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宁市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济宁市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济政办发〔2009〕11 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防止和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帮助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归还到期贷款,以获得流动资金续贷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列入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当年重点保扶名单,或上一年度纳税额过1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还贷周转金,是指由政府主导设立,专项用于为出现流动资金暂时周转困难、金融机构保证足额续贷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垫资服务的资金。
第四条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还贷周转金的筹集、监督、管理工作。经贸、人行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还贷周转金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二章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五条 市级还贷周转金筹集规模为1 亿元。县级还贷周转金筹集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
第六条 还贷周转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独立核算,封闭运行。
还贷周转金存款利息比照活期存款计息方式,按与存款金融机构约定利率计算,计入还贷周转金。
第三章 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七条 中小企业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必须获得金融机构续贷保证,单笔申请还贷周转金额度控制在承贷金融机构承诺续贷额度内,一般不超过500万元,特殊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八条 中小企业申请使用的市级还贷周转金,必须用于为争取金融机构续贷资金支持、解决偿还到期贷款时出现的暂时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中小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资金缺口,不得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第九条 中小企业申请使用市级还贷周转金,必须如实提报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数据及到期贷款资料、承贷金融机构出具的续贷保证等资料,真实完整填制还贷周转金申报表。
申请企业应在贷款到期 15 日前,向市财政局提报还贷周转金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市财政局会同市经贸委、市人民银行审核,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章 资金使用与归还
第十条 中小企业使用市级还贷周转金不需支付利息或其他费用,不以出资或其他形式缴存保证金或提供抵押、质押。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应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意见,与中小企业签订还贷周转金使用协议,明确约定还贷周转金使用用途、额度、时限和归还等事项。市财政局根据还贷周转金使用协议签发资金支付凭证,指令中小企业将借用的还贷周转金存入承贷金融机构还贷账户,同时通知承贷金融机构。承贷金融机构负责监督该项资金的专项使用,并协助中小企业办理到期还贷手续。
第十二条 还贷周转金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 10 日,确因特殊原因在报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最长不得超过15日。
第十三条 中小企业续贷资金到位后,承贷金融机构应在当日告知市财政局和贷款企业。中小企业必须自续贷资金到位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借用的还贷周转金足额归还市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列入市人民政府重点保扶名单的县(市、区)属中小企业申请使用市级还贷周转金,除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和程序审批外,必须出具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担保函,并由该县(市、区)财政局会同承贷金融机构监督使用和归还还贷周转金。
第十五条 对骗取、挪用、逾期不还或不足额归还还贷周转金的中小企业,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取消对其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按照约定对未归还的还贷周转金每日加收 1%的滞纳金,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担保的逾期未归还的还贷周转金,通过财政体制结算收回。对承贷金融机构提供虚假续贷保证或出具续贷保证后,未兑现续贷承诺的行为,在全市予以通报,同时向其上级行通告,取消其当年享受市人民政府扶持及奖励资格,并减少或转出在该金融机构的政府性存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建立金融机构贷款到期预报制度、风险企业融资状况报送制度、企业征信系统定期查询制度和政银企融资分析例会等制度,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及时识别、预警和控制企业信用风险,及时预测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需求,科学调度和统筹安排资金周转。
第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管委会、济宁北湖度假区管委会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微政办发微山县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微政办发〔〕号
微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微山县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微山经济开发区、微山岛旅游度假区、南阳古镇旅游管委会,县直各部门,各金融机构、有关企业:
县政府同意《微山县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微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六月日
微山县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防止和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帮助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归还到期贷款,以获得流动资金续贷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和《济宁市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本县行政区域内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扶持的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还贷周转金,是指由政府主导设立,动员企业参与,共同组建“还贷周转资金池”专项用于为出现流动资金暂时周转困难、金融机构保证足额续贷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垫资服务的资金。
第四条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经信局(中小企业办)、金融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还贷周转金审批、管理等有关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还贷周转金的筹集、支付、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五条还贷周转金由县财政负责筹集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出资,有偿使用,风险共担、共同受益”的原则动员企业参与。
“还贷周转资金池”规模不超过1亿元。企业最低可出资50万元加入“还贷周转资金池”,加入的资金按银行正常存款利率计息。
第六条还贷周转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独立核算,封闭运行。
第三章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七条中小企业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经所属地(乡镇、街道、开发区)、企业家协会、县经信局、金融办审核同意,获得金融机构续贷保证并签订保证书,单笔申请还贷周转金额度控制在承贷金融机构承诺续贷额度内,一般不超过300万元,加入“还贷周转资金池”的企业,原则上放大不超过8倍,特殊情况经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同意后报县政府审定。
