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

时间:2019-05-14 22: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

第一篇: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

云南印象——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中且歌且行”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2011-06-17 13:52:50)

一、实践具体计划(一)前言

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边疆省份,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在中缅、中老、中越国境线上,而且,多数与境外的同一民族同宗共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基本一致。

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水族、满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的22个民族共使用26种语言,14个民族分别使用着22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可以说,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仍以自己的母语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成为各民族交流思想感情和进行思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工具。在党的民族政策中,语言文字平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坚持和执行了语言文字平等,才能真正地坚持和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也才能真正地把《宪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落到实处。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9年9月发布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中所指出的:“在中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思想,更好地实施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中国政府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记录、描写、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文字、声像资料,尽量延缓它们的流失。文化部所界定的诸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与语言文字载体有关,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也包括对语言文化的调查。

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资源不仅代表着民族的智慧,而且成为自己民族图腾般的象征,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职业和少数民族语言产业的逐渐形成,更加显示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发展重要的特殊的资源。因此,我们要团结积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最大化的保护和开发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同时,积极创新和投资,让宝贵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创造更多新的经济价值。这样新型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一旦形成,必将充分展示其特殊社会能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整个语言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语言学本身来说,语言资源是发展语言学的宝贵财富,从某种意义来说,积累的语言资源丰富,发展语言学的潜力就越大。以中国为例,中国有许多小语种,至今还没有来得及深入调查研究,这些语言使用人口不多,但学术价值极高,其中不少语言保留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许多古老的面貌。有的语言资料,通过深入研究,是揭开历史上许多谜团的钥匙,因此对即将消亡的语言资料,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是发展中国语言学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它对于开展描写语言学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类型语言学研究,乃至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都将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它对深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关系,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格局的复杂性,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促进和发展中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进步,也是十分有益的。(二)活动背景

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语言的资源、文化的资源、经济发展的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一)有利条件 第一,国家政策。我国政府历来都很重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帮助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国家共为壮、彝、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白、纳西和景颇等民族设计了十几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很受欢迎。

第二,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语言文化的传播贯穿于人类传播历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这种传播方式仍然保留,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特色的云南文化资源。例如:歌谣,传说,谚语,咒语等。

第三,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竞争性。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在历史上都是经历了语言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之中的大多数深深扎根于本民族之中,有很强的竞争性,其功能很难在短期内受外界语言文化的干扰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四,就政治经济水平人口分布比例来看,政治经济力量较强、文化水平较高、人口较多的民族使用的语言能够容易开发并且容易影响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二)不利因素

第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与封闭性特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使云南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叠合点,其中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十分丰富并呈现出“隔山不同语,隔村不用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闭塞性和封闭性的特点。

第二,云南政治经济水平总体落后,容易被新的文化所影响,削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与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学习接受了新文化,母语能力是一定程度会下降。第三,聚居地中散居、杂居,相对闭塞、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更容易被汉族语言文化以及其他聚居地更集中经济更发达的民族语言文化所影响和改变。

第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还不够完善,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少数名族语言文化教育的课程和方向还不成熟和明确,只是在一些民族性的学校有相应的专业并没有从基础学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全面展开双语教学的要求。

二、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产业化发展

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整合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走向,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形式必然要走向艺术化和产业化。大量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各少数民族原有的以书画、观赏、娱乐为主旨的各种传统语言文化艺术形式得到更多的发掘、整理、展示和宣传,显示民族语言文化精神风貌、创造活力、生活情趣和理想的审美文化方面转化。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纳西、彝、景颇、白、傈僳、藏等少数民族都曾有过各自的书写文字,并在不同程度上被使用着。随着汉语言文字的普及,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大范围地迅速丧失其实际作用。例如含有东巴象形文字的各种旅游艺术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各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带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服饰、实用工艺品,字画、民族语言文化的音乐光碟,特色语言文化话剧小品,歌舞表演等也日益与日常生活分离而进入旅游市场,各种各样的有语言文化民族建筑和生活习俗已逐渐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其审美文化特质得到进一步提炼和张扬。(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在文艺产业中的发展近几年在中央台以及各地方台举办的歌手大赛中,云南少数民族歌曲以独特的原生态音乐元素,以淳朴美妙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表达,赢得全国观众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云南原创歌舞“云南印象”,云南各村寨少数民族人民参演,原汁原味的,不加雕琢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歌词和唱腔,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带去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一些影视公司和摄影公司更是拍摄了纪实片,用艺术的手法记录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拍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演化中的故事等更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新时期文化纷杂交错的时期拥有了独特的地位,同时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在教育等产业中的发展

云南特殊的省情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例如在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产业、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产业、计算机少数民族文字库提供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随着云南省信息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性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其经济意义越来越显著。

三、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与语言文化产业化研究的措施

首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差异性大的系统,因此是在理论体系研究中,要多角度、多方法、多途径,最主要任务是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库、加工和研究,同时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和客观的描述,探索民族语言关系,构建和谐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生活。

