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情况报告
县人民政府:
根据X政办发[2006]58号《关于印发XX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政办发[2006]47号《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业建档“宣传发动、普查建档、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和巩固提高”五个阶段工作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治工作。至8月底,已全面完成了“宣传发动、普查建档”两个阶段工作,共为209家企业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划分出B类企业1家,D(绿)类企业10家,D(黄)类企业52家,D(红)类企业146家,基本摸清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底数和企业现状,为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依据,食品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整治工作措施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食品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切实加强食品整治工作的领导,2006年6月,XX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X政办发[2006]46号),成立了以XXX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质监、县药监主要领导为副组长,质监、经贸、药监、农业、卫生、工商、畜牧、商务、环保为成员单位的“XX县食品生产加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建立食品整治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确保食品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X政办发[2005]194号《关于印发XX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06]58号《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06]47号)。并于2006年6月12日顺利召开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会议。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就如何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领导的讲话全面阐述了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就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并对全县100余名普查建档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工作的方法、要求等。会议上,县政府分管领导代表XX县人民政府与全县9个乡(镇)和9个成员单位签订了《沾益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增强了全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顺利开展和全面完成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底,选举、并确定了乡(镇)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9人,村(办)、社区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123人,全面构建了我市食品整治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络框架。
(三)加强指导,切实抓好普查建档工作
在食品整治工作过程中,县质监局充分发挥了部门牵头作用,在食品企业普查前期,举办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协管员培训班1次,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在食品企业调查期间,调查人员深入各乡(镇),对乡(镇)设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协管员及普查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现场解决普查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普查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遗不漏”、“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逐一开展了调查、登记。质监部门与被调查登记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在整个食品企业普查阶段中,全县共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06份,占普查建档企业数的98.6%。同时,根据食品普查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建档。
二、普查建档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建档企业分布情况
根据普查情况,我县各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业建档企业分布情况为:西平37家、白水47家、花山34家、大坡17家、盘江40家、德泽14家、炎方10家、菱角6家、播乐4家,全县共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209家。
(二)建档企业行业分类情况
我县普查建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涉及19大类食品行业。(1)大米包谷加工企业13家,占6.2%;(2)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0.4%;(3)白酒生产加工企业57家,占27.3%;(4)面包、糕点生产加工企业46家,占22%;(5)饼干生产加工企业2家,占0.1%;(6)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0.4%;(7)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占2.9%;(8)淀粉制品加工企业3家,占1.44%;(9)水加工企业2家,占1%;(10)非酒精饮料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0.4%;(11)挂面生产加工企业3家,占1.44%;(12)乳制品冷冻饮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0.4%;(13)膨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0.4%;(14)其它粮食加工食品(含豆制品、米线、卷粉、包子)73家,占34.9%。
(三)建档企业资产
总额和年销售额情况
(1)以企业资产总额划分:资产总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193家,占92.3%;10—50万元的企业4家,占2%;50—100万元的企业2家,占1%;100—500万元的企业7家,占3.4%;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占0.4%。
(2)以年销售总额划分:年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195家,占93.3%;10—50万元的企业7家,占3.4%;50—100万元的企业3家,占1.4%;100—500万元的企业2家,占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占1%。
(四)以建档企业从业人员情况划分:按固定人数划分:7人以下的企业196家(小作坊),占93.8%;8—10人的企业6家,占2.9%;11—50人的企业5家,占2.4%;51—100人的企业2家,占1%。
三、普查建档企业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从已建档的209家企业综合统计分析来看,主要反映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建档企业无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证、照不全问题突出
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了企业监管档案。在已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66家(4家获生产许可证),占31.6%;证、照不全的28家,占13.4%,其中有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23家,无营业执照有卫生许可证5家;既无营业执照也无卫生许可证115家,占55%。
(二)无标准生产和产品未经检验出厂问题突出
在普查建档企业中,按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共32家,占15.3%(其中:执行国家标准的企业10家,占31.3%;执行行业标准的企业1家,占3.13%;执行地方标准的企业2家,占6.25%;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16家,占50%);无标准生产企业177家,占84.9%。
建有化验室的企业共14家,占6.7%;无化验室企业195家,占93.3%。产品经检验出厂的企业共36家,占17.2%(其中:自行检验的企业8家,占3.82%;部分委托检验企业5家,占2.4%;全部委托检验的企业20家,占9.6%);产品未经检验出厂的企业173家,占82.8%。
(三)列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监管的产品的生产企业获证率低
从建档企业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监管的主要11大类产品来看,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应取证企业共计84家,已获证企业5家,获证率仅为6%。其中:(1)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2)大米生产企业13家,获证企业0家;(3)白酒生产企业57家,获证企业1家,占1.75%;(4)饼干生产企业2家,获证企业0家;(5)乳制品生产企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6)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获证企业0家;(7)非精酒饮料生产企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8)水加工生产企业2家,获证企业1家,占50%;(9)膨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获证企业0家。
