具更新换代步伐不快,因硬件等方面形成的障碍也很突出。
(五)商户认为,现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仍然偏高,在___市激烈竞争的低利市场中,更加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3月1日起调整现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办法和标准,不再规定超市、百货业1和宾馆、酒店业2的商户扣率标准,只规定发卡机构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比例。发卡机构收益及银联网络服务费,在超市、加油、航空售票等类型的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35和0.05;在一般类型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7和0.1;在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1.4和0.2;在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和批发类商户中,比照一般类型商户的标准收取,但发卡机构收益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40元和16元,银联网络服务费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5元和2元,同时放开收单机构的收费标准,对银行卡特约商家的手续费的构成是“发卡行收益+银联网络服务费+收单服务费”。而在一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03.21亿元、卡均消费只有295元的___市,在同一商户,却有着不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商户不明白各行执行着不同费率,其成本计算方式是如何确定的,使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市场化表现突出,影响特约商户的发展和银行卡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其费率仍然偏高,银联的手续费是刷卡交易额的1%,而零售业的利润只不过是营业额的1%—6%,故银行业抽走了零售业本来就微薄的大部分利润。从金融法制的角度看,银行卡结算方式是现代化零售业必备的基础服务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刷卡手续费应当作为正常成本分摊到商家所有的营业成本中。
四、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统一部署,加强监督,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建议成立以市政府牵头的___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一致,严格监督,逐步推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健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造良好、规范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整合市场资源,营造安全、快捷、便利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协调处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上级银行卡发展办公室和中国银联商务的联系,做好在当地设立中国银联商务分支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处理问题的时效,统一管理POS机,统一扣拥率,统一机具维护,统一商户培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协调组织各发卡行开展用卡激励活动,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造良好刷卡消费的氛围。
(二)更新观念,团结一致,大力培育和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促进持卡消费。整合现有银行卡市场资源,建立和改善统一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拓展银行卡业务种类和特约商户,全面提升___市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持卡、用卡、爱卡意识,增强民众的持卡消费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的生产力,为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服务。___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开发旅游产品,增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中,政府部门更要充分认识银联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做大、做强旅游这个朝阳产业中,政府应抓紧出台相应的支持和保护银行卡受理环境的相关政策、地方法规,将银联卡作为政府部门、公务支付工具,推行应用公务卡,扩大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加大支持银行卡的力度,对银联卡的受理环境进行强有力的改善,从根本上使银行卡得到全面发展。
(三)发卡行要与拓展消费信贷相结合发展贷记卡业务,促进银行卡健康发展。从发展趋势看,真正意义的贷记卡是银行卡发展的主流。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国家已大幅度放宽了对透支额度的限制,个人卡单卡单笔透支额度放宽到2万元,透支余额限制放宽到5万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60天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等相关具体措施,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从借记卡向真正贷记卡的转变。当然,加强风险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也是银行卡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监测和化解机制,需要健全完善的透支管理、风险准备金、保险和担保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开卡、信用监控、授权、柜面服务、客户服务等操作流程,确保POS网络、ATM网络、特约商户受理网络、受理行处理网络等作业环节的高效畅通。增强银行卡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保证业务稳健高速发展。
(四)拓展银行卡电子支付工具的品种,促进支付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国网民目前超过1亿,互联网的逐步整合将进一步促进网上支付的蓬勃发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5亿,庞大的潜在用户诱惑着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商家在手机支付上不断探索新的实现模式,目前一些城市已在试点和推广手机银行卡支付。支付终端的多功能化和终端形式的多样化,随着通讯技术的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