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时间:2019-05-14 23: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篇: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前 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据2010年统计,三乐村全村辖16个自然屯,1169户,总人口4269人,大部分为壮族,全村劳动力2600人,在校生人数300人。在劳动力人口中,16-25周岁593人,占22.8%;26-35周岁790人占30.4%;36-50周岁707人,占27.2%;51-60周岁255人,占9.8%;61岁以上的有255人,占9.8%。输出劳力720人(男324人、女39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二、经济概况

据2010年统计,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25亩,粮食总产量198.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47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6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2774人,占全村人口约65%。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大牲畜存栏数1915头,其中:猪存栏数1300头:牛315头;羊300头;家禽存栏数21000羽,家禽出栏数35000羽。

三、贫困状况

目前,三乐村共有贫困户775户2774人,占全村人口65%;其中扶贫户689户2550人,扶贫低保户53户174人,低保户7户24人,五保户26户26人。通过调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全村绝大部分屯没通水泥路,大部分屯未解决安全饮水的困难。有78户村民住的还是危旧房,占全村总户数6.7%。

2、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耕地质量差,难以形成稳定增

收的农业支柱产业。

3、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生,“等、靠、要”思想严重。

第二章,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式扶贫工作思路。以大社区(股份制)组织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强化产业开发,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种养结合,贸工农一体,主辅分明,突出重点,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本门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促进该区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2、整合资源、重点开发原则。围绕三乐村的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加强资

源整合,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重点改善和治理贫困村的山、水、地、林、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培植支柱产业,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全村稳定脱贫。

3、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原则。以解决一家一户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和稳定增收为重点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技能技术、基层组织与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全面发展。

4、工作到屯、扶贫到户原则。做到一屯一户规划,把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屯,实施到户。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要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号召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抓住发展机遇,主动策应各方帮扶,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6、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原则。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5年,即2011年—2015年。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人均有粮660公斤以上: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基本形成并有效启动;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格局形成;

——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农民住房、文教卫生、人居环 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

——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第三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建设

交通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群众的出入和农副产品的外销,改变落后面貌。规划投资1126.74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4.2公里,百龙滩至百掌四级砂路5公里,以及六落-科阳屯、马大公路至六落屯、路口至外旺屯、路口至内旺屯、香笔屯、那天屯、东岗屯、伍金屯、金龟屯、村委至百弄屯、百弄至那天屯、那天路口至百掌屯、岜外至香笔屯、说乐至内享屯、内享至塘莳屯、内享路口至六落屯、工业园至内塘、路口至新六峦屯、百掌至塘莳屯、百掌村屯等20个屯的通屯水泥路共27.63公里,百香果基地、巴讲屯、百掌屯等3条机耕路共3.78公里(道路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水利设施工程

由于历年来资金投入不足,三乐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为保障农田稳产高产,规划投资1259.9万元,建设三乐村岜外山塘修复工程、三乐村岜外渠道防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工程、三乐村六

落渠道防渗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工程、三乐村百弄提灌及水利渠道、马山县琴着水库渠道防渗工程、塘莳电灌站、马山县琴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香笔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岜讲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等13个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农业用水困难。(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件表)。

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三乐村部分自然屯农户居住较集中,人口密度较大,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方式以集中供水工程为宜,规划投资260.77万元,建设三乐村外旺片人饮工程、三乐村塘莳屯人饮工程、三乐村内亨、科阳人饮工程、三乐村岜讲、那天人饮工程、三乐村百弄、香笔人饮工程、三乐村百掌人饮工程等6个集中供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规划详见附表)。四、五保新村建设

为健全救助体系,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理念,着力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供养水平,规划投资17万元,建设五保新村,砖混结构一层六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五保新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五、便民候车室建设

为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改善乘车和候车条件,让群众出行候车免受风吹雨淋之苦,规划投资4万元,建设便民候车室一座,建筑面积10平方米(便民候车室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六、农户危、旧房改造

