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物流中心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年级专业:物流工程学生姓名:夏同起学 号:102班
109094191
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
运输是物质资料或产品在空间较长距离的位移,一切物流过程均离不开运输,它
是物流活动的核心业务。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探索现
代物流运输发展的现状,并通过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与合理的分析找出物流运输发
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发展方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已成为现代物流运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是当今物流界应该着重研究的课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人们
就认识到了运输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现代物流对生产、流通
和消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现代物流来说,最重要的一部分仍然是运输,只是现代物流服务下的运输结构和功能已经不同往日了。只有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才能实现社会物流过程的合理化。
本文从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基本概述出发,本文就针对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旨在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引出不合理运输的表现、物流运输合理化目标以及影响运输合理化因素等一系列运输合理化问题,并阐述了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最后对我国的物流运输业进行了展望。
目 录
一.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二,现代经济视野下对的综合物流运输的认识.......................................................6 三,市场经济下我国综合物流运输现状及存在问题...............................................6
四、不合理运输的表现...............................................................................................8
五、物流运输合理化概述...........................................................................................9
七、影响运输合理化因素.........................................................................................11
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12
九、结语......................................................................................................................14
六、参考文献····················································· 15
[关键词]提高 物流运输 管理 措施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物流运输业也随之发展。但与国外物流运输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物流运输业务空驶率高、积载率低
因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采用局部的计算机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职能部门很难收集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调整运输计划,并向各地区的物流部门传送信息,以及企业缺乏高效的车辆装车的调度和指挥系统,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率偏高。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率达37%;某些专门运送特种货物的专用车辆,如专门运送商品汽车的汽车物流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汽车空驶行程完全是消耗性生产过程,车辆的空驶行程越少,车辆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努力减少车辆空驶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
(2)我国物流运输业务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特别是包装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导致货损率与车辆积载率低。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我国物流货损率为2.5%左右,是沃尔玛商品配送损耗率1.1%的2倍左右。由于较高的货物货损率,造成极大的企业与社会资源浪费。
(3)我国物流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我国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较好处理中心仓库与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大运输难度,导致物流运输准时率偏低。由于较低的运输配送准时率,延长了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企业货物周转速度,增加企业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现代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崛起,为了争夺市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且矛盾 5
进一步激化,给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那么,如何让这五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小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这一问题就成了重点,继而,综合运输概念应运而生。
二,现代经济视野下对的综合物流运输的认识
综合运输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展开过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认为:综合运输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运输需求的过程。强调综合运输的核心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综合运输涵盖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综合运输的全,但它又不仅仅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相加。综合运输使五种运输方式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联结贯通,体现了运输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
三,市场经济下我国综合物流运输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铁矿石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进口原油运输系统,以及铁路、公路、内河、沿海运输枢纽、场站等设施和装备都步入良性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外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国综合运输仍存在一些问题。
(1)运输网密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现有运输网密度低,全国性交通运输骨架网络尚未形成。东部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全面覆盖的基础设施网络,但部分地区与周边省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协调仍不足;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更加落后,运输网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除此之外,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二级以上 6
公路比重差距较大,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较低。农村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2)综合运输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及其内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缺乏有效衔接,既不是综合的又不是优化的,既浪费资源、增加污染,又降低了运输效率,从而阻碍综合运输网络效应的效果。运输方式内部,铁路网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民航干支线、大中型与小型飞机比例失调,支线机场和支线飞机数量明显不足;公路广大农村公路交通条件仍然比较落后,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公路条件也急需改善;港口集装箱及大型散货泊位能力不足,主要港口及重要出海航道水深严重不足,内河水运发展滞后,三级以上高等航道里程比重仅占7%,而美国和德国的比重高达70%。
(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运输服务能力快速提高。但部分领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环境保护方面,交通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30%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除此之外,石油、天然气及核废料等物资在运输过程中,还可能因泄漏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物流不合理运输是针对合理运输而言的。不合理运输是违反客观经济效果,违反商品合理流向和各种动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的运输是导致运力紧张,流通不畅和运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流运输? 对流运输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相互代用的物资,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相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对流运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如一方面把甲地的物资运往乙地,而另一方面又把乙地的同样物资运往甲地,产生这种情况大都是由于货主所属的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所造成的。二是隐蔽性的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倒流运输
