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时间:2019-05-14 22: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第一篇: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259-02

摘 要 事业单位现金管理一直困扰着我们,其管理混乱扰乱了国家的现金流通秩序,不仅给资金安全带来隐患,也容易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或者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找出原因的情况下,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为了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现金管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现金管理 问题 对策

现金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财经制度,它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和制止违纪行为,稳定市场物价,起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城乡经济十分活跃。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经济形势,近几年来适当放宽了现金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也出现了有些单位利用搞活经济,进行违纪、犯法活动,使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造成不小损失。

一、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存在现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虽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金支付1000元的结算限额已经过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有的单位一次性支付5000元以上现金的业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单位一次性支付上万元、上十万元的现金,严重违反了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2.坐支现金的情况严重。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的现金收入应定期存入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未按照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而是直接用于日常经费开支,坐支现金现象相当严重。

3.帐面现金余额过大。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为该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然而,很多事业单位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却很大,帐面现金余额在万元以上的单位不在少数,甚至个别单位的帐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几十万或上百万。

4.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应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理,严禁白条抵库。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帐面现金余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在抵库的白条中,有的已经抵库一年甚至几年以上,有的甚至没有单位领导审批。部分单位由于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变化,有的白条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已经无法说清楚其具体情况。

5.少数现金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由于当前各事业单位取消了记账会计,只保留一名报账员,会计核算全部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尽管这种体制与《会计法》表象上不冲突,但实际上弊端很大、漏洞很多,主要原因是会计核算中心的记账员对该单位情况不熟,经济活动情况全部取决于报账员实际报账,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实际上是一人经办,缺乏应有的监督。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报账员出现了现金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有的长达7个月。

二、造成的直接后果

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其危害程度相当大。它是“小金库”产生的根源,是公款私存的“资金保障”,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应引起金融、审计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采取有力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完善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从源头上、制度上堵塞现金管理漏洞。

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不仅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的隐患,更为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极有可能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

1.为个人贪污公款提供了可能。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对现金的去向难以控制,经办人员很可能利用管理中的漏洞,通过虚开发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贪污公款。

2.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了便利。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就可以通过虚列支出等手段套取现金,从而私设小金库。

3.难免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由于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过多,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的情况。

4.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白条顶库现象的存在以及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经常变更,单位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往往弄不清楚库存现金中白条的性质,也不愿去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的白条。这样,时间一长,库存现金中的白条将成为呆滞帐,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对策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现金管理亟待加强。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1.建立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建议政府在不违反国务院和上级政府、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并完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现金管理制度,并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2.组织各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库存现金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将清理结果报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备案。对清理中发现的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问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对清理出的长期未入帐的收入支出单据要区别情况采取及时入帐或收回的措施;对作为现金抵库的白条要查明性质并及时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对库存现金余额过大的要及时缴存银行。通过清理,应当做到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帐实相符、库存合理以及杜绝白条抵库和长期不入账的情况。

3.进一步明确现金管理职责,保障现金规范化管理。各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出纳在现金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单位负责人事前监督、出纳具体负责以及会计事后监督的体制,以确保现金规范化管理。

4.建立现金管理日常监督制度,确保现金管理制度长期有效发挥作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督,不定期对各单位现金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罚,以确保现金管理制度的长期、有效执行。

5.尽快将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上升为现金管理法,为强化现金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将以现金结算为主的结算方式改为以银行转账结算为主的结算方式,适当提高现金结算起点,凡是交易额超过结算起点的,必须实行银行转账结算;单位和个人在银行大额存取现金,必须事先到有关部门办理备案手续,银行方可为其办理存取手续;加强现金管理法的宣传,使公民逐步习惯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6.各地银行要加强现金管理,特别是商业划小核算单位,工业开办自销业务,现金周转量大,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单位送存现金提供方便。使现金管理与信贷管理、结算管理紧密结合。对符合国家计划、政策和正常经营的经济往来,在信贷、结算现金使用上,都要予以支持。办理转帐结算,力求简便、迅速、安全,各基层银行要加强柜面监督和事后检查工作。对执行好的单位、银行或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对违反国家计划、政策和现金管理规定的,按以下情况予以制止和给予必要的制裁。

第二篇: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现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对企业的各项活动与相应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现金管理的目的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现金对企业运转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现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58-04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对其他资产度量的标准尺度。它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意义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是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本文论述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与资金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现金管理原则,保证现金流动的透明化;其次,保证资金充足,迅速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资金;再次,避免企业资金冗余,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功用。总之,现金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现金冗余量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素质堪忧