第八条中小企业申请使用的还贷周转金,必须用于为争取金融机构续贷资金支持、解决偿还到期贷款时出现的暂时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中小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资金缺口,不
得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
第九条中小企业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必须如实提报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数据及到期贷款资料、承贷金融机构出具的续贷保证等资料,真实完整填制还贷周转金申报表。
申请企业应在贷款到期 15 日前,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和经信局、金融办提报还贷周转金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并经金融机构同意。
第四章资金使用与归还
第十条中小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需支付高于银行贷款利率50%的费用,不得以出资或其他形式缴存保证金或提供抵押、质押。
第十一条县财政局可委托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签订还贷周转金使用协议,明确约定还贷周转金使用用途、额度、时限和归还等事项。
县财政局会同担保公司根据还贷周转金使用协议签发资金支付凭证,指令中小企业将借用的还贷周转金存入承贷金融机构还贷账户,同时通知承贷金融机构。承贷金融机构负责监督该项资金的专项使用,并协助中小企业办理到期还贷手续。
第十二条还贷周转金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 15 日,确因特殊原因在报经县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最长不得超过
20日。
第十三条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续贷资金到位后,承贷金融机构应在当日告知县财政局和贷款企业。中小企业必须自续贷资金到位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借用的还贷周转金本息足额归还县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金融办、经信局、财政局一起会商提供重点扶持企业名单,每季度对重点扶持企业名单进行一次重新审核,属于名单之列的中小企业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除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和程序审批外,必须出具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的以乡镇、街道、开发区财力为质押的担保函,并会同承贷金融机构监督使用和归还还贷周转金。
第十五条对骗取、挪用、逾期不还或不足额归还还贷周转金的企业,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取消对其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按照约定对未归还的还贷周转金每日加收1%的滞纳金,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乡镇、街道、开发区担保的逾期未归还的还贷周转金,通过财政体制结算收回。对承贷金融机构提供虚假续贷保证或出具续贷保证后,未兑现续贷承诺的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同时向其上级行通告,取消其当年享受县政府扶持及奖励资格,并转出在该金融机构的财政性存款。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建立金融机构贷款到期预报制度、风险企业融资状况报送制度、企业征信系统定期查询制度和政银企融资分析例会等制度,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及时识别、预警和控制企业信用风险,及时预测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需求,科学调度和统筹安排资金周转。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县政府委托县经信局、财政局、金融办共同按有关程序具体实施。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6月16日。
微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6月17日印发
第三篇:陕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11-22 【生效日期】1992-1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2年11月22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救灾扶贫周转金(以下简称“周转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认真做好救灾扶贫工作,根据民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周转金是扶持受灾的贫困农民(包括受灾的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户和因灾致贫的贫困户,下同)发展生产的专项资金,实行分级筹集、分级管理,按照专款专用、有借有还的原则,周转使用。
第三条 第三条 周转金通过多渠道筹集。其主要来源是:
(一)从一九九二年起,在一般年份,省级从国家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款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二十,地(市)级从省拨给的自然灾害救济款总额中提取百分之十。灾情较轻或较重年份,提取比例可适当增减。各个的具体比例,由省民政厅申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历年下拨的救灾款有偿回收的部分,原规定由哪一级收回的,回收后就作为那一级的周转金;
(三)地方财政拨款中经省政府批准用作周转金的部分;
(四)社会捐赠的救灾资金中经省政府同意用作周转金的部分;
(五)国外有关组织或个人及港、澳、台同胞捐赠的救济资金中,经省政府同意用作周转金的部分;
(六)周转金存入银行或信用社所得的利息;
(七)其它允许用作周转金的资金。
第四条 第四条 在省、地(市)、县(市、区)、乡(镇)四级,分别建立周转金。周转金的使用范围是:
(一)受灾的贫困农民的生产发展扶持资金;
(二)直接为受灾的贫困农民的扶贫开发工作服务并具有偿还能力的扶贫经济实体的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
(三)有偿还能力的民政福利企业的流动资金;
(四)大灾之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一次性划出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作为自然灾害救济款使用。
第五条 第五条 省、地(市)、县、乡(镇)各级在民政部门设立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周转金管委会”),负责本级周转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各级周转金管委会以民政部门为主,并吸收财政部门主管业务负责同志参加,共同组成。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省周转金管委会办公室同省民政厅农村救灾救济处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不另增加编制。地(市)、县、乡(镇)周转金管委会办公室的设置,由同级政府确定。
第六条 第六条 周转金管委会办公室的业务的经费,每年由办公室编制预算,经管委会审核批准后,从收取的周转金占用费中列支。
第七条 第七条 周转金管委会的职责是:
(一)负责周转金和筹集、承借、发放和回收、和结算业务;
(二)负责救灾扶贫经济开发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追踪考核周转金使用情况和效果;
(四)周转金管委会的上一级组织对下一级组织负有业务指导责任。
第八条 第八条 周转金由其管委会在当地农业银行设立专户(无农业银行机构的在信用社设立专户),按对公存款计息。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制度,分设总帐的明细帐,及时记载和分析资金动态,定期进行财务会审,按时向上一级周转金管委会编报资金活动和效益情况报表,及时划转到期周转资金。
第九条 第九条 周转金的承借办法:
(一)省一级周转金主要投放给地(市)、由地(市)周转金管委会负责承借承还,也可以给省民政厅直属民政福利企业适当投放,由企业直接承借承还;
(二)地(市)一级的周转金主要投放给县(市、区),由县(市、区)周转金管委会负责承借承还;
(三)县一级的周转金主要投放给乡(镇),由乡(镇)周转金管委会承借承还;
(四)省投放给地(市)、地(市)投放给县(市、区)、县(市、区)投放给乡(镇)的周转金,投放单位分别按百分之七
十、百分之八
十、百分之九十回收。不予回收的部分,分别留作地(市)、县(市、区)、乡(镇)的周转金。
第十条 第十条 周转金的申报和审批,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受灾贫困农民借用周转金,须由用户选择好生产项目,提出开发计划,基本掌握该项目的经营技能,落实担保人并出具担保书,即可提出用款申请,村委会同意后,转报乡(镇)周转金管委会审批,并抄报县周转金管委会备案;
(二)救灾扶贫经济实体和民政福利企业兴办项目借用周转金,须由项目建设单位将项目任务书连同还款计划一并上报县周转金管委会。县周转金管委会审查同意后,属本级审批权限之内的即行批准,签订合同,再行拨款。超出本级审批权限的,转报上一级周转金管委会审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周转金管委会审批投向具体项目的周转金的权限是:
