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时间:2019-05-15 02: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篇: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落实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依法、高效、正确履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对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实行查实待岗处理的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受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统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含聘用人员、借调人员)。乡镇、街道及其下属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履行职责不力,作风不正,纪律不严,形象不良,损害或严重影响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但未达到党政纪处分程度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相关职能部门依据本办法实施问责。第四条 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坚持依法有序、推进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要求、权责一致,有错必纠、惩教并举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当问责:

(一)在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落实领导指示过程中,政令不畅,效能低下,推诿扯皮,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二)工作不负责任,损害群众利益或给基层工作造成影响的;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劳民伤财的;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措施不符合客观实际,造成损失的;工作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

(三)对职责范围内工作政策、业务规定不熟悉、不精通,做群众工作不仔细、不到位,解决实际问题不得力,不胜任本职工作,给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

(四)工作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应当告知而不告知,应当办理而不办理,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

(五)作风纪律涣散,不遵守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不服从组织管理和工作安排,同事间不团结,工作上不配合,散布谣言,搬弄是非,影响单位工作和机关形象的。

(六)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方法发布虚假信息、捏造谣言、误导公众舆论,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监管不力,给国家、集体、群众 的利益造成损失的;对分管的工作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 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办理,久拖不决的。

(八)对待群众态度冷漠,语言不文明,服务不主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的。

(九)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拉;无故超出法定办理时间和办事承诺时限的。

(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政乱作为的;无法定依据或不依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行为的;办事有失公平、公正的;违反政务公开规定,搞暗箱操作的。

(十一)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强行拉广告的;强制企业接受咨询、检测等服务,向企业乱摊派、索取赞助和无偿占有企业财物的;未履行涉企检查报批备案手续及相关程序,擅自检查或收费的;强制企业参加不必要的培训、学术研究、考核评比、学会和协会的。

(十二)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接受服务对象或执法对象宴请或收受礼金、礼卡、礼品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的;向基层、企业违规领取奖金、福利、补贴或借车、报销费用的;向企业、个体经营者“吃拿卡要”或强制推销物品的;大操大办婚丧娶嫁等事宜,借机敛财的。

(十三)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私驾的;公务活动不节俭,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四)上、下班无故迟到早退、脱岗、离岗、擅离职守的;会议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的,在会场内打瞌睡、收发信息、接打电话、浏览手机中小说、玩手机中游戏、交头接耳讲话、擅自离开会场或在会场外长期逗留等破坏会风会纪的;工作时间炒股、玩游戏、聊天、打牌、下棋、购物、看电影以及做其他与工作无关事项的;工作日午间饮酒、值班期间饮酒、着制式服装到公共场合饮酒的。

(十五)不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管理规定,不履行公民义务,作风不检点,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六)其他影响作风效能需进行问责的行为。

第六条

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真相、欺骗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调查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拉拢、收买调查人员的;

(五)受到问责后,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问责决定的;在职人员受到停职待岗或者调离工作岗位处理后,不服从其他工作安排的;

(六)被问责人一年内出现两次(含两次)以上被问责的或两年内因同类问责情形被问责的;

(七)被新闻媒体曝光,经查情况属实,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规章以及有关管理制度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七条

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问责:

(一)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因管理或服务对象弄虚作假,致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

正确履行职责的;

(四)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机关工作人员难以履行职责的。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单位(部门)领导进行问责:

(一)未按有关规定建立并执行作风效能自查自纠机制,未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致使本单位作风和效能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制度规定执行不力、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发现的作风效能问题不严肃查办,应当处理而未处理,或者压着不查、隐瞒不报的;

(四)一个月内本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两次以上作风效能问题被问责的或一年内本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三次以上作风效能问题被问责的。

本条款所称的本单位(部门)含存在隶属关系的下属单位(下同)。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九条

问责方式有:

(一)批评教育;

(二)责令公开检讨;

(三)通报批评;

(四)诫勉谈话;

(五)停职待岗;

(六)调离岗位;

(七)责令辞职或免职;

(八)解聘或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单独运用,也可合并运用。

同一违纪当事人出现上述所列问责情形之一的,第一次责成单位(部门)予以批评教育、责令公开检讨、全区通报批评,第二次予以诫勉谈话、全区通报批评、停职待岗3个月(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第三次予以解聘或辞退。