1.企业的现金管理观念错误。目前,许多企业对现金管理存在观念性错误。部分会计人员误以为现金管理仅仅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简单地统计日常现金流的流出而忽略了现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种忽略也使得现金的利用价值大幅度缩水,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之相反,部分会计人员对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出于提高资金周转为效率的目的,自己随意选择结算种类,不理解也不配合银行对现金支付的管理。其次,“紧急关头,用了再说”理念的盛行使得部分企业现金管理相对主观随意,主要表现在:滥用自有资金甚至是专项资金;消费基金和面子工程占用过多资金。此类行为使得资金的运用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2.财务人员素质堪忧。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薄弱,这与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和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密切关联。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单纯记录现金的流动而非去有效管理。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并未获得从业资格,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影响着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本着客观的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道德心,对非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与其同流合污,互相串通,弄虚作假。此类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秩序,不利于公司的有序运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

1.对现金的使用过于随意。企业现金使用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1000元的限额;将库存现金用于不恰当的会计科目等。随意的使用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2.存在“白条抵库”与“坐支现金”现象。企业在应对临时的应酬,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等情况下经常有人写下一纸欠条并挪用库存现金,这就是“白条抵库”行为。此类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账实不合”的困扰。与之相对的还有“坐支现金”的现象:单位用自己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各项支出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方便省事,将收入直接用于其他开支而不存入银行,“坐支”现象时常发生。二者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机制有效率的运行。

3.多头开户。企业以同一个身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开立多个户头办理存取业务以套取银行信用,方便大额贷款进而隐瞒收入和支出来逃避纳税。这就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逃避或者诈骗行为。此类行为无视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一方面破坏了金融系统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

4.私设“小金库”。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企业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外观各异,内在复杂,性能各异,“小”已经难以掩盖其本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严重干扰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

5.岗位分工不明确。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会计和出纳相互串通或者由同一人担任出纳和会计两个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舞弊、掩盖错误和越权管理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起不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

1.闲置资金过多。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金的持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现金的持有要保证企业的日常开支和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由于持有现金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故而闲置资金也要遵循效率最优和适度原则。在大多数企业中,现金的大量冗余仍然存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着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

2.企业现金周转不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资金占用量。不顺畅的资金流转使得企业无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无法购置固定资产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的原因一个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当,一个是存货管理不当。

(1)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为了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争夺客户,被迫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增加账面上的收入与利润,但由于售出货物和客户还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的现金数量并不能马上增加,这无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而且如果客户的信誉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那很可能造成财货两空的下场,“坏账”的风险也会更大。

(2)存货管理不当。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企业为了营业活动所购买或制造的商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数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过大的存货存量会占用很多流动资金与劳动力资源,增加企业的负担与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存货管理水平的降低必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顺。

(四)企业资金缺口加大

1.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进行外部融资以利用财务杠杆减少赋税乐此不疲,而对内部融资的作用明显缺乏认识。所谓内部融资,就是把自身的储蓄用于经营和投资。该融资方式更倾向于利用内部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现金的融通,它是外部融资的基础,共同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也没有融资费用,不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所以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但是由于内部融资合法性的界定问题存在争议,且偿还压力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企业外部融资困难。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部融资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更愿意放眼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这造成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借款难,融资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放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第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票据进行抵押,缺乏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贷款项目往往泥牛入海;第三,银行大多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同样的评审标准下难以对抗大型企业。

外部融资的缺乏使得企业绞尽脑汁挪用现金,进而加剧了现金管理的混乱。

三、提高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

(一)增强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是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意识的提高应该从管理层开始,企业领导要摒弃以前将营销、成本、利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现金管理的思想,认识并接受“现金为王”的理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运用情况,并及时总结现金流管理的经典案例和经验,然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企业员工自觉注重现金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团队的建设。

2.保证财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是企业珍贵的财富。财会人员素质的保证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保证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从事财会工作,杜绝没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其次,企业要通过培训及再教育的方式纠正财会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升其业务素质与法律意识。知识的更新对于会计人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经济法和公司法也要称为会计人员必须娴熟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提高其核算水平。最后,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氛围,杜绝舞弊或串通舞弊的行为,努力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具体要求包括:钱、财、物要分管:负责仓库保管的人员只能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管理,而对它们的相关信息登记任务则要交给财务人员管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者不能同时担任审核人员和记录人员,而财务的保管者不能同时担任记录者;在入账方面,记录明细账或者日记账的财务人员要和记录总账的人员相分离;货币资金的收付和保管只能由特定的出纳人员负责,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非货币资产的登记、货币资金审批等工作,还应与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

