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办公厅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运综字[2004]99号 【发布日期】2004-09-30 【生效日期】2004-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办公厅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商运综字[2004]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
2004年9月29日,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召开全国酒类市场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商务部党组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深入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提出了工作要求。现将黄海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
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9月29日)
同志们:
8月中旬,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出了对全国酒类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进展良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刚才,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房爱卿司长宣读了三部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王晋杰司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孙秀媛副司长分别就流通和生产环节的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经委、河北省商务厅酒类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了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再就做好这项工作补充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个酒类产销大国。2003年规模以上各种饮料酒及酒精产量已达3300万吨,销售额1274亿元,税金210亿元,利润80亿元。酒类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酒类市场管理势在必行。
(一)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目前,在酒类市场上,仍有一些地方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地方保护,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有的在审批手续上对本地酒和外地酒实行双重标准,有的以“市场准入”为名增加审批、检测手续,有的对经营外地酒乱收费,个别地区甚至袒护本地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地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引起酒类企业和广大群众强烈反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针对肉、酒等商品开展打破地区封锁的专项斗争。这次开展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是打破地区封锁专项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因饮用酒类商品发生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12月,云南省玉溪市假酒事件造成68名群众中毒,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今年5月中旬,广州白云区发生假酒事件造成50多人中毒住院,其中11人死亡;湖北、湖南等地也发生了假酒死人事件。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务必抓实抓好,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受酒类产品高利高税驱使,酒类生产经营企业数量众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无证生产、无证经营,流通秩序比较混乱,部分地区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相当普遍。湖北省宜昌市白酒小作坊普遍存在无证经营现象,证照齐全的厂家不足5%;湖南省在进行全省名优酒专项稽查中发现,越是高档酒,假冒越严重,80%的假冒名优酒集中在宾馆和中高档酒楼;辽宁省凌源市酒类管理办公室在近2个月整治散白酒工作中,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单位或业户100多家,查获不合格散白酒1000多公斤。这种状况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务院已经把酒类专项整治列入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之一。
各级商务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部门,充分认识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切实做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专项整治活动
各地要按照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尽快消除体制障碍。从各地上报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看,不少地方对破除地方保护的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部署下去。各地要坚持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快全面清理酒类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政策,废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消除酒类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做到依法行政。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0月底前把本地酒类管理文件、管理措施以及清理的结果,汇总上报商务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
(二)全面开展清仓查库。各地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清查工作。清查重点是酒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包装质量等情况;清查方式采取企业全面自查与政府部门监督抽查相结合,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自查结果进行监督抽查。对清查出的卫生质量有问题的商品,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依法进行销毁,决不允许上市销售。
(三)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违法行为的联合行动。各地商务、工商、质检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酒类市场管理的薄弱环节,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联合行动。要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的集贸市场和餐馆等酒类经营场所,重点打击制售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酒类商品和仿冒知名品牌的违法行为。要强化酒类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酒类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要及时彻查一批大案要案,并将查处结果及时报送当地政府,同时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
三、标本兼治,构筑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关系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关系到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
(一)加快酒类管理法制标准建设。为规范酒类流通管理,商务部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指导下,起草了酒类批发、零售企业经营规范两个行业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年内可望出台。同时,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借鉴国际通行管理模式,加快拟定酒类流通管理条例。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使酒类流通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二)全面推行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各地商务、工商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严把酒类市场准入关。实行酒类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资格审查制度,开办和经营酒类市场,必须具备良好的资信条件和资金实力,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实行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开办者要作为酒类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确保上市销售酒类产品安全。