追究单位(部门)领导责任的,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责令公开检讨、给予诫勉谈话、全区通报批评;情节十分严重的,给予调离岗位或责令辞职或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实施同时可视情节予以相应经济处罚,并取消责任人当年各类评先评优资格。

第四章 问责实施

第十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作风效能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必要时也可以由上级机关直接作出问责决定。第十一条 作风效能问责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实施(未设纪检监察机关的由问责对象所在单位或部门负责实施),并对问责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相关事项

第十二条

机关工作人员和单位(部门)发生作风效能问题,在单位(部门)年度作风效能暨政行风考核评议中按考核办法予以扣分。单位(部门)一年内出现三次(含三次)以上作风效能问责的,取消该单位(部门)年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

第十三条 作风效能问责处理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 依据。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书面申诉。对解聘或辞退不服的,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仲裁。

第六章

第十五条 负责办理问责事项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六条 法律法规明确的有关问责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市委、市政府有专项问责办法或规定的,按照专项问责办法或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第二条所列范围以外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社区(村)的党员和从事公务的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漳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漳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 效能问责是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警示告诫和组织处理的责任追究方式。

第四条 实施效能问责,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依法依规、权责一致,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 实施效能问责,应当分清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区分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不同情况,恰当处理。

第六条 实施效能问责,不因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或职务变动而免予追究。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七条 机关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效能问责:

(一)贯彻执行不力、消极对待或规避执行的;

(二)对明令禁止的行为,故意违反的;

(三)对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不能按规定进度开展工作或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

(四)其他影响政令畅通的情形。

第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损害发展环境,侵害企业或群众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效能问责:

(一)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的;

(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的事项,应当办理而不办理,或者未按要求及时办理的;

(三)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在职责范围内有效作为,致使项目推进缓慢、流失或长期不能落地的;

(四)公开承诺的事项不落实、不兑现的;

(五)擅自增设审批项目、审批环节,或增加审批条件的;

(六)其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形。

第九条 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效能问责: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灾情、疫情、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本辖区、本单位发生的越级集体上访,或非正常上访,处臵失当,致使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对本辖区、本单位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及时制止和纠正,或隐瞒、包庇的;

(五)对群众投诉的问题不及时办理或答复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情形。

第十条 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机关工作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效能问责:

(一)无故迟到、早退、旷岗或脱岗的;

(二)上班时间上网炒股、聊天、购物、玩游戏、观看娱乐视频,或群聚闲聊等情形的;

(三)对咨询、来访、办事的群众态度冷漠、言行粗暴,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的;

(四)其他违反机关工作纪律的情形。

第十一条 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相关领导予以效能问责:

(一)不按规定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 众意见大的;

(二)绩效考评被评为不合格单位的;

(三)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被效能问责的;

(四)应当给予本单位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而不执行的;

(五)对上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交办、转办的事项,故意拖延、推诿,不认真办理的;

(六)对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无故不纳入的;

(七)其他应当给予效能问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处理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或者免予问责:

(一)积极配合问责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二)及时采取措施,认真纠正和整改,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第十四条 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不良后果发生的,免予效能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五条 效能问责的方式为:

(一)诫勉教育;

(二)通报批评;

(三)效能告诫;

(四)组织处理。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第十六条 具有本办法第七条至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应当给予纪 律处分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七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效能问责,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统称问责机关)决定。

上级机关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下级机关工作人员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八条 问责机关对下列反映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线索和材料予以受理: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问责机关投诉的;

(二)上级部门交办的;

(三)新闻媒体曝光的;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提出的;

(五)司法、审计、信访、法制等部门移送的;

(六)问责机关在开展监督检查、绩效管理工作中发现的;

(七)其他需要进行受理的情形。

问责机关受理上述事项后,应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调查。

第十九条 对于事实简单清楚,无需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条 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问责机关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必须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二)调查时应当收集、查证有关证据,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并做好调查记录;