由于三乐村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差,收入低。全村尚有78户村民居住在危旧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规划投资195万

元,实施危房改造78户,对危旧房重新规划设计,整体改造,新建房屋类型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规划详见附表)。

第二节 文体教育卫生项目

一、文体设施建设

为了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规划投资33万元,说乐屯、百弄、塘莳屯建设篮球场共3个,共1500平方米;村委会文艺舞台1个,高1.2米,长12米,宽10米;村委会图书室配套铁书架4个,阅览桌4张,椅子20张,图书1500册,光碟100张(文体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教育发展项目

为了适应学校加快发展的需求,提高办学条件,规划投资239.7万元,改扩建三乐小学大门;建设三乐小学钢棚架结构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套饭桌25个、椅子250张;建设三乐小学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乐村完小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教育发展项目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三、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治脏、治乱、治占”;“清垃圾、清水沟、清路障、清柴垛”和“改厕、改房、改路、改圈”等三治四清四改措施,对村屯人居环境进行整治。规划投资10万元,在每个自然屯建设1个以上屯级垃圾池,共建设20个屯级垃圾池(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三节 产业发展

一、种植业

1、百香果种植:采用“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三乐村山鹰百香果专业合作社,规划投资900万元,实施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工程马山县百香果示范种植项目,规划扩种面积3000亩,使百香果种植达5000亩以上,成为三乐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示范种植项目基地投资70万元,建设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立100亩百香果滴灌技术高产示范片。

2、中草药种植:充分利用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的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采取中草药与百香果间种的方式,规划投资60万元,发展穿心莲等中草药种植3000亩。

(种植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二、养殖业

引进优良品种,扩大传统养殖业,规划投资38万元,扶持里当鸡苗1万羽、杜东母猪300头,提升传统养殖业效益。

(养殖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三、劳务产业

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人,到2015年完成转移就业400人。目前全村已经外出务工1300人,加上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100人,201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700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

训档次、规模和质量。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增加务工人员工资收入。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项目

为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投资50万元,重建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配套公办设备一批;规划投资12万元,建设说乐党、百弄等2个党支部文化活动室共160平方米、配套图书2000册及设备一批(基层组织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规划投资304万元,建设内旺屯、外旺屯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完成农户住宅立面装修三改整治、村大门、通屯水泥路、屯内道路硬化、综合文化活动室、灯光篮球场、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让群众过上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住整洁房、居绿色村的美好幸福生活(新农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在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的同时,加强村屯绿化美化建设,规划投资40万元,在屯路两旁及村屯附近空闲地种植绿化大苗。

第六节 生态旅游项目

三乐村山色秀美,红水河绕村而过,村里有三乐、琴着、六落等多个大小水库,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建成,更是花果飘香、风光无限,极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价值。一是由马山县旅游局牵头实施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项目投资140万元,其中部门资金60万元、县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项目内容: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及制作规划模型沙盘示意图、旅游标识系统建设、2-3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开展农家乐旅游经营者培训班等。二是规划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会议中心、休闲度假山庄、野味馆、烧烤城、垂钓中心等设施,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餐饮住宿、绿色开发、科教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结合红水河旅游开发,辐射带动农家乐生态旅游,进而开发纪念品、土特商品、风味小吃、旅游日用及装备品等系列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详见附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扶贫攻坚主要内容,广西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并以桂发[2011]35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有效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三乐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李兵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罗安平、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刘康、县委办主任覃国恒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副主任韦君高、扶贫办主任陆剑、乔利乡党委书记李一俊、乔利乡组织委员零雄智、扶贫办副主任科员韦政民组成。加强与各级部门协调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强有力推动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具体由扶贫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强化三乐村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两委”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和水平。

2、成立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有关项目的实施。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推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

村民动员、治安、监督、验收,并负责项目竣工后接收和组织村民实施后续管护。

3、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组建相关项目的村级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第三节资金保障