倒流运输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回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物资由销地运回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资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迂回运输
迂回运输是指物资运输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现象。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同、组结不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出现迂回现象。重复运输
重复运输是指某种物资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达到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人为的运到中途地点(例如中转仓库)卸下后,又二次装运的不合理现象,重复运输增加了一道中间装卸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过远运输
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工业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它消费地,违反了近产近销的原则,是远程运输,由于某些物资的产地与销地客观上存在着
较远的距离,这种远程运输是合理的。
6、运力选择不当。选择运输工具时,未能运用其优势,如弃水走陆(增加成本)和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上具承载能力不当等。
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如可以选择整车运输却选择了零担,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却选择了直达等,没有选择最佳托运方式。
五、物流运输合理化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多样化的运输方式,它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但这些运输方式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运输体系,再加上物流管理活动缺乏系统性等,从而造成对流运输、倒流运输等一系列不合理运输现象。通过调查分析,要使运输得到合理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形成运输合理化的各方面因素:距离、环节、时间、工具、费用。那么采取怎样的途径和构建何种体系才能充分组合上述五要素,从而达到运输合理化目标:距离短,时间少,整合好,质量高,费用省,安全、准确、环保。
六、物流合理化目标
物流合理化目标包括:距离短、时间少、整合好、质量高、费用省,安全、准确、环保六个方面。
1、距离短。?物流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移动。这种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最理想的目标是“零”。因为凡是“移动”都要产生距离,距离移动得越长,费用越大,距离移动得越短,费用越小,所以物流合理化的目标,首先是距离短。
例如,如果产品在产地消费,能大大节省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采取直达运输,尽量不中转,避免或减少交叉运输、空车返回,也能做到运距短;大、中城市间采取大批量运输方式,在城市外围建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向各类用户进行配送,就能杜绝重复运输、缩短运距。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门到门”、“线到线”、“点到点”的送货,进一步缩小了运输距离,大幅度减少了运输上的浪费。距离短还包括装卸搬运距离短。货架、传送带和分拣机械等都是缩短装卸搬运距离的工具。
2、时间少。?这里主要指的是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比如:运输时间少、保管时间少、装卸搬运时间少和包装时间少等。如果能尽量压缩保管时间,就能减少库存费用和占压资金,节约生产总成本;在装卸、搬运时间少方面,可以举叉车作业、传送带作业、托盘化作业、自动分类机、自动化仓库等例证。装卸搬运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后,不仅大大缩短时间、节约费用、提高效率,而且通过装卸、搬运环节的有效连接,还可激活整体物流过程。在包装环节,使用打包机作业比人工作业不知要快多少倍。现代物流手段之一的模块化包装和模拟仿真等,都为物流流程的效率化提供了有力条件。所以说,尽量少物流时间,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3、整合好。物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的统一体,是这几个功能的有机组合。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单一发展、一枝独秀并不可取。下面谈几个例子。
例1:一个企业花庞大投资建了一个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保管作业高效率化。可是该企业运输环节落后,交叉运输、空车往返,或者由于道路拥挤,运输速度和效率低,不能与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匹配,还是意义不大。
例2:一个企业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建起来了,保管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可是商品包装差,经常散包、破损,或者托盘尺寸和包装尺寸不标准、不统一,造成物流过程混乱、窝工现象不断。那么,建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只能发挥一个环节的作用,物流整体的效率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
例3:一个企业运输、保管、包装和装卸四个环节都现代化了,只有信息环节落后,造成信息收集少、传递不及时、筛选分析质量差或者计算差错率高等,那么整个物流系统就不能高效运转。
例子是数不胜数的,以上三个例子已足以说明物流合理化的目标之---整合好是多么重要。当然,在条件不全部具备的情况下,先建一个现代的配送中心,第一步迈出去也能取得局部效果,这种做法也无可非议。
4、质量高。?质量高是物流合理化目标的核心。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各环节本身的质量要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理的质量要高等。
5、费用省。物流合理化目标中,既要求距离短、时间少、质量高,又要求费用省,这似乎不好理解,很可能有人认为,物流质量高了,为用户服务周到了,肯定要增加成本,反而又同时要求节约物流费用,不是相互矛盾吗?实际上如果真正实现了物流合理化,物流费用照样能省。比如,减少交叉运输和空车行驶会节约运输费用。
6、安全、准确、环保。物流活动必须保证安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被盗、被抢、被冻、被晒、被雨淋,不能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货物准时、准地点、原封不动地送达,同时,诸如装卸、搬运、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给周围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废气、噪音、震动等公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七、影响运输合理化因素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
1、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2、运输环节。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作用,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
4、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5、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
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物流运输业务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方的成本,同时还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达到“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状态,减少库存积压。如沃尔玛快速的供货系统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快捷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可以比同行业低2%-3%,奠定了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础。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2).实施多式联运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货物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与传统运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运抵目的地。其二,实现了统一化、简单化。由于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代理合同,投保一次,其余一切运输事务均由联运经营者负责处理,而一旦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货物的损害风险皆由联运经营者负责。第三,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多式联运经营者一般与业务相关 12
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得到更优惠的运价。再者,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
(3)开展共同配送