(四)高风险企业比例大,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按照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水平、检验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综合评价和分类后,在普查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划分出B类企业1家,D(绿)类企业10家,D(黄)类企业52家,D(红)类企业146家。
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风险的高低和风险预警情况分析来看,低风险类企业(含A、B、C类)1家,占0.4%;一般风险类企业(D绿类)10家,占4.8%;中度风险类企业(D黄类)52家,占24.9%;高风险类企业(D红类)146家,占69.9%。综合来看,我县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四、当前食品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大面广,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企业产品出厂不具备检验手段等,使食品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2、市场准入门槛高,难取证。对列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的产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小作坊”(7人以下,无证、无照生产企业)将难以取证,而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白酒生产企业。
3、在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7人以下的企业196家(小作坊生产企业),占普查建档总数的93.8%。这些小作坊生产企业大多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及行政监管相对薄弱的边远山区。“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往往无证、无照,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也易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这些小作坊的整治,需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下,才能有效开展集中整治、才能切实杜绝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
五、下一步整治工作的措施
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局立即按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报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情况的通知》(X质监质函〔2006〕6号)文件精神,对食品集中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市食品生产加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科,并对下一步食品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拟提出以下具体的整治措施:
一是在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完成的基础上,迅速推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整治工作。
二是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专题汇报食品普查建档工作情况,提出食品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将企业普查建档情况及时通报药监、工商、卫生等职能监管部门,形成联合整治机制。
四是继续完善与食品建档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签订;务必使“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
五是及时将普查建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向所属乡(镇)进行反馈,督促质量监督员、协管员履行工作职责,在该乡(镇)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对该乡镇所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巡查和集中整治。
六是根据A、B、C、D企业分类情况,具体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对A、B、D(绿档)类企业,以扶持、服务为主,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推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做品牌。
(2)对C类企业则规范其生产秩序,提高质量控制能力,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方式,督促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在D(黄)类企业中,对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企业,采取巡查、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对已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早日取证。
(4)对D(红)类企业,属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或证、照不全的企业,及时通报工商、卫生部门,由工商、卫生部门组织整治;属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报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或依法取缔。
(5)对“小作坊”(7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偏远山区,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不纯粹以销售为目的低风险“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采取向当地政府及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备案的方式,限制其产品的销售范围:对于高风险食品而一时又难以取缔的“小作坊”生产企业,引导企业走“农户+公司”的路子。
七是强化食品出厂检验制度。对未经检验而出厂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化验室,实施食品出厂强制检验;不能开展检验的要督促企业实施委托检验(高风险食品2-3次/年,一般风险或低风险食品1次/年)。
八是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取证,对经整改仍难予取证的企业,鼓励企业采取整合方式取证或劝其转产转业或依法取缔。
九是依法查处违法生产企业。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使用过期变质原料加工食品、滥用色素(食品添加剂)等违法企业坚决依法查处。
对获证后企业未履行强检或未经检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超期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未加印(贴)QS标志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监检总局第79令)坚决依法查处。
十是集中整治要做好“两个结合”。要与促进当地食品生产工业的发展相结合;要与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十一是按照普查建档企业数及企业划分类别,我县绘制了“食品企业分布图、食品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图、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警示图”,并按要求上墙。“四图”的建立要逐步向乡(镇)、村(办)社区推广,构建全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特此报告。
第二篇: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情况报告
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情
况报告
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情况报告2007-02-02 21:53:30
县人民政府:
根据x政办发[2006]58号《关于印发xx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政办发[2006]47号《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业建档“宣传发动、普查建档、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和巩固提高”五个阶段工作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治工作。至8月底,已全面完成了“宣传发动、普查建档”两个阶段工作,共为209家企业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划分出b类企业1
