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改增”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营改增”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目的是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然而,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完成的对66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如果将施工企业的征税率由营业税税率3%直接改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增加的增值税税率11%,66家建筑施工企业2011年应缴纳增值税减少的有8家,占12%;增加的有58家,占88%,而且上述66家建筑企业中的24家年总营业额为1194.64亿元,按3%的税率应缴纳营业税35.84亿元,营改增后销项税额118.39亿元,应缴纳增值税69.67亿元,实际税负为5.83%,比营改增前增加税负高达94.4%。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企业对营改增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挑战不清楚,仍未改变传统粗犷的企业管理模式。施工企业营改增,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建筑业“营改增”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主要问题 1.1 人工费进项税很难抵扣
施工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费占总成本费用的比例较大,约为25% 左右。目前,总包施工企业的人工费主要来源于外部劳务企业,这部分人工费用抵扣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对外部劳务企业是否属于“营改增”范围尚不明确;二是外部劳务企业大部分都是小型施工企业,不满足增值税一般纳税 人的认定条件,很难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1.2 甲供设备及材料进项税很难抵扣或差异很大。1.2.1 甲供设备和材料:因甲供设备及材料是由建设单位根据施工企业提报的设备及材料需求计划而直接供应的,但是甲供设备及材料的购货发票却是由供应商直接开给建设单位的,施工企业因拿不到购货发票造成甲供设备及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1.2.2 地材:施工企业从项目所在地采购的砂石、沙、砖瓦、土等地材,都是由当地的个体户或自然人提供,经常款项收讫后给施工企业打白条或开收据,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1.2.3 二三项料:施工企业采购的铁丝、铁钉、水桶、电钻、电线等价值低的二三项料,基本上由项目所在地的小商店供应,款项收讫后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开具收据或白条,最好的情况是开具普通发票,也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1.2.4 部分材料进项税抵扣差异很大。根据有关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建筑用砂、土、石料;以自己采掘的砂、土、石料或其他矿物质连续生产的砖、瓦、石灰、自来水;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商品砼时,可以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以上列出的材料都是工程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占合同价款比例较大,这就使得施工企业使用这部分材料时可用于抵扣的进项税税率只有6%,而不是17%,从而造成施工企业的税负进一步增大,挤占本就微利的利润空间。1.3 营改增前购买的机械设备进项税及机械租赁费进项税很难抵扣
机械费进项税很难抵扣的原因有二:一是施工企业在营改增试点之前购入了的机械设备,已按照固定资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列入了成本,已没有可用于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专用发票;二是当施工企业自有设备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都是从项目所在地租赁机械用于施工,但是大部分的机械租赁单位属于个体户或不满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从而造成机械设备租赁不能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可能取得的收款凭证也是白条或收据。
1.4 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将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集团对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大部分是用施工企业集团的资质进行招投标,中标后由其下属成员企业参与施工,这样就造成与建设单位的总包合同签约方是施工企业集团,而现场施工时的劳务、材料采购及机械租赁等合同的签约方却是施工企业集团的下属成员企业,这样就造成了货物(服务)、资金、发票流向不一致,不符合增值税抵扣要求,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
1.5 临时征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的政策尚不明确
在“营改增”试点方案中没有对临时征地拆迁和青苗补偿费用是否能纳入抵扣范围以及怎么抵扣等问题都未涉及,使得这部分费用是否能减轻施工企业税负尚不得而知。
1.6 “营改增”试点后的政策衔接难度大
由于施工企业的产品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少则半年,多则 三年左右,不同于工商企业,说改就能改。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该如何进行营改增政策的衔接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现在缴纳营业税一般是按照工程实体的完成数量和税率计算缴税的,但是由于现有的建筑市场不是很规范,拖欠工程款情况非常普遍,有些工程款能够拖欠数年,比如铁路工程,竣工决算工作基本上就要3年左右才能完成,但却很少有进项税额扣除,从而会使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更为艰难。另外,在建工程的库存材料等增值税进项税该如何处理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施工企业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2.1 建立集团增值税管控体系
建筑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需要对现有的税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建立集团增值税管控体系,如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建立增值税涉税风险控制制度和操作规范等。
2.2 梳理现行财务核算办法,修订各类业务的具体核算 应及时梳理财务核算办法,建立增值税相应的核算科目,明确增值税试点后各类业务的具体会计分录,有效指导下级公司的会计核算。
2.3 修订预算及考核管理办法
