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三讲作业

时间:2019-05-14 22: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至三讲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至三讲作业》。

第一篇:第一至三讲作业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D.以五言为主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d)。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bc)。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b)。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d)。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bcd)。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d)。

A.庄公寤生,惊姜氏。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王固不能行也 ..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b)这个应该是A, 你自己再参考下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d)。

A.《左传》

C.《春秋》 B.《战国策》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b)。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d)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cd)。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a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bcd)。

A.《国殇》

C.《上邪》 B.《迢迢牵牛星》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acd)。

A.《明月皎夜光》

C.《迢迢牵牛星》

B.《十五从军征》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bcd)。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本诗的主旨是()。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旌旗把太阳都遮蔽了,敌人好像风卷云舒一样压迫上来。发出去的箭交错坠地,战鼓响动,士卒们个个争先杀敌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身已死而精神永不灭亡,战士的魂魄是鬼中英雄!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不能则不能就其职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对国家的治理,已经尽心尽力了;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可以有衣服穿,可以有肉吃,百姓没有饥寒的困扰,这样都不能称王的君主,从古到现在都没有。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认为孔子的见闻学识少,轻视伯夷的义行

9.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计算一下,中国在天下,不就像稊米在大仓么?

10.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会不堪忍受

1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您有什么担忧的呢?如果挖地深到泉水处,钻隧道相见,谁能说不行呢?

12.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我听说: 毛羽不丰满的鸟不能飞的很高,法令不完备的不能够惩罚犯人,道德不高的人不能够驱使百姓,政教不顺应民心的不能劳烦大臣。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妻子不敢正视,侧耳倾听; 嫂子蛇行匍匐,多次跪拜谢罪。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屋前的院子长满了草谷,井口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上去清又浅,只是两岸相距有多远呢?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似清晨的朝露,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唯有喝酒方可解脱。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落山气氤氲,飞鸟结伴儿归还。

三、简答题

1.《毛诗传》认为《蒹葭》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无法稳定国家;魏源认为是咏颂秦襄公“求贤尚德”之作。针对对这些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读者的文学背景和修养不能一概而论,感悟必定不同,各种观点必有佐证,无论对错,只是一种读书的领悟,可以读出是美丽浪漫的爱情,可以读出求贤尚德的渴望,也可以读出是不用周礼而不能固其国的讽刺。

2.什么叫“重章叠句”?你接触的现代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重章叠句”的句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3.与《诗经》相比,楚辞具有哪些特点? 以六、七言为主, 多以“兮”辅助

4.《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讴歌为国捐躯的战士,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5.“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通假字

古人会用同音字去替代的现象 不亦说乎

天生我材必有用

6.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7.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忧患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

8.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左传·闵公元年》

9.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10.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庄子说“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目光短浅,不能坐井观天而贻笑大方。

11.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合格: 于国者,必定寡情,通过欲擒故纵,解决了共叔段的忧患。不合格: 于国者,使民生活安定而富裕,却引发了战争。

12.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13.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游说秦王的时候,苏秦的观点是: 以勇冠天下; 游说赵王的时候,苏秦的观点是: 式于政。

14.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不气馁,不放弃: 秦王拒绝以后,可以坚持自己所想 2.认真刻苦,头悬梁锥刺股

3.有气量,妻子嫂子和父母的态度恶劣,但最后没有迁怒 4.有思想,以战天下到德行宇内

15.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诗的前面部分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情,后半部分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壮怀豪情。

16.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乐府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秦时的名称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17.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天下有学识有才能的人,我内心一直深深牵挂,因为你的缘故,我一直思念至今啊 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感

18.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

1.建安六月,曹操自为丞相 2.建安七月,曹操攻占荆州 3.建安十二月,赤壁之战 4.郭嘉病逝

19.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意: 陶渊明说的所谓人生的真意,应是不求功利名利的心境,全文都是一片淡然的心态,运用象征手法,表示飞鸟相与还,表现了自己在这余晖山晕中,寻找了自己的真切的心情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请在诗句中找出双声、叠音词的例子,谈谈双声、叠音词在诗中的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B.分析“在水一方” 这一“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境。

心爱的人在河岸的另一边,日夜思念而不得见,表现了一种凄美伤感的画面。

C.以这段诗为基础,谈谈你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所以会执着的追求,溯洄而上,路漫漫而迢远,溯游而下,又像在水中央,总是不可触及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

B.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犀牛从笼中跑出来了,龟玉被损坏,谁的过错呢? 比喻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最大的原因在于看管的人疏忽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跨越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对比手法

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大王喜欢打仗,那么用战争做比喻; 战鼓已经奏响,双方的士兵刀戟已经相接,有的士兵开始丢弃盔甲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有的跑了五十步。五十步的嘲笑一百步的,大王以为如何?

