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五项创新
浅谈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五项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会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
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要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使审计“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使审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再创佳绩,充分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必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审计创新。笔者认为,具体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审计创新:
一、审计意识创新
创新科学的审计理念,必须创新审计意识,提升审计的认知力、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八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统筹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把审计工作提高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提升作用;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要求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审计工作,做到质量就是生命、精品就是效益,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统筹意识、管理意识要求我们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加强管理,层级控制,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要求我们实现审计工作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和结果的创新,按照“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审计要求,严格审计执法行为,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审计机关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设性。
二、审计理念创新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保基金、扶贫资金、土地出让金、农村饮水工程、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立足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三、审计思路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谋划审计总体布局,研究判断审计运行的基本思路。一是审计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以为人民服务,而审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人民利益,基本目标就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方针。“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这二十字方针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审计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审计,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了审计工作核心的法理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三是审计职能。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四是审计重点。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①揭示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②揭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③揭示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④揭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问题,促进问责机制的健全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落实;⑤揭露重大的损失浪费和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重大问题,促进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⑥揭示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制。
四、审计方法创新
一是提前谋划、科学立项。要增强审计计划的目的性,本着“全局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围绕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收集,走访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业务处室和上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或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资料,为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充实的基础信息和可操作性工作方案。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和民主,就整体工作来讲,是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监督职能来说,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为此,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前提下,要突出加强对财政预算、民生资金、投资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借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廉政勤政建设,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注重实效、强化整改。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审计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有,屡改屡犯”,没有达到审计“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效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在充分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摸实情、说实话、有效服务的同时,把审计整改同审计查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依法监督,公正处理,督促整改,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各级各单位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营造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和谐氛围。
五、审计管理创新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公告制度、审计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三级复核制度,协调并及时解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健全和完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监察、财政、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建立审计对象基本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审计信息资源库。
二是创新审计项目管理,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审计项目管理是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构架。审计项目是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把每一项审计计划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按照项目要求,确保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份报告都是精品,做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协调有序,高效运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相配套保障措施,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管理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平等竞争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坚持继续教育,鼓励创新,评选岗位能手和创新标兵,达到锻炼队伍,提升队伍的目的,不断为审计事业的永续发展增添力量。
第二篇:审计工作创新
专家带动 业务支撑 领导推进
市审计局创新计算机审计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市审计局立足实际,精心打造“专家带动、业务支撑、领导推进”三位一体计算机审计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日前,国家审计署2011年AO应用实例评选结果揭晓,该局报送的4篇AO应用实例全部获奖,其中《揭开基层排污费背后的潜规则》荣获优秀奖,这是该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审计署优秀奖,也成为烟台市审计系统唯一连续两年获得AO应用实例优秀奖的审计局。
一、专家带动,突出三个环节。以计算机软件研发专家为支点,加强全局培训和计算机审计实施力度,着力突出三个环节:一是突出抓好培训。每季度举办一次计算机知识培训,领导班子成员和审计人员全部参加,目前,全局人员通过审计署AO认证考试率达100%。二是突出分类指导。为普及计算机审计,实施之初,操作人员与审计组共同跟进,全程负责技术指导,之后,只负责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后期,协助各审计组独立完成计算机审计,这样,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法,促进了全局计算机审计的实施,逐步提高了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审计的技能。三是突出跟踪督查。自行成功研发了计算机审计项目实施情况督查联网软件,并投入使用,采取半个月一督查、每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的方式,对各审计组计算机审计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督查。
二、业务支撑,提升四种能力。以一线审计人员为支撑,全面推进计算机审计项目,工作中,按照“明确审计思路—制定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数据分析研究”的工作步骤,以审计业务需求为核心,用数据分析指导审计实践,从而提升了审计人员AO软件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写、计算机方法总结和AO应用实例撰写四种能力,达到了业务审计人员人人都会用、人人都会写、每一个审计项目都使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的效果。
三、领导推进,强化三项保障。局领导全面掌控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方向,为计算机审计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强化技术保障。为每个科都配备一名计算机技术骨干,每年分批轮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计算机培训班,提高了全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层次。二是强化硬件保障。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硬件,配置了专用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设备。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将AO应用实例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奖励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保障了计算机审计的实施。近年来,该局运用AO系统实施审计项目136个,计算机审计项目比例达91.2%,撰写上报AO应用实例12篇。
第三篇:关于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审计工作,各级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这为审计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法制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用改革的精神重新审视和研究新时期的审计工作,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全力建设“进取、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审计机关,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实找准审计工作的位置
