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胜乡xx村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2
盐边县国胜乡x x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把2012年至2015年确定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年”,扎实开展“攀枝花市社会管理居民(村民)满意社区(村)”和“攀枝花市社会管理居民(村民)满意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我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市级试点。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幸福社会,推动全村又好又快发展,结合x x村的实际,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望的必然选择,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强基固本、完善网络,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我村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村民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加快建设富裕国胜、文明国胜、和谐国胜,营造祥和、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领导
1、明确工作职责:根据我村的实际,制定制度明确职
责,从工作上完善措施,从考核上强化责任,标本兼治地抓好社会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社会管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责任人实施警示和党政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对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社,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干部问责。
2、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村社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责任人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强化经费保障和完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经费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村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承担实施创新工作项目的责任人,建立健全定期督办、检查、考核机制,严格组织验收,严格兑现奖惩。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实现组织体制机制完善规范;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四、工作内容
(一)突出抓好网格体系构建
1、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 — 2 —
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口居住位置、面积、资源、事物、方便服务等要素将我村划分为四个四级网格。在以社为单位,以8—10户左右为标准设置网格,每个网格选出1—2名责任人,同时对网格责任人进行公示,方便服务群众。形成村民委员会—网格管理小组—十户长为线条,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
2、我村的四个第四级网格由各社的社长担任责任人。将巡查作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采集信息,了解掌握村民基本情况、社情动态以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等情况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明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3、网格既是责任单位,又是活动载体,更是服务平台。围绕服务人民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管理、社会治安联防、情报信息报送等重点工作。各个网格责任人明确其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将工作的成绩与评优奖惩挂钩,提高服务管理实效。努力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真正做到沉到网格、重心向下、资源向下。
(二)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构建以村支部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综合服务站和综治工作站为依托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村综治工作站是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主要负责我
村的村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在村支部书记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牵头协调村治安防控、信访调解、帮教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事务
加大对后进社帮扶力度。大力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经济贫困、矛盾突出、治安混乱的后进社,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变后进社面貌。
(三)突出抓好民生安全工作
1、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围绕辖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实际感受和需求,深入排摸和及时整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问题症结,更加注重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性犯罪的防范打击,更加注重解决好“小案件”、“小事件”、“小问题”,确保“两抢一盗”等可防性侵财案件明显下降。
2、成立有一定数量的治安志愿队,对重点防控部位开展治安巡逻,同时在村民集中地宣传相关知识,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员进行询问,并建立来访台帐。
3、要高度重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定期不定期对各社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及时整改和处理各类隐患,对处理不了的,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把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安全需求。
(四)突出抓好源头预防工程
1、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的原则,积极构建源头预防、大调解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机制。
2、村是所在辖区矛盾纠纷排查的责任主体。要把排查责任落实到各工作网格和网格责任人,建立排查分析制度,第四级网格要坚持每天巡查、每天报告。第三级网格坚持每周对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问题和特殊人群进行一次集中分析,并逐级建立工作台帐。
3、要切实加强信息情报工作,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对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公共事件、重要敌情动态和重要紧急情况要按规定第一时间上报。同时建立第四级网格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依法稳妥处置、有效稳控,防止矛盾激化和事件升级。
(五)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管理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村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完善青少年“红黄绿”管理机制、实行
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五帮一”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3、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外辅导组,切实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
国胜乡x x村委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镇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工作格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博发〔2013〕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以“富裕、生态、和谐”为标志的活力**、文明乡镇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工作往实处抓、重心向基层移”和“主动维稳、能动司法”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六位一体”(坚持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法治化建设规范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完善责任体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纵向立体化、横向全覆盖工作进程,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五个防止发生”和“一个大幅度下降”(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防止发生政治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以及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来镇及镇以上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工作目标,维护全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二、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工程