家,d(绿)类企业10家,d(黄)类企业52家,d(红)类企业146家,基本摸清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底数和企业现状,为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依据,食品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整治工作措施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食品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切实加强食品整治工作的领导,2006年6月,xx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x政办发[2006]46号),成立了以xxx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质监、县药监主要领导为副组长,质监、经贸、药监、农业、卫生、工商、畜牧、商务、环保为成员单位的“xx县食品生产加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建立食品整治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确保食品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x政办发[2005]194号《关于印发xx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06]58号《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06]47号)。并于2006年6月12日顺利召开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会议。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就如何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领导的讲话全面阐述了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就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并对全县
100余名普查建档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工作的方法、要求等。会议上,县政府分管领导代表xx县人民政府与全县9个乡(镇)和9个成员单位签订了《沾益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增强了全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顺利开展和全面完成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建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底,选举、并确定了乡(镇)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9人,村(办)、社区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123人,全面构建了我市食品整治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络框架。
(三)加强指导,切实抓好普查建档工作
在食品整治工作过程中,县质监局充分发挥了部门牵头作用,在食品企业
普查前期,举办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协管员培训班1次,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在食品企业调查期间,调查人员深入各乡(镇),对乡(镇)设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协管员及普查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现场解决普查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普查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遗不漏”、“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逐一开展了调查、登记。质监部门与被调查登记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在整个食品企业普查阶段中,全县共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06份,占普查建档企业数的%。同时,根据食品普查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建档。
二、普查建档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建档企业分布情况
根据普查情况,我县各乡(镇)食
品生产加工业建档企业分布情况为:西平37家、白水47家、花山34家、大坡17家、盘江40家、德泽14家、炎方10家、菱角6家、播乐4家,全县共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209家。
(二)建档企业行业分类情况
我县普查建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涉及19大类食品行业。(1)大米包谷加工企业13家,占%;(2)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3)白酒生产加工企业57家,占%;(4)面包、糕点生产加工企业46家,占22%;(5)饼干生产加工企业2家,占%;(6)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7)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占%;(8)淀粉制品加工企业3家,占%;(9)水加工企业2家,占1%;(10)非酒精饮料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11)挂面生产加工企业3家,占%;(12)乳制品冷冻饮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13)膨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占%;(14)其它粮食加工食品(含豆制品、米线、卷
粉、包子)73家,占%。
(三)建档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额情况
(1)以企业资产总额划分:资产总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193家,占%;10—50万元的企业4家,占2%;50—100万元的企业2家,占1%;100—500万元的企业7家,占%;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占%。
(2)以年销售总额划分:年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195家,占%;10—50万元的企业7家,占%;50—100万元的企业3家,占%;100—500万元的企业2家,占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占1%。
(四)以建档企业从业人员情况划分:按固定人数划分:7人以下的企业196家(小作坊),占%;8—10人的企业6家,占%;11—50人的企业5家,占%;51—100人的企业2家,占1%。
三、普查建档企业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从已建档的209家企业综合统计分析来看,主要反映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建档企业无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证、照不全问题突出
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了企业监管档案。在已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66家(4家获生产许可证),占%;证、照不全的28家,占%,其中有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23家,无营业执照有卫生许可证5家;既无营业执照也无卫生许可证115家,占55%。
(二)无标准生产和产品未经检验出厂问题突出
在普查建档企业中,按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共32家,占%(其中:执行国家标准的企业10家,占%;执行行业标准的企业1家,占%;执行地方标准的企业2家,占%;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16家,占50%);无标准生产企业177
家,占%。
建有化验室的企业共14家,占%;无化验室企业195家,占%。产品经检验出厂的企业共36家,占%(其中:自行检验的企业8家,占%;部分委托检验企业5家,占%;全部委托检验的企业20家,占%);产品未经检验出厂的企业173家,占%。
(三)列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监管的产品的生产企业获证率低
从建档企业列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监管的主要11大类产品来看,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应取证企业共计84家,已获证企业5家,获证率仅为6%。其中:(1)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2)大米生产企业13家,获证企业0家;(3)白酒生产企业57家,获证企业1家,占%;(4)饼干生产企业2家,获证企业0家;(5)乳制品生产企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6)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获证企业0家;(7)非精酒饮料生产企
业1家,获证企业1家,占100%;(8)水加工生产企业2家,获证企业1家,占50%;(9)膨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家,获证企业0家。
(四)高风险企业比例大,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按照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水平、检验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综合评价和分类后,在普查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划分出b类企业1家,d(绿)类企业10家,d(黄)类企业52家,d(红)类企业146家。
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风险的高低和风险预警情况分析来看,低风险类企业(含a、b、c类)1家,占%;一般风险类企业(d绿类)10家,占%;中度风险类企业(d黄类)52家,占%;高风险类企业(d红类)146家,占%。综合来看,我县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四、当前食品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大面
