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经济管理论文(关于医院经济论文)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博弈分析和机制选择(本站推荐)
医院经济管理论文(关于医院经济论文)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博弈分析和机制选择
[摘 要]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多方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格局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经济过程,各方博弈的动态均衡是医院经济和谐运行的基础。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利益相关者的不当行为异化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主体的博弈行为,如政府的双重目标,使得医院注重医疗服务收入;医药市场无序竞争,医院进行成本转移;医疗保险效用不强,医患控费意识薄弱;患者盲目就医和监督不力,医师诱导医疗需求;医院考虑自身经济利益,默许过度医疗行为等。本文在分析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博弈特征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使公立医院经济活动达到相对均衡稳定的运行机制:利益关联机制、信息显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公立医院;博弈;机制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既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系统,又是一个以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等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多目标、多效益、多矛盾的复杂系统,运行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1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博弈特征[1] 1.1 博弈主体的多元性 参与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主体有政府、医药企业、医疗保险、医院管理者和员工、患者等,他们的博弈关系是:政府与医院之间是提供多少资金,以某一价格提供服务,提供多少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的博弈关系,是监管和反监管的博弈关系;医
院和医药企业是一种是否或以什么价格买入、使用和卖出医疗器械、耗材、药品等的博弈关系;患者、医院和医疗保险是需求、提供和购买医疗服务的博弈关系;医院经营者和员工是管理与反管理、激励约束与遵守违背的博弈关系。
1.2 支付函数的多样性 政府的支付函数既有经济收益也有政治收益。企业期望获得经济利润最大化和发展。公立医院期望既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又能保证医院有效运转和持续发展。医师期望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入、技术提高和获得一定的社会声誉。医疗保险主要是收支平衡,共济风险。患者则期望花较少的钱而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1.3 博弈规则的多种性 医院经济运行主体之间的博弈是在一定博弈规则约束下运行的。博弈规则是公开信息,是共同知识,是博弈者行动决策的依据。医院经济运行的博弈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章程、政策、制度等,博弈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是医院经济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
1.4 博弈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 国家经济政策、医疗保健体制、医疗保险政策等硬性影响着博弈的发展,博弈者只能接受而没有能力改变它。疾病的不确定性是内生的、不可避免的,医疗服务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购买者都无法掌控。因此,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信息,对于每一个博弈者而言都是不确定的,因而也是不完全的。此外,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也很明显,医院(医师)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
1.5 具有变和博弈的特征 医院经济运行博弈者在价值取向上没有根本冲突,目标都在于维护和促进健康,他们之间的利益不是完全对立的,应当是变和博弈,存在合作博弈的可能,可以争取双赢的局面。2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利益相关者的不当行为异化了博弈行为 2.1 政府目标双重 医院注重医疗服务收入 政府的博弈行为受制于双重角色所带来的双重目标。作为公立医院的所有者,需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利益;作为医疗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又必须维护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和公益性。表现在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造成医院的发展受限,而允许医院通过医药收入来维持运转。针对政府的博奕行为,医院的博奕策略是注重医疗服务收入,出现以药养医的行为。2.2 医药市场混乱 医院进行成本转移 医院药房或采购部门作为药品、医疗耗材和器械供应链的终端,对医药产品的流通起着支配作用。医药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采取高额回扣推销医药产品,出让部分利润给医院(医师)。这部分利润则通过医疗费用转嫁给患者来负担,医院在这一交易过程中获得了加收部分的收入,而回扣则成为医院经济运行的体外循环。推行由医院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来,更加强化了医疗机构作为买方的垄断地位,医药企业进一步沦为“绝对弱势群体”[2]。
2.3 医保效用不强 医院控费意识薄弱 我国医疗保险主要按项目付费,部分按单病种付费或其他预付费的支付方式,对供需双方的约束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发挥控制医疗费用和引导供方行为的作用
[3]。患者费用节约意识淡薄,缺乏动力机制去控制医疗消费需求。处于信息优势的医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存在着诱导服务的内在冲动,他们往往开大处方,分解项目收费,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超支,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
2.4 患者盲目就医 医院诱导医疗需求 患者出于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甚至挽救生命的需要,往往对医疗价格不敏感,甚至认为贵药就是好药,越新技术对诊疗疾病越好,或者通过给医师送红包、额外补偿等以期望获取医师的尽职。这种就医行为直接推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间接的也为医师诱导需求等寻租行为提供了环境。患者盲目就医和监督薄弱使得医师往往决定着患者必须为医疗消费这种独特服务付费的多少,导致患者可能花费大大高于治疗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医疗费用,医师也因此获得额外利润。
2.5 市场手段受限 医院默许过度医疗 由于自身的公益性质和政府的有力规制,公立医院无法真正采取市场经济行为参与竞争,而其服务耗费的补偿却主要来自医疗市场,医院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医院经营者希望提高经济效益以补偿医务人员的收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默许了医师的过度医疗行为。3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博弈机制选择
经济运行机制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不同的交换规则和交换比例表现形式的选择,是对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机制的选择。不同的机制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激励,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
3.1 利益关联机制[5-8] 医院是各种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达成的一种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组织,利益相关者都有参与医院资源配置博弈的机会和权力。首先,应当建立利益表达制度和平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表达利益的机会。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公益性,利益主体的博奕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运作,政府应当建立一个理性博奕的框架,提供一个相对完备的法律环境,满足各主体利益诉求的有效表达和显示。其次,应当建立弱势利益相关者的群体博奕机制,提高他们的谈判能力。例如,医疗保险机构的介入,通过集体谈判,同医院就服务价格、服务数量和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谈判,从而改善患者博奕的弱势地位。最后,应当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合作博奕关系。医院经济利益格局始终处于动态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应将与医院经济运行相关的利益主体纳入到一个系统中来考虑,追求共同的结果,达成多方满意的协议,促成合作博弈的形成,提升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
