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

时间:2019-05-13 20: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

第一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

市总工会主席调研群团社会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区妇联主席

廖大琼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推进群团工作转型发展的意见‣(川委办„2014‟13号)和•关于转发†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侨联、市残联、市科协关于深化改革推进群团工作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泸市委办„2014‟28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群团组织更有效地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联合区总工会、团区委、区残联、区科协、区侨联,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服务职能,综合地域、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在永宁街道永宁路社区、丰乐镇、安富街道龙谊路社区、合面镇沙合社区试点设立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目前,已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扎实推进

通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六个部门实地开展调研,反复讨论,不断加深对群团服务中心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各自都把它当作新时期群团组织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纳入有关单位年度目标任务。三次召开联席会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力求将服务中心打造成“大群团”格局的工作阵地、社会协同的服务窗口、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公益总部、爱心企业的公益伙伴。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电脑、空调、办公桌椅、标识牌、上墙制度等硬件设施均已到位。

二、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充分发挥中心作用 区妇联帮助永宁路社区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走项目化道路,成功申请立项“永宁爱心帮”、“幸福家庭社区行”两个项目,争取项目经费4万元,帮助建设妇女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以“妇女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60多名妇女开展了徒步比赛、参观抗战小学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吸引妇女、凝聚妇女,不断提升“家”的温暖形象,拓展“家”的功能作用,扩大“家”的社会影响。二是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评选最美家庭15户,建立最美家庭光荣榜,开展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3次,家风家训评议会2次,形成人人争做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好婆婆,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和谐氛围。三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特邀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容在永宁路社区多媒体会议室为50多名女职工开展了“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四是举办1期50多名参与妇女插花技能培训班,提高妇女的技能素质,拓展就业渠道。五是关爱困难儿童。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了节日慰问特殊儿童活动、开展留守儿童“代理爸妈”志愿服务活动。28日下午,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元柱率群团部门负责人一行到纳溪区永宁路社区开展“快乐六一节 社区关爱行”慰问困难留守儿童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价值3000多元书籍、蛋糕、学习文具等,提前为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六是举办1期妇女创业培训班,30名妇女积极参与创业培训学习,在社区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创业学习氛围。七是开展“幸福家庭社区行”。在永宁路社区开民了家庭文化文艺展演、开设母亲大课堂、开展法治维权宣传、举办亲子游戏活动、举办趣味游戏活动、开展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提升了社区的形象,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广群众的家庭意识,进一步增强家庭成员的归属满意感幸福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

一是要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政策、业务、技能等培训,增进相互间的交流。邀请专家和社会组织管理资深人士为社会组织负责人提供系统培训,帮助社会组织改善管理,提升能力和组织绩效,提高社会组织整体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全面开展评估工作,扩展社会组织的评估实施领域。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评估体系,规范评估工作,统一评估标准,细化评估指标,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将评估结果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挂钩,与相关扶持政策衔接,更好地发挥评估的导向、约束和激励作用。

(二)理顺管理体制。

在社区成立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以成立乡社区组织促进会或联谊会的社团组织机构平台,强化对本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按照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形成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三)创新体制抓实效。

做好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要从传统的防范式管理转到以引导服务促进其发展上,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加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设置,部门之间要加强横向协作,做到资源整合共享,使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形成上下一体、分合得当、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整体格局。结合实际,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力争使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第二篇: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09-22 点击率: 2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民政部门是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群众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民政职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一、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夯实社会管理之基。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关注民生,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问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会有深厚的基础,基本民生问题解决不了,社会管理创新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尤其是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特殊社会群体的保障力度,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城乡低保通过多次扩面调标,全市城市低保达到2.86万户、6.56万人,保障标准提高到了330元/月;农村低保达到3.1万户、8.4万人,并且协同物价部门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近5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近9亿元,发放抚恤补助金1.25亿元。通过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有效保障和改善了基本民生,发挥了民政救助在社会中的“兜底”作用,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夯实了社会管理的基础。

