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3: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大政办发[2011]6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部署,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台风防御工作,统筹做好城乡抗旱工作,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强化应急处置机制,遇标准内洪水,确保水库不垮坝、堤防不决口、城市不受淹;遇超标准洪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发生干旱,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二、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主要任务

(一)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坚持防重于抢,做好准备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水库防汛责任制、方案预案、抢险队伍、抢险物料和报警手段等非工程措施,做好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夯实安全度汛基础。要加快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主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对尚未列入除险加固计划的病险水库要限制蓄水,影响度汛安全的要空库待汛。尾矿库和位置重要的山区塘坝也要按照对水库的要求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坚持应急值守,抓好汛期管理。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防汛值班检查,强化值班人员培训,做好值班记录和信息上报。重要值班信息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误报。要严格执行巡坝查险制度。巡坝查险要确保不留死角、不漏项目。发现异常要及时分析、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坚持科学防控,加强水库调度。要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努力提高精度,延长预见期,增强水库调度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水库控制运用计划,不得擅自超汛限水位蓄水。水库兴利蓄水要以确保防洪安全为前提,按照风险可控、效益最大原则进行调度。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抢险工作。水库发生险情,水库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抢险责任人要迅速到位,全力以赴组织力量进行抢护,并果断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必要时可请当地驻军、武警、预备役部队等救援力量支援。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地方开展险情抢护工作。

(二)确保中小河流安全度汛

加快河道工程建设进度。要抓好河道生态工程和险工险段除险工程的建设,确保主汛前完成主体工程。需跨汛期施工的工程要落实好应急度汛预案和措施。对暂未列入除险计划的河道险工险段,要加强汛期堤防巡查和预警报警工作,做好抢、逃险的准备工作。

加强中小河流汛期防守。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落实堤防抢险和人员撤退转移的预案和准备措施。遇超标准洪水或堤防出险,要全力组织工程抢险,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要高度重视水库泄洪期间下游河道的防洪安全,加强上下游、左右岸防洪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类拦河闸坝要设专人管护,制定切实可行的调度方案,保证河道行洪畅通。

加大河道清障力度。要结合市政府开展的涉河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清除河道内的违章建筑物、违章养殖圈、阻水垃圾、种植物等,严厉打击在河道内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三)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要强化监测预警,坚持避险为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要着力加强基层责任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提高各级政府和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县、乡、村、组、户完整的基层防御体系。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开展避险预案演练,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四)抓好城市防汛工作

要把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汛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要科学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健全城市洪水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灾害性信息的预报预警,广泛开展防汛知识宣传。要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和工矿企业防汛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明确防汛责任,落实预防和抢险措施,提高基层防灾能力。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杜绝城市建设侵占河道、水库库区等现象,落实低洼易涝区、地下公共场所、人防设施、旅游景区、高陡边坡、建筑工地和危房险房等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五)抓好台风防御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台风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组织体系;按照以防为主、防避结合的原则,完善台风灾害防御预案体系。

加强次生灾害防御。要加大对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台风次生灾害隐患的排查和防治力度。要做好对养殖渔排、港口锚地、危房校舍、简易工棚、旅游景区、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的安全检查,落实防御措施。要加强电力、通讯、交通、供水、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台风措施检查,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海洋部门要密切监视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变化、降雨范围和海浪增高区等情况,及时作出滚动预报,为防御部署提供依据。水务、水文部门要做好水情、汛情监测预报,为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短信等,多渠道、广覆盖、高密度地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及时避风避雨避险,确保信息发布到位。

加强人员转移安置。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台风防御工作首位,加强海上作业设施、回港避风船只、低洼易涝区域、风暴潮漫滩风险区、危旧工棚房屋、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人员转移避险工作。要强化紧急转移安置工作机制建设,研究制定人员转移安置管理办法。

