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22:0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第一篇: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考察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否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各构成要素,如果存在,他们是如何运行的,在应然的情况下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只有从理论的角度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以明确,我们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考察和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节将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体现

要素是构成有机系统的基本要件和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使其协调一致,有机运行,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在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前,有必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出发,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构成情况。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涵义和特征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领域,诞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它是应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职业分化以及解决失业问题等需要而产生于欧美国家,在英国和美国称为职业指导,在法国称为方向指导,前苏联称之为“职业定向教育”。虽然称谓不同,但涵义基本一致。在我国《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方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就其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它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对这一解释的理解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是择业期的选择过程。而广义上是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中,准备过程更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更显尤其重要,它是指高校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规范的教育、就业形势的分析、择业心理的调适以及择业技巧等培训,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以使其顺利就业的一项活动。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可塑性的群体。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就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具有一般就业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己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时代赋予大学生就业指导以新的特征。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从就业指导的主体方面看,21世纪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日益完善的时期,社会竟争的规范性、平等性、激烈性都将更加突出。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要参与职业选择的竞争,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大学生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学生都需要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家长、企业、事业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主体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遍的就业指导。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专业、年级的不同,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根据具体主体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工作。从这个方面讲,就业指导的主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同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进行的指导工作。广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贯穿于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为学生顺利就业而开展的一切指导性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学生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选择”。在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初始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指导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社会职业的联系。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渗透职业指导的有关内容。在学生临近毕业之前,应适当集中性地开展就业前的专题辅导。这样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联贯性地开展起来。这种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教育便于使学生始终将自己的学习紧密地与谋职和就业相联系,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的判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各阶段的内容和要也有所侧重,前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从整个培养和就业过程来看,就业指导的内容是渐进的和连续的,其目的是共同的。高校只有从广义上把握就业指导,并认真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达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3.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国家对于毕业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就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因此就业指导教育也必须是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为依据,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也贯穿着就业观和就业心理的指导,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思想问题,帮助毕业生处理好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需要之问的矛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同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在就业工作过程中,把指导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指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它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要素是构成有机系统的基本要件和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它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机制考察两种方法。从静态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是对一定教育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一定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和能力,能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有目的、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能动地参与教育计划,能够对教育效果进行检验,并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起着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些基本要素绝不是孤零零的“个体要素”,它们是有机结合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体现

从主体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业指导中对大学生进行政策的指导、思想的指导和心理的指导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目的和内容,深入大学生活,有针对地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教育,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

从客体要素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主客体辩证关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关系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以培养他们的就业技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以人为本,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利就业。

从目标要素看,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着眼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项服务,以培养有正确就业观、职业观和价值观,能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的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从内容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从方法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常用的有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体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法、咨询法、案例分析法等,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成要素在方式上的充分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有效运行

只是从静态和部分的角度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而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内在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各自独立的、互不协调的要素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以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时,要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从运行机制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考察。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它要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整体性的功能及其规律,包括其运行所依据的原理和原则,运行过程的状况即运行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主要含义是:第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的总和;第二,它的功能是各相关因素功能的祸合,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运转,依赖于各要素功能的健全:第三,它是一个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运行着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原理和原则的反映,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能否高效、有序地运行,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有效运行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考,我们不仅要归纳出普遍性,而且要考察其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必然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每一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目标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各有其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形成一种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而充分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健全和有效运行,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突出意义。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的发挥,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素的优化及其结合方式的优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化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变化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优化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就是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根据大学生发展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制定出各阶段教育目标,以达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培养其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使就业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就是要在运用传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就业工作的不断发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各要素结合方式的优化关键在于主客体关系的优化,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一法、目标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目标之间关系的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同样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既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又要尊重就业工作客观规律。此外,还应注意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同其他方面,如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等的协调和配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必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得以实现。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 择业观是人们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人们在思想上对自己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就业观是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约束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树立良好的求职道德。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激励他们在所在职业领域爱岗敬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就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指导毕业生就业时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克服择业时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克服旧文化传统的束缚,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的影响,把发挥毕业生的聪明才智与服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结合起来,把毕业生的成才意识纳入国家总体发展需要的轨道上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积极开展毕业生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竟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帮助他们克服坐、等、靠的心理和岗位终身制的不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就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法制和道德观念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调控人力资源配置的体现,是调控、约束、导向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基本依据。毕业生应在就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择业。就业政策一经制定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把握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就业政策,面对实际,认识自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自觉接受政策的约束,在政策的范围内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答他们对就业形势认识中的困惑和疑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和和道德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自觉遵守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则,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和违法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自觉抵制就业中的不道德行为,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种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就业是大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最集中。自卑、自负、盲从、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较为普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确定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对待择业时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完成角色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和生活环境变化的前提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使自己处于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之中。培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自信心,克服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心理,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顺利就业。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论文提纲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思政转本 宋磊 56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手, 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 旨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新功能。关健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作用

