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津政办发〔2005〕057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5〕057号 【发布日期】2005-09-07 【生效日期】2005-09-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
(津政办发〔2005〕0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质监局拟定的《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OO五年九月七日
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及《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监〔2005〕182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落实“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边整治边规范,在整治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努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摸清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状况、建立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2005年基本完成小麦粉、肉制品等15类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200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糖果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食品质量明显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全面提升;2007年底,全市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培育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三、组织机构
成立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任组长,市质监局局长吴初任副组长,18个区县人民政府主管区县长及市开发区、保税区主管领导参加。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质监局副局长马伯禄担任。
市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方针、政策,协调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质量安全工作,组织建立全市食品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定期分析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督导各区县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组织对各区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的年度考核。
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确保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四、整顿的内容、重点和范围?
(一)整顿的内容。着力整顿没有基本质量控制措施、不具备基本质量保证条件、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掺假、偷工减料影响健康安全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
(二)整顿的重点。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5〕20号)确定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品种,以及大港区太平镇巧克力、静海县酱腌菜、蓟县罐头等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食品和《天津市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行动”实施方案》(津质技监局质监〔2005〕293号)确定的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整顿。
(三)整顿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全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生产加工企业。
五、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
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按照宣传发动、普查建档、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和巩固提高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5年9月30日前)。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活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区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一是成立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召开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会议;三是制定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四是区县政府、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层层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同时,还应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自查自改的自觉性。
各区县政府9月30日前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整顿工作方案及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情况报市质监局,由市质监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
(二)普查建档阶段(2005年10月―11月30日)。在已对1529个企业建立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各区县应根据整顿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进村入企入户”的办法,进一步摸清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所加工产品的类别、规模和质量状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准确的质量档案,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
在普查建档阶段,要全面推行“两个确认”工作。一是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确认。普查结果必须由村(居)委会签字确认。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街道)政府负责对辖区内行政村(居)委会普查情况完整性的再确认。在确认过程中,既要落实企业数量与产品品种等相关状况,又要将巡查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变化情况由乡镇(街道)随时报告当地质监部门,积极推进食品生产加工业的长效监管。二是普查结果核查确认。各区县质监部门对乡镇(街道)报送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核查确认,确认无误的录入食品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纳入巡查范围,实行动态监管。
(三)集中整治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底)。
1.查找主要问题。一是检查“两证一照”,即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二是全面检查质量保证条件、关键加工环节及原料仓库;三是严厉查处以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的19种违法行为;四是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偷工减料影响健康安全的4种违法行为;五是严厉查处假冒包装标识的违法行为。
2.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严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对食品企业实行分类处理。
⑴遏止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关闭曝光一批“黑窝点”。对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加工食品的,所在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取缔,纳入“黑名单”公开曝光;凡发现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危及人身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责令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从重处罚。对已获证企业应当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已申请但尚未获证企业一律不予核发生产许可证,并纳入“黑名单”公开曝光。
⑵停产整改一批质量保障能力差的企业。一是对已实施无证查处、企业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未申领生产许可证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限期取证;已获证企业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和经审查检验不合格的,责令停产整顿。凡是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当地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予以取缔。二是对尚未实施无证查处且产品质量可以保证的,在未领证之前要由企业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制定监管措施,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限期取证;对于尚未实施无证查处且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差的企业,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加大定期监督检验频次,提高监控预防的效果。三是对于无标或超范围生产的企业,已处于停产、转产状态但未注销或变更营业执照的企业,生产规模小且经整改仍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条件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业主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曾被有关部门查处且拒不改正的企业,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实施关停并转。