(六)加强抗旱减灾工作

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以解决农村因旱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和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型农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的抗旱减灾能力。要积极开展城区城镇应急供水和抗旱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综合调度措施,充分拦蓄雨洪资源,增加各类水源工程蓄水。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利用云水资源。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调度,严格灌溉用水管理,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效益。要抓紧修订完善抗旱预案,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和发布程序。要强化组织协调和部门联动,加强旱情监测与分析,做好抗旱应急处置工作。

三、落实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原则,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要将防汛抗旱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防汛抗旱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要全面履行防汛抗旱职责,及时研究解决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类防汛抗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要强化防汛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部门和地区协作,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地区互助互救协作机制,形成防汛抗旱合力。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凡是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和基层单位都要编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要强化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管理,加大市县物资储备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调运预案。要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军地抢险力量,组织做好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要完善通讯、预警、报警手段,强化信息管理,为防汛抗旱会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强防汛检查和督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利用主汛前的有限时间,对可能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工程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再检查,彻查度汛安全隐患。重点检查水库、中小河流、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学校和城市地下公共设施等重要部位的防汛准备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登记备案,限期整改,跟踪督办。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必须强化应急预案,落实临时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主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对全市防汛准备工作进行督查。

(四)严肃防汛抗旱纪律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坚决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坚决服从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要严肃防汛抗旱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对因履行职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的通知

大政发 [2007] 81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制定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印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项目”指各类房屋建筑、市政、公用、交通、水利、信息产业及各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城市园林绿化等各种在建、新建、扩建、改程项目。

本规定所称“建设单位”指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单位。

本规定所称“保证金”指由建设单位缴纳,在工程款中列支,保证建筑业企业在因故未能及时支付工工资的情况下,用于支付工资的保障资金。

第四条 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共同负责保证金的管理工作。

市建委下属的大连市建设工程劳动保险费用管理办公室及其区市县工作部(以下简称“劳保机构”体负责保证金的收缴、返还、补足管理和监督稽查工作。

市劳动保障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及区市县劳动保障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下简称“保障监察机构”)具体负责保证金的使用、支付和返还、补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及区市县交通、水利、城建、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其管理的建设单位按规纳保证金。

第二章 保证金的收缴管理

第六条 保证金收缴按照建设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中中山、西岗、沙河口区向保办缴纳,其他区市县向所在地劳保办工作站缴纳。

第七条 劳保机构收取的保证金存入按规定设立的全市统一银行专户,并签订托管协议。保证金实户存储、专项支取、一级核算、统一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银行应按托管协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保证金专用收据由市财政局监制。

第八条 保证金按如下标准,一次性足额缴纳: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50万元。

(二)除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按下列规定缴纳:总投资额在1亿元(含1亿元上的,缴纳标准为100万元;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1亿元的,缴纳标准为40万元;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50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20万元;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含500—10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10万元;总投资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5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5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缴纳标准为1万元。

第九条 建设单位须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批准开工报告时缴纳保证金(已开工项目自本规定下日起补缴保证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年检前缴纳保证金,新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资质证书颁发前缴纳金。

第十条 建设单位按以下程序缴纳保证金:

(一)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行政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之前到劳保机构办理保证金缴费手续,填写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费登记审核表》(详见附件1),同时提交下列资料作为缴费基数据:

1.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法人公司营业执照(项目法人单位可提供相关批准文件);

2.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项目法人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二)建设单位根据核定费用缴纳保证金。

(三)劳保机构开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收据》(详见附件2)和《大连市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明》(详见附件3)。

(四)劳保机构填写《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汇总表》(详见附件4)、《大连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支付返还登记台帐》(详见附件5)。

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有关机构在发放《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新办房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批准开工报告,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年检、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时,应核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明》。不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按建金不落实处理。

第十二条 市及区市县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签发《大连市清理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情况回执单》时,须核查《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凡未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按未落实拨付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措施处理,暂缓核发回执单。

第三章 保证金的支付管理

第十三条 建筑业企业发生下列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60日内启用保

(一)建设单位违反合同规定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导致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二)建设单位肢解发包或建筑业企业非法转包建筑工程,致使用工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或无建筑业资质,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三)建筑业企业法人代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隐匿、逃逸或死亡,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四)因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严重侵害农民工其他合法权益,发生相关突发性事件的;

