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管理必备十大属性
安全管理必备十大属性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实现人与机器设备及环境的和谐,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有十大必备属性,你了解吗?快对照完善管理措施,减少因管理有纰漏带来的安全风险吧!快来对照完善 预见性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有超前判断的眼光,抓当前、想长远,对可能存在、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谋划应对措施。主要措施
1.加强对各类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从中认识和把握安全规律,作出正确的预判。2.总结、归纳安全隐患与设备缺陷出现的原因与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设备运行管理与检修维护,监视设备运行参数,确保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程序、作业流程,杜绝危险性因素诱发事故。可操作性
☆安全管理措施应细化、量化、具体化,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切实发挥管人管事、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否则很可能“形同虚设”。主要措施
1.企业布置安全生产任务时应有具体要求,要有固定的工作程序,所下的命令应明确、清晰、量化,不能让执行者无所适从,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
2.企业在制定安全措施时,要结合实际工作,逐条逐项列出,做到条理清晰、便于落实。针对性
☆要搞好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措施的针对性是良策。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1.措施要有针对性。对危险点、危险源等,要对症下药,抓住关键,注重落实。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针对重大隐患成立限期整改小组,组织专家专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措施。2.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在工作开始前要组织摸底,摸清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此确定教育的重点,选用合适的安全教材,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3.岗位人员要适应岗位要求。岗位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熟悉现场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或造成伤亡扩大。防范性
☆安全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防范能力,才能“关口前移”、“先行一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主要措施
1.加强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查出和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对现场的监控和巡查,确保生产设备安全运行。
2.找出现场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和作业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3.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快先进技术推广,使科学技术成为防范事故的屏障。
4.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促使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和防范能力。可控性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可控、事故可防”的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主要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奖罚分明。
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严防各类事故发生。3.通过组织班前班后会、召开安全分析会、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日活动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范安全风险。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设备对生产安全的保障性能。企业应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减少由于设备可靠性低、运行寿命短等引发的事故。主要措施
1.积极开展设备安全整治工作,对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上级安全、技术监督部门通报的设备安全隐患,要集中分析研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2.加大设备巡检力度,落实设备维护管理责任,对同一类设备的重复性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可行的处理方案,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复现率,使设备保持连续健康、可靠的运行状态。
3.强化设备检修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严格检修质量监督。自觉性
☆激发员工的自觉性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安全管理人员应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遵章守纪,杜绝违章作业。主要措施
1.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把“讲安全、反违章”纳入岗位职责并融入职业道德规范中,引导和教育员工牢固树立遵章守纪的意识,唤起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2.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树立身边的榜样。以事故案例警醒员工,以安全榜样带动员工。3.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体系,用安全文化感染人、影响人。企业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考试,使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安全素质。创新性
☆伴随企业的发展,工作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也应不断创新。主要措施
1.机制创新。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管理方法创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实行作业前危险点预控制、员工安全累计积分奖惩制、企业安全星级考评制等,不断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方法。3.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改进装备系统、更换老旧设备,提高设备安全水平。采取新思路、新方法,落实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效性
☆企业安全管理要注重实效,做到组织有序、措施有力、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主要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企业实际出发,将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实行对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
2.盯住隐患与危险因素不放松,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控制危险因素。
3.积极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项配套措施。规范性
☆企业要以开展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制定操作规范、准则,完善生产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主要措施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各类事故应急响应预案,规范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处理程序。
2.明确工作票、操作票、危险点预控卡的执行程序,确保各项作业有序进行。
第二篇:把握安全文化的管理属性
