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3: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

第一篇: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公共决策(Public Policy-making)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依据政策和法律,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决策的活动过程,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公共决策的正确与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与事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目前,如何抓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高公共决策的水平,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公共决策的内涵

1,公共决策的定义

公共决策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公共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境界。

2,公共决策的宏观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①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途径不再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包揽一切或面面俱到,而是由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的变化就是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晴雨表”,决策者要时刻密切关注市场发出的信息,并适时地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工作,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公共决策[19] ②公共决策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民主,发扬民主是政府做出正确公共决策的基础。决策者要真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认真倾听来自市场的各种意见,力求从市场主体中获得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要构建和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基础性地位。

③制定一系列与适应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章程,依法监督,依法规范公共决策程序,为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动我国公共决策的法制化进程

④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是指决策的过程符合科学的规范,决策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策的实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3,公共决策的价值取向 现在,许多学者开始从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一出发,围绕公共决策的利益动机、利益指向、利益价值、利益实现等问题对公共决策诸多价值要素进行更为系统化的研究。这就意味着公共决策将更加关注人的普遍价值,更加关注社会的共同和谐。因此,公共利益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公共决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

林德布洛姆在《“竭力对付”的科学》中指出“每种重要的利益或者价值都有自己的监管人,这些监管人以两个极不相同的方法在它们的权限内保持这些利益:第一,纠正另一机构造成的损害;第二,在损害发生前加以预测和防止。”因此,公共决策者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并实现共同体的公共利益,这是公共决策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是,由于作为公共决策者的政府也是有自身利益的,因而并不必然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因此,决策中的公共利益并非抽象的事物,而是存在着冲突的妥协化的利益,主要表现为:

首先,不同公共决策主体间利益分布的不均衡

政府决策是在公共组织纵向分层与横向分工的框架下运行的,决策权力的分化决定了不同公共部门间利益的分化。

从纵向看,上级公共决策机构掌握着各项权利资源的分配,它在将分配的利益向下转移的过程中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下级决策机构在本位利益的驱动下,必然通过公共决策的形式争取资源的最大配置。但是上下级公共决策主体对公共利益的定位显然是不同的,权力越向上移,级别层次越高,其利益视角势必越宽泛,上级在决策过程中有可能会忽略下级公--------------------------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共部门的利益,因此导致上下级决策主体问的利益的纷争。

从横向来看,由于上级决策主体可配置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各平级决策主体之间利益的争夺更加激化。

其次,决策共同体内部利益分布的不均衡。公共决策主体是由有各种欲求的个体组成,因而决策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冲突更频繁。利益冲突是指作为的个体决策者的社会关系,金钱往来或个人信念有可能妨碍其从公共利益出发,不依照法律秉公办事。个人利益与作为公共官员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冲突,即表现为角色冲突和各种权力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些冲突中公共组织内的职权为决策者滥用公务谋取私利提供了机会。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存在的弊端 1,决策缺乏科学性

公共决策者在决策时不讲科学,不按决策程序办事,偏重经验,缺乏合理性与预见性,缺乏对现实情况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对政策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不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独断专行,这种“拍脑袋”决策往往缺乏对风险的必要估计,也无风险的应对举措,而且在信息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试图照搬以往决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2,决策过程缺少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因而导致决策缺乏规范,缺少计划性、目的性,决策不经过论证,不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研究,不计后果,不负责任。

3,决策缺乏民主性

1)决策偏重个人意志,有些领导干部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往往从自身愿望、好恶出发,偏重个人意志与主观判断。这样的决策,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2)公众的参与程度低,决策的民主化不够。由于决策的运作过程不透明,暗箱操作,往往容易为少数人控制,从而产生少数人侵蚀大多数人权益的问题。公众参与程度低也会导致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与需求,最终会降低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3)决策智囊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决策智囊系统,又称咨询系统、思想库等,是为决策提供咨询、论证、评估等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决策智囊系统主要包括隶属于党和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术性政策研究咨询机构、民间的政策研究机构与中介性的咨询机构等。

4,权责不一致,决策责任不明确性

目前在我国政府决策激励机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即权力与责任不一致。“形象工程”对某些决策者来说可以成为升官晋级的筹码。决策者往往不是决策后果的直接承担者,对公共决策失误不承担任何风险,其决策失误的代价往往由全社会分担,而且决策效益也没有真正成为公共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绩效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于是,权轻责重和权重责轻便导致负不起责任和无人负责现象的发生。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谁来监督公共决策,谁来追究公共决策失误,尤其是在现行的领导体制下,谁来对决策失误负责,如何准确地界定决策失误等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另外,责任不明确也会导致任凭决策者随意忽视决策的沉没成本而又没有人来追究其责任的情况的出现,极易造成决策的“朝令夕改”,这意味着之前决策的失误,不仅是对政府的决策成本的一种浪费,也极大地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5,公共决策的成本过高

公共决策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我国公共决策过程中,则是公共决策成本过高,超过了必要的界限,造成了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既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又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3]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决策资源的相对无限性。

同一般决策相比,公共决策能够调动的公共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的人、财、物三大资源以外,还包括政治资源、政策资源、媒体资源以及干预市场的权力资源等。这就导致了决策者在决策时,不必受到资源有限的困扰,而且一旦决策失误,决策者也可以通过转嫁决策成本、转换决策资源,变失误为“政绩”。

②决策机制的非市场性。

公共决策所要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他们一般不进入市场或很少进入市场交换领域,鲜有竞争对手。尤其是对无形的政策、法规的决策更难以对其投入产出进行评价,因此导致公共决策的效益难以衡量,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而且公共决策投入的资源又是公共资源,其成本由社会承担,这就使得决策主体很少重视决策的投入成本。相反,为了政治的或非经济的利益,决策主体更是常常滥用资源。

③决策目标的非营利性。

从理论上说,公共决策应以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公平、秩序、民主等作为决策的价值标准。在我国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评价一个公共决策有效性与否的决定权在于领导的意见而不是社会的认可程度。上级领导并不是公共决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因此对公共决策的投入成本并不敏感,关注的是决策实施带来的政绩效应。而对决策当事人而言,即便降低了公共决策的成本,节省了公共资源,最终这些资源也并不能据为己有,相反,只有取得上级领导的高兴和满意,才对自身未来的升迁关系重大。于是为了取悦上级领导,不惜重金搞形象工程、样板工程的事情时有发生。

④决策责任的不明确性。

⑤利益驱动而导致决策机会成本的浪费。在决策实践中某些决策者受错误的政绩观支配,很多时候决策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偏好和私利目的,因而造成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决策的机会成本浪费严重。

