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冉桂玲,王守法
摘要:急性脑梗塞(ACI)亦称脑血栓形成1,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急性脑缺血和脑组织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严重损坏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和四高(即:发病年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2。目前,在临床上用静脉溶栓的办法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容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会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本文主要针对使用静脉溶栓之后,对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并发症
分析及护理对策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在特定年龄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疾病(比如中老年人为脑梗塞的多发人群),自然就成为医学界同仁关注的焦点,而急性脑梗塞(ACI)更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并且严重损坏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以起病急和四高(即:发病年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而且治愈率比较低,恢复也比较慢,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4。目前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静脉溶栓的办法,而且这种治疗的办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治疗的方法很容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现在临床上主要用到的尿激酶(UK),以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就会对凝血及纤溶系统产生影响,比如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 ,继发性纤溶亢进 ,凝血功能障碍等等3,从而引发主要诸如出血等可能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为了保证静脉溶栓的最大功效,防止因溶栓而导致的意外并发症,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及护理,本文特针对在使用静脉溶栓之后(尤其是在使用静脉溶栓后的24个小时以内),对可能引发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一、使用静脉溶栓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分析
尽管尿激酶被广泛用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而且其效果可以说目前是最好的,但是,在静脉溶栓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出血、血管再闭塞、再梗塞及再灌注性脑损伤等并发症征象。
第一、静脉溶栓后,出血是溶栓治疗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严密的观察病人出血的征象,比如:颅内、皮肤、粘膜、泌尿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有无出血现象。特别是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一般每过十五到三十分钟就要观察一次。如果病人发生如下症状:
1、颅内压增高,这时会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的“三主征”;
2、“两慢一高”,即: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慢且深,血压升高;
3、言语和肢体再次出现活动性障碍等,就必须要警惕了,因为有脑出血的可能。这时应该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尽快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第二、静脉溶栓后,有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如头痛、呕吐以及肢体乏力再度加重的临床症状,复查头颅CT时发现颅内有出血。
第三、静脉溶栓后,再发性梗塞征象:意识、言语和肌力等神经系统体征发生变化。如果出现恶化情况,除了要警惕颅内出血外,也要考虑是再发梗塞,这用CT即可资别鉴别。
总之,采用静脉溶栓的办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静脉溶栓后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溶栓药物应用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会导致纤溶后的高凝状态,近期内很容易发生再闭塞,闭塞率为10%一20%2,为了预防血管再闭塞,必须要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所以在采用静脉溶栓后,为了严格掌握病人的治疗进展及情况,避免突发并发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血管再闭塞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以警惕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在使用静脉溶栓后应该采取哪些防护和护理措施呢?
二、使用静脉溶栓后的护理对策
总的来说,采用静脉溶栓后,需要采取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塞等并发症的征象、心理辅导和康复指导。在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中,各环节护理技术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疗效及生命体征观察。
1、观察病人意识、言语、肌力等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有肌力下降、意识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静脉溶栓后,记录血压的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相关监测。
3、心理疏导。由于脑梗塞起病急,病人突然面临偏瘫、失语等残疾的体验,情绪大都焦虑、急躁,而且要求快速康复的欲望极为强烈。如果后期疗效与预期有差距,患者则感到悲观失望,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病人不同的心理护理。一般而言,发病早期多安慰,多疏导患者,平复病人焦虑情绪。后期则应多给予鼓励、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急性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
患者很重要。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留有后遗残疾的患者,教会其自我护理,提高残疾后适应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同时要向家属讲解照顾技巧,进行脑血管病的健康指导教育。
三、再灌注性脑损伤的预防和早期护理措施
闭塞的血管经溶栓治疗再通后,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发生脑水肿5。再灌注后脑水肿也是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中应注意:
1、脑梗死发病12 小时内,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及脑水肿较轻,但12小时以后则有明显的损伤和水肿。故在溶栓后24小时内应密切留意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瘫痪肢体功能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原来的病情有无好转,及时了解有无脑水肿的症状;
2、摄人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要注意保持24小时出入量平衡。在最初几天,最好能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天的尿量加500ml来计算;
3、当出现脑水肿的征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有效地使用自由基消除剂、脱水药、激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防和早期护理措施包括:
1、溶栓后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语言、运动、感觉功能等的变化情况。如果在24小时内出现头痛、呕吐、失语或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原来的症状加重或有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致继发脑梗死的可能,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展开救治;
2、严格遵医嘱使用肝索、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综上所述,尿激酶静脉溶栓虽然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治疗脑梗塞的手段,但使用溶栓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静脉溶栓后,做好必要的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还必须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急救心理指导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药物的准确应用,结合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则是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许凤春等.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 [2] 黄允香.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杂志,2009-5 [3] 张锦丽等.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第16卷
[4] 李雯等.UK、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 [5] 汤伟军.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J].上海医学,1996年01期
第二篇: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
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
一、适应症 ① 年龄<75岁
② 发病<6小时;发病3-6小时的选择时应更加严格 ③ 血压<180/110mmHg ④ 无意识障碍,后循环梗死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者如见意识障碍也可考虑 ⑤ 瘫痪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1小时
⑥ 头颅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 ⑦ 患者或家属同意
二、禁忌症
① 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
②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脑外伤、心梗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出血病史;2周内有较大外科手术史;1周内有在无法压迫的部位进行动脉穿刺的病史;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骨折的证据
③ 血压>180/110mmHg ④ 头颅CT有大片低密度灶(低密度影>大脑半球的1/3)⑤ 体温>39℃伴意识障碍
⑥ 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
⑦ 既往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者
⑧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范围;PLT<100×109/L;血糖<2.7mmol/L ⑨ 妊娠 ⑩ 不合作
三、方法
① 溶栓前建立静脉通道,可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点
② 尿激酶100-150万单位+NS 100-250ml静点,30min内静脉泵入 ③ 观察15min 若临床出现明显恢复或肌力恢复1级以上,则不再追加; 若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或肌力恢复小于1级,无明显出血征象,可追加50-100万单位+NS 50ml,30min内静脉泵入 ④ 再观察15min 若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此时需有脑动脉仍然闭塞的影像学依据,方可考虑再追加25-50万单位
⑤ 溶栓后可20%甘露醇250ml静点,当日视病情予2-3次,一般使用3-7天 ⑥ 溶栓治疗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症者,给阿司匹林300mg qd,10天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 qd
⑦ 溶栓过程中出现严重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止,紧急行头颅CT检查
⑧ 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第三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疾病查房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查房
查房教案: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主查老师职称:主管护师 查房目标:
1.护士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护理 2.如何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的病情观察
3.解决护理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病人的健康宣教
重点分析内容:
1.责任护士在护理诊断中存在的不足
2.随着病情加重,治疗措施的改变,制定的护理措施是否恰当并落实,评价是否及时
3.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结合本病例熟悉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病人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拟提的问题:
1.急性心肌梗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目前用于心肌梗死溶栓的药物有哪些? 3.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前的准备? 4.溶栓药的用法?
5.溶栓的相关护理?溶栓后的护理注意事项。6.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健康指导?
