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

时间:2019-05-14 23:2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

第一篇: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

关于供电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

(运输局装备部)

第六次提速调图的全面实施,供电系统无论是在设备质量管理,还是在人员素质管理上面临诸多新情况、新考验,为强化供电装备质量管理,确保供电系统持续安全稳定,特制定供电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

一、供电系统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我国既有线提速是在高速与重载、客车与货车共线运行的基础上实施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大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接触网导线高度同时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和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为世界首创。确保第六次大提速安全的持续稳定,对供电系统在装备水平、设备质量、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人员素质上提出了严峻考验。

1.管理理念不适应

我国供电设备特别是接触网既要满足动车组时速200公里以上运行, 又要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 这是一个矛盾性的世界技术难题, 保持接触网的平顺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对于供电设备设计与运行维护提出严峻挑战。传统的供电管理理念已远远不能满足提速的要求, 必须提升供电设备管理理念,树立供电设备“零故障”、“零缺陷”的管理理念,提高接触网的设计与维修标准, 确保供电安全稳定可靠。2.供电设备源头质量不适应

长期以来, 供电设备设计标准低、建设标准低、设备质量差, 严重影响着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已属淘汰类型的少油开关在牵引变电所还大量使用, 不仅维护困难,还极易造成供电故障;接触网施工安装未使用恒张力放线车, 施工人员直接踩蹋接触导线, 使接触线产生硬弯、扭面、波浪弯等缺陷, 运营维护不易消除;提速干线尚有部分机械分相未改造成锚段关节式分相, 造成结构性硬点超标。

3.维修与检测手段不适应

弓网动态综合检测是掌握接触网基本几何参数和弓网受流质量状态的有效手段, 是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和运行质量状态评定的重要依据。我国虽已开展多年试验和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经验, 但尚未形成成熟、统一、完整的检测体系和评定标准, 特别是对200km/h及以上线路接触网的动态综合检测, 缺乏成熟的检测装置和评定标准。

接触网检修装备在数量、功能上不能满足接触网天窗作业要求。目前, 大部分接触网工区达不到1辆作业车的要求, 且大量是2轴车, 功能单一,技术落后(有的路局要求作业车上线必须两台连挂), 速度低, 严重影响了接触网检修效率和质量。

4.供电设备外界环境不适应

接触网设备露天布置,没有冗余和备用,极易受到外界 环境因素的侵扰而影响供电安全。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因农田塑料薄膜缠绕受电弓、风雨倒树、交叉跨越断线等造成的接触网停电故障,严重干扰了运输秩序,特别是危及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5.劳动组织不适应

接触网的几何参数是建立在线路数据基准上的结构参数, 客货共线、货运重载对线路的冲击和影响大, 线路的养护维修频繁, 接触网的配合与调整也必须同步。传统的以单个接触网工区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方式, 由于单兵作战辅助人员多,有效作业人员少, 作业效率低, 已无法保证提速线路接触网设备正常维修和全面受控。

6.人员素质不适应

第六次大提速应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相应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章、标准和办法,大量新技术、新知识、新要求需要作业人员学习掌握,并熟练应用和落实。目前, 培训机制尚未建立, 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基地、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教材不完善,落实规章不到位, 对照新图的要求,人员素质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构建供电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确保供电装备质量持续安全稳定

供电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供电设备“零缺陷”的管理理念,以供电设备“零故障”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供电设备维修的技术标准和精准度,不断提高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确保供电装备质量持续安全稳定。供电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严密的规章制度体系。

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速铁路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既有线200km/h及以上提速供电设备的实际出发,建立严密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体系。

(1)完善技术标准。坚持“零故障、“零缺陷”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供电专业的设计、施工、产品制造、监督检验标准,保证上线产品质量良好、新线建设质量优良;建立动、静态检测和监控质量标准,形成科学的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体系;落实供电设备检修作业标准,确保日常养护和检修质量可控。

(2)健全管理规章。根据第六次大提速以来供电设备的变化规律和运营维护经验,以200km/h及以上既有线提速设备为重点,供电专业各项规章进行全面修订完善,确保管理规章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严密性。

2.稳定的设备质量体系

(1)严把设备的质量源头。一是严把设备入门关。依 据铁道部15号部令,建立健全供电设备生产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做好供电专用设备器材的生产企业认定,确保供电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二是严把建设施工关。积极发挥检验验收和施工监理部门的作用,对工程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施工规范,;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和运用标准进行交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对经铁道部许可、认证、准入的供电设备实施动态监管,推行设备质量终身保证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和经济处罚制度,禁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铁路市场;对工程项目实行质量期保证制度,施工单位负责质保期内的供电缺陷消除,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运营要求。

(2)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适应供电专业装备现代化发展要求,按照新的设计规范和产品制造标准,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供电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

(3)彻底整治供电外部环境。通过调查,摸清影响供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因素,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避免外部环境对供电设备的侵扰。一是解决交叉跨越断线问题, 10kV及以下跨越线要限期改为地下穿越,不运行的进行拆除;对35kV及以上跨越要全面调查摸底,与产权单位和维修单位加强沟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签定安全责任协议。二是对铁路跨线桥和隧道口处接触网采取防护措施,对铁路跨线桥和隧道出口处两侧各10米(跨线桥和隧道口内各5 米)范围内的承力索采取绝缘防护措施。三是对农田薄膜进行防护和清理, 对侵限树木进行砍伐和修剪。四是加强道口防护,道口两侧的支柱加装防护桩或水泥墩, 限界门两侧的立柱采用钢支柱, 横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抵御外界的冲击。

3.科学的检测监控体系

(1)完善静态检测制度。根据供电设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优化静态检测的内容、方法和周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工具、仪器,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态。

(2)完善动态检测制度。充分利用车载弓网检测装置、综合检测车、综合检测动车组等各类检测资源,统一检测数据的检测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优化检测内容和周期,完善提速干线供电设备动态检测网络。

(3)完善远动监控制度。积极用好、维护好供电远动,完善供电远动功能,发挥供电远动的作用。变电所实现综合自动化、远动控制和视频监控,供电段设置远动复视系统,铁路局实现供电、电力远动系统合并,集中统一指挥供电、电力设备的运行。