(五)其他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确认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且建筑业企业暂无偿还能力的。

第十四条 保证金实行统筹支付。保证金支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出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详见附件6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详见附件7);

(二)劳保机构根据《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于1个工作日内,在《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上意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凭《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提取资金;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业企业填写《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支付收据》(详见附件8);

(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发放拖欠工资;

(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填写由农民工签字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使用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表》(详见附件9),并连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对无法确定拖欠工资标准的,先按大连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拖欠工资。

第四章 保证金的补足

第十六条 借出的保证金由拖欠工资的主体单位在90天内等额补足。因其他原因导致拖欠工资的任单位补足。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下列规定确定补足责任单位,并下达《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金补足通知书》(详见附件10):

(一)建设单位违反合同规定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导致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位为建设单位;

(二)建设单位肢解发包或建筑业企业非法转包建筑工程,致使用工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或无建筑业资质,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任单位为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

(三)建筑业企业法人代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隐匿、逃逸或死亡,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

(四)因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严重侵害农民工其他合法权益发生相关突发性事件的,补足单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

(五)其他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确认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且建筑业企业暂无偿还能力的,补任单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

责任单位补足保证金后,可持保证金专用收据,从直接欠薪用人单位的工程款中扣回。

第十七条 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补足保证金的企业,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比照有关拖欠工资的管理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与劳保机构共同致函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制裁。指令书下达7日后仍未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处理;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和处理决定的,由保障监察机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各级建设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应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保机构的《关于协助解决建筑业企业农工资保证金补足问题的工作联系函》(详见附件11),冻结企业新开工项目《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将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待责任单位补足保证金后,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和劳保机构《关于恢复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作联系函》(详见附件12),恢复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由用保证金支付拖欠工资的建筑业企业或责任单按照缴纳保证金标准的2倍,补足保证金。

第五章 保证金的返还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经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以及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被注销或批准的,经建设单位申请,可按以下程序全额返还保证金:

(一)企业填报《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申请表》(详见附件13),提交劳动保察机构审核;

(二)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开展调查,在媒体公示30日确认企业无拖欠工程款和工后,制发《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意见书》(详见附件14),送市劳保机构;

(三)市劳保机构接到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意见后,经核对无误的,在3个工作日内返还保证金

(四)收到返还保证金的单位开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收据》(详见附件

1第二十条 企业收到返还保证金后,又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责任单位不但要及时解决拖欠工资问还要按规定标准足额缴纳保证金。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由用保证金支付拖欠工资的建企业或责任单位,按照缴纳保证金标准的2倍,缴纳保证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建设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接受有关部门对保证金管理工作的审计,定期向社会保证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可对发现的保证金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按有关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二条 具体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保证金收缴、支出、补足、返还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为的,由部门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后,任何单位、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已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和相关施位重复收取保证金。凡有违反本规定收取的,建设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有权拒绝并可向市监察部门或市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负责解释。本规定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印发的有关工资保证金(押金、担保金)规定与本规定触者,一律按本规定执行。凡已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收缴工资保证金的,一律按本规定统一向市劳保办理交接手续,其业务统归本规定所授权的单位继续办理。

附件1.xls

第三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大政办发[2009]16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8] 113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辽政办发 [2009] 2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广大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十一五”末,初步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监控、海上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渔业安全监管水平;在市级以上重点渔港配备港口安全监控设备;重特大渔业船舶事故得以有效控制,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五”末有所下降。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和渔业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现渔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二、加强渔业安全设施和装备建设

(三)加强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市现有3座国家中心渔港、3座国家一级渔港的基础上,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家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的步伐,实现全市平均200公里海岸线内有1座国家一级以上渔港的科学布局。启动二、三级渔港评定,突出中小型渔港避风防灾功能建设,提高码头、防波堤和护岸质量,完善港口监控、消防、照明、救灾船艇等设施,形成以国家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主体,以二、三级渔港为支撑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