1、坚持“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住建、畜牧水产、水利、交通、林业、农业、人社、教育、文体、金融等部门资金,集中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由于项目规划起点高,任务重,投入资金量大,仍需争取国家、自治区、市财政资金向三乐村倾斜投入。

2、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扶贫、金融等资金筹措,设立三乐村村民互助基金,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有偿使用、滚动支展”的原则使用,优先扶持有门路的村民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小额扶贫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障村民生产发展需要。

3、争取对口帮扶马山县的青秀区、经济开发区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的支持。

4、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以严密、科学、规范的制度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第四节 机制保障

1、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合力帮扶”的扶贫机制。协词和调动各部门、各单住、各行业支持扶贫开发,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举全社会之力,聚全社会之财,形成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合力。

2、实行帮扶联动责任机制。县扶贫办工作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职工干部帮扶结对包扶到户。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落实到人头,并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做到“领导、资金、措施”三到位,“对象、任务、目标”三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措施顺利推进。

3、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本规划评估通过后,要随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以保障规划的实施;同时,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编写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逐年推进,有序推进规划项目内容的实施。

4、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围绕定单化、阶梯化、终身化人才培养教育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训档次、规模和质量。同时结合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各种种养特色技术培训,确保村民学到技术后能够实际运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

5、长期服务机制。针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设置,培养一些村里农民技术员,政府提供补贴、技术培训、药品、器械、疫苗等扶持政策,由技术

员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无偿或部分项目有偿的服务。

第五节 技术保障

1、本规划涉及的项目技术要求,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的实施有了技术质量保障。

2、由于三乐村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将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聘请专家、技术员到现场指导。

3、在本规划实施期间,将有计划开展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播放技术影片等,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实施和后续发展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保障。

第二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村制定的“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我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北留钵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7、XX、2012,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设,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一次性补助,每户补助1万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验收后评定出10户,年末兑现一次性补助款。

第三篇:冯瓴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霍邱县冯瓴乡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2011-2015年)

霍邱县冯瓴乡人民政府印制

2010年8月

霍邱县冯瓴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第一章 概述

一、区位和乡情

冯瓴乡位于霍邱东部,淠河西岸,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全乡共18个行政村,其中岗区9个行政村,湾区9个行政村,行蓄洪区面积45平方公里,行蓄洪区人口29268人,行蓄洪区耕地19909亩。扶贫以来贫困人口()人,减少()户。因交通闭塞,生产方式单一,贫困家庭年收入达不到()元。

二、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底,我乡总人口52840人,农业人口49432人,耕地面积48292亩。

2010年底我乡地区生产总值达33412万元,财政收入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3元。目前,已形成50亩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发展养殖大户89家,形成以淠西、冯台、柳台为中心,辐射周边个私经济园区,年创利润1000万元。鼓励汤大湖渔场发展高效立体养殖业,并着力抓好一村一品,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运则运,不拘一格,多头并举,壮大发展提高冯台村竹编工艺规模和档次,增加东王台村木器加工从业数量,马台运输业等。利用我乡经济区优势,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教育、计生、城建、通讯、农网改造,退耕还林有明显进步,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扶贫开发成效

“十一五”扶贫规划实施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万元,开发项目()个,累计新增产值()万元,利税()万元,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人。扶贫规划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多万元,修建村级水泥路()公里,改变了几个村不通路的历史。开挖当家塘()座,使农作物灌溉得到保障。帮助发展养殖业,白鹅、生猪、山羊、麻黄鸡、樱桃胡鸭已形成规模养殖。

四、贫困现状和原因

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农户负担沉重。主要表现在:

1、基本生活条件急须改善。低收入农户由于经济拮据,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一些生活的基本条件仍未完全具备。至2009年底,全乡仍有()户农户饮水困难,21户44间农村草危房需要改造,近2/3的农户仍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低收入农户生活存在“道路不畅、信息不灵、饮水不便”等问题。