其次,政府要有政策倾向,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对于挽救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增强民族和谐及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这就需要有制度、机构、经费、法律等方面的保证。再次,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研究的投入,例如:建设适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族情的教育体系,设置少数民族小语种培训机构,加大对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出版物的发行,实行双语制教育方式,逐步提高民族素质,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素质民族语言文化的人才,营造良好的民族语言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民族语言文化产业人才的聚集。

最后,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多元格局中为我国创造更多社会效益、经济价值,在适合的产业中加强语言文化产业的建设。政企合作式或企业投资式或自主开发式,从习惯性的语言文化立场中游离出来,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在传统的价值应用基础上与现代信息技术、传媒手段、现代产业投资营销策略等想结合,参与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大文化背景

2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云南民族文化。由于各民族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在与此相应的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居住于坝区交通便利的民族往往比较开放,如白族、纳西族等,他们既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较多地接受汉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二是居住于边远山区的民族则比较封闭,如拉祜族、部分彝族等,他们居住地区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不易接受外来文化;三是一些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成果较多并趋于定型化,或者表现为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或者表现为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为抽象的思想和性格(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四是一些传统文化积累较浅和后进的民族,如基诺族、景颇和部分佤族,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这些民族都信仰原始宗教,也容易改信外来的人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资源得到开发,到当今全新的、自主的得以积极发展的阶段。从总体上来说,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整合化、现代化、艺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三)活动名称云南印象 • 回忆行走在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四)活动目的中国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在有着中**系氏族社会传统的摩梭人中,小于20岁的年轻人要么摩梭语发音“变味”,要么就根本不会讲。因其语言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靠口耳相传,摩梭语即将成为中国正在消失的语言之一。

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国际人类学和社会学第十六届大会的濒危语言专题会上,云南省民族文化专家拉他咪•达石和法国语言学家阿莱克斯•米可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虽然生长于丽江市泸沽湖畔的大于60岁的摩梭人能够流利地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对原有民族语言的传承。中国56个民族共使用13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一万人以下的语言占了一半,有的更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2月份将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西南边境地区列为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

1950年以来,东北地区赫哲语、四川西部的“倒话”、木佬语、阿昌族的仙岛语等都濒临灭绝。其中,黑龙江黑河县南部的“科压卡拉语”语已经灭绝。复活还是仅仅记录,成为中国政府和学者们在如何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问题上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有专家指出,故事、神话、寓言、诗歌、戏剧等各类文艺作品都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蕴藏着的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知识。语言的衰亡对使用该语言的群体或民族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普学旺说,20年间我们收集保管了3万多册古籍,“这些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掌握民族语言的老人不断去世,抢救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对一个民族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世界似乎朝着同一种经济模式、同一种物质需求、同一种价值观念发展, 人们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等等区别。因此, 对少数民族非语言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目的有:

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及研究现状。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的地位、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非主体语言文化正在迅速衰退乃至消失,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及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以丽江为例。如何看待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关系。当地文化法律机构。在这方面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

研究云南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关系。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消失的地区进行语言文字交流回忆归根,让大家更能更好地传承自己的语言及文化。(五)活动简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相对较完整的遗产,语言文化成为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以及识别、研究历史上文化互动的重要线索。经过历史变迁、更替,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使得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成为新时代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文章从新经济时代如何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众多文化产业中新型的产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文化资源;语言文化产业化云南文化处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叠合的边缘地带,是汉文化的西南边缘,青藏文化的东南边缘和东南亚小乘佛教文化的北部边缘。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交流工具,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现代化进程中使用人口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在强势语言的交融中能否稳定传播使用和发展?是否会出现语言衰退和语言濒危?在文化日益繁冗的新时期如何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否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六)活动内容实践方案亮点:

1、前期调研准备充实:我们有足够的资料来源及活动的相关机构支持。该社会实践创意从酝酿到筹划、落实,经过了可行性分析、花销预算节省计划制定、实践意义最大化调整等过程,总共耗时1年多。该计划具有较高可行性及成熟度。

2、丰富的经验及时间支持。计划的负责人及策划都为云南人,对当地情况熟悉,并在之前有过实地考察实践经验,使之更为可靠。

3、主题大气,内涵深厚。该实践活动着眼于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化,是当下受到重视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观”和“和谐观”,帮助其了解并贴近遥远的“民族文化”。和对外汉语专业契合度高,可称为专业研究素材及思路,增加该专业同学的跨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更切合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及“文化传承”的重要理念。

4、活动新颖有创意。每个研究主题都有相应的子活动,每一个子活动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实践性,重要的是,都有自己的亮点。追求以最佳的创意,最低的花销,最新颖的活动实现最大的收获。

创意内容:

1、现代化与传统元素的冲击:低吟浅唱——丽江纳西古乐的陶冶

步步生花——丽江古城酒吧文化下的摩梭族姑娘

2、一次岁月的回溯: 沧海桑田——东巴百岁老人的回望

飞花点翠——民俗工艺的精髓

3、回归与坚守纯粹的呐喊: 且歌且行——民族语言的学习尝试

洒下微芒——支教,在学习互动中守护民族语言

4.学术与感悟的融合: 初露锋芒——深入云南民族协会的学习

亲行感悟——傣家语言文化的亲身体验 1.活动前期准备

1、策划及筹备:

1)撰写策划书;张贴海报和挂宣传横幅; 2)面向全校招募小分队成员,并通过面试的方式确定最终成员; 3)与相关单位洽谈相关赞助;

4)正式启动语言历史与文化收集整理工作,与云南民族协会取得联系与支持; 5)联系云南电视台,大理电视台,云南民族协会会刊《云南民族》、厂街乡广播台(厂街乡政府文化办公室、有一定媒体支持。

2、“我最喜欢的少数民族语言”收集大行动 活动地点为G3食堂门口。

小分队成员分组到食堂门口征集我最喜欢的少数民族语言的祝福,可以是自己知道的,也可以找相关语言来写,组员并用DV拍摄下来做成视频宣传片。

3、开展在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了解的调查问卷。(另附)2.中期工作:

一、访问“云南省民族协会”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及研究现状。

前期准备:整理相关资料期刊及专业刊物,整理相关资料,联系协会。

活动地点:“云南省民族协会”办公地点。地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

活动时间:需再具体商定

活动目的:该协会是全省性、群众性、非营利性学术团体。通过采访该协会中的各位少数民族会员,进一步接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并了解当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现状。进一步细化活动方向,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和理解上的帮助与支持。

活动过程:

1、队员整理相关资料,提出疑问,提出问题

2、联系被访协会

3、乘车前往参观访问

4、总结并整理资料

二、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的地位、影响。

三、语言文化:我们在行走。

————全球化影响下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地点:大理白族语言文化聚居地、丽江纳西族文化聚居地、香格里拉藏语文化聚居地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1、走访少数民族聚集地。观察,走访,调查当地现代化与民族传统化的现状及语言现状

2、入住当地民居,亲身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其本族语言的地位及作用

3、收集音频、视频及图片资料

4、总结和讨论结果

5、和当地人学习浅用,可学的本族语言

活动目的: 通过走访、实践、调查、体验等方法,拉近组员与少数民族文化及语言的距离。并培养出一种尊重、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语言的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文化魅力。并未后期活动收集足够的资料。切身感受并了解到少数民族语言在现代化及世界化大背景下,所面临的地位及作用。活动预算:丽江至香格里拉车费:50元/人

木府及东巴万神园门票:95元/人

四、“一米阳光”

————旅游及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以丽江为例。

活动地点: 丽江古镇、丽江束河古镇、丽江银村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1、活动前的会议讨论,分工

2、参观“木府”,了解纳西文化

3、深度游览丽江古城及丽江束河古镇,对比其商业化和文化的共生及冲突。收集旅游的丽江中的“东巴文”符号

4、调查丽江古镇酒吧文化

5、与“百岁东巴老人”互动聊天,深入了解纳西东巴语言文化及文字的发展与变迁

6、欣赏“纳西古乐”(用纳西语言唱),了解民族神韵及厚重的民族文化。

7、参与当地的文艺活动,跳广场舞,学习“纳西古乐”等

8、参观丽江银村,感受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及精髓

9、参观东巴万神园,了解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活动亮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行性高,文艺、文化、生活、宗教与语言的多重体验与了解,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纯粹的民族文化。同时与旅游业,现代经济影响下的民族文化做一个真实对比,已实现实践目的。

活动目的: 通过欣赏艺术,将自己作为旅游主体,感受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冲击。鼓励并提供机会使组员欣赏、并参与到纳西族的艺术生活中,拉近组员与少数民族的距离,从而启发大家有所感。收集各种资料,经总结归纳与分析,达到社会实践目的。由此宣传并激发大家关注、发扬、传承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

活动经费预算:大理至丽江车费:40元/人

五、且歌且行——民族语言的学习尝试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关系。

活动地点:云南西双版纳、大理州永平县曲硐回族自治镇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1、时间前了解整理文字资料:云南省傣族人口约106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西双版纳、德宏、金平三个方言,使用较多的是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傣族共有四种不同形式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这四种文字都从印度字母脱化而来,经过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字。

2、深入西双版纳,学习西双版纳语言文字及相关文学歌舞文化。

3、走访曲硐回族文化城,回族文化城总体上由礼拜大殿区、文化展馆区、阿文专科学校教育区、特色商贸区、女宾楼及观景长廊等部分组成,中阿合璧的建筑格调把游客引入古老神秘的异域风情里,让人浮想连翩。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落,也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在阿文专科学校学习回文,感受回族文化。

4、记录学习过程,音频、视频剪辑。

5、体验双语教育模式,讨论,了解该如看待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

6、得出书面报告

活动亮点:用最直观的方法体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活动目的:将自己作为少数民族语言传播的载体,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体验汉语民与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是国家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推行多年的措施。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落后的状态,建立了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实际的双语教育体制和适应各民族语言环境与教育条件的双语教学模式。

六、我们在行动!