⑥决策缺乏科学性。

⑦决策者并没有树立起时间成本意识,办事拖拉、扯皮是常有的事,决策的“公文旅行”、“踢皮球”等现象也轮番上演,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付出了昂贵的决策时间成本。

三、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

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看法:

1,决策结果导致公共利益损失就是公共决策失误。这主要是从公共决策效果评估出发的。

2,经济学家于祖尧则认为:公共决策失误是指由于错误决策导致经济、政治、社会、道义等诸方面的不良后果。这一界定也是从决策效果评估出发的,除了强调决策失误所造成经济损失外,增加了公共决策失误在政治、社会、道义等方面所造成的损失,但却把公共决策失误与决策错误等同了起来。

3,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认为,由于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的所谓公共利益,因而在公共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这一界定着重于公共决策的过程考察,强调由于决策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决策信息的不完全和决策体制的制约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发生。

4,仁德胜认为,公共决策失误是指公共决策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实行公共管理的过--------------------------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程中,由于主体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不当,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决策行为。公共决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决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公民(选民)等。公共决策失误必须是在处理公共事务、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主要包括广义政府(含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的制定政策、处理社会事务、建设公共工程和经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等方面的决策行为,非公共领域的决策行为,如私营工商企业内部的决策失误是不能算作公共决策失误的。不当决策是指公共决策主体为实施公共管理而进行决策时处置不当,包括:没有正确判断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做出了无法实施或者实施以后得不偿失的决策以及在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或者维护公共利益时没有决策。

四、公共决策失误的表现

1,决策错误:即公共决策主体错误地判断客观形势,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和不恰当的决策。一般来说,判断一项公共决策错误与否,仅仅通过理论评估就能够完成。决策错误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决策主体价值取向不符合公共利益;②决策者对于决策信息的掌握有误;③决策程序不合法。一项公共决策,只要具备上述三个特征中的一个,就可以判断为决策错误。

2,决策失效:即决策虽然有效果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或者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决策成本过大,效益很差,得不偿失。决策失效的特征是:①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是正确的;②决策目标如果不惜一切成本也是可以实现的;③决策执行的成本大于收益。决策失效有时从理论评估中难以发现,还需要从决策效果进行评估。

3,机会失误:即决策者出于短视或者其他主观因素而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决策而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这种失误不会立即给眼前的公共利益带来立即损失,但却会对长远的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机会失误的主要特征就是决策者当断不断,丧失机会。把公共决策机会失误纳入决策失误中,就是要在公共决策者中树立一种“无功就是过”的理念,以促使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五、公共决策失误的评判标准 事实上,如何判断公共决策失误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从决策者的初衷来判断,认为只要是出于为了谋求个人或者特定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决策都属于公共决策失误;有人从决策的程序出发,认为只要违反了法定的公共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都属于公共决策失误;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决策执行的结果来衡量,只要政策执行后损害了公共利益,就属于公共决策失误。

仁德胜认为评判公共决策失误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进行理论评判,即对在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之前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评估。在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之前,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评价,把一些显然是错误的公共决策方案否定掉,这对及早发现和防止决策失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理论评估的真正价值所在。理论评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决策方案的价值取向分析,主要是看决策方案对于利益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是否有利于维护或促进公共利益,决策方案所产生的道德示范作用如何,决策程序是否合法等等。如果某一决策方案有明显的公共权力“寻租”意图、决策方案实施后在道义方面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或者是严重违反决策程序做出的决策,都应被视为决策失误而予以否决,制止其出台实施;

二是对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在对决策方案通过价值评估后,在付诸实施之前,还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决策的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即要干什--------------------------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么(What);选择目标的根据是否靠得住(Why);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达到目标,这一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How);由谁来执行政策,执行者的能力、责任心是否足以保证决策的实施(Who);决策选择的时机是否得当,是否可行(When);决策的地点、环境是否有利于决策的实现(Where);可行性分析的特殊内容包括:a 尽可能寻找决策者难以把握的因素;b 弄清决策的制约因素;c 客观地进行利弊分析。此外,还有人提出,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还应包括一项内容,即进行不可行性分析,从否定的态度出发,寻找决策方案的不可行之处,尽量证明决策不具有可行性;反之,就说明决策确实具有可行性。

但是理论评估也有其缺陷,并不完全可靠,一项公共决策失误与否还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必须依靠效果评估来对公共决策进行最终的验证。

效果评估,即对决策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对其收益性的评估。对决策效果的评估是具有总结性的评价,而且是最确切、最可靠的评价,也应该是最终评估。仁德胜认为,要判断一项公共决策是否失误,最重要的是看决策的效果是不是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即公共利益),如果一项公共决策的执行结果给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带来损害,那就属于公共决策失误。

判断公共决策是否失误除了看决策效果标准后,还要利用决策成本标准来做进一步的考察和判断。如果政策成本过大而政策效果有限的话,也就是说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也算作是一项公共决策失误。

六、导致公共决策失败的可能原因

剖析公共决策失误的根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预防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公共决策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主体因素

造成决策失误的主体因素主要是主体利益与主体价值观,表现为:

(1)由于利益驱动使决策行为与价值观相背离而发生公共决策失误。利益驱动超过伦理因素(如党性修养和法制观念)在决策中占据了更大的权重,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意背离公平、公正原则,从而出现人为的失误。

(2)决策主体的价值观念的偏差而导致决策失误。

(3)决策当事人责任意识淡薄,轻率决策而导致决策失误。这类决策失误虽然从动机上讲不具备腐败的痕迹,但实际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远远比腐败要大得多。这类决策失误中有决策体制的因素,但决策主体的漠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起着更大的作用。

(4)决策者的素质水平因素。决策者作为最后鉴别诸项方案的人,其学识水平、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气魄胆量、思想境界等等,将直接关系决策的水平。

2)情景因素

在情景因素中,又可分为信息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

公共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管理信息的产生、传递、加工和反馈的过程,这些信息构成了决策的事实前提,因此信息对于决策者来说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决策信息的失真、超载或不足都可以引起公共决策发生失误。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由于公共决策系统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因而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环境的影响有时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法律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及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根据公共决策外部环境的性质,也可以把公共决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确定型决策;二是风险型决策;三是不确定型决策。相对而言,确定型决策发生决策失误的概率较低,而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发生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如果没有对各种环境变量的一个基本准确的把握,就有可能发生--------------------------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决策失误。

决策中的技术手段是决策主体对决策信息和环境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工具,运用现代决策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决策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解决日益复杂的公共决策问题,就必须借助先进的决策技术,否则将很难对极其庞杂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无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也就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

3)对公共决策问题界定不清

如果对决策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那肯定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为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进行决策是政策制定中最为致命的错误,这必然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政策资源。

