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力提升品牌、创新勇攀高峰(铁路分局)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实力提升品牌、创新勇攀高峰
中水三局铁路分局自2008年元月进点京沪高速铁路,从事于非水电市场施工。作为长期从事水电施工的单位,分局领导班子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认真研究水电建筑市场和非水电建筑市场的特点,研究铁路建筑等非水电建筑业务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强化市场营销,拓宽经营领域,创新管理模式,严防经营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非水电市场持续稳健的发展。
一、非水电市场经营的进展与成效
2008年新组建的铁路分局进入到京沪高铁施工工地,由于刚刚步入铁路市场,经营困难、矛盾重重,由于缺乏经验,许多过程控制往往力不从心,从事非水电施工是铁路分局自身生存的必需,更是分局发展的出路所在。为了尽快打开新局面,迎对种种压力,铁路分局党政领导班子以诚实守信积极履约和创建品牌为核心,在对外创品牌,对内树形象上下功夫,一个长期施工水电的企业要走非水电,必然要付出更多,从体质上、激励机制上必须要有突破。所以必须转变市场开发观念、提高市场开发人员素质。要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大力开拓非水电建筑市场。为了尽快的适应非水电市场,分局加大了技术管理的力度,强化对技术干部的培养,做到技术先行,技术保质量,技术保安全,技术保进度,技术保效益,使技术工作得到全面提升。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瞩目我国的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知识产权高速铁路,工程质量要求极高,质量管理是工程的重中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之重;分局在加强质量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现场质量控制管理,一方面加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通过分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努力,现场质量和内业资料控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不懈的努力2008年水电三局铁路分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共有2处被济南指挥部评为“优质样板工程”,分别是:DK502+460~DK502+747段路基、DK506+631.70涵洞;其中,DK502+460~DK502+747段路基还为集团公司赢得了京沪高铁的第一块“绿牌”。
铁路分局是集团公司参加京沪高铁建设中第一家完成过渡段及涵洞防水试验的单位,得到了京沪总指、济南指挥部、集团项目部的一致好评。集团公司项目部组织其他单位到分局高铁项目部进行了参观、学习,并作为集团公司示范段进行了推广。
2008年度计划产值1.78亿元,完成产值1.7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完成签约合同(3.26亿元)的54.89%。2008年分局高铁项目部荣获三标段施工生产优秀达标单位。年终内部信誉评价名列第五名。其中施工一处路基队荣获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在2008年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之后,2009年首先在路基防护浆砌石检查中,铁路分局又得到济南指挥部颁发的绿色通知单一张。工程档案及各项管理制度已基本完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2009年完成分项工程验收2041个,分部工程工程质量验收198个,合格率100%;并根据京沪公司要求,完成了资料的录入工作。
2009年度计划产值1.021亿元,完成产值1.035亿元;完成年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计划的101.3%;累计完成产值2.825亿元,完成签约合同(3.26亿元)的86.75%。2009年分局高铁项目部名列三标段施工生产优秀达标单位。年终内部信誉评价名列第五名。同时,水电三局副局长单勇锋及分局长兼高铁项目部项目副经理沈建平、总工李兆宇等获得2009年度京沪公司先进个人,沈建平同志并获得三局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2009年,水电三局铁路分局高铁项目部施工一处路基队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安康杯”活动优胜班组;项目部党工委荣获三局有限公司先进党工委;调度管理系统、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分别荣获集团三标项目部先进单位。
2010年度计划产值1.29亿元,截止7月底已完成0.924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1.7%;累计完成产值3.75亿元,超合同15%,分局高铁项目部在铁道部对三标段中水集团13个工程局信誉评价中名列第三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5月25日至9月25日京沪总公司开展百日大干高潮,分局高铁项目部连续两个月(6月、7月)三标段项目部荣获“专项劳动竞赛B组优胜单位”第二名荣誉称号,同时在6月份底座板/支承层质量标高控制中分局高铁项目部经检查获得质量标高控制第一名的好成绩。
铁路分局在抓紧机遇的同时,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寻找新的出路,2010年分局大西项目部组建,担负大西客运专线的梁厂的建设及制架工作,分局领导合理组织安排,在干好京沪的同时兵分两路,力求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合力打好攻坚战。
值得一提的是分局高铁项目部在资金紧缺、资源配置紧张的情况下,贯彻执行股份公司工作部署支援其它工程局,为三标段整体进度计划完成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三标项目部的一致好评。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铁路分局高铁项目部和大西项目部,认真执行股份公司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在开发市场的同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强化责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做好落实工作。
