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
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实施,牵头单位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建设年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量明显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
四、开展“三个建设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省各级机关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强化教育管理,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效能效率,提高服务发展自觉性,明确作风建设突破口,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关于环境建设年。重点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收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落实问责制度等措施,集中抓好我省环境建设,在全省上下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关于项目建设年。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发展支撑。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加大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三个建设年”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三个建设年”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滇体抓,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根据机关工作职能,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作风建设,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开展环境建设,省发改委牵头开展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个建设年”分别设立领导小组,由分管牵头单位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领导小组在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协调有力,扎实推进。省直机关工委要围绕“三个建设年”率先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在全省起表率作用。
(二)明确实施步骤。“三个建设年”分为:l、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作风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查存在问题,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抓好整改;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向上争取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3、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l月)。主要任务是对“三个建设年”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和奖惩。
(三)精心组织实施。“三个建设年”牵头单位及其办公室要按用本决定的部署和《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的安排,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组织实施。各项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扎实推进,有立有破、破中有立,活动展开就要见成效,在一年见到较大成效。省直部门要在“三个建设年”中走前列、作表率,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强化督促捡查。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本决定的督促检查,用下评上的方法检查上级机关的工作状况。对搞形式、走过场、掩盖问题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项目建设进展迟缓、满意度测评结果差的,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取消单位年度评优评奖资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等措施。对扎实推进建设年各项工作、措施具体有力、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五)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省在开展“三个建设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所取得的突出成效。要开设专栏,组织好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为开展“三个建设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结束>
关于设立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的公告
为进一步推进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现将作风建设投诉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公布如下:
省直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对省直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问题的举报、投诉。受理举报、监督投诉电话:0851——5890211、5891576,电子邮箱:szjgzfts@163.com。
此外,可将投诉材料邮寄至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广顺路1号省委综合办公大楼14楼贵州省直纪工委1428号办公室,邮编550002。
特此公布
贵州省直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
平秋镇党委中心学习组2011年第一季度学习材料
(三)学习方式:自学
学习时间:2011年1月28日至2月20日 学习内容: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 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实施,牵头单位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建设年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量明显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
四、开展“三个建设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省各级机关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强化教育管理,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效能效率,提高服务发展自觉性,明确作风建设突破口,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关于环境建设年。重点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收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落实问责制度等措施,集中抓好我省环境建设,在全省上下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关于项目建设年。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发展支撑。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加大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三个建设年”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三个建设年”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滇体抓,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根据机关工作职能,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作风建设,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开展环境建设,省发改委牵头开展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个建设年”分别设立领导小组,由分管牵头单位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领导小组在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协调有力,扎实推进。省直机关工委要围绕“三个建设年”率先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在全省起表率作用。
(二)明确实施步骤。“三个建设年”分为:l、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作风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查存在问题,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抓好整改;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向上争取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l月)。主要任务是对“三个建设年”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和奖惩。
(三)精心组织实施。“三个建设年”牵头单位及其办公室要按用本决定的部署和《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的安排,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组织实施。各项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扎实推进,有立有破、破中有立,活动展开就要见成效,在一年见到较大成效。省直部门要在“三个建设年”中走前列、作表率,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强化督促捡查。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本决定的督促检查,用下评上的方法检查上级机关的工作状况。对搞形式、走过场、掩盖问题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项目建设进展迟缓、满意度测评结果差的,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等措施。对扎实推进建设年各项工作、措施具体有力、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五)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省在开展“三个建设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所取得的突出成效。要开设专栏,组织好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为开展“三个建设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
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实施,牵头单位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建设年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量明显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
四、开展“三个建设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省各级机关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强化教育管理,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效能效率,提高服务发展自觉性,明确作风建设突破口,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关于环境建设年。重点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收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落实问责制度等措施,集中抓好我省环境建设,在全省上下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关于项目建设年。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发展支撑。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加大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三个建设年”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三个建设年”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滇体抓,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根据机关工作职能,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作风建设,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开展环境建设,省发改委牵头开展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个建设年”分别设立领导小组,由分管牵头单位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领导小组在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协调有力,扎实推进。省直机关工委要围绕“三个建设年”率先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在全省起表率作用。
