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勇攀高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第一篇: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勇攀高峰

两次受挫

刻苦训练

勇攀高峰

力挫狂澜女队夺冠

绝不服输顽强拼搏

第二篇: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勇攀高峰

两次受挫

刻苦训练

勇攀高峰

力挫狂澜

女队夺冠

绝不服输

顽强拼搏

2012年3月2日

《勇攀高峰》教学反思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在讲述中,我始终将读贯穿始终。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2)指名读。(3)接替读

(4)分角色读。这样的深情朗读,学生对于人物的精神体会得非常深刻。

之后,让学生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一堂课下来,学生情绪非常高涨。好多同学还沉浸在对邓亚萍的无限敬佩之中。

2012年3月2日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25页—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v(立方米)60 52

v(立方米)126 4.5

2.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3: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课本练习四的第3、4、8。

2012年4月2日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学生感到简单易懂,因此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新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课件演示实验过程,让孩子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再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陷艺术,在教学之后我感到遗憾的是,没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我想如果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的参与到探究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收获:

1、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2、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的好处,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新知识,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不是老师硬灌输给他的,他们能灵活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使我熟悉到新课改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2年4月2日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重点难点:

1、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训练营: 3:2=():10 5:9=():81 0.3:0.9=20:()3:1.5=20:()12:0.1=60:()15:21=5:()4:5=12:()2:60=():12 0.3:0.9=20:()各就各位:你准备好了吗?

1、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预备:注意!!

2、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64个零件。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驶90千米需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看来比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这节课就一块来学习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二、新授: 砰!!

1、出示例5:

(1)学生自由读题,通过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算术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

哪两个量是变化的? 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

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 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

2、教学例6:

(1)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 哪两个量是变化的? 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

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 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用比例解决这类问题的应该是怎样的过程?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1)设要求的问题为X;(2)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作答。

四、巩固练习: 1、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

2、华南服装厂3天加工西装180套,照这样计算,要生产540套西装,需要几天?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4、原计划每天烧3吨煤,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少多少天? 胜利完成任务,大家高兴吗?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为X元。8X=12.8x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为16元。

2012年5月9日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前通过丰富的复习,对(正)反比例的定义、数量关系等旧知做了巩固,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但这也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复习时间过长,占用新课的教学时间。

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预设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做了错误的预测,多数学生能顺利应用比例进行解决。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

教学例2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部分学生的归纳能力非常强,这一点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

2012年5月9日

《为学》教学设计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从而告诫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得容易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éi”是什么意思?做。文题的意思呢?

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

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四、拓展延伸。

1、请孩子们想像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

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实践活动。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为 学

彭端淑

天下事:

为之:难→→易。贫者

学之:难→→易。

不为:难 富者

2012年6月4日

《为学》教学反思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丽娟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本文选自他的《白鹤堂集》。这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篇文言文。亮点:

一、文章的导入的设计比较新颖,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同学们也能够积极参与。

二、以小故事为切入点进行课文分析。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步步走入故事,品味语言,又能够走出故事,得出启示。

三、板书设计较有新意,能够为教学效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四、学生预习很认真,比较到位。因此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不足:(主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一、解题。

解题中应该加入对文章原题目和作者初始写作用途的解读。

二、重点词语的解读。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讨论法,讨论后提出依然不懂的词语,教师解答后进行归纳。再归纳的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实词意思的总结,而忽略了课文中虚词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并没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释重点词语。帮学生抓牢基础。在课文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课文分析。

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快的就将道理渗透给学生,而并没有运用大量的时间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品味对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应该让学生在我环环相扣的问题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读课文。总体反思与改进:

一、对文本的研究和解读,依然不够深刻;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翻译要作为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的减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二、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总是急于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甚至要想到,上课时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多少种答案。

三、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考纲考点的落实依然不够到位,研读考纲考点,尽量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归纳总结和渗透。

四、由于本人急于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整节课课显得有点前紧后松,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一定克服这一点。