2、医疗费用超出广大农民特别是特困家庭的承受能力。目前农民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养老,二是看病。近年来,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癌症、肿瘤等重病、大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再加上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低收入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上兴乃至整个老区农民生活的障碍之一。此外,调查中也发现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报销条件、报销金额的限制(比如住院才给报销),但有的人患的是慢性病,一直在看病吃药,花钱不少但是不能报销,也影响一些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贫困农民的医疗负担。

3、教育费用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负担较重。由于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和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极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目前上兴农村虽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也相应得到落实,70%以上农民子女可以继续进入各级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支出就成了一笔巨大的投资。这些人在成为老区人民骄傲的同时,也成为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同样,目前高校的高额学费,超出现阶段大多数农户的承受能力,许多农户因病因学导致生活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民不得不为自己子女的就学付出巨大的代价,重新面对贫困,甚至出现因学返贫的现象。

4、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目前乡镇的广播线剪了,阅览室空了,原有的文化场所和设施被鲸吞、蚕食、挤占、废弃,原有的文化娱乐用具、器材,图书都已散失殆尽。随之,一些打牌赌博、修庙建坟、攀比铺张、打架偷盗等腐朽文化和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死灰复燃,给一些精神空虚、理想迷茫、整日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有了可乘之机。

第二章 资源状况

我乡土地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48292亩,水面()亩,可养殖水面()亩。我乡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常年平均温度15.4°。有丰富的粘土资源。农作物主打产业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生猪、白鹅、淡水鱼类养殖渐渐发展成规模。我乡外出务工人员()人,务工收入()元。

第三章 主导产业和开发重点

一、主导产业

(一)种植业:我乡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二)养殖业:我乡主导畜禽类养殖以生猪、白鹅、山羊、黄麻鸡、樱桃胡鸭等。

(三)农副产品加工:打瓜子加工、销售;林木加工等。

二、开发重点

(一)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我乡计划改造中低产农田()亩,平整土地()亩,开发荒地()亩;培训科技种田技术人员()人,提高粮食产量()公斤。对现有水面进行修缮开发,使水产养殖增加()公斤。对上规模养殖大户,加大扶持力度,使畜禽出栏量提升()%。全面建立起以粮食产业为主导,养殖业为辅助,农副产品加工同步进行的经济体系。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摆脱贫困现状。

(二)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技术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我乡计划修建排灌站()座,筑防洪坝()座。修建渠系配套()套,截水闸()座。

2、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我乡计划修建村组水泥路()公里,砂石路()公里,防汛撤退路()公里。方便群众们的生产生活。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乡为单位,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为主,稳定解决贫困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关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突出抓好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一次规划、整体推进、综合开发,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扫除贫困死角,全面解决整乡脱贫问题,巩固提升扶贫开发成果,实现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全乡生产总值为33412万元,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乡生产总值可达到()万元,年递增率为()%;2010年全乡贫困人口()人,预计到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为()人,年递增率为-()%;2010年全乡总人口为5.28万人,预计到2015年年底,总人口为()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43元,预计到2015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年递增率为 %。“十一五”期间,不能晴雨通车的 个村实现路面硬化,每年建设扶贫砂石路 公里,共 公里。2015年年底重点村全部实现晴雨通路。“十二五”期间,我乡计划新建排灌站 个,挖当家塘 口,打深井 眼,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 万亩,2015年底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

三、实现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

为切实做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按质按量圆满完成规划设计的工程项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实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乡直各单位负责人、11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

导,并下设办公室和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明确班子领导为扶贫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其余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第四篇: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一是领导到位。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三是督查到位。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检查验收到位。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五篇:洞靖乡弄岩贫困村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田阳县 洞靖 乡 弄岩 村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弄岩 村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二)资源状况

(三)农业生产

(四)基础设施

(五)社会事业

二、贫困状况及有利条件分析

(一)贫困状况

(二)有利条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增收产业培育项目

(三)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

(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五、投资概算、计划及资金筹措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群众参与