⑶扶持一批食品生产龙头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对于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且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但内部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手段比较完善、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的企业,允许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采取措施支持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
3.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小作坊实施重点监管。对不向市场销售或销售范围局限在本村本乡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自给性季节性小作坊,一是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建立以质量承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自我承诺制度。企业要郑重承诺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依据标准组织生产。强化小作坊主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落实监管责任制。区县政府与乡镇政府(街办事处)、村(居)委会逐级签订责任状,区县质监部门与市质监部门要签订责任状,企业与区县质监部门要签订承诺书。三是鼓励小作坊联建检验室,督促企业落实产品出厂检验。四是各区县质监部门日常监管工作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企业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质量安全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不放过、质量教训不吸取的不放过。
4.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1)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各区县要严格要求本辖区内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并在质量承诺书中加以承诺,生产的复合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今年已建立我市生产复合添加剂的企业备案制度,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要将复合添加剂的成分和含量报质监部门备案。
(2)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在质量安全承诺书中承诺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滥用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的台账,并定期报当地区县质监部门备案。
5.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突出监管重点,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各区县分片划定监督点,继续结合辖区打假资讯地图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动态管理。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等措施,带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三是监管重心下移,各区县以乡村、街道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企业检验员)协同监管。结合已确定的辖区打假责任制的打假监督员、打假协管员,将企业检验员纳入到监管的“三员”行列。四是实行“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加工企业动态监管。企业变化动态图,可结合辖区食品企业一览表进行企业变化动态管理;食品行业分布图,可根据辖区食品企业一览表中所在辖区栏进行分类;监管责任落实图,可结合辖区食品企业一览表中辖区企业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填写;食品安全警示图,要把行业性或区域性质量安全重点问题作为食品安全警示图的内容。各区县要在今年年底前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到位。
6.动态监管已备案的食品企业产品标准,严格执行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审查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定的标准,对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清理,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市场准入相关标准的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撤销备案;对超过有效期的企业产品标准责令履行修订或确认继续有效手续,逾期不修订或确认继续有效的撤销其备案。对撤销备案的企业标准予以通告。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6年5月―6月30日)。各区县应组织对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市领导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各区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整顿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各区县要于2006年6月30日前将整顿工作总结分别用书面及电子版报市质监局,由市质监局汇总整理后,上报市政府。
(五)巩固提高阶段(2006年7月―2007年底)。在前期整顿工作基础上,从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上着手,切实加大治本力度,巩固和深化整顿活动成效。通过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准入监管,完善食品质量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案件移送机制、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机制、举报奖励制度、食品监管责任制和制假“黑名单”通告制度等措施,强化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管手段,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活动的具体实施,由市、区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各级质监部门负责牵头整顿活动的具体工作,并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整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等基层行政组织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顿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及时向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通报辖区内企业的整顿情况。农业、卫生、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共同抓好整顿工作。
(二)加强引导,改进服务。各区县、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支持企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管理技术,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强制性标准,主动采用先进食品标准,积极发展优质精深加工食品的生产。大力培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区域性或行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质量检验、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快培育专业性的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管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利用各种媒体,普及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科普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宣传食品生产加工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对食品加工企业“黑名单”公开曝光,增强食品加工企业的责任意识。发挥质监系统12365投诉举报中心的作用,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线索,营造有利于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卫生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5〕20号)、《关于印发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5〕82号)、《关于
印发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5]94号)和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的总体部署,镇政府决定在全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为确保整顿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集中整顿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继续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卫生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通过半年时间对食品生产加工业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以下五大工作目标:
(一)摸清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全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档案,实现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
(二)基本完成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点的清理和取缔;
