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4 22: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

第一篇:《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 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2.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主要内容如下: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主要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主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要点介绍: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国家机关 前提:有法可依 依据:宪法和其他法律 核心:依宪治国

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地位: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 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权威性:依法行政(执法必严)强制力的体现:违法必究 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总结(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制定各项法律;有法必依——各级政府行政机关; 违法必究——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执法必严——税务人员查账 犯罪入狱(例)

3.“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学党章党规。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从***、***、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肃清恶劣影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2.学系列讲话。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区别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3.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主要措施

1.围绕专题学习讨论。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搞好自学。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党小组要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不设党小组的,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讨论。学习讨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看自己在新任务新考验面前,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讨论,真正提高认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创新方式讲党课。讲党课一般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党支部要结合专题学习讨论,对党课内容、时间和方式等作出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党支部讲党课。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党支部讲党课。要鼓励和指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联系实际讲党课。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七一”前后,党支部要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集中安排一次党课。

3.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年底前,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党小组可参照党支部要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可分党小组进行。结合民主评议,支部班子成员要与每名党员谈心谈话。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

5.立足岗位作贡献。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组织引导党员立足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岗位、履职尽责。在农村、社区,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党员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学校,重点要求党员增强党的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在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中,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

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党员民主评议。要召开党委(党组)会,专题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深化学习效果。年度民主生活会要以“两学一做”为主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存在的问题。组织领导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1.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系统)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作出部署安排,加强具体指导。县级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基层党委要对所辖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教育计划,派员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还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2.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配齐配强班子特别是带头人,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人抓、有人管。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口袋”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情况,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等党务骨干普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要求。

3.注重分类指导。县(市、区)党委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党委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因企制宜、因岗制宜,灵活安排;对党员人数少、党员流动性强的党组织,可依托区域化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方式,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对流动党员,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流入地为主的原则,把流动党员编入一个支部,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教育。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及年老体弱党员,既要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学习教育。

4.发挥媒体作用。针对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注重运用各类媒体,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4.社会治理方式改进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正确把握。

第一,坚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要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加强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二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政府不能越位、错位、缺位。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治理网络。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局面。

第二,坚持依法治理,治理方式要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一是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二是切实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三是各级执法机关要严格公正执法,努力把各项社会治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第三,坚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要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一是强化道德约束。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二是规范社会行为。加快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律、互律、他律,把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地纳入共同行为准则的轨道,形成既要维护社会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善于运用教育、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四是协调社会关系。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第四,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二是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使网格服务管理人员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三是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社会矛盾说到底大多是利益矛盾,治本的办法是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点,协调平衡利益关系。特别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5.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济南市、南昌市、唐山市、漳州市、东莞市、防城港市,以及浦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大连金浦新区、武汉城市圈、苏州工业园区等12个城市、区域,被列为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综合试点6大探索:1 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2 各类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3 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4 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促进新体系、5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6 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一、当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啃硬骨头。通过试点,疏通整个开放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使新体制的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协调。

二、12地入选开放综合试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不是搞政策洼地。

三、开放试点相比自贸区更突出自内而外,不会影响第三批自贸区计划。两者有三大不同。:应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主要目标和方向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探索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一是具体的目标不同: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开放力度大、试验程度深,其中不少内容涉及21世纪开放新规则等,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做好敏感领域关键环节开放的压力测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更加多样性,考虑到了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不同程度的需求,有助于多梯度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功能定位不同:自贸试验区更侧重开放,专注对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以及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等进行深度探索,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更突出新体制,更侧重与开放配套的改革,形成与开放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三是试点的范围不同:自贸试验区的面积一般相对较小,均为100多平方公里,先行探索的主要措施主要集中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侧重是“点”。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和区域面积一般比较大(甚至超过1万平方公里),是“面”。因此,可试点的行业更为宽泛,包括现代农业、一般制造业、产业集群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对外开放层次、水平差异较大,覆盖的基层组织、市场业态更为完备,更能体现国内不同地区开放的特点。

四、试点分为三个阶段,争取两年内收官。

(1)是全面启动阶段,各试点地区尽快研究制定各自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政策清单。今年6月底之前,试点地区将试点方案报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备案。

(2)是督促检查阶段,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评估工作组,形成评估报告,今年下半年在年底的时候做出中期评估。

(3)是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争取明年下半年总结出经验,梳理成功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清单上报国务院,争取在两年内收官。

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包含“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也包括“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两个层面。

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强调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础和前提。

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强调政府转变经济管理方式,依法监管、健全保障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这是构建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主要突破口。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强调从完善国际国内两大战略布局入手,形成东西联动、陆海统筹的双向开放新格局,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线。