(二)明确实施步骤。“三个建设年”分为:l、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作风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查存在问题,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抓好整改;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向上争取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l月)。主要任务是对“三个建设年”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和奖惩。
(三)精心组织实施。“三个建设年”牵头单位及其办公室要按用本决定的部署和《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的安排,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组织实施。各项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扎实推进,有立有破、破中有立,活动展开就要见成效,在一年见到较大成效。省直部门要在“三个建设年”中走前列、作表率,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强化督促捡查。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本决定的督促检查,用下评上的方法检查上级机关的工作状况。对搞形式、走过场、掩盖问题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项目建设进展迟缓、满意度测评结果差的,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等措施。对扎实推进建设年各项工作、措施具体有力、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五)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省在开展“三个建设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所取得的突出成效。要开设专栏,组织好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为开展“三个建设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和计划
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规定
黔党发[2007]14号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是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未完成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有关资格予以否决的制度。
第三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范围: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及其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
第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内
容: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奖资格,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不得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晋职、晋级和提拔。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对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一)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或者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责任目标值3个百分点以上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或者严重干扰考核评估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因措施不力、连续两年工作严重滞后、又没有切实改变被动局面的县(市、区、特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符合政策出生人口统计满报率高于5%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本级财政投入未达到责任目标,或在财政投入上弄虚作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连续两年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通报批评”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其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第一把手、分管入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诫勉谈话”: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党政线或者人口计生线综合责任目标被认定为严重滞后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诫勉谈话”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市(州、她)党委、政府(行署)对其第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改进工作。
第八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按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执行期限为一年,自作出否决决定之日算起。作出“一票否决”决定时,被“一票否决”的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已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要视其情况予以跟踪否决。
第九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和主要指标以当年各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目标责任书为主要依据。
第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由省入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经审核认定后的考核结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第十一条 对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实施“一票否决”,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审核,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要作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要把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
第十三条 对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各级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
第十四条 组织部门在考察各级党委、政府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时,已被“一票否决"的不能选拔任用;列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每对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在组织、人
事、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的审核结果,应当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被“一票否决”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本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六条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地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促检查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审定,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和数据负责。凡弄虚作假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八条 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01年1月31日颁布的《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
来源: 本站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1-1-7 浏览:[335]
黔党发〔2010〕14号(2010年11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施,牵头单位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建设年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不断深化。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解决,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显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
四、开展“三个建设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省各级机关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开展建设民主评议、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活动、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平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强化教育管理,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效能效高服务发展自觉性,明确作风建设突破口,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关于环境建设年。重点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落实问度等措施,集中抓好我省环境建设,在全省上下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关于项目建设年。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发展支撑。要贯彻落实省委、府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加大向上
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三个建设年”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三个建设年”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省委常、省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具体抓,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根据机关工作职能,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开风建设,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开展环境建设,省发改委牵头开展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积主动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个建设年”分别设立领导小组,由分管牵头单位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领导小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协调有力,扎实推进。省直机关工委要围绕“三个建设年”率先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在全省起表率作用。