3.2 信息显示机制[9] 建立完善的强制性信息显示制度,可以降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使价格弹性发挥导医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医院经济运行的信息显示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医院外部。贯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制订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医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将量化的评价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发挥信息的正确导向作用。二是在医院内部,实行院务公开。将经济收支、工程建设、设备引进、物资采购等都予以公开,促进医院内
部和谐。三是医患之间。结合患者选择医师和费用清单制度的实行,公开医师与专家信息、医疗收费标准、服务质量信息等,降低患者自主择医的边际成本。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3.3 激励约束机制[10] 首先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是否能够合作的关键是要合理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在合作中,获益较少者应从获益较多者那里得到利益补偿。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可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社会整体收益增加。其次要建立声誉机制。声誉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每个利益主体都有声誉问题。医院和医师的声誉主要涉及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收费是否合理等。声誉机制的建立有赖于社会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以及正确的道德伦理,有赖于一个充分的竞争环境。第三要寻找激励和约束的制衡点。激励与约束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活动,同时又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激励过度必然引起约束不足,约束过度则会引发激励不足。因此,只有把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在有限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参考文献】
[1] MARTIN J.OSBORNE,ARIEL RUBINSTEIN著,魏玉根译.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145-155.[2] 陈 勇,林光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研析与改革建议[J].医学与哲学, 2004, 25(9): 35-36, 65.[3] 毛燕燕,陈 文,蒋虹丽,等.医药费用控制相关政策分析(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J].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39-141.[4] 刘 璇,张朋柱,张 敏.基于两方博弈关系分析的医保制度改进策略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07, 28(2): 9-11.[5] Sherman Folland, Allen C.Goodman,Miron Stano著,王健,孟庆跃译.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23-130.[6] 侯建林,刘金峰,雷海潮,等.德国医院管理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9): 569-571.[7] 钟 胜,罗 琳.保险公司与医院合作的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 2004, 13(3): 90-94.[8] 王 静.健康保险中保险公司与医院的博弈合作分析[J].经济纵横, 2007, 12: 47-49.[9] 郑大喜.信息不对称下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策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1): 52-56.[10]代 涛,何平,王小万.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医院, 2008, 12(3): 29-31.(2009-10-18收稿 2010-04-10修回)
第二篇: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探讨论文
一、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概述
所谓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医院、患者以及社会等进行服务,是医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体系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经济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管理效率高的话,将会推动医院的发展,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医院卫生医院管理工作不合理,将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影响到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信息化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也应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质量。信息化时代地发展,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必须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首先,应对当前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有关经济管理的工作,相关领导人员必须将其重视起来,尤其在医院会计核算信息以及医院不断扩建的情况下,使得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类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传统的医院卫生经济信息管理已无法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应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不仅要注重对卫生经济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卫生机构经济管理进行改进,用信息流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地推动财流、物流、人流的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可持续进行。
2.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来说,不仅要注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引用,更应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以净收益为基础,对其展开评价和控制,主要分析当前医院的医疗收益率、效益率、卫生费用使用率等,这些都将作为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评价数据,不断的对医院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进行探索,不断的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其次,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展开划区医疗、就近收治的原则,并不断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切以人民为主,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同时,应不断的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用人、用财、用物的机制,要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对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质量提高有着极大的保障,更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患者提供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相应的经费保障。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医疗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最后,应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要做到对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方面分析是否适应当今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分析评价体系中是否存在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到公平合理的运行,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来说,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指导以及促进医院卫生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做到以医院患者服务为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决杜绝追求片面性的经济效益、短期效益等现象,要以长期效益为主,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卫生经济管理等进行探索,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推动医院的发展。最后,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应站在社会、事业以及经济效益上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要确保医院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效益,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效益。
