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为促进宜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易炳云
(2009年2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是在市二届四次人大、政协“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全市上下共同致力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赶超式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昨天下午大会传达了市委书记谢亦森同志和市长龚建华同志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定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08年全市财税工作,对今年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财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今天上午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国税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国税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8年全市国税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4月22日,市委书记谢亦森到我局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国税工作:国税部门紧密配合市委的决策和重大部署,积极跟进,全力支持,服从服务“三大战役”,主动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在加快宜春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国税工作的定位,特别是作为一家省属单位,很不容易,说明国税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驾驭能力很强。
(一)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强化征收管理,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2008年四季度,面对“前所未遇,猝不及防,形势严峻,趋向堪忧”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和全省国税系统加强2008年第四季度收入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税收收入调查、分析预测,强化措施,确保全年税收收入的落实到位。2008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33.137亿元,完成年初计划110.46%,比上年同期增收8.63亿元,增长26%。保持了继2004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以来连续五年高幅度增长的良好局面,2004-2008年国税收入平均增幅达30.69%,2008年收入总量比2004年增长了1.88倍。2008年国税收入增幅在全省排第四,比上年进四位;增收绝对额在全省排第五,比上年进两位;完成省国税局计划比率在全省排第四,比上年进六位。为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超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60亿元“双六”目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服务我市“三大战役”和推进宜春赶超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紧密配合市委、政府决策部署,优化税收服务,助推宜春经济赶超式发展。2008年我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宜春赶超式发展有关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市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举措》,《关于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实施意见》,认真落实省局《关于减轻办税负担、优化税收服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好“税收服务直通车”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8年,起征点以下个体户免征增值税1948万元;审批企业财产损失4076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6300万元;审批购买国产设备退增值税3316万元,落实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退税3225万元;办理出口退(免)税1.54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建华还对我局推进宜春赶超式发展有关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意见作出专门批示:面对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的重任,市国税局提出推进宜春赶超式发展有关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意见,可贵可敬。望狠抓各项意见的落实,既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市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硬任务,又作为改进政风行风的硬举措,进一步提高全市国税系统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我市又好又快 发展再建新功!该意见并作为宜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市中小企业局网站和《宜春日报》上公开。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在视察税务工作时,给予了“规范征管有力度、依法治税有强度、服务大局有高度、工作创新有亮度、作风建设有深度”的高度评价。市委督导组对我局贯彻落实求真务实工作给予了“贯彻市委关于求真务实18条意见领导重视,态度端正,学习及时,查摆认真,整改意见具体,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效”的充分肯定。上高县局作为省直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三)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强化税源管理,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认真落实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在“宜春市政府网”和“宜春信息港”开设新所得税法宣传栏,举办全市企业所得税视频培训,按月开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跟踪问效工作,确保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我市的顺利执行。认真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全市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有32户,共安置残疾职工2658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04人,增长2.1倍,共退增值税5437万元。认真落实总分支机构所得税管理,加强信息传递,及时掌握分支机构的就地预缴情况。2008年,我市总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690万元。强化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开展税源清理,加强对长期亏损户的监管,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对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大 户实行了重点跟踪。2008年全市核定征收入库所得税占总收入的比重达20.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强化税负异常户纳税评估,对全市水泥行业开展纳税评估,税负率由7.27%提高到了7.31%。对全市享受免税资格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展纳税评估,共补缴增值税243万元,对22户企业提出整改,取消7户企业的免税资格。从10月份起对部分超行业预警指标峰值和部分零负申报的所得税企业开展重点纳税评估工作,19户重点评估企业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61.4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251万元;60户长期零负申报企业共调减亏损83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60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613.8万元。对全市废旧物资企业组织各县(市、区)局交叉进行纳税评估。规范涉外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全面加强反避税调查调整和非居民税收管理,开展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实行出口退(免)税三级审核管理,进一步抓好出口退税审核审批工作。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完善《宜春市国税局稽查局工作制度》,推行“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稽查、文明执法,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2008年,全市共检查各类纳税人366户,查补收入总额3779万元,发现和查处50万元以上大要案1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起。全市国税系统征管数据质量除3个月外,征管数据质量考核均得满分,综合排名全省前列。
