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履行人大职能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精)
依法履行人大职能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
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笔者认为,区县人大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人大工作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探索履职新方法、开辟履职新途径、拓展履职新领域,努力在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中体现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服务人民群众。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决定重大事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保障
在区县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民政等工作的重大事项,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意图,变成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首先,要明确范围。把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重大事项范围,适时听取相关报告,及时做出决议决定,力求讲全局大事要抓住具体问题、议长远规划要明确近期目标、抓根本问题要解决突出矛盾。
其次,要规范程序。按照“确定议案—调研论证—民主审议—表决通过—对外公布”的程序,规范运作,有序进行。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推行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形成决定之前重调查、决定过程讲民主、决定内容求实效的工作机制。
再次,要增强实效。重大事项决议决定作出后,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视察、跟踪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督办,确保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效实施。
二、依法开展人大监督,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一,要善于监督。根据监督法的要求,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认真听取和审议区县政府各个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五大重庆”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法院执行工作等专项工作报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不断蔓延、尚未见底的形势下,特别要把推动地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二,要敢于监督。克服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消除“党委不点头不能监督,政府不乐意不敢监督,遇到疑难问题没有勇气监督”的各种顾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行使监督权。对一些影响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人大常委会多次督促而有关部门仍未解决的问题,要适时启用询问、质询、撤职、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真正将人大监督职权行使到位,确保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其三,要和谐监督。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监督与支持之中,既要敢于监督,又要真心支持,把现实性与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会前调研情况、会议审议意见、会后落实整改沟通,以有力的监督支持工作,以有效的监督维护团结,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认真搞好人事任免,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严格把好任前调查、任中审议、任后监督“三关”,进一步促进人事任免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第一,把好任前调查关。建立健全任前考察、法律考试、任前公示等制度,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对不合格者特别是不能推进科学发展的干部,坚决不予提请,从源头上把好任命关。
第二,把好任中审议关。规范任免程序,认真组织审议,充分发表意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或电子表决、颁发任命书、就职发言等制度,确保人大任命干部既符合党委的意图又符合人民的意愿。
第三,把好任后监督关。加强对任命干部的监督,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上,支持和督促政府抓紧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清廉从政、依法履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努力维护群众利益,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社会保障
充分发挥区县人大代表观念新、觉悟高、能力强、有威信的自身优势,鼓励和引导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一要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区县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又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二要发挥代表排忧解难作用。积极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鼓励人大代表利用自身岗位和职业优势,尽心尽职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要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督办机制,加大督办力度,着重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给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要发挥代表榜样示范作用。完善代表活动制度,增强代表活动实效,通过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宣传先进事迹等,鼓励代表在各自岗位上争作为、比贡献、作表率,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第二篇:人大行使职权、履行职能
本报讯(记者 师炜)2月15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参加市、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联系会时强调,各级人大组织一定要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作用。
会议通报了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征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启文主持会议。
袁纯清在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行使职权的程度,决定着发挥作用的程度。各级人大组织要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积极行使职权,紧紧围绕我市工作大局,抓好地方立法和监督以及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工作,努力使人大行使职权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加强上下联系,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各项工作,促进我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西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凡、孙桂然、石柱亚、李尊贤、姚联盟、鲁云侠和秘书长丁芙英出席会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大代表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大的形象和权威。为提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水平,改善人大
形象和提升人大权威,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挥好人大代表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这里就如何提高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履行好职责,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对代表的履职培训
各级人大每次换届后,在代表队伍中都有为数不少的新代表,部分新代表对人大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如何履行代表职责心中无数。同时,对那些连选连任的老代表,根据执行代表职务的需要和客观形势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为此,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切实加强对代表的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对代表培训的内容,一是组织代表系统学习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二是组织代表系统学习宪法和代表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不断提高代表的法律素质;三是组织代表系统学习人大工作业务和人大工作常识,使代表能够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正确把握人大工作的方法;四是组织代表系统学习其他与人大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不断提高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对代表培训的方式,一是要搞好对新当选代表的集中培训,即在新一届人大代表依法选举产生后,及时对新当选的代表分期分批地轮训一遍,实行全脱产学习。例如,利于2010年4月7日至9日,沙塘乡人大主席团成功组织了规模较大的人大代表培训会议,请县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和专家授课,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二是要搞好每年对代表的重点培训,即从人大换届后根据本地人大工作和代表执行职务的需要,组织代表重点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包括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或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讲课等;三是在组织代表开展某项活动前,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知识,以使代表更好地开展代表工作;四是通过召开代表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等形式,达到培训、激励和促进代表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健全代表工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在代表工作中要健全约束机制。目前在代表工作上由于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有的人只要当上代表,尽管不履行代表职责,也要占满一届。如,有的仅把代表职务当作荣誉称号,而不是看作一个法定的职务;有的不是代表时争当代表,当上代表后又不积极参加代表活动;有的把代表职务