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核算应当进行调整,并且需要在系统中新设相关科目以满足核算需求。原预算、考核制度是以营业税下的收入为基础的,营改增后,需要对预算、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将其调整为不含税收入。
2.4 调整现有的物资集采模式 为解决增值税货物(服务)、资金、发票流向不一致的问题,施工企业应该调整现有的物资集采模式,改由集施工企业团统一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但签订合同和付款时,由施工企业集团和成员企业分别与供货商签订合同并付款,各自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票由各自分别进行抵扣。
2.5 签订内部施工合同
当施工企业集团所属成员企业用集团资质投标或者由集团分配施工任务,集团应与所属成员企业签订内部施工合同,使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不至于被破坏。
2.6 优先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在选择材料及设备供应商时,我们应优先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业务合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时,我们应当修改合同相关条款,力争降低企业的税负。
2.7 力争取消甲供材料及设备
在参与招投标时,尽最大努力说服建设单位将甲供材料及设备改由施工企业自行采购,或厂家、价格、质量等由建设单位联系采购和控制,但是购销合同由施工企业作为合同一方进行签订并付款,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由供应商开具给施工企业。
2.8 增设税务管理岗位
由于增值税计征复杂,专用发票管理难度大、法律风险重大,借鉴其他企业管理经验,需增设税务管理岗,特别是对增值税实施全流程跟踪和管理,以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2.9 加强税法培训,做好相应报价调整 虽然营改增试点方案已经公布,但建筑业的具体试点方案以及各地相应政策尚未出台。大多数施工企业人员对于税改方案及营业税与增值税等税法还不了解,因此,施工企业应当积极组织财务、营销、工程、造价、物资机械以及项目经理等人员进行专题宣贯和培训学习,尽快适应增值税税法的有关规定,做足建筑业试点前的准备功课。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与税务和建设主管部门保持沟通,以了解最新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规定,调整投标报价策略。
综上所述,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施工企业能够提供用于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将决定其应缴纳的增值税数额多少。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及时转变经营方式,加大企业自营项目管理力度,增强堵漏意识,注意保管和收集相应的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尽量降低企业的税负,减少企业的损失。
第二篇:施工企业“营改增”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各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在“营改增”实施后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各方面应作出的应对措施,以求在“营改增”的洗礼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3年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下发了财税[2011]110号文件“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由上海于2012年1月1日首先开始试点。建筑业“营改增”虽然暂时不在试点范围之内,但预计其将来也会被纳入,在1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税率11%。而在现行大多数施工企业管理方法传统和管理水平粗放的情况下,有许多不能取得发票从而抵扣困难的情况存在,从而导致税负的增加。在目前建筑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税负的实际增加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亏情况,有些管理薄弱的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危机。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营改增”何尝不是促使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良好机遇,期望施工企业能够利用这个机遇从完善内部体制、运营机制、内控水平等方面来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方法。
总之,施工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建筑业“营改增”的到来。要降低增值税,只能从两方面入手,减少销项税,增加进项税。下面从工程项目的各项业务流程来探讨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1.增值税纳税主体的确定
由于增值税将以各独立核算且工商注册的分公司为纳税主体,而有些施工企业实行大区域管理,各区域公司只是虚拟概念的分公司,并没有在当地进行工商注册,因此,各区域公司应在管理机关所在地进行工商注册,成为增值税纳税主体,并对各区域公司和下属分公司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确定各自的增值税管辖范围。
2.调整修订公司相关制度流程
施工企业的相关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及流程,都以营业税为基础,在明确要改成征增值税后,相关制度和流程都需要修订,同时增值税的管理相对比较复杂,还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制订单独的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调整和制订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建筑业正式纳入营改增范围之前颁布实施。①调整《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增加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内容,增加增值税税金承担的内容,调整资金预扣方面的管理规定,调整材料款项支付方面的内容,调整成本支付有账务处理方面的内容等等。②修订工程项目《目标责任书》格式。③调整财务信息化的处理办法。④调整《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⑤调整《会计核算制度》。⑥制定《项目增值税管理办法》。明确每个项目增值税的承担主体,建立每个项目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登记制度,并与项目部核对等。
3.建立各项目增值税台账
对实施承包管理的施工企业来说,“营改增”后应明确增值税由相应项目来承担。但由于各个工程项目增值税的缴纳并非在工程所在地,而是所属分公司注册所在地,每个月分公司的增值税包含了多个地方多个工程的增值税申报,各个工程的销项税、进项税互相抵扣,最终的税负并不一定等于各个项目税负的简单相加。因此,增值税须核算到项目部,施工企业应建立各项目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台账,以确定各项目增值税税负,明确经济责任。