(二)明确实施步骤。“三个建设年”分为:
1、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12月)。作风建设年和环境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查存在问题,落作任务,切实抓好整改;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向上争取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目进度,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主要任务是对“三个年”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和奖惩。
(三)精心组织实施。“三个建设年”牵头单位及其办公室要按照本决定的部署和《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境建设年实施方案》、《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的安排,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组织实施。各项建设要坚持发展、扎实推进,有立有破、破中有立,活动展开就要见成效,在一年见到较大成效。省直部门要在“三个建设年”中走前列、作表率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强化督促检查。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本决定的督促检查,用下评上的方法检查上级机关的工作状况。对式、走过场、掩盖问题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项目建设进展迟缓、满意度测评结果差的,要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等措施。对扎实推进建设年工作、措施具体有力、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五)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三个建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省在开展“三个建设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所取得出成效。要开设专栏,组织好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为开展“三个建设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件:
一、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二、贵州省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
三、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附件一
件一:
贵州省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以推动加快发展标,以干部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深入整治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倡导高效廉洁、务实的优良作风,树立各级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全省机关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增强加快发展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机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心思、力量集中到发展上来,主动为发展谋思路、出对策、强服务。
2、提高机关效能效率。大力推进机关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尽力为发展“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努力达到行政干预、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办事提速、增效,服务求好、创优。
3、切实服务基层和群众。强化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健全和创新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方式,完善便民措施,兑现服务承诺,为和群众创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本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4、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履行机关职责职能,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力提升领导干部实际履职能力,机关、服务和效能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5、促进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服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破展难题,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工作任务
“作风建设年”主要在全省各级机关中开展,重点是县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服务发展自觉性。(1)从2010年11月下旬开始,各机关单位要在干部中开展单位职能职责和个位职责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单位服务和推动发展的职责任务,提高履职尽责的自觉性。(2)从2010年11月下旬开始机关单位要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履行工作职责和遵守工作纪律教育,每个月不定期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抽查。(3)从2010年12月起,各机关单位每月都要对干部履职情况、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进行总结讲评,分
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着力找准薄弱环节,明确作风建设的突破口。(1)2010年11月下旬至12月,各机关单位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个别访谈服务对象等方式,主动查找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时限、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意见。(机关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设立和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每周对服务对象反映的作风方面问题进行一次梳理汇总。(3)对基层单位和群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分轻重缓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解决的办法、措施、时限和责任人。
(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1)把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做好新形势下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行动,立即扑下身子,深入加快发展和服务群众第一线,帮助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忧解难。(2)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完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办事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在状态等情况,根据轻重,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理。(3)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对地方、企业、等服务对象的定点服务制度,明确定点服务责任,项目不落地不脱钩,问题不解决不撒手。(4)开展“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项项行动。各级机关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成立联合工作服务小组,深入地方和企业,主动为推进重要工作、实施重大项目提供服务。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等,每月通报开展服务情况。(5)各机关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对地方、企业等基层单位反映的困问题,积极主动加以解决,办一批基层和群众急需解决的实事。对不认真办理和解决问题,基层和群众不满意的,要追究责任。
(四)着力提高效能效率,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1)各机关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特别是2011工作目标任务,建立服务重大产业、重点项目专项工作制度,做到手续齐全立刻办、时间紧迫加班办、情况不熟帮助办、有利发展积,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便利。要建立服务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工作情况进度表,每月将工作进展情况向上级、政府报告一次。(2)每季度对自身服务发展、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自查,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损恶劣社会影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1)各机关单位要建立公开办事制度,明确办事内容、办理责任和办结时限,增强办事透明度高办事效率。(2)各机关单位要进一步细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能职责,单位和个人都要梳理提出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具体工项和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出公开承诺,接受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监督。(3)各机关单位公开承诺事项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单位内设机构公开承诺事项要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布。每个季度,对各机关单位承诺办理的实事和办理结果,要进行公布。
(二)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1)2011年3月、9月,上一级党组织根据作风建设年的主要任务,对所辖地区及部门领导班子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2)对评议结果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评议对象,并提出整改要求。
(三)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民意调查。(1)2011年6月,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省、市、县机关中的窗口部门进评。(2)2011年12月,委托第三方,通过电话了解、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一次作风建设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指标主要包关效能建设情况,重点了解省、市、县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情况等。(3)对满意度调查排名靠后的地区和单位,主要负要在有关会议上作出说明,并作出整改的公开承诺;组织部门要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提出组织处理的建议。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1)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座谈、调研了入基层指导工作等方式,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2)组建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工作。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
被督查地区或单位。凡要求整改的问题,有关单位半月内必须上报整改方案,两月内必须上报整改情况。必要时,上级有关部门可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整改不力或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努力“创三高争三优”。(1)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各机关单位要努力创高质量服务、创高效率服务、创高水平,争当优质服务单位、争做优质服务标兵、争抓优质服务项目。(2)省、市、县各级都要建立评比排位机制,采取网上评比、群众、设立监督电话、明查暗访等方式,定期对作风建设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区分高低、排出位次,并予以公布。(3)把作风建设情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排名靠前的,予以表彰奖励;排名靠后的,取消单位评优评奖资格,责令认真并予以通报批评;连续排名靠后及位次倒退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附件二:
贵州省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黔党发〔2010〕14号),为切实解决我省发展环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采力措施集中抓好我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通过环境建设年活动,在全省上下形成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的良好氛围社会自觉维护发展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质量明显转变;公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公共服务窗口单位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工作措施及时间进度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监察、编制管理等部门参加,对省直各单位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清理和公告。对不符合许可法的要一律取消;已经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的要全部取消;中央已经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可由市县级行政办理的要一律下放;中央下放到省级行政机关行使的,能下放到市县级行使的要坚决下放;属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取消、下放、归并和公告中的未决事项,要比照先进省(区、市)的做法予以取消、下放、归并,力争减少3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项工作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
2、省监察厅牵头,编制管理、政府法制机构等部门参加,对省直各单位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审核清理。省直各单位要按照省届十次全会精神,对本单位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坚决取消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非行可审批项目和前置审批条件,力争减少30%以上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此项工作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
3、省工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对企业登记前置事项进行梳理并及时与国家部委对接,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目录编制
4、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信、商务、监察等部门参加,对同一个投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要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就如何缩短审批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调查研究,于2011年1月底前提出具体意见。
5、省直各单位对清理后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尽可能地缩短办理时限,力争对外承诺办理时限比法限缩短20%。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6、省监察厅牵头组织全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于2011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监察。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7、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监察、编制管理、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商务、工商、公安、建设等有关部门参加,结合行政许可事项理公告情况,进一步梳理审核省直机关的行政职权,编制统一的行政职权目录,于2011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告。
8、省直各单位根据行政职权目录,细化明确本机关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于2011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告。省政府法制办、省监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
9、省直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要全面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于2011年10月底前将细化后的处罚标准及程序等内容向公告。省政府法制办、省监察厅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秩序
10、省物价局牵头,财政、经信、政府纠风办、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参加,对各地各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行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开展一次专项清理规范工作。凡是阻碍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坚决予以取缔。对重复收费项目一律合并。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偏高的,要予以降低。对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下限标准执收。严禁擅自越权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基金项目。严禁向企业摊派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各地各部门要梳理现行的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收支行为、完善收费部门自我约束机制等方面研究制本措施,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省直各单位和各市、州、地要于2011年3月底前上报自查自纠情况。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要组织力各地各部门自查情况进行审核,于2011年5月底前取消一批收费项目。2011年6月底前,由省财政厅牵头编制《2011年贵州省行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在目录中注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省物价局等部门要加强收费监督检查,认真受理举报,严肃查处乱等违法违规行为。
11、省财政厅牵头,审计、监察等部门参加,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按财政部规定,将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步纳入预算管理,通过编制综合预算,实现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2011年12月31日前对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进行检查,按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从源头上规范收费行为。
(四)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12、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要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职能作用。省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卫生、外事、地税、工商、质监、能源、食品药品等有政务服务大厅的单位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其他具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服务职能的单位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政务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都要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并按要求落实机构、编制和经费。二是
级政府各部门凡面向企业、群众,为社会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要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三是门要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整建制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要对其服务窗口充分授权,解决“体外循环、两头办理,提高现场办结率。此项工作于2011年9月底前完成。
13、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一是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严禁扩大审批、核准范围,严禁以审批代替核准、以代替备案。二是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善民生。对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领域,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
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限下放的工作;完成建立加快推进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关工作制度的起草工作,并上报省政府。
14、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建立落实岗位责任、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全程代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联合审能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窗口的服务标准和服务体系。此项工作于2011年9月底前完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落实。
(五)进一步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15、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监督保障等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11年3月底前研究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评估标准和程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16、省监察厅、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对各级各部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部门和单次预算分配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住房、环保、征地、拆迁、食品药品、收费项目等情况提出要求。重点督促各地各部门动态公开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情况,督促卫生、教电、供水、供气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公开服务承诺和收费事项,并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17、省工商局牵头,会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开展市场诚信记录、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共享、扩大市场信用信息供求、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为重点,逐步完善我场诚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1年4月底前,完成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初审、审核和信息录入。2011年9月底前,规范的诚信体系网络数据收集平台和网站,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主体诚信信息,并制定有关诚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18、省发改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完善招标投标制度、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督促检查,营造工程建设领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1月底前,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信息共享平台。