(三)基本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类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工作和全面启动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工作;
(四)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
(五)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增强企业的食品质量卫生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扶持、培育和提升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业名牌企业。
三、工作内容
(一)整顿工作的内容
认真落实整顿以下六大存在问题:1.没有基本质量卫生控制措施的;2.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3.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4.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5.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的;6.产品质量卫生低劣的。
(二)整顿工作的范围
本次整顿范围主要是《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生产加工企业。
(三)整顿工作的重点
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比较集中、制假制劣活动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
重点对象:作坊式加工点、有制假记录和质量卫生不稳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无证照黑窝点;
重点内容: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食品制假售假行为、无证无照生产加工行为;
重点品种:粮(大米、面粉和米面制品)、肉制品(腊肉、腊肠、腊鸭)、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咸鱼)、饮料(饮用水、其他饮料)、白酒、儿童食品(糖果、饼干、果冻、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
(四)整顿工作的办法
通过全面排查,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一般企业、重点规范企业、重点监管企业、打击取缔企业四种类型,进行动态监管,分类处理。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部署阶段(2005年12月20日前)
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关于印发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沙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整顿范围和目标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统一组织部署。
工作措施:
1.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本次整顿工作由镇府经贸办联合牵头,质监、公安、农业、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部门工作联系制度,构建信息平台,及时通报情况。
2.进一步落
第三篇: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方案(津政发〔2004〕068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68号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方案
(津政发〔2004〕06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纠风办拟定的《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国办发〔2003〕104号)精神,按照《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财行〔2004〕15号)和市人民政府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我市统一着装的清理整顿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整顿统一着装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关于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统一着装工作中存在的“过多”、“过乱”以及仿制等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本着谁着装、谁纠正的原则,由市人民政府有关着装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清理整顿,坚决制止乱着装行为,维护制式着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整顿范围
统一着装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能和行政执法需要,统一穿着由国家规定的制式服装。统一着装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整顿范围包括:一是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及人员;二是经国务院批准着装的,部门擅自扩大着装范围的人员;三是统一配发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雷同的行业标志或工作服的行业及人员。
三、工作机构
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我市实际工作需要,成立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担任,成员由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和市纠风办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局长杨福刚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纠风办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全市整顿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汇总报告工作。
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负责本行业、本地区的清整工作。
四、工作职责
市财政局牵头负责清理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文件贯彻、调查摸底、审核统计、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服装收缴、善后处理和总结报告等。
市监察局、市纠风办配合市财政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国务院关于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各项要求抓好监督检察,严肃纪律,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25号)的规定追究责任。
五、整顿方式
由市人民政府有关着装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采取自上而下、条块结合,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部门、本区县的统一着装进行清理整顿。
六、实施步骤
清理整顿工作在前一阶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4年7月底前完成)。
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谁着装、谁纠正的原则,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符合国务院批准统一着装规定的部门,要严格按照着装范围、着装标准和自费比例进行自查规范;对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规定执行,将服装和标志登记造册,在期限内及时上缴;对违反规定统一配发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雷同的行业,要进行清理整改。
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全市自查自纠工作进行推动、协调、指导。
(二)纠正违规阶段(2004年8月底前完成)。
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针对摸底调查和自查自纠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明确政策界限,纠正违规违纪行为,收缴违规服装和标志。违反国务院着装规定的部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全部脱装。应上缴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服装、帽徽、臂章、肩章、大沿帽等制式标志、必须于8月15日前完成上交任务。
(三)检查验收、总结阶段(2004年9月底前完成)。
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和市纠风办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重点部门和区县的清理整改、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对所属着装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纠正,对违规的进行严肃处理。
各着装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要认真搞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总结。除文字资料外,要如实填报天津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摸底调查汇总表(附软盘),并于9月10日前报送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9月底前,向市人民政府上报我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总结。经市领导审定后,分别报送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顿统一着装,是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定,对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树立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维护制式服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减轻财政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充分认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领导,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财政(财务)和监察、纠风部门具体抓好落实,做到责任到人,保证整顿统一着装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各着装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对整顿工作全过程的督促检查;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有关政策规定,公示整顿统一着装情况,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要严肃纪律,认真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对在2004年8月底以前,通过自查自纠解决了统一着装“过多”、“过乱”和仿制等问题,并已脱装的部门和区县,不再追究单位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不认真自查自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部门和区县,要及时督导,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在2004年1月1日以后,继续批准违规着装,整顿期间拒不整改的部门和区县,要严肃查处。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要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典型案件要予以通报,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OO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食品整顿工作方案