(四)持续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有效提升税收执法工作水平。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效能监察,全面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日常监控、执法考核、过错追究等功能,对税收管理、征收、稽查、服务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使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日趋规范,执法过错行为大幅下降。2008年,全市国税系统被考核系统检测发生执法过错数量82个(次),考核扣分267分,经济惩罚2600元,行政处理54人(次),税收执法差错从1月的23个(次)下降到12月份的5个(次),下降幅度达78.3%。樟树市局和上高县局被省局评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并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表彰。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硬化维稳举措,全面推进和谐国税建设。全面推进和谐国税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构建和谐国税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具体举措,提出弘扬和倡导“与人为善、见贤思齐、宽容包容、尚荣知耻”的和谐国税精神,并聘请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大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专题授课。全力维护国税系统安全稳定,在奥运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落实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健全完善紧急事件应急措施,确保了全市国税系统内部的安全稳定,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全市国税系统呈现出了内和外顺的良好局面。
(六)继续开展解放思想,细化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开展“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决国税机关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为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开展正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开、公平、公正地提拔了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系统上下反映良好。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全市国税系统正科以上干部更新知识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全省“十员五百佳”岗位竞赛3人分获信息技术、干部管理、法规岗位第一名,并有57人入选省国税局人才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六条禁令”,切实构建起全系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市局对两名副科级干部违规与纳税人打麻将、办酒席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行政记过和记大过处分,并进行了通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市局领导集中走访市四套班子领导,诚恳听取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对国税系统的意见建议。在《宜春日报》刊登政风行风征求意见公告,公开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明查暗访,走访座谈,解决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征询群众意见。民评期间共发放宣传材料3322份、制做图片文字展板20块,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标语43条,接待群众579人 次,收集意见建议237件,没有投诉件。我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被省政府评为2008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宜春市2008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行政执法类单位第一名。市局机关和7个县(市、区)国税局被评为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丰城市局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上高县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过去的一年,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国税工作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国税干部职工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国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依法治税需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二是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有些地方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执行市委“六条禁令”不够坚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牢牢把握今年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9年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省、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为重点,认真落实税收政策,不断深化税源管理,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构建和谐 国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认清复杂形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见底,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做好税收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市税务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领会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和正确估计当前经济税收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妥善应对实行结构性减税促发展和加强税收征管保财政两个方面的压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增强做好税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紧扣工作主题。“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既是国税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也是新时期国税工作的主题,全市国税工作要紧扣这个主题,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公正执法、诚信服务、科学管理、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基本要求,全面深化、整体推进和谐国税建设。
第三,突出工作重点。今年,市局把工作重点确定为“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做好税收服务工作,是税务机关坚持“聚 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各级国税机关要把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结合起来,与政风行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国税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税收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提升税收服务水平。
第四,抓住工作关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也是做好今年国税工作的关键。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财政职能和调控职能,依法组织税收收入,认真落实税收政策,深化依法行政,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努力营造公平高效的税收政务环境。
第五,实现收入目标。2009年省局下达我市税收收入任务是37.11亿元,增长12%,市政府提出今年增收目标20%。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圆满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是全市国税系统面临的一场攻坚战。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市局下达的收入任务,结合实际税源情况,把年度税收收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全市国税机关要发扬顽强拼搏、敢打硬仗的精神,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做到有税尽收、无税禁收,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
三、圆满完成2009年各项国税工作任务
按照全市国税工作总体要求,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税收科学发展。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参加3月份左右开始的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各级局党组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1个环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推进,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市局将组成指导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督导。