广,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企业产品出厂不具备检验手段等,使食品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2、市场准入门槛高,难取证。对列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的产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小作坊”(7人以下,无证、无照生产企业)将难以取证,而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白酒生产企业。
3、在建档的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7人以下的企业196家(小作坊生产企业),占普查建档总数的%。这些小作坊生产企业大多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及行政监管相对薄弱的边远山区。“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往往无证、无照,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也易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这些小作坊的整治,需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下,才能有效开展集中整治、才能切实杜绝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
五、下一步整治工作的措施
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局立即按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报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情况的通知》(x质监质函〔2006〕6号)文件精神,对食品集中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市食品生产加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科,并对下一步食品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拟提出以下具体的整治措施:
一是在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完成的基础上,迅速推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整治工作。
二是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专题汇报食品普查建档工作情况,提出食品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将企业普查建档情况及时通报药监、工商、卫生等职能监管部门,形成联合整治机制。
四是继续完善与食品建档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签订;务必使“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
五是及时将普查建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向所属乡(镇)进行反馈,督促质量监督员、协管员履行工作职责,在该乡(镇)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对该乡镇所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巡查和集中整治。
六是根据a、b、c、d企业分类情况,具体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对a、b、d(绿档)类企业,以扶持、服务为主,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推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做品牌。
(2)对c类企业则规范其生产秩序,提高质量控制能力,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方式,督促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在d(黄)类企业中,对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企业,采取巡查、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对已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积极帮
助企业早日取证。
(4)对d(红)类企业,属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或证、照不全的企业,及时通报工商、卫生部门,由工商、卫生部门组织整治;属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报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或依法取缔。
(5)对“小作坊”(7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偏远山区,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不纯粹以销售为目的低风险“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采取向当地政府及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备案的方式,限制其产品的销售范围:对于高风险食品而一时又难以取缔的“小作坊”生产企业,引导企业走“农户+公司”的路子。
七是强化食品出厂检验制度。对未经检验而出厂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化验室,实施食品出厂强制检验;不能开展检验的要督促企业实施委托检验(高风险食品2-3次/年,一
般风险或低风险食品1次/年)。
八是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取证,对经整改仍难予取证的企业,鼓励企业采取整合方式取证或劝其转产转业或依法取缔。
九是依法查处违法生产企业。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使用过期变质原料加工食品、滥用色素(食品添加剂)等违法企业坚决依法查处。
对获证后企业未履行强检或未经检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超期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未加印(贴)qs标志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监检总局第79令)坚决依法查处。
十是集中整治要做好“两个结合”。要与促进当地食品生产工业的发展相结合;要与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十一是按照普查建档企业数及企业划分类别,我县绘制了“食品企业分布
图、食品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图、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警示图”,并按要求上墙。“四图”的建立要逐步向乡(镇)、村(办)社区推广,构建全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特此报告。
第三篇: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
案例17:山东某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案例
项目背景
该客户成立于2002年,是以花生加工、销售为主的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发展成山东省大型的出口花生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该企业人员不多,加工粗放,贸易量具大但利润微薄,艰苦奋斗是其企业的一贯传统,依靠这一特点,已经逐步在行业内奠定了自己稳固的地位。
主要问题
作为一个利润率极低的企业,成本控制一向是其成功之本,而过度的成本控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例如,2005年我们在该企业进行诊断时发现,该企业存在大量超负荷兼职现象,有的员工甚至同时兼任四到五个岗位,管理下移现象也十分的严重,企业高管普遍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岗位上兼任实际操作职位。导致了以下管理问题:
1.任职更多因为因人定岗,能力越强的人兼任的工作职能越多,而传统的级别薪酬机 制却不能使收入向贡献多的员工倾斜,直接导致了员工满意度大幅度下降,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招聘工作举步维艰。
2.随意指派造成职责不清,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责任推诿现象开始出现并威胁到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3.有的高管都在兼任实际操作工作,例如,总经理掌握着60%的销售业务量,业务副总裁掌握着50%的采购客户。这使得高管无力去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也使得中基层员工没有机会锻炼成长。
4.管理粗放,计划体系,预算体系基本不存在,整个企业就是一个没有计划的冲锋队,每到业务旺季大家忙成一团。
5.基于上原因,企业内部已经出现了不良的情绪,员工心态涣散。
解决思路
横向兼职过多和管理下移现象是该企业的主要特征并已经给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第一步是进行工作分析,并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部门和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习惯和思路。因此,在此部分,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时候,进行了很多思想工作。
其次是进行岗位价值评估,这也是企业最为敏感也需求最为强烈的一个点,由于前期的职责梳理和职位说明书编制比较到位,加上企业员工对此工作十分重视,因此,岗位价值评估过程十分顺利,评估结果也获得了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可。
然后是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阶段。该部分工作较为复杂。表面上看,该企业类似于传统的生产营销型企业,而实际分析起来,更像是一个粮油期货企业。财务利润并不是在采购、加工、销售中体现出来的(采购、加工和销售几乎没有任何利润产出),实际利润产出于企业根据花生价格的变化,低价囤积,高价出售。而该项决策主要由其总经理作出,因此,很难将利润率作为企业的主要前段目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设立考核标准的时候,主要采用了考核执行、考核职责的方法。而并没有过多的突出量化的KPI的观念。注重过程沟通,淡化薪酬激励。把考核工资比例设立比较低。