(三)调查取证结束后,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并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问责机关应当经过集体研究,在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给予问责、不予问责或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决定给予问责的,应当制作《效能问责决定书》。《效能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被问责人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 责依据、问责方式、申诉途径、问责决定机关的名称、作出决定的日期等,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三条 《效能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抄送同级组织、人事、财政部门备案,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四条 决定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并办理交接手续。

决定由下级问责机关问责的,应当及时交办。下级问责机关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将问责结果报告上级机关。

第二十五条 被问责人不服问责机关所作问责决定的,可以自收到《效能问责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问责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提出书面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及时将申诉处理决定书送达申诉人和原问责机关。

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六条 受理申诉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问责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或者责成原问责机关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撤销原决定,重新调查或者责成原问责机关重新调查,并作出决定。

第二十七条 调查、处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处理的;

(三)本人或其近亲属与调查、处理有利害关系的。

第二十八条 问责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当将收集、查证的有关证据、调查报告、问责决定等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结果运用 第二十九条 机关工作人员被问责的情况,应当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一)被诫勉教育、通报批评的,取消当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扣发当绩效奖金;

(二)当年内被效能告诫1次的,考核不能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当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以上的,考核评定为不称职。被效能告诫的,取消当绩效奖金,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第三十条 单位当年内机关工作人员被问责2人次以上的,取消该单位当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对该单位主要领导予以效能问责;当年内被问责3人次以上的,依照相关程序规定核减该单位一个工作人员编制。

第三十一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效能问责的情况,应当作为所在单位绩效考评的扣分依据。

第三十二条 机关内部其他人员违反第七条至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由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处理。在结果运用上,视同该单位机关工作人员违规。

第三十三条 挂职、跟班学习或抽调借用人员违反第七条至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在结果运用上,视同使用单位机关工作人员违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其他具有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各级各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实施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效能问责是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警示告诫的责任追究方式。

第四条 实行效能问责,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依法依规、权责一致,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效能问责:

(一)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不力的;

(二)损害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失职渎职、决策失误,情节较轻的;

(四)吃、拿、卡、要,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

(五)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

(六)工作作风粗暴,服务态度恶劣的;

(七)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制度和机关管理规定的;

(八)其他应当给予效能问责的情形。

第六条 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单位相关领导予以效能问责:

(一)不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意见大的;

(二)绩效评估被评为差等次的;

(三)一年内因上级机关实施监督检查而受到效能问责3人次以上的;

(四)应当给予本单位工作人员效能问责而不实行的;

(五)对上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交办、转办的事项,故意拖延、推诿,不认真办理的;

(六)其他应当给予效能问责的情形。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七条 效能问责的方式为:

(一)诫勉教育;

(二)通报批评;

(三)效能告诫。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处理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或者免予问责:

(一)积极配合问责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二)及时采取措施,认真纠正和整改,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第十条 具有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情形,应当给予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一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效能问责,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统称问责机关)决定。

上级机关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下级机关工作人员作出问责决定。第十二条 对于事实简单清楚,无需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三条 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问责机关组成调查组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组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

(二)调查组应当收集、查证有关证据,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予以采纳,并做好调查记录;

(三)调查结束后,应当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第十四条 调查、处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其近亲属与调查、处理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处理的。第十五条 问责机关应当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给予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

第十六条 决定给予问责的,应当制作《效能问责决定书》。《效能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被问责人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问责机关和申诉途径等。

第十七条 《效能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十八条 被问责人不服问责机关所作问责决定的,可以自收到《效能问责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问责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提出书面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及时将申诉处理决定书送达申诉人和原问责机关。

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出的问责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十九条 受理申诉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问责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或者责成原问责机关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撤销原决定,重新调查或者责成原问责机关重新调查,并作出决定。

第五章 结果运用

第二十条 机关工作人员被效能问责的,取消当年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扣发当年绩效奖金。

第二十一条 机关工作人员当年内被效能告诫1次的,考核不能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当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以上的,考核评定为不称职。

第二十二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效能问责的情况,应当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内容和所在单位绩效评估的扣分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其他具有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通知》(闽委办[2001]59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宁波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宁波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日常管理制度,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作风不正,执纪不严,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方式。

第四条 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分级管理、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六条 履职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贯彻中央(上级)政策、法规、文件、规定等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