4)决策目标确立不当

在公共决策实践中,由于信息失真,或者由于决策者好大喜功,对政策资源估计不准,盲目确定决策目标而导致的公共决策失败也经常发生。这类决策失误的发生,既有决策信息不足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决策主体价值取向的问题。

5)决策方案的拟定脱离现实

公共决策方案的拟定和选择受制于决策环境,不从实际出发,忽视决策环境就有可能制定脱离现实、无法实行的决策方案,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发生。

6)决策方案选择缺乏科学性

决策是一门科学,决策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决策者必须以理性的态度,遵循科学的程序,否则必然导致决策失误。

7)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着弊端

公共决策体制是公共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公共决策失误的发生与公共决策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甚至指出:“决策失误的根源是制度”[9]。体制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时很难用一般的决策理论来解释,而只有从决策体制本身来寻找原因。

(一)集权决策体制与分权决策体制

决策体制的集权和分权程度,可以用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决策权力控制的程度来分析。一般来说,上级拥有充分广泛的权力,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下级,就是集权的决策体制,反之则是分权的决策体制。集权的决策体制相对于分权决策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较容易产生决策失误。

1)集权体制需要层层设立职能部门,导致机构膨胀,上级决策通过中间层次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往往改变政策的本来目标,无情地吞食着政策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使政策变形。集权越大的集体,经过的中间层次越多,决策可能损害的效能越多,发生失误的可能性越大。

2)集权体制造成行政程序复杂化,一个简单的决策问题也要层层请示,造成掌握决策信息的无权决策,上层决策者又因信息迟滞而导致决策失误发生。

3)集权决策体制可能引起不负责任的心态。当一项决策由许多层级的许多决策者共同合作做出时,对于有利可图的决策问题,各个层级争着处理,对棘手问题则互相推诿,形成严重的不负责任。

4)集权体制抑制了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级没有任何自主行动的权力,对于重大决策问题,只好听命于上级,消极地等候远离现场的上级的命令或批示,这就很有可能贻误决策时机。

(二)个人决策模式与集体决策模式

决策权力在同一层次的决策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形式,便构成了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者,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个人专断式,指在法律上、习惯上或者事实上由个人独揽决策权力,而又不承担任何责任,不受任何监督。个人专断制与决策失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由于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一个人或者少数人很难掌握足够的决策信息而保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因而发生决策失误在所难免。在个人负责制中,决策权属于个人,但决策者须对选民或者其代表机构负责,不得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否则应受到制裁。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由于个人决策者的权力受到制约,从而大大减少了由于个人随心所欲造成决策失误。

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在当今社会,集体决策模式的具体形式就是委员会制,它一般是指决策机构由一定数量的委员组成,以民主方式共同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做出决定。集体决策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并且可以通过成员间的妥协以反映各种利益群体的要求,其决策结果能够为各方所接受,发生决策失误的可能相对较少。但集体决策模式可能在争议较大的问题上久拖不决,甚至坐失良机,也可能导致名义上集体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从而就可能发生机会失误型决策失误。

(三)决策程序与决策失误

与决策体制密切相关的是公共决策程序,公共决策涉及利益关系的分配,一项决策尤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的产生,必须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程序化决策有利于集思广益,使公共决策更为合理和可行,同时也赋予决策以合法化。违反决策程序就会使公共决策失去对公共决策权力的监督,容易形成个人专断,从而加大了产生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在紧急状态、危机事件发生时,一味强调程序化决策往往会贻误时机,造成机会失误类型的决策失误。就中国公共决策的实际来看,程序化决策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非程序化决策造成的失误和弊端却随处可见。

8)公共决策机制存在问题 ①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 ②权责不一致,责任不明确

七、公共决策失败的不利影响

公共决策与其他决策相比具有广泛性、战略性、复杂性、执行性等特点,其操作难度和影响程度都远大于其他决策。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决策的影响面广,影响时间长,影响力大。因此,一旦决策失误必然影响巨大,破坏能力也最强;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失误,其后果更是无法估量,远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1)直接的经济损失

2)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失

一些违规项目和重复建设,以及“开而不发”的撂荒地,不但严重超越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管理审批不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矿产资源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难以弥补。

3)政治上的损失

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使当地政府的信用度降低,干部群众关系紧张,危及社会稳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也受到影响。

八、健全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学化和民主化。”因此,必须在改革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上下功夫,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切实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主要包括:

1,健全完善公共决策监督机制 ①努力提高公共决策主体的素质; ②依法确立公共决策权力的合理结构。以法律形式规定各种公共决策主体的公共决策权力,实行合理分权,建立起多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决策权力体系,通过立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力,原则是:只有事关全国大局的决策由中央政府做出,凡是地方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地方政府;只有事关全省大局的决策由省级政府做出,凡是市级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市级政府;只有事关全市大局的决策由市级政府做出,凡是县级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县级政府;只有事关全县大局的决策由县级政府做出,凡是乡级政府可以决策的权利都下放到乡级政府。另外,还要加强对公共决策权力的监督,防止腐败。

③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监督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公共决策行为。主要包括: 加强公共决策的程序化建设,保证监督有章可循;

完善公共决策民意吸纳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定期调查研究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并实行公共决策论证制度;

健全公共决策公开透明机制,保证决策公开化;

建立公共决策评估机制,促进公共决策效益最大化:一是引入新的公共决策评估标准。在坚持运用价值评估监督标准和事实评估监督标准的同时,把绩效标准作为公共决策评估的核心。二是延长公共决策评估的过程。对公共决策的评价不仅应该放在公共决策实施的结果上,而且应该贯穿于公共决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三是改变公共决策评估主体的构成,组建多元化的评估机构。

④构建和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基础性地位。整合公共决策的不同主体角色,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首先,决策的核心主体必须转变行政理念,努力争取实现社会多元主体的共赢发展。第二,公共决策的出发点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社会多元利益的共赢,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点应成为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决策中处理好相互关系的基础。第三,政府应利用现有的行政资源,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调整,加强公共决策的程序化、公开化建设,提高公共决策核心主体的决策能力,重点协调好核心内部的党政关系,明确主体责任,改善和优化公共决策外部的环境,推动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发展。

积极推行和深化政务分开,增强透明度;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提高民意反应程度,只有将公众参与纳入制度性的轨道,才能经常性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了解社情民意,从而切实有效地进行决策,体现为民着想、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还要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另外,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对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应实行听证制。同时,根据政务公开的原则,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从而有利于群众广泛参与决策,保证决策实施的效果。

⑤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新闻舆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对公共决策监督的有效途径,密切人民群众和政府的联系,而且成为了监督形式的补充,完善国家对公共决策的监督机制,形成更加周密、系统、有效的监督体系。