二、重科技求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2008年,水电三局铁路分局高铁项目部共进行了3项科技创新,包括:CFG桩截桩施工方法的改进、涵洞防水层的改进及路基实时检测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前两项工艺及施工方法的改进已应用于工程实体,并得到较好的效果。路基实时检测设备正在开发研制过程中,研发成功后将大大降低检测的时间;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欠压和超压状态的存在,提高压路机的有效利用率。除上述自主科技创新外,铁路分局高铁项目部还受京沪总指委托进行了“过渡段小型夯实设备对比试验”及“碾压混凝土过渡段试验”两个项目。“过渡段小型夯实设备对比试验”的成果已经提交,并在全标段推广使用。“碾压混凝土过渡段试验”,该项目将对铁路过渡段施工起到质的变革。
2009年分局领导加强了科技创新工作,水电三局铁路分局高铁项目部参与编制的《水泥级配碎石填筑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工法》获得国家二级工法;《铁路路基级配碎石改良土施工工法》获得中国水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电集团公司工法。《高速铁路路基填筑施工工艺研究》科研项目通过公司验收。完成京沪总指挥部要求的:过渡段小型夯机对比实验、路基护肩对比实验。参与了集团公司铁路五个标准化的编制、公司D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完成公司2个“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在集团公司内部第一家完成电缆槽模板的改进和建厂、第一家完成基床表层及其附属工程试验施工,并进行了推广。其中桥涵过渡段施工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表扬,基床表层封顶层和电缆槽预制安装走在了工艺转换的前列,并被三标段列为样板工程,并获得了京沪总指绿色通知单,首家完成了基床表层曲线段的施工工艺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成功。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端正党风、反腐倡廉是新时期赋予每位领导干部肩上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铁路分局党委积极开展廉洁从业的专项教育活动,高铁项目部和大西项目部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高度重视学习,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断构筑防腐拒变的道德防线。在端正党风、反腐倡廉、廉洁从业上,所有科级以上干部,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深刻的寻找自身的不足,分局把心得体会张贴在公示栏上,让员工去监督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否与自己的言行一致。在深刻的学习中,党员干部们在与其他有关单位、个人接触过程中,都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分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按照集团公司和工程局的部署,铁路分局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分局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结合到铁路建设中来,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指导,作为一种对以前工作的反思和对今后工作的推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动力,通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写出经验总结来检查我们自身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抓出了实效。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为了适应非水电市场的开发和经营,分局注重技术干部的培养,为我局不断提高技术力量的储备。在施工期间,分局领导班子注重人才的培养,聘请从事铁路建设的专家、学者来工地授课,并派出部分技术干部参加铁道部及集团公司组织的学习班,2008年、2009年期间分配大学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成长,几年来分配的大学生在老技术干部的带领和帮助下尽快进入了角色,成为铁路建设的中坚力量。分局领导多次组织技术干部到其他工程局观摩学习,在求发展中补充经验完善高素质队伍;
2009年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分局组织技术干部总结一年来的新工艺、新技术,编写论文40余篇、施工手册一册、配合工程局、集团公司编标书10多次、增强了技术干部的自我总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铁路市场发展的需要,分局建立和完善了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了安全、质量、技术全面掌控,并从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去完善。
中国水电三局铁路分局
虽然分局现在整体情况良好,但我们目前仍与需要达到的标准相差甚远,需要我们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和积极主动的个人修炼,着力培养管理团队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分析能力等等,着力培养对复杂局面的博弈能力、着力提高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开拓新局面的创新力、科学果断的决策力,推动分局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下一步铁路分局的发展、壮大提供基础支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在集团股份公司、水电三局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以及铁路分局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之下,分局的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不断学习 勇攀高峰