三、结语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各项经济工作进行指导,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浪费卫生资源、卫生经费管理失控等问题,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通过本文对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的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促进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地提升。
第三篇: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改革
摘 要 医院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管理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的弊端。鉴于此,本文在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使之与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地契合。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改革 经济管理
自1979年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初步被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传统的“独家办、大锅饭、统得死、不核算”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而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则标志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作为医院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经济管理而言,公立医院改革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妥善地处理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社会效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理论研究对医院经济管理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问题分析
虽然自1979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公立医院改革,但实际上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固有体制的束缚,无法放开手脚。从而导致虽然公立医院成立了相关主管部门,引进了新的管理手段,但是医院经济管理效率还是不高。出现了科室核算基础数据不齐全、核算管理体系不规范、管理权限混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例如,目前部分医院仍旧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或者已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却无法落实到位。成本数据收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医院的所有开支较为模糊,出现了无法分摊责任到部门、到人,造成了经济浪费无人承担无人管的现象。分析当前医院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需加强经济管理观念。正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等、靠、要”仍旧存在于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脑中,使得在实践中医院经济管理仍旧处于一种粗放式管理状态,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是经济管理方式的完善。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是经过国内外的实践考验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医院并没有充分认识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的真正价值,仍旧在摸索中学习、探索与医疗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精神固然值得嘉奖,但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根据各院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地完善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是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主体,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医院经济管理效果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而当前医院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明显存在专业技术不达标、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那样,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主体,经济管理人员特别是经济管理主管人员对于医院经济管理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当前,国内诸多医院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对此,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对于当前医院固有的经济管理人员要通过加强培训、交流合作来提高其对医院经济管理的认识,促使其能够正确把握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在实践中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岗位置换的方式将一些老员工挪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岗位,聘请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思想开阔的新员工,以此来保证医院经济管理措施能够开拓创新,跟得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要给予现代信息技术以足够的重视,实现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这是提高经济管理效果的重要前提。例如,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式来对医院的财务基本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准确而有效地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等。
(二)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和传统的事后核算相比,预算管理毫无疑问更为先进。对于医院经济管理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确保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运行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标。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先后实施了预算管理。例如,成本费用预算、业务收入预算等。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预算管理方式仍旧不够科学严谨,存在一定的漏洞,没有全方位地将医院经济活动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因此,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并保证实施是必要且重要的。对此,首先要合理编制预算的指标。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依据卫生部相关法律条文的医疗收费和成本支出情况,再结合医院本身的特点和业务情况来编制预算;其次,要注意将预算落实到各个部门,不管是什么部门,只要是在医院里面的都要参加预算。从院领导到科室的负责人都要有预算意识,要起带头作用,并切身参与到预算中来,预算的执行情况算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绩效考核参考的一个依据;最后,要确保编制预算是以保证利润为前提的,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想赢利已变得越来越难。那么,在这种形势下,要想保证医院的利润盈余,就必须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途径。
(三)完善并推进绩效工资制
自公立医院改革以来,部分医院就开始尝试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促使医疗卫生人员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受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医院并没有真正地实现“服务质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并推进绩效工资制:一是成立医院绩效考核委员会,组织一个健全的、适应面广的、操作性强的团队,以全国同级医院大数据为标准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考核方案。这个团队应根据实际情况、考核标准,客观、全面地考核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而且工资的大部分要以此为结算标准。二是绩效考核的时候要考虑成本,各临床科室的收支要尽量达到平衡,并往优越的方向发展。考核的时间不能拖得太长,要按规定、间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考核。三是要规范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医疗服务的质量、医德医风、病人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和不同阶层人员的感受等。