4.招标、投标、询标过程
营改增对不同的企业造成的税负影响是不同的,一些没有发票管理或者管理混乱的企业将会大幅提高税负,大大降低竞争力。在营改增对全行业都会提高税负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可以在招投标过程中,将“营改增”作为谈判的筹码,适当上浮造价。另外,“营改增”后,招投标的造价计算规则也将发生变化,施工企业应提前研究对策。
5.工程合同管理
施工企业关于“营改增”的各项应对措施中,会有不少措施涉及业主、分包、材料供应等,其中许多措施需要业主的配合。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施工企业与业主的工程合同中体现。所以,施工企业在业务的承接过程中就需要关注这些措施。①合同中明确税收内容:“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由施工单位计算缴纳,甲方不得代扣代缴。②甲供材料:对税收影响很大,施工企业应从签订施工合同时就加以规范,明确甲供材料发票应由材料商开发票给施工方,而不是直接开给甲方,避免甲供材料部分无法抵扣。③明确发票条款:发票开具时间和类型、发票丢失的配合责任、开假发票的法律责任。
6.项目管理人员工资
项目管理人员是劳务支出,施工企业直接依工资表发放工资,无法形成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营改增”后,各劳务公司如果同样改成缴纳增值税,则项目部应减少工资发放额度,将管理人员的聘用关系转移至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支付工资,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
7.项目班组
在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班组”形式,这些班组或纯劳务承包,或专项的包工包料,其中“料”部分可用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劳务部分由项目直接发放工资,无法抵扣进项。所以“营改增”后,如果劳务公司也改成缴纳增值税,施工企业则应减少劳务班组的劳务工资发放,改为通过劳务公司发放工资。
8.劳务分包
劳务的专业分包是政府倡导的方向,在许多施工企业已有实施。但真正意义上的劳务分包还是比较少,大部分是形式上的分包,实质上仍是项目班组的形式。“营改增”以后,劳务公司如果改成缴纳增值税,则没有问题,由其提供增值税发票进项抵扣。若劳务公司未“营改增”,施工企业则应努力减少劳务分包的额度,采用多种方法转至可抵扣项目。
9.钢材、水泥采购
钢材、水泥在建筑成本中有较大占比,在采购中本身应可取得增值税发票。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假发票的可能性较大。在“营改增”后,用假发票或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加强发票的检查力度,将物流、票流、资金流统一起来,减少风险。
10.商品砼采购
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简易征收增值税,税率为6%,其采购的水泥等不能抵扣进项税。所以,各项目商品混凝土的采购可采用由施工企业自购水泥委托加工的方式,将税率较高的水泥用于自身的进项抵扣,减少税率较低的商品混凝土的进项抵扣。
11.砂石等材料及辅助材料
工程建设的材料有的由小规模纳税人提供,无增值税发票,还有的是农民和私人就地采砂、采石就地卖,甚至发票也提供不了,更无法抵扣。对这些材料的采购和处理,施工企业应尽量和可以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的单位合作。确实无法取得对方发票时,可要求对方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据以抵扣。
12.集中材料采购管理及材料运输管理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应尽量避免为降低成本而选择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现象。施工企业还应努力推行材料集中采购,既能保证材料质量,又能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营改增”后,由于材料供应商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7%,而运输业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1%,因此,工程建设的材料应尽量选择由材料供应商运输,并由其开具的发票包括运费来结算。
13.周转材料
大部分土建项目大量需要周转材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多数由市场租赁解决。由于“营改增”后周转材料租赁属于有形动产租赁,在缴纳增值税的范围之内。故租赁费用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充分利用17%的进项税抵扣增值税。同时,施工企业可考虑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自行采购周转材料的比例。
14.设备
“营改增”后,固定资产采购可全额抵扣进项税。所以,施工企业可视自身资金情况,适当增加固定资产购买的比例,减少租赁比例。在“营改增”前,施工企业尽可能延后购置机械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方式,等到“营改增”正式实施后,才购置机械设备,以充分利用进项税进行抵扣。
15.甲供材料
甲供材料由业主采购和付款,供应商的发票开给业主。业主要付工程款时扣回甲供材料价款。由于甲供材料绝大部分本身属于增值税范围,本可按17%抵扣进项税。根据这一点,施工企业可与业主单位进行商谈,建议业主单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①取消甲供材料,全部归施工单位采购;②甲供材料改为甲指乙供,由施工单位采购并付款;③甲供材料继续甲方采购,甲方付款,但甲、乙双方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形式,发票直接开乙方;④若业主单位不愿采取以上几种方法,对于税务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要求业主单位进行补偿。
16.水电费
工程项目水电费一般由业主先行支付,然后在工程款中扣回。甲方如果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施工企业可直接向甲方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绝大部分业主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施工企业可以要求其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向当地主管国税部门申请按3%的增值税征收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公司。也可以考虑采用由甲方支付,在决算中直接扣减的方式处理,以减少销项税。
17.项目部资金成本
施工企业项目部资金成本大体分两类:一为项目经理向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二为项目经理向施工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项目部各项利息支出,都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作为项目部,应努力减少资金利息的产生,同时也可考虑努力改变资金利息的支付方式,减少资金利息列入项目成本的额度,例如通过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供应商,汇票金额包括材料款和资金利息,从而该利息可由材料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18.“营改增”过渡时期的特殊考虑