2.完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审批人应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规定经办人在处理事务时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并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要求经办人必须遵守。对现金支付的审批也是重中之重,单位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方式与范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着力控制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现金的支付,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资金收付行为。

3.完善审计工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只从属于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对现金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充分有效,管理部门制定的现金管理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各项经营业务的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审计。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报告到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保证现金使用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做日清月结,并定期盘点。为了防止挪用现金、贪污腐败、舞弊或串通舞弊,保证现金安全,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并对现金进行盘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的情况,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投资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第一,申购新股。为了避免高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企业可以将短期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来申购新股,而不必购买收益很诱人的高风险股票。第二,购买国债。国债流动性很强,参与者也较多,如果企业不愿长时期持有某一债券,那购买国债相比购买其他债券更容易及时脱手。因为国债由国家发行并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再加上上市国债的品种都具有较高收益性,所以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国债。第三,委托理财。专业的理财机构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面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企业与其自己投身于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委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理财机构要更加保险一些,也能更大地减少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第四,培养理财人员。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与规模时,可以考虑聘用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家或理财团队,让他们随时观察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化、研究利率走势并为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现金,合理制定计划。

2.控制现金收支平衡。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通过制定以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往的交易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第二,增加预收账款也是加速现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客户先付款企业后发货,这样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回流。第三,尽量推迟偿还应付账款,争取充分利用对方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政策,但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晚的付货款。第四,加强存货管理。过多的存货存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人工费用,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还会造成货物积压,面临跌价或者毁损的风险,所以控制存货数量可谓十分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政策促进客户进行赊购,以此来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和信誉的问题经常不能从银行得到所需数量的贷款,所以进行票据贴现是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商业票据大多是企业间交易时买方开给卖方的,贴现行为也可认为是变相的提前获得货款。资产典当融资就是企业对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而获得的资金,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资产典当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多种多样,抵押给典当行以后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赎回即可,期限最多可以达到半年,赎回后可以再次抵押。资产抵押对融资者的信用度要求很少,所以资产典当融资十分方便。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向自己的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客户收取预收账款、定金,延缓向购货方支付货款等。但也伴随着还款期限短,压力大等风险。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了缓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国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并大力贯彻实施来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实施结构性减税,也可直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国家应该通过强制力大力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纠正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不应只注重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让其以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抵押,企业也可以借助其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间互相提供担保。另外,银行应转变观念,将对企业的评估更多地转变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分析上来,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企业分析”。

(五)银行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首先,银行根据被监督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违规使用现金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方面进行特别的关注,比如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等,并以此为突破口坚决纠正现金管理工作,同时对违反规定使用现金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银行应严格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的行为,按照规定一个企业只可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出基本存款账户,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只可以办理临时存款账户进行转存款收付。最后,企业减少(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0页)现金交易而使用转账的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交易产生错误的概率,银行可以对除用于发放工资、福利或者采购农副产品等行为以外的现金提取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便会放弃使用现金结算转而使用转账方式。

参考文献:

[1] 邓一帆,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2)120-122

[2] 顾丽,企业现金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125-126

[3] 万怡,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8)063-064

[4] 陈巧楠,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78-279

[5] 薛明芳,企业现金管理状况分析[J],会计师,2011(05)039-040

[6] 刘海林,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4(01)070-071

(作者简介:邵名童,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编:赵毅)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预算单位的财政拨款和预算外经营收入,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核算和监督等工作。事業单位收入性质的特殊性,预决算、国有资产、收支等不同筹划会降低单位成本支出,全方位管理资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单位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完成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任务。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现预算工作及有效执行,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发挥政府职能性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单位管理层财务管理观念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和管理层缺乏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事业单位管理者认为财务工作只是核销发票、记账等,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数据分析资金的执行情况。财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参与程度不高,管理层忽视了财务管理的全局性,惯性的管理思维使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难以上升新水平。再有每年的预算编制、内控建设、风险评估、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认为就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责任分配不明确,影响了整体财务管理的效果。

2.预算管理方法不完善

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与监督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般都是单位内部财务部门进行单独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只在财务部开展,这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间财务信息不畅通,不利于各部门对于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各部门难以根据财务状态及时调整。编制时采用预估方法,或者以某一数据填报,由于职能体系的不协调没有结合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编制导致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缺少真实性。预算编制中产出指标与效益指标模糊,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效率不高。预算执行完成后又缺少问责问效等,有的采购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不能持续进行影响执行进度。由于财政监督管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资金的去向监督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追求支出绩效目标,及项目实施完成后的效果后续跟踪不到位,使得单位预算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不足。与此同时,预算绩效评价只是开展单位的自评价,缺少外界的监督,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弱化。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及相关资料真实性及可靠性,促进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但是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和业务流程图只是流于形式,更不用说随内部管理目标及风险活动、政策等进行更新,财务内部控制职责没有发挥出作用,管理层将工作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部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并没有明确单位内部的经济情况,不能够及时将账目同实际的预算、收支、资产、合同等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出现了会计人员统计的账目同实际不符合的现象。其次,部分管理层人员自身也是监督人员,自身具有多个职责,不能保持独立性,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督功能的发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增加。事业单位若要规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监督。