前进乡2011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青川府办发[2011]67号文件精神,根据《青川县2011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顿重点范围
重点产品:乳制品、卤制品、豆制品、调味品、蔬菜、水果、食用油、面粉、大米、鲜肉、饮料、腌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等。
重点区域:突出抓好农村、社区、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重点场所:突出抓好养殖场、集贸市场、超市、小食店、农家乐、学校食堂、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种养殖环节等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的领域。
二、整顿重点环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加强“绿色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污染的检测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大力宣传和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加快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步伐,严格食品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
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坚决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病死畜禽、回收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打击黑窝点,全面消除食用油、大米、面粉加工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出厂检验。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三)、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狠抓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及周边等场所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监管强制退市和经营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食品进货销售台账,加大对食品运输、仓储、销售、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力度,特别要重点整顿农村市场和售假问题突出的经营者。
(四)、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严查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样计划,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和小餐饮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凉菜的那个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的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要制度,严厉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积极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不符合规定、卫生条件差和无证
经营的饮食摊点坚决取缔,有效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积极推进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材料(米、面、油、肉、调味品)定点采购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规范管理制度。
三、重点转向整治行为
(一)、乳制品专项整治行动。严格乳制品销售者资质,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监督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乳制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
(二)、食用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生产、提炼、销售、采购和使用“地沟油”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
(三)、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开展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检查,继续保持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高压态势。严禁私屠滥宰和再瘦病死病害畜禽,打击加工、出售注水肉、未经检验检疫合格肉及其制品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四)、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行为,重点整治非治勾兑和生产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的行为,全面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酒类销售单位。严格落实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质量安全溯源制度、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推进酒类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严格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散装酒经营的监管,严厉打击用甲醇,工业酒精和工业合成乙醇勾兑、冒充白酒的违法行为,坚决捣毁制售假酒黑窝点。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认识,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乡、村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坚持以预防为主,狠抓薄弱,突出重点,强化日常监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1、加强责任体系建设。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整治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整治目标及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各监管部门要主动协调配合,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工作的格局。要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如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要及时投诉举报到相应各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纪检监察联动的大案要案查处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严格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对涉案政府工作人员,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开除公职。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依据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从重从快予以严惩。
(三)、建立机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1、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在现有乡、村两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乡政府牵头抓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逐步解决监管队伍的工作经费。整合基层监管力量,加强农村公共安全协管队伍建设,真正发挥协管员在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监督网络。
2、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有效整合检测资源,控制高风险食品。对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开展食品行业不安全因素排查摸底工作,加大对重点品种的抽验力度。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的监控网络,对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估。
3、加强应急处置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操作规范流程。增强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执行意识,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会处置、能协调、懂指挥。
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商务局联合开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作创建活动为平台,推进食品安全“四无社区(村)”(即:无食品制售假窝点、无食品无照生产经营户、无违法食品广告、无食品安全事故)的创建活动。开展创建绿色市场活动,积极建设村“农资放心店”“食品安全店”鼓励大中型批发企业以连锁配送方式,把安全放心的食品及时供应到农村市场。