实践证明,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首先,监督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干部有责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发现和查处各种财经违纪行为,这也是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前提。同时,服务也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而言,我认为服务要重于监督。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通过监督搞好服务,通过监督实现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克服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查实、查深、查透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失职、就是不作为。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用事实套法规,不能简单地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多少、收缴违纪资金多少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标准,而是应当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上下功夫。要认真分析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政府经济管理中的缺陷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和倾向性的问题。有些账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与违纪问题是有性质上的区别的,审计中提出整改意见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写到审计结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制定预警机制,重在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和事前防范。前一阶段,全市审计机关开展的财务管理规范化活动和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服务工作,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
今后,对一些重点项目,必须把监督关口前移,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督察、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机制,尽量减少和避免违纪违规问题既成事实再去审计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抓住经济生活中一些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从制度上规范和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达到遏制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教育挽救干部、净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最终目的。
二、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服务层次
审计工作是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实施、审计取证、问题认定,以及审计报告的形成等,都是最基础的工作,都需要在审计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之下,经过扎实细致的具体工作才能完成。同时,审计监督又是宏观见之于微观的活动,要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服务层次,除发现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之外,必须对微观审计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进而上升为有深刻理性思考、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一是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整个经济工作的宏观大局中,处于微观地位。因此,要防止权力部门化,利益局部化,切实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全市工作的大局之中,站在市政府的角度去开展工作,一切服从于全市经济工作大局,一切体现全市经济工作的大局。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方向。要时刻关注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立于足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去谋划审计工作,要跳出审计抓审计,决不能就审计抓审计。三是要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依法审计的基础上,要从宏观层面上对审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正确分析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把零散的、微观的审计结果转化成综合性的、宏观的审计分析成果,使审计机关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部。四是要拓展审计监督的范围。要适度扩大审计结果文书的分送范围,将原来主要在审计机关内部流转传阅,逐步向外扩展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与审计工作联系密切的机关和部门,通过扩大知情渠道,来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率。
三、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多年来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审计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如何处理好全面与重点之间的关系,做好审计工作的科学概括。
审计机关的职责是进行经济监督,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在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充分的覆盖面,审计机关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监控,消除监督的盲区,换言之,就是要实施全面审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无论从对社会的影响上,还是从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上,都是不尽相同的。相应地,审计工作也要区分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要突出重点。从我市实际情况看,目前,审计机关人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非常突出。随着石油管理局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又将增加138 个单位、大约75亿元资金的审计工作量。面对这样的工作形势,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就更加具有现实必要性。
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计划安排上,要善于从中心和大局出发,在保证审计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比如,要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真实为目标,加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要以促进税收增收为目标,加强税收征管审计;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的审计;要以促进廉政建设为目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收费和补偿的审计,等等。在具体项目实施上,也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处理、结果公开、问题整改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在审计工作导向上,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促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这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今后,我们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新时期的审计工作,积极引导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常规审计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逐步调整到对重点资金的效益审计上来,调整到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上来,努力使审计工作布局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对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在工作中,既要把握过程,又要注重结果,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促进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审计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审计过程是执法过程,要达到审计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促进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取得良好的结果服务。一是要加强政务、业务、事务等各项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要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制发审计通知书、签字认证审计证据、征求审计报告意见,以及审计听证的告知等,都必须按法定程序办事,保证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转。三是要建立健全审计执法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岗位轮换等制度规定,积极营造公正执法环境。四是要强化审计过程质量控制,严格依法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在把握过程的同时,更要注重结果。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成果不能仅仅体现在审计了多少个单位、查处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上缴给财政多少违纪资金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规范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发挥促进宏观调控、规范经济秩序的作用。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栗战书同志在近日召开的省直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研究治本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财经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审计机关要追求工作中的最佳成果,就是要使审计工作的政绩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审计揭露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上;体现在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查处大案要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上;体现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资金的安全运行上;体现在通过审帮促相结合,从根本上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上。依此目标努力,审计工作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五、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审计事业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审计监督工作有自身的规律,但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原地,而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审计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工作中,既要坚持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和更新审计理念,打破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作法,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应当看到,全市审计机关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审计工作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对于审计机关的特殊重要性,对工作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要逐步加以改革。目前,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不断增多,全市审计机关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同时,在审计机关内部,存在着工作程序繁琐、业务文书规范过细、实质意义不大的工作过多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研究和推广上级临时交办急办审计项目的简易工作程序;二是对审计项目实施各环节进行重新研究,抓住主要环节,减少在非重点事项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缩短审计周期;三是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前提下,对业务文书、档案管理等审后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四是加大“金审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资料库管理等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等的力量和资源,产出更多可以满足现实需求的成果,达到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六、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律人和律己的关系,为依法审计提供坚强保障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工作性质是律人的。审计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审计职权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下面,在一线审计干部手里。假如说,某一个审计项目没有查深查透,没有发挥出审计工作应有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其原因不是审计干部业务能力差、工作水平低,就是审计干部中有人在职业道德、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律人与律己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审计工作,深刻认识新时期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依法审计打好思想基础。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开展交叉审计、以审代训等形式,促进审计干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督,从严治理审计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尽快成立法制督察机构,并充分发挥纪检组和审理复核员的作用,加强对审计干部审计执法情况和遵守审计工作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廉洁从审,坚决维护审计机关公正严明、依法办事的社会形象。四是要大力推进“阳光审计”工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谈到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时,李金华审计长指出:“今后审计工作的唯一出路,在于增加透明度,在于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以实施“五公开,一监督”工作制度、公开审计人员“八不准”工作纪律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审计”工程,加大审计工作宣传力度,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努力使审计工作经得起各方面的监督和检验,进而使审计机关自身的监督进一步强化。