大多数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4).完善运输网,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在重点解决干线交通运输同时,应加快与其连接的次干线和支线网络的建设,提高运输网络密度和农村的通达程度,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综合运输网,以适应地区经济、农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公路要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骨架干线要高速化,次干线要快速化,支线要密化;铁路网系统应着重于干线和通道,要形成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框架网络布局;内河和海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江、河、海自然条件,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运运输网;远洋运输和港口要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需要、沿海运输需要、构成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航空要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次合理的机场布局;管道要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地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
综合运输大通道是综合运输网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国家社会经济的主要集中带和发展带,是各种运输方式骨干线路必经的地区,其发达程度既代表着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共存与紧密的协作,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更发达,为经济起飞创造更好的基础支持条件。
(5)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协调机制
建立综合运输协调机制,优化通道结构,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资源,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综合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连接的关键,必须在规划综合运输网络的同时,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加强包括各城市在内的各有关部门的协惆,强调城间运输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
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上,要由政府进行规划与协调,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式实现结构合理化,并积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促使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运输可持续发展在于从战略的角度做到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之间确立一种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
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运输能力强,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城市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降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鼓励路面材料、施工废料、弃渣、废旧轮胎、港口和航道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结论
九、结语
我国物流运输业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然而随着全球经济 14
一体化,这对我国物流运输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物流运输管理的观念,重视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管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物流运输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使我国的物流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经济师,2005.[2]徐敏.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江苏商论,2005,(12)[3]吴海波.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市物资储运百子湾公司”电子仓库管理系统的实践及意义[J].北京物资流通,2006,(04).[4]张建伟.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6,(6).
第二篇: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北京辦證件http://www.xiexiebang.com/文章来源:新浪
运输是物质资料或产品在空间较长距离的位移,一切物流过程均离不开运输,它是物流活动的核心业务。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是当今物流界应该着重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旨在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提高 物流运输 管理 措施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物流运输业也随之发展。但与国外物流运输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物流运输业务空驶率高、积载率低
因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采用局部的计算机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职能部门很难收集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调整运输计划,并向各地区的物流部门传送信息,以及企业缺乏高效的车辆装车的调度和指挥系统,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率偏高。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率达37%;某些专门运送特种货物的专用车辆,如专门运送商品汽车的汽车物流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汽车空驶行程完全是消耗性生产过程,车辆的空驶行程越少,车辆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努力减少车辆空驶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
2.我国物流运输业务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特别是包装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导致货损率与车辆积载率低。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我国物流货损率为2.5%左右,是沃尔玛商品配送损耗率1.1%的2倍左右。由于较高的货物货损率,造成极大的企业与社会资源浪费。
3.我国物流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我国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较好处理中心仓库与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大运输难度,导致物流运输准时率偏低。由于较低的运输配送准时率,延长了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企业货物周转速度,增加企业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二、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物流运输业务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方的成本,同时还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达到“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状态,减少库存积压。如沃尔玛快速的供货系统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快捷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可以比同行业低2%-3%,奠定了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础。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2.实施多式联运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货物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与传统运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运抵目的地。其二,实现了统一化、简单化。由于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代理合同,投保一次,其余一切运输事务均由联运经营者负责处理,而一旦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货物的损害风险皆由联运经营者负责。第三,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多式联运经营者一般与业务相关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得到更优惠的运价。再者,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
3.开展共同配送
大多数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三、结语
我国物流运输业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对我国物流运输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物流运输管理的观念,重视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管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物流运输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经济师,2005.吴海波.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市物资储运百子湾公司”电子仓库管理系统的实践及意义.北京物资流通,2006,(04).张建伟.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探析.商场现代化, 2006,(6).徐敏.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商论,2005,(12).
