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全力服务桐城经济跨越发展
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全力服务桐城经济跨越发展
桐城市财政局
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上台发言,我既感欣慰,更是倍感压力。首先,请允许我向领导介绍一下桐城经济社会情况,同时欢迎各位领导到桐城检查、指导工作。
桐城是桐城派和黄梅戏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全市下辖12个镇、3个街道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桐城素有“两千博士出桐城、十万大军闯神州”之誉,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265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财政收入11.3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122.6亿元。今年1-9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了35.3%。
财政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会计事业发展。目前在我市登记管理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968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3人,中级以上职称229人,初级职称63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会计人员比例偏低,这也为科学化、精细化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会计管理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着力规范会计管理,提升会计服务能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会计法》,切实规范会计管理,不断提升会计服务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会计管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会计诚信监管体系,将全市企、事业单位会计注册登记、会计诚信等全面纳入日常监管范围,通过约谈、警告、通报等方式,着力推进全市会计诚信建设。几年来,通过对相关行业、家电下乡销售企业会计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人员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会计人员私自对外批露单位会计信息,或提供虚假销售信息,我们先后约谈了8个单位的11名会计人员,并对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警告。对有关使用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档案,完善会计主体随访制度,经常性依法督促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会计机构,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置会计人员,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企业财务流程。大力推进会计信息质量体制建设,重视加大会计人员会计法规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积极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二是大力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坚持从基础入手,突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会计检查与财政监督检查有效结合,充实会计检查内容,扎实推进会计监督检查正常化、制度化。推行会计人员离岗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主要业务岗位人员离职和岗位变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开展《会计法》执行情
况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离任审计报告的一项内容予以反映。大力开展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选择房地产开发、交通、商贸流通、建筑施工企业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行业的12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60余条,取得了明显成效,规范了全市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切实规范会计许可行为。研究出台了《桐城市会计从业资格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发放、会计继续教育登记、信息化调转、注册、变更等业务流程予以全面梳理,按照严谨、高效、方便会计人员的要求,编制业务流程图。加强会计代理记账机构检查,公开、公示检查结果,切实规范会计代理记账市场。2010年会计代理记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代理记账人员更换频繁,办公场所等发生变更,但未到审批机关办理变更申请,有的代理记账公司业务流程不规范,我们及时提出了整改要求。严格会计培训机构审批,对现有培训机构,每年均进行师资、软硬件设施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淘汰机制,确保会计培训质量。2011年,通过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发现有一家会计培训机构师资流动性大,硬件设施不达标,从而取消了该机构的培训资格。
四是深入推进会计窗口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重视做好来电、来访和网络咨询投诉工作。实行亮牌服务,规范服务用语。热情、高效和规范的服务
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肯定,我局会计窗口在全市市直机关二级机构的季度效能建设群众评议中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多个季度荣获“效能建设流动红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会计管理工作受到桐城市委、市政府和安庆市财政局表彰。
二、着力加强会计宣传,扩大会计社会影响
高度重视会计宣传工作,积极营造“领导重视、积极支持、主动监督”的良好会计工作氛围,不断扩大会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构建会计宣传主阵地。2009年,为扩大会计宣传,我局专门建立了《桐城会计网》。以网站为依托,积极开展财会法律法规、行业会计制度宣传,及时将各项会计工作通知、考试公告、本地会计管理动态、各项会计业务办理流程上传发布,服务于全市会计人员学习和工作。建立会计咨询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随时受理和答复全市会计人员的业务咨询和投诉。
二是重视值守热门论坛。桐城市民论坛是我市最热门的社会论坛,网络流量非常大,信息扩散效果显著。为此,我们安排专人值守政府论坛,所有重要文件、重要通知和重大活动均及时在论坛进行公开,对网民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网贴、咨询及时予以答复。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部门优势,主动为企业和会计人员提供供求资讯、牵线搭桥,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三是积极推进会计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组织网络优势,针对当前财政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
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学会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调研,提出了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财政监督问题调研、2011年民生问题调研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时利用会计学会组织网络优势,积极协助财政部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贯彻及会计大赛的组织工作。
三、着力推进会计人才培训,增强会计持续发展能力 多措并举,着力打造桐城“会计人才高地”,培养推动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是大力培养行业会计人才。近年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工作需要和会计集中核算出现的新情况,先后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政策的实施,聘请专家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今年,为组织实施好《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我们对全市医院、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集中封闭培训,聘请高校教授进行授课,保证了参学率和培训效果。
二是加强优秀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根据省厅、安庆市局安排,我们积极组织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分析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会计人才近50名到上海财经大学、安徽财
经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提升参与重大决策与管理水平。加强桐城市级会计人才库建设,选拔“优秀会计人才”和“先进会计工作者”。对优秀会计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工作,加强与优秀会计人才的互动,组织他们参与会计管理、参加会计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向省、市推荐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支持具有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财政会计人才到企业挂职,为企业发展服务。我局企业科科长焦齐国同志深入企业财务第一线,成功运作安徽盛运集团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目前,桐城规模以上企业如安徽鸿润集团、安徽华祥集团、黄梅飘香酒业等均有我局优秀会计人员挂职,支持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三是加强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随着我市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迅速加大,村级组织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切实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分三期对全市200多个村(居)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并出台了农村会计人员培养规划,力争在三年内,通过经济扶持、政策引导等激励措施,农村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推行阳光村务。截止目前,我市209个行政村全部与当地财政部门签订了财务委托代理协议,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全覆盖。