项目借用周转金总额在三十万元以下的,由县周转金管委会审批;三十万元以上至五十万元以下的由地(市)周转金管委会审批;五十万元以上的由省周转金管委会审批。
本条数额,“以下”含本数,“以上”不含。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周转金借款期限,当年可以见效的种、养、加工、服务业为一年,当年不能见效的一般为二年,最长不超过三年。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企业和农户借用周转金,在合同到期时应主动还款。按期还款确有困难的,由借方向借出方提前一个月提出延期还款的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办理延期还款手续后,可在批准的顺延期限内归还借款,并加收延期资金占用费。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对无故拖延还款者,除如数追收本金及占用费外。再按月计算加收本金5‰的罚金,同时停止其下一借款。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农户和实体借用周转金,按月收取资金占用费4‰,在放款时一次扣除。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周转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同级民政、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扶持受灾贫困农民经济开发工作做出显著成绩并能按期回收和归还借款的周转金管理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贪污浪费、徇私舞弊者,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处理。对挪用周转金的,除全部收回投放资金外,同时处以挪用资金总额百分之十的罚金,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2015-10-13 18:20
审核人: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结合济宁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加强我市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济宁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工程中心。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辐射带动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三)培养聚集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育发展科技产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市科技局统筹规划。各县市区科技局和市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市科技局作好相关工作。第六条 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的主要职责:根据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负责对工程中心进行审批、绩效评估和考评验收;
(二)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本部门或地区的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 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和发布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主管部门推荐等形式组建工程中心。
第八条 申报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我市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在市内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和突出优势,具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供转化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技术成果;
(二)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队伍和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创新学术团队。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三)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
(四)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其上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3项重大技术成果;
(五)拥有改革意识强、勇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具备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
(六)与行业内企业联系紧密,具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经验和辐射带动能力。第九条 工程中心的申报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依托单位基本条件,自愿提出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部署,结合本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依托单位作为申报单位;
(三)申报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按技术领域报送至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第十条 市科技局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审批工程中心。第十一条工程中心的审批程序:
(一)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审查,研究提出工程中心论证名单;
(二)相关业务科会同规划财务科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工程中心建设意见;
(三)规划财务科汇总相关业务科的工程中心建设意见,经局办公会研究确定后下文批复。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与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共同签订《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作为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 每个专业方向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立项。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应成立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有关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等规章制度,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十七条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为7—15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市内外的高层次技术、工程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和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省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三)在机构组建、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规定,签订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合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实施;
(五)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预防和纠正科研和服务中的不端行为。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工程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工程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依托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各级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专款专用。每年按有关规定编制预决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 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全市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针、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保障实施等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参与市工程中心进行检查、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管理采取在组建期间实行中期检查、组建完成后实行验收评估、通过验收后实行动态考评的方式。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于每年12月中旬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五条 市科技局将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在建的工程中心进行中期检查。如发现未按建设任务书执行的,督促整改,整改无效的,取消立项。
