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里的世界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里的世界
资本主义,capitalism,源于人对动物及奴隶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源于拉丁词语“capitalis”,“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只”,“只”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只”牛和人,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而如今,对于“资本主义”的解说,一般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从资本主义的诞生至今,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对立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贫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对外扩张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
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
正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一般——1860年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了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开始了世界资本主义时代„„但是,这些辉煌并不能掩饰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阶层相差悬殊,甚至出现了1%的富人占去整个国民资产的99%的情况,剩下的最底层的人,过着的是在底层不断挣扎和被剥削的痛苦生活。
同样的,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在资本主义里永远存在,资本家们无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必然使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贫困也在积累当中,两个阶级的矛盾就越来越激化,最终将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了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2008年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上升到了一个尖锐时代,表现在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合作加深的同时,不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有矛盾,其国家内矛盾也渐渐明显。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以惊人的速度向全世界蔓延。不仅如此,这次的经济海啸还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其他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各国的经融资产高度虚拟化,虚拟资本创造虚假财富等。
虽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皆各有利弊,但考虑到其可持续发展性,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都是不可改变及难以消失的,短暂来说,资产阶级国家如今逐渐得到了改革进步的契机,借鉴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提高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本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依旧会得到一定时期内的发展。不过,资本主义毕竟不是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在全球化的当代,越来越频繁的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崩溃、人民失业、社会矛盾加深„„让我不免觉得,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并不是没有根据
第二篇: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列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 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 治理。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
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 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制 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 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 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 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 强力统治。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 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 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或国王、皇帝、天皇等)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 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
议会君主制是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只有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权力,所谓“临朝而不理政”,其行动 受议会所严格约束。国家的实际行政权力控制在由议会根据宪法所产生的内阁(或称政府)手 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所组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由首相(或总理)担任内阁领 导人。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都实行议会君主制,英国是其典 型代表。
二元君主制是由君主和议会同掌国家政权,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的实际 权力。君主有权任命内阁,内阁只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有立法权,并享有宪法 所赋予的职能,宪法对君主的权力有一定制约作用。但君主有权批准和颁布法律,召集和解 散议会。在历史上,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曾实行二元君主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制 度的演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
(2)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由选举所产生的政权机构和国家元首掌握权力,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 形式。在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实行民主共和制,它是比较完备、成 熟和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
议会共和制又称内阁共和制,它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府由议会所产生。在 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组成内阁,并确定内阁总理。内阁掌握实际行政 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称为责任内阁。在这类国家中,虽有由选举所产生的国家元首(总统),但一般只具有虚位而无实权,属于“虚位元首”。如现今的德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实行议会 共和制的国家。
总统共和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并担任政府首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力。政府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只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 在名义上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要定期向议会报告政府工作。议会对总统的严重违 宪行为可提出弹劾,但不能罢免总统。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民主共和制除了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 行半总统制与委员会制。
半总统制是介于议会制和总统制之间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兼有二者的特征。实行半总 统制的国家,形式上设有两名政府首脑,一是总统,一是政府总理。它保留了政府对议会负 责的制度,因而具有议会制的特点,但议会的权力被缩小。而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并非‘‘虚 位元首”,而是掌握了很大的实际行政权力,从而又具有总统制的特点。法国是实行半总统 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它是由议会所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最高行政权力。议会是最高 立法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各位委员组成委员会(即政府)。各委员地位平等,权力相当,分别担任各行政部门的部长。国家不设总统和总理,而是由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轮流担任委员 会主席,委员会主席实际上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但任期仅一年,职权有限。一切重要事 务均由委员会合议(即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负责。委员会对议会负责,实际上是议会的执行 机构。目前世界上有瑞士等少数国家实行委员会制。
(3)专制独裁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除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主要形式以 外,在20世纪
20至
4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曾出现过专制独裁 的政权组织形式。这种专制独裁政权,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由主张独裁极权的政 党头目担任政府首脑,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对内剥夺了人民的民 主权利,践踏法治原则,实行残酷统治;对外鼓吹强权政治,推行霸权扩张,发动侵略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意、日成为战败国,这种专制独裁政权目前已不存在。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国家可采取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 家在不同时期的政体形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什么差别和 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最有利于实现其阶级专政、巩固其政权、保障其根本经济利益的政治统治形式。
2.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并为实现其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它有自 己的组织机构和纲领,其主要政治目的是执掌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是主导资产阶级议会 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选举结果有利于资产阶级或由本党所代表的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 团;二是由本党代表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执掌或参加国家政权;三是将某资产阶级政 党的纲领和政见上升为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加以推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1)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长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在一党制条 件下,国家政权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所垄断,其他政党或不允许其合法存在,或只是作为陪 衬,不能执掌政权。这种政党制度曾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实行。