导言:知识时代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具核心力的竞争因素, 谁赢得了人才, 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谁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不仅已为战略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 也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各个阶层有识之士所认同。而如何赢得人才, 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潜能,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就是如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保证作用的这一基础性工作。提纲:

一、人才的含义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1.人才的含义。

何谓人才? 人们对其表述不尽一致。如《辞源》将其解释为“ 有才学的人”;列宁称其为“精明能干的人”;邓小平同志所谈的人才主要是指具有专业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王通讯将人才定义为“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

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2.人才培养的意义。

100多年前, 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发表文章, 提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见解: 假如法国丧失了三千名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 法国民族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屈居于现在同她竞争的一切民族之下;而三万名自称“ 国家栋梁” 的王公大臣、大财主的死亡, 却不会给国家带来丝毫不幸。这段被列宁赞誉的“ 圣西门的名言”告诫人们一个真理: 人才是民族的脊梁、灵魂。所以, 人才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现代化建设, 更是至关重要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奠定了教育的方向,起到了龙头的作用。然而,有人说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不需要一定具备别的什么素质。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对于创新人才固然不应一概求全责备,但是我们的社会性质和党的教育方针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对于正确把握人才的标准,有效培养人才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素质规定了人才的基本政治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所谓政治方向, 是指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政治信念等的综合表现, 其中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起着支配作用。一个人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归根到底是由其政治信念决定的。而政治信念的确立过程可以说是政治观点、政治觉悟与实践相结合, 逐步转化为内心体验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但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不可能在人们头脑中自发地产生, 只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2.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始终坚持引导他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可以帮助人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是人才成长的精神支柱, 这种精神支柱在人才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它的成长不仅取决于人才的主观努力和素质情况, 还取决于社会环境。历史上有的时代人才辈出, 群星灿烂, 有的时代则是万马齐暗。这并非由于哪个时代的人聪明, 哪个时代的人笨。究其原因, 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根本上说, 在于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方案

1.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从小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使自己更有动力。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制度是建立机制的基础,机制的保障过程就是建立健

全并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的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制的进行。参考文献:

[1]汪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44-45+48.[2]欧阳林,黄月细.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2:75-76.[3]王超航.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01:77-79.[4]刘向阳.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46-50.[5]罗洪铁.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5-9.[6]刘兆仪,谭荣峰,李成久.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8-11.[7]李阳.浅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方法[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354.[8]吴兴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9,08:22-25.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原来单纯的就业指导转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效果还不太理想,存在不少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仍很大程度上存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市场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各高校过多地强调信息服务、职场技巧培训等浅性化、实用性的指导,而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就业指导不能很好结合。一方面,高校通过两课学习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基本上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面临择业这一关乎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却脱离了正确的理论引导,出现了诸如目光短浅、诚信缺失、纪律观念淡薄、心理素质低、不愿吃苦、不愿到基层工作等畸形就业表象。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陈旧和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不断渗透和影响高校思想教育阵地。互联网、手机、电视、各种出版物等现代化手段以其生动、形象、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向高校学生传递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念。然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却比较单一,多采取集体教育的方式,不能做到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台上讲,台下听”、“你听我讲”、“你不听我还讲”的单

一、陈旧灌输方式与教学环节的实际结合不够,既单调枯燥,又沉闷乏味,不受学生欢迎,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首先,很多高校面临高考扩招,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足,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三、四百个学生,本身连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日常思想教育都力不从心,更不用说专门针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很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理论知识、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整体队伍结构不合理。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并且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好的身心素质。所以,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发展普及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复杂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重要意义。