D.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 介词,无意义 加: 副词,更,再 走: 跑,指逃跑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黄河和北海,起了铺垫作用

B.指出这段文字中的通假字和宾语前置句子。

不辩牛马 => 辩 通 辨 泾流之大 => 泾 通 径

以为莫己若者 => 以为莫若已者 我之谓 => 谓我 C.试分析“河伯”这一寓言人物。

河伯,在没有见识到更加远大的时候,盲目自大,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至北海见之无穷,开始反省自身,表示以前因目光短浅而坐井观天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A.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贰于己: 数词作动词,两属 国不堪贰: 数词,两个 收贰: 数词作名词,两个属地

B.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

C.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贪得无厌而不节制或者叫恃宠而骄

D.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欲擒故纵,说明郑庄公是个有谋略的人,共叔段倚仗姜氏的喜爱而胡作非为,只有到了引起公愤的时候,才能够堵住姜氏的口,而对共叔段进行处置。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和对偶

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描写了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归家的狼狈; 描写了归家后至亲之人的冷漠态度; 描写了苏秦感受了亲情淡漠后的刻苦学习。描写了苏秦学成之后信心的重拾

C.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7.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大隐隐于市,心境高远而居处偏僻安静,表现了一种淡然自若,名利淡薄的心态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8.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 对偶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1.人生苦短 2.霸业未成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三国战乱,群雄并起,作者通过这首诗,先是表达了光阴易逝的感慨,继而表达了苦无良士辅助和对贤者的渴望,最后表达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篇:大学语文第一至三讲作业 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选择题

1.《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D)。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蒹葭》在《诗经》中属于(D)。

A.颂 B.大雅 C.小雅 D.风

3.《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C.杂体诗 D.古体诗 4.“楚辞”(《楚辞》)的含义有(ABD)。

A.泛指楚地歌谣 B.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诗体 C.先秦古体诗 D.西汉末刘向编定的诗集 5.“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应读为(B),含义是(B)。

A.chāo,高于 B.tiáo,通“迢”,遥远 C.chāo,超过 D.chāo,表示强调 6.下列先秦著作不属于儒家的有(CD)。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7.先秦历史著作可分为编年史和(D)。

A.语录史 B.纪传体

C.公羊史 D.国别史

8.《季氏将伐颛臾》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AD)。

A.祸起萧墙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9.《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认为颛臾不能打的论据有(AC)。A.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颛臾)且在邦域之中矣 D.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是(D)。

A.兼词

B.助词,凑音节

C.助词,的 D.助词,破坏句子独立性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D)。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5.“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C.曹操 D.孔融

2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问君何能尔”的“尔”的意思是(C)。

A.你们 B.然而C.这样 D.宁静

二、翻译题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芦苇苍茫,明亮的露珠依然未干。心中的那人,就在水之彼岸的高坡上。2.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译: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战车交错,短兵相接。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躯已死,灵魂长存,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对就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不能忠于职守就放弃职位。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老虎犀牛等猛兽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玉石等珍宝被毁坏在匣子里,这样的事情是谁的过错呢?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的态度,那真是在上面尽心啊。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人在吃猪狗食(或:猪狗在吃人的食物)统治者却不知约束自己的行为,路边躺着饿死了的人的尸体统治者却不知开粮仓赈济百姓。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以仲尼之见闻为少,以伯夷的仁义为轻。9.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译:设想中原大地在海内大陆上,不就像大仓库中的一粒小米一样(微不足道)? 10.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译:如今京这座城市不合法度,不符合先王的礼制。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译:大叔段完成了军事集聚,修缮好了盔甲和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的国都。

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您担心什么呢?如果从地上挖掘下去直到挖出水,在有水的地方挖一条隧道母子相见,难道有谁能反对吗?

13.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5.谈谈你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看法。

答:这句话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对于这句话我的看法是,不能将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6.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来源是什么?