把握安全文化的管理属性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正确把握安全文化的管理属性,对于坚持安全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文化的管理属性是由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所决定的。企业文化诞生于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在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阶段之后,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全新的科学管理方式,标志着企业管理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阶段。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文化,是安全管理在经历了人治、行政、制度、经济等管理尝试之后,对安全管理采取的一种新的文明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职工缺乏安全价值观、对安全价值观不认同,以致出现的运输生产现场作业标准不落实、安全管理靠频繁的检查和整顿去支撑的问题,实现“让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转变,达到“三个一样”的管理佳境。这实质上是重视职工的精神因素在安全生产中主导作用,从意识形态的深层次去强化安全管理,从源头上去调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正确处理安全文化与其他管理手段的关系。安全文化是对其他传统管理手段的超越,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建设安全文化就可以排斥其他科学的管理手段。恰恰相反,建设安全文化必须要以其他科学管理手段为前提和条件。在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安全文化的。如果认为一搞安全文化建设就能取代其他其他科学管理手段,安全基础建设水平低下,就会出现一方面轰轰烈烈地抓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运输生产作业现场职工违章作业不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局面,最终安全文化建设只能是流于形式,收到虎头蛇尾的效果。安全文化纳入安全管理之中还需要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在实际上如何进行具体有效地运用和操作,应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各单位必须结合各自的实际,深入研究如何总结安全管理的经验,确立富有个性特色的安全价值观;研究如何使安全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职工岗位的自觉行为;研究如何形成以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从整体上去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如何确认安全文化的领导和管理主体,使安全文化真正在管理中落实到位;研究如何长期有效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魅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篇:安全管理十大定律
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十大定律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系统管理的一部分,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定律完善安全工作理念,可降低管理纰漏给安全工作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而有效地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次数,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绩效。
一、帕累托定律
帕累托定律又称80/20法则,其原理是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关系,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决定着事件发展态势。在安全工作中,企业应辨识和评价危险源,按ABC法分类控制,来匹配相应的安全投入;强化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每层级按80/20原则来进行重点管理与控制;对易发生事故的20%人群进行重点管理,规范其作业行为,提高其安全素质;对少数设备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重点治理,以提高整体设备与环境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管理的能动性,运用统计规律找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来改善整体安全工作状态;在考核时应本着80/20法则来配置责权利的关系;控制关键的少数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能。
二、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若把一标污水倒进一桶酒中,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往往存在极少数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人员,这部分人员会起到连锁性的示范效应,进而直接影响到其它人员的作业行为,弱化了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的有效落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亮牌警告制(亮黄牌或亮红牌)若效果仍然不明显便应及时将其解雇;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面的执行能力;同时,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为员工做正面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演绎出弱项管理的概念,在安全管理工作也应实施弱项管理,识别影响安全工作的主要原因或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加以改进,对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剖析,举一反三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应对间接事故安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整改;当然,在改进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短板或弱项,对此应本着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来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四、蝴蝶效应定律
蝴蝶效应定律是指微小的起因加之相应因素的相互作用,极易产成巨大的和复杂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微小的事件容易连锁造成极大的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应注重细节管理,建立健全动态跟踪与考核管理体系,在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真正务实地做到防微杜渐,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将危险源控制在能量受控状态;安全工作无小事,有时一次人身伤亡事故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往往是由于一时的疏漏造成的事故,企业应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管理应该小题大做的管理理念,从抓细节入手进而以点带面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五、热炉定律
热炉定律是指当人要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处罚;每个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都有相应的规程和规章制度,任何人触犯了这些条款都应受到相应的惩戒和处罚。企业首先应完善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文件,其次本着做所写的原则严格予以实施,再次应对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热炉定律应先警告后立即处罚,制度条款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的原则来保证员工现场作业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六、250定律
250定律是指一个人的影响面大致为250人,人的影响行为是相互的;对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抓好正反两面的典型,充分运用舆论宣传工具来进行宣传与贯彻,诸如开展流血与流泪的现场安全教育,以一个人的直接经验与教训来教育更多群体,来达到以点带面的管理成效。
七、5S活动定律
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是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全局、综合的考虑,并制定真心实意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以便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小概率事件,现场作业环境有时也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此,企业应按照5S管理定律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规范管理,消除现场作业环境的危险源,以减少职业伤害,降低职业伤害损失。
八、水坝定律
筑建水坝意在阻拦和储存河川的水,因为必须保持必要的蓄水量才可以适应季节或气候的变化;企业应建立这种调节和运行机制,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强化安全过程动态监督与考核,对危险源进行不定期辨识和评价,以期达成控制事故的目的;安全管理应推进细节化管理,通过管理人员细致的工作来预测和预防事故;同时,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应对安全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全员广泛参与基础上,达到人人管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会安全的管理环境,达到固安全之基而根繁叶茂的管理绩效。
九、骨牌定律
骨牌定律是指事故的发生都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连锁反应,若中止其中的一个骨牌,事故便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预测分析危险源的危害性,确定控制危险源的方案和措施,动态地进行跟踪管理,其中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投入相对节省的途径,企业应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并以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来提高企业安全工作整体目标的兑现。
十、螺旋定律