(三)建立酒类流通信用档案。商务部以电子政务系统为依托,以酒类、肉类、蔬菜三种商品为重点,建立了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对各地经销企业的资信状况、良好信用、不良信用和产品信用等信息进行记录,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警戒机制,使之成为优秀企业的光荣榜、失信企业的黑名单、消费者的安全手册。该工作先在全国十大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开。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该系统已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子站上运行,不仅为十大试点城市,也为各省级及其它大中城市商务部门设置了管理窗口。各地商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建立健全酒类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这项工作要和工商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四)推进酒类流通现代化。陈旧的流通方式,是酒类市场存在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大力发展酒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的酒类连锁经营配送企业,鼓励大企业把经营网点延伸到乡镇农村和城市社区;大力推进酒类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直接挂钩,积极发展社区酒类专业店、专卖店,有条件的市场要设置名酒销售专柜。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酒类商品和一流的服务,使酒类经营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宣传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从10月开始,商务部将开展科学饮酒宣传活动。通过商务部网站、地方商务酒类管理部门上街咨询、制作宣传册、推介优秀企业和畅销品牌、新闻媒体集中报道等多种形式,提倡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恢复和提高我国酒类行业的信誉。要向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宣传适度饮酒,认清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并引导其到合法经营渠道购买酒类商品,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和参与监督的意识。要向经营者强调树立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使其自觉从合法经营企业购进酒类商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狠抓落实
整治酒类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务求实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三部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真正把加强酒类市场管理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措施来抓,把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酒类市场混乱而又迟迟得不到有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要追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实施地方保护和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部局将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
(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部门搞好配合,互相通气,互相支持。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同研究本地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周密的整治方案,集中行动,步调一致,形成齐心协力、措施得力、高效运转的酒类行业监管机制。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调查取证和异地移送,防止地方保护,使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分子无处藏身。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报道酒类市场整治的成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科学饮酒,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这次三部局的《通知》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所提的要求比较原则。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酒类市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操作性,各项措施要切实可行。要通过这次整治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决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更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
同志们,中秋昨天刚过,国庆、元旦和春节将陆续到来,酒类消费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中国有句老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对我们商务、工商、质检部门的同志来说,是“每逢佳节倍加辛(苦)”。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搞好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酒类市场,改善消费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扩大消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海同志在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建字〔2005〕42号 【发布日期】2005-06-08 【生效日期】2005-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海同志在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商建字〔2005〕42号)
2005年5月19-20日和5月23-24日,商务部在烟台和长沙分片区召开了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同志到会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商务部办公厅
二OO五年六月八日
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 黄海
(2005年5月)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决定在烟台和长沙,分两片召开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商务主管部门中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二是交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经验,三是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创造了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流通工作会议;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分管流通工作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第一次参加流通工作会议;国务院十几个部门第一次联合制定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努力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流通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流通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规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继续推进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工作;并就进一步做好流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是在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会议确定的新时期流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对于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专门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她指出:“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引导流通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目前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地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商业网点规划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一项必须做而且一定要抓紧做好的工作。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规划在执行中的权威性。一是要将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将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业态有机结合,将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业的生存发展有机结合,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业态结构和发展速度。二是要切合本地实际,避免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三是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城市特色,坚持与环境协调发展。今年内要力争完成大部分地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加强县、乡、村商业网点建设,处理好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关系。各级商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依据和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前两次会上我都讲过,今天我在这里再强调三点:
一是落实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制定规划,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引导和调控,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生产建设服务;通过规划,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规划,加快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流通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流通领域出现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苗头,主要是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过热。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明确批示:“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也应合理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据统计,2003年商业营业用房和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的投资为1976亿元,同比增长32%。去年仅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就达1724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部房地产投资28.1%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的增速。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规模远远超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由于供过于求,部分商业设施招商困难,有的项目经营亏损。去年,国家对购物中心等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控制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设施投资的过快增长,优化了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一种科学的调控手段,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商业网点特别是大型商业设施的健康发展,有效防止流通领域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三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取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在地域、数量、股比的限制,商业领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外资商业企业进入速度加快。为加强调控,引导外资有序进入,保证内外资商业企业的公平竞争,必须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二、学习先进城市经验,认真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中,各地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他们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规划工作。这次会议将请这些先进工作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同时,一些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地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也将进行经验交流。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和其他规划工作进展较快的地方的做法主要是:
一是积极汇报,赢得领导支持。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商务主管部门汇报及时、到位,分管省领导作出指示。南昌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在市商贸委设立办公室,集中办公。烟台市领导先后两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行研究,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辽宁、安徽等省商务主管部门下发了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通知。山东省贸易办对全省大型商业网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强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商务厅对全省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个数、投资额、年销售额及利润额等进行了统计,为制定全省的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与建设规划等部门协调。南昌市成立了由市商贸、计划、规划、国土、财政、工商等19个部门组成的“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湖南娄底市商务局和规划局密切配合,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办公室,明确时间计划和分工,确保了规划的完成。
四是深入调研,基础工作扎实。山东东营市专门举办了规划培训班,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新疆克拉玛依市经贸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获取相关数据。为节约时间和经费,一些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开动脑筋,会同当地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院校等组织人力进行调查。合肥、南昌顶着酷暑开展调查,涌现出不少感人事迹。
五是多方协作,提高编制水平。大多数城市都采取了与规划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来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上海市聘请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分别就上海商业总体战略和郊区商业发展提出研究报告,邀请麦肯锡、AC尼尔森、日本野村战略咨询等机构对上海市商业总体发展战略、南京路、四川北路、徐家汇商圈等进行规划的前期研究。湖南娄底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充分听取各商贸企业的发展思路,使各企业商业发展的局部构想与全市商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充分调动有关方面对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六是认真落实,促进商业健康发展。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优化商业布局和业态结构、促进商业网点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安市依据规划及商业发展状况,每两年向社会发布一次《西安市商贸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既合理引导了社会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方便投资者“按图索骥”,加快项目选址进度,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意志和企业微观投资活动的有效对接。
目前,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等38个城市中有35个城市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有26个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241个地级城市中,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的有12个,已报市政府待批的34个,已完成规划初稿的有71个,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省的工作进度较快。
但从全国来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进展十分不平衡。截至4月底,38个中心城市中,长沙、拉萨、深圳等3个城市,还没有向市政府上报规划初稿;241个地级城市中,还有119个城市没有完成初稿,德阳、泸州、宜宾等3个城市至今没有启动。
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较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前年到去年,省地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普遍进行了机构改革,有的地方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没有明确机构和人员;有些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从事内贸的人员很少,有的甚至在兼职从事内贸工作;还有的申请不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经费;有些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完成。这些都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不能一味强调这些客观原因。河北邢台市去年也进行了机构改革,新疆克拉玛依市也存在着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等困难,都按要求如期完成了工作。合肥市2003年在启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时,城市总体规划还在修编,合肥市商务局不是坐等,而是积极争取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争取到了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
因此,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应当多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检查一下是否已向市政府汇报和传达过全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会议的精神;是否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列入本部门的重点工作;是否与城市规划、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衔接,取得共识;是否指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是否制定了工作进度计划。这些工作都是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好,就难以保证规划工作顺利完成。
三、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推进,提高商业网点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是下一步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提高规划的质量,才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才能使规划得到顺利实施,才能发挥规划应有的作用。