答:“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出自战国末道家代表人物文子的著作《文子》中的《自然》。“孔席不暖”,指孔子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墨突不黔”,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两事为典,形容事情繁忙,各处奔走。

7.《寡人之于国也》哪些地方地方体现了“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写作方法? 答:《寡人之于国也》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这就是“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方法。

8.庄子在《秋水》中说:“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你怎么认为? 答:庄子认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文章把河伯当做庄子思想的对立面,指出那些认为仲尼见识才学不够,伯夷的义气不值得尊重的人,自己刚开始还不信,现在看来是真的,表达一种讽刺的意思。

9.《郑伯克段于鄢》中“若阙地及泉”这句话中包含了一个古汉语重要的用词方法,是什么方法?请再举两个例子。

答:“若阙地及泉”中的“阙”通“掘”,是个通假字,使用“掘”的读音和意义。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通“迢”。“于予论乐,配天之灵”中的“论”通“伦”。10.用你的观点分析“姜氏”这一人物。

答:姜氏偏狭昏聩,以私情干政。作为母亲,她在两个孩子之间,更倾向于共叔段,而对于庄工,则是厌 恶,并且在君王更替的时候,想让自己喜欢的孩子做大王,一碗水没有端平,所以作为母亲并不称职。

11.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答:苏秦在游说秦王时竭力宣扬武力的作用。及至游说赵王后,从“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可以看出,苏秦推崇的是外交手段解决纠纷。

12.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A.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描写敌人的凶猛残暴? 答:本节以楚军为着眼点细致地描写了从两军相遇、白刃战、到楚军失败的过程,描写敌人的凶猛残暴更加突出了楚军在处于弱势依然忘我拼搏的坚强,直至全军覆没,整个过程充斥着悲壮。

B.“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夸张、比喻。

C. 哪些语句属于细节描写? 答:车错毂、左骖殪、右刃伤、霾两轮、絷四马。D. 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屈原怎样的感情?

答:感受到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屈原对于楚国战士,面对强敌,浴血奋战,最后战死沙场的缅怀之情,敬重之意。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是什么用法? 答:是使动用法。

B.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答:是立论。

C.为什么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答:指出鲁国国君才是季康子的心腹之患,揭露了季康子的篡权之心。D.这段话显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答:有现实意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

E. 你觉得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答:是。作为国君,郑庄公确实很有能力,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一个君主对待各种情况所作出的正常反应。虽然他杀了自己的弟弟,但是确实属无奈之举,并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否定了他的治国能力。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对偶、排比、反问。B. 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C.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答:“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是“锥刺股”的来源。

“头悬梁”见北宋《太平御览》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6.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设问、比喻、借代。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答:人生苦短,满怀忧思。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答: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作者那里去施展抱负。这几句诗就是一曲“求贤歌”、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第三篇:大学语文答案 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2015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D)。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D)。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C.《庄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BC)。B.《论语》 D.《墨子》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A)。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BCD)。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AC)。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D)。

A.庄公寤生,惊姜氏。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A)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C.姜氏厌恶什么?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D)。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B)。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B)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DE)。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A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BCD)。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ACD)。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BC)。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AD)。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沿着弯曲的河流逆流而上,道路艰难曲折,沿着笔直的河流逆流而上,那人就在水中沙洲上。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译:苍天抱怨,神灵发怒,将我们的军士残酷杀尽丢弃在原野上。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躯已死,灵魂长存,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对就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不能忠于职守就放弃职位。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站不直了不去扶住他,盲人跌倒了不去搀起他,还要那个做相的干什么?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所持的态度,在这上面真的是用尽心机啊。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绸吃肉食,底层平民吃得饱穿的暖,国家还不兴旺发达,还没有这样的事呢。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认为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仁义轻。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译:伯夷辞让君位赢得仁义之名,孔子谈论天下获得博学之声。10.姜氏何厌之有?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译:京城大叔段已经完成了军事集聚,修缮好了盔甲和兵器,准备好了士兵和战车,就要袭击郑国的都城了。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您(让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筑一条隧道(和母亲)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还会说您违背誓言?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译:妻子躲闪着目光看着苏秦,凑过耳朵听苏秦说话;嫂嫂像蛇一样匍匐着爬过来,朝着四面八方跪拜道歉。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译: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环绕着野生的葵菜。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银河流水清又浅,彼此相离难道有多远?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人生)就象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逝去的岁月遗憾的事情太多(或:苦于太多)。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心中慷慨激昂,难忘天下之忧。什么能解除我的忧愁?只有开怀畅饮。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气缭绕着山峰,烘托出傍晚山间的佳境。成群的鸟儿,结着伴归林。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2.《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对战士们不畏强敌、慷慨赴死精神的礼赞,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敬意。(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3.“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是通假字,读“tiáo”,通“迢”,意为“遥远”。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假借的用字方式,是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要读所通的字的音,用所通的字的某个义项。