我们也针对该企业的生产周期特点调整了他的考核周期。该企业的生产特点是,每年9月份,花生开始进入收获期,企业全员几乎全体出动,由南向北,抢购花生资源,该项活动几乎可以持续到每年的5到6月份。而进入7月8月份。基本进入完全的淡季。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将其考核设定在每年的八月份。取消月度考核,改为季度考核。绩效考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效果最明显的体现是工作的计划性的增强。内部沟通也比
以前充分了。
在理顺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后。我们还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进行了提炼。当然,我们帮助提炼企业价值观的前提是该企业确实有不错的价值观沉淀。我们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来进行提炼,并对企业价值观进行了诠释和宣导。提炼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宣导过程,唤起了员工对当年创业激情的回忆,也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对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感。项目成果
1、通过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构建,明确了各部门职能,改变了过去管理流程混乱的局面,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
2、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增强了员工工作方向性,调动了员工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公司目标层层落实,促进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3、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增强了薪酬对外的竞争性和对内的公平性,充分发挥了其激励作用,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4、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案例18:山东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
项目背景
山东某公司是国内功能糖生产制造的旗舰企业,主要生产制造和销售功能性配料。公司在近几年高速增长,主要客户都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蒙牛、伊利等金牌客户。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提出,公司希望能够真正成为这些国际大客户和国内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就要求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能够真正提高水平,满足企业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需要。在此情况下该企业聘请了铸成咨询的顾问团对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主要问题
铸成咨询的顾问进入该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的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企业组织变动比较频繁,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未能够真正的建立。企业实行SBU管理,各SBU单位独立核算,并结合自己的经济效益提取工资总额。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实行“A+X”的薪酬体系。A是指岗位工资的65%额度,X是指—省钱、跑钱、挣钱。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职能部门来讲,X在各部门之间的差异巨大,很多本来分内的工作也当成X,还有一些部门只盯着X,本职工作反而没有做好。对于各SBU单位来说,各算各的账,到最后各SBU单位都挣了很多钱,但是公司却没有挣到钱。由此造成各SBU单位工资奇高,而且互相比较上升,可以说薪酬体系混乱。员工和管理者都心有怨言,内不公平性很差。同时公司的目标模糊,只是在老总的心里有一个大致销售目标,部门经理们更是不了解自己部门的工作方向。缺乏长期激励机制,对核心人员的激励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解决思路
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的案例,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在这个项目中,铸成项目组将整个工作分成四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铸成项目组对该企业的职位体系进行工作分析,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明确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职位说明体系,通过职位评估,明确职位的相对价值。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减少内部沟通的难度。
第二阶段,建立目标管理体系,推行KPI。结合某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平衡计分卡思想作为指导,建立公司完善系统的目标体系,明确了各部门KPI指标体系。
第三阶段,建立科学且适合企业状况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系统的重建,也建立了对目标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同时,考核流程的优化也使绩效改善的目的得到体现。
第四阶段,对薪酬结构的调整,配合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将薪酬和企业的效益和个人绩效绑定,将企业的绩效和个人绩效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一期项目实施情况得到了企业个层面的认可,对企业的战略支持作用明显,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升,企业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基于此,某又提出了续约的要求。
续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团化管控体系的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期激励设计。项目现正在进行中。
项目成果
1.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成了从组织架构的梳理、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岗位评估、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考核体系,到动态薪酬体系的建立等等一系列工作
2.通过集团化管控体系的设计,为企业发展以及未来组织规划指明了方向,同时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3.通过工作分析、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广大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干部逐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以及量化的衡量标准为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通过长期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员工对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指明了员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强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抢了企业的凝聚力。
案例19:山东某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客户是国内著名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起点,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占领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年销售总额在国内肉制品加工行业稳居前五位,企业品牌被国家确认为中国名牌,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逐渐形成以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畜牧养殖、饲料粮油加工为主,以房地产建筑、生物科技、环保水处理等为必要补充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感觉到是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滞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难以形成有效支持。为此,该企业聘请了铸成咨询的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主要问题
铸成咨询的顾问进入该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发现:该企业的管理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人事管理阶段,未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企业已形成集团化运作的雏形,但在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上未能明确界定,造成总部与核心子公司混淆不清,对其他产业无法形成集团层面的管理和支持,企业发展难以形成合力。此外,该企业从总部到各业务单元,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工作目标未能有效围绕集团总体战略和目标来设定,员工的工作难以对集团战略的达成形成有效支持,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在薪酬管理上,还是按行政级别定薪酬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解决思路