(二)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增值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落实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措施,严格执行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政策,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二是积极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税收政策问题。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积极策应全市“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宜春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建设,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提供有效的税收政策支持。三是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健全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评价机制,继续开展 重点执法检查和效能监察。切实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开展依法行政标兵竞赛,积极参与省局评选表彰“依法行政标兵”活动。
(三)深化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全面开展税源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加强税源监控。提高征管数据质量,加强户籍管理,完善重点税源企业驻企管理办法。围绕金税工程(三期)建设,深化数据整合、分析和利用,强化系统运维管理,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等各类税收征管软件的应用水平。强化数据分析利用,研究利用好工商、地税、供电、供水等外部信息。三是全面加强各税种管理。加强货物劳务税管理,落实新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加强消费税包括成品油消费税征管;推进车购税申报信息采集和业务档案电子化进程。加大企业所得税管理力度,落实好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政策;加强国际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加强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管理、出口货物函调系统考核管理。四是深化纳税评估。抓好纳税评估综合协调,建立和规范上下级及部门之间的评估联动 机制,完善以税负预警指标值为核心内容的纳税评估机制,加强出口退税预警评估工作,拓展纳税评估软件应用,提高系统运行效果。五是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进一步推进依法稽查、文明执法,重点查处利用虚开、虚假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货物运输业发票骗抵税款的案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骗税违法活动,深入查处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设置两套账以及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偷税的行为,组织对两年以上(含)未接受检查的市局重点监控税源企业进行税收专项检查。认真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稽查户数、查补税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一是统筹规划税收服务工作。制定《税收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税收服务体系,开展税收服务需求调查,建立以税收服务工作规范为标准,以办税服务厅、市局网站群、12366热线、手机短信系统等为平台的税收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税收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参与省局评选表彰“税收服务双十佳先进单位”和“税收服务百佳先进个人”活动。二是进一步落实“两个减负”。进一步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办税负担,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退税审核权限下放范围,县(市、区)局下放面力争达50%以上;继续优化流程、整合业务、简化资料、简并报表。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数据集 中的优势,合理减并有关内部报表资料和文字材料。三是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自动办税。强化市局内外网建设和管理,拓展网上办税功能,打造网上税收服务厅。继续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和增值税发票网上认证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和同城通办,方便纳税人办税。
(五)深化机构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积极稳妥地实施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市、县(区)局部分机构设置,重点强化工作薄弱环节,明确职责关系,合理配置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为做好国税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省局要求,各市、县(市、区)局机构改革原则上于4月30日前完成。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科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加强稽查岗位培训,力争全国税务系统稽查人才业务考试成绩在全省排名前列。切实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全面落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巡视工作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加强财务和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预算收支管理,规范收入管理,严格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严禁设立“小金库”,从严控制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考察费和培训费支 出。规范定员定额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严格审批权限和手续。加强系统财务专项审计,拓宽审计面,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切实加大整改力度。四是强化和谐文化教育。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和谐小区、和谐家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建设氛围,在全系统形成“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于山、视和谐高于天”的良好局面。
(六)全面推进党风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一是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认真贯彻全省国税系统“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制定进一步加强宜春国税系统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规范执法行为、改善管理质量、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服务水平入手,不断优化税收政务环境。二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简单工作、简单做人、简单生活,整肃“官气”、“暮气”、“小气”、“俗气”四种不良习气。进一步强化“两权”监督,重点围绕税收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和重点环节,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围绕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环节,加强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和廉政文化活动。三是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损害纳税人利益和国税形象的不正之风遏制在萌芽 状态。四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争取数量有所增加、比例有所提升。积极参与全省国税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
同志们,今年全市国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非常重大。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宜春国税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坚定信心应对危机
坚定信心应对危机,同心同德战胜“寒冬”
——董事长与员工代表座谈会宣传材料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下降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我们曙光汽车集团已感受到了阵阵寒冷。对于曙光集团广大员工来说,如何在这场寒冬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成为摆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11月中旬以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进巅就开始到设置在山东、江苏、浙江、沈阳等地的子公司进行考察和调研。近日又连续召开三个事业部的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呼声,解答员工们的困惑,与员工共同商讨应对危机的良策。现将董事长阐述的几个问题归纳整理如下:
一、此次危机能持续多长时间?