在前年省会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座谈会和去年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座谈会上,对如何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我提出过“四个结合”、“五个坚持”和“四个环节”等具体要求。“四个结合”就是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网点建设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商业有机结合;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业的生存发展有机结合。“五个坚持”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体现城市特色、找准定位;坚持以促进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个环节”就是要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科学地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建设重点;与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这些都是各地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经验结晶。实践证明,凡是按照上述要求开展工作的地方,规划工作就开展得好,规划的质量就好。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提出三项要求,也是总结各地经验提出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今后应当继续坚持。除上述要求外,根据商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 目前,商务部正在开展国内贸易发展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两个“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两个规划被列入国家级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流通产业发展的“纲”,年内要编制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紧密结合。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增多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扩大内需。城市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60%以上,是消费的主体,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高。加快城市商业的发展,扩大城市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各地在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应当与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相结合,重点对“十一五”期间商业网点建设做出规划。要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规律,既要合理布局和总量调控,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相同业态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与多样性,使城市流通和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建设有较快的发展。
(二)与推进流通现代化相结合
现代流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流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运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流通现代化,是商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发展很快,但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务院去年批准在辽宁省、湖北省、厦门市、南京市、成都市、潍坊市、绵阳市等7个省市进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在试点省市加快推动流通现代化步伐。除了试点省市以外,其它地方也要把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要体现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一是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二是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三是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的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有形市场的电子交易系统,提升传统业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中,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的现代化,要把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的运用作为流通现代化的核心。改变传统商业存在的“小、散、乱、差”的问题,提高商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与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在去年和今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根据中央的要求,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今年起用3年的时间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也有利于方便城市居民购买鲜活农产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除了发展农产品的零售外,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2000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通过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创新,完善设施,优化服务,规范经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销结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规划要对开办农产品超市做出优先安排,要加快对农贸市场的改造,逐步减少占路、占道、露天经营。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全国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对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进行统筹布局,支持其健康发展。
此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还要与汽车流通、旧货市场、典当、租赁、拍卖等行业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
(四)把社区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社区商业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大部分城市社区商业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消费,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为了推进社区商业的发展,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人口过百万的166个城市中,初步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形成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得到基本满足。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商业,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做出详细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老城区要发挥和利用现有商业服务网点的辐射作用,以健全网点设施为主;已预留服务网点的新建社区,要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网点,扩大服务范围,以完善网点和提升服务水平为主;尚未开发的社区,要加强总体规划,以集中建设团组式社区商业中心和合理配置多点式便利型商业网点为主。
(五)对大型商业网点总量和布局作出科学规划
大型商业网点不仅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城市与周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交换的职能,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大。近年来,各地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大型商业网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如任意发展,将影响中小商业网点的生存。如果布局不合理,很难再进行调整;如果建设失误,将造成社会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对大型商业网点(包括商业街)的总量和布局做出科学规划,规范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十分必要,也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一些地方在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加快地方立法,规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要通过听证。如大连市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上海、西安、青岛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二是建立大型商业网点设立的协调会商制度。南昌市政府规定凡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项目均由市商贸委组织论证审核;合肥市政府规定将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发改委对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整合起来,由市政府牵头、商务局组织论证。三是根据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发布商业网点建设的指导目录,向社会公布鼓励和限制的商业网点项目,引导社会投资。北京市已连续几年发布了白皮书。四是将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积极推动落实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进行招商引资。上海市定期汇编招商地块和项目指南,合肥市对有意向的投资商首先推介商业网点规划,为投资商在投资方向、规划选址和方案制定等方面做好服务。烟台市政府将商业网点规划中确定的商业网点项目列入重点项目,确保了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一)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
