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

时间:2019-05-14 23: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

第一篇: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

干部有错与无为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强化责任,提高效能,确保政令畅通,在区局形成“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推动区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有错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及程序行使职权,造成工作损失,或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无为行为”是指不履行或不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规定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下的行为;或因主观努力不够,工作能力与所负责任不相适应,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任务完不成的一种工作状况。

第三条 对有错和无为问责,坚持以下原则:

(一)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二)有错必罚,无为必究;

(三)权责统一,过罚相当;

(四)能级管理,分级负责;

(五)依法依规问责与教育防范、促进工作相结合。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区局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区局本级问责对象主要是区局管理的中层领导干部,重点是各科室负责人。非区局管理的领导干部和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由区局按程序参照本办法进行问责。

第五条 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有错问责:

(一)违反决策程序,主观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征收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造成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三)制定、发布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行政决定、命令,或继续使用已废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措施,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委托或授权其他组织、个人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对受委托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监督失控,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五)不严格执行政策、法律、法规,或违法违规决定采取重大行政措施、出台政策规定,导致群众规模集体上访或重复上访,或引发其他社会不稳定情况的;

(六)违反规定干预土地、工程、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或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

(七)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人用人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追求虚假政绩,或瞒报、谎报、迟报重要情况,造成事态恶化或严重影响的;

(九)在领导层、单位内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或指使、怂恿有关人员无端上访告状,散布谣言,制造事端,影响安定团结的;

(十)其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损害公共利益、管理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第六条 领导干部对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无为责任:

(一)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和妨碍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的;

(二)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机关作出的重大决定、决议,不认真、积极贯彻落实或拒不执行的;

(三)对本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以及交办的事项,措施不力,未能如质如量如期完成,影响民本岳阳建设顺利推进、延误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

(四)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和解决,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事项没有兑现的;

(五)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和批评意见,不认真办理、答复,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损失的;

(六)对按规定应该办理的事项不办理,或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或办理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对需与相关部门协商办理的事项,不积极主动协商,或协商不一致时,不能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或有职责义务配合办理的部门,经多次协商衔接仍不配合办理,致使久拖不决的;

(八)对影响经济环境、损害投资商利益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不受理,对应当追究责任的行政行为不进行处理的;

(九)因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给公共利益、管理和服务对象权益、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或影响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落实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防范不力,处臵失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无为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相应追究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

(一)未按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制定重大灾情、疫情、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紧急突发事件面前,拖延懈怠、推诿塞责、处臵不力的;

(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重大案件,或因措施不力、处臵不当,引发大范围聚众上访事件,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的;

(三)在市场监管、工程监管、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严重失职,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的;

(四)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班子疏于管理,致使班子成员或者干部队伍中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第八条 领导干部主观努力不够,工作能力不适应岗位需要,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无为责任:

(一)工作能力不适应岗位需要,对上级政策精神缺乏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对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把握不准,不能科学地确定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措施,并有效地组织实施,致使本地区、本部门工作长期被动落后,未能完成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建设“民本岳阳”年度综合考评中未达到基本要求的;

(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公认且经核实的客观原因,工作久无起色甚至后退,在全省同行业或系统评比中连续两年位次处于后三位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中位次后移6位,在全市位次后移3位的;

(三)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和人大、政协评议中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经考核确属不胜任现职的;在“机关作风大家评”或优化经济环境测评中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的;

(四)驾驭全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不强,领导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在干部群众中没有威信,缺乏凝聚力、号召力的;

(五)无正当理由或不可抗因素,所在单位负债大幅增加,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干部群众意见大,上访告状多,社会舆情评价差的。

第九条 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制度规定的行为,应当追究过错责任;未能勤勉尽职,应作为而不作为,或不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规定的职责,或因主观努力不够,工作能力与所负责任不相适应,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应追究无为责任。

第十条 对领导干部“有错无为行为”问责采取以下方式:

(一)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调整工作岗位;

(四)降职使用;