营改增过渡前夕,施工企业应将能开的营业税发票尽量都开足,并将能开的材料等发票尽量滞后开具。
上海进行“营改增”试点时,出台了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针对“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企业进行财政补助。调查显示,上海仅有12.6%的企业符合条件并提出了申请,而53.1%的企业表示根本不了解这个政策,20.8%的企业表示不符合申请条件。而北京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估计其他试点也很有可能出台类似政策。因此,施工企业要充分了解及利用财政扶持政策。
第三篇: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应对全面“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应对全面“营改增”
摘 要:自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之后,我国税制正式进入了增值税全覆盖的阶段。面对这场重大变革,各行各业都积极应对。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从组织架构、投标报价、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发票管理、税负变化等方面进行影响性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影响
【文章编号】1627-6868(2016)05-0021-0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3月23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及四个附件,至此,从2012年开始试点的“营改增”全面走上舞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深入研究营改增实施细则实施后对建筑行业、对自身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税务统筹和财务处理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全面“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受到了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1.机遇挑战并存,建企大有可为
全面推行 “营改增”为建筑行业带来了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下面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进行简单的SWOT分析。
1.S(Strengths),“营改增”可以解决工程分包过程和设备安装业务中存在的重复征税的现象。在营业税时期,纳税人以其提供建筑劳务所取得的全部收入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营业税,建筑发包商不为分包商代扣代缴税款,税收需要承包商主动缴纳。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投标方式为多单位联合投标,以提升投标综合竞争能力,在中标后由多个单位分包该项工程。或者由集团公司进行投标,中标后由集团的子公司负责施工。企业每进行一次分包都需要按照全额收入作为基数计算缴纳营业税,从而造成了联合单位或集团公司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增值税与营业税最大的区别在于税率以及税额计算方式的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即价和税分开核算,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尽量积累更多的进项抵扣,使得营改增政策能够减轻税务负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其次,“营改增”后,新购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对施工设备进行更新,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同时转让专利权的增值税征收税额低于营业税额,进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上有利于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此外,“营改增”后,增值税率提高为11%,企业若想充分获得进项抵扣的机会,必然要加强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同时,向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转嫁风险,进而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相较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的计征更为复杂、管控更为严格,要求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
2.W(weaknesses),全面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大劣势就是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营改增”后,谁能获得更多的进项抵扣税额,谁就占有更大优势,因此材料采购就成为利益必争之地。大宗材料如果是甲供,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就几乎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即便购买了沙子、水泥、石子等材料,也大多从小规模纳税人手中购入,甚至从附近村民处购入,这些材料都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无法获得进项税抵扣额。
3.O(opportunities),建企可以充分利用“营改增”的机会,从企业组织架构、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借机淘汰一部分低效率的、陈旧的机器设备,购置一些先进的机器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T(threats),“营改增”后,建设单位将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而由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确认收入缴纳增值税。由于现实中,建设单位支付工程价款经常滞后,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垫付项目资金,还要垫付部分税金,会对企业的净现金流量造成影响。此外,增值税发票取得的难题也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有一定威胁。
总之,全面推行“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应对新政策、深化企业改革,建企大有可为。
2.扁平化――建筑行业组织架构的方向
目前,很多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一般都设有多个子公司、分公司,管理上呈现多个层级,内部层层分包的情况普遍存在。增值税征管严格,以票控税,对跨法人每一个增值环节均严格征收增值税,如此多重的管理层级,造成了多重的增值税征收及业务管理环节,从而使税务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增加,加大了税务管理难度及成本。