小结:通过本次护理查房,能对该疾病提出确切的护理问题,对前一段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护理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同时复习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的相关知识。
脑梗塞溶栓的护理查房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查房
科别:ICU心内科日期:2018-6-28查房形式:床边查 责任护士:戴美丽主查人员:陈妙燕
主持人:刘琼祎地点:ICU交班办公室 病人姓名:黄亚桔住院号:18004248 参加人员:
主持人(开场白):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2018二季度的护理查房。今天的护理查房主要讲脑梗塞溶栓的病人。现在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脑梗塞,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梗塞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脑梗塞;其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脑栓塞。脑栓塞的发病年龄不一,起病急骤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数秒钟症状发展到高峰。常见的临床表现: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起昏迷,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而死亡。早期溶栓再通是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降低致残率的最理想方法。
下面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黄亚桔,女性,81岁,因“口齿含糊,意识模糊伴左侧肢体乏力4小时”收入我院。患者下午5时左右无诱因下出现口齿含糊,意识模糊,家人发现后扶至床上休息,病情无明显好转,逐渐出现左侧肤体之力,不能站立,家人遂呼叫120送至我院就诊,急诊头倾Ct未见“老年性脑改变”,拟“脑梗死”收住入院。病来神志模糊,精神一般,胃口差,大小便未解,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时不规则服药。T:36.8度P:63次分R:20次分BP,138/54mHg,神志模糊,无应答,两侧瞳孔对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不能。颈软,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平软,肋下肝牌未反,下肢不肿,左侧上肢肌力0—Ⅰ级,下肢Ⅲ级,右侧Ⅴ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CT:老年性脑改变。神经内科医生会诊,诊断:脑梗,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主持人:病史汇报完毕,请娄莹莹说出该病人现阶段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和护理措施完成情况 P1、躯体移动障碍:与左侧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1.准确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2.急性期:以按摩和被动运动为主,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①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②经常翻身;3.恢复期:根据患肢活动能力来制订,这一期主要是由床上运动逐步过度到床下运动。由床上坐立训练一一然后在他人帮助下站立—一自己扶物站立一—原地踏步——缓慢行走,循序渐进,同时配合上肢的运动。P2、生活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3.将信号灯可以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4.病人如果穿衣,可以指导并帮助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应该穿较宽松柔软的衣服,使穿脱方便和穿着舒服;5.协助病人洗脸、刷牙、漱口、梳头、剪指(趾)甲:6.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如果给病人床上擦浴,要关好门窗,调节好室温,防止受凉,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7.进食时避免更换床单、清扫床单等护理活动,保持进食场所要清洁;8.鼓励用健侧手进食;9.脑梗塞病人往往会影响到吞咽功能,因此给病人充足进食时间,进食速度宣慢,饮水时也要缓慢,防止呛咳。
P3、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瘫疾、感知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按摩局部骨隆突处,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以免擦伤皮肤;2.卧气垫床,骨隆突受压处垫软枕或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出汗多时,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3.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4.每天按时巡视,床头交接班。
P4、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患者应用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等有关。
护理措施:1.告知病人不能用手挖鼻,应用软毛牙刷刷牙;2.慢动作活动;3.将危险物品不能放在病人能接触的地方(如水果刀、指甲剪等),防止碰伤、划伤等;4.饮食以软食为主,忌坚硬、油炸类食物;5.观察病情变化:①观察口腔、皮肤黏膜等处有无出血倾向:②观察大小便情况,注意内脏有无出血;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脑出血症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6.有创性操作后,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以上。
P5、语言沟通障碍:与脑梗塞影响到语言中枢功能有关
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大声说话,病人进行尝试和获取成功时给予表扬;2.指导病人使用肢体语言和手势语言等多种沟通方式,以达到有效表达自己需要的目的;3.对病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从简单开始,按照字→词→语段的顺序,循序渐进,教病人学说话,表达自己需要;4.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多参与家属及朋友之间的交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P5、焦虑:与健康状况的改变在心理上造成威胁感,知识缺乏,环境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由于医院环境造成的陌生和紧张感;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实际需要。3.给予脑梗塞知识宣教,使之了解病情,从而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与家属沟通,让其多关心病人,给病人心理安慰,感觉很温馨。主持人:除了上述的护理诊断,大家讨论一下,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主持人:对病史汇报完毕,由责任护士携带用物到床旁进行查体: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5L/min,测T:36.5度P:68次分R:20次分BP,136/74mHg,神志清,口唇稍含糊,对答切题,查体:双瞳孔对称,直径0.25cm,对光反射灵敏,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心音中,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可,双下肢基本对称,无明显水肿,四肢肌张力不高,左侧上肢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巴氏征未引出全身皮肤完整。
讨论:返回心内活动室,由护师邱玲利用11种健康功能型态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实施,及时评价。
提问和分析:
主持人:引起脑梗塞的原因?
答: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主持人: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答: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主持人:溶栓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药物如何使用?