1、目标要求。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网格化代办”工作经验为蓝本,按照“镇办负责、村居落实,层级管理、网格运行”的原则,微观细化管理单元,激活优化服务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无缝隙服务。2013年8月底前,全镇、村(居)全面完成网格化管理划定,建立镇、村(居)、居民小组三级网格,实行“三定”模式(定格、定人、定责),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工作力量、融合群众关系,实现“四个全部”(全镇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场所全部划进网格;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国土、安全监管、劳动保障、计生、民政、物业管理、群防群治等资源全部延伸到网格;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公益服务、民情诉求、政策咨询等社区事务全部纳入网格进行代办),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2、网格划定。以镇为责任主体,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第一级网格为镇,第二级网格为村(居),第三级网格为基础网格,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文化相近、资源相通”的原则科学设置。村(居)可依托村庄和居民小组划定,一个基础网格一般不超过200户。各级网格划分要有利于包干负责、上门走访、专业服务、全程代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民居。
3、人员配置。每个网格至少配备2名网格负责人,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直接责任人,全面协调解决各项事务。第一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第二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三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专职工作者、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担任。以镇为主体,优化基层党组织成员、机关干部、社区民警、物业保安,信访、计生、民政、信息联络员等人员配置,为每个基础网格选配2-3名专兼职管理员。根据每个网格范围大小和服务内容,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楼栋长、村(居)民代表、医生、教师、村(居)志愿者等资源,分级分类组建专业性服务团队,面对面服务网格群众。镇里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协会,镇延伸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分会,强化社会协同、群众参与。
4、工作职责。依据三级网格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逐一明确工作职责。
(1)一级网格工作职责:全面负责网格划定和运行管理,安排部署网格内重大事项和工作;负责一级网格数据信息的整理上报、台帐汇总、分析研判和归档管理;指导办理村居(居)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收集整理村(居)民意见和建议,对二级网格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置或上报;对二、三级网格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专兼职网格管理员进行教育培训。
(2)二级网格工作职责:受理村(居)民要求代办事项、群众投诉等日常业务工作;做好网格内各类数据信息、台帐和档案的汇总管理工作,及时向一级网格报送信息;指导监督基础网格开展工作;协调处置基础网格上报的问题。
(3)三级网格工作职责: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础信息;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记录《民情日志》,反映村(居)民的诉求和愿望;代办村
(居)民委托事项;协调联系网格专业性服务团队,帮助村(居)民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做好矛盾调处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掌握上报影响稳定的苗头和动态,配合协调处理好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和谐村(居)建设,做好村(居)安排的其他工作。
5、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七项制度,实现网格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常态化走访机制。以基础网格为主体,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和社情民意大调查活动。每个季度每户至少要入户走访一次,每月每户要电话回访调查一次。对网格内重点管理服务对象每月走访一次,在重要敏感时期和突发矛盾纠纷等随时走访,确保情况在第一时间掌握,问题在第一时间处理,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
(2)跟踪式服务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整合驻村(居)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服务资源,组建松散型、专业性服务团队,根据网格群众需求和网格管理员请求,及时提供跟踪式、亲情化服务。
(3)全方位代办机制。全面落实《关于实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的通知》(八发〔2012〕21号)要求,将代办事项全部纳入基础网格,由网格管理员和服务团队全程代办或协助办理。
(4)例会式研判机制。第一级网格每月召开一次研判会,第二级网格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第三级基础网格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分析研判、及时妥善处置。
(5)信息化管理机制。按照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建立集诉求受理、信息采集、综合监管、协调指挥和记录评价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对管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医疗、教育、土地承包等信息资料实行动态化、即时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效能。
(6)动态化考核机制。通过落实包保责任、走访代办、民情日志、回访反馈、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动态考核,奖优罚劣,末位淘汰。
(7)规范化标识机制。在村(居)服务中心悬挂网格划分示意图,在楼栋、单元等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向住户公布网格负责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管理职责等信息,做到网络健全、标识鲜明、职责明确、人员到位。
6、工作步骤:
本网格化管理工程分五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1月-2月):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制定规划。依照区里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总体谋划布局,研究规划本辖区的网格分布图,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及办公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开好动员大会,搞好试点工作,统一组织实施。
(2)第二阶段(3月-4月):布局建成、展板上墙、人员进驻。镇完成一级、二级网格编制,制成彩色图版上墙。村(居)完成二级、三级网格编制,制成彩色图版上墙。网格管理人员到岗到位,依据划定的不同级别网格,将有关人员信息在图谱上标记清楚。
(3)第三阶段(5月):统一培训,建档立制,规范运行。镇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对配备的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职能、任务、制度等,提高群防群治及服务群众的能力。各级网格管理人员配备专门工作手册、工作日志等,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实现即时化、动态化管理,为网格化管理规范运行打好基础。
(4)第四阶段(6月):半年总结,现场观摩,打分排名。届时组织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村(居)逐个观摩评比,对网格化管理领导机构、实施方案、人员配备、工作职责、机制建立、基础台账等具体工作以及“四个全部”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打分,计入考核。对进展缓慢、工作滞后的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5)第五阶段(7月-8月):机制健全,运行高效,初见成效。在合理划分网格的基础上,由镇党委、政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建设、综合协调、民生保障、法律援助、信访调处、治安保卫等服务团队,将部门职能进驻网格,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重点工作、服务内容和管理主体全部纵向直通到网格,为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布各组联络人及电话,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服务。全镇三级网格衔接有序、配合密切,信息流转纵向贯通,应急处置横向联动,网格作用切实发挥,力争在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工作措施和绩效成果上实现创新和突破。2013年8月底前,辖区内的村(居)完成网格化管理工程任务。
三、全面实施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
1、目标要求。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依托,建设覆盖全镇、布局合理、高效实用、管理规范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到2013年10月底前,建成规划布局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镇人口信息、治安防范、城管执法、交通管理、环保监督、安全监察、物业管理、校园监督以及党建管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精神文明、民政双拥、社区服务等立体化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水平。
2、覆盖范围。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本镇实际,覆盖范围包括以下:
(1)党政机关、水电气热、广播电信、山机集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等;
(2)金融系统、医院、商场超市、网吧、停车场、酒店等;
(3)省道、居民小区、村庄主要干道和主要街道等。
(4)广场、运动场、繁华地段;
(5)治安复杂区域或案件高发区域;
(6)**、福山派出所确定的其它覆盖目标。
3、主要任务。2013年10月底前,实现目标100%覆盖。
(1)扩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模。加快三级视频监控中心建设,2013年10月底前,实现辖区内80%、覆盖范围内100%视频监控平台与公安机关联网。政府投资建设在公共部位的视频信号上传率和其他单位自建的重点部位视频信号上传率均达到1OO%。
(2)建设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合理规划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宽带,充分考虑视频图像信息互联网或利用广电、党员远程教育等现有网络系统,实现与公安机关互联互通。各单位自建的视频专网和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其他监控图像资料有选择性地储存在监控中心,实现集中监控、信息共享。
(3)加大卡口对接规模及标准化建设。依照国家统一标准(GB/T28181以及GA/T669.9-2008)和《卡口信息识别、比对、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加快卡口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工作。2013年10月底前,实现公安机关对覆盖范围内视频图像平台与同级卡口系统数据共享。
(4)设立区、镇两级公安图像信息数据库。依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统一的图像信息视频资料数据库。
(5)加强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管理。2013年10月底前,各单位要组建监控图像信息研判队伍和设备维护队伍,加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
4、组织运行。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共建,统筹全局、各负其责”的原则,在论证、建设、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实际、有序的组织运行。
(1)科学论证。依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坚持 “资源整合、切实管用,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的原则,组织高层次专家进行科学规划论证,统一组织实施。
(2)整合资源。对镇、企事业单位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建、新建目标纳入规划,与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管理。
(3)科学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整体联动,一个平台、多个终端。依托各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公安机关,实现联网联动、信息共享。
(4)有序运行。配备专业人才,建立技术人才队伍,最大最好地发挥视频监控在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制定值守、报告、处置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保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有效运行。
5、工作步骤:本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月-2月):动员部署,制定规划。镇派出所负责全镇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设计规划,制定方案、成立机构,组织高层次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排查视频监控盲区盲点,科学确定全区视频监控密度和监控网点的总体布局,制定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时间表”、“路径图”,细化量化指标,落实到单位、到人。
(2)第二阶段(3月-6月):组织实施,统一备案。镇依照区里总体部署,负责规划、实施本辖区社会面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建成二级视频监控中心,将辖区内公共位置监控探头全部接入视频监控中心,并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规划、实施、监督本系统内的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并建成三级视频监控中心;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主要负责本单位内部及周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建设,并按标准要求接入二级视频监控中心。对已建在用的监控系统到区公安分局统一备案,并进行接入检测。新建的监控系统必须经过公安机关审核验收。
(3)第三阶段(7月):现场观摩,打分排名。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村(居)、企事业单位逐个观摩评比,现场打分,计入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事业单位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完不成任务指标的村(居)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4)第四阶段(8月-10月):整合资源,有序运行。在建成三级视频监控中心的基础上,由区公安分局依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统一的图像信息视频资料数据库,设立区、镇两级公安图像信息数据库,建成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加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
四、全面实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工作目标。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社保、计生、国土等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全面建成区、镇、村(居)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2、建设标准。按照科学、规范、统一、实用的原则,建设规范化的办公场所,镇依托现有的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挂牌“**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各村(居)依托现有办公场所统一挂牌“××村(居)服务中心”。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村(居)服务中心建设由各单位结合实际确定。新建住宅小区要将村(居)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小区建设总体规划,作为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环节的重要内容统筹保障。
3、主要任务。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决策部署,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抓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典型推广等重点工作;
(2)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好治安防控、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
(3)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4)了解社情民意,理清辖区人、地、物、情、事、组织等情况,建立基础信息库,实行分层管理;
(5)服务百姓生活,做好群众事务干部代办工作,发展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解决群众困难问题;
(6)推进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法制教育、“四德建设”等活动,倡导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发挥自治作用;
(7)建立健全村(居)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即时化物业管理和服务;
(8)加强教育管理,做好中心工作人员、基层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培训工作;
(9)完成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4、运行机制。以各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自下而上建立村(居)、镇纵向贯通的信息流转处置机制,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相关部门横向集成的联动机制。逐步推进以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为依托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信息指挥平台建设。
(1)镇一级,由镇党委牵头,整合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社保、计生、房管等部门资源进驻中心,统一设置服务窗口,实行开放式联合办公、柜台式服务、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问题。设置综治维稳、矛盾联调、信访接待、便民服务等功能区,设立咨询、综治、矛盾调解、信访代理、法律援助、事务代办和社保、计生、民政、物业监管等服务窗口,设置热线电话、民情网站、电子邮箱,受理群众咨询、求助、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反馈。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
(2)村一级,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建立村(居)服务中心。组织包村干部、村官助理、驻村民警、妇联、计生、社保员、农业技术员、卫生协管员、志愿者等人员集中办公。设立事务代办、治保、矛盾调解、社区矫正、计划生育、法律服务、卫生协管、志愿服务、物业管理等窗口,实行“一站式、上门式、定期式、定点式、代办式、志愿式”解决群众诉求。达到“有办公场所、有会议室、有文体活动阅览场地、有村(居)民培训场所、有医疗卫生室、有便民商业网点、有相应的对接信息系统、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有便民服务热线和服务卡、有固定进驻中心工作人员”等“十有”标准。进驻中心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