4.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最新的财政法规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干事情喜欢按部就班,导致工作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会计法规法制观念薄弱;一些财务人员遇到一些问题缺少自主判断的能力,导致工作效率和水平低。财务人员大多兼任多个账套的出纳会计,他们本身事务繁多,再加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时间专心进行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处于核算基础状态,财务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1.提高单位管理者及管理层认识,注重财务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加大财务部门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配备专业人员及硬件,对财务工作多加支持,需要职能协调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畅通。改变“重要钱轻管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已明确提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办法都将随之发生改变。确定财务管理职能定位,明确岗位分工与职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价值,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沟通和交流,财务部门可以全面参与财政拨款使用的决策及管理过程,综合化分析财务数据,重视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将绩效管理渗透到各个专项资金项目中,提升决策与管理质量,为管理者决策及加强管理奠定基础。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贯穿整个财务活动。因此更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果,就要降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冲突。首先,预算编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是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基于各业务部门工作计划来进行确定绩效目标,编制具体、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的绩效指标并制定实施方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是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功能经济分类和项目编码运行,严把审批核实手续;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后,项目部门对职责内的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财务部门对重大项目和重要指标实行重点监控,按时间节点对预算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检查督促。项目各阶段规范程序管理,形成工作的联动化,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约束机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聘请财务专业人士依照单位自身状况,制定符合单位自身发展的、合理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可为内部控制管理更好的发挥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根基。建立起切實可行的预决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基建项目等制度和业务流程图及风险防控点。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建设,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分权、分事、分岗职责;另外,还要采用科学措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严格落实工作形成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强化会计核算和流程监控,完善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等基础日常核算业务;还需对业务层面执行情况每年进行至少一次风险评估,推行风险管理,规避资金风险。财务分析信息量大,要合理使用信息化系统,借助内控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及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管理,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强化单位财务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健康监控机制,对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全方位管控,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4.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也应在当前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需求转变的状况下,建立财务职能转型升级的先进理念。首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自学等方式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充实自身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及内部控制知识,一旦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可以灵活应对。其次,财务人员要在从工作中学习,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并总结经验。再次,财务人员要多向管理者及专业人员进行请教,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篇: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教师: 张弦 学生姓名: 丁钰 学号:12192021 专 业: 市场营销(国际会计方向)时 间: 2016/1/7

一、选题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数量不断上升,所在地位也逐渐提高,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出现财务危机、信誉危机等问题,严重的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究其原因,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企业现金管理不善。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研究就十分的重要。

在企业的现金管理中的“现金”不等同于通常说的现款,我们把在企业内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统称为现金。也就是随时能变现的“钱”,相对而言,现金是企业资金中变现能力及流动能力最强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等。持有现金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强偿债能力和高商誉的表现,但不是企业拥有的现金越多越好。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我国的一些企业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不能实现同步的情况。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会形成现金的置存,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会形成现金的不足。企业只有保持适当的现金结余,才能维持企业整个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进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做好企业的现金管理工作,防止现金的滥用与流失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小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还有现金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技能低下,企业的领导重视力度不到,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使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多开户头,“小金库”屡禁不止;坐支现金;白条抵库;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盲目投资,失误多、损失大;大量现金沉淀严重、库存比例过高、外欠账居高不下,现金周转速度慢、周转不灵,等等。将这些反映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就会出现利润虚增等问题,将影响到企业领导人对整体企业运作的决策。鉴于现金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企业应重视管理其整体的流程,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得以维系,进而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现金管理工作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强大,需要得到中小企业领导的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金及现金管理对中小企业的现实意义,论述中小企业在现金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如何保持合理的现金库存比例,三是如何管理坐支现金问题。给出解决对策,从而为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出谋划策。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研究成果有很多,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淑莲主编的《财务管理》一书,书中第十章流动资产管理中提到,流动资产的增加是能够更多地为公司创造利润,增加经济附加值,还能带来潜在的不良资产,造成周转不灵。为解决这些问题,为流动资产管理与决策提供思路,她提出根据持有量与成本的关系建立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的解决方法。在现任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张强主编的《现金管理经典案例评鉴》一书中,现金管理是流动性管理的核心。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为中小企业建立现金池来解决企业出现的现金管理问题。在赵玉梅主编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一书中,提出提高现金使用效率,达到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力争现金流量同步;使用现金浮游量;加速收款;推迟应付款的支付。同时还指出要怎样做好健全的现金内部控制制度,一要做好“职务分离”,做到专人专管;二要做好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三要做好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