(同学可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任意举两个通假字的例子,可参考课本P302。)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我国先秦历史散文有编年史及国别史。编年史有《春秋》、《左传》等。国别史有《国语》、《战国策》等。

(同学亦可从另外方面去总结,如:记言为主、记事为主等)6.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萧墙”指代鲁国国君的宫殿。《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这句话揭穿了季氏对颛臾动武的真正目的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是篡夺鲁国的政权的一个铺垫。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敏感。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

7.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庄公之弟庆父贪婪残暴、权欲熏心,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后人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8.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及观点回答。)

9.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庄子既然认为个人的见识和万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作为个人的孔子在庄子看来也是极其浅陋的。(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0.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1.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2.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苏秦面对秦王时,用了大量论据阐述“武功胜于文治”的观点,即军事力量决定一切。游说失败后,苏秦苦读一年,再次出山游说赵王,所持的观点是采用外交手段使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结果是“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他成功地将六国团结起来。

13.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14.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文内容感情充实丰沛、艺术风格明朗刚健、文辞藻饰华丽优美的特点。

《短歌行》开篇即以深沉苍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面对人生如朝露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并未陷入低沉哀叹或及时行乐的情感之中,而是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诗歌的中间部分,作者反复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多个典故的运用,使文辞华美,感情蕴藉。整首诗完美体现了建安风骨,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之作。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15.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乐府”是秦代就已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西汉武帝时期,官方更是特别扩大了“乐府”,其职能包括制定乐谱、制作歌辞、训练乐工、搜集民歌等。为区别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简称“乐府“。

后世所谓的“汉乐府”,指的就是两汉时从城乡下层人民中采集来的“街陌谣讴”。汉乐府民歌现仅存四十多首,大多是东汉时作品。汉乐府内容上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传统,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有很强的批判现实性。

17.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本是借情人间的思念写对心中理想的向往,曹操用于抒写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慕。(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18.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请同学根据自己查得的资料回答。)

19.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意”是人生的真谛。(同学需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陶渊明的“真意”回答。)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孔子以虎兕喻季氏,龟玉喻颛臾,两位弟子喻守护“柙”和“椟”的人。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比喻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通过比喻是要告诉梁惠王他的治国方针与其他国君之间只不过是战场上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之间的区别。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破坏句子独立性,将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使之成为一个句子成分。焉:兼词,于之。走:逃跑。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法,演绎法。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中原大地上有名称之物数以万计,人类只在其中占据一种。人卒九州„„人处一焉:人类生活的九州„„一个人只在其中占据一员。C.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这一寓言人物。(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D.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依附。国不堪贰„„ 贰:两属。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贰:上述的两处城池。

语言描写。

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庄公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策略。

(第二个问题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排比、反问。

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细节描写成为后世“锥刺股”的来源。

“头悬梁”见《太平御览》引《汉书》,西汉信都(今冀州市)人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6.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在这完全是无意的一刻陶渊明的心境与南山相合了,仿佛千年一瞬的机缘,南山成了陶渊明心中境界在自然界的一种物化。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地融情于山水之间。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反问、设问、比喻、借代。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作者抒写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但并没有因为人生短暂而消沉,依然难忘忧国之思。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第四篇:上海财大2017年毕业班暑假学期第一至三讲作业(本站推荐)

2016年毕业班暑假学期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1.我国诗歌源头是(BD)。A.《弹歌》 B.《诗经》 C.《蜡辞》 D.“楚辞” 2.《诗经》的句式是(AC)。

A.重章叠句 B.以五言为主 C.以四言为主 D.风雅颂

3.下列关于“楚辞”的描述正确的是(A B)。

A.楚地歌谣 B.多用语气词“兮” C.多描写现实生活,风格朴实 D.以五言为主

4.“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应读为 tiáo,是(B)。A.假借造字法造的字 B.通假字 C.“超过”的意思 D.表示强调 5.下列史书属于“《春秋》三传”的有(BC)。

A.《吴越春秋》 B.《左传》 C.《公羊传》 D.《晏子春秋》 6.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BE)。

A.《道德经》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7.《季氏将伐颛臾》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A)。