19、省财政厅牵头,审计、监察等部门参加,继续完善“采管分离”的机制,加强对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2011年12月31日前一次对全省《政府采购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进程,进一步促进公开、公平采购。
(七)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20、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牵头,深入开展以“扫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有组织犯罪,杀人、故意、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以及毒品违法犯罪和网络犯罪,坚决遏制各类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大力整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电信诈骗、职务侵占、串通投法经营、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商业声誉或商品信誉、强迫交断经营等侵害企业公平竞争权的犯罪,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以及对企业实施勒索的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管理秩序。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和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状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流动人口和特殊为重点的人口管理机制,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积极推进车辆、出、户籍管理等“窗口”建设,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公安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平安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单平安和谐三区(矿区、库区、工区)”创建工作,大力整治治安乱点、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深化以城市报警监控系统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和经费保障,增强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切实群众安全感,为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平安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八)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21、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信访室(举报中心)、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非公经济维权投诉中心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公布优化环境专项举报电话,要专人专项负责对发展环境的信访举报工作,及时受理企业、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信访机构用,加强各级各部门信访机构间的沟通联系,促进信息共享。要重视从新闻舆论中发现线索,从自查自纠中梳理线索,从正在查办的中挖掘线索。要通过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和保护举报人制度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依法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进行监督报、投诉。2010年11月底前完成公布专项举报电话和落实专职人员等工作。
22、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与新投资企业的联系制度,加强与企业的日常联系,对因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越权执用权力、吃拿卡要等原因引起企业撤资等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地区、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此项建立联系制度工作于2012月底前完成。
23、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要把查处涉及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作为查办案件的重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至作出严肃处理。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实行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案件,要依严惩处,决不姑息,增强案件查处的震慑力。要建立健全案件协查机制,充分整合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专门监督的力量,增强案件查处的整体合力。要抓紧查处一批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件。
(九)进一步落实问责制度
24、省纪委、省监察厅要抓紧起草《贵州省关于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明确实行问责的具体范围、情形和程,为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提供制度保障。此项工作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
25、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的规定,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存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环境决策部署不力,多次发生损害环境行为,以及损害发展环境行为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等情形的地区和单位的领导人员,坚决进行问责。问责落实情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
三、阶段目标及方法步骤
本次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期一年左右,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12月)。11月,全面部署全省环境建设年工作,推开环境建设年宣传教育,公布省环境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项举报投诉电话。12月,各市(州、地)、省直各部门要在制定本地、本单位(本系统)实施方案的基础主要负责人进行动员部署,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当地新闻媒体作出发展环境建设的承诺,以会监督。各级各部门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深刻领会环境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努力方向。12月25日前,各市(州、地)和省直各单位要将实施方案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排查问题阶段(2011年1月至3月)。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众,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重要领域、关节;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重点工作推进方面的突出问题;查找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查找作风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查找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及案件线索。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边查边改,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同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和方法。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群众开展对行政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测评活动,对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及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掌握底数,并根据不同情况,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三)落实整改阶段(2011年4至9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单位查摆出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采实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整改工作任务的落实,统筹解决作风、效能和重点任务推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整改工作中,要将环设工作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各项工作,围绕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工作基本结束后,要进行“回头看”,看一看干部职工是否普遍受到了教育,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是否有所增强;损害环境行为是否得到了及时纠正和处理;是否找准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对发现的案件线否及时移交,涉案人员有没有受到恰当处理;是否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完善的意见。要认真梳理“回头看”情况虽已整改,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要强化整改措施,进一步抓好落实;对尚未整改的问题,要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活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办法,并把一些成功和经验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制度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2011年10月,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评估的措施及标准,启动对各部门的考核评估工作。11月30日前,各市(州、地)、省直各部门将活动总结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动期间督促检查情况、案件查处情况和各地各部门上报工作推进情况等,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专关监督以及工商联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采取城调队调查统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活动情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机关目标考核。在考核评估的基础上,省领导小组对全省工作进行,表彰先进典型,通报后进典型,为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运行的长效机制,推动我省环境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奠定基础。附件三:
贵州省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
我省正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确保“十二五”目标完成的第一举措,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促进以黔中经济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
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重要的保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发〔2010〕14号),为切实发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大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加快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解决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两大关键问题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全省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以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带动力范作用显著的大项目。