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强调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培育竞争新优势,形成以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为主的综合优势。习总书记曾就此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求认真研究并形成综合性对策。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动力所在。

六、陕西西咸新区:聚集科技创新产业。沣西新城是陕西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位于西安与咸阳两市之间。这里有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航空科学城„„经过近5年的发展,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科技创新产业彰显聚集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已然崛起。

沣西新城提出包含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产业聚集、促进创新创业、促进企业总部聚集四大类、36条招商引资政策,满足从初始创业者到企业集团的不同需求,多项政策直接支持企业落户,落户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重点和要点2013.5

复习重点和要点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P27-292、物质和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30-32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在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3-44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P46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59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9、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8-7110、*真理与价值及其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P71、P79、84

851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95、P98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P100-1031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2-1261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P144-14515、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P154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标准及区分意义。P158-15917、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P159-16118、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依次执行的职能形态。P1651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P169-17120、垄断、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P183-184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主要形式。P188-18922、*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P194-1972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如何进行改革。P240-2412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5-260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研究会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研究会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研究会是在校党委领导下,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团委直接负责下,由全校积极要求进步的大学生组成的理论学习型社团。

社研会的基本宗旨是通过组织广大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本会活动分为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常规活动包括每月一次入党启蒙教育,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从校会到院分会,再到班级和寝室,层层传达思想。特色活动以党团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时事政治宣传等为依托,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层社研会工作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促进社研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研会基层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特色活动:“颂师恩,咏校情,效祖国”主题演讲及征文比赛,入党启蒙教育,“永远跟党走,做有为青年”主题团日活动国庆南京游,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及七一讲话精神座谈会,参加校级“青春华章”主题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参加校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及负责各个班级主持召开的主题团日活动。

第四篇:军论复习重点

军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中国国防

一、国防的概述

1、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

2、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和法杖的安全保障。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判断题)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主要手段是军事。

3、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逐渐成熟。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5、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主要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6、学完国防建设的主要启示: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⑤只有国家统一、名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7、国防的基本类型:我国属于防御自卫型

二、国防法规

1、我国的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五个层次

2、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简介:①第一部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通过;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问世,第二部在1984年5月31日出台,1998年12月29日江泽民修改;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4月28日出台;④《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出台;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年10月29日出台;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2月23日出台。

3、公民的国防义务(六方面):①履行兵役的义务(兵役义务是公民最重要的一项国防义务;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⑤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⑥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三、国防建设

1、国防的基本目标和职责:①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同意;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2、我国国防政策:①坚持党对国防事业的领导;②积极防御使我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正确军事战略;③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④正确处理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关系;⑤坚持高科技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武装力量的编成: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③民兵。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①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党和国家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②国防部(国家政府机构中的最高行政单位,掌管国防事务);

③解放军各总部(是指总参谋部最高军事机构、总政治部最高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98年成立)他们既是中央军委的办事机构,又是全军的领导机关;④军区(全国划分为七个军区和18个集团军)。

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①陆军的主要兵种是步兵、炮兵、通讯兵;②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成立于1949年4月23

日;③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④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它与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我国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

四、国防动员

1、国防教育:是指在和平时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树立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从而使每个公民积极承当国防义务和责任,在平时表现为积极服兵役、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在战时能够以实际行动参加保家卫国的斗争。国防教育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判断题)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述

1、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2、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兵学《武经七书》中的5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堂堂之阵

3、中国古老兵种:步兵、骑兵、水兵。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战争、革命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日,毛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

子中取得的”科学论断;1927年9月29日,毛进行了具有伟大意义的“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原则;1928年5月,毛总结出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核心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1934年1月,毛提出“革命战争史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关于人民战争的著名论断。

②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③解放战争中达到全面成熟;④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了新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是什么P50);(2)人民军队思想{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②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选择题】;④创立了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创立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制度;1947年10月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激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作为全军行动的基本准则。}

(3)人民战争思想P52【判断题】;(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最基本的作战方式:运动战、阵地

战、游击战)

4、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P

54四、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

2、实现总目标和总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部队,提高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军队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水平。

五、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军事战略思想: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要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把思想认识进

一步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

2、1990年12月,江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好我军全面建设的总要求:“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3、国防建设思想:①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②实现中国特

色的国防现代化;③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六、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2004

底,胡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

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①维护国建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②

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

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是个亚洲大国,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共有陆地边界线约

22300多千米,这些国家及其与我国的陆地边界的情况:蒙古4670千米,俄

罗斯4330千米,越南约2000千米,缅甸2000千米,印度约2000千米。

中国海疆线长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有海岛约7100

个,与中国相邻的3个边缘海的总面积为468万平方千米。

2、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我国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4、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P855、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P876、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材料题】800字的感想30分