二、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筑牢社会管理之本。胡锦涛同志指出: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民政部门承担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等职能,在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兴建各类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中心(站)153个、老年人服务设施368个、残疾人服务设施311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185个,各类服务设施总面积达5.08万平方米,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社区服务居民功能。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经民政部门登记(包括备案)的社会组织达2321个,内容涉及卫生、科技、劳动、体育、文化、教育、法律、中介服务等多个领域,并且每年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对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民政部门严格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服务,重点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工作、组织建设、财务收支、党建工作、自律与诚信建设、重大活动开展等情况的检查。在行政许可和实施年检工作中,均是实行“零”收费制度,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开拓社会管理之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管理而言,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管理必须要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而转变。近年来,市民政局根据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在社区管理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专项医疗救助工作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比如今年我们乘铁山“大部制”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整合社区,理顺机制,各城区按照便于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采取合并、撤销、新建等方式,对社区规模进行调整,将我市社区数量从205个整合为194个,增强了居民的心理认同感,实现了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创新;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了在机构供养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老人和为老服务护理员有身意外伤害保险,将有5000人左右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这一创新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得到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广泛赞同;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从4月份起,我市开始实施城区城乡困难群众定额医疗救助卡制度,对城区低保对象以户为单位一次性发放600元的医疗救助卡,发放金额达1156.44万元;在专项医疗救助工作上。将市精神病院确立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整合大病医疗救助、低保补贴、临时救助等资金,使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精神病患者基本上得到免费医疗,既解决了其家庭的治病经济困难,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前列。

我们每一项民政创新举措的出台,都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使各项创新措施符合实际、先进可行、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目前,我们计划建立《黄石市爱心助老服务储蓄制度》,目前已经于9月16日在铁山区进行试点。

总之,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为深入推进我市“三大战略”、构建社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黄石市民政局)

第三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南郑县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 何治安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检察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谈几点体会和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今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作为基层检察院,我认为必须立足检察工作实践,结合县域特点,深入研究,找准履行检察职责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相结合的着力点和最佳结合点,以此推动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公共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具体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一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要实行涉检信访源头治理机制,探索试行点名接访、预约接访制度,切实保证群众诉求和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实施主动排查化解制 度,定期排查涉法涉诉信访,重点排查涉检信访。实行涉检信访积案化解制度,完善领导包案制,明确部门职责,严明环节责任,扎实抓好信访接待环节、办理环节、复访环节任务落实,及时掌握和了解息诉罢访人的思想动态,防止出现反复,巩固息诉罢访成果。

二要健全基层检察工作室制度,主动联系群众。我院在全县四个镇建立了四个基层检察工作室,目前已经在大河坎和汉山镇挂牌办公。根据《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基层检察工作室工作任务和职责》,明确了检察室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和联系方式,坚持每月两个工作日到检察室开展工作,接待群众来访。我院分管领导每月一次到检察室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通过设立检察室,把检务公开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引发信访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但目前我院由于人员紧缺,特别是13名工人占据了部分检察专项编制,不能有效保障四个基层检察室工作正常开展,还须县委县政府从检察室的人员编制、专项经费等方面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要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切实保证案件质量。要建立受案审查机制,严格按照受理条件进行审查,对案件中存在的程序性等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补强,做到“不带伤”受理案件,严把案件受理关。推行案件质量流程管理制度,将案件的受理审查、证据复核、讨论决定、监督备案、信访风险评估、法律文书制作等各个办案环节的具体责任明确化、规范化,确保案件质量 过关和每个办案环节不引发涉检上访。

四要完善案件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化解矛盾工作。实行案件信访风险预警制度,完善《案件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办法》。建立健全“涉检信访风险排查月报”制度,及时发现涉检信访、不稳定因素,制定稳控化解方案,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要推行说理析法和公开听证制度,有效解决涉检信访问题。对不捕案件、不起诉案件、不抗诉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中不立案、撤案,采用“论证会”、“听证会”、“说理会”等形式让当事人明白不捕、不诉或不立案、撤案的理由,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作为基层检察院,应当积极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要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加大教育、矫正工作力度。要结合检察职能,把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被宣告适用缓刑和适用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等在社会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纳入社会管理的重点来抓,建立相关检察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帮教管理,保障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要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工作方式,建立矫正对象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矫正效果综合评估制度、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 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社区矫正的整体合力。