(2)两党制
两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两个最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通过议 会选举或国家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是为执政党。另一政党则作为在野党或 反对党,监督和牵制执政党。两个主要政党以外的其他政党,也只是作为一种陪衬而已。两 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完全相同,其区别只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方式方法不 同,或分别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执政党和在野党在资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分别 扮演不同角色,在权力分配和利益分割中,表面上两党彼此对峙,甚至相互攻击和指摘,或 者迫使执政党进行一些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借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 关系及缓和阶级矛盾,造成一种民主表象。所以,两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利工具。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
(3)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多党制的 存在是由于国内代表各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政党彼此势均力敌,某一个政党很难在议会中 获得多数席位,或很难在国家领导人选举中单独获胜,因而通过相互妥协而联合执政或轮流 执政。多党制的本质仍是实行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它容易引起政府人员的频繁更迭 和政局动荡。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尽管形式多样,尽管一国的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争权夺利方面 存在矛盾,而且各党往往把自己标榜为“代表民众利益”,把各党之间的矛盾斗争曲解为“争 取民众的权利”,但是,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 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3.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普选制的选举对 象,有议会议员的选举、国家首脑的选举,以及其他官员的选举等;选举的范围有全国性选 举、地方性选举等。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宣扬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 秘密选举的原则,在形式上承认劳动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普选制的作用在于,通过选举使上台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获得合法外衣;有利于资产阶级 的代表人物进入统治机构,遏制某些政绩恶劣政党的活动;使劳动人民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政 事和国家管理的表面权利,以缓和阶级矛盾;起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实行普选制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劳动人民的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受到种种限制。一是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对选民的资格作了许多不利于劳动人民的限 制,如财产限制、定居时间限制、教育程度限制、种族限制等等。二是公民必须交纳高额保 证金才能充当候选人,而且参加竞选者在竞选中要花费高额竞选费用进行宣传和拉票等活 动。因而选举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游戏”,只有少数富人或受富人资助的代理人才可能当选。三是选举中往往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党的计票方法,或利用不合理的选区划分方式和候选 人提名办法,以及其他手段来操控选举,以利于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在选举中获胜,排斥民 主力量和进步人士当选。
所以,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的平等权利具有虚伪性,从本质上看,它是资产阶级进行统 治的工具,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4.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 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 织形式的显著特征。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 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 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它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 由定期选举产生的议员所组成,由议长担任领导。
议会的主要职权是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立法权主要是制定、修改、通过和废止法 律的权力,这是议会的首要职权。财政权主要是审议和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决算的权力。监督权主要是监督政府的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弹劾权等。各资本主义国家 的议会,在这些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议会有一院制和两院制。一院制是由一个单独的议会行使职权。采用一院制的国家多数 是亚、非、拉一些新独立的国家。两院制是由两个议会行使职权。两院制在不同国家的具体 名称不同,如美国称参议院和众议院,英国称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法国称参议院 和国民会议,等等。在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中,两院各自的职权范围各国不尽相同,原则上两 院制起到立法分权和互相制衡的作用。
议会作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立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意 志和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与利益;保证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资本主义政权机构中占统治地 位;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列宁在揭示资本主义议会的阶级本质时曾深刻指出:“每隔几 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 议会制的真正本质。”①
(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机构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有的国家称为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属于资本主
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中的执行机构。政府由总理或首相负责领导,而在总统共和制国家中,一般由总统直接担任政府首脑。、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的日常管理由政府所设立的各个职能部门来进行,各职能部门的负 责人称为部长
(或称为大臣,或称为相)。同时政府还依靠军队、警察、特工等暴力手段来完 成政府的职能。
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的基本职能,一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 劳动人民实行专政,按照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二是对社会实行管理,保持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转和发展。对外的基本职能一是保卫本国安全,防止和反 对外来侵略;二是开展对外交往,甚至进行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资产阶级往往将其政府描 绘为替人民群众服务的机构,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3)资本主义的法院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通称法院,它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一般由法官所主持的 各个审判法庭所组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法院的主要职权是执行资产阶级的法律和法令,并对 违反宪法的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具有审查权。法院的经常职能是行使审判权,对违法的人 员进行审判和制裁,惩罚犯罪分子,保证被害者的权益。资本主义的法院作为行使审判权的 机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保证资产阶级宪法和各种基本法律贯彻实行的专政机关。
(4)“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 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中,“分权制衡”
原则的实施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分权制衡”原则备受
推崇和广泛运用,标榜它是民主制度的体现,成为资本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绝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 阶层分享权力。无论是立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权,都由资产阶级所掌握,由他们所享有,三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使有少数劳动者的代表进入这些权力机构,也不可能担任主要职 务,更谈不到掌握实权。所谓“分权制衡”,既不是资产阶级与劳动者分权,更不是劳动者 对国家机构的监督与制衡。
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整体,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 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力分工方式。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不过是为了
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①资产阶级国家力图通过这种权力 分工,来调节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之间在国家权力分配和利益分割方面的矛盾,在分权和制 衡过程中,求得权力和利益的平衡,找到一种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应对策略。因此,“三权分立”是巩固和稳定资产阶级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制度。当然,在资产阶级内部矛 盾尖锐,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激烈角逐时,分权制也会导致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局面。
5.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主权在民”等 民主要求,这种民主要求在抨击和摧毁封建统治,教育和动员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封建 制度,加速从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中,起过积极和进步的历史作 用。
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在17和
18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