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商务部又决定对10个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正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较慢或尚未启动的城市,要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商务部的工作要求,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向本级财政争取工作经费。
(二)健全组织机构,稳定工作队伍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稳定工作队伍,建立责任制。内贸机构设置薄弱、人员编制少,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各地政府对此应予高度关注,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将流通工作列入政府主要工作日程。只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才能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泉州市贸发局抽调了4名同志,再加上编制机构的8名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这是已经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的一个共同做法。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这个问题我在前两次讲话当中也都提到过,今天我还要继续强调。这并不是说我们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好,而是做好协调配合不仅对顺利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而且对提高商业网点规划质量以及规划的组织实施都至关重要。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涉及到的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环保、国土等部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四)提高工作效率
大部分地级城市还没有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这与对外开放的形势极不适应。制定商业网点规划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并不是说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克拉玛依市经贸委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各方面的效率,完成了调研和初稿编制任务,为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地情况不同,不要求一律在2个月之内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要务必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一鼓作气,加快进度,如期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要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各地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工作。
商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此外,我们还拟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商业网点规划专家库,为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提供咨询,为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论证提供便利。在商业利用外资工作中,要将跨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计划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进度相结合,优先向外商推荐已经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对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审批机构将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受理外商投资商业项目设立的申请。
同志们,今年的商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商务工作的各项任务。
谢谢大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张德江同志在2012年1月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
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对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做全面部署。在今天的会上,安全总局骆琳同志、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万林同志分别就相关工作作了通报,并对2012年相关工作提出重要意见,刚才,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北京市、安徽省、河北省分别介绍了他们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是总结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三是就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作总体部署和要求。
一、齐心协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许多重要会议都对安全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6次研究部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家修订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实
完善联合执法、跟踪查处机制,对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拒不执行停产指令等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严格落实惩治措施。全国共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456万余起,其中,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和建设48.4万余起,全国因非法违法所造成的重特大事故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对依法整顿秩序、有效防范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和新技术推广运用。中央政策支持带动地方和企业落实煤矿安全改造资金126亿元,扩大了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率,提高了下限控制标准;新增涉及五大行业218类产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产品推广运用;全国已建成429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安装率达到90%、海洋运输、船舶和重点渔船环状自动识别系统安装率分别达到60%和40%。
(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不同行业领域的240多个现场处置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和实践演练。国家7个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和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了40个一级矿山救援队,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全国矿山、化工、消防、水上等应急救援队伍共参与事故救援41万多起,抢险救援遇险被困人员近12万余人。
明显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减少7起251人,下降63.6%和61.2%;四是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明显下降,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下降13.9%、11.7%、12.5%和24.7%;五是多处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据安全生产统计公布,13个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历史上首次降到万人以下,煤矿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各地区事故总量均在控制目标内,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总体上实现了年初提出的“确保“十二五”安全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方面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充分表明了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真正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开动脑筋、出实招、出硬招,坚持不懈、扎实工作,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各类事故的总量依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尤其是去年发生的1.23特别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和11.16甘肃庆阳校车特别重大事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一些地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主要