确因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须调整建设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依托单位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按建设任务书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撰写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对按照建设任务书要求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托单位可申请提前验收。第二十七条市科技局组织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条款自我验收后,填写《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向市科技局提出验收建议;
(三)规划财务科会同相关业务科组织召开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验收建议意见;
(四)根据验收计划和验收建议意见,提出工程中心验收意见,经局办公会研究确定后批复公布。
第二十八条 验收意见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工程中心,视为通过验收,给予正式命名,授予依托单位“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匾牌;获得较差等级的工程中心,限期1年整改。
第二十九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考评,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对考评较差的,限1年内整改。
第三十条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于每年12月中旬将本总结和下的工作计划,连同相关统计报表一式二份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科技局。
第三十一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中止,主管部门报市科技局核准。
(一)骨干技术人员离开依托单位、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无法实施的;
(二)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建设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项目难以完成的;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中心无法完成预期建设目标的。
第三十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市科技局将视情况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强制中止和撤消项目。
(一)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行为、建设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等严重违规现象的;
(二)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发挥骨干作用的;
(三)依托单位支持不力、管理不善,建设进度滞后于建设任务书的;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一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或考评的;
(四)无故不接受市科技局和主管部门的调度、检查、监督、考评和验收的;
(五)依托单位破产、倒闭的。
第三十三条 对申请中止、强制中止、撤消项目的,市科技局将面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收回匾牌。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三十四条 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或有望成为省级工程中心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第三十五条 作为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可视同市级科研机构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科技计划,市科技局在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够进入市以上产业群、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的,给予优先支持。第三十六条 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全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网络。工程中心优先、优惠使用全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 对具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推荐其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2012—2015年)
为贯彻实施《济宁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12—2015)》。
一、充分认识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行业和区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是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培养聚集了一批开展工程化研究的专业技术队伍,积极承担国家、省和市重大科技计划,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成为我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实际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2、基本原则
——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应努力解决我市产业和区域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的技术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格局。
——突出重点,支撑产业。根据我市确定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需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建设一批支撑战略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控制数量,不搞重复建设,以点带面,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发展壮大。——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统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考核验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扶持有望成为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3、奋斗目标
到2015年,巩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我市行业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源头,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成为我市重要的行业技术服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装备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授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控制在200个左右,分布在我市的优势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培育100个优秀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先进的技术开发支撑条件建设,研究开发出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试点工程或示范工程,增强产业技术辐射功能。
——完善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推荐10个晋升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0个。——形成行业技术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和综合技术服务网络,面向全社会提供行业技术服务,加速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在若干领域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形成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才团队。