因此,全面“营改增”后,要求企业从“橄榄型”组织转变为“哑铃型”组织。在管理上,需改变重施工生产管理,轻设计、研发、服务的现状,大力增强企业的设计、研发、服务等专业能力,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考虑增值税缴纳地点,调整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架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将不具有任何资质的非法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的税务登记证注销,转变为事业部,并注销部分无发展潜力的子公司。总之,扁平化可成为未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发展趋势。
3.造价模式深刻变革,投标报价复杂化
“营改增”将对原有的造价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营业税是价内税,全额征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差额征税,“营改增”颠覆了原来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其课税对象、计税方式和计税依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工程计价规则、计价依据、造价信息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
2016年2月19日,住建部颁布了《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通知》中指出:工程造价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相应计价依据按上述方法调整。虽然《通知》中给出了调整的办法,但是因税率不同、可抵扣规则不同,定价、组价、计价和报价就变得异常的繁琐。“营改增”下的计价规则是“价税分离”,那么,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都应“价税分离”,如此,就需要重构计价体系,重新修订定额。一旦计价体系发生变化,那么,建设单位在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时也会发生变化,对外发布的招标文件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施工企业要详细梳理现有的施工项目,在投标前,充分考虑企业资质、投标模式,合理使用企业资质,采取最优的投标模式,优化投标组合;建立新项目报价测算模型,确定投标报价方案。在目前尚无修订后的定额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根据一些企业模拟后的测算成果进行报价,测算进项税的比例,计算不含税造价,估算应交增值税金额,测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应对“营改增”,合同签订需谨慎
“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税率的简单变化,它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涉税管理、客户管理、合同管理、现金流管理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合同管理是企业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承担及税款交纳。
“营改增”之后,原来的服务提供方从营业税纳税人,可能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服务提供方的增值税作为进项可以被服务接受方用以抵扣。因此,签订合同时要考虑服务提供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结算票据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增值税率是多少,能否抵扣,再分析、评定报价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税负,达到合理控税,降本增效的目的。
施工企业一般可以达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标准,通常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因施工企业销售建筑服务等而发生,进项税额因施工企业购进材料、服务等而发生。无论是销售,还是购进,均以合同为载体。
增值税税率相对于营业税税率较高,如果不能向上下游相对方转嫁税负,服务提供方或者无形资产的转让方税负将明显上升。因此,营改增以后,需要在合同价款中注明是否包含增值税,可以考虑将取得增值税发票作为一项合同义务列入合同的相关条款,同时考虑将增值税发票的取得和开具与收付款义务相关联。
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最高会面临无期徒刑的刑罚,因此在合同条款中应特别加入虚开条款。约定如开票方开具的发票不规范、不合法或涉嫌虚开,开票方不仅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必须明确不能免除其开具合法发票的义务。
5.改变采购模式,推行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方式是由管理单位对下属各项目部所用的一些主要材料、辅料等进行集中的招标或是询价采购,通过集中采购方式一方面加强了物资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获得价格上的一些优惠。目前物资、设备机械大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
从法律形式看,集中采购又有“统谈统签”和“统谈分签”两种模式。在“统谈统签”模式下,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管理单位及其下属的各分支机构均采取独立核算的情况下,为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管理单位在向其下属分支机构调拨材料时需要作销售处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各分支机构将调入的材料作为购进材料处理,取得的法人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统谈统签”模式下,由于管理单位在向各分支机构调拨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了相应的管理职责及管理风险。“统谈分签”,减少了管理单位开具发票的管理职责,也相应降低了管理风险。
“营改增”以后,施工企业增值税税负普遍上升,为降低增值税税负企业必须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对于钢材、水泥、商品砼等大宗材料,一般都可以获得适用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对于一些小辅料,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损失了部分进项税额。采取集中采购方式,则可以在现有的物资管理水平上,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于材料采购方面的管控能力。此外,对于同一法人内部的集中采购,同城的情况下可以“统谈统签”,跨区域调拨的情况下,为避免引起税务局征管的异议,最好采取“统谈分签”的模式。
6.税负降或升,抵扣是关键