第三篇:湘中物流运输管理分析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湘中物流公司的概述..........................................1
二、在湘中物流的实践岗位介绍....................................2
(一)从事岗位..................................................2
(二)岗位职责..................................................2
(三)在岗位实习后的感受........................................2
三、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流程分析..................................3
(一)湘中物流的运输信息系统....................................3
(二)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流程....................................4
四、湘中物流运输中相关岗位人员职责..............................6
(一)调度主管的职责............................................6
(二)前台客服的职责............................................6
(三)司机的职责................................................6
(四)仓管员的职责..............................................7
(五)装卸工的职责..............................................7
(六)跟车员的职责..............................................7
五、湘中物流运输管理中常见的问题................................7
(一)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综合成本高..............................8
(二)货运实用性管理人才极度匮乏................................8
(三)运输管理职能分散..........................................8
(四)货损货差比例大导致客户满意度低............................9
(五)运输费用控制体系不完善....................................9
六、湘中物流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9
(一)强化管理职能..............................................9
(二)引入货运实用型管理人才...................................10
(三)减少货损货差以提升客户满意度.............................10
(四)加强运输安全管理.........................................10
(五)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以及费用控制体系.......................10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11
湘中物流运输管理分析
摘 要: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的系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从各种方式的单独作业,朝着相互联合、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作形成统一的协调的现代运输生产系统。本文选定了上海湘中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现状和流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后续长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运输管理
运输流程
成本
前言
湘中物流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设立了办事处,并在多处建立了大型仓库,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仓储服务。上海湘中物流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线湖南,致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它集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与优化,为客户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合理、便捷、高效地满足客户各种物流业务需求。
一、湘中物流公司的概述
上海湘中物流有限公司,类型是民营性质的企业,成立于1998年,是经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国税局、上海市地税局、上海陆管处等部分注册登记审核、批准的跨省市运输企业。公司从成立至今,累计投资已达1200万元,仓储面积达5600平方米,拥有全封闭、半封闭、平板车和挂靠、合作车辆达350台。运输力量雄厚,管理制度完善,电脑储存制单。本公司立足上海,专线湖南,视信誉如生命,采取门对门、一站式服务。湘中秉承“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真正做到安全、及时地把客户的货物送到用户的手中。低价、安全、及时是湘中的承诺。
公司2002年8月成功与内蒙古伊利牛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后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2002年10月成功的与中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而2010年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3月份湘中物流公司成立了上海到湖南的专线,而后自5月-12月先后与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宝供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发展有限公
司、三和物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局(华运通物流)进行了合作,打响了公司的品牌,建立了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在2011年1月公司的注册资金从100万元扩大到当今的1000万人民币,并获得长城质量保证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适用于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这些也见证着相中一路来的成长。
二、在湘中物流的实践岗位介绍
(一)从事岗位
我们组组员在湘中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是从事客服岗位。
(二)岗位职责
因为在湘中客户分为大客户、小客户,而主要是负责卡夫饼干以及飞利浦灯具这两个大客户的日常维护和沟通,做好每日所发货物的跟踪、回单的管理以及货损货差等问题的处理。
1、货物的跟踪
(1)、当货物是大车直送时,按时跟踪司机的位置,客户的收货情况,直到确认回单已签好。
(2)、当货物是零担配送时,货到仓库叫司机来装车,协助司机点好数后开配送单送货上门,确认客户收货无问题直到回单的签收。
(3)、当货物是中转时,对中转货物按规定及时通知中转商进行中转,并回收保管好中转单据,跟踪货物及时更新好跟踪信息,直到中转商把货送达客户签好回单。
2、回单的管理
卡夫饼干和飞利浦灯具都是采取回单付的结算方式,所以回单的管理很重要。回单签收时必须得有收货人的签字盖章,只有两者具备时才算是合格的,没有签好的回单不予结算。回单回来后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以备结算。
3、货损货差问题的处理
当出现货损货差时及时汇报经理,查清货损货差的明细及其价格,掌握好情况以备处理。
(三)在岗位实习后的感受
1、我们在校应加强普通话的训练,作为一个专业的客服人员来讲平时跟客户的语言沟通交流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在沟通过程中出现吐字不清或者讲话不能简明扼要的话容易致使交流中出现问题,造成差错。
2、我们在学校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毕竟在真正的工作中,理论只能做为参考,真正考验我们的还是实际动手的能力。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管理才能指导,学生个人也应该要求自己往管理层发展,学习中多以物流公司的实践案例为导向,就物流公司在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探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对公司的问题加强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为对物流行业的规范。
三、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流程分析
(一)湘中物流的运输信息系统
图1-运输信息系统