(五)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

(六)免职。

对违反纪律和法律规定的,相应追究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问责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问责对象被问责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第十一条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委组织部负责对市管领导干部有错无为行为进行问责,市委成立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加挂“岳阳市领导干部有错无为投诉处理中心”牌子,市委组织部由一位副部长具体负责,市纪检监察、市直机关工委、人事、审计、统计、督查、信访等部门派员参加,作为对全市领导干部有错无为问责的工作机构。第十二条 市领导干部有错无为投诉处理中心接到举报、投诉等,应及时审查相关情况,并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决定受理的,应调查核实情况。采用第十条第(一)、(二)项问责方式问责的,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采用第十条第(三)、(四)、(五)、(六)项问责方式问责的,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根据事情性质、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分别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报告,由市委审查决定。情况特别复杂的,经批准后,调查、处理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能超过上述规定时间的一倍。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也可根据情况直接启动问责程序,指令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有关问题,提出责任追究的处理意见,按程序报批。

投诉处理原则上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方式运作。市领导干部有错无为投诉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市管干部的问责事项,科及科级以下干部原则上由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进行问责,但对其中的重大、典型案例,市领导干部有错无为投诉处理中心也可直接启动问责程序。

第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

(二)上级领导的有关指示、批示;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党委、政府督查机构、审计机关及执法监督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问题;

(六)发生重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

(七)工作检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八)各种评议、测评、考评、考核结果,及其他信息来源反映的重大问题。

第十四条 参与问责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问责对象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人。否则,一经发现查实,加重处罚。

第十五条 被处理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复核或申诉,受理机关应在接到复核、申诉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处理意见。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机关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机关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促进作风转变,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工作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相关法纪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对工作中的有错无为实施问责,要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对有错无为行为问责,主要是对违规行使职权,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到位,疏于管理、行为失范,以及应急处置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应予以追究,给予相应组织处理。

第三条问责对象的行为,涉嫌违反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机关和各基层单位机关工作人员。第二章问责内容

第五条在制定决策、行使职权和执行部署、推进落实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违反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

(二)在专项资金(基金)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产权交易等重要问题上,违规干预、违规操作,以及采取打招呼、指定等方式影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三)对上级决策、部署、批示、交办工作,贯彻落实不力,或对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达不到工作推进要求的;

(四)对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认真办理、答复、整改的;

(五)未经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运用职权出具证明擅自盖单位公章的。

(六)在研究、部署、调研、考察、汇报工作时提供的情况失真、失察,导致决策失误,或工作考评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七)对服务事项不按有关制度和要求办理,或办理不力,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的;

(八)大局意识淡薄,强调局部利益,工作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

(九)其他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行为。

第六条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方面和加强管理、树立形象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对员工信访等渠道反映上来的员工诉求,敷衍了事、上推下卸的;

(二)对公开承诺的服务事项推进不及时、不到位的;

(三)服务质量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发员工不满的;

(四)搬弄是非、散布谣言、挑拨离间、拉帮结派、制造事端的;

(五)工作故意刁难、吃拿卡要,到基层单位报销,乱摊派、违反“十不准”的;

(六)不遵守工作纪律、会议纪律,不严格执行外出请销假制度的;在办公场所有上网聊天、炒股、打牌、娱乐等行为的;

(七)工作作风不严谨,公文出错,泄露信息,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八)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九)其他损害机关工作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七条在强化防范、应急处置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日常监督防范不力,造成不良事件(事故)发生或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

(二)对分管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排查、稳控、处理不力的;

(三)在防灾、抗灾、抢险及事故处理工作中,未按相关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妥善、有效组织开展工作以及未及时上报的;

(四)其他防范或处置失当的行为。第三章问责机构

第八条各单位问责工作要坚持在党委(总支、支部)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牵头,组织人事、审计考核等部门为成员的问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问责工作办公室,根据责任大小,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组织实施问责。

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本部门问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责任,支持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抓好问责工作,对自行发现的工作人员的轻微问题,可参照本办法实施问责。