————我国及云南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

活动地点:云南民间语言组织、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司法局 活动内容:

1、了解宪法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条例。(我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将普通话规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同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以及在民族地区使用民族语文的具体条款。)

2、与云南少数民族研究所的相关人员交流,谈谈他们对现在我国及云南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期望(针对做的不足的的地方)

3、与司法局相关机构调查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实施状况。

4、研究记录报告。

活动亮点: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席卷之势,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加速走向濒危的现状,从民间到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保护已然不够,抢救刻不容缓。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活动目的:在此建党90周年之际,与党和政府共同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这个可贵财富。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以此得到更多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产生更多关注。

七、洒下微芒——支教

------在学习互动中守护民族语言

活动地点:云南省大理彝族自治县乡厂街彝族自治中学

活动内容:

1、双语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学校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我们将亲历当地教育,并参与普通话教学。

2、与当地学生同吃同住,感受少数民族的学习生活

3、与当地学生分享我们小组调查、及收获的语言、文化成果,呼吁大家关注、保护和学习本组语言 活动目的:寓教于生活,感受当地文化风物的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精神及实践精神。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及教育。

活动亮点:以支教为名,亲近生活。既完成了实践内容,提升了实践意义,锻炼了各种能力,也为实践单位提供了帮助。

3.后期工作:

1、活动的总结:

所有成员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把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所闻所想所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撰写实践报告)。

2、后期宣传:(1)把我们拍摄的DV及收集到的的资料通过队员带到各自家乡宣传。把我们的报告发给杭州市团委,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也希望把我们的所闻所想所获投递给报社,希望让全社会分享,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云南以至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化

(2)以报告和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全校做报告。倡导全校师生“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

杭州至昆明 火车费 150元/人 昆明至大理 火车费 100元/人 大理至永平包车 30元/人 住宿费 10(天)×30×2=600元 伙食费(包含于个小活动中)资料打印费用 60元 彩旗横幅制作费 100元 材料费 50元 药品费 40元

本次经费预算,会在队员招募中做详细细则,除必要车费,活动必须费用、及最基本食宿费外。所有标准皆会降低至最低标准。

(七)注意事项(1)赴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暑期实践团队自定文明公约

一:在云南期间尽量集体行动,有事必须亲自向队长请假,并保证联系畅通,严禁私自外出。

二: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维护量院形象,同时有责任通过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量院形象。

三:与他人相处注重文明礼貌,避免与人争论。

四:调查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杜绝人身伤害。

五: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尽量减少开支。

六:在交通工具上注意个人财务及相关文件,避免丢失。(2)经费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使用暑期社会实践经费,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管理条例。第二条:专款专用,安排专人管理经费开支。

第三条:严格按照预算方案使用资金,做到合理有据。

第四条:如有意外情况需要额外开支,必须经由全体队员协商决定,紧急特殊情况启用应急预案。

第五条:本条例自实践团队出发之日(即2011年7月1日)起实行。第六条: 本条例最终解释权归中国计量学院赴云南暑期社会实践队所属。(3)日常生活管理条例

一: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夏季气候比较干燥,紫外线较强,应注意防晒和及时补水。行动需携带防晒用品、口罩及常用药品(尤其是防止中暑的药物)。

二:队伍成员须严格服从组织安排,突出个人强项但要讲求团队合作,切不可单独行动或倚老卖老。三:由于实践地为西南小城镇,希望个队员出发前能趁此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云南一些人文、气候等方面的知识,使活动不拘束于活动,提高个人修养。(八)应急预案暑期实践队安全应急预案为顺利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暑期实践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意外事故对本活动组队员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队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暑期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预案。

(一)全队纪律条例:

1、服从队长统一管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防止事故的发生。

2、所有队员均不得单独行动,外出时要佩带手机等通讯工具以便随时保持联系。

3、如若发生意外事件,领队是第一责任人。对于交通事故,要组织学生保护好事故现场,打电话报警,等待交通警察勘察现场。对出现伤亡事故的,首先要与最近医院联系,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未经组织实践部门批准,不组织学生到实践地附近风景或途中风景区参观、游玩。

5、万一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由队长做调解。如果有任何突发事件,应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采取相应措施。如有未解决的事项,及时指导老师联系。

6、在社会实践期间,不擅自到江河、水库、池塘、海边游泳,不擅自到荒山野岭游玩、野炊等活动.7、有其他情况请及时联系团队负责人。

(二)分类预案:

1、通信:根据此行具体情况,我们将在出发前对每一队员的通讯录重新进行整理,对能保持漫游的手机号码进行登记并将通讯录复制发给每位队员以使彼此保持联系,对无漫游号码的队员将其编组并严禁单独活动。

2、医疗:在出发前,我队会进行急救培训,请已具备初级急救水平的队员向其他队员讲授急救和自救常识,以备意外事件发生。另外,我们会提醒同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准备常备药品,队长亦负责为全队准备常备药品。