(4)完善信息处理制度。加快建设供电信息管理系统,建成部、局、段直至车间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动、静态检测数据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库管理。加强检测信息的处理,形成部、局、段三级综合管理机制,建立供电专业质量综合检测与评估系统,对弓网综合检测数据要趟趟下载、每天分析,确保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

4.完善的设备检修体系。

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理念,积极开展劳动组织、维修方式、作业手段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维修能力。

(1)创新维修方式。适应第六次提速调图天窗修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天窗修制度,全面落实综合天窗修,规范天窗修项目,改进天窗修作业方式,加强专业间维修作业协调,提高综合天窗利用效率。

(2)改进维修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供电设备精密检测仪器和检修机具,提高维修作业的精准度和作业效率。恒张力架线车配备到段,综合检修作业车配备到工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区段的接触网车间配备快速多功能作业车;接触网工区配备接触网精密检测仪器和便捷、高效的检修工具;加强夜间天窗维修作业,解决好照明、防护、通讯、交通、安全监控和质量卡控问题。

(3)优化劳动组织。适应第六次大提速供电设备维修特点,积极探索并推行供电设备维修劳动组织的改革。建立以车间为集中修主体、工区为值班、巡视、检测为主体的供电维修新体制,全面强化供电设备的预防性检测和针对性维修,确保供电设备运行质量和安全可控。

(4)加强重点整修。结合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测 数据,对供电设备缺陷和故障进行全面整治。认真开展对硬点、一跨内高差超标的缺陷消除,加强重点区段、重要部位、重要零部件的日常检查和重点维修,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特别是动车组运行的绝对安全。

5.快速的故障抢修体系

高速度、高密度地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一旦发生供电故障特别是接触网故障,影响范围大,抢修时间长,严重影响运输,因此,建立快速故障抢修体系更为迫切。

(1)健全高效的供电调度管理体系。确立各级电调应急指挥的主体地位,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适应提速安全新要求。

(2)完善供电设备抢修预案。积极推广采用故障抢修支持系统,为故障处理辅助决策提供支持,缩短故障抢修时间,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3)提高供电设备故障快速抢修能力,供电段、车间配备先进的抢修机具、充足的抢修材料、快速的交通工具,强化值班制度,集中调度指挥。

6.可靠的人才保障体系

(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建立脱产培训制度,实行职工定期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实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掌握高 速电气化铁路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知识。加强专业指导、专业管理和专业培训,培养和造就适应电气化事业发展的新一代供电运营管理人才。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技师、首席员工等技术等级制度,推广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

(4)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各种培训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七年七月

第二篇:ICU建设指导性意见

1.ICU是否应与洁净手术部一起建设?

ICU的设置应考虑与手术室相近

在综合医院外科,ICU护理的病人约占60%;ICU的设计应考虑与手术室相近,这样既方便手术后接送病人,又可减少污染。而且急诊的病人到ICU的路径要达到最短。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病种很多,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因此,医院在设计ICU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并不是ICU建成后来组建相应的机构,而是应在医疗流程满足的前提下来配置ICU。医院是否集中设置ICU中心;还是分设内科ICU、呼吸ICU、儿科ICU;如果不是针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医疗流程和功能需要,ICU建设盲目效仿其他医院,设计就没有价值。

基建管理部门应多听取医疗部门的要求

负责建设ICU的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多听取医疗部门的要求,尤其是他们对功能、流程、空间、设备配置的要求,如他们的护理流程要求是一对一的,可采用单间设计。如果护理流程是要求1个护士,护理几个病床,那么空间上就要采用敞开式的设计。ICU病区内部的设置,监护的设备、药品存放、器械等都应该放到适当的空间去。

——赵奇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长

2.是建专科ICU还是建综合ICU?

与医院治疗的病种有关系

专科ICU与综合ICU,是与科室治疗的病种有明显关系的,对于医院来说,几乎所有的重症治疗都要在ICU中完成,因此,ICU的设置必须在设计和布局上体现这种能够为全科服务或全病种服务的理念。而服务于专科的ICU,比如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它的建设会更倾向于对心脏功能与心电异常活动监护的完善,重在心电图的动态分析上,即设备是配合专科的。

应体现整体感和层次感

医院建设者在建设ICU时应有前瞻性,体现整体感和层次感。比如,CCU、NICU、PICU、甚至是肾内科ICU都设置,但是还会有1个中心ICU,以保证患者治疗的梯度和层次。如一位患者,仅仅有心肌梗死与心功能障碍,就在CCU治疗,当这个病人病情恶化,需要更高密度的监护和治疗时,那必须去更高级别的ICU,即中心ICU。因此医院的ICU建设应该有一个层次感,不仅与专科配合,还应该与全院的整体相配合。

对于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护,只需要对其进行观察和普通的心电监护,待其清醒以后即可回病房,让其清醒处相当于苏醒室。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在普通ICU和重症ICU间设置一个中间ICU,负责需要监护但不需要上机的患者的救治。

应考虑布局的设置

此外,还有一个监护室布局的问题,可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中心ICU可以负责院内的ICU患者,比如各科室住院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可以到中心ICU来治疗。这个治疗的强度会因科室的不同,经历从专科ICU到全科ICU的变化。而院外重症患者,可以通过急诊——急诊观察室——急诊ICU的形式,完成院外病人的救治。之所以这样布局,主要的考虑是国际上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患者的早期目标治疗要在1~6小时内达成,这需要有急诊ICU这样的单元对院外重患就地就近施救。

——黄伟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副教授

3.ICU的空间模式设置

单间设置是一个趋势

很多医院手术后的监护室,采用大空间的模式,只有很少的几个单间。目前,大空间模式在使用中常常遇到很多问题,如噪声就是其中之一,临床的抢救声音很大,往往影响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因此,建立单间ICU是一个趋势,国外医院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某设计院设计师

4.卫生间单独设置,还是集中设置?