(二)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制定的工作目标、下达 的指令性任务以及上级的批示、指示等落实不及时、执行不力,致使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点任务等不能按规定时间推进或完成的;

(三)不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导致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任务不落实的;

(四)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不经集体讨论决定,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未按法定权限、程序和规则进行决策,或决策咨询机制不健全,没有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未经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作出重大事项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职责范围内承办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或作出明确答复,首接(问)责任制不落实,对公开、公告、公示的内容应予说明解释而未一次性告知,致使承办事项无法落实或群众来回折腾的;

(六)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事项,该牵头的不牵头、该担责的不担责、该配合的不配合,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影响工作进程的;

(七)对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征地拆迁、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信息不透明、解决不及时或处置不公正、不公平的;

(八)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网络等渠道诉求反映的事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认真办理,未及时处理答复的;对上级交办、有关部门协调的群众诉求事项办理不力,逾期办结或被退回重新查处的;发生较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和有重大影响的恶性个访,有

关单位领导未按规定要求不到现场处理的;

(九)未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者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对下级报告、请示的事项不签署具体意见、不作具体指示,或对所属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失职行为、工作效能等问题失察失管,不采取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或应予问责而不作出问责决定的;

(十一)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中,应管办分离而不管办分离,或者无正当理由,应进而不进交易中心的;

(十二)瞒报、迟报、漏报、谎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其他重要情况的;

第七条 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实施行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行政裁决、行政确认、政检查等行政执法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作出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的;

(二)无法定依据或未按法定种类、标准、程序、幅度、范围、权限、时限实施或变更行政许可(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行为的;

(三)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群众意愿,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

(四)强制企业参加培训、学术研究、考核评比、学会和协会,强制企业接受检测、咨询等服务,向企业推销商品、索取赞助、报销费用的;

(五)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公开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办机构、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和监督渠道,或公开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搞虚假公开,或者不按公开承诺的内容履行职责,致使服务对象权益受到损害的;

(六)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浪费财政专项资金或者政府代管资金的;

(七)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伪造账目凭证、报表,乱挤成本、费用,滥发奖金、补贴、实物的;

(八)在项目建设的规划、立项、审批、招投标、土地(房屋)征收、物资采购等工作中,插手干预,故意设卡,推诿拖延的;

(九)干预、限制、阻碍党政职能部门、司法机关依法进行管理、监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授意、指使、纵容他人弄虚作假,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妨碍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致使诉求人反映的问题办理不公,或阻塞群众诉求渠道,扣压、销毁群众诉求举报材料,打击报复、作风粗暴、激化矛盾的;

(十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以及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执法检查行为的;

第八条 行为失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或利用工作之便、职务影响吃、拿、卡、要的;

(二)不服从管理,拒不接受正常的岗位调整或工作安排的;

(三)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活动,串岗脱岗,擅离职守的;

(四)保密工作不落实致使出现文件、档案、资料等泄密、损毁、丢失,或者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党和国家秘密以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行政相对人隐私,或者擅自宣布、泄露涉及秘密的会议内容、文件资料等,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五)在公众场合或大众媒体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言论,或指使、怂恿有关人员无理取闹,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的;

(六)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造成选人用人失察的;

(七)违规利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

(八)违反公务接待规定,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不按规定审批、结算、列支接待费用,或不按时公示公开和上报公务接待情况的;

(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私驾、违规停放,或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使用公车、发放车贴和使用公共交通经费的;

(十)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用公款旅游或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十一)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

第九条 其他履职不力、滥用职权、行为失范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和庸、懒、散、奢行为的,应当问责。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效能责任:

(一)管理和服务对象弄虚作假,致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正确行使职权的;

(二)因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规定、要求,无法认定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的;

(三)因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发生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十一条 问责方式:

(一)书面告诫;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九)辞退(解聘)

(十)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方式。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十二条 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

被问责的其他工作人员,一年内不得晋职晋级。被问责人员同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第十三条 根据情节轻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较轻,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采用书面告诫、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方式;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采用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解聘)的方式。

已调离工作岗位人员在任职期间存在问责情形的,应追踪问责。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

(一)拒绝纠正错误的;

(二)一年内被问责两次及以上的;