⑥完善公共决策监督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工程招投标制度以及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2,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尽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明确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主体,使决策者真正具有相对平衡的权力能力和责任能力,这已成为政府公共决策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国务院2004年3月22日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认定规则,建立相应的论证责任制、评估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不只是为了追究当事者,根本目的还在于减少决策失误以及当失误发生时能及时纠正。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要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明确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权力和责任,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应相对分离,各司其职。要完善责任追究的程序,健全处罚体系,形成党纪、政纪、法律处罚等不同等级,根据决策失误导致损失的程度和应负责任的大小,追究相应的责任。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立法,完善行政法并营造良好的行政氛围。

4,政府应积极构建公共决策理念

公共决策是管理的开始,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政府的决策理念如何,将极大的影响政府的管理效果,所以政府应积极构建公共决策理念,主要包括:

①公益性的决策理念,即要求政府在决策时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以符合民众的合理要求做出决定和制定政策

②责任的决策理念,即要求政府在决策时应该考虑什么事务是自己该管的,是自己管的就不应随便推给其他的政府部门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就应该主动负起责任来,积极研究决策,采取可行高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③法治的决策理念,即要求政府依法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依相关的法律进行决策,决策对象和内容要合法;决策主体要合法;决策程序要合法。

④民主的决策理念,即要求政府在做出决策时广开言路、公开透明,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议,在决策班子里也要充分发扬民主,力排长官意志。

⑤协调性的决策理念,一方面,要求政府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还要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决策相关各方的利益,尽可能的公平。

此外,政府在公共决策时还必须具有战略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晓晨,李文.试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J].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王鹏.公共决策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探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54).[3]许大伟.公共决策成本及其控制机构[J].决策论坛,2006,3,17-18.[4]郑振宇.公共决策成本及其控制机制构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2).[5]任德胜,郭凤仙.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任德胜.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其类型[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于祖尧 建立决策追究制度好[N] 北京日报,1999-01-03.[8]任德胜,郭凤仙.公共决策失误的根源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9]刘晓博.“决策失误”的根源是“制度”[N].深圳商报,2003-1-23.[10]万建平.应尽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决策体制[J].廉政瞭望,2006(4).--------------------------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1]王萍.论公共决策监督

[12]陈建刚.论公共决策听证制度建设

[13]钟裕民,刘哈兰.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矫正——一种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考察[J].沧桑,2005(06).[14]谢昕,李晓.公共决策责任追究制:杜绝短期政绩观的根本举措[J].台声·新视角,2005(9).[15]李朝智.探索政府公共决策的多元化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4).[16]谈晓花.政府公共决策理念的缺失与构建——以河北省滦平县转让金山岭长城管理权为例[J].法治与经济,2006(115).[17]孙培燕.公共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J].社会科学家,2005(S1).[18]宁晓玲,朱水成.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实现科学决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4).[19]杨述厚,李百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05(11).--------------------------精品

文档-------

第二篇: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马玉清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调配利用公共资源,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公共决策。因此,公共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共资源运用是否合理,公共利益能否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公共管理呼唤决策的科学性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作为一切行为的先导,公共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发展,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活动的效力。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境界。

任何决策都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等特征,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进行选择,且这种选择立足于现实并面向未来,具有不可知性。准确地筹划未来不可知的事情,就要求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预测。

公共决策与其它决策相比具有广泛性、战略性、复杂性、执行性等特点,其操作难度和影响程度都远甚于其它决策。公共决策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价、电价、房价、火车票价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是最具广泛性的决策;公共决策虽有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决策,如北京饮用水问题,但更多的是对全局问题的决策,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策略、区域功能定位、行业布局等等大的战略问题,其不但作用于当前,而且更注重对长远发展的影响,其战略意义和长远性是其它决策无法匹敌的;社会是复杂的,对公共事物所做的决定必然要面对极为复杂的社会局面,因此,公共决策具有复杂性;公共决策一旦作出就要在其所调节的范围内执行,具有普遍适用力。上述四个特点决定了公共决策的影响面广,影响时间长,影响力大,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决策失误必然影响巨大,破坏能力也最强;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失误,其后果更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这种失误的损失远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的经济损失。决策失误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仅2002年,审计机关审计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等,给国家造成损失多达72.3亿元。基层许多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已相当保守了,实际上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个数字。

第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失。一些违规项目和重复建设,以及“开而不发”的撂荒地,不但严重超越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管理审批不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矿产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难以弥补。

第三,政治上的损失。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使当地政府的信用度降低,干群关系紧张危及社会稳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也受到影响。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的一条是要提高公共决策能力,防止决策失误。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这些制度的建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预示着一套科学完整的决策机制正在建立之中,这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公共决策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真细致的分析,特别是要搞清现实社会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以使我们的决策机制更科学、更完善。

二、影响公共决策科学性的因素

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是指决策的过程符合科学的规范,决策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策的实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与之相反的情形就是不科学。

任何决策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进行选择,因此影响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的因素也就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对事实和信息的把握程度,决策技术手段的使用等,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拟从主观方面进行一下讨论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公共决策的案例,透视影响公共决策主体主观方面的几大因素。

1、决策验收和评价体制的导向作用

任何一项决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这也就是西蒙说的价值前提,它是决策主体作出的“需要不需要”、“值不值得”的判断,这种判断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公共决策的价值前提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事项本身的价值,二是决策事项对决策者的价值。比如修一条路,其自身价值包括道路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效能,对决策者的价值在于能否表现自己的政绩,对于私心重的人还会考虑自己在修路过程中有什么经济利益等等。因此,价值前提是影响决策者作出决策的重要因素。就其项目本身的价值判断是决策者的水平问题,就其对决策者自身的价值则反映了决策者的政治素质。对决策者自身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决策的验收和评价体制。企业决策的验收和评价机制是市场,产品适销能够得到预期的赢利就说明决策的正确;公共决策的验收和评价体制是拥有验收评价权的机构,在目前中国现行体制中是上级机关,上级考核的标准支配着下级的决策。毛主席有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我们都用这句话来理解干部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不妨反过来看,干部的作为必须是路线确定之后,所以政策是第一位的,干部是第二位。那些受肯定、受重用的干部是如何做事、如何决策的,对其他干部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干部考核制度是影响决策者如何决策的重要因素。

2、典型经验的导向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是其他人模仿的重点,这是仿效心理的一种反映。贝克汉姆有许多模仿者,因为他成功;知名品牌容易被人仿造,因为它好销;某地的成功经验也会在很多地方迅速普及,因为它好用。大连市政建设在全国打响后,有多少地区纷纷效法;开发区的蔚然成风也是因为有了这样成功的先例。渴望成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现成的经验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典型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用的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不切实际,亦步亦趋,也会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