权后逐步建立的。此后,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手段,并通过宪法和 法律形式,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加以确定。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 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这些制度被资产阶级作为民主制的标志而加以 推崇和颂扬。
实际上,民主从来就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所谓“一般民主”。资 产阶级民主表面上以全民普遍民主的形式出现,宣扬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甚至在法律上承认 公民的某些民主权利。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 的斗争广泛开展,迫使资产阶级国家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得到 一定程度的发展,劳动人民所获得的民主权利有所增加。但是,劳动人民实际上只是在资产 阶级的统治范围内,在不危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剥削制,不影响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权的 前提下,享有某些有限的权利,不可能改变其被统治的地位。资产阶级民主从来没有也不会 从根本制度上保障劳动人民的根本权利和自由,劳动人民由于受物质条件和资产阶级法律条 件的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享受他们应有的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 家的一种统治方法和手段,其阶级本质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专政服务。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 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①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和见解,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 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网络状的社会意识 形态体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 者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 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 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并对资 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 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即使在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当资产阶级掌 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 性,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 思想体系,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3.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 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在 揭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根源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 关系的产物,„„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 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 统治阶级所共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拜金主义 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 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时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 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确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②所以,资本主义利 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已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 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 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其自身的人生观。资产阶级作 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代表者,其人生观必然是从维护其一己私利出发,主张个人至上。他们 以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动的唯一推动力,宣扬“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原则,奉行利 己主义,追求个人享乐的人生哲学。
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其论据是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 苦,总是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结论。实际上,人固然有其自然属性,但更重要的在于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 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社会属性表现为人的阶级性。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并不是人 的本性,更多表现为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本性。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 乐。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实现其个人利益和享乐的金钱,因而赚钱成为实现其人生利 益的最好手段。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 而存在的,违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 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①“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是 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深刻写照。
(2)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受人 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抹煞价值观的阶级性,宣扬价值观的主观性,认为价值观应由个人的主观意志 和心理感受出发来加以判断,是由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目的等主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是 以一种超阶级的价值观来掩盖价值观的阶级性。实际上,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他们是从 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利益出发,以极端利己的观点来判断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他 们表面上强调要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实际上是要求尊重资产者的价值和尊 严,实现和保障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在资产阶级心目中,广大劳动者被视为卑微的 下等人,他们除了具有资产阶级赚钱的工具的价值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没有其 他平等权利可言。总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立足于利己主义之上,是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 义为原则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 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 度。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谁有钱,谁就‘值得 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①“金 钱确定人的价值”,这就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
(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 级性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它以尊 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伦理道德观念出现十分混乱的现象,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孤立 主义、消费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腐朽道德观泛滥,社会上各种荒诞怪异的寻欢作乐、情欲发泄 成为资产阶级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各种犯罪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导致社会道德观念走向腐朽和堕落。
应当明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是资产阶级道德观。但是,由于道 德观本身还受道德传统、文化素养、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 史发展和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健康和优秀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仍被传承发扬,而 且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大,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也保留和存 在着一些好的社会风尚,如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勤劳奋进、互助友好等。这些优 秀的社会风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不能与资产阶级道德观混为一谈。
第三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讲稿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讲稿
【PPT第二张讲稿】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在15世纪时期,西方因受马可波罗的影响开始疯狂追求黄金,也有了探索东方的兴趣,因此众多的航海家在各国皇室的支持下进行了新航路开辟。从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让全世界的贸易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然而因为生产力的不足,贸易交流受到阻碍,西方开始对工业方面进行了改革,逐渐出现了雇佣关系,手工工场,工厂等现象。
随后,西方所进行的工业革命的影响席卷全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领先者在十六、十七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此时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有力的引起了英国封建经济基础的瓦解,但保护封建经济的上层阶级不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行为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最终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的例子很好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历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同时,在英国建立了治本主义制度后,有力的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以坚实的政治后盾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经济。这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反映了其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提供的深厚政治保障。