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系统不完善的案例,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在这个项目中,铸成项目组将整个工作分成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建立完善的集团化管控模式,明确集团总部与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定位与关系,确定集团总部对各业务单元的管控模式和具体管控手段,把集团总部从过去的那种事务性操作转变为业务管理协调与监
控上来,从而是集团总部真正成为企业的大脑和中枢。第二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铸成项目组对该企业的职位体系进行工作分析,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明确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职位说明体系,通过职位评估,明确职位的相对价值。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减少内部沟通的难度。第三阶段,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在集团上下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建立公司完善系统的目标体系,明确和充实公司的阶段性的发展方向,同时应用平衡计分卡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将集团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部门的过程,使各层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清晰化,也利于企业对各业务单元、部门工作状态的监控。第四阶段,建立科学且适合企业状况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系统的构建,也建立了对目标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同时,考核流程的优化也使绩效改善的目的得到体现。
项目成果
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成了从集团化管控设计到组织架构的梳理、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岗位评估、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等等一系列工作
2.通过项目的过程和我们专业的培训,提高了该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拓展了管理思路、增进了企业的学习氛围
3.初步理顺了人力资源中心与其他业务单元、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关系,强化了人力资源中心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培训了人力资源中心的工作人员
4.通过工作分析、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广大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干部逐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以及量化的衡量标准为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案例20:山东某乳业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乳业创建于2000年4月,是山东省最大的发酵乳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年销售总额在国内发酵乳加工行业稳居前列,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优良的产品品质获得市场的认可。
解决思路:
1、战略梳理
2、组织体系建设
3、授权体系建设
4、绩效体系建设
5、薪酬体系建设
项目成果:
1、梳理战略定位和目标,完善并形成了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战略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落地形成了对内部管理体系的支持;
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了从经验式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完成了从组织架构的梳理、授权体系、部门职责分配体系到职位说明书汇编等基础管理体系的建立;
3、落实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及薪酬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
4、通过项目过程管理、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及“六个一工程”的参与性管理活动,提升了该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拓展了管理思路、增进了企业的学习氛围;
5、三聚氰胺事件后,积极参与企业的危机后管理,包括战略的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建议、目标绩效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的调整落实工作。
案例21:山东某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公司是某煤矿转产企业,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员工1560余人,资产总值13800万元,拥有种鸡场存栏12万套;孵化厂年孵化能力1200万只;饲料厂年生产能力4万吨;肉鸡加工厂年可屠宰肉鸡1800万只;食品厂年生产能力10000吨休闲食品。
解决思路:
1、组织体系
2、经理人期股期权
3、绩效体系
4、薪酬管理体系
项目成果:
1、确立了新的组织架构,并完善了职位说明书体系
2、通过实施岗位价值评估进行了薪酬方案的设计
3、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案双方研讨取得了一致意见,4、应卓越公司的要求,铸成咨询赴卓越公司就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辅导,并对前期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和指导。
案例22:山东某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
该公司是由一批长期从事畜牧、饲料、兽药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专家发起组成的高科技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主导产品是复合预混料、浓缩料、配合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解决思路:
1、组织体系
2、职位体系
3、绩效体系
4、薪酬管理体系
项目成果:
1、通过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明确了各部门职能,改变了过去管理流程混乱的局面,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
2、通过行政人事部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3、通过职位说明书体系的建立,明确和规范了公司内部各岗位的职责以及胜任资格,为目标管理的推行和员工培训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关于食品加工业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发展振兴4+3重点产业,食品加工业列在其中,食品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市食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羁绊”,如我市在食品质量安全、品质鉴定以及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的检测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
为加快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业发展,切实抓好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秩序,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做好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普查接底、登记建档工作。各县区要通过普查摸底,彻底查清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分布情况、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找准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普查情况由各县区质监部门汇总并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督电子信息挡案。
(二)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落实监管部门责任,落实生产企业(户)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层层下达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要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级基层组织。监管部门要履行监
管职责,通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对国家质监总局要求的28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严格工作规范、严格工作程序、严格现场核查、严格准入把关,努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