采用集中设置卫生间

这是在建设中讨论最多的问题。进入ICU的病人靠自己是不能够到卫生间的,他们基本上是不能走、不能动的病人。他们的排泄物都是由医护人员收集好后,做集中的污物处理。因此,卫生间采用集中设置即可。

——某学院教授

5.有必要设污物通道吗?

没有必要设置污物通道

完全没有必要在ICU中设置污物通道,因为ICU内随时要对病人的污物进行打包处理。病人的排泄物清理后不通过气溶胶传染,只是有味道,因此单设一个污物走廊,反而没什么东西可放。据了解,国外很少有医院做污物走廊的。

——某医院护士长

6.是否做层流?

做层流要考虑运行成本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上提出,有条件的ICU可配有层流。建筑平面布置确定后,首先考虑净化设备机房空间、净化级别,ICU内做层流,窗户就不能开启,需要使用新风系统做空气的置换。因此,在设计ICU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运行成本。

——某高级工程师

7.需要设置探视廊?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探视廊

从ICU设计的总体原则上看,设置探视廊没什么用处,国外医院很少有这样做的。当然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一个人生病了,来探视的家人亲友有很多,让他们隔着玻璃看到患者,他们的心情会更踏实些。作为权宜之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探视走廊也可以的,它既满足了家人亲友的心愿,又避免了交叉感染。

——吴建军北京鑫吉海医疗

8.ICU的选材

ICU地面常用的材料有:防静电聚氯乙烯卷材地面和防静电橡胶卷材地面等;内墙面常用的材料有:铝塑板、PVC墙胶纸、抗菌防霉乳胶漆涂料等;天棚常用的材料有:铝塑板、抗菌型钢化石膏板、抗菌防霉乳胶漆涂料等。为了便于清洁,设计时踢脚与地面连接的阴角及内墙阴角均须做成圆角。

——苏黎明北京华特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

第三篇:施工指导性意见

施工指导性意见 一、路基台阶开挖(一)

清理表土及拆除 1、范围 为路堤两侧扩建用地范围及原路堤范围(含边坡坡面、护坡道等)

内施工场地的清理、拆除和挖掘,以及必要的平整场地等有关作业。

2、一般要求 1)承包人应在施工前按设计图纸确定扩建现场工作界线,并保护所有规定保留和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要保留的植物及构造物。

2)场地清理拆除及按规定回填压实后,承包人应重测地面标高和扩建的横断面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3)清理及拆除工作完成后,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要求 1)清理场地(1)对扩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300mm 内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对老路基边坡进行41.6cm 厚的清坡处理,并运至弃土场内。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对路基填筑范围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扩建用地范围及原路堤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

2)拆除与挖掘(1)扩建用地范围内的不允许保留(不含需拼宽的结构物)旧涵洞、旧路面和其它障碍物以及不能利用的老路基两侧的护坡道、挡土墙等均应全部拆除。正在使用的旧涵洞、旧路面及其它排水结构物,应在对其正常交通和排水做出妥善的安排后,才能拆除。

(2)原有结构物的下部结构应拆除到天然河床底部以下 300mm,其在河床以外的部分至少拆除到天然地面以下 500mm,如其整个或部分处在新拼宽的结构物的界限之内时,则应拆除到使新拼结构物施工不受影响的范围。

(3)拆除原有结构物时,应采取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畅通,拆除原有结构物需要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或附近结构物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所有指定为可利用的材料,都应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存放,以免损失。对于废弃材料,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自费妥善处理。

(5)承包人应将所有拆除后形成的坑穴回填并压实。承包人由于拆除施工造成其它建筑物、设施等的损坏时,应自费负责修复或赔偿。

(二)台阶开挖 施工图设计台阶开挖方式:从土路肩内侧向下按 1:1 刷坡至坡脚处,然后至下而上逐层开挖台阶。开挖一阶及时填筑一阶,台阶高度 1 米,宽 1 米并向内倾 3%坡。上部两层台阶高度根据填高进行调整,确保最上层台阶高度为 0.8 米。

在前期(路床底以下部分)施工中,为了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暂时不挖除土路肩部分,因此在路基台阶开挖时,应先每 50 米一个断面测量清表后的基底标高(新老坡脚各一点),分别计算相应的高差。第一个台阶的开挖线位置及新坡脚线位置,用石灰撒线做标记,将⊿ABC挖除。

从老路肩边缘 D 点清除路床下第一级台阶边缘 F 点,最下一级台阶

内缘顶点 E 点及 B 点范围内的路基土,刷坡后的坡面为 DFEA,FE 的坡度为 1:1。

按设计要求对最下一层台阶进行施工至上一层台阶底部,开挖一级及时填筑一级。

当施工至路床下第一级台阶时,根据其到路床底部的高度确定是否开挖:当 0

开挖后要及时检测老路基台阶底填料的含水量、压实度,如果填料含水量过大或承载力明显不足,经监理批准后可对其进行换填处理。开挖后还要对开挖位置进行复核,确保开挖准确。

在开挖过程中,应设专职安全员巡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发现情况及时上报,采取加固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另外应作好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造成坍塌。

施工步骤如下图所示。

加宽路基路床底部1:1.51:1原有路基75 10074 80100H100100100h100ABCEDF结构层厚74 cm96区厚80 cm1:1.5二、基底碎石垫层换填 1、碎石垫层换填

(1)碎石摊铺前应将碎石边线及加宽 50cm 线用石灰洒出并立出土模。

(2)碎石垫层分二层进行施工,上层 35cm 厚,下层 15cm 厚。将检验合格的碎石按路基宽度、长度、每车方数均匀地卸至施工区域内,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将碎石进行摊铺,按已取得的虚铺系数用平地机进行整形,水准仪随时监测摊铺高程。

(3)对下层碎石垫层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再用 25KJ 三边形二轮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 20 遍(冲击碾压速应在 9~12Km/h 之间,不重叠碾压完路基全宽为一遍),然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按沉降差法进行压实检测,其标准为用 20T 以上振动压路机振压 2 遍沉降差在 5mm 以内且无明显轮迹印为合格。