【PPT第三张讲稿】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以服务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
首先,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于是国家的法律得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统治阶级它需要用法律来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要求之内。这也表现出众多国家共性的一点,就是政治制度制定、权力的应用等都必然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其次,国家需要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就出现了邮局、铁路、以及水利工程等事业。
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相连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是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的。
【PPT第四张讲稿】
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则是指国家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职能,是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就充分表现了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在19世纪中期,美国参与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在华特权;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的敌对态度,此时中美处于对抗阶段,因为美国认为中国的抗美援朝等行为阻碍了美国的利益发展;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的敌对关系,同时改变了对华政策,随后同中国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为此时的美国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并有助于一起对抗苏联。
因此,国家间的交流合作甚至冲突战争都是基于国家利益,基于国家政治统治的。【PPT第五张讲稿】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比如英国就是因为旧的封建经济,还有旧的制度阻碍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资产阶级毅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成功后,资产阶级成为了国家的统治阶级。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后仍然有着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它只是换了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PPT第六张讲稿】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演进,资产阶级发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因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等政治思想的呼声中建立起来。就例如美国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的共和制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平等自由的民主思想。
这也正是现在许多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民众可以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选举、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活动的原因。
【PPT第七张讲稿】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资本主义法制,中国有句古话,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成立。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设法制、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权力结构及国家权力运作的原则,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有着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私有制原则。他们认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这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十二铜表法》里,随后被编入了法国的《人权宣言》 ;
第二,“主权在民”的原则。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由卢梭提出来的思想,他认为在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人民,随后也被编入了法国的《人权宣言》 ;
第三,分权与制衡原则。该思想则是由孟德斯鸠在启蒙运动时提出来的,这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人权原则。强调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可侵犯,也体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中的众多思想。
【PPT第八张讲稿】&【PPT第九张讲稿】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了孟德斯鸠所提倡的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使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独立,以形成各主体之间“制衡”的形势。
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它的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行政首脑,即总统来行使;司法权则属于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
这样的做法很好的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可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但仍存在有效率低下的弊端。
【PPT第十张讲稿】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特别重要的就有选举制度,这是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构。从形式上来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举措。但其本质还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阶级服务的。
【PPT第十一张讲稿】&【PPT第十二张讲稿】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大多是多党制,它们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也就说明了政党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控制议会;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操控选举;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等。
从政党制度的类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
最为典型的美国就是两党制,分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轮流执政。其次日本则是多党制,它的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革新政党和中道政党三种类型。
【PPT第十三张讲稿】&【PPT第十四张讲稿】
毋庸置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首先,它曾推动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一步步的由蒸汽时代走向现在的网络时代;其次,它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最后,这些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积极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还是有着不小的局限性。它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而且法律名义上的平等其实是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很明显是偏向于资产阶级方向的;同时,政党制也更加偏向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不仅如此,政党间的相互掣肘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也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PPT第十五张讲稿】
综上,我们需要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PT第十六张讲稿】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大致上来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于一种思想观念范畴,它包括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等等。
对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思想、框架较为完备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反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西方从中世纪的封建黑暗时代、宗教神学禁锢思想到后来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商品经济萌芽,思想运动的助力、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最终变革了封建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成为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PPT第十七张讲稿】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流,需要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也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合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是这种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就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会基于自己的阶级立场,确立适合多数资产阶级发展的制度和意识形态。
【PPT第十八张讲稿】
综合对于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分析和了解,我们应该更深入、透彻、辩证地分析其本质和利弊。
一方面,其中不乏有文明进步的成分。例如,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在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保证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政治制度中具有的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的内容,也是值得借鉴的。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主要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为阶级压迫作论证作用,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对于其中的不实理论,只顾宣扬个人利益、拜金主义等等,我们需要加以辨别和修正。
总的来说,不管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还是意识形态,我们都需要有一个确切的认识,从了解轮廓到认识本质。同时要带着辩证的观点看待他们。