答:适应症:1.发病6小时内,最好3小时内,部分病例可放
2.肌力3级以下或失语(6〈NIHSS<25)
3.颈内动脉系统(TACI和PACI)神清或轻度嗜睡者; 椎基底动脉系统(POCI)即使昏迷也不必禁忌 4.临床初步排除TIA和LACI 5.CT已排除颅内出血和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6.正常凝血状态 7.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者
绝对禁忌症:1.活动性内出血
2.出血性疾病
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 4.凝血功能异常
溶栓用药
1、rt-PA(3小时内)·剂量:0.9mg/Kg/次 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用法:加入生理盐水中 10%剂量在1分钟内立即iv.其余90%在60分钟静滴完毕 输注完毕后生理盐水冲管
2、UK(6小时内): 剂量:100万~150万u/次 途径:加入100mlNS ivgtt 时间:30分钟内滴完
主持人:脑梗塞溶栓后的护理?
答:1.监测生命体征2.用药观察:保持静脉通路绝对通畅,准确掌握滴速,确保溶栓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完NIHSS(意识、肌力等)3.出血征象:注意、粘膜、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大小便及呕吐物颜色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头颅CT: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呕吐,立即停药行CT检查。
溶栓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意识水平、理解能力、语言能力、面部运动、肢体肌力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再灌注脑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症状。如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而头颅未见出血灶时,应考虑为再灌注损伤,应给予脱水治疗。溶栓药物应用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导致纤溶后的高凝状态,近期内很容易发生再闭塞,闭塞率为10%-20%。若发现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再次出现偏瘫,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脱水降低颅内压。
主持人:怎样对脑梗塞溶栓后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答:1.溶栓后2h内绝对卧床休息,24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在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做好卫生宣教。2.协助患者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口腔操、舌运动,让患者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发音,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促使语言功能恢复。3.提高对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h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第四篇: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一、诊断
应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诊断步骤: ①是否为脑卒中? ②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③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二、评估与诊断
①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②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③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
④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应持续心电图监测。⑤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
⑥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三、一般处理
1、呼吸与吸氧、心脏监测和体温控制
①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②呼吸与吸氧支持: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③体温控制: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2、血压控制
①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②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③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④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3、血糖控制
①血糖超过10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mmoll/L。②血糖低于3.3 mmol/L时给予10% ~20% 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达到正常血糖。
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 • • •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症状出现<3h 年龄≥18岁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禁忌症
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既往有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症(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症,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 •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妊娠
癫痫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 •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活动性内出血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
9100x10/L或其他情况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s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 异常(如APTT,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等)血糖<2.7mmol/L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
• •
• •
3-4.5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 • • •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持续3-4.5h 年龄≥18岁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 •
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相同
相对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相同 年龄>80岁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6h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
• • • • • •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症状出现<6h 年龄18-80岁 意识清楚或嗜睡
脑改变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相同
四、静脉溶栓的监护与处理
①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②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h内,每15min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
③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④如收缩压≥180mm Hg或舒张压≥100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⑤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
⑥溶栓24h后,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五、给药方式
①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和3-4.5h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②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6h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如严密监护患者。