第九条问责工作人员在实施问责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责任界定

第十条责任界定分以下四种情形:

(一)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对直接主管工作范围内出现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分管领导责任,是指对分管工作范围内出现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直接责任,是指直接当事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相关责任,是指对其职责范围内,参与决策或执行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章问责方式 第十一条问责方式:

(一)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引咎辞职;

(六)免职;

(七)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根据具体事实情节,单独或合并使用。第六章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问责结果运用分以下四种情形:

(一)凡是被问责的人员,取消当年的评先树优资格。

(二)凡被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2 次以上人员,或受到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

(三)受到引咎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

(四)按照“双维度二元连接”考核等相关规定,扣发相应绩效工资。第七章问责启动

第十三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员工、基层单位和社会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反映;

(二)上级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有关指示、批示;

(三)来信来访中发现或员工反映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考察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问题;

(六)其他途径发现的重大问题。

上述渠道反映的问题,属于问责范围的,经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启动问责程序。第八章问责程序第十四条实施问责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调查核实。由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有关部门组成问责调查组,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

(二)意见提出。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问责意见。

(三)认定整改。经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认是否进行问责,并及时进行问责追踪整改。

第九章回避与申诉

第十五条参与问责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问责对象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5 日内向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复核或申诉。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复核或申诉申请后,成立复核申诉调查组,认真研究处理,在10 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处理意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参与原问责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参与复核、申诉的处理工作。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第十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问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通榆县领导干部有错和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通榆县领导干部有错和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政令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吉林省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领导干部落实上级部署不力,违规行使职权,管理、防范或处臵失当,以及行为失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错必究、无为必问,权责统一、过罚相当,依法依规问责与教育防范、促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乡(局)级领导干部。中省直部门领导干部的问责,由县委、县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五条 领导干部落实上级部署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目标差距很大,甚至拒不执行的;

(二)统计、汇报工作情况失真、失察,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县级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所做出的工作部署,不认真对待,甚至拒不执行的;

(四)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和意见,不认真办理、答复、整改的;

(五)破坏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 领导干部违规行使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于本部门(单位)所管理干部的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和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违反决策程序,主观盲目决策,或决策失误,造成不良后果或引发不良反响的;

(二)不严格执行政策、法律、法规,或违法违规决策采取重大行政措施、出台政策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利用职务或工作的影响和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违反规定干预其他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

第七条 领导干部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和解决,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事项没有兑现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二)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不力,导致发生重大事件(事故)等不良后果,或发生重大事件(事故)时,拖延推诿、处臵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等不良后果的;

(三)在全县行风测评或政风测评中部门(单位)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

(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较差,无不正当理由或不可抗拒因素,所在单位负债大幅增加,干部群众意见大的;

(五)对本单位、本部门领导班子疏于管理,致使班子成员或者干部队伍中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的;在领导层、单位内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导致班子成员或单位内部严重不团结,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第八条 领导干部行为失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观努力不够,不能较好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致使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久无起色甚至后退,或未能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且干部群众反响较差的;

(二)在领导干部考核民主测评和人大、政协评议中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经考核确属不胜任现职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接受组织岗位调整,不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的;

(四)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达到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达到三十天;其他无正当理由不能保证工作时间的;

(五)乡(局)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不严格执行外出请销假制度,未征得主管县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擅自外出影响工作的;

(六)组织纪律或道德观念不强,工作上不服从领导的安排部署,不能较好地履行本岗职责,言行有损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形象且有不良影响或反映的。

第九条 领导干部有本办法之外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当予以问责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条 问责方式

(一)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二)诫勉谈话;

(三)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检查;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降职使用;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根据造成的不良后果大小,将问责情节分为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三种,视情况采取相应问责方式。

(一)情节较轻,造成不良后果较小的,采取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的方式问责,一般一年内不得提拔;