7、P97思考题的4、6题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一、军事高技术概述

1、高技术:当代高技术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

2、军用高技术是信息技术

二、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手段:①电子侦察技术;②光电侦察技术;③雷达侦察技

术(警戒雷达、侧视雷达、相控阵雷达);④传感器侦察技术

2、伪装隐形技术:①伪装技术;②隐形技术

3、精确制导技术:什么是精确制导技术?P106(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

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4、导弹制导系统主要分为: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自动寻的制导和复合制

导四大类。

5、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①导弹(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指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或武器系统。导弹的本体一般由战斗部及引信、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体四部分组成。一枚完整的导弹必须具备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本身是一个飞行器这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就不能称其为导弹。按射程分类近程导弹:射程1000千米;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8000千米以上。)②制导炸弹;③制导炮弹;④制导地雷;⑤制导鱼雷。

6、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队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7、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P1138、“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理论是1997年提出

9、核、化、生武器技术:①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具备即死作用)核爆炸产生五种杀伤破坏效应: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②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是指以毒计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③生物武器(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裁,旧称细菌武器,不具备即死作用)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1、信息技术的含义: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2、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主要支柱是通讯(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

3、信息化战争的含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战争。P1234、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主要表现形式P123—1245、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①数字化军队的出现(是指装备了数字化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②天军的出现;③信息化战场的出现;④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⑤智能兵器的出现。

6、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P12

5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1、信息化战阵的作战样式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

2、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3、心理战P13

3四、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1、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①完善自动化指挥系统;②调整军队结构;③提高军队素质(毛泽东同志

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特殊要求。大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注重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

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70分

材料题:写对南海争端问题的感想,800字左右,30分。

1.国家统一指什么?

2.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第几部?3

3.国防教育指什么?

4.中华人民解放军有四个总部,是哪四个?各个总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通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指什么?

6.生物武器的杀伤效应如何?

7.我国军官的军衔分为?具体是哪些?

8.士兵的军衔分为?具体指?

9.高科技条件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10.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陆地争端是?

11.战略导弹按射程分类1000、1000~3000、3000-8000/8000以上

12.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几个?14

13.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是什么?

14.化学武器的效应是什么?

15.化学武器有哪些?

16.我国现行的武装力量有哪三位?(注:指的是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具体指哪些)

17.中华人民解放军在何时由何人命名?

18.第二炮兵的全称是什么?由何人在何时命名?

19.在高新技术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是什么?

20.21.22.23.《孙子兵法》有几篇? 公元前几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221 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什么? “三大纪律”是谁在1927年10月制定的?

24.中国古代的武经七书中有几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5

25.我国当前有多少面积在边境问题上存在危机?

26.“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谁向全军提出的?

27.目前现役的解放军有多少人?陆军被编成几个集团军?

28.我军的三大民主政策是什么?

29.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30.什么是出现信息化战争的标志?数字化部队

31.我国公民最重要是一项国防任务是什么?

32.“C3I”中“c3”指什么?控制、通讯、指挥

33.网络中心站是1997年由哪个国家提出?

34.美国海湾战争中证实了什么系统的重要价值?网络

35.中华人民解放军于今年几月几日庆祝海军成立几周年?

36.“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作战出现于我国历史时期的那段时期?

37.中华人民解放军有几个军种组成?(答案以书为准)

38.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是怎样的?

39.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0.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在整个人民解放军的地位是?

41.空军的主要职责及构成42.我国陆地边界线有多长?海疆线有多长?领土面积是多少?

43.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44.我军未来的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什么方面?

45.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大条令?内容是什么?

46.义务兵役制度包括那两个制度?

47.数字化部队指什么?

48.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标志?

49.军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50.“三湾改编”时期提出什么?

51.陆军的主体兵种有哪些?

52.我国的恐怖威胁主要来自何方?

5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日期

54.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5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在什么时候颁布的?

56.我国百万大裁军是在那一年?