(三)干扰、阻碍调查处理的;

(四)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及相关人员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问责情形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问责:

(一)主动纠正错误,有效防止和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问责情形的。

第四章 责任区分

第十六条 根据不同情形和应承担的责任,问责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三种。

(一)直接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决定性责任的。

(二)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三)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的。

第五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七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按照管理(任免)权限进行。被问责人员的管理(任免)权限所在机关(单位)为问责决定机关。

第十八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问责决定机关受理以下问责线索: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

(二)巡视、检查、考核中发现的;

(三)新闻媒体曝光的;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

(五)司法、审计、信访等部门提出的;

(六)上级部门交办的;

(七)其他问责线索来源。

收到问责线索后,应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应及时移送受理机关。

第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受理问责事项后,应及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视情也可直接进行调查。调查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调查组对有关问责事项开展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问责对象所在单位相关人员意见,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二)调查组发现事关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

(三)调查组将调查中查明的事实及问责依据告知问责对象,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四)调查组查清事实后,应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五)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调查的,查清事实后,应及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二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根据调查组的问责建议,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一条 问责案件应当及时办理,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作出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

第二十二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应当制作《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决定书》(见附件)。决定书应包含以下内容:被问责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申诉期限、受理机关、问责决定机关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三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印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达问责对象。问责处理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四条 问责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相关部门(单位)应及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告知问责决定机关,回复问责建议机关。有关问责材料应及时归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五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或者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被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或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接到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

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

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办理问责事项的工作人员与被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已施行的我市相关规章,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借调(挂职)、聘用人员],以及市各级各类机关的借调(挂职)、聘用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各地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问责决定书

中共宁波市纪委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市监察局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8 月 日

附件

问责决定书

XX问决[20XX] X号

关于对XXX同志问责的决定

第一部分:被问责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问责事实;

第三部分:问责依据、问责方式和生效时间;

第四部分:被问责对象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

XXXXXX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本问责决定书一式()份

宁波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发布日期:2013-09-09 访问次数: 151

信息来源:市纪委

字号:[ 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宁波市纪委、组织部、监察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甬纪发〔2013〕2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执行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日常管理制度,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作风不正、执纪不严,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方式。

第四条 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分级管理、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五条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六条履职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贯彻中央(上级)政策、法规、文件、规定等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或打折 13

扣、做选择、搞变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

(二)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制定的工作目标、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以及上级的批示、指示等落实不及时、执行不力,致使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点任务等不能按规定时间推进或完成的。

(三)不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导致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任务不落实的。

(四)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不经集体讨论决定,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未按法定权限、程序和规则进行决策,或决策咨询机制不健全,没有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未经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作出重大事项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职责范围内承办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或作出明确答复,首接(问)责任制不落实,对公开、公告、公示的内容应予说明解释而未一次性告知,致使承办事项无法落实或群众来回折腾的。

(六)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事项,该牵头的不牵头、该担责的不担责、该配合的不配合,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影响工作进程的。

(七)对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征地拆迁、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信息不透明、解决不及时或处置不公正、不公平的。

(八)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网络等渠道诉求反映的事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认真办理,未及时处理答复的;对上级交办、有关部门协调的群众诉求事项办理不力,逾期办结或被退回重新查处的;发生较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和有重大影响的恶性个访,有关单位领导未按规定要求到现场处理的。

(九)未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者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对下级报告、请示的事项不签署具体意见、不作具体指示,或对所属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失职行为、工作效能等问题长期失察失管,不采取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或应予问责而不作出问责 14

决定的。

(十一)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中,应管办分离而不管办分离,或者无正当理由,应进而不进交易中心的。

(十二)瞒报、迟报、漏报、谎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其他重要情况的。

第七条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作出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的。

(二)无法定依据或未按法定种类、标准、程序、幅度、范围、权限、时限实施或变更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行为的。

(三)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群众意愿,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

(四)强制企业参加培训、学术研究、考核评比、学会和协会,强制企业接受检测、咨询等服务,向企业推销商品、索取赞助、报销费用的。

(五)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公开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办机构、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和监督渠道,或公开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搞虚假公开,或者不按公开承诺的内容履行职责,致使服务对象权益受到损害的。