(四)提高渔船安全质量。严格渔业船舶建造企业资质认可制度,加强修造船企业日常监督管理,依法取缔无资质修造船厂和沙滩船厂。加强渔船及船用产品、安全设备的检测检验,杜绝假冒伪劣船用产品上船。加强老旧渔船的管理,鼓励、督促企业和渔船船东更新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老旧渔船和装备。规范渔船买卖行为,严格船舶登记制度。禁止无船舶检验证、登记证、捕捞许可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船舶从事海上渔业生产。依法清理和严厉打击“三无”船舶。

(五)积极推进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完善卫星、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四网合一”的渔业安全通信网,建立全市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指挥系统,在转港渔船、远洋渔船和涉外渔船上逐步配备卫星通讯终端设备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备,为安全信息播报与接收、遇险报警、抢险救助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形成一个覆盖200海里海域的渔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六)改进和提高渔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市29.4kw以上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筏和AIS自动识别避碰系统等助航设备;在沿海捕捞渔船及养殖渔船上配备气象预警主动广播接收机设备、GPS定位手机、具有定位功能的通信终端设备。大洋性远洋渔船配备卫星电话、卫星识位标和船位监测系统等设备;过洋性渔船分批安装船位监测系统,实施对远洋渔船动态跟踪监控和船位监测。

三、加强渔业安全管理与监督

(七)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渔业企业、渔船船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海上作业操作规程。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渔船船东、船长的安全教育,严格落实渔业船舶签证制度和渔船、船员持证作业制度;严禁各类渔船擅自改变作业性质、非法载人载货和超风级、超航区、超载等冒险作业。渔船作业要尽可能避开商船习惯航道。在商船航道和渔业作业区域交叉航段、作业渔船密集区域,渔船和商船都要严格遵守国际《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加强瞭望值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碰撞事故发生。

(八)强化渔业安全监督检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地位与职责,落实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强化渔业安全监督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在重点渔业乡(镇)、村建立和推广渔业安全员制度(原则上100条捕捞渔船配1名、200条养殖渔船配备1名)。继续推进渔港监督执法人员进驻渔港,监管阵地前移,加强对渔船、渔民面对面的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以渔业生产企业、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和从事渔业生产的“三无”船舶为重点的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九)加强涉外渔业安全管理。教育、引导渔业企业、渔船船东、船长严格执行国际渔业条约、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入渔国管理规定,依法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远洋、涉外渔业项目申报和资质审核,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对远洋渔业企业的船舶检验、安全通信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船员的教育培训。渔政执法机构要加强在重点敏感海域的巡航护渔和监管检查,严肃查处渔船进入敏感争议水域作业的违规行为。外事、渔业、海事、公安边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健全和完善涉外渔业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共同做好涉外渔业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防止引发渔业安全事故。

(十)强化渔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职业培训,严格执行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对职务船员、远洋及涉外渔业船员实行特殊安全强制培训,努力提高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规范培训内容,重点加强渔船航行技能、避碰规则、科学装载和养殖排筏安全措施、自救互救技能等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和减灾防灾为主要内容的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对渔业从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用工制度。

四、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

(十一)加强渔业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气象、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对于灾害性天气和风暴潮、赤潮、海浪、冰冻等灾害性气象海况信息,要及时、准确通报地方各级政府及渔业、海事部门。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办发 [2008] 113号文件及辽政办发 [2009] 21号文件要求,做好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工作。

(十二)完善渔业安全应急预案。各级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企业要制定、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根据本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和实际,制定各种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渔船防台风、防风暴潮、抢险救助等各类预案,确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适时开展多种形式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十三)加强渔业救助能力建设。海事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专业海上搜救力量对渔业安全事故的主体救助作用。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渔业专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建立渔业、海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渔业海难救助事宜,加强渔业海上抢险救助的协调和合作,形成以国家专业救助力量为主、渔业救助力量为辅、相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渔业安全事故救助的联动机制。加强渔船编队生产作业,建立渔船自救互救补助基金,鼓励和支持渔民开展海上渔船之间相互支援和自救互救。