(二)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项目建设的支持,建立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组织推动项目建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多上项目、上好项目。
(三)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在全省营造齐心协力抓项目抓投资、全力以赴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项目建设的性和主动性,大力拓展项目建设领域,创新项目建设机制,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四)统筹兼顾、持之以恒。项目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精心实施,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三、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把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重域,抓好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进度,实现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加设,确保一批收尾项目按期竣工投产。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5%,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投资率达到75%以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11年,确保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5保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5%。
四、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谋划。按照业主为主、政府促进、社会参与的方式,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工目;围绕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一批重大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加快黔中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谋划一批带动区域经济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围绕交通、水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项目。把重大项目的作为项目办理的重中之重,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二)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好资金、土地和环评等保障条件,确保更多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1快项目前期工作。省有关部门要从现在起对现有的项目办理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原则,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将能够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尽力为基层、企业“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对
必须保留的事项,要进一步精简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在项目办理中,实行一次告知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简政放权项政策措施要同步配套,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条件。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加强和充实工量,使谋划的项目尽快转变为生产力。(2)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做好向国家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争取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已安排的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安排;要统筹安排,优化支出结构,省级各部门会同省财政每年安排各地的财政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要按因素法和项目直接分配到县(市、区、特区县(市、区、特区)要将每年增量,并结合本级当年新增财力,重点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国家、省安排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金按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资金要更多地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按照“搭建大平现大融资”的原则,充分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把融资平台做实做大,增强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持续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定期发布项目融资需求信息和举办项目推介会,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使更多目达到金融机构放贷条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千方百计扩间投资。积极支持和帮助我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3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加快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建设用地和计划指标;用地计划指标向重大项目和急需的公益性项目倾斜,优先支持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门用于重大项目建设。(4)加快环评工作进度。规范和简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条件
(三)努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1)大力推进续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个项目都要有建设的进度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快完成收尾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收尾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使项目按既定目标加快建设,确保按期竣工交付使用,尽早发益。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我省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注重增强针对性,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1)谋划一批带动面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国境外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省投资兴业,特别是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移,大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企业进一步扩大在我省的投资规模。(2)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开业性、经常性的招商活动。(3)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4)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督促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商引资,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5)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五)加强督促,严格考核。成立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1)省领导小组将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地、各部门,各地、各部门按照分解下达的任务同省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2)将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督查内容以及各级、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行督查、督办。省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完成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建立相应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3)每季度结束后20日内,由省领导小组完成对各地、各部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工作目标任务进况的考核,考核结果在省级媒体上公布,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追究有关地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1)省发展改革委将201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任务按下达到各地、各部门执行。(2)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完成2011年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按程序下达到各地、各部门执行。(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进计划方案,按程序下达到各地、各部门执行。(4)省发展改革委项目建设年相关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按程序下达到各地、各部门执行。(5)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完成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重大和重点项目各项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经省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6)省商务厅完成对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分解下达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围绕目标任务,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0亿元以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开达到60%以上;省级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下达70%以上。
(三)总结考核阶段(2012年1月)。省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考核,根据总结考核情况,省委、省对各地、各部门实施项目建设年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表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行政问责。
六、考核评比
(一)考核对象。省直部门、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各县(市、区、特区)政府。
(二)考核内容。(1)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2)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工作目标任务。(3)招商引资工作目务。
(三)考核办法。省采取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省直部门和各市(州、地)政府(行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进行(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年终考核综合排位前三名的省直部门和市(州、地)政府(行署)进行表彰;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各县(市、区、特区)政府进行考核(考核办法由各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