三、全面落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关键方向中建设一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重点开发晶硅与非晶硅等光伏材料,开发单位耗能低、耗材少、高光电转化率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铜铝镓铟硒硫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等产品。
——LED(半导体照明)。开发砷化镓晶体、碳化硅晶体、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绝缘体硅片晶圆片及外延片、芯片等,发展功率型碳化硅基蓝光LED、户外LED全色显示屏等产品。
——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客车、轿车和观光车。研制燃料电池、开关磁组电机、清洁燃料发动机、高效变频控制器等产品。——储能技术。开发新一代车用新型动力电池及智能电网用储能电池,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胶体电池等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开发多能源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充电站设备等核心关键部件。
——太阳能光热利用。研发中高温太阳能热管及集热系统、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开发热管型集热器、平管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反射自动跟踪装置等及配套产品。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重点研制生物质锅炉、垃圾燃焚烧锅炉、汽化机组、发电机组,加快推进关键部件的配套生产。
——风力发电系统。开发双馈式、直驱式变速恒频风电设备及风力发电机叶片、电机、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积极研发微风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开发推广内河船舶风力发电技术和装备。
——清洁煤利用。重点开展水煤浆气化、粉煤化、煤间接液化、高硫煤和劣质煤气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煤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循环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先进煤燃烧技术。
2、新材料技术
——纺织新材料。发展高档毛棉精梳高支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重点发展新型化纤、生态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重点发展高档面料,精纺呢绒,功能性、舒适性、高仿真、差别化新型化纤,耐氯、易染、超细旦、高伸长、复合功能性氨纶纤维,新一代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玉米纤维、大豆蛋白共混改性纤维等生态纤维,以及优质棉天然纤维素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
——电子新材料。开发半导体分立器件用硅单晶棒(片)、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单晶棒(片)及特种硅深加工技术,多晶及其硅基和镓基晶体外延技术;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高纯度石英砂材料,发展锂电池负极改性石墨材料、正极锂钴氧材料,锂锰氧、锂镍氧等正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开发通讯电池用连续拉网式泡沫镍新材料。
——精细化工新材料。重点开发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各向异性可纺沥青、各向同性焦、高档润滑油、高耐磨炭黑、聚氯乙烯电缆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糊状聚氯乙烯、有机硅、硅胶等化工新材料产品;研发羧甲基纤维素、新型环保造纸助剂、硅烷偶联剂、烟气脱硫剂等产品。
——生物基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生物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开发香菇多糖生物农药、酶载体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生物食品防腐剂、节能合成润滑油、生物机能环保液压油、莱鲍迪甙、高赖氨酸生物蛋白等产品。
——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铬耐磨材料、特种合金钢材料、微纳米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钢丝连线、铝包钢双金属导线、铝包钢芯铝绞线、矿用钢丝绳、高强度合金锻件等金属新材料。——建工新材料。重点开发土工合成新材料、矿用高分子材料、墙体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高档环保型装饰材料等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研究开发电子、生物、磁性、光敏等多功能陶瓷和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等结构陶瓷产品。
——稀土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剂、单一及高纯稀土氧化物等。
3、生物技术与医药
——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功能基因靶向药物创制,功能蛋白靶向药物创制,传染病早期诊断生物技术药物创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药物发现。
——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应用。重点开展医药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应用,农业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靶向药物应用等技术研究。
——重要作物转基因育种与产业化。通过研究重要粮食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油料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蔬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等技术,加快我市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我市农业育种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生物能源替代化石性能源。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沼气,能源植物生产等技术,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资源生物技术。开发出一批支撑资源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矿产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废水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生物环保。重点开展特种酶制剂,废水污染治理,生物脱硫、脱氮,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污染土地修复,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等技术研究,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诊断。研究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发现、诊断生物技术,重大疾病高通量、多层次、快速分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生物传感器,生物识别及控制。
——生物安全。开展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分析,快速检测环境、空气、食品、水、动物和植物中有害物质的生物传感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扩散机制、分子检测技术及控制方法,生物安全领域技术标准等研究,提升我市生物安全领域研发水平。
——中医药现代化。重点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信息平台,创新中药的开发和应用,中成药大品种的新剂型、新工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中医药的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等研究,加快建设我市中药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4、新一代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开发光纤、光缆、光电端机、智能交换系统、光通信设备、光隔离器、综合制造系统等光通信系列产品;加快研发发光器件、芯片及封装、高精密金属箔电阻器、微电机电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