3、贵重物品看管:在外出进行实践活动时,我们会指派特定队员对小队贵重行李进行统一看护。此行大额现金也会指派特定队员保管,并在行程中时刻提醒队员保管好个人财物。

4、其他:设立行动汇报制度,分散活动时所有队员外出前都需向队长汇报,并规定归队时间。队长对此逐一进行登记。对队员出现意外情况不能随队完成实践的,为其办理离队手续购买车票并上报指导老师。我们在实践中将严格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对每一个实践队员、每一个队员的家庭负责,使大家平安而去,满载而归。

二、附录:

附件1 :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已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对当地取得了一定的了解,可以确保不会出现思想、价值观的冲突,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同时,这些理论资源在写策划时给与我们很多的帮助。

二、项目优势 1 前期调查详尽

我们小组在前期做了详细的调查,明确了国人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了解程度,并通过仔细的考虑,确定了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社会实践的效果。2 当地文化种类丰富独特

云南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边疆身份,全省有8个边境州市26个边境县市,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拥有全国最多的少数名族,当然就拥有了丰富且各异的文化风情。不仅有利于我组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还有利于活动的开展。3 中国国学热的现状

国学现在被国人所推崇,我小组的实践活动正好切合了这个主题。

三、问题应对 在实践过程中,我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预计大部分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对危机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

四、现有资源

人力资源:已经有了一支优秀的核心队伍,团队人员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团结一心,相亲相爱。其中不乏有过云南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

人脉资源:我组已经与大理、厂街彝族乡广播台、厂街乡政府文化办公室、大理永平县文化局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实践地点已近落实,同时实践的质量亦有所保证,同时将会获得很好的宣传。

附件2 :调查问卷及其分析注:小组成员确定后讨论制作

第二篇: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

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作者:丁石庆《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1日 07版)

2015年6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第一个试点的数据采录工作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展开。张岩摄/光明图片

2015年8月,丁石庆率团队在甘肃积石山县进行保安族语言资源数据采集工作现场。张岩摄/光明图片

【语文笔谈】

中国境内已经识别和正在使用的语言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5大语系,还有尚难界定语系、语族或语支及混合语等的若干语种,分布于上述语系的10余个语族的语言计130余种。无疑,我国是世界语言资源大国,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资源传承和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2016年5月,国家语委与国家民委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通知》,并颁布了2015—2019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展开300个一般点、100个濒危点的总体规划表。这标志着,由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专家共同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正式以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协同化的模式推进。

这是继1956年我国开展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国家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空前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与上次的语言普查工作相比,无论从起点、规模、财政支持力度,还是从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等方面来讲,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我们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机遇,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和研究队伍的一次全面学术检阅;尤其对少数民族语言学科来说,将是一次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梯队建设,加速提升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为培养大批后续人才积累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契机。

多年来,笔者曾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等多种形式立项,在北方部分民族中开展相关专题的语言国情性质的长期调查。从调查所获材料综合分析,我国北方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复杂,不仅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内部,也因不同方言区、不同居住格局等原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和不平衡现象,甚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母语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语言资源保护措施和实际功效也有差别,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语言以各种不同的理念和模式,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资源进行着保护和传承。

从整体上看,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北方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母语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变。其原因无外乎母语传承途径愈发单一,母语个体数量的比例锐减,家庭母语传承环境和社区母语强化环境弱化。其结果表现为:许多民族的母语人对日常耳熟能详的最基本词汇的第一反应速度变慢,许多固有的词语已逐渐淡出某些年龄段母语群体的记忆,语言结构发生变异等。而母语代际传承断层现象则更为突出,即使是在同一民族组成的家庭环境中,母语的使用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使用频度减少或逐渐萎缩的态势。母语的使用频率逐渐由高趋低,而第二语言的使用则正好相反,甚至在我国北方民族聚居区内居住的青少年人群中,语言转用也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中国境内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情况的调查数据和材料,已证实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也存在上述同质或类似的情况,其中还包括部分人口数量并不少的民族。

上述现象也发生在我国的跨境民族中。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属跨境的有38种,而其中的部分跨境语言正在趋于消失,如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俄罗斯语等,甚至有的跨境语言的使用,因受其相邻国家影响较大而出现了文化倒灌现象。

据2015年笔者主持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调查20个一般点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和实施的2016年88个点(包括28个濒危点和60个一般点)的调研材料显示,仅在两年内,已有十余名发音合作人因各种疾病、发音器官缺损等原因而不能参与和配合语保工程的调查任务,还有几个濒危点因难觅符合工程各种规范要求的发音合作人而不得不重新选点,甚至数个一般点也存在类似现象,部分课题组不得已提出申请,要求降低遴选发音合作人的条件。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数个课题组原来提出的十分理想的发音合作人在立项期间还健在,但当课题组即将赴调研现场时,却被告知发音合作人近日遗憾离世。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传承、保持现状堪忧,部分语种的保护工作则因各种原因收效甚微,尤其是无文字及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保护工作至语保工程启动之前几乎为零,而大多数语言极速衰变的程度及后果不堪设想,时不我待,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前期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方案既需要前沿、科学、创新的理念,更需要敢开先河的魄力,同时也要求实施方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挑战之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对承担单位、组织者和课题参与者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承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加强条件保障方面作出承诺和兑现。组织者除了具备大团队集体攻关、协调组织、主持顶层设计和重大学术决策的经验,还应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和协调推进工作进程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语保工程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熟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规范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工程层面有诸多虽然繁杂细腻却科学严谨的规范标准,尤其是濒危点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这就要求每个课题参与者必须既具备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同时也要兼备承担课题所有具体任务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另外,语保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资源数据采集工作,作为工程参与者,需要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构建大型数据库提供各种规范达标的入库材料。