二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县域稳定。要坚持严打斗争,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加大严打工作力度,重点打击故意杀人、黑恶势力犯罪、坑农害农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检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继续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要继续完善“青少年维权岗”工作机制,配备业务素质高、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的检察官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监所检察、控告申诉各个环节严格办案,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后回访帮教制度,加强与学校、社区、家庭和基层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结合办案工作,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到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讲座活动,进行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四要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发挥网络正面引导作用。要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和预防犯罪网站建设,通过“检务公开”、“工作动态”、“交流互动”、“控申接待”、“检察长信箱”等种方式,开通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积极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的发生。要完善 涉检网络舆情监控机制。进一步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制度,及时上报有价值情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使舆情信息真正发挥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引领网络主流舆论、敏感案件的风向指南、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等作用。

三、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监督机关,要加强和提升公正廉洁执法形象,就必须从内外部监督入手,使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要完善内部监督,强化内部的执法制约。要建立健全检务督查制度,增强检察干警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意识,确保检务公开真正贯彻到执法过程中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监督处理力度,时刻把检察干警的行为置于阳光、公开、透明之中,做到检风清正、纪律严明、队伍纯洁。要实施检察干警执法档案制度。完善《检察干警执法档案》,将执法档案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强化执法责任、奖惩措施和执法档案的科学利用上,增强干警依法办案的自觉性,确保办案质量稳步提高。

二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强化外部的执法制约。要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机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要活动,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参加典型案件听证会等,增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要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保证人民监督员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增强检务公开的力度和广 度。要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方便人民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开展情况,方便人民群众举报,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

三要深化“阳光检务”,保持良好形象。要充分利用机关迁入新址后良好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建设,设立检务大厅,安装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公开批捕、不捕、起诉、不起诉和申诉案件诉讼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向社会公布来信来访工作流程,公示告知检察长的联系方式和接待日期,向来访人发放印有检务公开内容的便民服务卡引导投诉。开展“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活动。同时,通过进机关、进街道、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向公众进行普法宣传,让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检务公开活动,大力营造有利于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舆论环境,树立检察队伍和检察干警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第四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镇巴发展大局先进材料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镇巴发展大局

镇巴县人民检察院

位于陕西南部的大巴山脚下,有一个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服务大局、善打硬仗的执法机关——镇巴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该院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线,立足职能,围绕大局,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在今年上半年省委政法委组织的群众对队伍满意度测评中,该院位居全省检察机关第5位;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测评中,干部群众满意度达99.6%。

立足职能 执法为民显成效

近年来,镇巴县检察院紧紧抓住检察业务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围绕全县工作中心和大局,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追求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该院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坚持以查办新农村建设和涉农工程项目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先后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19件19人(涉农案件10件10人),其中,大案5件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今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该县黎坝乡在实施土地复垦时对土地造成严重损毁的问题后,该院迅速立案查处了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复垦的原副局长和复垦中心主任受贿窝案,在该县引起了强烈震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坚持惩防并举,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理商业贿赂犯罪和救灾重建工作大局,以预防公共权益、公共项目、公共资金管理中的职务犯罪为重点,先后开展预防调查8件,针对发案单位开展预防4件,开展专项预防宣传活动7件、行业系统预防6件,针对公共投资项目开展重点工程预防6件,较好地发挥了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同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提前介入、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增强打击合力。去年以来,共批准和决定逮捕63件79人,起诉81件89人,案件的结案率、准确率、有罪判决率均达到100%,有力打击了犯罪,维护了一方平安,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和主观恶性不大的 轻微犯罪,依法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从宽处理,减少社会对立面,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在诉讼监督中,积极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去年以来,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4件15人,1案被评为全省十佳立案监督案件,监督法院刑期计算错误1案,减少被告人刑期15天,针对公安机关批捕后随意取保、以保代侦等情况制定的《关于对违法侦查行为的监督办法》,被全市通报表彰;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0件,法院改判10件,改判率为100%;以防止超期羁押、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以及监外执行人员为监督重点,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该县看守所连续六年无一起超期羁押案件、无一起事故发生。