湘中物流是一家大型民营物流公司,业务专线湖南。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3
湘中也在不断的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以期待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湘中的信息系统图我们可以看到,湘中的运作流程是从信息的采集开始的,首先采集客户信息,仓库信息和配送信息等;然后公司通过信息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得出准确的公司和市场信息。后期以信息系统分析得出的信息为根据对货物的仓位、货物的运输配送进行安排。
(二)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流程
湘中的运输是由多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统一的货物运输系统。
图2-湘中物流运输流程
1、托运受理
始发站负责承运的客服人员根据货物的性质及受运限制等业务规则(零担货运承运注意事项或零担货物承运管理规则)和湘中营运范围内的线路、站点、到达站点的装卸能力、有关规定来承接托运零担货物,办理托运手续。受理托运时,前台客服必须
严格遵守本企业承运货物的有关规程,根据托运要求向托运人询问清楚后认真填写托运货票,并交由托运人审核无误后方可承运。
2、验货贴标
客服人员在填写好托运货票后,必须马上对单验货,认真点件交接,作好记录,按托运货票编号填写标签及有关标志,对笨重货物,贵重货物,易损坏的货物以及其他易出危险应打上醒目标志,实施重点移交。财务人员按规定收取运杂费,并将货票客户联交由客户并提醒客户再次审核,其余联按规定分类陈放。
3、分类入库
在办理完相关托运手续后,负责办理手续的客服人员应按规定及时将货交由负责保管的仓库人员。负责保管的仓库人员应及时填写货物入库大单,严格按货物种类、急缓要求、运输方向、到达站点实施分类码放。零担货物在仓库的存放时间短,周转快,应主要控制货物的出入库效率和库内存放货位的管理。货物进出仓库要严格执行照单入库或出货,做到以票对货,票票不漏,货票相符。
4、配载装车
1)调度人员按车辆容载量和货物的形状、性质进行合理配载,依据货票填写好货物装车清单,对不同到达站点要分单填制。
2)将装车货物货票附于装车清单后面。
3)按到达站点先后和货物运输实际要求点件装车。4)装卸人员要严格按照装卸作业要求装车。
5)对不便要求司机点件移交的车辆,装完车后,要按规定打上铅封,但相关货票清单必须交由司机,由司机交由到达站。
5、运输
运输车辆应按时发车,按规定线路行驶,中途卸货站要由中途站的值班人员在行车路单上鉴定到发车时间与装卸车后货物的装载状况。
6、到站卸货
到站后,到达站仓库负责人员应首先查验货物车载外围状况,如无异常方可卸货,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承运司机问明情况,并依据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7、对单入库
在卸货入库的过程中,到达站的仓库负责人员核对随车来的托运货票和清单,按 5
照票、单、货相符的原则验货入库。发现货票不符、有票无货、有货无票、票单不清、货物破损等情况,立即与发送站核对,超越处理权限的应报请有关负责人协同处理。
8、仓储保管
在货物入库的过程中,仓库负责人员应根据货物的性质,从安全和加速货物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货物进行分类码放。
9、交付和中转
货物入库后,仓库负责人员应及时通知收货人提货,对指定送货上门的货物,及时联系客户,按规定给客户送货上门,并办理好相关手续。对中转货物应及时按规定及时通知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中转,并回收保管好中转单据,作好登记,以便备查。
四、湘中物流运输中相关岗位人员职责
(一)调度主管的职责
1、熟悉车辆及司机的技术状况,熟悉调度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工作程序。
2、及时填写约车、定车、包车记录,交接班时做好记录,交待清楚需跟办的遗留事项。
3、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登记司机出勤情况,记录司机的出车情况,车辆的动态情况,初审司机路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互相沟通。
4、调度员要有全局观念,大公无私,严格执行长途行车的有关规定,每天公告长途车司机行车次数。
5、机动灵活,准确无误地进行调度,千方百计提高车辆周转率。
(二)前台客服的职责
1、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开单、接待、跟踪、反馈;及时整理好单证。
2、负责相关客户关系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建立客户和公司内部顺畅的沟通渠道,监督和维护日常运作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3、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和处理客户投诉,协同调查了解真实情况。
4、持续跟踪落实经客户和公司核准的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努力降低客户和公司的损失,避免重复出错。
(三)司机的职责
1、负责对划归个人管理的车辆进行定期清洗保养、安检、维护。档案、资料交主任进行统一的管理存放。
2、负责及时准确地把货物安全送到客户处。
3、出车时,严守交通规则,携带好灭火器、故障警示牌、修车工具、备胎等必需品。
(四)仓管员的职责
1、负责仓库的物料保管、验收、协调调度完成入库、出库等工作。
2、严格执行公司仓库保管制度及其细则规定,防止收发货物差错出现,出入库要及时登记。
3、负责仓库区域内的治安、防盗、消防工作,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对意外事件及时处置。
4、合理安排物料在仓库内的存放次序,按物料种类、规格分区堆码,保持库区的整洁。
5、负责定期对仓库物料盘点清仓。
6、负责仓库管理中的入出库单、验收单等原始资料、帐册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
(五)装卸工的职责
1、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
2、负责物资的装车卸货工作。
3、加强装卸意识,严防装卸事故的发生。
4、提高装卸工作质量,保证物资不受人为的损坏。
5、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
6、确保物资装车牢固,避免运输途中发生意外。
(六)跟车员的职责
1、负责仓库的物料和成品分类堆放整齐,杜绝不安全因素。
2、存货入库后应及时入账,准确登记。
3、随车协助司机清点及装卸货物。
4、配合相关人员分拣货物。
五、湘中物流运输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在物流运输管理中会要求我们的运输车辆首先将额载重量最大化,将车装满及回程装载,增加每量车所装载的货物,从而增加运输载重量;同时可以将车辆利用
最大化,运输的距离最小化;作业中能尽量的减少等待时间,提高作业的效率。而我们根据这些运输管理的实施要点以及对比分析湘中物流的运输管理现状,我们发现了湘中物流运输中的一些问题。
(一)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综合成本高
湘中的运输管理有时呈现分散的状况,分散的运输分配模式,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比如说湘中物流货物从上海发展到长沙要对货物进行中转和配送,而对于比较杂而且多的零担货则会外包给其它的货车司机或中转商,不会用自己的车进行统一配送。要中转外包出动就造成了运输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物流系统的流畅性。另外,从运输工具的使用情况来看,公司若运输任务松时则处于闲置状态,因为上海那边接货只针对于大客户,如:普天油桶,宝供灯具、邦隆飞磁铁等,但这些大客户并不是每日都有货发出,当这些大客户不发货时车辆就闲置下来。公司在上海设有两个办事处,两个办事处接的货当天由一辆车配载发运至长沙,一般都是由松江办事处的车到嘉定办事处提货再由松江办事处发车至湖南。当不用提货的时候,两个办事处的运输工具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当货物体积重量小时一般都是人工操作,而此时叉车就成了摆设,货车及叉车的闲置,而且维修不便,费用太高,导致资源浪费,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货运实用性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湘中企业实用性管理人才的缺乏,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中小型零担货运企业行业从业人员本身文化素质不高,而在湘中不仅一线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各级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湘中公司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学、中学阶段,公司只有20%的人员学历达到中专以上。二是湘中物流的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较弱,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同时物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本身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强。而且由于社会本身对零担货运行业重视不够,各相关的物流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物流专业缺乏对零担货运的深入研究,导致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潜在人才。这样也就导致了湘中物流实用型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的制约了湘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运输管理职能分散