五、强化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十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安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组织编制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规划,政府设立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要加大渔港、海上救助、海洋和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凡国家、省、市批准的渔业安全生产项目,各地区都要积极筹措和落实配套资金。对渔港、安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渔业安全监管、渔民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海难救助等项目所需经费,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通过基建投资或一般性财政预算大力支持。对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渔用通信和安全设施的配备,各区(市)县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企业和渔船船东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力度,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前提下,探索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

(十五)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以及渔船、渔港和渔业船员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渔业生产企业和渔船船东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落实岗位职责,推进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十六)积极推进渔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上的应用。鼓励渔业企业和渔业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渔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渔业安全生产纳入科技发展规划,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科技经费,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有效实施。

(十七)完善渔业安全风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对分散和降低渔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渔船船东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引导广大渔民参加财产和人身保险。

六、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八)全面贯彻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将渔业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一并部署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及时协调解决渔业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全面落实县、乡、村基层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逐级考核制度。强化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渔船船东、船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他们落实渔业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重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九)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各级渔业、安监、海事、公安边防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渔业、海事部门应建立完善遇险渔船应急搜救联动机制,按照责任分工做好渔船、商船碰撞事故后的搜救、协查及事故调查处理等相关工作。各地区要妥善做好渔船事故的善后处理。积极发挥各类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渔业安全生产教育引导、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渔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管理机制。

(二十)广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根据渔民群众、渔区特点及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安全生产月、伏季休渔、冬季船舶休整上岸等时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科普常识宣传到港、到船、到村、到户,提高全体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开展“平安渔船”、“平安渔港”、“平安渔村”创建活动,为我市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发布部门:大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10月12日 实施日期:2009年10月12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大连市2012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范文]

大连市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

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2年1月9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市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大力推进“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抓住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有力契机,以“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暨“爱我家乡建设大连”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育形成谦恭有礼、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在城乡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依托城市公园、广场、楼院及农村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积极参与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百网万场爱国歌曲汇演”,表达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心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大连人”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生活”主题演讲,推出“文明礼仪标兵”。组织“迎全运知荣辱明礼仪”宣讲团,广泛开展“迎全运学礼仪”活动,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和赛场礼仪常识,引导人们言谈举止、公共场合、邻里相处、行路驾车、旅游观光、网上交流文明有礼,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在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公共场所刊播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文明短信传递活动,引导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律己、做文明人。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做好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文明出行意识。组织交通引导,开展“关爱生命、文明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行人活动,维护良好道路秩序。创建文明线路、文明站点,树立文明交通形象。加大整治力度,纠正各种违章行为。总结“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大行动”。实施清洁环境行动,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治理脏乱差,提升环境清洁水平。实施秩序维护行动,治理户外不规范广告、占道经营、乱吐乱扔、损害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实施文明旅游行动,引导市民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的 要求,文明出游。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在宾馆饭店、学校餐厅、机关食堂倡导文明就餐、厉行节约,纠正奢侈浪费现象。以辽宁体育史、大连体育史为重点内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民阅读示范点建设,评选表彰大连市第二批全民阅读示范点。

二、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进高校”巡回报告、“道德模范故事汇”巡讲等活动,出版《道德颂歌》——道德模范故事汇典型书籍,使道德模范事迹进机关、进厂矿、进社区、进军营、进群众头脑,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组织开展第四届大连市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运用各类媒体广为宣传、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生动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关爱帮扶道德模范活动,表达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和敬意。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大连好人榜”,发动群众通过网络投票广泛推举好人好事,力争不断有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通过推荐评选好人,引导人们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开展修身律己活动。认真学习常州市创设“道德讲堂”的经验,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规范、有部署、有内容的标准,创建“德育堂”。深化“三管好、六个不”道德承诺,提高市民道德素养。深化“十星级个体工商户道德信贷”工程和“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注重培育道德文化,举办第二届“传承中华美德、建设和谐 大连”主题道德公益讲坛。