5、工作步骤:本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1月-2月):按照区里总体部署,召开由全镇及区综治委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动员大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各村(居)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成立工作机构,选好依托平台,筹备建设方案,总体谋划布局。各村(居)做好试点启动工作,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培育典型样板,边试点边推进。
(2)组织实施阶段(3月-5月):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现有资源,统一挂牌、设置窗口、充实人员、明确职责、规范运行。在全区初步形成以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居)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基础网格管理员为支点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组织体系,构建起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3)现场测评阶段(6月):届时组织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辖区村(居)逐个观摩评比,对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打分,计入考核。对进展缓慢、工作滞后的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计入考核成绩。
(4)总结完善阶段(7月-8月):充实工作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建好、管好、用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逐步推进以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为依托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区镇村”纵向贯通的信息流转处置机制以及相关部门横向集成的联动机制,确保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联抓。2013年8月底前,辖区内100%的村(社区)完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五、强化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推进。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基层社会稳定根基的重要途径,是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的深化提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三项重点工作。各村(居)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确保“三大工程”扎实有效推进。
2、强化资源整合。各村(居)要按照“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共建、各负其责”的要求,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将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场所共用、人员集成,避免重复投资、浪费资源。要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将其打造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3、强化抓点带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推进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分类筛选确定一批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要做好示范点的制度设计、流程规范、成果展示等工作,发挥其先行先试、典型引路的作用,不断积累创造经验。要按照“典型引领、批次推进、全面覆盖”的步骤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三大工程”落实。
4、强化督导考核。镇里将“三大工程”建设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体系,成立督导考核组,采取集中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半年一观摩评比,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在全镇通报批评,取消评先树优资格。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结合太和镇实际,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对加强和创新我镇社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 1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意见
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协作配合机制。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三)总体目标。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由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区综合服务加强、重点区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强;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整合行政职能、进一步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民主法治。
二、全面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社会情况收集传递机制、民意诉求回应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村(社区)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全面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面向群众、扎根基层、覆盖各行各业的调解员队伍,健全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建立联合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疏导调解的衔接联动,推动“大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改造,加强公共复杂场所和特殊行业管理,坚持改造和整治相结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村社、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的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相关工作制度,严防脱管、漏管和再犯罪。健全监管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安置帮教责任机制。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实现强制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工作方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打
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实行长期预警、定时通报。
(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实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法律监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全覆盖;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搭建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服务平台。
(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社会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构建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成立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各村(社区)、企事业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构,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镇创新管
理领导小组要制定培训计划,提高社会管理创新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变,推动党委、政府的工作主要职能和重心逐步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强化和落实保障措施。镇政府要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稳定基层政法、维稳、综治、信访、民政等队伍的政治经济待遇政策,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做事。
(三)筑牢社会管理根基。充实和整合维稳、综治、信访、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力量,形成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工作大平台。加快组建专业社工队伍,大力发展群防群治力量,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督查考评。镇党委、政府将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机关各部门、村(社区)目标管理和年终考核,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业绩评定、奖励惩戒挂钩。机关各部门、村(社区)委会也要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的目标考核,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决定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具体办法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附件:太和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刘凯(党委书记)