(五)职业危害防治相对薄弱。全国目前自动申报职业危害防治的企业22.5万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申报,全国尚有一半以上省份没有理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能,检测、检验、诊断、治疗职业病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职业病的前期预防、职业病患者的诊治和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处在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生产现状的识别能力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规律,准确把握全社会和广大职工保障安全健康权益的新期待,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坚定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狠抓落实,深入做好2012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对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40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安全生产城市、安全发展示范企业、安全校园、安全社区等创建活动和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营造“关爱生命、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全意识,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全社会成为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源泉和思想动力。
(二)坚持预防为主,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针,隐患排查治理是多年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地坚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制度和机制效能,工作重心要进一步侧重事故防范,要紧紧抓住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建筑施工、火灾和工商贸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渔业、船舶等事故多发行业领域。全面推进与规范经营建设相结合、与强化科学管理相协调的隐患排查治理及体制建设,继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特别是要严格矿井建设项目审批,继续支持煤矿瓦斯防治、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要加快研究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以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校车安全管理为重点,完善技术支援和监管措施,加强重点路段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强制安装动态监控装置,严格交通执法,严厉整治超速、超载、超限以及
经营,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安全生产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安全生产经营建设。一要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以新法为契机,将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创新经验和做法细纳到法律的范畴,特别是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新要求,抓根本、治源头,建立完善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二要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地方部门区域间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以法强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的“四个一律”法制措施,对非法、违法造成事故或谎报、瞒报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厉追究刑事责任。要深挖非法、违法社会保护伞和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依法查处每一起事故,及时公布调查进展和查处结果,强化事故的警示教育作用。三要坚决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各级地方政府要抓紧理顺安监、卫生、社保等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严格职业卫生许可制度,重点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等职业危害的监测、检测,加大现场预防整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诊断、鉴定和治疗,切实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维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五要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科技创新、技
1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搞好应急救援演练。要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燃灾害印发事故灾害。要进一步加强好额改进突出事故新闻发布工作,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七要强化基础建设,增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至关重要,必须打牢基础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一是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以工矿商贸、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主攻方向,按照“三年重点达标、五年全面达标”的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对一级企业要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着力抓提升,三级企业督促抓改进,对于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抓整治,经整改不达标的要责令关闭取缔。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全能培训、技能培训、重点岗位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加大推进安全学科建设,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在摸清企业基础的同时扩大对口招生,大力培养专业化安全技术人才和技能型操作员工。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执法检查,对企业培训不具备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要依法严厉查处。
八要大力推进安全监察监管工作创新。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执法和包括乡(镇)在内的四级安全执法体系,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安监队伍。不断探索创新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监
第四篇:商运字[2011]68号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
商运字[2011]68号
商务部办公厅
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和质检总局、商务部等7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11]191号,以下简称191号文),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行业管理,商务部决定在全国开展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酒类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食品,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酒安全,促进我国酒类产业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按191号文要求,以白酒、葡萄酒为重点品种,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开展对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检查酒类经营者是否按要求办理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证);已办理的是否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证)等情况。对未办理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证)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要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掌握酒类经营者从业人员、经营类型等基本情况,并将备案登记信息按要求上传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
(二)进一步推进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加强对酒类经营者和酒类商品的检查,进一步推进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要全面检查酒类批发经营者购进和批发销售酒类商品时是否索取和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酒类零售经营者购进酒类商品时是否索取《随附单》;酒类经营者是否存在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和买卖《随附单》的行为;酒类经营者填写《随附单》是否真实;酒类经营者是否
2妥善保管《随附单》,建立台账,严格管理。对未按要求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记录在案,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没有《随附单》的酒类商品,要在补办《随附单》手续后方可上市销售。各地要积极推进酒类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工作。