57.我军的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58.我军新时期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59.毛泽东军事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60.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的哪一部分划给日本?钓鱼岛

61.什么是我国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反侵略斗争?三元里

62.信息化作战的样式有哪些?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

63.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释放能量的是什么弹?利用原子核聚变产生释放能量的又是什么弹? 导弹

64.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哪两弹?原子弹导弹

65.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三大兵种步兵、骑兵、水兵

66.导弹的完整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本身是一个飞行器

材料题:南海问题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 堂 报 告 总 结

主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年1月5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题目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文化自信的“能”与“要”;

(一)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1、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二)为什么能文化自信

1、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上的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

2、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三)为什么要文化自信

1、“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2、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国不仅硬实力强,文化软实力也同样强大。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软实力文化不行可能不打就败。现在我们的国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国不仅硬实力强,文化软实力也同样强大。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软实力文化不行可能不打就败。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人民向往的是美好生活,文化建设能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享受美好的精神生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们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即使有分裂势力作祟,也始终保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国外文化建设掠影

(一)美国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全球扩张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所谓的民主化“第四波浪潮”的持续冲击,美国价值观得以在地域范围上向东欧、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播扩散。美国文化挟全球化之力大规模扩张,其标榜的价值观跟随英语、好莱坞影片、可口可乐、麦当劳迅速扩散到世界多个角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软实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一系列的颜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为美国的文化扩展提供了便捷通道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200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产值达到4572 亿美元,占GDP 的10%。2001 年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达700 亿美元。2002年美国占全球3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美国2002年游戏产出占全球40%强)。方法:

(1)将提高文化软实力纳入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执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如美国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运用美国文化软实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安全。美国新闻署负责实施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开展公众外交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2)建立了完善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3)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

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业、电影业、电视业、广播业、音像业、广告业、演艺业、网络业等方面。比如好莱坞在贩卖美国电影这一特殊商品的同时, 以其为载体, 推广着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电影《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体现了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价值和超级英雄主义。

(4)以产品为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输出文化及价值观。

例如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苹果在世界各地的风靡。一个印度家庭形容他们外出吃麦当劳是品尝一小块“美国”。(二)欧洲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欧洲拥有强大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化软实力及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体系、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艺术、文学、音乐、设计、时尚和美食等。方法:

(1).国家高度重视,政治支持文化影响力。

1883年法国就建立了法语联盟,在世界各地讲授法语,推广法国文化。

(2).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1990年英国率先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提出了建设“创造性的未来”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

(3).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德国政府将对外文化交流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德语教学和公共外交,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三)日本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日本的文化可以说是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二战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软实力非常低,二战后日本不仅是经济的重建,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修复。方法:

(1).国家确定了文化发展的总体大纲

1977年日本的福田赳夫首相就提出了“福田三原则”确立了文化外交的这样一个理念。1979年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一直到1995年“文化立国”战略正式地提出。

(2).从制度上为文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保障

颁布《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物保护法》等。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文化建设现状

第一,中国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竞争力非常弱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其历史发展脉络从未被打断,这种文化发展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大国地位,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其他国家文化所没有的厚重感。但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只是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把优秀的文化资源激活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并使之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那么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才能获得巨大的软实力。

第二,中国文化品种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品牌严重缺乏,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非常低。中国文化品种繁多,在繁多的中国文化产品中,我们很难找到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虽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拥有核心的版权内容的产品输出仍然不多,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

第三,文化平台多,但缺乏文化营销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大了文化平台建设,尤其是在世界各国都在构筑新的中国文化平台,以传播中国文化。但是,提升文化影响力仅仅靠文化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文化营销。中国的各种文化平台基本上是政府或类政府单位构建的,很少借助于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色彩过浓而被外界视为“中国文化侵略”,另一方面政府运作往往具有不可持久性,文化平台很可能就成为文化“烂尾工程”。(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

1.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划。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10月14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

2.完善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文化发展的体系与制度。著作权法,盗版事件明显减少,音乐不能下载

3.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电影电视产业的发展,广电总局放宽审查制度,芳华

4.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发展中国文化竞争力首先要开发和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顶礼膜拜;既要防止文化自负,也要防止文化自卑。

安徽宏村,凤凰古城,皮影、腰鼓,华阴老腔2016年春晚,传统节日设置为假日,使人民有机会庆祝节日

5.推进中国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文化的目的是塑造国家品格、提高国家品位。反过来,文化要塑造国家的品格就需要不断创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通过新技术手段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6.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

文化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文化产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文化产业不仅要立足本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只有在参与全球竞争的情况下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一,要在全球化的市场框架中构思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二,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要打造文化品牌,特别是要采取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方式来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品牌产品。其三,充分利用经济领域走出去积累起来的市场和经验,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上是我们组的汇报,谢谢聆听!

2018年1月5日

下载《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根据实践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论复习重点

    1幼儿园课程:由教育者依据16认知学派对幼儿园的启示:子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工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需要,1)课程就是促进幼儿在认知作,而项目课程是自由选择活有目的,有组织,计划地为......

    体育教学论复习重点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意......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推进了马克思......

    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自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尽管国有企业只剩下银行,电信,能源,铁路,航空,邮电等行业由国......

    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5篇可选)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地位:必修课程 3、生物学的课程理念: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