(二)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后果较大的,采取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调整工作岗位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的,采取降职使用、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县纪委(监察局)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被调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坚持过错行为,使损失、影响继续扩大;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处理人员;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 重情节。

第十三条 被调查人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或主动承担应负责任的,可以从轻问责。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四条 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情形的,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进行初步核实。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的;

(二)县级领导和上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的有关指示、批示;

(三)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和司法机关等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新闻媒体的报道;

(六)通过每季度召开县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届代表座谈会或不定期发放民意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收集到的应问责的建议;

(七)各种评议、测评、考评、考核结果及其他信息来源反映有重大问题的。

根据以上几种渠道掌握的问责建议或问题,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及时组成调查组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

经初步核实,反映的情况存在,需立项问责的,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可直接启动问责程序。情形严重的,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作出立项决定并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第十六条 被调查单位的负责人和被调查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单位和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申辩理由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加重问责。

第十七条 调查组一般应在决定调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结束后,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当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采用何种问责方式的具体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由县委、县政府或问责启动主体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

第十八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

第十九条 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单位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条

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单位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进行复议、复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一条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直接参照本办法进行问责。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04.07有错无为问责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磐安县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有错无为

问责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管理、推进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关于作风效能问责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有错行为”是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及其程序行使职权,造成工作失误,或损害工作对象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无为行为”是指不履行或不及时、有效地履行规定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下、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等行为;或因主观不努力,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任务完不成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以及经授权、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或执法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第四条 作风效能问责坚持依纪依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统一,追究责任与教育防范、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划分与问责方式

第五条 作风效能责任根据问责对象在问责事项中所承担的责任分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

(一)经审核、批准作出的错误行为,审核人、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具体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二)因有关负责人直接干预所作出的错误行为,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错误行为,主持讨论的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持错误意见的其他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持正确意见的其他负责人不承担责任。

(四)疏于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部门)领导承担监管责任。一般工作人员被问责的,机关科(室、所、队)负责人承担监管责任;机关科(室、所、队)负责人被问责的,分管领导承担监管责任;班子成员被问责的,主要领导承担监管责任。派(进)驻、借调、挂职人员被问责的,现所在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承担监管责任。

第六条 作风效能问责的方式

(一)对单位问责的方式: 1.责令书面检查; 2.责令公开道歉; 3.通报批评。

(二)对个人问责的方式: 1.口头效能告诫; 2.诫勉谈话; 3.通报批评; 4.黄牌警告;

5.书面效能告诫(3至6个月); 6.停职检查; 7.调离工作岗位;

8.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 9.解聘或辞退。

以上作风效能问责方式可以根据错误事实、性质、情节,给予单处或并处。应追究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问责情形

第七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有错问责:

(一)制订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与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或继续使用已废止或失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

(二)违反决策程序和规则,或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违法违规采取行政措施、出台政策规定,导致群体性上访、重复上访或越级非正常上访,或引起其他社会不稳定情况的;

(五)因用人不当、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不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工作纪律涣散,不服从组织管理和工作安排的;

(八)违反浙江省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磐安县作风建设“十个不准”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或公务不节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的;

(九)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以及其他有损机关和公务人员形象行为的;

(十)其他有错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八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无为问责:

(一)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或对县领导的指示和交办事项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工作不力,导致不能按期落实的;

(二)工作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臵之不理,或者无正当理由超时限办理,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

(三)对需与相关部门协商办理的事项,不积极主动协商或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有职责义务配合办理的部门,配合不力,致使久拖不决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工作政策、业务规定不熟悉、不精通,不胜任本职工作,或主观努力不够,不能有效履职,致使工作延误,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工作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重大损失的,或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公共突发事件、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疫情或其它重要情况,或应对措施不当、处臵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未认真履行“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属地管理职责,工作不力的;

(七)不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它无为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纪检组织(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一)一个季度内本单位工作人员发生3次(含)以上被上级机关查处并问责的;

(二)对存在影响作风和效能行为未认真查办,应当处理而未处理,或者拖延不查、隐瞒不报的;