1、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国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高校要加强国情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择业方向,合理自我定位,提高大学生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和合理配置自身知识、技能资源满足就业需求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一夜成才”的成才观念和“一夜暴富”的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成才或自主创业的信念。再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社会的楷模; 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调节自我心理和经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适应社会,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

2、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不断创新。

理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单位、艰苦的地方,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开拓视野,这对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否则教师灌输给他们的只能是抽象、单调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对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甚至起到了反面作用。

自我教育要与示范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熏陶、启迪所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内在的自觉意识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的同时,需要榜样示范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搜集和总结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或是邀请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到高校现身说法并与在校大

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最终使榜样的示范作用更加深层次的渗透到大学生自我教育当中。

3、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服务能力、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就业的结果。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院系学生工作专职书记队伍、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校友等社会资源队伍等各方面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通过自身学习、外出交流培训、专题辅导、业务考核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就业指导,既能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指导育人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徐国才.适应新形势,加大毕业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0(35):68-69. [2]蔡金红.增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70-72.

[3]张建.论“弱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89-91. [4]盛仁泽.关于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7,(4):50-52 .

[5]韩旭.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146-147. [6]王志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0(12):285.

[7]曾杰.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1):31-32. [8]崔海波.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

(2):121-124.

[9]陈娜娜.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2009(2):1-3.

[10]王利蕊.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5-76 [11]刘海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0(1):141.

第四篇:电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复杂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等时代特点。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要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前一味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务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电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影的育人功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把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启发,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引入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已经从“80后”过渡到“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极大丰富了这一代大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碰撞。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今天,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更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不利于从思想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全面塑造。其次,当代“90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体意识较强,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大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优秀的电影作品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影被艺术家们称为第七艺术,它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人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这种声画结合的形式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学生不愿意听灌输式的空

洞的理论教学,但对于电影这种艺术作品中诠释的价值观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品质融入血液,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电影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早已大量涌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大学生娱乐的焦点,电影丰富多样、直观形象,不仅有娱乐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性。把电影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品德情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而电影有着强烈的情感征服感,影片中刻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能够深深的克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优秀的电影,电影中塑造的这些形象牵动着观众的情感,随着电影内容的变化,观众的感情也随之变化:忧伤、欢快、愤怒、甚至落泪。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之下,观众能与影片中的人物引起共鸣,在感情的跌宕起伏中观众的心灵得到震撼,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升华。

(二)是培养爱国主义的形象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重要。但是,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在部分学生中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贬低自己的国家,这使得爱国主义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而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比如《长征》、《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通过这些影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时期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其他的爱国人士都不怕牺牲,为了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赤子之心。透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让人们为这些革命热情所感动,有利于增强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9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电影对人具有教育功能,电影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到骨髓里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是因为一部电影,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侮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深刻感觉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疾病远远比身体上的疾病重要的多,于是他毅然改行。电影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教化作用,新时期的今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电影也是一种宣扬自己国家价值观的隐形武器。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相当广,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作品来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还表现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等。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优秀电影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种形式能够消除学生对说教的逆反心理,在观看过程中受到熏陶,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意念中,激发学生的高尚理念,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高校实施电影育人的途径

在高校实现电影育人的途径是多样性的,首先,我们应该从课堂入手,实行影教合一,将优秀的影视作品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应教学内容的影片或片段穿插于理论教学中。在影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教师应加以引导,展开评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改造。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在学校的教育平台上创建自己的优秀电影作品库,及时更新电影作品,丰富电影作品的种类,要求学生观看并写出观后感。最后,有效利用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定期举办电影节,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校园微电影,营造健康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第五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平台。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个这个桥梁,大学生可以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早在1953年,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决定》,强调实践环节对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知识分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作用[1]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

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1.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前提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十分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容易造成认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对改革开放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既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学习工人、农民善良、纯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以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养成,才能体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吸收到个人思想中,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增长才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十分重要,而选择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提高。二是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与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多次反复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实践成果等,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三是培养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激发创造灵感,创造新的成果,因而,改变了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低的状况。创新、创造是创业的前提,通过到企业公司兼职、勤工助学、创办企业和注册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陈红艳.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7

(6)

[3]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理论战线,2005,(5):121—122.[4]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3—14.

下载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