2012

年6月4日

第三篇:不断学习 勇攀高峰

不断学习勇攀高峰

——个人教学暨综合组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了初

一、初二年级共8个班的体育教学,还有每周二、五和周四的校本课程抖空竹、健美操课,每周23节课,备四个课头的教案,即是任课老师又是教研组长还是班主任,工作量有点大,可能是工作比较顺手,一学期下来也没觉得太辛苦,现就教学和教研方面进行一个回顾总结:

一、教学方面

1.初一是上课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首先要把常规抓好,以后上课就轻松了,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针对这点我做了如下工作:(1)认真挑选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要求他们首先对工作要负责,其次学习能力要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锻炼,各班上课秩序井然。(2)每节课的热身运动中由体育委员带领做,同时要求跑步时队伍要整齐、安静、有序,如果做不好就重来,再重来,直到做好为止,学生知道老师会认真他们也就不敢不认真了。(3)强调平时队伍的安静,尤其老师在讲话时必须安静,否则采取先前约定俗成的办法。(4)队伍散开、聚拢要快速且定型,没有特定指定都按平时要求做。其次,抓好广播操学习。初一第一个学期都有要求学生学习中学生广播体操,在学习时发现学生们的动作姿态差,接受动作的能力差,考虑到以后让学生学习操的机会较少,所以特别强调这套操每个同学每个动作都要过关,不得过关的要留下反复练习,直到做会为止。在严厉的要求下,同学们的动作舒张了,接受动作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也好多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觉得我做个“容麼麽”也值了。

最后,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任何技术动作都包含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什么技术动作都快。初一在练习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的同时,也结合中考的50米跑、跳远、跳绳等项目展开教学,提前做好准备。2.初二是身体素质的发展关键时期,70%的素质增长都在此阶段,经过训练如果不能有较大的提高,到了初三也就是个艰巨的过程。这学期主要是围绕中考项目练习各项素质,主要学习了二级蛙跳(发展腿部力量,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学会跳远摆臂)和双脚交替跳绳(提高速度,加快频率),为提高身体素质和中考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和练习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将通过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研方面

每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课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小组、大组隔周举行),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以及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习惯,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本学期教研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教研课

在第十三至第十五周举行了音体美科信教研课,(体育组由郑坚、陈振、林峰和邓嘉俊上,科信由余菲、高雪萍上,美术由熊青兰、王静和江南上,音乐由殷晓蓉、闵艳艳、丁硕和刘洢梵上),十节教研课精彩纷呈,尤其音乐课由四位老师合上一堂课很有特色和创意。

2、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我组共有四对师徒,其中体育两队,音乐一对、美术一对,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老师的成长。

3、体育组圆满组织了第十届校运动会、初一的拔河比赛和初二的篮球赛,另外还组队参加了高新区的教职工篮球比赛。

4、音乐组排练三个节目参加集团的元旦迎新演出,效果非凡。

5、美术组举行了“我和老师一起成长”的绘画比赛和手抄报比赛。获奖作品在各年级走廊展出,美化了校园。

6、我组派出体育郑坚、音乐张莉红、美术温南燕、科学高雪萍四名老师参加了南昌市园丁杯比赛,成绩据说不错(正式成绩有待发函)。四位老师参加比赛,带动了综合组整个组的老师参与,大家围绕参赛课题,一起商议教案,制作教具,一起听课、评课,增进了老师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弘扬了积极向上的学风。

综合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组,今年集团庆元旦表彰活动中,音乐组被评为集团优秀备课组,充分说明了我们组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们也将乘鼓励的东风,继续不断学习,勇攀高峰,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综合组 ***

2014年元月14日

第四篇:团结协作 勇攀高峰

“团结协作 勇攀高峰”——鼓楼中心校附小学校喜

获颍州区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

点击数:57 发布时间: 2013-06-03 | 报送单位:附小小学 | 报送人:

颍州区鼓楼中心校附小小学体操队,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备战,于6月2日参加颍州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喜得桂冠,获得区小学组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附小小学一直以来注重小学生的健身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学校的体育教学勇于创新;学校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大课间制度,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次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是颍州区教育局组织的区级赛事,颍州区城区小学和中学参加了角逐,大赛将选取成绩优异的团队参加阜阳市广播体操比赛。

附小小学参赛队由64名体操队员,两名武术队员和一名领队组成。入场式之后,全体队员从六个方向进入赛场,构成一幅太阳普照大地的图案,接着在《和谐大家园》的音乐声中,体操队员们翩翩起舞,武术队员则表演了前、后、侧空翻等高难度武术动作,拉开了体操比赛的序幕。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小队员们面带微笑,动作整齐划一,充分展示了方向人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以9.48分的好成绩位列榜首。

运动员入场

运动员如沐浴春风般的笑脸

整齐划一的动作

赛后师生愉快的合影。

第五篇:勇攀高峰训练计划

勇攀高峰训练计划

因该项目是从攀岩活动中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从攀岩运动的特点可以看出,攀岩主要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利用岩壁上人工制造的岩点,连续完成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每个动作都是手指、手腕、上肢、背部及腿部。下面针对各个肌肉群训练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手指、手腕:如没有专业握力器或直杆,可通过引力向上器材吊在杆上进行静力控制。(3组至力竭)

上肢(肱二头肌):针对攀岩项目上肢力量训练应重点放在肱二头肌群上。可通过哑铃弯举,和在引体向上杆上座静力的曲臂悬垂实现。(3组至力竭)背部:背部肌群较多且不好练,比较适合训练方法为高位下拉:分为宽、中、窄各个把位训练。在训练每次初期(有劲儿时)可先做引体向上。(至力竭)做不动时可改为趴式超人飞及山羊挺身(我中心有)训练。(可5至7组*8-12个)腿部(股二,四头肌):蹬力时主要发力为大腿股二及股四头肌,可通过蹲起(3组*16-20个)爬楼及登山器(我中心有)来进行训练。为避免受伤,训练前应充分做好牵拉及暖身运动。

下载勇攀高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勇攀高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飞梦想,勇攀高峰(演讲稿)

    放飞梦想,勇攀高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这么多的前辈和同行们在一起讨论关于“科技创新、始于实践”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胸怀教育梦想 勇攀教育高峰

    胸怀教育梦想 勇攀教育高峰 2014——2015学年度校长述职报告 牙科中心小学 戚拴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2014——2015学年即将过去。首先,请接受我真心的感......

    挑战自我 勇攀高峰—演讲稿

    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今晚我为什么会站在这个舞台吗? 对,就是为了挑战自我,勇攀高峰,这就是我,8号选手,来自·······的····。......

    勇攀高峰铸医魂[范文大全]

    勇攀高峰铸医魂 ——读《医魂》有感 “医魂”是什么?医魂是指“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是“心之精爽,附气之神”的极高境界。 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何......

    勇攀高峰是我的名片

    勇攀高峰是我的名片 蝴蝶注定飞不过沧海,但,只要勇敢面对,沧海并非无垠,那前方,就是彼岸。——题记我被困住了。层层银丝将我围困,一缕微淡的阳光透过厚厚的茧渗......

    国旗下讲话持之以恒 勇攀高峰

    国旗下发言 尊敬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 持之以恒 勇攀高峰。临近期末 同学们都加紧了冲刺的步伐,准备成为考试中的佼佼者,可是,冷静下来,却会发现向着......

    学习航天精神,勇攀科学高峰124

    学习航天精神 勇攀科学高峰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学习航天精神 勇攀科学高峰”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

    铭记感恩于心,勇攀梦想高峰演讲稿

    铭记感恩于心,勇攀梦想高峰演讲稿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11级营销一班的徐缓,铭记感恩于心,勇攀梦想高峰演讲稿。曾两次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带着无限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