(三)机制创新

七、效益监测

八、附件

弄岩 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2011-2015年)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信息

我村地处 田阳县南部石山区,既是贫困大石山区村,又是边远、少数民族村,全村 14 个自然屯,22 个村民小组,493 户 2125人,全部是壮族(壮族 2125 人,瑶族 0 人)。五保户_11_户_11_人,残疾人_127_户_153_人。7周岁以下 201 人,8周岁至18周岁 215 人,18周岁至60周岁 1507 人,60周岁以上 202 人,总劳动力_1200_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_480_人。

(二)资源状况:

全村土地面积_31650_亩,其中耕地面积_3107_亩,有林地_16000_亩,可利用荒地_8000_亩。生态林业_14346_亩,经济林是_松木_林,面积_2500_亩。

(三)农业生产

全村的粮食品种是_玉米_,年总播种面积_5000_亩,年总产量_480000_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_220_公斤。主要经济作物品种是_甘蔗_,年种植面积_1400_亩,年总产量_4000_吨。水果品种是_龙眼果_,种植面积_30_亩,年产量_1200_公斤。2010年,全村牛年末存栏数 150 头,猪年末存栏数_1200_头,羊年末存栏数_700_只,小家禽年末存栏数_20000_只。

(四)基础设施

全村通四级砂石路(水泥路)_30_公里,20户以上自然屯_11_个,通屯道路_13_个。全村未通道路的自然屯_1_个。全村已屯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全村建有合格的沼气池_240_个,沼气入户率_80_%,建家庭卫生厕所户 0 户。全村建有集中供水工程_10_处,建家庭饮用水柜_23_个。总容量_1400_立方米。全村居住砖混结构楼房

户 500 人,居住稳固木瓦结构房 50 户 200 人。

(五)社会事业

全村学龄人口_750_人,设有村教学点_1_个,教学楼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在校生_736_人,其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200 人,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400 人,初中生 80 人,高中生(含中职)50 人,大学生(含高职)20 人,辍学_14_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_1775_人,占总人口_80_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 _796_人,占总人口_80_%。

全村建有村卫生室,建筑面积_80_平方米。村两委办公楼建筑面积_60_平方米。

二、贫困状况及有利条件分析

(一)贫困状况

一是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可开发利用资源少,全村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 85 %,石漠化现象依然突出。水源缺乏,生活环境恶劣。

二是基础设施很薄弱。已修通的砂石四级公路、村屯道路状况很差,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路难,目前全村还有 1 个自然屯未通路。全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篮球场。还有 900 人饮水困难,2125 人饮用水没有达到安全要求。危房 80 户 320 人,占全村总人口 15 %。

三是劳动者素质低,自身发展能力薄弱。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率高。

四是稳定增收产业缺乏,收入低。全村耕地大部分是石缝地,农户的种养业依然是传统的零散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禽,经济效益差。农户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得,市场风险大,收入低,而且不稳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_2083_元,2300元(含2300元)收入以下共_402_户_1771_人,占总人口数_80_%。其中2000元(含2000元)收入以下共_291_户_1284_人,占总人口的_58_%。2300元(不含2300元)收入以上共_100_户_443_人,占总人口数_20_%。其 4

中2300到2500元收入(不含2300元)共_75_户_332_人,占总人口数15%,2500元收入以上(不含2500元)共_25_户_111_人,占总人口数_5_ %。

五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缺乏。75%劳动力的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缺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全村小学生辍学率 3 %,全村没有一所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难。村卫生室简陋,缺医少药,就地就近治病难。人居环境差。

(二)有利条件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田阳县列入滇黔桂石漠化扶贫攻坚区域,给我村的扶贫开发带来了重要机遇。

2、国家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将极大有利于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3、国家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扶贫开发的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加强。