(四)强化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1、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热点难,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食品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企业职工的自觉行为,重视对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安全知识,引导农民自觉抵制使用违禁投入品。
2、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村要密切配合各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对本辖区、本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情况进行日常性的督促检查,主动发现问题,将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3、天津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津政办发[2011]第84号
天津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市市政公路局拟定的《天津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发挥城市道路设施功能,加强本市城市道路临时占用管理,根据《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本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建成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城镇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实施城市管理的其他区域内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按照城市道路管理的街坊路等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已经征用的道路建设用地和局部拆迁退线后道路建设用地,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城市道路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是指:
(一)售货亭、经营棚亭、自动售货机、自助银行等经营类棚亭占路;
(二)从事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维修类棚亭占路;
(三)春节等特定期间占路摆放的烟花炮竹摊点、糕点摊点、水果摊点等经营摊点类占路;
(四)为满足特殊需要而设置于路边的自行车、摩托车打气、维修等维修摊点类占路;
(五)邮政报刊亭、报刊亭、书刊亭、奶亭、IC卡电话亭、公用电话亭等邮亭报亭奶亭类占路;
(六)副食、食品、饮食等门前售货类占路;
(七)占用城市道路堆物、堆料、放置空调室外机(低于2米)以及设置台阶、风挡、旗杆、促销展台、电气设施等堆物堆料类占路;
(八)建设工程、维修工程等工程占路;
(九)机动车存车场类占路;
(十)公共自行车存车处类占路;
(十一)单位自行车存车处类占路;
(十二)广告牌、指示牌、标志牌以及其他发布有广告的阅报栏、宣传栏、公告栏、围挡、站牌等占路广告牌类占路。
第四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管理实行严格审批、分级管理的原则。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不得影响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正常使用和城市道路规划
的实施。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本市城市道路。
第五条 本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除沿路建设施工和设置市政公用设施等特殊情形外,下列城市道路的临时占用申请批准:
(一)市级国家机关、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前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路段;
(二)医院、学校、消防队门前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路段;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大型绿地广场景点、铁路道口以及立体交通设施、隧道、轨道交通车站、长途汽车站、轮渡站、客运码头等出入口周围20米范围内的路段;
(四)公交站点、消防栓沿道路两侧各20米范围内的路段;
(五)各类窨井设施周边5米范围内的路段;
(六)单侧人行道宽度不足3米的路段;
(七)盲道设施;
(八)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不予批准临时占路的其他路段。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办理临时占路许可手续。
涉及本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临时占路审批,应当征求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人应当持审核批准的文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一次性缴纳占路费。
各种占路市场、停车场由主办单位统一办理临时占路许可手续,并于每月下旬预缴下月占路费。
第九条 占路收费按照地区和占路性质(市场内或市场外)不同,实行分类管理。
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区为一类地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城镇为二类地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实施城市管理的其他区域为三类地区。
第十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满需延期的,原申请人应当在占用期满前15日内提出延期占路申请。
经批准延期占用城市道路的堆物堆料类占路和工程占路,其占路费累进收取。累进收取的方法为:第一次延期按收费标准的1.3倍收取,第二次延期按收费标准的1.6倍收取,第三次延期按收费标准的1.9倍收取,依此类推。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可免交占路费:
(一)市人民政府组织大型集会活动的临时存车场及必要设施;
(二)市容街道整修工程占路,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占路;
(三)经统一规划批准设立的治安岗亭、公共交通路站等公益设施(利用上述设施从事商业性广告发布等经营活动的除外);
(四)法律、法规规定及市人民政府确定免交占路费的其他事项。第十二条 享受减免占路费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规定办理临时占路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和用途占路;
(二)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应当设置安全围护设施;
(三)不得损坏被占用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
(四)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满后应当清除占路物品,恢复城市道路原状。第十四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确需移动位置、扩大面积、改变占路用途的,应当重新办理临时占路许可手续。
第十五条 因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抢修或抢险救灾等特殊需要,经市城市道路主管部门批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对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缩小占路面积、缩短占路期限或者停止占路的决定。
发生前款所述情形时,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按当事人实际占用城市道路的情况,退还部分占路费。
第十六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收取占路费,应当有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收费人员收取占路费时须出示收费员证,并按有关规定向缴费单位或个人开具合法票证。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收取占路费的,占路单位或个人有权拒付,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七条 占路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善、管理和维修。
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收取的占路费解缴市财政,由市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安排使用。各区县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收取的占路费解缴渠道不变。
第十八条 无正当理由逾期缴纳占路费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改正,并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补缴相应的占路费;对不服从管理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暂扣其违法机具、物品,强行拆除或者清除其违法设施,由违法行为人支付拆除费用或者以料抵工。
临时占路损坏城市道路设施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拒绝和阻碍城市道路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调整临时占路的收费标准,应当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至2016年9月1日废止。
附件:天津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收费标准
附件: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收费标准
单位: 元/日.平方米
类
别 三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一类地区 市场外 市场内 市场外 市场内 市场外 市场内
经营类棚亭 0.60 0.30 1.00 0.50 1.40 0.70 维修类棚亭 0.40 0.20 0.50 0.25 0.60 0.30 经营摊点 0.40 0.20 0.60 0.30 0.80 0.40 维修摊点 0.20 0.10 0.30 0.15 0.40 0.20 邮亭报亭奶亭 0.10 0.10 0.10 副食、食品、饮食
0.10 0.10 0.10门前售货
堆物堆料 0.30 0.40 0.50 工程占路 0.20 0.20 0.20 机动车存车场 0.04 0.08 0.12 公共自行车存车处 0.02 0.04 0.06 单位自行车存车处 0.06 0.08 0.10 占路广告牌(M)0.40 0.60 0.80 注:里巷、甬路按市场外标准减收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