由美国斯坦利.B.布洛克(Stanley B.Block)和杰弗里.A.赫特(Geoffrey A.Hirt)二人合著的Found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一书中对流动资产管理现金管理讨论了企业持有现金的原因,然后研究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周期。企业持有现金的理由有交易的需要、银行补偿性余额的要求和预防的需要。在弗兰克.J.法博齐(Frank J.Fabozzi)和帕梅拉.P.彼特森(Pamela P.Peterson)著的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一书,介绍鲍莫尔模型和米勒-奥尔模型,帮助企业决定所需现金水平以及何时需要现金。尤金.F.布瑞翰,乔尔.F.休斯顿著的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一书中,我们大多数人运用“现金”这个术语指的是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然而,企业财务总监运用的“现金”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货币和活期存款,还有非常安全、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有价证券。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活期(或支票)存款远比货币重要。下列方法有助于最优化活期存款持有量:为了保持流动性,持有有价证券而不是活期存款;提前安排借款;更好地预测各种支付和收入;加速收款;运用信用卡、借记卡、电汇和直接存款;尽量使用现金流量同步。

三、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现金及现金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从现金的使用效率,合理的现金库存比例和现金收支制度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得出对策建议,以供借鉴。

四、论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现金及现金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一)现金及现金管理的概念

(二)现金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第三部分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库存比例不合理,“小金库”屡禁不止

(二)现金使用效率低,现金管理不严

(三)现金坐支现象普遍,现金管理混乱

第四部分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认识存在偏差,对现金管理重视不够

(二)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第五部分 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遵守现金库存限额,做好清理“小金库”工作

(二)快速收款与慢速付款相结合,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

(三)完善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制度

第六部分 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1] [美]斯坦利.B.布洛克和杰弗里.A.赫特著,王静译,第十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163页~173页[/M] [2] Frank J.Fabozzi,Pamela P.Peterson,“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46页~563页[/M] [3] [美]尤金.F.布瑞翰,乔尔.F.休斯顿著,胡玉明,赖红宁译,第五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470页~473页[/M] [4] 刘淑莲,财务管理,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99页~215页,29页~36页[/M] [5] 何青,财务报表分析(全国金融硕士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M] [6] 赵玉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年3月,62页~77页[/M] [7] 王亚卓,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必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65页~115页[/M] [8] 张强,现金管理经典案例评鉴,第一版,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60页~73页[/M] [9] 范琢,辽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9期

[10] 倪金凤,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04期

[11] 杨红,浅谈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年03期

[12] 刘唱,浅谈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24期

[13] 张丽恒,中小企业库存现金管理问题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4] 雷珺焱,中小企业现金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26期 [15] 陈骏,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08期

[16] 陈英,西藏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藏ABC实业有限公司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7] 毛寓阳,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探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8] 夏又阳,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19] 罗文波,我国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0] 徐志鸿,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及案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第五篇:当前基层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基层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金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要求,管理各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即对现金收支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它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的一项重要财经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现金管理的内容和内涵也在不断加深和完善,现金监管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

一、当前基层行现金管理的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银行总行历来都十分重视现金管理问题,多次强调要加强现金管理工作,继1988年出台《现金管理暂行条理》,和人总行199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额现金支取问题的通知》、《大额现金支取登记备案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现金管理办法和微机操作规程。2003年3月1日人总行又公布施行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2003年9月1日公布施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中对现金管理也做出详细的规定,不难看出现金管理的现实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现金管理,有利于遏制通胀。现金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的一个层次,现金投放多少与消费需求关系密切,而消费需求又直接影响零售物价指数,货币投放过多必然增加即期社会购买力,加大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的矛盾,从而推 动物价上涨,加大通胀的压力,实践证明,货币投放较多的年份,都是通胀较为严重的年份,所以控制现金投放,对于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遏制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现金管理有利于中央银行实现间接调控的转变。实现金融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方式为主向间接调控方式为主转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现金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控制货币投放,对于调控基础货币举足轻重。

第三、加强现金管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使现金管理进入依法管理阶段。但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漏洞。从微观经济活动分析,现金管理与利益机制的冲突较大。现金管理工作十分弱化,现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单位、企业保留大量现金而遭抢劫的案件时有发生,不少金融犯罪案件和违规行为往往与违规支现有关。因此,加强现金管理,堵塞漏洞,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客观需要。