当作“保护伞”、“护身符”,甚至以权谋私,违纪违法,严重影响了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不断加强对代表的素质教育外,还要依法加强对代表的监督,这就要健全代表工作的约束机制。一是要制定对代表实施监督的法律。在法律中要明确规定代表也要接受监督,并详细规定监督代表的形式、手段、程序等,从根本上解决代表由谁监督、怎样监督的问题。二是建立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制度。根据“由谁产生,向谁负责,受谁监督”的原则,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每年要定期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行代表职责情况,接受原选区选民的监督。间接选举产生的其他各级人大代表每年要定期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行代表职责情况,接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作为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对其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监督的内容,主要是监督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情况,包括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认真履行职责,反映群众要求;在闭会期间是否积极参加代表活动,是否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热情为群众服务;能否严格要求自己,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等。三是开展对代表的评议,并规范评议的程序、内容、形式等。四是建立代表去职制度。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代表资格终止和因违法犯罪或虽未违法犯罪但失去选民(代表)信任被依法罢免的外,对那些执行代表职务很差,如一届中三次未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闭会期间(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从未参加代表团(小组)组织的代表活动的、不认真履行对选民(代表)所作出的承诺的,应通过制定有关制度,开通对其去职的途径。
在代表工作中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这对于调动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实绩突出,也有些代表为民仗义执言,不怕打击报复,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如果这些代表未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也没有得到什么物质奖励,这既不利于调动更多的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也有失公平。所以,在各级人大系统,应尽快建立健全代表工作的激励机制,如对履行代表职责出类拔萃的代表,应由原选举单位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等等。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沙塘乡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了沙塘乡人大代表活动办法等规章制度,使代表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建立代表个人履行代表职务工作档案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对其选出的代表,都应建立起履行代表职务的工作档案,详细记录其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这样,既可以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也为以后代表换届推荐哪些现任代表为新一届代表候选人提供可靠依据。为使代表工作档案能够详细、全面,各级人大常委
会相互间要加强代表工作情况的信息反馈。代表参加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活动,包括代表会议的出席、会议审议发言、参加视察和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意见等情况,同级人大常委会都应及时向代表所在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反馈。同样.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掌握的代表有关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也应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反馈,以使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代表的选举单位(选区)都能够全面掌握本级或本选举单位(选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代表要掌握履行职责的知识
人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依法行使职权、通过会议行使职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自己的代表职权,集中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概括起来:一是审议各项法案和报告并参加表决,二是提出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视察、调研及参与常委会有关活动等方式了解情况、联系群众,为参加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做准备。要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很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代表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的质量,提高代表提出的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及其办理质量。代表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着重掌握执行代表职务所必备的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首先,要深刻认识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着重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它不单单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自身的各项制度,而且还包括权力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要认识清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决不搞西方国家的两院制;坚持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不搞西方国家的“三权鼎立”。这些重大的政治原则,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其次,要通过学习,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和议事的基本程序等基本知识。代表要在思想政治上充分认识和严肃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利,同时,要通过培训、学习,掌握履行职责的相关知识。否则,就不可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还要通过学习,了解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学习如何审议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监督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二,关于我国行政体制与政府工作的基本知识。要通过学习,搞清楚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明确政府的组成和主要职权,行政程序的基本内容。还要了解政府_T作报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的关系,理解这三个报告中经常涉及的常用和基本的专业术语。这三个报告和计划草案、预算草案,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习如何审议好这三个报告和计划草案、预算草案。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规定,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求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它们的执行上,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以求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精神表现在宪法的规定上就是:人大集体行使职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人大上下级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政府上下级之间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政府要对同级人大负责,同时,下级政府还要对上级政府负责。这是人大与政府之间的重要区别。至于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人们通常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第二句话,决定与执行的关系;第三句话,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产生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人大制定的法律、作出的决定,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要监督政府。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是单向的,而不是相互的。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就体现了我们国家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不是“三权鼎立”和互相制约。法院、检察院也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里还应该把握的是,人大既要监督又要支持“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人大不要包办代替“一府两院”工作,不要不恰当地干预“一府两院”工作。这些都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需要很好把握的。
第三,关于我国司法体制与司法工作的基本知识。要通过学习,把握我国司法体制(包括公、检、法、司)的基本构成,了解法院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体制、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体制,弄清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之间在办理案件上的关系,理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意义。比如,按照宪法的规定,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部门,对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负责;审判由法院负责。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有利于深入地审议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区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之间的工作分工,有针对性地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