(三)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

(四)对问责决定软执行或弄虚作假,或监管责任追究不到位的。

第十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认识态度不到位,或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真相,欺骗调查的;

(三)本内已有作风效能问责处理纪录的;

(四)被新闻媒体曝光,经查情况属实,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问责的情形的。

第十一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问责:

(一)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影响机关作风效能行为发生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问责情形的。

第四章 问责实施

第十二条 问责受理的途径包括: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报或投诉;

(二)上级机关和县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建议;

(四)新闻媒体的曝光;

(五)纪律检查、专项检查结果;

(六)较大事故或群体性事件调查结果;

(七)执纪、执法、监督等机关问责建议;

(八)其他途径。

作风效能问责由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受理并组织调查。

第十三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按照行政管理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乡镇、机关部门和县管干部的问责,由县纪委监察局作出问责决定,其中,县管干部受到停职检查以上问责的,报县委同意后,作出问责决定。乡镇、机关下属单位和一般工作人员、中层干部的问责,由主管单位按照本办法作出问责决定,必要时也可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四条 问责决定作出后,由问责决定机关下达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将问责决定和处理结果(材料)实施“签字背书”程序后,抄送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备案,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相关事宜,归入本人档案。问责对象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组织,对问责事项办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责令书面检查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督促其改正。

— 5 — 责令公开道歉的,被问责单位作出书面检查,按照问责决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道歉。

口头效能告诫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诫勉谈话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纪委监察局或所在单位对当事人诫勉谈话,并督促其改正。

通报批评的,责令当事人写出书面检查,视情在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全县内进行通报,并督促其改正。

书面效能告诫的,由问责决定机关作出决定,落实告诫期限,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告诫期为3至6个月。期满后,被告诫人提交整改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根据整改效果、个人表现等,作出解除效能告诫或延长效能告诫决定。延长期为1至3个月。

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解聘或辞退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被问责的单位或个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受理机关应在收到复核(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原问责决定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和所在单位。

对解聘或辞退决定不服的,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仲裁。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六条 问责办结后,作风效能问责有关材料应存入作出处理决定机关文书档案。

第十七条 问责机关工作人员办理的问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亲属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问责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问责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结果运用

第十九条 机关和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情况作为机关年终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和机关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 6 — 第二十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本办法作风效能问责的,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受到诫勉谈话、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的,分别扣发当事人考核奖金500元、1000元、2500元。受到书面效能告诫的,扣发与告诫期相同月份的考核奖金。受到黄牌警告以上问责的,当年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受到停职检查以上问责的,当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当事人同一内受到两次问责的,当年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当事人同一内受到三次及以上问责的,当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二)机关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严格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执行。

(三)监管责任追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事实、性质、情节予以相应问责。

第二十一条 机关受到责令公开道歉(含)以上问责以及机关主要负责人受到通报批评(含)以上问责的,该单位本不得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先进单位。

机关工作人员发生作风效能问题,被上级机关查处的,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中按考核办法予以扣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聘用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商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共磐安县委、磐安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4月30日印发的《磐安县机关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办法》和2012年5月31日印发的《磐安县机关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办法补充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促进作风转变,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法纪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对工作中的有错无为实施问责,要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 对有错无为行为问责,主要是对违规行使职权,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到位,疏于管理、行为失范,以及应急处置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应予以追究,给予相应组织处理。

第三条 问责对象的行为,涉嫌违反党纪政纪、法律

— 1 — 法规的,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企业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

烟台市属以上驻龙单位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有错无为问责,由市委、市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五条 在制定决策、行使职权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违反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

(二)在专项资金(基金)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划拨及出让、产权交易等重要问题上,违规干预、违规操作,以及采取打招呼、指定等方式影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三)在行政征收过程中,无依据实施征收或擅自增减征收项目,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征收票据的;

(四)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运用职权指定中介机构出具相关鉴定、报告等,并收取费用的;