挑战之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党和国家的远程规划和长期行为,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后续运作空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也将在完成语保工程专项任务之后,陆续展开一系列后续研究计划。因此,目前参与专项任务调查和研究的一批年富力强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青年才俊,将是这些工作的主力军和后继人才。对工程层面和组织者来说,从语保工作中去发现好苗子,并大胆提携,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学人才,是任务,更是对我们是否具备学科视野和学术创新胆魄的一次考验。对上述各类人才的个体挑战则是他们可否充分参与和分享工程的资源,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尽快成长,并顺利将自我锻造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优秀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国家已吹响抢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号角!我们将全力投入到语保工程的各项工作之中,顺利完成这一严肃的政治任务与学术任务,交一份让全国各族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链 接

为贯彻党和国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工作。在2015年启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80个点的调查试点工作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及在整个工程整体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全面负责协调和统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力量来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此,中央民族大学特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并成立了由校内外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该中心实行“中心—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按语族分设项目负责人,相对独立地组织实施所负责语族内包括一般点和濒危点的全部调查任务。

第三篇: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

向桂珍 财务管理 1201班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关键字:苗族 苗语

传承

发展

苗语简介:

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

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三.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人使用。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四.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作者简介】:向桂珍

财务管理一班

指导老师 龚志祥

湘西苗族的苗语现状:

(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苗文在学校教育中急剧萎缩,苗、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苗文扫盲基本停止。湘西当地的苗族主要使用苗语和汉语。使用苗语的频率,主要看他们交谈的对象和场合。大体上,如果交谈对象会苗语就使用苗语,如果在民族村内更多地使用苗语。在外界社会交往中,由于会苗语的交谈对象一般较少,所以使用苗语较少,几乎不使用苗语。现在村内的社交中也一般性地使用汉语。苗语教育更是糟糕,大多数苗族人都被汉族的人汉化了,现在说苗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二)不同群体使用苗语的情况不同。一是长期呆在家里的中、老年村民,他们能够流利的使用苗语交谈。这类人占苗族的65%左右;二是经常在外的村民(读书、打工等),这部分人多半都是中青年人,能听懂苗语,因为经常在外只有回家的时候才偶尔说苗语,用苗语交流不太熟练,这类人占苗族20%;三是年龄在10岁以下以及在外面长大的村民,既不能说、也听不懂苗语,这类人占苗族的10%;四是通过婚嫁从外地迁居的村民,能听懂苗语并能说苗语的人群,占5%。

湘西苗家人的风采

调查过程

(一)基于苗族语言的发展的一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主要是上网了解资料和去当地实地考察,采访了一些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之后,在同学的带领下去拜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苗家人,并向他们了解村里的苗语使用情况。最后还依据不同年龄层次的苗家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通过调查后笔者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苗语的发展正面临语言危机,能熟练说苗语的只是一些老一辈的人,中年人仅仅能 听懂。而新一代的苗族人基本听不懂更不会用苗语交流。

二、苗语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与汉语的融合过程中,逐渐被汉化。

三、政府未采取措施来挽救濒临灭绝的苗语。

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而忽视了苗语。

五、大多数苗家人没有意识到传承苗语的重要性,苗族语言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对其的全面认识。

原因分析

一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无形中威胁着苗族语言文化的共存和发展。如

苗族语言中没有政治、科技、电视、手机等的名词,很多现代词汇都沿用汉语的说法。由于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很有限,而苗族本身又没有文字,掌握苗族语言的老一代人去世后,这种靠口耳相传代代相袭的语言将会出现“传承危机”,面临消亡。

二是民族村苗语的传播仅依靠语言环境,没有正规化的语言教育,使苗语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阻碍。村里尽管有一所双语教学小学,但是老师大多都是刚招的汉族老师,他们本身自己都不会使用苗语,当然无法教学生苗语了。目前仅有校长一人教学前班的苗语单词,加之没有教材,教学中只能简单的教一些苗语词汇。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出用苗语交流的环境,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氛围和条件,所以目前学生仅仅能说单词,而不能进行交流。三是在汉语占主流的社会,多数苗族家庭更看重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大部分苗族家庭要求孩子学会汉语,主动教儿童学汉话。有的家长为了给小孩创造学汉语的环境,在家里也不说苗语。从小在汉语环境长大苗族村民对本族历史知之甚微。事实上他们对苗文化,特别是苗语言越来越不在意,苗族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动摇。