(4)继续摊铺上层 35cm 碎石,整平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按试验段取得的碾压遍数振压五遍(碾压速度应控制在 4Km/h 以下,每次重叠碾压 1/2 后轮,压完路基全宽为一遍),结合碾压遍数及轮迹印观察,按相对沉降法进行压实检测,其标准为用 20T 以上振动压路机振压2 遍沉降差在 5mm 以内且无明显轮迹印为合格。

(5)对所施工的碎石垫层进行质量自检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满足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6)填筑完成后的碎石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50cm)。在 50cm 碎石换填工作完成后在其上面再撒一层碎石嵌缝料,嵌缝料规格为5~10mm 碎石,碎石用量为每百平方米 3m 3,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嵌缝料均匀嵌入换填碎石缝隙中,表面无大缝隙为止。

2、材料要求 碎石:采用质地坚硬新鲜的碎石,针片状含量小于 15%,其最大粒

径不大于 8cm。

三、土工格室的铺设

(一)土工格室的设计

1、为增加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在填筑加宽路基前,先对原路基边坡清理刷坡 41.6cm,然后从土路肩内侧向下按 1:1.0 刷坡至坡脚处,再自下而上逐层开挖台阶。路基填高 H ≤ 4m 时,在基底(碎石垫层顶部)、路床底部各铺设一层TGLG-PE-50-500 高强土工格室;路基填高 4m

2、为减小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防止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对全线桥梁、通道(明)、涵洞(明)、及分离式立交加宽部分台后采用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并于桩顶铺设 40cm 碎石,碎石中间及碎石顶各加铺一层 TGLG-PE-100-500 高强土工格室,然后按垂直间距 100cm 分层铺设 TGLG-PE-100-500 高强土工格室至路床底(其中顶部两层间距 15cm)。格室处理长度最上层为 2H+5m,其它层按 1:1.5 坡至台背(重力式台)或伸入至距台背溜坡前 50cm(柱式台),横向铺至边坡处。

(二)高强土工格室施工方案 施工流程:测量放样——铺设土工格室——固定土工格室。

1、在碎石垫层上将土工格室展开、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铺平,保证荷载施加后处于良好受力状态。

2、土工格室从台阶内缘铺设至加宽路基边坡处,采用自锚式,以

保证整体受力。

3、土工格室应张拉均匀尽量成方形,其展开尺寸应与生产规格一致,并用 U 型钢钉固定,钢筋钉规格应通过试验确定,钢钉间距为台阶部位 0.5m,其它部位 1.0m,并紧贴下承层。土工格室边部应用人工填土固定。

4、土工格室的铺筑坡度(纵横向)应与下承层平行,格室展开方向应与路基纵向中心线垂直。

5、土工格室铺设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6、土工格室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装载机。

7、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室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其最大粒径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不得伤及格室。

8、在碎石层顶面铺设第一层土工格室,碎石层顶面要平整,不得有块片石等坚硬突出物,在距土工格室 10cm 以内的路基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8cm。

(三)材料要求 TGLG-PE-50-500、TGLG-PE-100-500 高强土工格室主要技术指标: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网孔尺寸 25cmx25cm,格室高度分别为 50mm、100mm,展开尺寸宽度按 4m 或与生产厂家协商,长度按路基宽度定制,但整幅须为单根筋带制作。格室间的连接应牢固,铆接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四、路基土方填筑

(一)路基设计 1、一般路基设计 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及亚砂土,鉴于素土强度低,且难以碾压成型,为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对路槽下(0-0.2m)范围采用碎石排水垫层处治,碎石粒径 1-3cm,路槽下(0.2-0.8 m)范围掺 6%石灰进行改良处理。

为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确定在加宽部分路基基底清表 30cm后,换填 50cm 碎石垫层并进行冲击碾压。

2、新旧路基衔接设计 为增加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在填筑加宽路基前,先对原路基边坡清理刷坡 41.6cm,然后从土路肩内侧向下按 1:1.0 刷坡至坡脚处,再自下而上逐层开挖台阶。开挖一阶及时填筑一阶,台阶高 1 米,宽 1 米并向内倾 3%坡。上部两层台阶高度根据路基填高进行调整,确保最上层台阶高度为 0.8 米。路基填高 H ≤ 4m 时,在基底(碎石垫层顶部)、路床底部各铺设一层高强土工格室;路基填高 4m

3、特殊路基设计 (1)构造物台背后路基 为减小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防止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对于全线桥梁、通道、涵洞及分离式立交加宽部分台后地基均按特殊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呈梅花型布置,桩径 0.5m,桩长 6m;大中

桥及分离式立交每端台背路基加固段长度为 20m,桩距 1.5m,过渡段长度 10m,桩距 2.0m;小桥、通道、涵洞台背路基加固段长度为 10m,桩距1.5m,过渡段长为 5m,桩距 2.0m。桩顶铺设 40cm 碎石垫层,并于碎石中间加铺一层高强土工格室。

(2)构造物两侧路基 台后路基填料要求:桥涵台背路基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要求从 填 方基 底 或涵 洞 顶部 至 路床 顶 面压 实 度均 达 到 96%。

台后路基上部处理范围为每侧 5+2h;底部处理长度根据桥台类型及台背填土高度而定(h 为路基填土高度)。

(二)土方路基填筑 1、高强土工格室施工结束后,对路基进行分层填筑。

2、路基填筑时推土机要将格室一端的土方推向两侧,每次推进以不大于 5 米为宜,填筑厚度必须高出格室 10cm 以上,以防推土机损坏格室。

3、采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的方法进行施工,每填高 1 米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

4、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方材料进行取样试验,按《公路土工 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密实度、液限、塑限、CBR 试验和击实试验,并作有机质含量和易溶盐含量试验(怀疑时作)。

5、开工前 7 天,用路堤填筑材料铺筑不小于 100 米的试验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6、根据试验段所取得的数据对路基进行分层填筑,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按设计要求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 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基填筑技术标准按下表执行:

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压实度(%)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零填及挖方 0-0.80 ≥96 8 10 填方 0-0.80 ≥96 8 10 0.80-1.50 ≥94 4 15 >1.50 ≥93 3 15 土路肩