湘中的企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管理幅度也在扩大,而企业管理能力偏低及实用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家族式管理的现状却没有明显的改变,导致无法确定合理的管理 8
层次和管理幅度,出现多头指挥、管理层次模糊及权责不明导致监督无力的情况,例如在上海两个办事经理沟通不及时,有时会造成同一票货分装在不同的车上。公司制度的岗位职责有要求,但是由于某些操作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某些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威信,很难落实到实处。从而也造成了顾此失彼,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和管理。管理上的漏洞和盲点的大量增加导致了企业管理上的混乱,增加企业的风险,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货损货差比例大导致客户满意度低
在作业过程中,大部分的装卸搬运人员、司机,学历较低,服务意识不强,而且作业中作业人员的粗心等各种原因,例如:在上海至湖南的运输途中,有发生车祸造成货损货差现象;车门没有关牢造成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的情况;配载不得当,没有按照“重不压轻,大不压小”的原则,使货物到达目的站后经常出现货物损坏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公司服务质量较低,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对外形象。
(五)运输费用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湘中物流,有些司机无法避免在运输途中由于货物超载违规运输被交警抓,而导致的罚款。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到站有时间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费用的不确定,比如说:有时物货到达时间与预计到达时间不一致,当这辆车上装有客户急需的货物时,我们公司就得专门包车送货,从而增加了运输的费用。有时需调用空车,但因为调用不当,货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统筹安排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的运输状况,有时候提货司机对上海某些地形不熟悉也会造成迂回运输,没预约好提货时间造成的无效运输,地点不清楚造成的运输过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输费用,增加了企业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费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无法有效评估费用的合理性、真实性,易造成了公司的损失。
六、湘中物流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强化管理职能
1、成立运输管理科,增加专业管理人员。针对运输管理职能分散的现状,我们建议湘中能成立专门的运输管理科,对运输进行统一的专门的配送管理,从而也可以提高运输的运作效率,强化对运输的管理。
2、细化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稽查管理。在湘中运输管理中建立规范的部门制度,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人人都能在岗在责才能保证部门有效率的
工作。
(二)引入货运实用型管理人才
就湘中目前的状况来看,因为做的是专线物流,而且公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也更加多,所以引入专门的实用型的人才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减少货损货差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运输的服务质量竞争在运输方面主要是安全,快捷,舒适,方便以及服务设施。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要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处理好客户的抱怨、不满。客户服务部门直接与业务部门联系,及时反映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还可为重要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拥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可考虑利用CRM系统记载客户的相关信息,分配相关人员专门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利用CRM系统分析哪些是公司的大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尽可能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挖掘潜在客户。而且在作业过程中强化作业人员质量保证意识,减少因作业造成的货损货差。
(四)加强运输安全管理
可以制定一安全运输为重心的各项安全运输的标准及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日常化的安全稽查以确保运输安全,达到减少货损货差的目的。
(五)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以及费用控制体系
1、完善车辆管理系统,实现车辆调度追踪、查询、费用结算。虽然目前湘中已经引用了“管车宝”来对在途的车辆进行跟踪管理,但是还无法达到可以就费用进行结算的程度,并且在车辆跟踪灵活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所以还可以对系统改进深入的完善和改进,引入GPS(GIS)管理系统对人、车、货进行实时追踪,提升管控效果。
2、建立费用分析评估体系,定期统计反馈给使用部门并协同改进。在湘中物流中,物流设备资源的闲置和不合理运输造成了物流成本过高,所以建立费用分析和评估体系,尽量的减少不合理的开销,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结束语
这次实践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物流活动的有效进行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成本控制为企业资金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运输的有效管理也大大节约了公
司资金。在工作同时,我们发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而我们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与建议。同样,我们明白了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想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更多的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做法。非常感谢上海湘中物流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获益匪浅,同时也非常感谢以来悉心指导我们的张老师,谢谢组员的全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2] 李宾.东风车轮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3] 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4] 田侠.如何有效降低物流企业成本[J].中国信息出版社,2000(3)[5] 钱芝网.运输管理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2007(1)[6] 方芳.运输管理(M).高等教育,2008
致 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张老师进行了精心指导,对论文的选题、结构以及最后的定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毕业生论文指导组的老师多次召开会议以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并给予了指导,谨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对于实习期间,湘中物流有限公司所有给予教诲和大力支持的工作人员,所有提供资料和给予帮助的老师、同学及同事致以忠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水平,文中疏忽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加以指教,以臻完善。