3、决策程序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这里说的决策程序不简单地指决策步骤,两者是有区别的。决策步骤一般是指一项决策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它一般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信息搜集、拟订备选方案、备选方案评估、行动方案选择八个步骤。决策程序是指作出一项重要决策必须的程序和规则,比如对方案的评估必须经过专家团的谨慎论证,行动方案的选择方式,是集体决策还是集体参与的决策还是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是记名投票,无记名投票还是举手表决等等。决策步骤是技术流程层面的问题,决策程序则是决策机制的问题。有没有这样的程序,这样的程序是不是被很好地执行,是影响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必要的决策程序或虽有程序但不能被很好的执行,决策必然会出现随意性,而缺乏约束的行政首长负责制非常容易导致长官意识,这两点对正确决策来说都是致命的。

4、决策思维的角度

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但它在实际决策中意义十分重大,思路不对结果往往也不对。比如过去我们对重大问题决策,只做可行性分析,于是千方百计找出的都是可行性的理由,而对其不可行性则分析得不够。这样一来,由于没有逆向思维,使得研究基本上是单线性思维,难免失之偏颇,即便程序是合理的、科学的,即便是集体进行的决策也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因为决策的依据具有单方面性,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任

何事物都有可行与不可行两个方面,究竟是否可行,应该两方面都研究,最后比较分析谁的因素占的更多一些,这样分析事物才算全面,而在全面分析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靠性才更高一些。

5、决策者的素质水平因素

决策者作为最后鉴别诸项方案的人,其学识水平、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气魄胆量、思想境界等等,直接关系决策的水平。高素质(指综合素质,而不单指高学历和高知识)的人,才可能做出更合乎事物本质的判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这样的论述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能做出来。

6、决策过程中的利益驱动

这其实也是决策价值前提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共决策的决策者如果失去必要的程序约束和必要的监督,就会留下制度空隙,这种空隙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对这种利益的态度就决定了其决策的方向。如果垂涎这种利益,或者禁不住这种利益的诱惑,其价值取向就会偏离,就可能产生钱权交易,这是决策腐败的一大根源。比如个别的决策者明明知道哪个方案更好,但偏偏舍优取劣,就是利益因素在作怪,因为只有错误的决策才能给自己换来利益,在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他们选择的是损害公共利益以满足个人利益。这种情况是管理漏洞造成的。

三、公共决策科学性的保障

1、建立全面公正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官员走向科学决策值得庆幸的是关于考核标准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并已采取必要的措施。据报道,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紧张制定之中。新评价标准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班子和干部的差异性,分门别类地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能定量的定量,难于定量的,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细则中将包括“硬指标”与“软任务”,并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短期行为。

如果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真的能建立起来,必然会影响干部决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决策 中附加在价值前提中的私人利益因素问题得以排除,可使决策者价值前提判断少一个干扰因素,可以使其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2、典型宣传的适度、客观以防止误导

典型是具有“光环效应”的,会使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藏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因此,对于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做理性的分析和理性的宣传,不要过于渲染,特别要指出经验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对刚刚出现的典型更要慎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事物都代表未来的方向,有的有历史局限,有的有地理局限,还有人文因素的局限等等。不适当的宣传和模仿可能会造成危害。从另一个角度说,每一个决策者要理性地分析别人的先进经验,对于经验的学习也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看看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有选择的学习,批判的吸收,这样才能不盲目,不盲从,才不至于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和个性。

3、建立完备的公共决策程序并确保很好的执行

公共决策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未来的决策,即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未来方向的决策,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一是对于已然的决策,即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个问题的决策,如解决首都交通拥堵问题的意见。根据筹划解决问题的大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即战略层面,解决的是方向问题,简单说是择向;二是中观即项目层面,解决的是突破点的问题,简单说是择要;三是微观即战术层面,解决的是具体方案的问题,简单讲是择优。对于不同的层面政府的作为是不同的,程序也就因此不同。对于宏观的战略研究,解决的是“做不做”,“向什么方向做”的问题,更多的是党委和人大的事情,决策的过程应表现为一种集中民智的过程,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基础、资源状况、产业特点、周边环境、现有财力等作出综合的判断,要依照全委会的工作程序严格决策。项目选择则是在总体战略选择后对项目的优先性进行选择,解决的是“先做什么”的问题,这是政府决策的重点问题,应重点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重大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士的科学论证。包括可行性与不可行性两个方面的论证,然后按照决策机制进行决策。方案是对特定项目的设计,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属于纯粹的技术层面,是对如何实施项目进行先期筹划,这主要应该是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士的行为,政府只是在专业部门的方案中选优。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制定不同的程序和责任方式,每一种决策都要按照公开议题、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反复论证、集体通过这样的程序进行,对于论证方法、表决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并严格地执行,对整个决策过程要制作详细的档案,以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最后进行决策表决时应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并将表决结果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干部、追究责任的一个依据。

4、克服决策思维的单一性,对重大问题进行不可行性论证

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在做可行性论证的同时做不可行性论证,双方进行交流、比较、分析,最后慎重作出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定。这样做可以让两种思维交汇碰撞,相互补充,以使决策计划更周密,更可行。其实在决策学上也专门有这样的方法,叫“角色互换法”,主要适用于“做还是不做”的问题,组成两个调查组,一组收集肯定的资料并进行论证,一组收集否定的资料并进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交流意见,然后双方交换任务。这样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原来意见的漏洞和对方合理的成分,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而且对整个问题的研究更全面。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计划到2005年把上海建成亚洲金融中心。上海随即成立了两个班子,一个论证上海可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一个论证上海在10年内不可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不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它通过对资金拥有量、流动量、经济开放性程度、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上海要具备某些条件还有相当难度。最后,尽管经过反复权衡,不可行性报告未被采用,但它对决策者全面考虑上海的发展很有帮助,它提醒决策者,上海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必须解决哪几个问题。这样的论证表面上看麻烦,时间长,但决策一经作出其科学性、可行性都更有保障。