此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影响全球,危害到实体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企业经受考验最严峻的时期,上半年困难更大一些,而一季度最困难。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特别是在国家四万亿救助计划实施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不会变,关键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迎接考验,同舟共济,驾驭局面,渡过难关。
二、集团制定了哪些政策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重了我们企业的困难,营销市场骤减,生产开工不足,势必造成一些岗位人员减少,员工放假,这一问题已在各单位出现。目前加强管理、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降低成本已成为我们企业应对危机和困难必须采取的措施。日前,集团下发了《关于人员调整的相关规定》,强调了调整优化人员是企业日常的管理手段,并不是大幅度裁员,同时制定了具体政策以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这些具体政策是:
1、在调整优化人员过程中,要保护保留“一老四骨干”。即对曾经为企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员工,对生产骨干、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营销骨干要给予保护和保留。
2、对各单位提出的需要调整优化的员工,首先要在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调配;对内部无法调配的,再做优化调整。
3、对于一线员工,先优化辅助类岗位,用一线骨干暂时给予补充,待有需求时再调整回到一线岗位。
4、在岗员工正常出勤,且符合劳动纪律的情况下,如果其月收入达不到交纳社会保险的标准的,不足的部分由公司补足。
5、在岗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正常出勤,且符合劳动纪律的要求:一般员工发基本生活费;骨干员工收入不足800元月,由企业补充到800元月。
三、对生产任务不足的单位有哪些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的开工量仅有一半或三分之二,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这种情况,明年一月份将更加严重。怎么办?
1、有针对性搞好培训。各单位要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要和实际相结合,贴近生产操作,在提高员工技能上、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千万不要走形式。集团人力资源部要深入各基层统筹协调、部署、考核员工培训工作。
2、各单位要发动群众,广开门路:第一,启动内需,把外协、外购、外加工的活,能拿回来的都拿回来干;第二,承揽加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出去找活干,找市场,开辟新天地。最近,一些单位正在着手将外协活拿回来自己干,弥补开工不足,值得借鉴与推广。
3、各单位对于必须放假的员工要统筹安排,给员工创造一段自由支配时间。各单位要根据市场要求,采取集中开工、集中放假;或轮流上工、轮流放假等方式,为员工探亲、旅游、休闲创造条件。曙光鸭绿江旅游公司要主动向各单位和员工推介其旅游项目,为有旅游意愿的员工做好服务工作。
四、如何把危机当成挑战和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汽车企业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国家通过启动内需、扩大出口、改善金融政策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帮助企业减少困难,使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更有信心。曙光集团经过24年的奋斗,现已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一个团结务实的优秀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善于攻关的技术研发队伍和营销队伍,打造了驰名的“曙光”“黄海”两大品牌,造就了一支敢打敢拼的员工队伍。正是有广大员工多年以来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使曙光闯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在今天的危机来临之际,我们曙光人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应对危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曙光与广大员工已成为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困难面前,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国难显忠臣,家贫出孝子。我们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要发扬亮剑精神,抢抓新机遇,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争取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国家的忠臣”,“家庭的孝子”,曙光的忠诚员工。
第三篇: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就业
作者:盛 真 彭 晶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1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以深入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主线,以建设校园就业市场为主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基地建设、挖掘市场潜力、广搜就业信息,全方位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截止到2009年3月,2009届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已过半。
一、加大“一把手工程”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校2009党政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重点部署安排。印发《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2009年工作要点》,结合当前形势明确工作思路,提出措施要求,全面指导全校就业工作。六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力推进就业工作。坚持实施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做到指导机构、人员、经费、场地 “四落实”,为做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市场潜力,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由学校领导带队,组成18个工作组,分别走访浙江、宁夏、广东、贵州等省(市、区)和宁波、南京、西安、郑州等地市级人事部门,煤炭、地质、冶金、石油等行业多家用人单位,参加贵阳、常熟、台州、蚌埠等市级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大会,发放宣传学校和毕业生就业资料3000多份,进一步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收集需求信息近万条。