四是新一代苗族人对苗语的不重视。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优点,而一味的学习汉语。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让苗语面临很大的挑战。新一代的苗族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开始出门打工,在外基本上不说苗语,在家也说的就更少。

对策

(一)政府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民族村的语言,记录、描写、录制、保存民族村的语言、声像资料,尽量延缓苗语的流失。

(二)成立保护苗族语言的专门机构,由民族、教育、文化等部门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指导全县苗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并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苗语语言保护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利于学习、使用、发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各类活动。1.是加强汉苗双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娃娃抓起,鼓励、督促他们学习、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是举行学习、使用、发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研讨会、举办“放歌苗寨,苗语歌王赛”、“苗族服饰风采展”等各类艺术比赛、举办苗语教学创新课教学观摩评选活动、开展苗族风情摄影大赛、开辟征文栏目,介绍苗族文化等。

(四)制定有关苗族语言保护的条例或法规,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并且有法可依。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文化部启动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也正在实施中,这对我们保护苗族语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事情。

参考文献

政府看望苗家人和谐的情景

参考文献

① 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② 贵州省民委民族语文办公室贵州省黔东苗文试行工作总结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1996, ③ 熊玉友等川黔滇苗文试验推行工作总结报告[M]//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著民族文字的创制与改进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④ 黔东南州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著黔东苗文试行工作总结报告(黔东南州民族委员会内部资料)[Z]1996[5]李大明川黔滇苗文使用情况(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部资料)[Z]1996 ⑤ 熊玉友等川黔滇苗文试验推行工作总结报告[M]//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著民族文字的创制与改进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⑥ 杨忠信等威宁苗族语言文字教育篇[M]//威宁苗族百年实录编委会编著威宁苗族百年实录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附页:下面是问卷的一些问题:

你会说苗语吗?

1.会 2 听的懂 3 不会 你经常唱苗文歌吗? 每天都唱 2 偶尔会唱 3基本不会唱 苗语是你要学的一门课吗? 1 是 2 不是 3 没有听过 你喜欢说苗语吗? 喜欢 2 不喜欢 3 其他 你在家说汉语多还是苗语多? 1 苗语多 2 汉语多 3 一样 你对苗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吗? 1 有 2 没有 3 其他

你很尊重那些苗语讲得好的长辈吗? 1 尊重 2 不尊重 3 其他

等等上面是问卷的一些问题。做完问卷调查后,笔者还实地去证实这些结论。

第四篇: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

网络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拯救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迫在眉睫。

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余种,使用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语言约占语言总数的一半;在1000人以下的有20余种,它们基本上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而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目前进入电脑的少数民族文字,仅有蒙古王、满文、锡伯文、藏文、彝文、德宏傣文、西双版纳傣文、傈僳文八种。这样的局面不禁让人感到有些伤感与惆怅。

总所周知,汉语是我国网络的主流语言。各大网站的网页文字都是汉语中文、各大输入法也是以中文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如何让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也能搭上这个时代的便车与时俱进?是一个摆在我们国家广大少数民族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很多年前,曾进入过百度的苗族贴吧,置顶的帖子就是“《苗汉汉苗电子词典》3.0发布,欢迎下载试用”,该词典是由“三人帮”潘文敏、龙兴中和陶永标开始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苗族同胞的认可,他们也纷纷投入到了词库的电子化整理工作中,最终该词典能得以成功问世。语言,如果没有文字作为载体,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面对苗语空间被不断打压,苗语新文字无法传播的困境,编写的’苗-汉’对译字典就成为继承、发展和推广苗语的大好工具。此外,在苗族贴吧里,还有不少帖子是关于介绍苗语、苗文的,我觉得这也是宣传本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其他少数民族也可以效仿借鉴。

此外,我觉得还可以创建一个网站,专门在上面放一些少数民族的视频和音乐。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DV技术,将人们经常传唱的歌曲录制下来,还可以将其对唱情歌的场景拍成MV,与音乐更好地相结合,既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又能提供视觉上的盛宴。把这些上传到网上,供网民收听下载,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人民大众喜爱的电视剧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这样就能在平时的耳濡目染下,不断加深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认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排版技术,发行与出版关于介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刊物。毕竟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让本民族的文化走出去,最大程度地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

我们也不要扯太远,就来举下身边的例子。因为大学在云南,所以能接触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问他们会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会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失望的。就会觉得,他们把根都给丢了,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想说作为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应该承担起重振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任,要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情怀,在这个发达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如何来弘扬本民族文化。

让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走进网络,使其在网络这股热潮中,持续发酵,在不久的明天创造全新的辉煌。

第五篇:云南印象抒情散文

以前总觉得,云南是个神秘的地方,给人无限遐想,令人无限神往,特别是遥远的香格里拉,还有神秘的少数民族,总以为只会在梦中出现。还没想到,真要去云南了,夜里从成都乘飞机降落昆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来到了昆明市找了个酒店住下,由于时间太晚,也没有来得及细看,便休息了。第二天一早,亮光从窗外透进室内,打开窗户一看,只见湛蓝的天空上,大朵的白云如野马一般在天空狂奔,天空显得如此高远,但又格外的清明,看惯了南方都市中雾蒙蒙的天空,到这里突然出现这么清新的天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下楼在一个早餐摊旁边买了两个云南特产饵块,一个甜的,一个咸的,又要了一杯豆浆,吃饱喝足之后,准备上路。在云南的大街上走一走,你会发现本地的姑娘大都皮肤黝黑,追究其原因,无非是云贵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给这里的人们留下的印记。