不断学习勇攀高峰
——个人教学暨综合组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了初
一、初二年级共8个班的体育教学,还有每周二、五和周四的校本课程抖空竹、健美操课,每周23节课,备四个课头的教案,即是任课老师又是教研组长还是班主任,工作量有点大,可能是工作比较顺手,一学期下来也没觉得太辛苦,现就教学和教研方面进行一个回顾总结:
一、教学方面
1.初一是上课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首先要把常规抓好,以后上课就轻松了,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针对这点我做了如下工作:(1)认真挑选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要求他们首先对工作要负责,其次学习能力要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锻炼,各班上课秩序井然。(2)每节课的热身运动中由体育委员带领做,同时要求跑步时队伍要整齐、安静、有序,如果做不好就重来,再重来,直到做好为止,学生知道老师会认真他们也就不敢不认真了。(3)强调平时队伍的安静,尤其老师在讲话时必须安静,否则采取先前约定俗成的办法。(4)队伍散开、聚拢要快速且定型,没有特定指定都按平时要求做。其次,抓好广播操学习。初一第一个学期都有要求学生学习中学生广播体操,在学习时发现学生们的动作姿态差,接受动作的能力差,考虑到以后让学生学习操的机会较少,所以特别强调这套操每个同学每个动作都要过关,不得过关的要留下反复练习,直到做会为止。在严厉的要求下,同学们的动作舒张了,接受动作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也好多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觉得我做个“容麼麽”也值了。
最后,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任何技术动作都包含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什么技术动作都快。初一在练习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的同时,也结合中考的50米跑、跳远、跳绳等项目展开教学,提前做好准备。2.初二是身体素质的发展关键时期,70%的素质增长都在此阶段,经过训练如果不能有较大的提高,到了初三也就是个艰巨的过程。这学期主要是围绕中考项目练习各项素质,主要学习了二级蛙跳(发展腿部力量,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学会跳远摆臂)和双脚交替跳绳(提高速度,加快频率),为提高身体素质和中考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和练习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将通过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研方面
每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课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小组、大组隔周举行),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以及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习惯,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本学期教研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教研课
在第十三至第十五周举行了音体美科信教研课,(体育组由郑坚、陈振、林峰和邓嘉俊上,科信由余菲、高雪萍上,美术由熊青兰、王静和江南上,音乐由殷晓蓉、闵艳艳、丁硕和刘洢梵上),十节教研课精彩纷呈,尤其音乐课由四位老师合上一堂课很有特色和创意。
2、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我组共有四对师徒,其中体育两队,音乐一对、美术一对,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老师的成长。
3、体育组圆满组织了第十届校运动会、初一的拔河比赛和初二的篮球赛,另外还组队参加了高新区的教职工篮球比赛。
4、音乐组排练三个节目参加集团的元旦迎新演出,效果非凡。
5、美术组举行了“我和老师一起成长”的绘画比赛和手抄报比赛。获奖作品在各年级走廊展出,美化了校园。
6、我组派出体育郑坚、音乐张莉红、美术温南燕、科学高雪萍四名老师参加了南昌市园丁杯比赛,成绩据说不错(正式成绩有待发函)。四位老师参加比赛,带动了综合组整个组的老师参与,大家围绕参赛课题,一起商议教案,制作教具,一起听课、评课,增进了老师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弘扬了积极向上的学风。
综合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组,今年集团庆元旦表彰活动中,音乐组被评为集团优秀备课组,充分说明了我们组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们也将乘鼓励的东风,继续不断学习,勇攀高峰,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综合组 ***
2014年元月14日
第三篇:勇攀高峰训练计划
勇攀高峰训练计划
因该项目是从攀岩活动中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从攀岩运动的特点可以看出,攀岩主要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利用岩壁上人工制造的岩点,连续完成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每个动作都是手指、手腕、上肢、背部及腿部。下面针对各个肌肉群训练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手指、手腕:如没有专业握力器或直杆,可通过引力向上器材吊在杆上进行静力控制。(3组至力竭)
上肢(肱二头肌):针对攀岩项目上肢力量训练应重点放在肱二头肌群上。可通过哑铃弯举,和在引体向上杆上座静力的曲臂悬垂实现。(3组至力竭)背部:背部肌群较多且不好练,比较适合训练方法为高位下拉:分为宽、中、窄各个把位训练。在训练每次初期(有劲儿时)可先做引体向上。(至力竭)做不动时可改为趴式超人飞及山羊挺身(我中心有)训练。(可5至7组*8-12个)腿部(股二,四头肌):蹬力时主要发力为大腿股二及股四头肌,可通过蹲起(3组*16-20个)爬楼及登山器(我中心有)来进行训练。为避免受伤,训练前应充分做好牵拉及暖身运动。