第四、加强现金管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也符合国际惯例。从国际上看,大额现金交易是与偷税漏税,洗钱及其他犯罪活动连在一起。大多数国家大额支现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加强现金管理,有利于堵住单位交易中逃税漏税,增加财政收支。防止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二、目前基层行现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行现金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功能弱化,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检查等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大量现金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社会,影响货币流通秩序稳定。三是各种银行卡“电子货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四是《现金管理条理》滞后,一些《细则》不适应当前的变化。五是现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六是现金管理缺乏深入宣传,政府及有关经济部门和广大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对此配合意识弱,有的企业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对现金管理工作现实意义和作用认识不高,配合不到位。七是对异常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没有制定跟踪调查制度。八是金融机构对现金收支统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一些科目盲目归属,造成现金投放回笼原因不清。

三、当前基层行现金管理的主要难点

一是《条例》滞后,操作难。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入,经济领域和金融体制已发生巨大变化,一些条款已过时,对当前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作出规定,给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二是开户银行监管难,一方面,从当前情况看,财政帐户集中管理后,各单位的工资全部由集中户支出,给开户银行监督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开户银行从本身利益考虑,为拉存款,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不愿检查不敢检查,或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敢处理,使有些开户单位超库存现金情况十分严重。三是协调机制建立难。按照各自分工,人行货币发行部门负 责现金检查等日常工作,会计部门负责帐户管理工作,各自为政,造成重复检查,从整个社会看,现金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商、财政、银行、税务、法院等部门。存在局部各科室协调较难,整个社会各部门协调更难。四是现金管理处罚难。客观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太大。少则5万元,多则30万元,对人的处理可取消高级人员任职资格等。主观上,违规单位领导一旦受到处罚觉得“没面子”影响政绩,所以,通过各种关系疏通,有处罚权的人行也觉得“低头不见抬头见”再加上有的人行干部子女、亲属就在商业银行上班,一旦真正处罚不但得罪人,而且手续麻烦,罚款如数上划。在被处罚单位的有关人员频频说情下,不了了之。有的可能已下发了处罚通知书,可是罚款并不到位。

四、对基层行加强现金管理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现金管理存在症结。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尽快出台新的《现金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针对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增强现金管理工作执法力度。

第二、加强现金管理执法力度,增强开户银行现金管理责任感。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督导,增强开户银行现金执法检查力度。对日常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电话举报、来信来访中发现违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开户银行现金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现金管理 问题,并责令整改,对违规行为可采取通报,处罚方式,使开户行增强现金管理责任感,维护现金管理制度严肃性,树立人行监督权威。

第三、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建议建立现金支付收费制度。对于现金支出,除了认真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制度中规定的控制大额现金支出外,建立现金支付收费制度。(1)金融机构收费范围:可通过对客户取现时收取一定的费用,减少现金流量,促使客户尽量进行转帐结算。金融机构间现金业务库存代理也可收费。(2)收费范围:金融机构办理现金业务收费的具体业务范围应该是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以及农户发放小额农户贷款。金融机构办理现金业务收费的具体业务中民政抚恤救济金等业务,属于免于收费的项目。收费模式为累进费率制。平时取款不进行当时收费,只是进行现金收费金额的存款扣存,到规定时间进行现金取款收费划缴。采用此办法时要加强对帐户管理,防止多头开户和帐户违规取现。金融机构在个人转帐结算方面进一步拓宽,对信用度高的政府公务员和社会名人推广个人支票,对储户可推广个人汇款业务。还要发展银行卡等电子货币,拓宽银行卡消费结算领域。

第四、适当降低处罚标准。建议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处罚标准,将处罚起点5万元降低至1000元,最高处罚30万元,降至5万元。总之,降低标准,目的是能够处罚到位。使处罚降低到金融机构能够接受的地步。第五、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由银行、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参加的组织。定期由政府调度,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建议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从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结算上进行监督。建立实时帐户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强化开户企业资金管理。加强现代支付系统建设步伐,并依托现代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和异常支付监测系统。加强同税务、工商等部门横向联系,对企业向个人支付各项劳务报酬进行监督。