(六)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浪费财政专项资金或者政府代管资金的。

(七)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伪造账目凭证、报表,乱挤成本、费用,滥发奖金、补贴、实物的。

(八)在项目建设的规划、立项、审批、招投标、土地(房屋)征收、物资采购等工作中,插手干预,故意设卡,推诿拖延的。

(九)干预、限制、阻碍党政职能部门、司法机关依法进行管理、监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授意、指使、纵容他人弄虚作假,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妨碍案 15

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致使诉求人反映的问题办理不公,或阻塞群众诉求渠道,扣压、销毁群众诉求举报材料,打击报复、作风粗暴、激化矛盾的。

(十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以及不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执法检查行为的。

第八条行为失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或利用工作之便、职务影响吃、拿、卡、要的。

(二)不服从管理,拒不接受正常的岗位调整或工作安排的。

(三)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活动,串岗脱岗,擅离职守的。

(四)保密工作不落实致使出现文件、档案、资料等泄密、损毁、丢失,或者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党和国家秘密以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行政相对人隐私,或者擅自宣布、泄露涉及秘密的会议内容、文件资料等,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五)在公众场合或大众媒体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言论,或指使、怂恿有关人员无理取闹,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的。

(六)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造成选人用人失察的。

(七)违规利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

(八)违反公务接待规定,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不按规定审批、结算、列支接待费用,或不按时公示公开和上报公务接待情况的。

(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私驾、违规停放,或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使用公车、发放车贴和使用公共交通经费的。

(十)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用公款旅游或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 16

活动的。

(十一)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

第九条其他履职不力、滥用职权、行为失范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和庸、懒、散、奢行为的,应当问责。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效能责任:

(一)管理和服务对象弄虚作假,致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正确行使职权的;

(二)因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规定、要求,无法认定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的;

(三)因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发生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十一条问责方式:

(一)书面告诫。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九)辞退(解聘)。

(十)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十二条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

被问责的其他工作人员,一年内不得晋职晋级。

被问责人员同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第十三条根据情节轻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较轻,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采用书面告诫、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方式。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采用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解聘)的方式。

已调离工作岗位人员在任职期间存在问责情形的,应追踪问责。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

(一)拒绝纠正错误的。

(二)一年内被问责两次及以上的。

(三)干扰、阻碍调查处理的。

(四)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及相关人员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问责情形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问责:

(一)主动纠正错误,有效防止和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问责情形的。

第四章 责任区分

第十六条 根据不同情形和应承担的责任,问责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三种。

(一)直接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决定性责任的。

(二)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三)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的。

第五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七条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被问责人员的管理权限所在机关(单位)为问责决定机关。

第十八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问责决定机关受理以下问责线索: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

(二)巡视、检查、考核中发现的。

(三)新闻媒体曝光的。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

(五)司法、审计、信访等部门提出的。

(六)上级部门交办的。

(七)其他问责线索来源。

收到问责线索后,应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应及时移送受理机关。

第十九条问责决定机关受理问责事项后,应及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视情也可直接进行调查。调查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调查组对有关问责事项开展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问责对象所在单位相关人员意见,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二)调查组发现事关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

(三)调查组将调查中查明的事实及问责依据告知问责对象,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四)调查组查清事实后,应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出处理建议。

(五)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调查的,查清事实后,应及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二十条问责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调查处理建议,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作出问责决定,并向问责建议机关进行回复。

第二十一条问责案件应当及时办理,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作出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

第二十二条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应当制作《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决定书》(见附件)。决定书应包含以下内容:被问责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申诉期限、受理机关、问责决定机关印章和作出 20

决定的日期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三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印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达问责对象。问责处理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四条问责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相关部门(单位)应及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告知问责决定机关。有关问责材料应及时归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五条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或者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被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或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接到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

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办理问责事项的工作人员与被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发布之前已施行的我市相关规章,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借调、挂职、聘用人员),以及市各级各类机关的借调、挂职、聘用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各地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问责决定书(样本)

XX问决〔20XX〕X号

关于对XXX同志问责的决定

第一部分:被问责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问责事实;

第三部分:问责依据、问责方式和生效时间;