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法院、检察院改进工作,从而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第四,关于代表职责与代表活动的基本知识。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代表活动的主要方式,代表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不同概念、范围和基本要求。还要学习如何当好代表。代表是受人民的委托,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职务是非常神圣的,代表负有崇高的政治责任。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十分珍惜自己的职务,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代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需要对代表权利的属性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理解。对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公民个人是可以放弃的,这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意志。代表的权利是由代表的职位、代表的身份带来的,因而它是一种职权。职权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同时是一种义务。义务就是一定的行为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不履行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代表的权利是代表必须作出的行为,代表权利不是可行使可不行使,而是必须行使的。比如,出席同级人大会议是代表的权利。同时,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大会议,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的终止代表资格,从这个角度说,出席会议又是代表的义务。
第三篇:依法履行人大职权努力创新人大工人作
依法履行人大职权努力创新人大工作
科布尔镇人大
近年来,科布尔镇 人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大局,以强化监督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以增强实效为核心,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人大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基础,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科布尔镇人大把搞好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素质放在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位臵来抓,制定了代表学习培训计划,按照“节约成本,整合资源、便于组织、效果至上”的原则,建立了对人大代表,代表小组长和人大主席、副主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采取专题培训,分组学习、经验交流、调研视察等培训形式,分期分批对代表小组长和部分代表骨干进行培训,组织代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知识。培训学习次数保证每年六次以上。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代表小组活动有声有色,镇人大对人大代表进行科学合理地编组,按照就近和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划分了十个
1小组,推选当选时间长、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代表担任小组长,建设了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活动室即代表之家,制定了代表小组长职责,小组活动计划和有关活动制度,指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3次以上小组活动,为加强与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镇人大立足实际,认真指导代表小组有效开展活动。年初制定下发代表活动意见,代表活动坚持做到“三有”“三性”“三围绕”。不断增强代表活动的实效。“三有”即有安排、有重点、有效果;“三性”即计划性、经常性、实效性;“三围绕”即围绕全镇工作重点、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使代表集中精力和时间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镇人大十分注重代表的活动方式,通过座谈、视察、评议、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做到了集中视察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旗镇代表联合活动相结合,通过代表活动,使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如科布尔镇道路改造问题,厂汉营两村民小组人畜饮水问题等。代表们积极支持,开展视察和调研、走访选民活动。镇人大代表张东升对农资市场进行调
查,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建设性 的建议。经镇人大同意并向旗人大常委会报送了关于对农资市场的调查报告。旗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促进了全旗农资市场形势的好转。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农
牧民代表教育管理缺抓手,作用发挥缺平台,先进体现缺渠道的现实,创新开展农牧民“设岗定责”活动此举受到旗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好评,并在全旗范围内推广。
二、抓重点,加强人大监督职权
镇人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一是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认真开展工作监督。镇人大围绕全镇经济建设中心开展调研视察、检查,先后听取了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农牧业生产情况、水利普查情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了镇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督促政府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组织代表对民劳所、土地所、派出所等站所进行评议,促进了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组织代表对奶牛园区、退耕还林地补植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占地矛盾不断突出,镇人大对征用土地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节约用地和提高补偿标准的 建议,得到了镇政府和旗政府的采纳,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针对连续六年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的实际,镇 人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政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又通过调研,并提出了建议,争取上
级资金15万元,镇政府筹资5万元为元山子村筑拦洪坝一处,保护耕地500多亩。二是坚持依法治镇目标,切实强化法律监督。以保障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为首要任务,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认真开展法律监督。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11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30多条,督促政府认真抓好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以畅通民主渠道为途径,加强人大信访工作。镇 人大把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45件(次)其中来信10件,来访35次,就涉及的拆迁安臵、征地补偿、投诉案件等问题,采取转办、督办会同政府研究等方式,依法督促办理,使多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和落实。
三、抓关键,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镇人大按照建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人民群众信赖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强形象,提出了创建履行职责好、遵纪守法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服务质量好、队伍建设好的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实施意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组织机关干部、代表小组长、人大代表分期、分批到旗内苏木乡镇人大学习先进工作经
验,借鉴好的做法,为我所用。近年来,五次聘请旗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和旗党校、司法局等有关人员对“宪法”“地方组织法”“行政许可法”“代表法”“选举法”“土地管理法”等进行了专题讲座,学习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座谈会,开展有关问题的讨论等,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相互启迪。此外,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和工作视野,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镇人大狠抓制度建设,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镇人大工作制度》《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处理办法》、《来信来访接待制度》、《代表述职评议办法》、《人大主席、副主席工作职责》、《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小组 活动制度》等14项制度,并编印成册。工作中坚持执行、有效促进了人大各项职权的履行。镇 人大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为知民情、解民忧、谋民利畅通了渠道。近年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16次,走访选 民200人次,为镇党委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镇人大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正以恪尽职守的姿态,竭诚尽智的作为,赤心为民的情怀,为全镇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添写浓墨重彩。
第四篇: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监督工作贯穿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依法、充分行使好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行监督职能,以及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作如下探讨。
一、突出“四抓”,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制度建设,规范监督程序
两年多来,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制度的制定中,把握了依法、创新、实用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制定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程序规定》、《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等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制度。这些制度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人大工作运行机制,规范了各项监督程序,对确保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向深层次发展,发挥了引导性、保障性的作用。
(二)抓重点难点,精选监督议题