从昆明往楚雄的火车,沿途美景不断,太阳从火车车窗的玻璃上照进车厢,照在人的身体上,感觉到火辣辣的感觉,其时已到十一月份,但太阳仍然让人感觉到毒辣辣的,可见紫外线的强度。沿途山峦叠嶂,展现了云贵高原的特色,大山大川,沧海桑田。

但云南的交通,确实正如云南十八怪里所说的,火车没有汽车跑的快,在云南待了几天,除了个别地方通火车外,大多地方都只有汽车,主要是云南境内,山峦众多,要通上铁路,不是架桥,就是要修隧道,成本太高,所以,至今铁路修的不是很多,像著名的香格里拉,你要从昆明去那里,要么坐七个小时的汽车,要么就只能坐飞机了,但飞机票又很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只能选择汽车。我从昆明坐汽车到文山,再到丘北,真正坐了七个多小时。但所幸的,这些年国家也加大了对云南的开发,我十一月底离开云南时,昆明开通了第一条高速铁路。

乘着周末没有事办,我慕名前往附近的大理。云南大理的名声在外,来到云南,不能不去大理,况且离我办事的地方又如此之近。所幸的是,从楚雄到大理,有火车,我便乘坐了火车前往大理,当晚便在大理古城内花了120元找了一家店子住下,晚上出门在大理古城内看看夜景,大理古城,也像西安古城一样,城墙,城门相对保存比较完好,只是,没有西安古城这么大,夜市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色好吃、好玩的摆满街头,俨然已经成了一处购物中心,这里已成为一个商业购物中心,有好多卖鲜花饼的店子,还有卖糖果的店子,街边的酒吧里人来人往,有激昂的电乐声,也有舒缓的乐曲声,各色人等,出入其中。一位老太太挡住我的去路,向我兜售小孩发卡和玩具,我不好拒绝,便买了两个发卡。

大理除了大理古城外,还有著名的苍山洱海,第二天我便到苍山脚下,但见山势陡峭巍峨,也异常险峻,山上各色古木参天,因时间紧迫,我没有登山,只在山脚观看,随后便到了山下的另一处景点,天龙八部影视城。这里是当年为了拍摄金庸的名著天龙八部而新建的一处人工景园,里面仿照宋朝大理国的一些古建筑,现在一些已变成了商铺和超市,向游人兜售一些纪念品。也仿照古代,建有大理国的皇宫,期间还有一些曲目表演。出的影视城,我来到了另一处著名景点,崇圣寺三塔,这处景点,早已成为了大理的一张名片,我记得小时候就在明星片上见到过,现如今,见到了真正的三塔,确实巍峨壮观,三塔倒影在塔前广场上的湖水中,别有一番韵味,很多游人都在湖水边拍照留影。从三塔所在的广场沿苍山上行,就会见到很多寺庙,亭台楼阁,楼堂馆所,庙宇殿堂,各路神仙云集,香火鼎盛。下午又到了洱海边,说是洱海,其实是一个大湖,据说绕湖一圈要上百公里,可见湖水之大。大理后有苍山,前有洱海,大理便居于山水之中,实乃一风水宝地。

下载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印象(对少数民族的语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一,简要说明 莎士比亚士比亚说过:“如果子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各民族服饰或因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发展水平。或因......

    丹寨县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译制工作总结(5篇材料)

    丹寨县少数民族语言课件开发译制工作总结近年来,丹寨县坚持把开发地方特色乡土教学课件作为促进远程教育作用发挥的关键,积极整合涉农部门技术力量资源,注重探索、因地制宜、......

    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意见

    在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意见 在新疆,落实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在汉语言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具体措施,这样做不仅可......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专业指导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专业指导 一,准备期(三月到六月) 我是从寒假过后就开始准备考研了,首先的难题就是英语,因为英语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是报了一个考......

    内蒙古旅游业中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开发研究

    内蒙古旅游业中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开发研究 摘要:民族语言的开发和旅游的发展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内蒙古旅游业中开发探索蒙古少数民族语言经济。 关键词:少数民族?Z言:......

    云南植物印象合同(5篇)

    云南植物印象合同甲方:乙方:1、每人6600元食宿费用,路费自理。 2、6600元是云南修乾物坤公司培训六期食宿费用。 3、凡培训完六期或在本店工作两年以上者,经营者给个人补还3300......

    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专题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

    “印象云南 魅力楚雄”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肖体炼 20111061103 地理科学1班 “印象云南 魅力楚雄”心得体会 楚雄地处滇中,是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彝人古镇”是云南楚雄近年来新崛起的旅游地产项目,这次古镇一游,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