≥93 4 10

7、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及评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三)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开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2、压占鱼塘、河沟地段,应清淤干净彻底(清淤后塘底基本同塘周围土质)。

3、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cm。

4、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

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5、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 1:1 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迭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m。

6、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使土的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7、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宽 50cm 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8、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的CBR值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该范围的路基压实度须≥96%。施工方案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桥台方案,其压实机具要求同—般路基;当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路基方案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路基的压实度。

七、桥梁基桩

(一)桥梁基桩施工前,必须测量老桥盖梁角点坐标,并将其与图纸设计坐标、理论计算坐标一同进行比较、拟合。当理论计算坐标与实测坐标相差在误差范围内时,应优先使用理论计算坐标,保证新桥自成一体,且与老桥较好拟合。当理论计算坐标与实测坐标相差较大时,可用图纸设计坐标与实测坐标进行比较,二者相差如在误差范围内时,可采用设计坐标。当理论计算坐标、图纸设计坐标与实测坐标均不相符时,可用实测坐标进行拟合,并同时以实测坐标验算对新桥的影响,若在误差范围内时,可以实测坐标作为基桩坐标进行施工。经复核后,若采用

设计坐标,可正常施工,否则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后再进行施工。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

钻孔

清孔

检孔

下钢筋笼

浇注水下砼

截桩头

校正钢筋

整修桩头 2、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应平整,施工便道要保持畅通,泥浆池应合理规划。

2)砼搅拌站及钢筋加工场地应硬化,用电采用从附近变电站引入高压电,同时配备发电机组备用。确保施工正常用电;砼搅拌站用水采用现有水井,施工现场用水采用打井抽取地下水。

3)砼搅拌站应配备两台 750L 以上拌和机,两台以上砼搅拌运输车,钻机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及工作量、工期进行配备。

4)各种原材料及砼标准配合比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放样,并在桩中心位置钉木桩,并设护桩,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员和监理复核后埋设护筒。

2)埋设护筒:

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旱地挖坑埋设护筒,护筒内径大于桩径 20-40cm,高出地面 0.3 米,埋置深度根据桩位水文地质情况为 2—4 米。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为避免护筒底悬空,造成塌孔、漏水、漏浆,护筒底应座落在天然的结实的土层上(或夯实的粘土层上),护筒四周应回填粘土并夯实;平面允许误差为 5cm,竖直度不大于 1%。

3)钻机就位:

在钻机就位前,将场地整平夯实:并且在就位时用枕木垫实塞紧,顶端用缆风绳固定平稳。

4)泥浆配制:

选用塑性指数 Ip>10的粘性土就地造浆或用膨润土制备,泥浆性能指标应根据钻孔方法及地层情况为选定。

5)钻孔 将钻机调平对准桩孔,把钻头吊起徐徐放入护筒内,对正桩位,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待泥浆输到孔内一定数量后开始钻孔;按先慢后快原则,连续进行钻孔,不得间断,视土质及钻进部位调整钻进速度;在钻进过程中,要确保泥浆水头高度高出孔外水位 0.5m 以上,泥浆如有损失、漏失,应及时补充。每钻深 2—3 米检查孔径、垂直度并在泥浆池捞取沉渣并与设计地质质料核对,钻至砂、砂砾石层时应低挡慢速钻进。钻进时,为减少扩孔、弯孔和斜孔,应采用减压法钻进,使钻杆维持垂直状态,使钻头平稳回转。孔深不小于设计值。

6)检孔清孔:

终孔检验合格后应迅速换浆清孔并保证孔内水头,并用检孔器测量孔径,合格后吊装钢筋笼。终孔后与灌注砼前分别用测绳测量孔深,两次之差≤300mm 以内。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 1.02-1.06,粘度16-20pa.s,含砂率≤4。沉渣厚度≤30cm.检孔器长 6m,直径 1.4m。

7)制作、吊装钢筋笼: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制作,且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根据吊装条件确定,保证不变形,接头应错开;钢筋笼顶端设置吊环。钢筋采用 J506 焊条搭接焊,搭接长度大于钢筋直径的 5 倍,焊缝应平整饱满、无焊渣。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运到现场用吊车按钢筋笼长度编号

吊装并对中定位。制作和吊装允许误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声测管采用 8m 长φ57Χ3.5 定型钢管,接头采用长 80mmφ75Χ6 钢管焊接,两端用钢板焊牢。三根声测管平面夹角 120度等间距按图纸绑扎在 N5 钢筋内面。

钢筋检测允许偏差如下表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植 1 受力钢筋间距(mm)

±20 尺量:每构件检查 2 个断面 3 2 箍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构件检查 5-10 个间距 2 3 钢筋骨架 长 ±10 尺量:每骨架总数 30%抽查 1 直径 ±5 尺量:每骨架抽查 30% 2 4 保护层 ±10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 8 处 3 8)下导管:

水下砼采用导管灌注,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吊挂在吊车顶部滑轮上并且居桩孔中心稳步下放,不能接触碰到钢筋笼,下放到距桩底 0.4 米。

9)浇注水下砼:

砼在搅拌站集中搅拌,用砼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并严格按照砼配合比拌制,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为保证砼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强制搅拌不小于 120--180 秒。首批砼的数量应埋住导管底 1 米以上,待正常灌注后,中途应连续浇注并经常测绳探测砼面高,计算导管埋深,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做好记录,保证导管埋深在 2--6 米。为保证桩的质量在桩顶留出高出桩顶 0.5--1 米的桩头,在桩身强度达到 80% 以上时。开挖桩头凿除多余部分,使桩顶砼表面标高符合要求。

4、试验、检验 1)每根灌注桩为一个单元工程,故每根灌注桩须有 2 组以上的 28天标养强度试块。实验人员工作应认真细致,充分利用振动台进行试块制作。

2)质检人员应严格对整个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重要环节、工序应现场把关,严格控制。经常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让所有人员时刻牢记安全、质量施工措施。

3)所有实验、检验人员应对灌注桩的施工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规范等,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4)所有机械设备应有持该设备上岗证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修、保养,以便使其在使用时能正常运转。