(四)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巡查、回访、定期检验、报告及审查、监督抽查等日常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要责令企业整改;问题较为严重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对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加大对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要严厉查处、坚决取缔。
(六)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已纳入整顿和监管重点的食品品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项目、产品质量长期不稳定的中小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积极宣传我市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
(七)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将小作坊的监管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小作坊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采取巡查、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对季节性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两申报”制度,要求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要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小作坊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
(八)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督力度。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将成分和含量报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滥用添加剂,不得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台账,并定期到当地县(区)质监部门备案。
(九)认真做好食品标准化工作。严格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抓好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查处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各地要集中查处一批危害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十一)扶优扶强,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对优势食品生产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帮扶力度,加快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扶持一批市内优势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汇报讲话
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汇报讲话
文章标题: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汇报讲话
政府重视各方努力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6年以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
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及时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在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xx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做出汇报:
一、政府重视,组织到位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将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来落实。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和县质监、药监、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沾益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质监局。同时,县政府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县政府及时建立健全整治工作组织领导,为保证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专项工作取得成效提供了保障。
二、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一)强化措施,确保整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沾益县采取两项措施,以确保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1、责任措施到位:一是县政府对质监、药监、卫生、工商等各相关进行具体的分工,对各乡(镇)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各自职责。为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县政府分管领导代表xx县人民政府与全县8个乡(镇)[原9个乡(镇)]和9个成员单位签订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为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坚持与每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去年共与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今年与132家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2、整治措施到位: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按照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四项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措施开展工作,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内容、范围、重点切实加以落实,全面完成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
(二)强化保障,力促实现整治目标任务
为确保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县政府做到四个保障:
1、组织有保障:全县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镇)长为组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普查、整治人员有保障:结合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各乡(镇)推荐设立了1名质量监督员,各村委会(社区)推荐设立了1名质量协管员。在业务部门的培训下,广大质量监督员、协管员成为了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普查、整治的中坚力量。
3、业务指导有保障: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每个乡(镇)指定了1名专业人员对普查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帮助。
4、经费有保障: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由县财政划拨1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到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保证全县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到位5万元,余额将尽快划拨到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通力协作,各阶段性工作成效明显
通过近一年半的工作,xx县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全县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等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治各个阶段工作。
在宣传发动阶段,县政府及时组建了工作机构,制定了整治方案,开好了全县动员大会,对普查整治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为全面开展专项普查整治工作和确保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普查建档阶段,我县工作人员根据整治方案的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入企”等办法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展开普查、调查,共普查、登记209家,并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为A、B、C、D四类分别建立了档案,基本上摸清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及其质量状况。在集中整治阶段,沾益县坚持引导支持和集中整治的原则,全县各职能结合自身职能展开工作或联合执法,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进行大力整治,有效地提高我县食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今年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的工作重点是巩固提高,此阶段,我县按照安排部署和工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