进一步加强和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邀请淮南市人事局、淮南市劳动保障局有关领导来校指导工作,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向省内外有关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充分利用校友、教职工、学生家长等各种社会资源,引荐用人单位吸纳我校毕业生。
三、构建校、院两级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加大信息设备投入,内容充实、结构完善的就业网与全国60多家大型网站建立链接。实现校、院两级需求信息的交互链接,通过就业信息网、短信平台、手机短信及时快捷地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毕业生,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工作。
四、积极举办校内专场招聘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成以“专场招聘、大型报告会、综合洽谈会”为重点的校内就业市场。2009届就业工作启动以来,举办了校级校园招聘会和院级专业专场招聘会280多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校内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据统计,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有85%以上是通过校内就业市场落实就业单位的。
五、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毕业生立足基层就业
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就业指导课、网络课堂、“就业创业导航工程”活动等形式,将整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校内就业工作人员指导与用人单位及校友现身说法相结合、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生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念,积极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近年来,每年均有84%以上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9年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有90%到基层单位。
六、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指导,不断增强毕业生的求职信心,缓解就业心理压力,重点帮扶毕业生中的“双困生”和女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
各学院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班级和寝室开展“一对一”咨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思想状况,引导毕业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增强信心、稳定心态,积极就业。
七、重视就业和市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和市场的导向作用,就业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制定。针对就业困难的专业,增设相近的辅修课程,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协作,群策群力,把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基地与就业创业基地融为一体。
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举办用人单位座谈会,听取用人单位、校友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详实、客观的分析报告,供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各学院参考,促进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学管理和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保障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第四篇: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指导老师 王 夫 子 系 别 殡 仪 系 班 级 B0532班 姓 名 潘亚红 马永强 王秀英
2008年5月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银河园来说,真正感受到了市场化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宣告了其垄断广州殡葬业的地位被打破,如何应对这股冲击并缓解压力,形成一个缓冲机制和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方案,的确是我们每个殡葬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此考量,本文试图就应对措施作一些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殡葬业 市场化 冲击 思考 应对 银河园
改革开放已有将近30年,我国的殡葬行业的环境和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但为了过去殡葬改革的需要,其一直是作为行使部分政府职能的公益性部门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具有一定市场经营性的殡葬业,殡葬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行政许可法》正式明确了殡葬用品市场的开放,宣告了殡葬业的竞争已不可避免。而殡仪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质(体现在政府定价、承担困难减免及无人认领尸体处理方面)仍保持不变,对于当前殡葬业界来说,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无疑存在巨大压力。如何应对到来的冲击,确实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组成员认为银河园首先要在观念上明确殡葬用品市场放开对其所带来的冲击,然后才是有针对性地下载防毒软件,加强防火墙,诊断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殡仪馆(包括部分公墓)都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主办并经营,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其属公益性质,国家对于殡葬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同时严格的价格限制政策。具有公益性质的殡葬事业单位从事的是一项公共产业,它不是一般法人,是一种特殊法人。殡葬事业单位目前的状况表明,它在经营中要求实现的只是平均利润,它的产品(主要是服务)的定位源于政府决策,产品的价格比较稳定,产品的种类也相对较少,产品基本上为社会所必需。
(一)政策的冲击
由于失去国家政策的保护,使殡葬市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不得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立行政许可事项以外的其它事项设立行政许可;不得设立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立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设立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以上“四不得”说明,本地区无权自行设置行政许可事项,限制民政以外的经营主体进入殡葬经营领域,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在本地区销售,实行地方保护已经不存在了。随着行政许可规定的实施,长期在政府保护伞下独得利益的殡葬经营机构,将不得不面临开放的殡葬市场,为争夺殡葬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