5、其他 桩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沉渣过厚;坍孔;孔径不足;砼浇筑过程中非通长钢筋上浮;砼卡管;桩身砼蜂窝、孔洞、缩颈、夹泥等质量问题,各有关质量问题的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a、检查钻渣,并防止误判。

b、成孔后实测。

c、根据钻头和钻杆长度进行控制。

d、清孔要彻底。

2)沉渣过厚 a、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

b、测量实际孔深与钻孔深度比较。

c、清孔、下钢筋笼、浇砼连续作业。

c、清孔、下钢筋笼、浇砼连续作业。

3)坍孔 a、保持孔内水头,防止钢护筒漏浆。

b、采用优质泥浆,其密度、粘度、胶体率均应取较大值。

c、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不要使用过大的风压,不宜超过1.5-1.6倍钻孔中水压力。

d、保证施工连续作业。

4)钢筋笼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a、钢筋笼较大时,应用大直径的螺纹钢作加强箍,间距 2--2.5m。

b、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和吊放。

c、焊接保护层钢筋。

5)孔径不足 a、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b、流塑性地基变形造成缩孔时,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c、不同的地质情况应采用不同比重的泥浆。

6)砼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a、浇注砼导管埋深不能太深,首批下料不能太快。

b、将 2-4 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c、保持合适的泥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d、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与管壁均匀焊接 4 片以上薄钢板,保持光滑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7)砼卡管 a、水下砼用的水泥用量、标号、集料粒径级配、水灰比、外掺剂及砼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等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

b、砼拌和物运到浇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达不到要求时,不得使用。

8)桩身砼蜂窝、孔洞、缩颈、夹泥、断桩。

a、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和和易性。

b、连续浇注,每次浇筑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c、导管埋入砼不得小于 2m,导管不得漏水。

9)钻孔灌注桩质量标准如下表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砼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位 桩(mm)群桩 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排架桩 允许 50 极值 100 3 孔深(m)

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每桩测量 3 4 孔径(m m)

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每桩测量 3 5 钻孔倾斜度(m m)

1%桩长,且不大于 500 钻杆垂线法:每桩检查 1 6 沉淀厚度:磨檫桩(m m)

不大于 300 标准测锤:每桩检查 2 7 钢筋骨架底面高层(m m)

±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层后反算 1 八、立柱

(一)

立柱顶标高的确定

1、必须进行老梁板底标高的测量:用水准仪实测每孔桥老边梁板底标高,位置为盖梁边线与老边梁两侧的交点,共四个标高; 2、必须以老边梁外侧梁底实测标高(桥墩处可取平均值)为基准起算标高,以设计横坡、支座厚度、垫石厚度、盖梁厚度为基础数据计算柱顶标高,由此计算的柱顶标高作为施工柱顶标高并依此进行施工控制。

(二)立柱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凿桩头→测量放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模板→浇筑砼→砼养护→模板拆除 2、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1)凿桩头 利用风镐配合人工把桩头凿至设计标高,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并剔除松动砂石,然后用空压机和水把桩头吹干冲净。

2)测量放线 利用全站仪定出桩中心,允许偏差 25 mm,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员和监理复核后安装钢筋。

3)制作安装钢筋笼

(1)钢筋要求 a、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b、钢筋必须经试验室按批次频率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钢筋表面应清洁,使用前应将表面油腻、漆皮、鳞锈清除干净。

d、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2)钢筋笼制作

a、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允许偏差±20 mm。

b、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允许偏差±10 mm。

c、钢筋平面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采用 J506 焊条,焊接长度不小于 5d,焊缝饱满,无焊渣、焊瘤等质量缺陷,为保证两接头钢筋轴线一致,搭接部分要有一个小折角。

d、钢筋在钢筋场内制作,用工具车运到现场绑扎安装,基桩钢筋与立柱钢筋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间距允许偏差±20 mm。

e、钢筋骨架在不同高度处绑扎适量的垫块,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允许偏差±5 mm。

4)立柱模板安装(1)模板要求 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砼施工时的侧压力及施工荷载。模板制作允许偏差长、高为 0、-1mm,板面局部不平1mm。

(2)模板安装 a、安装模板时,为防止模板位移,在模板底外沿设支撑固定;在模板顶设不少于 3 根缆风绳与地面固定,缆风绳下端设花链螺栓以便校正模板垂直度。

b、模板安装之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且不得使用废机油,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模板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安装完毕,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联系

及竖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砼。

c、安装时,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下缘应用与桩头砼同标号的砂浆填塞,以保证不漏浆。相邻模板拼装后高差不超过 2mm。并用线坠定位。模板安装时,要考虑拆卸方便。安装允许偏差轴线偏位 8 mm,标高±10 mm,截面尺寸±30 mm。

5)浇筑立柱砼

(1)砼的原材料要求 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对进场水泥、砂、碎石、外加剂按批次频率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水采用饮用水。

(2)砼配合比 必须按批准的砼配合比配制,各种原材料称量允许误差:水泥、水、外加剂±1%,骨料±2%。

(3)砼搅拌、运输

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和,为保证砼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强制搅拌不小于90--120 秒;用混凝土运输车水平运输,吊车吊升料斗配串筒垂直运输。

(4)砼浇筑 a、浇筑前,模板内杂物、积水、钢筋上的锈迹应清理干净。

b、砼落差大于 2m 时必须采用串筒。

c、混凝土按由下向上的顺序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 30cm,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注。

(5)振捣 a、使用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5倍,与侧模板保持 5-10cm 距离,插入下层 5-10cm,每处振动完毕后边振

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

b、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且不得漏振、过振。

6)砼养生 采用保湿法养护,在混凝土收浆后开始覆盖和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砼面湿润。

7)模板拆除 根据天气情况,砼强度达到 2.5MPa 以上时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时严禁采用猛烈敲打和强扭的方法拆除模板,严禁抛扔模板,拆除后修整归类待用。

(三)试验、检验及其它 1、根据规范要求预留 28 天标养试件与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人员工作应认真细致,充分利用振动台进行试件制作。

2、质检人员应严格对整个立柱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重要环节、工序应现场把关,严格控制。经常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让所有人员时刻牢记安全、质量施工措施。