三、大力推进新时期学雷锋活动。

落实中央制定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案,深入开展“以郭明义为榜样、做新时期雷锋”主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推动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雷锋号”和“雷锋奖章”评选表彰活动,培树各地、各行业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数量和影响,激发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形成相互激励、英模辈出的良好局面。组织新闻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重大典型,运用多种形式,选取多个角度,组织好报告会、传统媒体集中宣传,运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典型影响,既注重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更注重宣传先进典型蕴含的雷锋精神,使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让典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编辑出版《新时代雷锋》——大连市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图书。举办“雷锋之歌”——大连市弘扬雷锋精神歌咏大会,展示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唱响文明大连,振奋城市精神。

四、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制定《2012—2014年大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切实办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调动人们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打造“三优环境”。应对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打造优美环境,引导人们崇尚自然,善待 环境,平衡心理。应对城市化进程,打造优良秩序,引导人们明礼守法,谦恭友善,和谐相处。应对市场经济进程,打造优质服务,引导人们以义为先,礼貌待人,在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满意服务。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论坛”,探索新形势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征文活动,在主要新闻媒体及大连文明网开辟专栏,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编印《大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编》,充分展示创建文明城市取得的成果。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测评迎检工作,在区市县组织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文明城市创建日常巡检活动,定期公布测评结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长效化。开展“百名好楼长”评选及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加强旅游风景区文明创建,评选文明风景旅游区。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加强官德建设,形成良好政风,引导公务员为社会作出表率。在各个行业,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 务”活动,以建设、交通、通信、卫生、公安、海关、税务、工商、旅游、电力、市政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大力整治诚信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讲求诚信的长效机制。在各类企业,开展践行道德承诺、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深化“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主题教育,引导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活 动,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对各级文明单位进行综合复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予以通报或取消资格。研究文明单位创建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单位创建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明确一个任务。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这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组织各用工单位和城市社区做好农民工的教育提高工作,引导他们在务工经商过程中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现代文明。抓好两项工作。抓环境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气化“六化”工程,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乡风文明,广泛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实施农村科学知识普及工程,营造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风,邻里和穆、互帮互助的民风,移风易俗、科学文明的村风。坚持三个途径。坚持依靠农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制定各种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坚持各方统筹,协调涉农部门,集中财力物力,逐项逐村推进,逐步实现整体提高。坚持城乡共建,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爱家乡、建家园”村企共建活动,推进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创建工作,合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好四个载体。用好“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载体,推动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用好文明村镇创建载体,促进村容面貌改善和文明乡风形成。用好文明集市创建载体,营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设依法经营、城市守信的市场秩序。用好农村文化广场载体,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实施精神文明特色创建工程。抓好旅顺口区“生态文明家园”、金州新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会、瓦房店市“五个一”村屯、普兰店市创建“文明村屯联合体”志愿行动、庄河市道德信贷、长海县獐子岛镇“道德大讲堂”、高新区农民工学校等特色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彰显社会道德风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组织各类媒体制作刊播志愿服务公益广告,传播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志愿者心得征集活动,组织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创作弘扬志愿精神的文艺作品,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升志愿服务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优秀志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先进事迹。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心关爱志愿服务,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开展三项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农民工、优秀志愿者和依托物业服务行业关爱空巢老人的优秀志愿服务站,广为宣传获奖个人和单位 的先进事迹。开展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动员专业文化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高校学生和基层群众文化积极分子参加公共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组建各类文化志愿者队伍。着眼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国际服装节等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开展交通环境改善、维护环境秩序、绿化美化环境、清理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志愿者培训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健全志愿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作用,完善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以登记注册、管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机制,和以星级评定、评选先进为手段的激励机制,用机制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上水平,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开展志愿服务立法调研工作,为推动我市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七、大力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明确一个宗旨。始终坚持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宗旨。开展两大活动。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活动。举办歌会灯会、文体活动等,把我们的节日搞旺。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赛诗会、吟诵会以及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突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传承载体。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未成年人,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融入传统节日。突出人文关怀,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关爱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关爱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彰显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的风尚。突出营造氛围,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报道节日盛况,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八、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心向党、跟党走”为主题的歌咏、读书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声里的中国、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爱父母、敬师长”为主题的文明小博客、日行一善、美德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美丽的大连我的家”中小学生寒假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万名模范进校园”活动,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诵读中华经典。与教育部门配合,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背诵、吟诵、运用上下功夫,引导孩子们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做好心理疏导。发挥大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做好心理咨询,着力治 “已病”;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着力治“未病”。加强阵地建设。用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校外活动阵地,发挥高玉宝(名人)连锁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活动室等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建设,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探索建设城市学校少年宫,为孩子们参加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发挥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净化文化环境。坚持不懈加大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整治力度,抓好网吧管理,净化互联网、荧屏声频,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继续开展“远离网吧、走进书店”,“绿色网络大连行”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大连文明网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精神文明创建重点工作,设计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各种网上活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切实发挥大连文明网的宣传引导作用。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精神文明创建重点工作,组织网络文明志愿者撰写评论文章,参与网上讨论,发布博客(微博),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进一步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传播社会正气的骨干力量。