螺旋定律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象螺旋一样不断地提升档次和水平。本着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不断对存在的显在和潜在危险源进行
有效控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不断进行事故的预知和预防工作,广泛开展全员性的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动作奖惩机制对安全工作进行激励或约束,使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兑现企业的安全承诺,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给企业带来的不良损失。
第四篇: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一种文化,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安全文化同样如此,在众多的企业中,有自己的安全文化的为数不多,笔者认为,要建立健全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必须建立以下几点安全理念。
一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与它的原因,我们从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断事故发生的条件,这样我们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安全事故数据库,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将他人的事故作为我们事故,从中吸取校训,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建立一把手的负责制度,奖罚分明,他必须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这样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压力和动力。重庆“12.23”井喷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出现违章现象就是制度执行不利,主要领导就要对其负责,因此迫使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辞职。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规程,违反了其操作规程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是发生了违章行为。因此,在操作中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不能是一纸空文,必须有监督机制使其贯彻实施。
四是,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安全作为雇佣员工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员工的基本约束,当安全行为做为了雇佣的条件时,员工就会去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他就有随时被解雇的危险。既然你的行为不安全影响到了我企业的不安全,那么,对不起,另谋高就。
五是,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你要让你的员工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的,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怎么做企业才会对我认可,怎么做会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
六是,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有了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到底有没有实施?实施了,那么实施的怎么样?这些也都是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程度的因素。既然你制定了这么多规章制度,你就要去监督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主管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得到落实。只有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安全生产才真正的有了保障。
七是,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经过安全检查后发现了问题后必须及时整改,降低其演变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了安全隐患不去整改,那么,我们就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检查。所以安全隐患的整改必须及时彻底。
八是,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工作外安全的概念在国内还很少有企业提到,对于员工不在工作期间的安全,很多企业根本就漠不关心,其实工作外的安全跟工作安全同样重要。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不论什么时间损失了人才,对企业来说都一笔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保障员工工作为安全也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
九是,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安全也可以比喻成一门生意,可是这个生意很多企业不懂得怎么去做,也不会计算这个生意效益。举例说吧,你的企业在5年内发生一次事故,事故损失为500万,如果你保持现在的状况,那么很可能在下一个5年内还会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着500万投入到安全上来?安全得到了保证,其实你并没有损失,而且还能为你的企业赢得更好声誉,何乐而不为呢。
十是,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纸空文,因此,员工的参与是各种规章制度实施的关键,这就要领导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中来,做到 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有了保障了。
第五篇:管理的二重属性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的组织劳动所必需的;所谓目的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基本目的。
具体是指:管理既有与一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
二者的来源是: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
管理的自然属性:
指管理是一种不随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观存在。这种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具体表现在:
(1)它是一种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加以整合与协调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2)它是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资源的整合利用与人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管理
(3)管理有着很多客观规律,管理活动只有尊重和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成效。 因为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故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指管理是一种只有在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中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一个“为谁管理”的问题,它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它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既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体现,又反映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制度,其性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都必然地要体现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定要求,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服务,从而实现其调节和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的职能,所以,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叫做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二者的联系:
(1)管理的自然属性离不开社会其社会属性,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中,不然,它就成了没有形式的内容;而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离不开其自然属性,不然,它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2)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社会具有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与其相适应,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不断变化必然使管理活动具有不同的性质。
指导意义:
(1)管理二重性是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研究、总结我国管理经验的指导思想。
(2)它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今用”,既重视我国管理实情,又辩证地对待国外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