四是全面推开会计人员网络教育。为切实解决我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学矛盾、供需矛盾”,去年,我们进行了广泛考察和调研,决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网络教育形式,并精心选择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会计人员的需要,制定年度教育培训目录,由内容提供商制作教育课件,提前上传至继续教育平台,由会计人员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会计继续教育“吃大锅饭”现象,提高了会计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了会计人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桐城会计管理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在省厅和安庆市局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取得的,是在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推进桐城会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全力服务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全力服务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战略
淮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国兴
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进一步提升淮安综合实力、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市财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优化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力度,不断健全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全力服务、落实“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各项战略目标。
——积极整合财政资源,着力提升优化财政政策效应。坚持策应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充分整合、优化财政资源,有效放大财政政策效应。一是围绕省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坚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要求,重点扶持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和软件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做优做强支柱产业和规模产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增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竞争力;二是围绕省对社会事业的扶持政策,积极筹措安排资金,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支持“城乡居民十件实事”以及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廉租房建设、南水北
调截污导流工程、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建等民生项目,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实施,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聚集力;三是围绕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淮安涟水机场、金马高速公路、南林大南方学院、漕运西路拆迁、旧城改造、白马湖退圩还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支持生态城市创建,提升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品位;四是围绕省对县域经济的扶持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扶持现代高效农业、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发展,增强乡村经济造血功能,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城乡一体化财政保障,增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统筹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体系。围绕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紧跟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财政工作的动力,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完善现代公共财政运行体系,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效益。大力推行创新创优和财政服务增效活动,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完善财政监管举措,以提升财政管理绩效为抓手,继续深化内控制度建设,构建“职责明确、结构合理、制衡有力”的财政内控体系。
——着力强化效能建设,不断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紧紧抓住省出台对苏北发展实施个性化扶持政策机遇,认真做好省扶持政策对接工作,力争扶持资金早到位、扶持项目早实施。认真学习、研究、领会省市有关最新政策,充分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在体制机制创新、职能作用发挥、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的建设推进力度,将各项政策制度执行好、落实好、维护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潜力。贯彻“101%满意服务”要求,强化队伍效能建设,不断提高财政部门科学理财、为民理财、清廉理财能力水平,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财政机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发表于《淮安日报》)
第三篇:充分发挥国税职能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充分发挥国税职能 促进某地跨越式发展
2007年,**国税局围绕“管理提高年”这条主线,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经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跨越式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作为国税部门,联系工作实际,要解放思想,树立赶超意思,拓宽发展思路,为**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可靠的经济支撑。
一、坚持依法征收,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一是结合我县经济和税源实际,全面客观地分析今年的收入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减收和不确定因素;既要克服畏难情绪,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全体国税人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国税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宏观税负逐步提高。二要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要特别关注当期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三要在坚持过去一系列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创新组织收入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开展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尽可能掌握每个行业、每个纳税人的税源情况。逐步拓展重点税源的监控范围,准确把握税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促进组织收入开展。
二、推进依法治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依法治税是我们的基石。我们要以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严格税收执法。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依法征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二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以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为重点,面向全社会、全系统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正面典型宣传与重点案例曝光相结合,组织好全国第17个“税收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强化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要大力夯实管理基础。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完整的税源信息,建设分税种、分行业的税源监控体系。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户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动情况,重点加强对新办和重点税源的管理。同时加强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二要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采取内外结合、账实结合、纵横结合、谈检结合、评查结合“五结合”的方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三要切实加强税种管理。抓好增值税“一机多票”系统的推行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以及涉外税收管理等措施的强化落实。四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向上级争取办公楼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大力开展招商活动。