第四部分:被问责对象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

XXXXXX单位(印章)

年月日

本问责决定书一式()份

第五篇: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本报讯 10月16日,市委印发了《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强化机关人员的法纪意识和工作效能,切实做到遵纪守法与干事创业相统一,推动全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及其工作部门(含其内设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挂职、聘用和借用人员。

具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四条 不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存在打折扣、变调、走样等问题,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二)对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改革任务落实不力,影响改革成效的;

(三)对重点项目推进和重要事项落实跟进不及时、措施不得力,影响建设进度和工作进程的;

(四)谎报工作成绩,掩盖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不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和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敷衍塞责,对下级请示、报告事项办理不及时,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的事项说明、请示、移送不及时或者擅自越权办理,对综合性工作不主动牵头或不积极配合,贻误工作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不认真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应当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的;

(三)不认真履行审查、监管职责,违规审批或失察失管,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违法违规实施行政行为,致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拖延执行执纪执法机关、监督管理部门依纪依法作出的决定的;

(六)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对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防范不力、处置不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和整治不力,致使事件发生的;

(二)瞒报、迟报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等重要事件的;

(三)未建立和落实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或应对不力、处置不当,致使事态恶化的;

(四)在组织群众性活动中不认真落实安全防范和补救措施,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事件的;

(五)对媒体曝光的涉及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事件报告不及时或处置不当,致使事态扩大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对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防范不力、处置不当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以及变相提供或接受违规公款接待的;

(二)办公用房超出规定面积或者豪华装修,以及违规占用两处以上办公用房的;

(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以及违规举办或参加节会庆典活动的;

(四)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或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会员卡、电子礼品卡的;

(五)违规配备使用管理公务用车或私车公养的;

(六)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

(七)参与公款娱乐健身活动或违规出入私人会所的;

(八)进行公款旅游的;

(九)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工作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不认真落实包村联户等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和确定的为民所办实事落实不到位的;

(三)在落实惠民政策中以权谋私、虚报冒领、私分滥发、优亲厚友的;

(四)有与民争利、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

(五)不积极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造成群众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或在处理信访事项中态度生硬、方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在环境治理、安全生产、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执法不严,致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工作不力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损害企业合法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简政放权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违反规定对企业进行检查、收费、罚款、摊派和考核评比的;

(三)强制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或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检测和培训咨询等有偿服务的;

(四)利用职权收受或索要企业礼品、礼金或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会员卡、电子礼品卡等,或接受企业安排的宴请、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五)对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不受理、不制止、不查处甚至纵容、包庇的;

(六)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不遵守工作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无故迟到、早退、脱岗、离岗,贻误工作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工作时间从事打牌下棋、玩游戏、上网炒股、聊天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的;

(三)因公(私)外出不请假或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

(四)工作日午间饮酒的;

(五)工作中搞不团结,搬弄是非,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不遵守会场纪律,开会迟到、早退等影响会场秩序的;

(七)处理群众合理诉求态度冷漠,语言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违反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影响工作效能的;

(九)不遵守工作纪律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一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的方式分为:

(一)诫勉谈话;(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三)通报批评;(四)责令公开道歉;(五)停职检查;(六)调离岗位;(七)引咎辞职;(八)责令辞职;(九)免职;(十)辞退或解聘。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二条 问责方式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程度确定:

(一)情节较轻,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或解聘的方式问责。

第十三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被问责人涉嫌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已调离岗位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原任职期间存在问责情形的,应追踪问责。

第十五条 受到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取消当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一年内不得提拔。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垂直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所列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向有管理权的部门提出问责建议。

第十七条 问责程序参照《潍坊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相应条款执行。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等对相关问责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0910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

    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根据《中华......

    玉屏侗族自治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告诫问责(暂行)办法

    玉屏侗族自治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告诫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的管理和监督,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

    浙江省效能问责办法

    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组〔2007〕45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现将《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

    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作风和效能建设,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某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我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情况汇报 《某市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我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

    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

    ??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全县干部队伍作风和效能建设,牢固树立“......

    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知识测试

    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知识测试 一、是非题(3分×10 = 30.0分) 1.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告诫以上问责的情况,应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考察内容。 A、对 B、错2. 根据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