③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④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第五篇: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治疗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治疗及护理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9-05 08:34:00 ]阅读:1作者:董瑞芳 宋在明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143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43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治愈46例,好转91例,治愈好转率96%。病程>7天患者 32例,治愈好转率为80%。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一周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溶栓。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尿激酶 局部溶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cal thrombolysis of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Methods To treat 143 LDVT patients with local thrombolysis in a small dose urokinase.Results After 2 weeks,46 of the patients were cured,91 of them were relieved, which constitutes 96%, while 32 patients last more than one week, which constitutes 80%.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use local thrombolysis in a small dose urokinase in LDVT patients, which is also useful in patients more than one week.【Key words】LDVT Urokinase Local thrombolysis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L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甚至导致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人口构成老龄化日渐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年人常因各种疾病导致卧床,同时存在手术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合并心肺及其他系统疾病等易诱发LDVT的因素,所以LDVT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多见。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1~3],我院近3年来收治DVT病人143例,采用局部溶栓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1月 我科室收治DVT病人143例,其中男79例,女64例;年龄24岁-80岁(53.0岁±7.8岁);病程6h至30d,其中≤3d 62例,3d~7d 50例,>7d 31例;罹患肢体51例,右下肢46例,双下肢46例;病变类型:中央型(髂股静脉)18例,周围型(小腿深静脉)57例,混合型68例。1.2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2)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LDVT静脉管腔内出现实性回声,探头加压血管腔不能被压瘪,病变处缺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消失。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表现、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1.3 溶栓方法 入院后检查凝血全套指标(APTT,PT等),将尿激酶25万U 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扎止血带于患肢踝关节上10cm~15cm 阻断浅静脉,然后穿刺足背或踝部,穿刺成功后连接微量注射泵,以50ml/h 速度使药物均匀持续经患肢远端静脉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保证药液经过血栓部位,每日1次,用药5~10d。所有病例均同时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次5000 U,每12h注射1次),后期口服华法林抗凝。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肢肿胀消失,测患肢肢体周径与健侧相差<1mm,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显示患肢深静脉血栓消失;好转:患肢肿胀减轻,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显示患肢深静脉管腔部分再通;无效:患肢肿胀无明显减轻,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显示患肢深静脉腔仍闭塞。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
2.1 临床疗效143例病人经治疗l周后治愈46例,好转91例,无效6例,治愈好转率96%。所有病例按病程分,≤7d 112例,治愈42例,好转69例,无效1例,治愈好转率99%; >7d 31例,治愈4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治愈好转率83%。
2.2 并发症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轻,予以止血、制酸等处理后血止,无一例发生肺栓塞。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0~14d,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减轻下肢肿胀。注意患肢保暖,防止高温,禁止按摩、拍打患肢,床上活动避免动作过大,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更换被服及给予便器,协助洗手进食。
3.2 健康教育 反复讲解卧床的必要性,使患者理解卧床的重要意义,主动执行绝对卧床。嘱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及造成血栓脱落;嘱戒烟、忌酒,以避免尼古丁、乙醇引起静脉血管的收缩。3.3 溶栓护理
3.3.1 用血压计袖带阻断患肢浅静脉、微量注射泵泵入溶栓药物,易发生局部渗出、注射针眼处出血、局部淤斑。因此,对患者静脉穿刺时要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拔针后针眼处压迫5~10min;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及皮温感觉。本组由于重视静脉选择、保护及患者配合,减少了局部皮下血肿发生,使溶栓顺利完成。
3.3.2 自发性出血是溶栓期的主要并发症,溶栓期间密切观察有无皮肤、穿刺点、牙龈、口腔黏膜、鼻黏膜出血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情况;重视实验室检测,包括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要求PT和APTT控制在正常2倍左右[4]。本组1例溶栓期间PT和APTT超过正常两倍(PT 25s,APTT 68s),通过将溶栓药和抗凝药用药时间隔开,微量注射泵泵入尿激酶针剂3h后再进行抗凝治疗,并减少抗凝药用量,未发生出血情况。
3.3.3 溶栓脱落的栓子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闷、冷汗等[5]。溶栓期间需密切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改变。本组143例均未发生肺栓塞。
3.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坚持服阿司匹林片0.3g 每日1次,持续6~12个月,以防新血栓形成,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现象,定期到医院复查出凝血时间;下地活动时坚持穿阶差弹力袜,经常活动下肢,避免久坐、久站、久卧,休息时抬高患肢;多饮水,每日饮水2500ml以上;用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4 小结
DVT 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完全溶栓,本科利用下肢踝部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交通支内的瓣膜使浅静脉血单向流入深静脉,用止血带阻断患肢浅静脉、微量注射泵将尿激酶泵入,使药物均匀持续经患肢远端静脉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达到局部高浓度的灌注治疗。溶栓期间重视健康教育和护理,避免了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参 考 文 献
[1]钱结胜,李征然,姜在波,等.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4):266-268.[2]吴必超,杨树呈,金凤玛,等.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09,6(2):44-45.[3]夏琛.不同静脉给药途径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24.[4]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6-227.[5]王红霞,郑漫艳.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