余继祖(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黄素琴(人大主席)
袁成斌(党委副书记)
张华(党委副书记)
苏培永(副镇长、武装部长)
成员:赵丹(派出所所长)
费月华(组织委员、妇联主席)
侯崇军(综治办主任)
袁万忠(司法所所长)
文蓓(民政办主任)
陶学华(财政所所长)
熊志珍(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各村、社区书记:贾丽平(社区)陈福春(大林)夏定明(狮子湾)雷富贵(建国)陈洪波(三江)韩清平(河东)朱长明(龙亭)张安平(龙石)黄建明(仙桥)何康蜀(新桥)王贤一(永丰)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3月28日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3月28日印
第五篇: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林业局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构建和谐柴河、幸福柴河、平安柴河,为我局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结合林业局社会管理的现状和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探索创新为动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林业局实际,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二)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 1
化管理,努力实现由“治理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林业局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五)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从林业局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街道改革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先发优势,积极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积极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平安区”、“和谐区”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六)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关键,建立健全柴河林业局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实现社会管理型小区化、信息化、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转变,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基层基础、法治基础,全面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效能和水平,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做好总结、提炼
工作,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望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的管理体系,强化社区在居民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一是建立小区管理模式,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全覆盖,依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好坏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单元,形成小区责任区、楼栋责任区、单元责任区三级管理网络,确保把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延伸至千家万户。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一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社区便民服务站,集法律咨询、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居家养老、社会性交费、爱心超市、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活动、信访代理、职业介绍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三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基层管理服务新体系,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等各级综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完善治保、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等力量的协作制度,落实相应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综治工作力量向末端延伸。完善“小区化管理”载体,健全综治协管员、安全管理员、楼道长等队伍,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达到全员和无缝隙的管理和服务,对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视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通讯补助,调动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四是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全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党员、团员、技术人员以及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
伍,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将参与自愿者队伍和自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员、团员评先创优给予奖励。五是在社区建立起社区监督委员会,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代表会议决策权、居委会执行权、监委会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落实工作职责,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
一、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综治协管员、楼道长等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全面了解、动态掌握辖区居民家庭、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走访交流、信息采集、协调处理、便捷服务等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的服务,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以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站为基础,广泛延伸服务,按照“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原则,将社区干部、社区综合协管员落实到每一个小区,落实责任区,形成三级立体式服务体系,并公布社区工作制度、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以及社区干部联系方式。
三、全面摸清家底。建立居住人口、辖区单位和特殊群体台帐,在登记中做到清查不漏幢、摸底不漏户、造册不漏人,并建立好人户一致居民户台帐、人户分离居民户台帐和租房户台帐;摸清辖区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社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规模、地址、党组织设置情况、党员数、经营类别;建立特殊群体台帐,把社区党员、低保户、困难户、育龄妇女、残疾人、优抚对象、退休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高龄老人、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群体按片设立台帐。
四、规范完善党务、区务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街道、社区都要设立公开栏。
五、加强内部管理考核,提升社区的战斗力和全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出台街道机关、各社区、各岗位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考核实行百分制和“双考核”制度,即街道成立考核组,对各社区进行考核,社区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两级书记、主任任考核组组长,主管副主任负责具体考核,各部门人员为成员。考核分数与绩效工资对接。考核实行“两结合”,即:月份考核和平时抽查相结合,街道考核和社区内考相结合,每月核算得分情况通报公示。经考核,第一次末位诫勉谈话、第二次末位黄牌警告、第三次末位调离工作岗位。每一个街道社区人员人手一份职工手册,时时刻刻对照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
(三)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夯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解决的工作基础,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加强信访工作,实行信访代理制度。通过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分片包户等居民自治制度,使社区成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法制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依法维护权益,依法表达诉求,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健全定期排查、归口调处等制
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有解决时限”。
三、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等群众组织,第一时间发现并化解民间矛盾的作用,推广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探索整合力量资源、吸收第三方参与调处、依靠行业自律等形式和方法,有效解决劳资纠纷、物业纠纷、民意纠纷等突出矛盾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