3、所有实验、检验人员应对立柱的施工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规范等,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4、机械设备应有持该设备上岗证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修、保养,以便使其在使用时能正常运转。

第四篇:建设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

建设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内外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出发,为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在高技术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了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为加强和规范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是指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扩散为任务组建的新型研究开发工程化企业实体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组建工程中心的指导思想是: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为核心,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团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直接投入生产的成套技术和工艺,缩短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的周期,加快推进我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第四条 组建工程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现有研究开发能力,以重大科研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为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科研机构、强势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制企业化独立法人形式的工程中心。

第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结合我省相关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特点,通过自主开发、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等方式,将取得的具有重要及长远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基本完成产业化之前的全部研发和试验过程,为规模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成为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有力支撑。工程中心要不断地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推动省际和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产业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六条 工程中心总体上要通过优势组合,形成技术持续创新的能力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能力。运行机制要实现企业化,发展方向要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工程中心应具备如下特点:

1、工程中心要在本领域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省内明 显优势的技术创新及研究开发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研设施、成果积累及科技人才队伍。

2、工程中心要在本领域中能以市场为导向,位于技术前沿,进行重大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开发。要在本领域中具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集成能力,以及相应的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能力。

3、工程中心要在本领域中具有将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确保科研成果通过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向规模生产的转移,促进其完成产业化过程。

4、工程中心要在本领域中具有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设计、咨询、评估及承担关键环节建设的能力。

5、工程中心要在本领域中具有对技术、产品、工艺、装备等不断创新与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持续发展能力。

第七条 申请建设工程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和省在有关文件或公告中公布的领域。

2、具有明确且可行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

3、在相关领域中有优势的、系统的、扎实的科研开发与产业化工作基础和特色。

4、已取得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并有若干重大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5、已具有进行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开发所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工程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 3 必要的配套条件。

6、具有强烈市场意识和产业化开发能力的管理班子和技术带头人,在该领域有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产业化开发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

7、具有符合本领域发展要求的工程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8、具有培养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

第八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模式,鼓励由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优势科研机构,与该产业领域中的强势企业,以及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鼓励引进国内外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组建的工程中心,组建各方必须有资金、资产、技术、人才等实质性内容的投入。

第三章 审理程序

第九条 工程中心的审理采取“先组后建”的方式,即先审批工程中心的组建方案。

第十条

按照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方式对工程中心组建方案进行审批。主要审查申请单位组建工程中心的基本条件是否具备,工程中心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等是否合理等,特别是要审查工程中心在定位、机制、考核目标等方面是否体现为行业技术进步服务,是否能加快科技成果转 4 化。具体步骤如下:

1、各项目主持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申报工程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附后);

2、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省发展改革委择优批复工程中心的组建方案,明确工程中心的组建单位、目标、任务等。

第十一条

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组建的工程中心,各主持部门对工程中心进行备案,审核其具备建设条件后,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工程中心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附后)。省发展改革委批复资金申请报告,下达投资计划。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主管部门为省有关部门、各市发改委、在皖部属机构,负责工程中心项目申报和项目管理,并负责帮助做好工程中心的组建。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所需资金以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投资为主,省发改委适当配套投资。超概算的建设投资由项目法人自行筹措解决。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投资中省安排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开发所需的设备、仪器,建设工程化的验证环境、测试条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等。省安排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实行项目资本金制、法人制、5 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对工程中心建设负总责。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的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落实所承诺的建设条件,对项目的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和管理。建设过程中,如需对批准的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并报省发改委审批。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建设实行检查制度。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对于组织建设不力或产业化方向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省发改委有权及时调整或终止建设,并收回省投资。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建成后,由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法人提出的验收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并向省发改委提出验收申请报告。省发改委组织专家,按照省发改委批准的建设内容,逐项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采用先建设后授牌命名的方式,即工程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后,由省发改委正式授牌。

附件一:《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二:《省工程研究中心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附件一:《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2000字左右)

二、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1、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与市场分析

2、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本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5、本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工程中心的组成方案

1、工程中心的组成方案

2、工程中心各组成单位概况和拟产业化的重要科研成果

3、建设条件(见指导性意见第二章)

4、工程中心的机构设置

5、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

四、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工程中心的经营思路与经营战略

2、工程中心的主要方向

3、工程中心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4、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

五、建设方案与投资估算

1、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2、工程中心各组建单位所能提供的配套与支撑条件

3、投资估算

4、资金筹措方案

六、经济性初步分析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八、附件

(工程中心各组建单位的组建协议等)

附件二:《省工程研究中心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3000字以内)

1、项目名称

2、项目法人概况

3、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主要理由与过程

5、经营战略与经营计划

6、建设内容、规模、方案和地点

7、主要建设条件

8、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及资金筹措方案

9、经济性分析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1、结论与建议

二、工程中心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

三、工程中心的组成方案

1、项目法人(工程中心)的组建方案与优势、劣势分析

2、工程中心各组成单位概况

3、工程中心拟产业化的重要科研成果

4、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发展方向、发展重点

5、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

四、技术与市场分析

1、技术的主要发展状况与趋势预测、项目的优势与问题

2、国内外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项目的目标市场与市场占有率分析

3、技术与市场的竞争力分析(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情况、技术与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

4、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分析

5、经营战略与经营计划

五、工程中心的建设方案

1、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与环境

2、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及合理性

3、总图布置与公用辅助工程

4、原材料、动力、供水等配套及外部协作条件

5、科研开发的主要技术、工艺设计方案

6、内部设施的功能及合理性分析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七、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1、工程中心的组织机构

2、工程中心的领导班子和技术负责人概况

3、工程中心的技术队伍组织方案

4、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

九、项目实施进度

1、建设工期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4、建设期的项目管理

5、建设负责人与领导班子

十、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及融资方案

2、建设投资估算(包括土建、设备、安装、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资料、技术援助、培训等)

3、流动资金估算

4、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5、分年投资计划表

6、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应提供相应的证明)

7、债务资金筹措方案(应提供相应的证明)