随着公立医院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医院本身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其不能与一般企业那样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医院经济管理尤其独特之处。本文在对当前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措施,对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篇: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探讨论文
摘要:医院是我国医疗健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服务。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只有患者或者伤者,还有处于亚健康或者健康的人群。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管理学,福利经济学和标准化管理为理论指导,并要充分重视考虑病人的实际需求,规范医疗行为。本文将简要分析医院开展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对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医院做好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便为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一点建设性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意义;内容;措施
一、医院开展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的意义分析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影响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目前较多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也没有根据医院各个科室或者部门的业务性质对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没有完善标准化体系,因此部分医院的工作效率较低,各个科室和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性较差,重复工作或者工作遗漏等问题时常存在。医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和标准不统一的状态,并要重视医院管理学,福利经济学和标准化建设理论的重要性,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树立明确的医疗经济管理目标,梳理医院经济管理流程,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和依据。标准化流程有助于帮助医院衡量医疗行为的效率,衡量医院各个部门或者科室的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服务态度规范,促进医疗作业程序的科学化。同时,标准化流程有利于医院根据标准化业务的实际要去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保证绩效评估工作有统一的标准,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参与,我国卫生体系实施ISO质量认证,旨在强化医务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院质量管理能力,以便降低医疗成本,为医院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管理转变创造条件。
二、医院开展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内容介绍
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管理,成本管理,投入产出分析,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医院价格费用和绩效考核管理。经济管理工作范畴较宽,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不同医院经济管理类型的操作流程是不同的,医院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流程化处理就要了解不同经济管理的具体流程内容,把握住经济管理流程的重点内容。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开展流程化研究需要明确医院实现经济管理流程化的前提和基本思路,进而在现行产权制度下研究医院运营结构和方式对医疗行为的影响,并充分了解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医院要根据经济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管理标准化流程。再者,医院要了解各个标准化流程情况制定管理手册,完善管理体系和计划,做好相关的管理记录,以便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信息依据。第四,医院要重视经济管理人才的作用,根据医院业务的特点和性质研究开发适用于医院现状的经济管理代码,重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之间相结合,从而明确医院经济管理参考值范围。
三、医院开展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应该采取的方法
1.明确医院经济管理流程的利弊进行分析
医院要开展经济管理流程化研究工作,首先就要明确医院经济管理流程的现状。医院可以制定医院各项服务活动标准化流程三级目录,并为经济管理工作开发适用的经济管理代码,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并根据实证研究工作的科学化分析设置经济管理参考值范围,从而要明确经济管理流程化研究的具体内容。其次,医院要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可以根据文献评阅和现场调查等方式做好信息收集和信息筛选工作,重视信息整理,并根据科学调查方式对医院服务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在此过程中,医院要谨慎设置调查问卷内容,不能设置具有预设性答案的调查项目,以免医院调查工作陷入数字陷阱之中。同时,医院要根据科学的随机抽样或者是分层抽样等方法的要求来选择调查对象,并要全面记录问卷调查信息,保证问卷调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济管理流程化研究工作的质量。再者,医院要对调查工作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意见和专家咨询等结果制定出现行医院经济管理流程图,了解流程化工作对医院服务工作的利弊影响。
2.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
医院要了解经济管理流程化的任务和目的,并要明确医院各个部门或者科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并根据流程标准化的要求测算工作人员数量,进而对经济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医院要制定相关的经济管理标准化目录,做好经济管理标准化工作记录,以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和指标为经济管理流程化的前提,对经济管理指标进行筛选,从而确定经济管理流程化研究工作的重点。医院要分清权重和比例之间的区别,一些因素在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中所占比例较高,但是其在整个研究工作中的权重较少;一些因素在标准化工作中所占比例较少,但是其在整个研究工作中的权重比较大。因此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标准化研究工作时要重点区分各个因素的权重和比例,把握标准化研究工作的重点。
3.检验标准化体系的应用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医院要重视经济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应用状况检验,可以根据医院经济管理标准化的实际要求对标准化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的实践性等进行检验,提高流程标准化的科学性。其次,医院对标准化体系的应用状况进行检验,可以为医院经济管理标准化工作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医院可以从经济角度和社会福利角度对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医院可以从行业管理角度对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提出政策建议,完善并优化医院经济管理标准化流程的持续改进制度与方法。
四、结语
医院要开展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就要了解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要根据医院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化研究方法和实施对策,重视相关研究理论的作用,对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高制度设计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医院经济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亚学.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分析[J].企业研究,2014,(12):34.