第四篇:如何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如何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物流成本控制要靠好的采购分析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制造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包括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在新竞争环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制造业如何通过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竞争力,是目前IT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台湾制造商以其低成本生产能力而著称,在长期鏖战于微利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采购经验,值得借鉴。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企业内部业务组合建立企业社区
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元器件采购和成品销售这一头一尾,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一、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
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
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电子制造公司则设立了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来执行采购分析。
二、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
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台湾电子制造厂商大多在大陆设有工厂,假如他们的供应商在台湾有工厂,但在大陆没有工厂,势必牵扯到供应器件的运输成本。不论这一运输费用谁来出,总是客观存在、并会打进总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进行采购分析要考虑到结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因素
在分析采购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产品放在仓库里面,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许多台湾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JIT,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现通常为7天甚至更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
四、依据订单类别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在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台湾厂商的经验为例,他们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
目前,许多台湾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
供应紧张时还需要分析成本与货源的问题。这种折中的问题需要分析哪一种利益最多。今天没有买进来,那生产那一端就断掉了;但是吃进货以后,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点。不过,虽然利润会减少一点,但总要好过不出货。有时候要保货,而不是要保成本。
虽然采购行为日趋理性,但采购决策人士仍需要敏感的把握整个市场的供需状态,即在理性中加一点感性。而感性的部分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市场信息情报搜集。
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意义
(一)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可以获得较为正确的成本资料,而正确的成本资料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中的重要决策问题,都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而成本就是一项关键性的资料。成本资料不正确,必然影响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控制有直接影响。成本控制不仅涉及到全厂各车间、班组和个人,也涉及到各生产环节和各个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费用,要对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从成本角度加以分析,使之不断改进提高,这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有助于考核机制的建立
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根据成本控制的情况,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成本控制为考核提供了标尺,利于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编辑]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编辑]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编辑]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编辑]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
(4)贯彻执行确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及时加以监督检查。方案实现以后,还要检查方案实现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第五篇: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系别经贸院
班级 学号201028060135
姓名李蕊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 也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首要任务。现代物流被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是降低物流成本。如何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成本,消除物流冰山,挖掘第三利润源泉,更是对我国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物流成本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1、运输成本
2、仓储成本
3、包装成本
4、装卸与搬运成本
5、流通加工成本
6、物流信息成本
7、物流管理成本
8、流动资金占用成本
9、物品损耗成本
10、保险和税收成本
(二)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及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
我国物流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过低,物流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物流企业中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应用,不少管理者观念尚未彻底转变,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这是造成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
第二,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因而难以准确掌握。
在成本管理方面,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
许多管理与方法,并起到了很好效果。可是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研究较少,缺乏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采取的是将企业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特别是对于物流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的状况。
第三,缺乏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由于企业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反映物流成本的资料不能客观
地体现物流过程的各种耗费,造成物流成本失真,很难进行物流成本的考核、分析和控制。一方面表现在价格核算的不确切上,另一方面反映在成本内容的不合理上,如企业外部的运输费用以事先确定的运费率包含于材料价格之中,掩盖了同一种材料由于运输地点、方位、环节等不同产生的费用差异。第四,库存率过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 我国工商业领域物流速度缓慢,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库存比例过