5、提高决策者水平,让有决策能力的人来决策

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对决策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高决策者的水平是提高决策质量的最直接的手段,应该从组织上和领导者自身两个方面努力。组织上应该量才使用,充分发挥每个领导的特长,将那些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放到决策者的位置上。人的能力表现出不同方面的特长,有的善于筹划,有的善于执行,如果使用不当、用非所长,就不能表现一个人的应有价值,反而觉得可能不是很胜任。决策的岗位需要善于筹划的人,一定要使善谋者得之。如果实践已经证明某人不太适合做决策当领导,就应该为其调换合适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曾表现过思维的单一性,只注重对现有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提高,而忽略有些人虽不是领导却很有实力,只要给他们合适的位置,他们就能做出突出的成绩。这样的思维模式造成了变相的干部终生制,也助长了平庸和无为,压制了真正的人才。新的思维应该是,让有决策水平、有决策能力,有领导能力的人来做领导。那些需要培训的暂时先培训,等合格了再上岗。如果培训也不合格就重新安排适合的工作,否则会贻误战机,贻误事业,浪费时间,也浪费别人的生命。其实对于干部的选拔不应该搞一刀切,也不能搞一阵风。一说年轻化就必须多少岁以下,超过一两岁就嫌大了;一说知识化就必须什么学历以上,似乎学历越高越好。有的人看起来是大两岁,但是精力旺盛,经验丰富,不应该因为早出生两年就靠边站,而把职位让给比他差的年轻人;有的人原学历是不高,但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注重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反而比那些徒有学历的人更有价值。

6、堵塞决策过程中的利益漏洞

决策过程的利益漏洞是导致决策腐败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机关内部工作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的。由于行政机关内部没有严格的决策制度规范、财务制度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使“行政首长负责制”成为“行政首长说了算”,内部工作机制的缺乏和管理上的漏洞,使贪污受贿成为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天平失衡时,决策也就偏离了公共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健全完备、运转有效的机关内部工作机制,规范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使决策者在规范的管理环境中,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决策,恐怕想捞好处也不那么容易了,漏洞自然就堵上了。

总而言之,科学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还有决策方法、决策技巧、决策技术、决策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是简单地解决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但决策的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逐渐解决阻碍科学决策的因素是我们的任务,本文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主观方面的因素,简单概括就是:

用全面公正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排除决策价值前提中的非项目性因素,以保证决策价值前提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用完备的公共决策程序的实施排除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堵塞决策过程的利益漏洞,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公平合理;用双向思维模式代替单向思维模式,以保证决策思维的全面性,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用善于谋划全局,有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来实施决策,以保证公共决策的高质量、高水平;同时克服决策过程中外界因素的过分干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基本可以剔除公共决策主观因素中阻碍其科学性的成分,以这样的方式作出的决策其科学性就强一些,质量就高一些,合理成分就多一些,人民的满意度也就会高一些。

但必须看到,决策是一件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决策的质量。科技水平的发展已经大大加快了世界更新变化的速度,未来显得更加不可预测,因此要求决策的绝对准确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也决定了决策的动态性。因此必须注重跟踪决策和决策反馈,适时修改决策方案,以使决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要求,使决策更具科学性。

决策是体现行政效能的最重要的方面,科学决策是提高政府效能最重要的手段,决策的主观性要求决策主体主观的正确性,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如果丧失了这个前提,科学决策就很难实现。因此,公共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应从消除影响主观因素的事情做起。

(作者单位:怀柔区委研究室)

第三篇:职业发展决策

《职业发展决策》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观后感

在观看了生涯决策金字塔后,我们知道要做好这个金字塔的决策我们就得搞清楚以下一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步入社会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就业和择业抉择。就业,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而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所以正确辨析就业和择业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们在校期间就必须有明确的安排,树立择业意识,让择业与就业同步进行,确保职业的持续发展。明确择业与就业的关系后还得清楚什么会影响自己的择业。自己的经济状况,亲人朋友的意见,社会环境的作用和自己个人志向的力量都是影响个人择业的关键因素。专家表明每个人选择的职业不同还跟人的人格类

型有关系,每一种人格类型的人适合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在了解了这些理论问题后,我们要会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正确的选择方法是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寿命分5个阶段—— 开发期、成长前期、成长后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定量型和定性型决策。明确决策的分类后,我们要学会进行科学的决策。首先我们要确定决策目标,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能否成功除了决策本身外还要依靠对决策运行的控制与调整,包括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在决策确定过程中各阶段的控制。所以目标确立后就得为其做好准备,一是要获取从事该项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获取这种职业的意识以及这种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每个人的生涯形态都是独特的。决策模式有五个步骤:1.确定目标 2.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3.收集信息 4.评估结果和影响5.建立一个行动计划。

我们要维持有效的就业行为:

1、研究职位要素,提升职业能力

2、建立个人求职档案,丰富职业经历

3、开立社会资本账户,整合社会资源

4、撰写求职信,学会表达

5、制作简历,精心设计

6、练习面试,转化能力

7、学会差异化求职方式。职业不是天生决定的,基础教育、性格、家庭背景、社会阅历、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需求,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想法。

每个成功人士都善于总结各种相关经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相信自己,就一定会为自己规划好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

第四篇: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一、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概况

知名旅游城市杭州曾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起源地。

在杭州景区,为了给中外游客观光游览提供方便,主管部门在景区周围设置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据统计,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景区82个服务点,共计租用量达20.26万人次,其中,中外游客占租用量的98%以上。“骑免费单车,游免费西湖”已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创建于2008年5月的杭州自行车系统,由杭州市政府投资,依托杭州公交集团公司建设运营,在学习借鉴国外公共自行车技术和运行方式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市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年多来,经过政府、企业努力和市民广泛参与,其规模已从试运之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发展到2011年6月底的2431个服务点、60600辆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量从2008年开通初的2607人次,提高到2011年的23万人次。

由于其便捷、经济、安全、共享的特征,以及“自助操作、智能管理、通租通还、押金保证、超时收费、实时结算”的运行方式,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杭州中外游客和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杭州市民评选当地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中,免费单车系统位居第一。

(一)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特色

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杭州模式”成功之处在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为其他地方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提供了借鉴。

1、政府主导: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交系统

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建之前,杭州市委专门下发文件,把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将公共自行车纳入“五位一体”的城市公交系统,即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并且提出公共自行车是城市公交的重要组成。

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的一个公共产品,必须政府主导。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加以指导、协调,使得项目得以在全市迅速展开。对于前期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08年杭州市政府为公共自行车系统提供了1.5亿启动资金,其他资金由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实现。

杭州将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涉及到交管、城管等部门。

2、商业开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专业团队运作、政府提供可进行商业开发的资源是公共自行车租赁“杭州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

为保障项目日常运营费用实现自我平衡,杭州为企业提供资源,由企业进行商业化开发运作。目前开发的资源主要是广告,在每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上建设一个车棚,并开发了可以销售软包装商品的服务亭。通过拍卖车棚、服务亭以及车身上的广告位获得运营资金。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起步时有很大压力,但政府给予资源支持,企业通过开发资源产生效益。现在正在加大开发力度,谋划对服务亭“三合一”服务功能的深度开发,即集商品销售、旅游咨询、自行车租赁系统咨询服务为一体。鉴于商业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杭州市政府也表示,如果商业运作的资金不足以弥补整个运行,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进行补贴,保障公共自行车正常运行。