——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开展无线射频识别、各类新型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大力推进高速宽带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应用。
——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CAM软件系统、井下安全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软件中间件、基于3G网络的通信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及产品。
——传感技术及装备。研发生产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积极开发传感网、物联网产业链相关技术产品。
5、资源环境技术
——节能。积极开展机电产品节能降耗,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标准,节能监测,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研究,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水资源高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农业高效用水,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矿井水利用,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等,促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原材料节约。研究产品生态设计,再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土地节约技术。研究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淤沙综合治理,生态工业,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为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循环生产。重点开展电力循环生产,造纸循环生产,医药循环生产,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循环生产,养殖业循环生产等研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现代城市规划与市政。重点开展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市政建设,智能停车设备,城市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新型建筑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等研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企业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脱硫、脱硝,危险废物、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垃圾发电,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研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与保护。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修复重建与保护,污染的生态影响与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技术,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6、装备制造技术
——工程机械。重点研发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系列产品、混凝土机械和特种功能机械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重点开发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数控焊割、金属构件加工设备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大型铸锻件加工技术和成套加工设备等。
——新型仪器仪表。重点发展精密光学仪器、科学测试测量仪器、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环境监测仪器,重大装备在线自动检测控制的系统技术和成套装置。
——汽车及零部件。研究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专用车和商用车;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轿车和客车及其轮胎,研究开发自动变速箱、制动器总成、传动系统、减震系统、汽车电子产品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矿山机械。大力发展煤炭矿山机械和电力成套设备。加快磁阻调速矿用电机车、新型港口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成套设备、井下快速抢排设备研发。
——内河船舶。着力发展500-1000吨级钢制货驳、1000-3000吨级机动货船、高效节能双艉机动货驳、集装箱船等运输船舶。
——农业机械。重点发展大中型多功能拖拉机、收获机械、耕播机械、节水型喷灌机械等现代农业设施机械,培育壮大精米加工机械、面粉机械、成套油脂加工设备、屠宰机械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
7、农业高新技术
——主要动植物品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种质资源,重点开展大宗粮食作物,高效经济作物,主要果树品种,园林绿化树种,高档花卉,蔬菜及其产业,主要畜禽种质研究和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我市品种产业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农产品收获、精深加工。重点开展农作物收获、采摘、包装机械,农产品低成本、高效、现代化保鲜设备设施,果蔬采后供应链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技术体系,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新型产品与功能食品开发,畜禽产品加工与品质监控,食用植物油非溶剂制油工艺与设备,肉品快速成熟嫩化新方法、新工艺,农产品加工与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
——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开展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控及预警,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及预警,环境友好农(兽)药、生物农(兽)药及新型动物疫苗,生物灾害及有关生物入侵的预警、早期检测与控制研究,着力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监控,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
——节水农业。开展重要作物农艺节水、旱作农业,农业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多功能新型保水剂,水产养殖节水,节能节水畜牧业养殖等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我市节水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农林植物土壤系统,养殖与水产信息获取,虚拟农林植物生长系统,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为助推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重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济宁市不同区域农业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生物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与防治、修复,设施土壤质量调控与土壤退化防治,环境友好型肥料、除草剂,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修复重建与保护利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防治等研究,提高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水平。——节约型种养殖技术。重点开展精准农业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研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开展主要果蔬,土壤及无土栽培,农业自动控制灌溉及施肥,水产养殖等设施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支撑能力。
8、社会发展技术
——医疗卫生。重点研究早期诊断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基因疫苗,细胞、组织修复,重要人体器官组织移植。——人口与健康。加快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诊断与预警,基层医疗保健,生殖医学,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公共安全。以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处理能力为目标,重点研究公共安全信息化,火灾预防控制,应急抢险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气象灾害预测,新型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及装备,地震预报,突发性灾害监测系统。