高。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在发展中国家约为5%,而我国目前的工业库存为30%,这是商业物流不畅的重要表现,已严重影响到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分析及方法
(一)对策分析
近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1、物流成本财务模式论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物流成本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分散到材料采购、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账户。目前国际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类别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适用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控制。
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适合于这些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2、物流成本模型控制论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综合集成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计算的模型和新型理论方法,应用ABC 成本法、聚类分析法等物流成本测算方法,研究物流全过程,开发可操作性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
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物流成本节约效果的测算模型等。
3、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的提出基于物流的不同环节的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性,系统化是解决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的关键。这要求物流一体化,用系统化的观点管理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系统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组合、协调运行并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二是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物流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物流系统化是物流的本性, 它强调物流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强调用系统化观点来研究物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潜力,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把物流的各环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系统目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整体上谋求总成本的最低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应为是物流总成本,而不是功能成本。
4、物流成本控制措施论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环节控制和全方位控
制,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的控制,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微观层面,通过对物流成本现状特征分析和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探索一系列有效措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控制物流成本,如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二)降低成本方法
第一,构建物流系统,实施科学管理。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
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构筑物流系统的程序通常包括:建立物流网点、建立作业系统、建立运输、配送系统三个基本过程。
第二,优化流通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或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例如,原来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分拨配送。然而,随着零售业中的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第三,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质量,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客户产业特征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客户充分协调,探讨有关物流配送的组合、降低物流成本等问题,如果能够实现一周2~3次的配送,可以商讨将由此而产生的收益与客户分享,从而相互促进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第四,实施协同运作,降低物流成本。协同运作,即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化。第三方物流,是指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不满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规模经济和专业人员与技术集成的优势,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需双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水准,同时还能享受到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第五,建立核算体系,明晰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
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形成“经济的黑色大陆”和“物流冰山”。为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物流费用单独核算,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明细分类,实施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将有关费用分解到消耗一定资源的活动而不是某个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
除上述以外,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还包括:加强物流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装备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控制退货成本,降低物流总成本;通过降低库存率,来降低仓储费用和保管成本,等等。
三、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应明确的两个问题
第一,不能简单地认为降低物流成本就会带来效益。按照物流理论, 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第二,正确处理和协调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高水平、高标准的服务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费用和较大的包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服务成本。而较低的服务成本要求有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包容,这必然会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因此,在物流系统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强调服务水平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服务质量。
我国企业要想控制降低物流成本,就必须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解决发现的问题,节约不必要的开支,运用现代化系统化管理办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