第四篇: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1、勇攀高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经历中,体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3、体会作者恰当选材、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的方法。
4、认识4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经历中,体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中国乒乓球与邓亚萍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教师出示邓亚萍照片或者比赛录像资料,列举邓亚萍在乒乓球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眼中的邓亚萍。
2、承接学生的谈话,教师导入:那么邓亚萍是怎么样走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诉邓亚萍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1《勇攀高峰》并齐读。
你觉得课题中的高峰指的是什么?勇攀是什么意思?她是如何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邓亚萍背后的哪些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接读课文,思考:在攀登高峰过程中,邓亚萍遇到了哪些挫折?面对困难,邓亚萍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三、抓住重点,细读体会
1、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你认为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段。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a、课文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同桌互读,读后交流。(第上自然段写邓亚萍在遭受两次沉重打击后的决心;第四自然段写邓亚萍练就“绝活儿”苦练的几件事,在11届亚运会上力挽狂澜的事)
学生谈,师板书。(她是一个不怕挫折、不愿服输、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
b、品读第三自然段,品味邓亚萍在遭遇两次挫折后的感受:精神上的优势指的是什么?在邓亚萍的心中,珠穆朗玛指的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仅仅只能看到邓亚萍不怕挫折、不愿服输的精神吗?还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讨论(她是一个善于反思、沉着冷静的人。)
c、那么,在他人眼里,邓亚萍又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 在食堂的师傅眼里…… 在教练眼里…… 在中国人的眼里……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眼里…… 在世界人民的眼里……
3、为什么说“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读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汇报,师范读,生再读。
4、浏览全文,想:你想对邓亚萍说些什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
二、细读品味,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答案:那是面对挫折不服输的精神;苦练技艺,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精神;在赛场上敢打硬仗,充满自信的精神……
小结。一个不善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人,是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正因为邓亚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静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她才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功。这正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三、拓展练习,各抒己见
说说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
四、回扣课题,领悟写法
1、再次理解文题。请学生再次浏览全文,想一想文题的含义。
2、作者为了表现邓亚萍的精神品质,写活这个人,在选择材料和详略处理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小结。列举典型事件,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表现邓亚萍的风采与品格。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议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我们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五、学习生字
1.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2.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注意“挫”的读音,不能读成翘舌音。写字时必须用课堂的时间来完成。
六、布置作业
1.了解邓亚萍现在在做什么,试着给邓亚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之情。2.、读一读其他体育明星在比赛场上拼搏的故事。3作业:抄写本文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不怕挫折
充满自信
自强不息
1、勇攀高峰 刻苦训练 刻苦训练
力挽狂澜
拼搏精神
顽强拼搏 教学反思:
第五篇:《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勇攀高峰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 ?喜欢看体育频道吗?你们了解邓亚萍吗?