第四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考研政治:马哲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练题及解析
(八)2012-6-19 16:39:00 文章来源:
0
内容概要: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
A、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 B、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C、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D、对外进行国际交流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哪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A、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 B、第二个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的原则。
C、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原则。强调立法、行政、司法是三种不同的、相互制约的政治活动方式,必须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机关分别行使其职能。
D、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人权原则。强调“自由的和自主的个人”具有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阶级和局限性,这表现在()A、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统治下的民主 B、是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平等 C、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民主 D、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4、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
A、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B、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C、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宪法保护和严格限制;行政权由行政首脑——总统来行使; D、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法院独立于总统和国会。
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
A、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B、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C、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哪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政还是下野,由哪个代表资产阶级的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政治人物充当国家元首,一般都是通过选举制度的运行,根据竞选结果来决定的。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权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等
7、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
A、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B、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上都是政党制度。
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这种进步作用表现在()
A、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C、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D、造就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等级制的形成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其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上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D、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
1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A、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C、是商品经济的集中体现 D、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答案解读:该题从多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2、ABCD.答案解读: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以上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3、ABD 答案解读: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统治是通过政治制度实现的。
4、ABCD 答案解读:以上的四点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分权制衡的具体内容。
5、ABCD 答案解读:以上从四个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特点。
6、ABCD 答案解读:以上四点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这里考生必须注意政治统治是通过政治制度实现的
7、ABCD 答案解读:以上四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政党制度的特点。
8、ABC 答案解读:不选D的理由:在封建社会是等级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9、ABC 答案解读:不选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是表面上的平等掩盖实际上的不平等,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等。
10、AB 答案解读: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代表占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只能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篇: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专题: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设备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
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三、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附:
一、国际经济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推动下,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世贸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在其成员国之间内的关税普遍降低,各种阻碍贸易的障碍进一步减少,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贸组织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活动,对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国内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使国内企业更多、更直接地面临国际竞争,经济风险增加。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有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欧洲联盟: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欧盟在其成员国之间相互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等,有利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与欧盟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双方不仅没有利害冲突,而且共同的利益在增加,双方的互补性越来越大,欧盟的扩大会进一步推动中欧关系向前发展。
【难点突破】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协调经济关系和加强经济合作,成立了一批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上面两种国际经济组织。一要关注这两个组织的发展和变化,如今天欧盟的扩大吸引了世人的瞩目,2004年,匈牙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波兰、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斯洛伐克、捷克和斯洛文尼亚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扩大后的欧盟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二要理解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前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后者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三要注意这些组织和中国的发展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够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19世纪初向欧美扩展,从而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在新能源的发展利用、新交通工具的创造、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这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纵观古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因素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普遍真理。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主要经历了以上三次较大的科技革命。在掌握以上每次科技革命具体内容的同时,还要理解科技革命对大国兴衰的影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英国不积极吸收这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导致英国发展缓慢,被美国和德国赶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必须要顺应科技革命的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巩固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而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并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来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的变化。(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把社会关系简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3)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指资本主义。)
(4)材料二分析的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低廉。核心: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
2、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40年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结合史实分析这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地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共同特点: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