股份制改造对基层建行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莱阳市支行

2003年末,人民银行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提高这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支持其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2月初,建设银行宣布了改制上市的时间表,即争取在2004年末实现海外上市。此事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措施的出台,对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将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为从微观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建设银行莱阳支行作为调查对象,从改制对其存贷款业务、减员增效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为实现全方位的公司治理改革,争取早日改制成功,建总行早在2003年就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并遵循资本市场要求,采取总体 规划、重点实施、分步推进的方法着手制定组织架构、绩效评价、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战略规划.以迎接国务院决定选择建设银行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行这一重大历史机遇。2003年10月,建行莱阳支行根据省分行确定的“深化人事制度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这两项重要工作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竞聘上岗和“三定方案”的落实,全行职工总数由原来的99人减少到目前的57人,职能部门由原来的5个减少到3个,营业网点个数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3个,全行有3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竞聘,有15名同志竞聘成功,其中有5名同志得到提拔任用,竞聘上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6周岁,比改革前降低了4.5周岁,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0%以上,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占比为50%。在经营绩效方面,200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36307万元,基本与同期持平,未出现因减员造成大规模下滑现象,各项贷款 30473万元,较年初下降586万元,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为6120万元,较年初减少433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由年初的33.64%下降到20%,降幅接近14%,其中:逾期贷款101万元,占全部贷款比重0.33%;呆滞贷款3659万元,占比为12%;呆帐贷款2360万元,占比为7.67%。已核销呆帐贷款1581万元。全年实收利息2155万元,较同期增加1424万元,利息回收率达98%,剔除核呆等非常规因素,全年实现利润1200万元。应该说改革已初见成效。

(1)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新机制 人事制度的安排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为确保“人员不散,人心不乱”,2003年6月,建行莱阳支行成立了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改革办公室,负责制定方案、信息收集、资格审查、数据统计、政策解释等工作。通过对全行个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职责进行严谨科学的分析,提出全行机构和人员总量控制规划以及人员分流意见。由于这次改革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该行从引导员工提高对改革认识入手,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宣传发动工作,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全面了解改革的方案的内容,主动把握自身定位,慎重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一系列宣教,员工对改革的认同感明显增强,减少了因改革而产生的摩擦与阻力,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减员增效”,莱阳建行每年将减少各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120万元。

(2)严格“内控制度”的落实,防范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管理和经营风险

为防范“非常时期”的各类风险,莱阳建行要求员工对所经办的业务进行认真梳理,列出清单,写出工作小结,并加大了对要害部门、要害工作环节、要害岗位的监控力度,对撤销及调整较大的网点专门派出内控指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对固定资产、现金、原始凭证、帐务报表及印、押、证、重要空白凭证进行清点核对,对信贷资产质量按照“五级分类”标准重新进行评估认证,对或有负债进行深入调查取证。通过一系列的保全措施,在“非常时期”未出现任 何“非常事件”,确保管理和经营的平稳正常运行。(3)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清理不良贷款的力度

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其它种种原因,大量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软肋,成为银行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羁绊。莱阳建行虽然经过几年的剥离、清收,2002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仍为1045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33.64%,为真正打好不良资产清理的“攻坚战”,该行不是急功近利地为追求完成降低不良比例指标而采取突击发放新贷款增大贷款基数,用增量稀释存量的方法,而是扎扎实实的做具体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对历史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信贷重组、落实担保责任、扩大授信等方式,收回莱阳亚力美涂料、烟台万斯特公司等6户企业两呆贷款1254万元。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保全信贷资产。二是把责任认定与追究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经办行和经办人员对信贷资产的贷款责任,让每一笔贷款都找到自己的“主人”,每名“主人”都明晰自己的责任。2003年,该行利用责任追究制度清收不良贷款750万元。三是加快呆账核销。对收回无望、多年形成的呆帐、坏帐积极向上级行反映,进行呆账核销,2003年,莱阳建行对符合核销条件的呆帐贷款全部进行上报,经上级行核准核销各类呆帐42笔,本金1581万元。

(4)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建行是国有独资银行中率先开展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信贷重组等创新品 种的商业银行。莱阳建行在上级行指导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把市场进行细分量化,抓住县域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进行业务创新,及时推出针对性强、市场发展空间大的信贷产品,通过金融创新,挑战风险,创造盈利来增强抵御风险和化解不良资产的能力。为优化资产组合,提高资产质量,他们积极开办个人信贷业务,尤其是在住房贷款等新兴的个人消费贷款领域,突出自己的优势,重点进行培育,亮出自己的品牌,连续2年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居全市首位,2003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75万元,占全部贷款为13%。