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议题选择力求“少而精”、“精而准”、“准而深”,最大程度实施有效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一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确定监督议题。选定农村公路建设、中低产林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等一些重点、热点、难点工作为视察议题。二是围绕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确定监督议题。将社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列为监督重点,进行跟踪监督,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围绕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确定监督议题。常委会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并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多项执法检查,确保了有关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
(三)抓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具体监督工作中,镇沅人大常委会坚持讲原则、讲程序,在法律的框架内,善于创新监督工作思路,注重把握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1.创新监督工作方式,增强监督工作效果。一是在监督方式上有新举措。注重改进视察、执法检查、评议、调研的方法,既做好对事的监督,又注重强化对人的监督;既听取“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又广泛征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既定性分析,又定量分析,真正做到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二是在监督效果上有新提升。较好的做到调研求“深”、审议求“实”、督办求“效”。首先通过走访、问卷、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敢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审议意见,按照“限期办理、办理情况报告、再审议表决和办理结果跟踪检查”的程序抓好审议意见落实,有效提升监督效果,督促推进 “一府两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强化对人大任免干部的监督,增强干部的人大意识。依法规范任免程序,较好的做到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命的有机统一,在行使人事任免职权时全程监督,严把“五关”。即:严把进口关,提前做好任前调查;严把任前考试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把票决关,提高任免的严肃性;严把任职表态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公信力;严把任后监督关,修订、施行了《关于开展述职评议的试行办法》,评议结果将报县委作为干部考核和调整使用依据,以此增强被任命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提高依法监督水平。两年来,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国计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抓大事、议大事、谋全局、促发展的原则,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深入调查研究,依法、适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把县委的意志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将重点事项的决定权牢牢抓在了手中,提高了依法监督水平。
(四)抓代表工作,发挥监督主体作用
镇沅人大常委会始终树立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的思想,注重从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重视发挥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了监督效果。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行监督职权的能力。二是抓好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组织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邀请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推荐代表列席县委、政府的重要会议,让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三是抓紧抓实代表建议交办、督办、追踪落实等各个环节,每年代表提出的建议都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还通过采取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的办法,促使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以上就是镇沅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就目前来看,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充分深入人心,《监督法》颁布实施也仅有三年多的时间,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开展各项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和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监督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二是对事件的监督多,对人的监督少,人大监督引不起干部重视,欠缺威慑力。三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监督手段不强硬,作用不明显。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人大监督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不强,往往怕得罪“一府两院”而不敢动真格,畏首畏尾、得过且过。部分被监督者对人大监督工作则存在错误认识,消极对待、被动应付。二是现行体制中一些关系没有理顺。党政不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党委和政府往往联合作出决策、决定,党政双轨行政体制与人大监督体制相冲突,人大难以实施监督。人大常委会的负责人在党委的位置与权力机关的地位不相称,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从现实的工作角度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三是自身建设不过硬。过分强调代表构成比例而忽视其执行职务的素质,代表履职能力与所肩负监督职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法律素质、履职水平有待提高。
二、做好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措施,增强监督工作的“三性”
1.围绕中心,增强监督工作的敏锐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紧紧围绕关系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做到关心“热点”、督促“难点”、关注“焦点”,在工作谋划上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在布局统筹上突出促进改善民生、在基本方法上突出实施有效监督、在路径选择上突出推进探索创新、在目标追求上突出提高人大权威。今后一段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人大常委会 一是应以转变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对计划、预算、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监督,多提出一些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把握好投资和政策导向,落实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二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对社保、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工作,人大常委会要持续关注,抓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以点带面,督促落实到位,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得实惠。
2.加大力度,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人大常委会要把有无实效贯穿于每项工作的始终,作为检验履职能力的标准。一是要善于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法。在《监督法》的框架之内,大胆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推行视察、执法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切实找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要实行开门搞监督,把监督形成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督办结果通过电视、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推行邀请社会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探索改变“走一转、看一遍、开个会、下个文”的传统工作模式,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实效。二是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要双管齐下, 必须把对具体事件的监督延伸到对人的监督,针对监督中遇到的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某些干部的问题,讲求监督艺术,该质询就质询,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就组织特定问题调查,该撤职就撤职,以刚性监督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树立人大权威。
3.理顺关系,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现期和机遇并存期,人大常委会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积极主动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营造和谐顺畅的氛围与环境。在坚持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委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特别要按照党委的决策部署,找准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在重要意见上加强沟通、集思广益,在重要工作上规范程序、有机衔接,在发展氛围中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主动做好上下联动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接受指导;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经常性指导,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凝聚成共同推动十二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理顺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克服领导工作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凡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要适时提请审议、审查,由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依法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干部,应在讨论决定前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作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要听取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把人大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在政治方向、组织建设、重大决策等方面加强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有针对性地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健全有关法规制度,确保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任何民主法治政治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程序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当前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对法律已经规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如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规范性文件、撤职等作进一步的完善,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法律后果,以便于具体实施应用。确保进入程序的监督事项能有始有终,避免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不了了之的情况,让被监督者真正把人大的监督当作一回事。