从严治检 提升素能树形象

镇巴县检察院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检察工作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坚持以班子建设为龙头,调整充实班子成员4名,优化了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下降3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并通过“三个一”活动,即每年每人作一次专题讲座、每人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一篇调研文章、每人承办一件重大案件,不断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坚持以政治思想建设为先导,加强检察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 和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和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执法理念。大力开展晋升学历教育、正规化分类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狠抓司法考试和人才招录,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检察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比去年初上升2个百分点;先后有18名干警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观念,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纪检监察部门同步介入制度、办案考察回访制度;并把对干警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制定了《检察人员8小时外活动规范》,向干警家属发出了《家庭助廉倡议书》,聘请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干警作风监督员,形成了由个人、家庭、社会组成的8小时外监督管理网络;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力度,对获省、市各项表彰和全市对口考核前三名的科室或个人,予以重奖,对在全市目标考核中末位和在本院连续两年考核末位的,责令部门负责人主动辞职,在全院形成了和衷共济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情系百姓 为民服务得民心

镇巴县检察院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切实把亲民、爱民、为民的措施落实 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近年来,该院花费10余万元建立了检务公开电子触摸屏,群众办事指南栏、干警去向牌,公开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办案期限,极大方便了来访和办事群众。对来访的群众笑脸相迎、热茶相敬,详细了解其诉讼请求。并积极推行首办负责制、挂牌接待制、点名接待制,让群众信赖的检察官接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析案释法,并能结合接待来访、办理申诉案件,积极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今年,该院协助市院成功化解息诉了一起长达6年的上访案件。扎实开展“两下移、三贴近”活动,深入全县24个乡镇,开展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主动了解、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先后在社区、乡镇设立联系点6个,带案下访、巡访20次,为群众送去法律书籍2000余册,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0余次,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6件。并捐款5000余元,协调资金50余万元,修建便民桥2座,解决了近4000群众过河难的问题。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

第五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榕江县司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全省、全州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和谐司法,促进和谐”等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情况

(一)坚持从源头抓起,努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多发于基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从基层抓起,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力争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努力把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10年,全县共排查基层各类民间纠纷1306件,调处1301件,调处率99.6%,调解成功1279件,成功率98%。防止民间纠纷激化13件,防止民转刑9件9人,防止群体性纠纷4件。

l、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一是对全县排查出的重大疑难纠纷,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案责任制。二是认真做好纠纷双方当事人的教育疏导工作,通过析法说理,促使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依法达成和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2010年,全县基层司法所共调处各类纠纷315件,均实现案结事了,取得了较好的调解效果;三是积极引导律师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法律服务,配合人民法院、行政执法部门做好代理案件当事人工作,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在2010年中,全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共担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企业等42家法律顾问,共办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代理案件137件(其中刑事40件,民事95件,行政诉讼2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18件,法律援助122件,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5次,处理涉法涉诉上访事项2件,办理律师见证186件,解答法律咨询625人次。

2、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有效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的新机制。一是加强与县法院协调配合,逐步建立普通民事案件诉前引导调解,诉中委托调解以及人民调解效力确认和支持等工作新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联调联防多元化调解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重点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队伍,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积极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试点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社会性、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政府职能部门分管,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帮教和管控工作的意见》等有关精神,根据“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总体工作思路,我县严格执行《黔东南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意见》、《黔东南州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讨论草案)》,进一步强化衔接管控,逐步建立监狱、劳教所、司法所、家庭、单位、社区相衔接的工作机制,防止脱管漏管。一是健全安置帮教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立安置帮教机构285个,县、乡、村级均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二是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互通,努力做到“无缝对接”,严防脱管漏管。目前,全县、乡基本建立刑释解数人员信息管理操作平台。对我县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到登记造册,建立安置帮教档案。三是建立帮教基地,落实帮教措施,确保帮教到位。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立帮教安置基地1个,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人。四是认真做好我县社区矫正全面试点前各项准备工作,主动协调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人员配备。对社会矫正工作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作了全面规定,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一是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树立司法行政工作自觉服从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理念,确保司法行政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州委执法大培训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糸统2010年培训计划》,重点对律师、基层

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骨干、法律援助人员、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进行4期理论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达69人次。