(二)经营成本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本和价格是决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千方百计地为客户降低费用,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企业才能得到强大的发展。作为殡葬行业,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处于非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广州花都市殡仪馆为例,每年为生活困难的社会群体减免费用30多万元。火化遗体用油,前几年由政府下拨价每吨几百元费用,现火化用油市场价每吨4000多元。成本增长10倍之多,但收取的火化费并没提高多少。还有部分病残老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多年来对社会优惠的福利政策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管理费用过多和福利成本比重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殡仪馆的竞争力。
(三)丧葬用品市场的竞争受到冲击
对丧葬用品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常竞争,在这方面的管理上,国家还没有系统的、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依据。因此,不少个体从业人员制造假冒伪劣骨灰盒经营销售,开展水晶棺的出租业务,殡仪服务公司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如:勾结殡仪馆内部员工,盗窃丧户信息,跟殡仪馆打商品价格战等),给正常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现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个体和私营者分争殡葬利益的现象。除火化尸体、遗体接运、冷藏外,如生产和销售丧葬用品,花圈寿衣店、医院太平间专为丧户提供所谓“一条龙”服务。就广州市的殡葬市场实际情况而言,现有20多家丧葬用品店,分布在市内和殡仪馆、医院附近,殡仪馆早已暗地里开放,很少的丧户到殡仪馆购买寿衣和丧
葬用品,而且殡葬用品的价格已经完全放开,完全由市场规律来调节约束。市场权利的增大和竞争规范的不完善两者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空缺,客观上为不正当的市场经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大爱殡葬服务中心就占据了银河园业务量的5%左右,一个月的业务在90到100件之多。这还不算其他的殡仪服务公司。
市场没开放之前就银河园花圈部的经营状况而言,2005年以前纯利润高达7000多万,丧户都是买鲜花,而殡葬市场开放后丧都以租用鲜花为主,售与租用的价格又有天壤之别。这还没算寿衣、骨灰盒、骨灰盅等丧葬用品,这无疑给银河园的利益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银河园应对殡葬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直面市场挑战
银河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虽有时也面临市场开放的“狼来了”的呼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是政府直管下的事业单位。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未曾经受市场风雨的洗礼。部分人甚至存在“未必这么快吧?”、“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等(机会)、靠(政府)、要(政策)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若以这样的状态迎接市场挑战,必定是一败涂地。因此,我组成员认为,要面对殡葬行业市场化、社会化带来的市场挑战,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彻底跳出“事业单位”的光环,坚决摒弃过去那种独家经营、舍我其谁的陈旧观念,将自身当作企业化的市场一员,按市场的运作规则去考虑殡仪馆的经营、发展。明确树立以下观念:第一,市场殡葬的观念,更加注重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殡葬服务需求。如南平市殡仪馆,就有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三
无对象进行火化减免。第二,法制殡葬的观念。经营和服务行为必须遵守殡葬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服务、按章办事,绝不能以方便丧户为由损害殡葬法律法规严肃性,将单位自身的利益凌驾于法律法规上。第三,文明殡葬的观念。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技能的职工队伍,进一步转变服务,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行为,倡导人性化服务,使丧属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积极出击,参与市场竞争,与“狼” 共舞。在无法回避的市场风浪中锻炼自己,积累、总结经验。
(二)拓展自身实力,提高风险防范
1、走企业化集团化道路。从目前情况看,银河园仍受制于多年来的事业体制,经营手段呆板等问题,从而难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无法与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想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弋确实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先入、设备设施齐全、政府和百姓认同等优势,把握机遇,主动出击。通过政体分开,明晰产权,以企业行为运作殡葬服务(有条件时彻底改为企业),使殡仪馆真正成为竞争的主体。引进企业机制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扩张(向殡仪服务的上下游及相关行业)、联合,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优势聚集起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的产业集团公司,通过改制以及集团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使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发展服务网点,抢占市场先机。殡葬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亦须遵守服务行业的一般规则——就是要尽可能方便市民。在广州这个近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同时又是一个人口老年化的城市[2006年7月份《广州人口报》报道:2034年的广州7个广州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广州常住人口共700多万人,外来人员700多万)]。单靠目前仅5家殡仪馆确实难言“方便”二字。这就给各类中介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而,从目前来讲,我们应充分发挥行业先入的优势,近可能多的布设网点。在方便市民就近办丧、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的同时,无形中压缩了殡仪市场的剩余空间,提高了殡仪市场的进入条件,抢占了市场先机,使我们殡仪馆更具竞争力。有人曾对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进行过分析,认为除了国有银行的信誉外,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点是其最大的优势。这是后来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就目前情况,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从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采取与社会合作或连锁加盟的方式均是可取的办法。