教师导入:邓亚萍是我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名将,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她是怎么走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名将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对邓亚萍有更多的了解。(板书:勇攀高峰)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清自然段序号,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师:默读,边读边思考: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邓亚萍遇到了哪些挫折?
生:10岁那年,因为个子太矮,手臂太短,教练认为他没有发展前途,被送回了家。14岁时,他由于骄傲自满,在全国青年乒乓球赛上,痛失进入前8名的机会。
师:面对困难和挫折,邓亚萍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生:这两次挫折经历,不但没有击垮邓亚萍,反而让他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向上攀登的勇气和信心。他勤奋刻苦的训练,终于取得了成,从第十一届亚运会后,他多次夺得世界冠军,被评为1996年世界十佳运动员,还被提名为国际奥运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师: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要简单概括地说,这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两次受挫。)师:指名说说邓亚萍这两次受挫的经历。
在学生发言时,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如果能运用上“晴天霹雳、撕心裂肺、毅然、陶醉”等词语更好。师:练习朗读邓亚萍每次受挫后的表现,深入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师:挫折,可以把弱者击倒,却能让强者更强。这两次挫折经历,不但没有击垮邓亚萍,反而让她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向上攀登的勇气和信心。
师: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板书:刻苦训练)
边读边想,经过两次挫折,邓亚萍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 “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没有优势,精神优势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学生朗读。师:读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正因为邓亚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静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他才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功。
师:邓亚萍在挫折中,体会出了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精神支柱,精神上的优势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
师:结合邓亚萍给父母的信,说说你对文题“勇攀高峰”的理解。
不畏艰险勇敢地攀登高山的顶峰。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邓亚萍给父母的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越、越、如果、就、永远”,感悟邓亚萍果敢、坚强的性格。
师:攀登高峰的历程是艰苦的,充满磨难的。在训练中,邓亚萍向一个个极限挑战,她要用百倍的努力去抚平人生道路上的伤痛。
师:自由读第4自然段,读后说说从哪看出邓亚萍训练刻苦。
生:正面描写,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训练场上,背着教练加班加点偷练,在训练馆里放了两双鞋;脚绑沙袋,身穿
沙背心长跑,每天挥拍数千次。侧面 师:练习有感情朗读3、4自然段。
师:默读5—8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赛场立功。)
师:在第11届亚运会上,邓亚萍是怎样表现的?谁能具体说说?
生: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她时而正手拉、拨、扣,时而反手推、挤、弹,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最终,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力挽狂澜,为中国女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拉、拨、扣、推、挤、弹”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要读得短而有力,抓住“力挽狂澜、汗马功劳”,读出气势。
生:品读第9~13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风采品格。)
师:为什么对手一旦发现中国教练打出的是“邓亚萍牌”,便士气锐减,先从精神上败下阵去?
生:因为她意志顽强、坚定自信;关键时刻毫不手软;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她有绝活儿,技术精湛„„
师: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这句话的理解。
生:邓亚萍这个普通的名字已转化为一种精神。所体现的是在体育界里,不言败,不放弃,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于攀登的体育精神。
师:在1996年世界十佳运动员中,邓亚萍是唯一的中国运动员。这个“佳”既要有极佳的运动成绩,又要有极佳的风采和品格,合起来就是极佳的精神。
师;从这里我们仅仅只看到了邓亚萍不怕挫折、不愿服输的精神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面对挫折,她会冷静反思;她会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了理想;她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有顽强拼搏、绝不服输的品质;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5.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被邓亚萍的精神所感染,请你再读全文,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一填:
在食堂师傅的眼里,邓亚萍是()的人。在教练眼里,邓亚萍是()的人。在中国人的眼里,邓亚萍是()的人。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眼里,邓亚萍是()的人。在世界人民的眼里,邓亚萍已经成为的中国精神。师:小结
一个不善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人,是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正因为邓亚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静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她才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功。这正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师:说说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小结。列举典型事件,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表现邓亚萍的风采与品格。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议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我们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师:了解邓亚萍现在在做什么,试着给邓亚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