8、融资方案分析

9、省安排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案

十一、项目财务评价

十二、项目风险分析

十三、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十四、附图、附表、附件

第五篇:住房补贴的指导性意见

住房补贴的指导性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宁政发〔1998〕109号)精神,现就住房补贴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市、县一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市、县,应根据本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住房补贴办法,报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部分市、县由于行政区域内中直、区直大型企业职工工资较高,使该地区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下,可将这些地区与市、县列开,分别计算房价收入比,确定是否实行住房补贴。

二、住房补贴的对象

(一)无房职工。

(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

上述两类对象均含离退休人员。

三、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一般干部职工,65平方米;科级,75平方米;处级,90平方米;厅(局)级,120平方米;副省级,190平方米;正省级,230平方米。

四、住房补贴标准的确定

(一)住房补贴标准依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工资水平等因素测定。

(二)职工住房补贴包括基准补贴和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补贴。

1、每平方米基准补贴额根据市、县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除以2与个人合理负担额之差测定;职工个人合理负担额按不低于职工年均工资的4倍除以60平方米(建筑面积)确定。

2、工龄补贴额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工龄补贴额与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以及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的乘积计算。其中,工龄补贴额按国务院房改《决定》(国发〔1994〕43号)规定的出售公有住房工龄折扣办法计算。

(三)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无房职工按规定的住房补贴面积标准计算;不达标职工按规定的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与职工享受房改政策购房(含房改房、安居房、集资建房等)面积的差额计算;双职工家庭由职工所在单位分别按职工个人应享受的住房补贴面积计算。

(四)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职工工资水平、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对职工住房补贴额适时调整,调整方案报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五、住房补贴的发放方式

(一)一次性发放。将职工的住房补贴在职工购房时一次性发给职工。购房职工工作年限达到规定发放住房补贴年限的,一次性全额发放住房补贴;购房职工工作年限未达到规定发放住房补贴年限的,可一次性发给实际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差额部分按月发放。

(二)按月发放。将职工个人的住房补贴在规定的补贴年限内按月发给职工。

六、发放住房补贴执行下列规定

(一)职工在享受住房补贴期间如职务(职称)变动,从变

动次月起,按变动的职级标准领取住房补贴。职工去世的,从去世的次月起停止发放住房补贴。

(二)夫妇中有一方已按房改政策购买、租住公有住房的,双方都不能再享受住房补贴。

(三)享受住房补贴的职工,不能再按房改政策购买、租住公有住房。

(四)对已按过去规定的住房面积标准参加房改购房,超面积标准部分以市场价计算的,住房面积标准调整后,不退房款,以新的住房面积标准计发住房补贴。

(五)租住公有住房的职工,按现行房改租金计租的,不得领取住房补贴;领取住房补贴的,从领取之日起,按商品租金计租。

(六)领取住房补贴的单身职工结婚时,对方已购买公有住房的,从结婚次月起,停发住房补贴。

七、住房补贴的资金来源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首先由原财政划转的用于住房维修、建房的资金、售房款及单位自有资金共同解决。不足部分,行政机关和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中列支;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按照差额补助的比例予以核拨。企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先从现有建房资金渠道(售房款、住房折旧、公益金)解决,不足部分列入成本。

八、住房补贴的管理和使用

(一)要按规定做好原有住房资金的核实、划转工作,设立住房补贴资金专户,比照住房公积金原则进行管理。

申请住房补贴的购房职工,应向所在单位提供本人和配偶住房状况等有关材料。

(二)经核准确定的职工住房补贴额,记入个人住房补贴账户,不发现金。职工离退休时,可一次性提取住房补贴本息余额。

(三)住房补贴专项用于职工购买具有所有权的住房,或偿还购房抵押贷款本息,不得用于其它消费。实行住房补贴满一年以上的职工,在购房时可提出申请,经房改部门批准,按规定使用本人户名下的住房补贴,购房补贴资金在职工购买住房时直接划入售房单位,防止流失。

九、暂不具备条件实行住房补贴的市、县,应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宁政发〔1998〕109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办法》(宁政发〔1999〕17号)的规定,采取扶持政策,继续提倡集资、合作建房,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加大贯彻《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力度,依法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发展住房金融,积极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扩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切实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待条件成熟后,建立住房补贴制度,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十、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企业房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房价收入比低于4倍的企业,职工收入已包含了住房消费含量,具备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支付能力,不应再发住房补贴;房价收入比略高于4倍的企业,可采取一次性补贴或提高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的办法;房价收入比高于4倍的企业,可根据企业补贴资金来源情况,确定住房补贴的具体方式;新建国有企业和所有新参加工作的新职工,要直接实行住房货币工资分配。

十一、建立职工住房档案

市、县人民政府房改、监察部门要按个人申报、单位审核、登记立档的方式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包括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的职务(职称)、工龄、住房产权、面积等情况〕进行普查,清理、纠正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职工个人住房档案。各实施单位根据出台的住房补贴方案,确定享受住房补贴的人员,核算职工个人住房补贴额度,经当地房改部门核准后,报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严肃房改纪律

对未按规定管理和发放住房补贴,不如实申报住房状况和售房收入、无房和不达标老职工人数以及新职工人数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对隐瞒现住房情况和配偶住房情况,弄虚作假领取住房补贴的个人,除令其退出住房和退回全部住房补贴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职工个人、住房情况证明机构及其负责人相应处理。

十三、本意见下发前已经出台住房货币补贴办法的,一律按本意见进行修订,报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十四、驻宁中直、区直单位职工住房补贴办法经主管部门签注意见,报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十五、本意见由自治区房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六、本意见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电装备维修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07-07-1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样例5)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

    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

    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 (国家计委办公厅,2002年) 第一条 根据世界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

    班规制定的指导性意见

    东侯坊中学制定班规的指导性意见 一.制定班规的目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大核心,是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主面,也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

    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

    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指导性意见,为加强我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教师教学工作职责,突出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在教师职......

    关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材料价格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材料价格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鄂建文[2011]145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避建设工程在招投标至竣工期间......

    县级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县级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为强化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诚信意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企业投资和金融信贷环境,现就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 济和信息化委、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的意见》、《天......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范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