二、建行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多年来为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其提供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此次建行率先启动改革,将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可以切断历史包袱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制约,在银行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通过注资和一系列的改造,使建行等国有独资银行先行一步,对整个国有银行的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于基层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切实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大不良贷款的处臵力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作用巨大。二是可以增强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不良资产的下降、资 本充足率提高会带来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的增强,这也正是国有银行调整资产结构的机会。三是将增大国有银行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的力度。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涉及公众利益,应当像监管上市公司一样要求其进行信息披露,但实际上此前许多国有银行的经营数据常常列为机密,在市场上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得,通过此次改组提高国有银行的透明度,无疑为公众实施监督创造了条件。四是此次国务院决定向建行、中行注资 45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800亿,不同于98年注资2700亿向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以及99年剥离不良资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这次注资,不能说是一次“免费的午餐”,而只能说是最后一次“晚餐”,是在为上市做好前期准备。政府注入的资金,不能仅仅买来一堆不良资产,而应当买来一个新的高效率运用储蓄的新机制。

三、面对“股份制改造”基层建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从国有企业到现代企业,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制度跨越,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造,必须以建立现代法人制度为基本目标。建行虽然在多年改革中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盈利能力有一定增强,但是,从深层次看,还远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内控机制、风险控制、业务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如何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摆在当前的主要课题。据权威人士测算,一些具有国际地位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为1%-2%,最高的也不超过5%,而目前建行的不良贷款的比重按“一逾两呆”口径仍超过20%,如果按照“五级分类” 贷款不良 率则为26%,远远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因此化解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环节。

(三)如何调整市场定位,强化营销策略是摆在当前的现实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与经营理念都还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扶持的依赖过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其发展渴求与创新渴求;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机制相对滞后,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的多重缺失,并进而阻碍其经营水平的提高与经营方式的转变。2003年末,莱阳建行的资产利润率为-1%,按核销呆帐前的利润1200万元计算,也仅为2.6%,大大低于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从利润来源来说,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5.4%;佣金与服务费收入、交易收入、保险业务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仅为利润贡献了4.6个百分点。如果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任务还十分艰巨的话,那么,调整经营机制、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向也同样是任重道远。

四、对基层建行股份制改造的几点建议

为顺利推进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步伐,建总行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推进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二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强化管理与内控,大力降低不良资产;三是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臵,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四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提高对目标市场与优质客户的营销能力;五是构建先进的科技应用管理平台,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六是构建与现代金 融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实现上级行总体目标,基层建行应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基层建行要通过此次深化人事制度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理顺内部管理体制,要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上基础上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人员,深挖内部人才潜力,做到人员精简、业务不减,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二)要继续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在总结经验的同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一是要把好新增贷款发放关,从源头上堵住了不良贷款发生。新增贷款要放在效益好、市场前景好、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上来。二是要盘活存量。在堵住源头的同时,制定长远的规划,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盘活力度。可以采取核销、债转股、承包、拍卖等方式,通过对不良贷款的变现,使不良资产真正流动起来,产生真正的效益。三是要抓好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贷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授权授信、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制度,逐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控制。四是要敢于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债权。对长期赖债不还、诚信意识差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收贷。五是及时掌握企业资金动向,进行跟踪收贷。信贷人员深入企业搞调研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多头开户、故意逃避银行监督的企业,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贷款户有资金来源,就主动出击,主动收贷。

(三)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要的现代商业银行营销机制。一是改革以银行功能定位的组织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划 分业务部门,对同一客户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营销全部纳入同一部门推进和管理;二是逐步推行完善客户经理制,构成市场营销的前台和主力军,通过纵向畅通的客户服务系统,集中优势对优质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三是业务管理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围绕市场营销活动,为全行一线营销服务,形成市场营销的支持保障体系,四是在机制理顺的基础上,完善市场营销的各项功能,包括市场信息与需求调查业务开发与流程改善、产品营销与业务宣传、客户拓展与关系管理等。通过提高全行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建立起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围绕客户经理,后台为前台服务、二级为一线服务,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高效运作机制。

(四)应加快金融科技化,金融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并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开展中间业务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操作手段,尤其是在结算、咨询等业务方面,必须利用自动化、电子化通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满足客户需求。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是商业银行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逐步形成综合化、网络化、系统化、多元化服务系统,从而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最根本保障。

下载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合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9-2 18:30 刘蓓蓓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笔者从近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全面有效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用人......

    事业单位纳税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纳税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纳税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在纳税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法定程序产生的,代表事业单位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代表事业单位法人组织指......

    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共5篇)

    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时间:2010-3-23 作者:周国顺 刘德全 选择阅读字体:[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669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

    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金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不可或缺的交易内容,做好库存现金管理,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合规管理、风险防控的重点,也是提高......

    新形势下我行现金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行现金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我行的异地汇划清算系统的正式运行,企业银行账户资金或现金汇款在异地间划转实现了24小时到账,实时划拨2小时达账,从而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