(三)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191号文的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加强酒类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配合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要以检查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或许可证)、《随附单》等为切入点,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对未执行有关规定的酒类经营者要依法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四)完善酒类流通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在做好整治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建立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已制定法规和规章的地区,要加以修改完善;未制定法规和规章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地方酒类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流通组织形式在酒类流通行业中的应用;要加强酒类经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发挥酒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酒类流通信用体系和“放心酒”示范店建设,建立健全酒类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三、工作要求
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和指导。酒类专项整治工作要坚持“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责、企业负第一责任”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方案,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切实做好整治工作。
(二)加强舆论宣传。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以及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大力宣传和报道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规范企业,增强酒类经营者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从合法、正规的渠道购进酒类商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流入市场。
(三)严格依法整治。要进一步加强商务行政执法力度,不断提高流通行业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衔接配合,全力配合相关执法机关查处案件。坚决杜绝以检查为名的乱罚款、乱收费、限制酒类流通等行为。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191号文件和本通知要求,从即日起至6月20日每周五下班前填报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报表(附件1);6月20日
4至12月20日,每月20日下班前填报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报表(附件1)和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市场情况报表(附件2),以传真和电子邮件形式报商务部。6月20日前将本地阶段性工作小结、12月30日前将本地工作总结(包括本地酒类流通市场基本情况、专项行动基本情况、执法检查情况、案件查处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典型案例、工作意见和建议等),以传真和电子邮件形式报商务部。商务部将组织人员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抽查复查。
联系人:市场运行司 谈丽萍,钱滨
电话:010—85093867,85093837
传真:010—85093831
邮件:jiuguanban@mofcom.gov.cn
附件:
1.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报表(略)
2.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市场情况报表(略)
商务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第五篇:XXX同志在全市坟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X同志在全市殡葬管理暨高速 沿线坟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专门召开全市殡葬管理暨高速沿线坟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个会议,可以说市政府酝酿已久,十分重要。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形成合力,迅速掀起全市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工作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高潮。会前,我们现场参观了XXX镇、XXX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情况,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刚才,XXX同志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市殡葬改革工作的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市民政局还与各县市区民政局签订了责任状,对此我都赞同,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开展好 高速沿线视野可及的坟墓治理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把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紧抓好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的火葬区达到了20,火化区内遗体火化率达到90%。同时,各地积极探索葬法改革,兴建一批公墓、骨灰堂,解决部分丧户的骨灰和遗体安葬问题。去年,我市又对高速公路沿线范围内可视零散裸露坟墓开展了绿化治理,共深葬和迁移散墓120余座,植树遮挡2000余座,这对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习俗和历史遗留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三沿五区”特别是高速公路沿线乱葬滥埋现象现象仍然突出,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开展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及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1、开展坟墓治理,是加强殡葬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当今社会已步入法治社会,政府必须依法管理社会,人民必须守法生活。殡葬事务是社会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履行的职责。随意圈地建坟、超面积建大坟以及乱葬乱埋等,实际上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侵吞乱占耕地、林地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规范殡葬管理,国家和省、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因此,我们要从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高度,从保护现有耕地、为子孙后代着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殡葬改革的法规强制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坟墓治理,整顿规范殡葬秩序,推动全市殡葬改革依法有序发展。
2、开展坟墓治理,是加强民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迫切需要。推进殡葬改革,一定要达到节约土地、保护资源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归根结底是为了节
约土地,保护生态资源,这是中国的人口和土地国情所决定,也是我市特殊的市情所决定的。据初步统计,高速公路沿线共涉及XXX等6个县市区,13个乡镇街办,71个行政村,应纳入治理范围的坟墓共7000座。其中,乱埋滥葬现象比较突出的分别是XXXXX等地段,有的坟墓占地达50-60平方米,花费达数万元。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浪费了我市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破坏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与井然有序的人居环境极不协调,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甚至还影响到了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如果我们不对目前混乱的墓葬秩序和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任其蔓延发展,势必影响和阻碍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和阻碍省、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3、开展坟墓治理,是提升城市形象、服务“三城联创”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加深,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但在丧葬活动上,还普遍存在着迷信落后现象,许多人热衷于丧事大操大办,建大墓豪华墓,与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格格不入,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背道而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破除封建迷信、端正社会风气、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势在必行。殡葬改革是一项触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必须通过推行殡葬改革,以先进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以文明的殡葬方式取代封建的丧葬陋习,才能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开展坟墓专项整治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任务非常艰巨,可以说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这场硬仗能否打好,能否实现工作目标,能否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对我们各级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因此,各地要真正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开展坟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认真对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抓紧落实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