四、狠抓效能建设,全面打造强有力、负责任、文明的国税机关。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加强国税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一要推进政务公开。对内,以人、财、物管理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外,大力推进办税公开,制定公开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公开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增强国税工作的透明度。二要规范内部管理。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岗责体系,推进内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机关。三要改进工作作风。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机关管理、狠抓考核奖惩为抓手,切实解决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机关行为,强化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我局今年工作实现争强进位目标。
五、加强教育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国税人员是建设和谐国税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重点是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同时,加强现代经济、税收、财会、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促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大力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权”监督制约机制,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打造一支廉洁奉公的国税队伍。
六、提高服务水平,开拓纳税服务的崭新局面。服务性政府是新形式下的必然要求,纳税服务更是今年全省国税工作的主题,也是全面构建和谐国税的重要载体。全县国税系统要以构建优质高效纳税服务体系为目标,把纳税服务作为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国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税收管理的各环节。通过六个方面的措施优化纳税服务。一是要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纳税服务义务观、文明观、人文观。纳税服务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征纳和谐的基础;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公正执法就是最好的纳税服务。通过积极引导和大力倡导依法、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相待、融洽相处。二是要规范办税服务流程,减少办税环节,明确岗位服务目标和人员职责标准,细化量化服务要求、服务时限、工作责任等,要求办税人员做到“三清”:咨询一口清、办税一站清、手续一窗清。三是要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设立意见信箱、公布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丰富纳税服务内涵。四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对老、弱、病、残以及办税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实行无偿上门服务,对急需办理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实行预约服务。五是要推进纳税服务手段多样化,简化申报方式等方式的管理,增强纳税服务能力,解决纳税人排长队申报纳税的状况。六是要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纳税辅导班、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上门送税法等活动,加强与纳税人政策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推进征纳关系的和谐。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县济济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税务局 二00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卸甲镇司法所
今年,我所将按照市局目标管理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依照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结合、促进三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社会稳定这个中心;抓好普法宣传与受教育人群职业特点相结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促进司法所地位、形象的提高)。09年我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弘扬法治,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在法制宣传上,将普法阵地前移,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普法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努力实现“三讲”(讲诚信、讲守法、讲依法诉求),逐步完善“六个一”工程(即实现每户有一本法律、法规手册,每村有一个法律顾问、每村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村有一张法律图书专柜,每村有三到五人法制宣传志愿者,每季度有一个法制宣传主题)。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形成全社会、广为覆盖的法制宣传氛围。
二、调防结合,警防各类矛盾激化
今年,我们将以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新一轮平安卸甲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心配齐两名专职调解员,充分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网络,以“调解优先”、“以调促和”为理念,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显现调解职能,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做到“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年总结”,重点抓好企业劳动争议、征地补偿、医患、死亡赔偿等重特大纠纷、疑难纠纷、有影响纠纷的调处工作,倡导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来消除纷争。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98%以上,调处成功率95%以上,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真情帮教,完善矫正、帮教管控机制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重在矫正”这个核心,强化教育矫正和帮扶解困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落实监管责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四关”(即接收关、管理关、帮教关、安置关),坚持“五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走访制度、教育制度、谈心制度、档案制度),做到“五谈”(即谈思想找根源,使其知罪错。谈法律讲法纪,使其认罪服法。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谈家常问情况,为其排忧解难。谈未来讲前途,使其热爱生活)。对所有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做到“五清楚”(即犯罪原因清楚、家庭状况清楚、就业状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社交情况清楚)。杜绝两劳人员、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衔接率100%,五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当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帮教率100%,安置率99%以上。
四、关注民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注重“三提供、三帮助”(即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群众知法;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群众用法;提供法律保障,维护群众权益)。突出对三类案件的援助服务:即对弱势群体案件服务,对拖欠工资案件服务,对关系社会稳定的案件服务。
五、加强学习,提升司法人员工作能力
全所同志将紧紧围绕学习、务实、创新来提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所同志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
领导同志们,今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司法所全体同志,将按照市局和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第五篇:全力保障跨越发展
全力保障跨越发展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更是中心面对网络转企大趋势的关键一年,如何抢抓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奋斗目标,着力实现中心今年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是中心上下的发展大局,也是中心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中心纪检监察要主动融入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广电中心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坚持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反腐败斗争,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宜居港城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要着力加强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中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促进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位。中心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 “中梗阻”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为推动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散漫拖沓、暮气沉沉的庸人懒人,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形成“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的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自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比学赶超,在严格自律中洁身自好,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全力保障跨越发展,全力推动中心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