4、农村教育改革和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打下基础。

5、田阳县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2011-2015年)的努力,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全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农民收入(1)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

力争达到5000元以上。(2)90%以上扶贫对象有稳定收入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扶贫标准以上。

2、基础设施建设(1)每个农户住上稳固住房。(2)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稳定或增加人均基本口粮田(地)。(3)村委会所在地通四级公路(水泥硬化或沥青路面),20户以上的自然村90%以上通村屯道路。(4)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5)自然村全面实施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00%以上农户用上电。

3、增收产业培育

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95%以上农户有1项以上稳定增收的项目或转移就业1个劳动力以上。

4、环境与生态建设

(1)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以上,“四旁”(即村旁、路旁、溪旁、屋旁)基本实现绿化。(2)脏、乱现象得到整治,村屯人居环境有较大改观,50%以上农户建有合格达标的沼气池或卫生厕所。

5、社会事业建设(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0%以上。(2)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 %以上。(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基本药物配备齐全。(4)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5 %以上。(6)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村。(8)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9)有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互联网覆盖到村,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自然村,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11)“两后生”基本接受职业教育,80%以上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或转移就业培训,掌握1-2门致富技能。

6、基层组织建设(1)基层组织健全,党组织和村委班子“一强 6

双带”效果明显。(2)“四议两公开”有效落实。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增收产业培育项目

(三)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

(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详见附表4、7)

五、投资概算、计划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建设技术标准扩投资标准

(二)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三)资金投向(详见附表5、6)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把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人担当村两委和村民小组组长,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

2、实行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

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组员。主要职责,组织群众编制项目计划;协调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向乡政府汇报和向群众公布项目实施情况等。

3、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

(1)项目、计划都列入村务公开内容公告公示,(2)所有的项目、资金安排及完成情况都要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防止和杜绝各项扶持资金被挤占、挪用、贪污。

(二)群众参与

(1)项目计划经过村民代表广泛讨论研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作出决定。

(2)坚持群众参与式扶贫。充分发挥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实施项目,切实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对使用扶贫资金实施项目积极性提高、质量好的农户和村民,在安排项目扶持上优先安排,对“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按要求使用扶贫资金管理项目的,及时进行整改调整。

(3)实行项目管护村民负责制,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益。

(三)机制创新,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投入。

七、项目效益监测

(1)贫困户监测。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贫困户的人均现金收入、住房状况、医疗、教育情况和种养项目、规模和效益,于次年二月进行统计并逐级汇总上报。

(2)全村总体发展的监测。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全村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环境与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于次年二月进行统计并逐级汇总上报。

八、附件

1._弄岩_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2._弄岩_村农户分布表

3._弄岩_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基本情况表

4._弄岩_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项目建设一览表

5.___ 弄岩___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投资估算汇总表

6.___ 弄岩___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分投资计划表

7.___ 弄岩___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项目分布表

洞靖乡 弄岩 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二月

下载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2

    XX乡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2月21日) X村位于X县XX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下辖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17户,总人口1508人,农村劳动力1028人。全村耕......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思考

    **县位于**东部,是**市唯一的一个区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69万人。全县辖6镇3乡78个行政村,其中有区定贫困村2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33%。2005年......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思考

    **县位于**东部,是**市唯一的一个区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69万人。全县辖6镇3乡78个行政村,其中有区定贫困村2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33%。2005......

    用整村推进打破扶贫开发瓶颈[最终定稿]

    用整村推进打破扶贫开发瓶颈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贫困人口共6.8万人,涉及8个镇,124个村,扶贫工作范围较大。同时,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

    乡整村推进及“十一五”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新的扶贫形势和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办的要求,做好全乡整村推进及“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已迫在眉睫。为使此次规划能够......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凤山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促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县人大常委会......

    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绿塘乡距大方县城西面37公里,地处东径109°19'至109°29',北纬27°0'至27°0......

    县2009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州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创新扶贫机制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