3、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社会及历史的原因,我国殡葬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发展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管理、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近年来尽管许多地方的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日趋现代化,而落后的管理,人才的匮乏却直接制约了殡葬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已成为业界同仁的共识。有鉴于此,上海、广州以及全国许多殡仪馆审时度势,积极引进ISO9001、ISO14001等先进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及财务管理制度,整
个行业出现了一片重视人才、重视管理的可喜景象,使殡葬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亦要注意抓好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外引内训,使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管理强、业务精、服务佳、设备先、设施齐、素质高使殡仪馆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一席之地。
(三)探索发展道路,直面市场竞争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并明确取消殡葬用品生产、销售的前置审批后,许多地方以前处于地下状态的殡葬用品经营正式进入市场与殡仪馆竞争,一时间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像以前基本上殡仪馆一家独大的广州出现了殡葬一条街、小型殡葬超市以至于殡葬礼仪服务公司,直接冲击着以殡葬用品为主要经营收入来源的殡仪馆。面对殡葬用品市场开放后的复杂局面,除了要把握市场先入的先机,及时做强外,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与私营业主及后来者进行同质化竞争,亦是我们立身发展之路。
1、发展品牌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的殡仪馆,特别是一些大型殡仪馆,无论从规模、经验、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在当地百姓以至全国同行中得到认同,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确立起一定的优胜。这其中,像北京的“八宝山”、上海的“龙华”及广州的“银河园”均为其优秀代表。而这样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任何对手短时间难以做到的。我们在市场竞争时应充分进行宣传、利用;认真加以爱护、珍惜,必要时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同时在广州开服务网点时,注意利用品牌效应,建立风格、装饰统一的连
锁服务点(最好面向全社会征集符合品牌理念、创意独到的设计)。这样,在积压对手的经营空间、方便群众的同时,又加深了群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2、走全方位多元化路线。在任何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中,凡成功商家无不是利用市场规则,分析自身优势,确立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线,从而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日用)消费品市场。百货公司的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超市的综合性、低廉价格;专卖店的品牌效应;小型档口低廉、灵活的价格使他们在市场独领风骚。作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我们,走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的路线应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广开服务网点时,可考虑借鉴麦当劳、7—11等知名连锁店的成功经验,全社会广泛征求创意,设计出居于银河园特色、形象鲜明、统一、突出亲情文化的外观和室内布置,增强市民的亲切感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在大型国有殡仪馆本部继续走全方位、大众化服务经营路线的同时,应考虑建立一些高档、豪华、个性化服务的小型殡仪馆。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在为特定群体的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大型殡仪馆专业化、实力强、信誉好的品牌特征。对于私营小企业主或后来者来说,限于实力和经验,在这方面是无法和我们抗衡的。
殡葬事业的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一环,适度、有序放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对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前置审批的取消可说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些对我们来说既
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殡葬文化学》王夫子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2、《殡葬管理条理》1997年7月21日
3、《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
4、《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
5、《银河园》杂志2005年第3期
6、《银河园》杂志2006年第3期
第五篇:积极应对压力
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农民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成功;有的人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的身心惧疲,积劳成疾,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区别就在于你怎么应对压力。
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养成辩证的思维习惯。
这里将这个“伊索寓言新编”介绍给大家: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有智慧又有知识的朋友,您愿作哪一只狐狸呢?面对压力,我们应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铸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