第四篇: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会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
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要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使审计“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使审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笔者就此谈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审计意识
创新科学的审计理念,必须创新审计意识,提升审计的认知力、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八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统筹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政治意识、大局
—1— 意识要求我们把审计工作提高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提升作用;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要求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审计工作,做到质量就是生命、精品就是效益,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统筹意识、管理意识要求我们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加强管理,层级控制,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要求我们实现审计工作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和结果的创新,按照“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审计要求,严格审计执法行为,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审计机关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设性。
二、创新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保基金、扶贫资金、土地出让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
—2— 政府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立足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审计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谋划审计总体布局,研究判断审计运行的基本思路。一是审计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审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人民利益,基本目标就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方针。“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
—3— 实”这二十字方针是必须一以贯之的审计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审计,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了审计工作核心的法理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三是审计职能。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四是审计重点。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①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②揭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③揭示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④揭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问题,促进问责机制的健全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落实;⑤揭露重大的损失浪费和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重大问题,促进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⑥揭示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制。
四、创新审计方法
一是提前谋划、科学立项。要增强审计计划的目的性,本
—4— 着“全局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围绕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收集工作,走访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业务科室和上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或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资料,为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充实的基础信息和可操作性工作方案。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和民主,就整体工作来讲,是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监督职能来说,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为此,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前提下,要突出加强对财政预算、民生资金、投资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借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廉政勤政建设,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注重实效、强化整改。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审计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有,屡改屡犯”,没有达到审计“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效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在充分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摸实情、说实话、有效服务的同时,把审计整改同审计查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依法监督,公正处理,督促整改,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各级各单位
—5— 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营造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和谐氛围。
五、创新审计技术
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加快审计工作现代化建设,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所在。推进审计技术创新,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尤其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金审工程”,加快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融合,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同时,要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审计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审计计划编制,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明显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
六、创新审计管理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公告制度、审计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协调并及时解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健全和完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监察、财政、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建立审计对象基本
—6— 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审计信息资源库。
二是创新审计项目管理,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审计项目管理是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构架。审计项目是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把每一项审计计划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按照项目要求,确保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份报告都是精品,做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协调有序,高效运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配套保障措施,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管理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平等竞争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坚持继续教育,鼓励创新,评选岗位能手和创新标兵,达到锻炼队伍,提升队伍的目的,不断为审计事业的永续发展增添力量。
—7—
第五篇:创新审计工作的思考
创新金融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金融单位事业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通过创新满足业务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创新思想观念。为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更新审计理念,加大审计知识的学习力度,既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学习先进的审计知识,跟踪先进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更新知识,始终站在审计事业发展的最前沿,为审计创新奠定基础。
创新工作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协调意识和发展意识,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既要当好“保障卫士”,又要做好“保健医生”;既要做好常规性审计、责任审计,又要不断探索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促使内部审计工作与金融单位改革大局相适应,促进全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创新审计领域,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通过对组织机构健全性、风险防范制度、会计控制系统、授权审批制度、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和计算家业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问题,促进审计工作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实现审计关口的前移,变“马后炮”为“事先诸葛”。
创新审计模型,探索风险导向型审计。经济运营风险莫测的市场环境对审计风险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规避风险和增值服务的需要,审计工作必须积极调整方向,要由目前的合规型审计向信贷资产质量审计、风险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动态审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监督转移,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内部审计领域,满足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创新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风险审计为基础的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