A.祸起萧墙 B.贻笑大方 C.季孙之忧 D.开柙出虎

8.《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认为颛臾不能打的论据有(ABC A.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颛臾)且在邦域之中矣 D.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9.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伉(《苏秦始将连横》)

10.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C)。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C)。

A.兼词,兼介词和代词,“于之”

B.兼词,兼代词和介词词,“之于” C.语气词

D.疑问副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有(BD)。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D.姜氏何厌之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助词的有(BD)。

A.姜氏何厌之有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15.《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第二次出山所持的观点是(BA.文治、武功并重 B.文治胜于武功 C.武功胜于文治 D.文治、武功皆不用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属于使动用法的是(ABC)。

A.庄公寤生,惊姜氏。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王固不能行也 17.关于《古诗十九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最早见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B.这些诗主题各异,直抒其情 C.这些诗大多由士族子弟创作

D.这些诗是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的表现。18.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C)。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D.以七言为主

19.下列作品中,写到战争的有(AB)。

A.《国殇》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蒹葭》

20.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1.《短歌行》的主旨是(AD)。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问君何能尔”的“尔”的意思是(C)。

A.你们 B.然而 C.这样 D.宁静

二、翻译题

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译: 芦苇苍茫,明亮的露珠依然未干,心中的那人,就在水之彼岸。

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译: 战场上已是天昏地暗(日月昏暗),威严的神灵已发怒,战争中我们的军士被杀尽丢弃在原野上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躯已死,灵魂长存,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遇到危险(或站不住了)不去扶持,他摔倒了不去搀扶,哪里还用得着那个扶助盲人的人呢?

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远方的人不臣服于你,你应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召唤他们,既然将他们召唤来了,就要安抚他们。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译:不违背农时,五谷杂粮会食用不尽。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绸吃肉食,底层平民吃得饱穿的暖,国家还不兴旺发达,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呢。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认为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仁义轻。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译:伯夷辞让君位赢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显示渊博 10.姜氏何厌之有? 译:姜氏有什么好满足的?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译:大叔段完成了军事集聚,修缮好了盔甲和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的国都。

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 您担心什么呢?如果从地上挖掘下去直到挖出水,在有水的地方挖一条隧道母子相见,难道有谁能反对吗?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译:妻子躲闪着目光看着苏秦,凑过耳朵听苏秦说话;嫂嫂像蛇一样匍匐着爬过来,朝着四面八方跪拜道歉。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译: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环绕着野生的葵菜。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银河流水清又浅,彼此相离难道有多远?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人生)就象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逝去的岁月遗憾的事情太多(或:逝去的岁月非常多)。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心中慷慨激昂,难忘忧国忧民之情。什么能解除我的忧愁?只有开怀畅饮。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气缭绕着山峰,烘托出傍晚山间的佳境。成群的鸟儿,结着伴归林。

三、简答题

1.查阅资料,比较《诗经》、《楚辞》在句式、内容、风格上的不同。

答:《诗经》包括民歌、文人诗、政治诗、宗教诗,是集体创作,句式整齐,以四言为主,基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楚辞》中诗歌多为文人单独创作,句式参差错落,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基本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2.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或流行歌曲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答:“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你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雪起兴,用蝴蝶比喻。

3.《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答:后八句是楚军全军覆没后屈原对视死如归的将士的悼念。作者所写的战士们虽死犹生,英名长存,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悲悯及礼赞,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之情。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答:这个成语其本意为“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这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冉求和季路因工作失职并推诿责任而进行的严厉申斥。时过境迁,在现今的社会中我觉得要做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等才可以做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有所作为。

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答:我国先秦历史散文有编年史及国别史。编年史有《春秋》、《左传》等。国别史有《国语》、《战国策》等。

6.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些理由的看法。

答:孔子说季康子的心腹之患就是鲁国“萧墙之内”的国君,已点明季康子篡夺鲁国君权的野心。

7.查阅资料,谈谈什么是孟子提倡的“仁政”?