三是夯实基础,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重点解决司法所人员有编无人的突出问题,去年新招录公务员7名公务员,缓解了我县司法所严重缺人的问题。

(四)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机制改革和工作创新,不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发展

1、认真抓好法治县创建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法律八进。一是按照《黔东南州201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抓好青少年农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二是积极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制定了《榕江县“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方案》、《榕江县机关“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组织对全县各乡镇和单位进行验收,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总结和自查,设计制作了反映榕江县“五五”普法工作成果展。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2、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积极推行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服务的新举措。一是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努力做到应援尽援。二是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广泛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积极推行在村(居委会)、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点),建立村(居委会)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窗口。四是组织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大回访”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保证受援人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2010年,全县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55件(刑事44件,民事111件),解答法律咨询465人次,代书152份。

3、加强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后勤保障工作新发展。全县司法行政机关抢抓中央国债项目司法所建设、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完成2008年3个司法所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启动了2009年7个司法所建设。

二、工作体会

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我认为在思想上要树立“五个理念”

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价值追求就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二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本质作用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范畴;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是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司法行政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必须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积极发挥各项保障、服务作用;

五是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检验司法行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作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

1.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

社会管理行为和社会管理措施都源于社会管理理念,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管理理念仍然十分陈旧,只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已成普遍现象,对社会民生建设热情不足,对社会基础设施的了解情况不全面,对常规化、科学化管理的研讨不深入。如: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视弱势群体权利的现象、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老传统、老观念。

2.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元化

当前,我县正处在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拆迁安置矛盾、居高不下的信访人员,都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政府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社会管理事项,不能继续使用单一化、机械化的行政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强权化的行政执法方式、随意化、隐蔽化的行政执法方式,这就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快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作共同抓”的责任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而各负其职是关键。

3.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灵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特别是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尽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有所提高,渠道有所拓宽,但总体而言,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有待提高,缺少相互沟通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四、两点建议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社会也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从而涌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这些都对现有的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信访问题、青少年犯罪行为增多等等。所有这些社会变化都冲击了传

统社会管理的基本支柱,同时又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因此,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也给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来支撑。一是建立社会管理组织指挥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加快建立起政府的调控机制和社会的协调机制,政府的行政功能和社会的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的管理力量和社会公众力量的工作机制。各单位、部门要坚持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加强组织协调,切实推进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社会管理协调调度机制。政法综治中心要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发挥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职能。三是建立社会管理规范引导机制。建立相对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规范社会管理。通过规范和引导,实现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和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引导社会活力。四是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为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公益性或非营利性项目提供必要的财政援助。五是建立社会管理考核奖惩机制。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纳入到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考评之中。

2、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

(1)加强社会重点人群服务和管理

围绕流动人口关注的就业、就医、子女就学、计划生育、劳资纠纷、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落实出租人、承租人的治安管理责任,大力推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着力解决出租房屋漏管失控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多渠道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有效减少流动人口落脚点的治安隐患,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快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严厉打击流动人口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犯罪、流窜犯罪,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

(2)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围绕拆迁安置、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善于做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和生活问题,从利益层面上确保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决杜绝和制止暗箱操作及采取野蛮手段强行执行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完善矛盾纠纷处置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提高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质效。

(3)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监督管理

深入开展“合格网吧”的创建活动,以农村、社区和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专项整治,落实网吧业主治安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赌博、引导青少年学生沉迷网吧和看色情淫秽和低俗的电影等违法犯罪行为,促使网吧业主依法经营。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网站法律意识,提高网上发现、控制、处置的能力。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切实做好应对网络的炒作事件。

(4)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

深入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重点地区和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切实健全完善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机制,坚持动态排查,强化重点排查,落实滚动排查,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收集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排查梳理和研判,切实做到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群众反响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情况明、底数清。对治安重点薄弱地区、部位、场所以及治安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要协作配合,联合执法,标本兼治,确保不形成治安热点。

(5)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要完善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设一支较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严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进一步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渠道,采取引导社区安置、办理低保、企业预留岗位、从事个体经营等形式,积极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生活等困难。

下载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借势借力创新发展(群团社会服务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