3、先进技术:操作简单租用便捷

杭州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顺利发展,还得益于首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该智能管理系统引入IC卡技术,具有租用、查询、管理、结算、防范监控、网络6大功能,支撑着整个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套系统保证了借还公共自行车时

操作简单。避免排队等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租用服务。

4、阶梯性收费方式

杭州公共自行车采用的“阶梯性收费”,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市民可用公交IC卡及开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借还自行车,没有市民卡的打工者或游客则可用300元押金办卡。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1~2小时为1元、2~3小时为2元,3小时以上则每小时3元。为了鼓励公交与公共自行车的无缝衔接,只要是在公交车POS机上刷卡乘车起的90分钟内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租车者的免费时间就可延长为一个半小时。

二、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点设置面临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可很好地解决我国某些城市由于其支路密度低、地块大限制交通的问题,延伸公交服务范围、促进节能减排,还有利于市民身体康健,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布设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部分问题。

(1)城市道路、人行道的重复开挖

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带来的弊端不仅对市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还体现在造成了人力、物力、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市民们的意见与不满如潮水般向笔者涌来:开挖路段的住家户们反映,开挖工程进行时产生的噪音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休息。路面到处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空气质量下降且行走不便。而且开挖路段的商户反映,开挖工程进行时常常要封路,这种交通不便极大地降低了客流量可见城市建设道路反复开挖所带来的弊端极大。为了反映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演算:根据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当拆除人行道板时,所需的拆除费用为4281元/100m2,若人行道板安砌采用砂浆垫层厚度为2cm时,所需费用为3346元/100m2,而人行道道板采用高湖石时,材料费用为7300元/100m2,且在人行道上改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费用为149.27元/m2,就以最常见的17×2的服务点为例,改造一个需要约需5076元。当大量改建时,这个将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2)影响城市道路人行道的通行流量

额外增设亭、棚等设施布设在人行道上的服务点不能占据行人的步行空间,不仅占用空间,还影响城市景观。在人行道上设置服务点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居民出行的起终点是居住小区或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当走到人行道存取车辆势必增加步行距离;二是由于我国城市的建设以机动化的发展为主,人行道空间一直被压缩和占用,许多人行道已经“举步维艰”。

(3)影响盲道系统的设置

盲道指在人行道上和建筑物服务设施等位置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力残疾人产生不同的脚感和盲杖的触感,诱导视力残疾人安全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设施。

杭州城市道路设计中人行道的宽度一般为2.5~4m,并应设置盲道。盲道的宽度应根据人行道的宽度而选择低限或高限,人行道宽度在3.0~6.0m,盲道的宽度宜为0.4~0.6米,行进盲道距人行道外侧缘石净宽度一般应为0.25~0.5m,距内侧路缘石的净宽度应不小于0.5m。根据以上数据,人行道上盲道就需要占用1.15~1.35m,另加上自行车服务点的2米最小宽度,故道路人行道宽度在3.5m以下时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就会对盲道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甚至无法使用。

2、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根据有关报道,杭州市现在有2080个主城区服务点,52800辆车,平均两秒就有一辆自行车被借。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再加之养护不够,修理不及时,许多自行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破损,甚至有一些自行车损坏严重,这给交通和租车人的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容易酿成事故。以仙林苑租车点为例,8辆租车位,曾有一次,连租三辆都存在问题,或轮胎破

裂,或脚踏板不灵活等不同程度的毛病和故障。在许多租车点,还未到下午5点,站点内的自行车便所剩不多。“使用频率高,加之许多市民并不注重爱惜保养与相关部门维修不勤等问题,许多自行车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破损,这给交通和租车人的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杭州绍兴路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管理员张大姐说。业内人士分析,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本定为三年,但目前已损毁严重,面临提前退休的可能性。杭州市于2008年投入财政资金

1.5亿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络,公共自行车一年要亏损8000万元,无疑是一大损失,堪称“无底洞”。

3、借车还车难

在一些市中心地段的租车点,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很容易形成“潮汐”现象。同样以仙林苑点为例,每天早上上班时间一到,平时仅容纳8辆自行车的还车点会涌入二三百辆车;每天晚上下班时,这二三百辆车又随着下班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出。虽然,该点有一位工作人员在上下班高峰期协助市民还车,但工作人员一般八点半离开,之后,还车还是很困难的。

杭州城区近2000多个服务点,每天30多万辆次的租用量,如何保证热点地区一定“有车可借”、“有位可还”,调度是关键。除了不断升级的后台处理系统,还需要一支庞大的人工队伍。

每天下午3点起,杭州城内就可见几十辆用公交车改装的调度大巴在行驶。在每个已经“满车”的租用点,身穿制服的服务员把自行车拉出,为以后的租客空出还车位。工人们将拉出的车辆抬至调度大巴上,大巴再依靠后台指挥和经验,在市内寻找缺车的点,把车辆送去,以达到平衡,为第二天的早高峰做准备。据杭州市上城区一位负责调度的刘姓工人表示,这样的调度一般从每天下午3点持续到夜间12点,每天要跑100多个点。在一两年前,工人们对于每个点的用车需求尚不熟悉的时候,往往需要彻夜调度,最晚甚至到清晨六点。

尽管如此,市民依然对于存取车的便捷性颇有微词。记者在工作日的下午来到杭州市中医院附近,这里的两个租车点,共48个停车位早已停满,有两三个前来求医的市民推着车在租车点前焦急等待。因为超时需要“罚钱”,市民们非常着急。而在他们身边,已有超过100辆被服务员拖出的等待运走的自行车。服务员告诉记者,由于城管的限制,已不可能再在人行道上拖出更多的车。记者看到,杭州为这样大需求的租车点也设置了特例,比如特派服务员实行“有人值守”,或者将原来的只到晚8点截止的租用时间改为24小时制。

三、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通过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免费自行车纳入法制轨道,只是此项服务推广和长期发展的法律保障。其次,国家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题作痛,最大程度地吸引企业投入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支持投资此项服务的企业。帮助其开展相关企业实施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收,方法补贴等方式。最后,对于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的模式,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并积极寻求一种更有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模式,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两大运营系统是法国里昂的VELOV系统[4]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系统[5]。前者是将站点与车辆命名系统化,系统的每辆自行车都设有独立编号,同时每个电子租赁站也有独立编号,这样一来,整个服务系统的布点就实现了“有迹可循”的环境,不仅方便快捷,更便于政府的管理。后者是采用动态的调度方法,即使用卡车或拖车动态调运多个租赁点的自行车量。基于这两种方法之上,我们可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一种更高效的模式投入运营。