从今天开始,高速沿线可视坟墓治理工作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我们务必举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切实解决好影响坟墓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治理工作序时进度。
1、要明确坟墓治理工作的清理范围。这次坟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是高速120公里范围内,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散葬和坟墓群,应纳入治理的坟墓有7000座,涉及XXX县,共13个乡镇(街道),71个行政村。
2、要明确坟墓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高速(十堰段)沿线两侧视野范围内不得出现可视坟头(除受国家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特殊坟墓除外),达到“旧坟不露、新坟不增”的目标。
3、要明确坟墓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治理标准。针对我们目前需要治理的7000多座的坟墓,专项治理中要抓住重点范围、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要采取重点措施,迅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取得实质性的整治效果,用事实说话,增强大家根治乱埋滥葬的信心和决心。按照这次坟墓专项治理的总的要求,我们要采取“三个一批”整治措施,确保在明年7月份前实现坟墓治理工作目标。一是抓迁移,清理一批。各县市区要组织坟墓治理的重点乡镇建立村镇联防队伍,镇村干部、护林员、民政助理员要加大对高速公路沿线两侧,铁路、国道、省道沿线,主要林区、山区、坟区的核查力度,针对已被国家工程建设征用土地范围内必须迁移的坟墓,动员与坟茔有关家属自觉将骨灰或尸骨就近迁入农村公益性公墓或经营性公墓集中安葬,并按照规定的墓穴占地面积,做到埋葬骨灰的单人、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超过6平方米,严禁易地建坟。二是抓拆除,改造一批。对难以迁移、有碍观瞻的坟墓,采取拆除坟圈、坟坛和坟墩,平坟深葬的办法,并以树代墓,种树绿化。平坟深葬,要拆除坟圈、坟坛和坟墩,不露坟头,可就地留卧碑,不立竖碑,种树绿化,但墓碑高度最高不得超出地面60公分,宽度不得超过80公分,不得建造砖石围栏。三是抓绿化,覆盖一批。对相对集中或暴露明显无法迁移的坟墓,可采取植树遮掩的办法,实行绿化覆盖。必须选择常绿、种植配置密度高的植物,树高必须高过坟头,植树密度以看不见坟墓为基本标准。对相对集中连片的散坟,进行环坟地立体栽植,应在坟墓周围至少种植两行以上常绿树种,力求在沿线可视范围内看不到坟墓。
4、要明确坟墓治理工作的实施进度。这次的坟墓专项治理将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至10月)。各相关县、乡镇(街道)、村各级召开动员大会,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坟墓治理通告;在涉及乡镇、村居张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并利用媒体和短信进行广泛宣传,使治理乱建坟墓工作进村入户,人人皆知。即在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各乡镇要逐山、逐地对私坟进行核准、编号、登记,做到山不漏坟、户不漏坟,以及坟主、坟山(地)、坟墓“三对应”;并在10月底前向高速公路沿线可视坟墓的墓主发出通知,责令由坟主在规定期限内自行迁移、绿化、深葬坟墓,逾期强制拆除。第二阶段:办点示范阶段(2011年10月至11月)。即在10-11月份,各县市区在调查摸底、发布通告的基础上,选择1-2个乡镇和行政村,按照“统一规划、属地管理、集中隐蔽、生态安全、祭祀方便”的原则,开展坟墓治理和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坟墓治理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全面治理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即今年11月份到明年5月份前,对高速公路沿线两侧需要治理但坟主还没有治理的私坟,进行集中强制治理,集中强制治理的主要手段就是拆毁坟圈、平坟深葬、植树绿化,5月前完成坟地的绿化、植被工作,全面掀起我市坟墓专项治理工作高潮。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6月至7月)。即明年6-7月份,各县市区在前三个治理阶段的基础上,按照目标责任制要求进行自我评估,将治理情况书面汇总上报市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坟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7月底,市委、市政府将
组织对各县市区的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完成治理任务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治理未达标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高速公路沿线坟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坟墓专项整治是关系到民风民俗的一项敏感性极强的工作,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引起纠纷,甚至可能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调查摸底、落实迁埋点和拆除迁埋以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各个环节上,严格依法办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集中精力,定人、定时、定责,齐心协力打好这场攻坚战,切实做到治得了、治得好、治得稳、不反弹,确保实现我市境内高速公路沿线无坟化。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按照区域落实责任。各相关县市区政府是这次坟墓地治理工作实施主体,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原则,做好本辖区内的坟墓治理工作。刚才,市民政局已经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坟墓治理责任书,各县市区也要与各乡镇,各乡镇也要与各村居、村居也要与村民、坟主层层签订责任书、承诺书,要按照“谁主管谁、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管好自已的人,看好自家的山和地”。特别是坟主答应自行绿化、迁埋的一定要签订承诺书。其次,要建立工作通报机制。市政府将组织督查组,定期对各县市区落实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实行一月一通报,确保治理工作的整体进度和实际效果。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充分结合当前创先争优、治
庸问责等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搞好坟墓的专项整治。凡党员干部违反殡葬改革政策,顶风作案的,要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给予严肃处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宣传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重要意义。各地发布的坟墓治理工作通告,要广泛张贴,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采用政策解答、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坟墓整治的意义、目的,同时大力宣传坟墓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效应,提高群众参与治理建设生态墓区的自觉性。要突出重点,抓住时机,周密部署,落到实处。要利用秋季、春季大好时节,抓紧做好坟墓整治和生态墓区绿化工作,全市要统一时间、统一标准、联合行动,涉及到清理工作的,先领导干部后一般干部,先党员骨干后村民群众。治理工作中要注意策略,善于各个突破。
3、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坟墓专项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单靠短期的集中治理是无法达到根治目的,需要长期抓,经常抓,一抓到底,不能松懈或停顿;当然,单靠
一、两个县、乡镇或部门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搞好。因此,我们要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抓好全市坟墓专项治理工作。民政部门作为殡改的职能部门,要主动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出台专项治理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治理措施的落
实、督促检查和服务指导,认真做好农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的审批,并要制定出台一些长效管理机制,常抓不懈;宣传部门要做好专项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宣传一些好的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部门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督促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专项治理的有关规定,带头迁移、拆除私坟;国土、规划部门要做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的规划安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公安部门要做好说服教育和安全保卫工作,对治理工作中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要依法给予处罚;林业部门要制止毁林造坟行为,对毁林造坟者,要坚决予以查处,同时还要广泛发动护林员这支队伍,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坟墓专项治理,充分发挥他们长期在一线巡山护林的工作优势,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及时处理;地方财政部门要安排适当资金,支持坟墓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文明办要把殡葬改革和坟墓乱埋滥葬内容列入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的条件,大力倡导文明殡葬新风。
同志们,当前全市高速公路沿线坟墓专项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市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狠下决心,抓住时机对坟墓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周密部署、深入落实,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