第五篇:怎么强化医院财务经济管理论文
在医院的财务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医院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综合性价值的管理方式的好坏,因为在医院的财务活动中,能将医院的任何财政上的变化清晰的进行反映。所以,为了促进医院能在竞争市场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全面了解医院的管理内容,并对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财务经济管理策略,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一、医院财务管理内容
1.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首要内容就是成本核算,其实也就是制定项目成本,对医院的整体支出费用进行间接的控制。开展成本核算即是让医院的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成本观念,并强化自身的成本意识,所以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性。制定定额成本以及实行成本费用包干是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为了使医院整体成本得到控制,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绩效,还可以制定并执行支出费用超出预定金额进行惩罚,节约成本有所奖励的策略。
2.根据医院的相关资料以及收支情况,要随时对医院的收支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开支。也就是对医院进行财务预测和计划,这是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中相当关键的环节,要保证医院能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通过财务的预测和计划控制收支不平衡情况的出现。
3.在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中,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以及避免因为不合理的项目投资造成成本的浪费,医院项目的投资无论大小,都应该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以此来降低投资的损失,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医院的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是息息相关的,市场已经成为了医疗资源基本配置的主体。新形势下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就是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配。提高资金使用率,防止资产流失,使资产保值、增值。医院管理目标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医院要立足于市场,要求生存的同时也要求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当前的医院财务管理中,几乎都没有对医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这是由于医院在资金运作方面不是由医院总部统一进行的,且存在着异地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另外,医院的资金90%以上都是来自于医疗服务收入、药品进销收益,然而医院的一些授权审批制度建立不完善,或者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医院内部经费控制失效,使得医院的经营管理出现很大的风险,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满足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2.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旧财务制度中规定,在进行会计审算的时候,要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这种规定就会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价值保持入账时的购买面值。但是,固定资产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和耗费,时间越长这些价值磨损和耗费就会越大,就会将固定资产的账面支架低于购买时的价值,而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反应的就不是当前的实际价值,对资产价值有所虚增,就会给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
3.当前,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很大一部分医院都存在着预算编制呈现片面性的问题,在预算管理项目中,没有将应付账款、负债等资产,还有库存物资等计算进去,仅是注重收支预算,这样一来,就会使经费的投用方向出现纰漏,不能全面的进行预算。另外还有医院预算管理不合格的问题,这就出现经费的控制不能按照预算制定的项目来进行,且没有较高的执行率,就会致使经费的预算制定以及预算执行不一致。
4.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分管财务管理方面的院领导都是出身于医学专业,而财务管理这一工作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据有较高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以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而分管财务的院领导,本身就具有较多的基本工作,还有相关的研究业务,以至于对财务管理方面过问较少。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出身于医学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欠缺,就不能将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也不能很好的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也不能有效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在管理层面的作用。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为了建立预算编制、审核、执行以及分析、考核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国家要对医院实施“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等预算管理方法。这就需要医院按照规定程序的预算方案落实到相关的执行部门以及具体的项目中去,有效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并对执行进度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校正;另外,医院强化财务管理监督,就要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进行根本落实,以此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还需要医院实施标准化的预算编制和审核制度,将在医院的活动中所出现的收入和支出都算进预算管理中。要严格遵循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和审核。对各项目的预算管理,要结合医院内部和市场上的经济环境进行合理的预测,以此来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严肃性以及灵活性。
2.健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就应该对医院的收支管理进行规范,加强对医院收支的核算和控制。首先,对医院的收支分类,要按照收入的来源以及支出的方向进行准确分类。其中,医院的收入来源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医院的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成本的管理,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的制定,并将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最大限度的结合。另外,还要严格按照成本核算基础,利用量本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来对医院各类成本的变化进行切实的了解,并制定出相关的标准成本,对支出费用进行有力的控制,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并增强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很有必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应该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结合,以长远目标与眼前目标的结合为建立原则。为了保证医院各管理职能部门能切实履行经济职责,应该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监督和评价。另外,为了使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客观真实的将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反映,医院要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坚持以医院的长期发展为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能较好的接受上级管理部门对财政的审计和监督,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4.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也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因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财务工作质量。所以应该拓宽财务管理人员在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加强经济管理知识培训,让财务管理人员能树立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观念意识,能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