(四)提高认识,为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领导干部要加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法律、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使群众真正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当家作主的“主人”意识,积极支持人大的监督;另一方面,增进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对人大监督职权及其作用的认识,树立公仆观念,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人大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权,就是对人民的失职,从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水平。首先要将综合素质高,履职能力强作为人大代表构成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代表队伍,切实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再次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把人大机关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加大与其他机关双向交流的力度,切忌不能把人大作为干部的“终点站”、“ 养老机构”来看待。其次应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集体,激发人大工作的内在活力,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第五篇:浅析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依法管粮职能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宏伟工程。98年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市场经济的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购销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已基本形成。在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尽快转变职能,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管理,是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
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认真领会和分析研究有关问题。
转型期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依据中央《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开展粮食经济管理工作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调整和出台了许多有关粮食经济管理、粮食购销等政策措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随国家大政策的调整得到不断深化。2004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法律形式授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管理部门职能定位的法律依据。《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这就明确了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法律监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州、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主要有:一是粮食收购者的资格审查、认定、审核;二是粮食从入库到出库的质量监督管理。三是粮食经营者储藏、运输粮食的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四是粮食经营者的库存量的认定和监督;五是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六是对粮食经营者违反《条例》规定 的行为的行政处罚;七是对地方储备粮的监督管理。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管的职责
按照《条例》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必须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向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转变,强化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二是在管理角色上,由过去的“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向“专职裁判员”转变。要致力于建立公开、公平的流通规则,通过公开、公平履行职责和搞好服务来赢得良好的管理地位;三是在管理对象上,由过去直接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管理全社会粮食经营者转变。必须加强调研,加强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出好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真正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四是在管理的重点上,要由管理经营向规范粮食流通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要具体到粮食企业的购、销、调、存、加,而市场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的重点应向建立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粮食流通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转变;五是在管理手段上,《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提供了法律依据,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转变。对《条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行使好职权,力戒随意性;六是在管理方式上,要由过去的事前审批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转变。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之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只注重事前审批,忽视粮食流通环节的法制化管理。现在《条例》赋予更多的责任,在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在粮食质量标准问题上,粮食部门必须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需要加大转变管理方式的工作力度。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的有关工作
按照《条例》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是:
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条例》颁布实施三年了,但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还有相当部份粮食经营者对《条例》了解和掌握甚少,全社会知晓程度更底,所以,应把《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具体的管理办法的宣传作为重点,让粮食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让广大消费群众懂得运用《条例》维护自己的利益,让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熟练掌握《条例》,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经营、依法管粮,规范流通的氛围。
二、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体系。去年《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省政府川府发〔2006〕26号、州政府甘府发〔2007〕1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要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出台的政策。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巩固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成果。按照现行体制和市场管理的需要,要把县一级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通过不懈地努力,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权责明
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三、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精通业务、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粮食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经费的“三落实”工作,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全面加快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履行《条例》赋予的粮食流通市场监管职责的组织保障,是开展粮食
行政执法的基础,必须狠抓落实工作。
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认真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是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文明执法的需要。
五、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监督所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政企分开,而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唯一的途径就是切实搞好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严格、运转流畅”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们认真思考和明智的一种选择,让长期以来依附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靠市场生存、发展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