答:

1、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孟子最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的民本思想,这在中 国古代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总结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经济方面。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3、军事上,要兴仁义之师。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人民苦不堪 言。孟子认为这些战争都是“率土地而食人肉”(《离娄上》),他严厉地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但是,孟子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大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他并不一般地反对战争,而是主张兴仁义之师。

4、法律方面。孟子针对当时刑罚严苛的局面,提出省刑罚的主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孟子反对株连,提出“罪人不孥”,这一主张贯彻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进步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8.谈谈你对《秋水》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的看法。

答:庄子认为个人和自然相比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尖那么微不足道,孔子作为一个“个人”自然不例外。庄子既然认为个人的见识和万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作为个人的孔子在庄子看来也是极其浅陋的。庄子说“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目光短浅,不能坐井观天而贻笑大方。我认为:《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9.举例说明什么叫意动用法。

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形容词用作意动: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10概括《郑伯克段于鄢》中“贰”的用法。答:文中“贰”出现了三次,含义如下: 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依附。②国不堪贰。贰:有二心。

③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贰:上述的两处边境上的城市。11.用你的观点分析“段”这一人物。

答:共叔段:贪婪愚昧。依靠着母亲获得封地之后不知道满足,肆意扩张自己的地盘,不把国家放在眼里,最后又想举兵造反,充分说明他的贪婪和愚昧。

12.简单谈一下如果你是苏秦,第二次出山如果依旧落魄而归,你会怎么做?

答:1.不气馁,不放弃: 秦王拒绝以后,可以坚持自己所想 2.认真刻苦,头悬梁锥刺股 3.有气量,妻子嫂子和父母的态度恶劣,但最后没有迁怒 4.有思想,以战天下到德行宇内。

14.从《迢迢牵牛星》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牵牛星形象?

答:迢(tiáo)迢:遥远的意思。“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

15.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天下有学识有才能的人,我内心一直深深牵挂,因为你的缘故,我一直思念至今啊 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感

16.查阅资料,总结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答: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作。但对于一位杰出诗人来说,他的诗歌创作还有丰富的多样性。1)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2)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3)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

17.谈谈你对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的认识。

答:大隐隐于市,心境高远而居处偏僻安静,表现了一种淡然自若,名利淡薄的心态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分析“在水一方”诗境及其对诗歌抒情的意义。

答:“在水一方”这样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让人觉得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却无法接近,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心爱的人在河岸的另一边,日夜思念而不得见,表现了一种凄美伤感的画面。B.请在诗句中找出双声、叠音词的例子,谈谈双声、叠音词在诗中的作用。

答:“蒹葭”、“苍苍”为双声,“苍苍”为叠音。双声、叠音读来顺口,声音优美,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C.诗中写景动静结合,指出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诗中动景有摇曳的蒹葭,主人公的寻找,“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静景有结成霜的露珠,时时都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动与静融合在一起,蒹葭的摇曳很宁静,主人公的寻找时刻不停,让人感受到的只有一种宁静的坚持;伊人只存在一个影子,却永远延伸在前方。一切都似动又静,让人沉浸朦胧忧伤中,体会一种不懈的坚持。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类比论证法。

B.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答:孔子以虎兕喻季氏,龟玉喻颛臾,两位弟子喻守护“柙”和“椟”的人。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答:跨越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作用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黄河和北海,两者存在着小和大的关系。作者用景物将道理形象化,渲染了主题。B.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宾语前置句子。

答:宾语前置句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C.河伯在本段前后的态度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答:河伯,在没有见识到更加远大的时候,盲目自大,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至北海见之无穷,开始反省自身,表示以前因目光短浅而坐井观天。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尖锐对立的社会现实。B.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答: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C.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要对梁惠王说什么?

答:孟子对梁惠王说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然后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这里孟子的意思就是爱护百姓不要总打仗。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反问、设问、比喻、借代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答:作者抒写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但并没有因为人生短暂而消沉,依然难忘忧国之思。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答: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

第五篇: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到三课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

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

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10.姜氏何厌之有?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2.《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3.“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6.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7.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8.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9.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10.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11.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12.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13.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4.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15.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16.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7.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

18.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

B.

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C.

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D.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B.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C.

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这一寓言人物。

D.

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B.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5.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下载第一至三讲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至三讲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立足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围绕“真实、有效”的教研主......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初三·(3)班 2013—2014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心”开始,走进学生心灵 “爱就是教育”。我认为,学生是......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5)班班级工作总结 耿占军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快就要过去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感觉这一学期过的既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第一至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第一至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

    2007至2008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07~2008年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恩平市东成中学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围绕市局提出“巩固、深化、提高、发......

    学校2010至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精选]

    2009至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对于我们而言,是近几年学校工作最为忙碌的一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先后接受了市教学综合督导、省区域现代化验收、县教学综合评估、县教学过关验收......

    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争办农村特色学校 本学期,我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现代办学和管理理念,以标准化、规范化......

    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局教研室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