(二)完善站点布局,合理规划等级分布

1、提前规划,提前设计。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重视公交车站点的态度,来考

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设置,科学合理的规划服务点。其基本的要求是服务点应依据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综合考虑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居民出行特征、城市交通特征、布点间距等,将点位设置在居住小区、商业、公建、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等建筑和人流聚集区域,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交通需求。公共自行车租赁可以考虑与旅游休闲、康体健身目的出行相结合,以更大范围的拓展公共自行车的功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前进行系统的规划,科学的设计。

2、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道路建设同期实施

为了避免重复开挖,或者反复拆除,造成浪费,建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道路建设同期实施。同时在道路建设初期公交车未开通、市民出行不便的情况下,公共自行车仍就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给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

3、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地点选择

根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尺寸,长度不小于11米,宽度不小于2米,在新建城市道路上建议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地点选择港湾式公交车站人行道外的渐变段以及建筑退让后的红线范围内。当人行道宽度大干4.5米时,也可考虑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地点设置在人行道上。

(三)优化系统,提高服务品质

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行车难”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必须加快优化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系统,提升公共自行车的服务品质,具体建议如下:

1、增加巡检和服务人员。建议在公共自行车在增点扩容的同时,更应该增加巡检人员,切实保证自行车的日常维护和修理;对市中心地段的租车点,在上下班高峰期,延长服务时间。

2、错时付费制度。市民租车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租车点无空位)而无法及时归回,尤其是晚上,整晚每小时1元的收费,让有些市民为了还车而四处奔走,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建议实施错时收费办法,夜间租赁费用可采取减半等。

3.延长租赁时间。既然很多租赁点都是无人值守的,可以适当延长公用自行车的租赁时间,甚至可以提供24小时的租车服务。4.建议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对公共自行车进行淘汰和发放。公用自行车的使用频率远远超出个人自行车的使用频率,因此,使用受命明显缩短。所以,在增强修理和维护的基础上,建议根据自行车的破损情况,规定每年按一定比例的自行车提前“退休”和发放新车。

5、加快对疑似故障车辆判别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增加维修基地,和服务中心。加快对自行车联体中轴、防刺车胎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立免费单车“用修分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维修责任,提高自行车完好率。

6、进一步完善85331122服务热线智能化呼叫系统管理,确保接通率,加强“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市民满意度。

(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搞好资源开发运营,有序开展免费单车资源商业化开发,采取市场化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招商途径,选择有一定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合作开发,基本达到“市场化运作保障公益性运营”的目标。

此外,政府要畅通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加盟。城市自行车公交工程必须采取公益性事业商业化经营的思路,广泛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公共自行车工程,并将其作为慈善事业来办,鼓励在交通枢纽、繁华商业街区合理设置自行车租赁网点,并通过连锁、加盟、合作等经营方式,开展自行车租赁服务。

(五)推动群众参与管理

政府与企业的作为固然是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的中坚力量,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这一抽象主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社会方面主要指的是公众以及各界媒体对于此项服务的完善所存在的一个外在因素,这里的公众既可以包括享受公共自行车服务群众,也可以包括未使用此项服务的群众。对于享受服务的公众而言,他们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即使并准确地归还所租赁的自行车,做到不予损坏,妥善使用;未曾享受此服务的公众也可充分发挥其他其能动性作用,对于公共自行车服务的推行进行监管以及对于它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在看到公共自行车有严重损坏时,及时通知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鉴于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越来越大,公共自行车的完善也需要依靠主流媒体的力量。通过广大媒体对此项服务进行宣传与推广,使更多群众了解这一服务,从而使用这一服务;同时,媒体对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这样双管齐下,不仅有利于促进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发展的活力,也有利于发挥其实际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四、结语

公共自行车是行路难、停车难大背景下的产物,是缓解交通“两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的必然选择。对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实效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这项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的便民措施。必须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的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对提高杭州免费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实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军训总结-王莎莎-高一4

军训总结

高一4班王莎莎 军训对于每一个新高一的学生都是一次新的人生挑战,这次的7天军训已成为我在高中第一个难忘的回忆。

军训这几天的训练,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军队的纪律性,不是听教官的话就好,而是要把纪律放在心上,要有责任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对他人也要负责。在这几天短暂的军训生活中,我一直用军人的要求来锻炼自己,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前有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不是别人所说的温室里的花朵。

在军训的这几天,我每天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训练,一站就是一小时,尽管我已经汗流浃背,四肢也变得酸痛,但我并不在乎,因为我明白“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我们来到这里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军训考验。

给我们训练的教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身材中等,年龄和我们相仿,在他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严肃和认真。他虽然不太爱笑,但是很幽默,有时候还和我们做游戏。教官在军训的时候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只要大家不认真练习,他就会批评我们;只要大家动作不规范,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给我们看。只可惜,我们的赵教官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无法再教我们,我虽然难过,也惋惜,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件突发事件而影响我的训练效果。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我们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每件事情。

军训是一种能增强我们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的有力活动。结束了几天的军训后,大家如同刚受阳光滋润过的小草般,充满着无限的冲劲,显得无比生机盎然。静心回味起那短暂的时光:有泪、有汗、有痛,更有无止休的劳苦,但是我们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高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就在今天,圆满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其实仔细想想,这只是一个开始,高中的学习远远要比军训累得多,而且要坚持三年。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说“高中三年,年年高三”,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中。想要在高考中打好这一仗,我们既需要好的身体,毕竟身体是劳动的本钱,也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就像军训一样。

通过这次训练,我证明了我自己,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用当下一个流行词来评价这次的军训生活,那就是“给力”!

下载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决策发展现状综述 王莎(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莎课改体会(五篇)

    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 邓州一高英语组王莎 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新课改学习当中,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我学到很多知识。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研究

    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研究 摘 要:通过对苏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项 logit 模型对系统进行优化研究,......

    王莎 我爱我家 快乐成长

    我爱我家快乐成长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洞坡小学三年级 王莎 0917-6437595 指导教师:张小平联系电话:***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我想给你们说说我的家。我......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决策方式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决策方式一、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所谓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在现实中,我们不难见到......

    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5篇范文)

    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思考 正确决策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

    公共决策方式出现重大创新

    公共决策方式出现重大创新把公共政策首先作为一个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尔后才作为政策推出,这在XX尚属首次。将公共政策在正式出台实施前在全社会进行公示,征询意见,这在XX历史上也......

    全国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综述讲解范文

    全国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综述 一、全国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概述: 2009年7月,工信部开始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如今全国已有185家工业园区(集聚区)成......

    北京市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

    关于试行使用北京市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的通知 2010-09-30 京建发〔2010〕545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物业服务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