(五)违反程序实施执法检查,或未经批准随意实施执法检查,或侵犯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六)不按照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或不开具罚款、没收财物正规单据的;

(七)其他违规行使职权的行为。

第六条 在执行部署、推进落实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对上级决策、部署、批示、交办工作,贯彻落实不力,或对全市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达不到工作推进要求的;

(二)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题、建议和意见、提案,不认真办理、答复、整改的;

(三)在研究、部署、汇报工作时提供的情况失真、失察,导致决策失误,或工作考评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四)对行政许可事项不按有关制度和要求办理,或办理不力,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的;

(五)大局意识淡薄,强调局部利益,工作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

(六)其他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行为。

第七条 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对“一线工作法”、“双结对、双促进”、“村情档案”、“两走进、两承诺”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的;

(二)对群众信访、“在线民声”、“民情热线”、“三公开一对话”等渠道反映上来的群众诉求,敷衍了事、上推下卸的;

(三)对公开承诺的服务事项推进不及时、不到位的;

(四)服务质量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发群众不满的;

(五)其他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到位的行为。第八条 在加强管理、树立形象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搬弄是非、散布谣言、挑拨离间、拉帮结派、制造事端的;

(二)工作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拉赞助的;

(三)不遵守工作纪律、会议纪律,不严格执行外出请销假制度的;在办公场所有上网聊天、炒股、娱乐等行为的;

(四)工作作风不严谨,公文出错,泄露信息,造成损失的;

(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六)其他损害公务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九条 在强化防范、应急处置方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问责:

(一)日常监督防范不力,造成不良事件(事故)发生或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排查、稳控、处理不力的;

(三)在防灾、抗灾、抢险工作中,未按相关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妥善、有效组织开展工作的;

(四)其他防范或处置失当的行为。

第三章 问责机构

第十条 问责工作坚持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

— 5 — 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委办、市府办、组织部、人才办、企业服务局、考评办、法制办为成员的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纪委(监察局)设立问责工作办公室,根据责任大小,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组织实施问责。

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系统问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配合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抓好问责工作,对自行发现的工作人员的轻微问题,可参照本办法实施问责。

第十一条 问责工作人员在实施问责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 责任界定

第十二条 责任界定分以下四种情形:

(一)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对直接主管工作范围内出现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分管领导责任,是指对分管工作范围内出现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直接责任,是指直接当事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相关责任,是指对其职责范围内,参与决策或执行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章 问责方式

第十三条 问责方式:

(一)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引咎辞职;

(六)责令辞职;

(七)免职;

(八)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根据具体事实情节,单独或合并使用。

第六章 结果运用

第十四条 问责结果运用分以下三种情形:

(一)凡是被问责的人员,取消当年的评优树优资格。

(二)凡被责令改过并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2次以上人员,或受到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

(三)引咎辞职或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

第七章 问责启动

第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反映;

(二)上级领导和市级领导有关指示、批示;

(三)市委、市政府督查机构和执法监督机关、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明查暗访中发现或行风义务监督员反映,以及 — 8 — 民主评议、岗位目标考核等反映的重大问题;

(六)组织考察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问题;

(八)其他途径发现的重大问题。

上述渠道反映的问题,属于问责范围的,经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启动问责程序。

第八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六条 实施问责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调查核实。由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有关部门组成问责调查组,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

(二)意见提出。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提出问责意见。

(三)认定整改。经市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认是否进行问责,并及时进行问责追踪整改。

第九章 回避与申诉

第十七条 参与问责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与问责对

— 9 — 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问责对象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5日内向市纪委(监察局)提出复核或申诉。市纪委(监察局)在接到复核或申诉申请后,成立复核申诉调查组,认真研究处理,在10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处理意见,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参与原问责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参与复核、申诉的处理工作。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某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我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某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我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

    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本报讯 10月16日,市委印发了《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干部作......

    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尉犁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政令畅通,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规定,结合尉犁县......

    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责任落实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提高执行力和......

    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落实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依法、高效、正......

    漳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漳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