四、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采取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扶持政策,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顺利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由市科技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牵头负责。成立工程技术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供咨询、指导,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各县市区要加强领导,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协调、调度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贯彻各类科技政策措施。
2、实行新型的管理体制
以市场为引导,围绕研究开发、示范建设和推广、配套产业开发等环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建设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分期分批组织验收,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建设环节实行分类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定期进行考核;研究开发环节,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产业化环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示范建设及推广环节,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制。
3、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内部运行管理,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人事、财务、决策和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通过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化布局。
4、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与金融贷款、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市科技局对于建设成绩显著的工程技术中心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各县市区也要进行相应的资金匹配。鼓励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省和市的竞争性招投标,强化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5、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环境,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创造公平、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
6、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取国内外组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融资、专项贷款、合作开发、风险投资、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
第五篇:云南省外国政府贷款还贷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外国政府贷款 还贷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的债务管理工作,保证按期足额偿还贷款债务,根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 38 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还贷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际〔2008〕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使用外国政府贷款一、二类项目(以下简称贷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还贷准备金的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一)本办法中的贷款是指外国政府贷款中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承担还款责任或者提供还款保证的贷款。
(二)一类项目是指各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或者省直有关部门作为债务人并承担还款责任的项目;
(三)二类项目是指项目单位作为债务人并承担还款责任,各州(市)、县(市、区)或者省直有关部门提供还款保证的项目。
第三条 使用贷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还贷准备金。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本级政府贷款的债权债务代表,负责设立并管理本地区贷款的还贷准备金。
第四条 外国政府贷款是指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代表国家向外国 政府、北欧投资银行及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统一筹借并形成政府外债的贷款,国务院批准的参照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的其他国外贷款,以及与上述贷款搭配使用的联合融资。
第五条 还贷准备金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确保按期足额偿还贷款债务而筹集、运用、存储和管理的专项资金。
第六条 还贷准备金可以包括以下资金来源 :(一)财政预算资金;(二)提前回收的贷款资金;(三)转贷利差收入;(四)专用账户利息收入;(五)还贷准备金的增值部分;
(六)利用金融工具开展债务风险管理的收益;(七)其他来源。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集建立还贷准备金。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应视财力情况,从可用财力中适当安排还贷准备金。还贷准备金金额至少应当满足未来一年内本级到期贷款债务的周转垫付需要,其占本级当年贷款债务余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的还贷准备金应当专项用于贷款到期债务的周转性垫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还贷准备金。
第九条 在不影响还款垫付能力的前提下,各级财政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使用还贷准备金核销或者减免因政策变动等特殊因素而无法回收的贷款债务。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在确保还贷准备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银行存款或者投资国债等措施实现其保值增值。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根据还款及防范风险的需要优化还贷准备金的币种、期限等结构,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二条 选择还贷准备金存款银行应当遵循竞争、透明原则,考察其实力、信誉和服务水平,避免存款账户过多、过于分散。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还贷准备金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并定期向省财政厅报送还贷准备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应当对还贷准备金的建立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 427 号)的有关规定对单位或者个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对于未按规定建立还贷准备金且不能按期足额还款的,省财政厅依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8号)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利用贷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还贷准备金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七条 使用贷款的项目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单位具体管理办法 , 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 年3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