第五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大连市

【发布单位】80608

【发布文号】大政发[2000]14号 【发布日期】2000-02-13 【生效日期】2000-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大连市引进留学人员来连工作若干规定》、《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政发〔2000〕14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总公司):

现将《大连市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大连市引进留学人员来连工作若干规定》、《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二月十三日

大连市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保障我市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优秀人才包括: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国内外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二)拥有专利、发明专项技术并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人才。

(三)具有高级资格的经营管理人才。

(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和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

(五)本市需要的其他特殊专门人才等。

第三条 第三条 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具有用人自主权和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中省直和外埠驻连单位、办事机构等各类用人单位,均可按本规定引进优秀人才。

第四条 第四条 用人单位申请引进优秀人才,经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即可办理调入手续。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规定,在为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办理手续过程中,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引进优秀人才作好服务。

第五条 第五条 经批准引进的优秀人才,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不受人口控制指标限制,免收城市增容费。属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其未成年子女入中、小学可由户口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随父母从国外回来的子女报考市属大中专院校,在同等条件下可适当照顾。

高层次人才来连工作,可以迁入户口长期定居,也可以不迁户口,通过办理“特聘工作证”、“长期有效暂住证”,从事兼职工作。在特聘期间,其本人、配偶及子女享受居住地常住户口人员的同等待遇,免收城市增容费。未落实工作单位的人才,其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可由人才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

第六条 第六条 用人单位引进的优秀人才,不受编制数额限制,受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额限制。

引进的优秀人才工资待遇可以放开,实行协议工资或期权制等分配形式,本着从优确定报酬的原则,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对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其工薪收入可视同境外收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额时,除减除规定费用外,并可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

第七条 第七条 优秀人才来连工作期间的住房,由用人单位按照我市住房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优先考虑解决,并给予适当补贴。短期来连工作人员和个别单位暂时难以解决住房的,可申请租用周转住房。来连工作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可连续三年享受安家补贴,两院院士每年补贴10万元,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和博士导师每年补贴5万元,博士后每年补贴2万元,博士每年补贴1万元。

第八条 第八条 引进的优秀人才的科研课题,可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并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对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创办、领办高新技术领域合资合作或独资项目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通过科技三项费、技改费等渠道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

第九条 第九条 鼓励优秀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新技术成果在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实施转化的,将以不低于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金额的30%的股份,分配给主要参加人;以技术方式将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部分奖励给成果完成人;自行转化或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完成投产后3―5年内,从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其中,主要贡献者所得的奖励要占奖励总额的50%以上。

第十条 第十条 加快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生进站工作。各单位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博士后留连或来连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设立大连市优秀人才奖。对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市政府给予5至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大连市引进留学人员来连工作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引进留学人员特别是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留学人员来连工作,促进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公民自费或公派出国学习,并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和出国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国外学习二年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大连市人事局是综合管理留学人员来连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留学人员来连工作的联系、接待、咨询、资格认定、审核办理手续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留学人员来连工作,遵循来去自由、出入方便、人尽其才的原则。来连工作可选择以下主要方式:

(一)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任职或兼职。

(二)创办、承包、租赁各类经济实体和研究开发机构。

(三)以自己的专利、专有技术、资金等形式向各类企业入股。

(四)应聘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顾问或咨询专家。

(五)来连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活动。

第五条 第五条 留学人员来连工作,均可自行联系或由市人事部门推荐工作,其工作调动手续由人事部门负责办理。

第六条 第六条 留学人员来连,可迁入户口长期定居,也可以不迁入户口短期工作,并确保其来去自由。引进的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及其随迁家属不受人口控制指标限制,免征城市增容费。

第七条 第七条 来连定居的留学人员及其随迁家属,可凭市人事部门开具的落户证明,到公安部门办理户籍手续。留学人员到乡镇企业及县(市)、区工作的,户口可落在市内。

留学人员的配偶、未婚子女和必须由本人赡养的父母系农业户口的,优先办理“农转非”、“乡进城”手续,其子女入托、上中小学的,可自选园所及学校。

第八条 第八条 来连工作的留学人员在国外获硕士、博士学位,或出国前属停薪留职的,其在国外留学年限按连续工龄计算;其他人员出国前与回国后工龄合并计算。

第九条 第九条 接收留学人员的单位,不受编制、用人指标、工资总额限制。

留学人员受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在国外获硕士、博士学位的,可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留学人员到机关单位确定非领导职务的,不受职数限制。

第十条 第十条 留学人员来连定居工作的,其回国时携带的研究资料、书籍文献和科研仪器设备等物品,凭市人事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海关应予免税放行,并允许免税购买自用国产小汽车一辆,免征增容费和车辆购置附加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留学人员来连工作期间的住房,由用人单位按照我市住房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优先考虑解决,并给予适当补贴。对博士毕业的留学人员,短期来连工作的和用人单位暂时无法解决住房的,可申请租用市政府拨专款建的周转住房。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来我市工作后,三年内由市政府每年发给安家补贴1万元,来连工作的博士后人员,每年发给安家补贴2万元。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来连工作的留学人员申请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国外学术会议或其他短期学术活动,有关部门应优先予以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每年从市人才发展资金中拨出100万元,用于引进国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鼓励留学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市政府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予以支持。凡取得博士学位来我市市属单位工作的留学人员,市科委根据科研立项情况,可适当给予科研启动费。

凡国家部委划拨给我市留学回国人员的科研资助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市财政按1:2的比例予以匹配经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留学人员带技术和专利来大连工作的,用人单位应视技术、专利的实用价值给予报酬,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场所、设备和经费。留学人员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优先获得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

留学人员在大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兴办企业的,可享受税收减免、减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租金租用公用房、优先获孵化基金支持以及延长居留证有效期等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留学人员以持有的高新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的,可经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也可经投资各方协商认可并出具书面协议,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经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其作价金额可达到注册资本的35%,投资各方另有约定的,可按其约定不受比例限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留学人员在大连工作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市政府和用人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1993年8月23日印发的《大连市鼓励留学回国人员来连工作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培养、引进和奖励优秀人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自200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拨专项经费1000万元,设立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在市财政局设专户存储。

第三条 第三条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使用范围:

(一)资助市统一安排的优秀人才境内外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以及优秀科技人才科研项目开发、成果转化;

(二)用于引进国外优秀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贴;

(三)用于购建引进人才周转住房;

(四)奖励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五)用于引进、培养和奖励优秀人才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 第五条 人才发展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人才发展资金当年如有剩余,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第六条 第六条 使用人才发展资金的单位或个人,应向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公室审核汇总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人才发展资金使用单位或接受资助的个人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查。人才发展资金使用单位或接受资助的个人,应按规定定期报送人才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的书面材料,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 第八条 各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办法,设立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资金。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