从理论上来说,增值税税负率=(不含税收入×11%-进项税额)÷不含税收入=11%-进项税额率(进项税额÷不含税收入),因此,只有当进项税率大于8%,建企的税率才会小于原营业税率3%。进项税最高可取得17%的税率,看起来企业的税负降低了,但是,从短期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取得所有的抵扣。除了上文所述在采购材料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外,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企,其人工成本也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人工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也较难获得抵扣。此外,在“营改增”前所购置的设备、运输工具、原材料等,由于当时没有实行增值税进项税核算,因此无法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造成严重的虚增增值额,从而增加了税负。
因此,“营改增”后,建企的税负是升还是降,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进项税的抵扣是难点。若想实现税负的下降,只有规范经营,加强管理,打通抵扣链条。
7.加强管理,提升利润
“营改增”后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增加还是减少,我们可以先以某企业为例,进行理论计算。假设某企业营业收入11000万,成本10000万,其中:原材料55%,人工成35%,其他费用10%。考虑最好的情况,假设原材料和其他费用都可以取得17%进项税发票,其他附加税费率为10%。那么,应交营业税=11000*3%=330万,营业税时期的营业利润=11000-10000-11000*3%*(1+10%)=637万,应交增值税=11000/(1+11%)*11%-6500/(1+17%)*17%=145.65万,增值税时期营业利润=11000/(1+11%)-3500-6500/(1+17%)-145.65*10%=839.79万。
因增值税为价外税,导致营业收入下降,降幅达到9.91%,同时,企业流转税的税负有所降低,以上例来看,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原营业税需缴纳330万元,增值税时期只需缴纳145.65万元,降幅明显。从理论上看,企业的利润会上升,但是,这是建立在取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较好的情况下,故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从而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是否能提升企业的净利润,需要企业建立充分的税收制度,积极利用税收政策,提升企业利润。
8.加强发票管理,防范税收风险
对于应税劳务,营业税时期,纳税人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营业额开具营业税发票,其具体规定由各地地方税务局制定。5月1日“营改增”全面铺开后,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原营业税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的政策,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发票,发票开具方式也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规定,对于2015 年1 月1 日起新认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新办的小规模纳税人,应在线使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开具发票,并将上月开具发票情况进行网络报税。显然,“营改增”企业即将需要使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自行开具发票并进行进项税认证和纳税申报。
在发票类型上,营业税发票虽然因行业的不同略有区别,但并不存在开具对象方面的限制。而增值税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两种类型,专用发票仅限于一般纳税人使用,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可以通过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应税服务,或适用免征增值税规定的应税服务,则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建筑施工企业的客户对象类型较多,有个人也有公司,因此,企业需要分析客户构成,测算各类型发票使用数量,为“营改增”后的增值税发票申请做好充分准备。
进项税发票方面,由于“营改增”采用销项减去进项的一般计税方法,需要抵扣进项税额,因此,企业需要考虑进项税发票取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重新审核采购合同相关条款,明确税款负担、发票开具具体要求等事项,细化采购、财务等各岗位在发票管理方面的责任,建立完善发票接收、跟踪抵扣制度,保证在发票开具后及时送交财务部门,确保能够开具后180 天内进行认证,从而进行抵扣,避免逾期不能抵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销项税发票方面,应建立严格的发票开具流程,保证发票开具信息的完整、准确,因退货等原因造成的销售额的减少,应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避免因不能抵减销项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9.加强增值税核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营业税时期,企业核算体系比较单一,从会计科目上看,只需要在应交税费下设置营业税科目,增值税核算体系比营业税复杂,故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企业应加强增值税会计核算管理,合理设置财税软件,以适应增值税核算与纳税申报的要求。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税是价内税,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将影响收入,按照建筑施工企业11%的税率来看,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从而对绩效考核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发票识别、认证、纳税申报工作将集中在财务部门,与原营业税时期相比,增大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并且企业如果是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做增值税的工作,将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若是汇总纳税将对集团公司总部税务部门面临考验。企业应跟踪税法的进一步细化,通过调整业务范围,修订业务流程、完善合同模板等措施系统化地获得改革带来的益处和应对不利的影响,争取将企业的税负降下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2016.3
[2]住建部.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2016.2
[3]陈兵华.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财税论坛.2014.4
[4]王宏.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财务审计.2014.8
[5]田志伟、胡怡建.“营改增” 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 模型的分析.财经论丛.2013.7
[6]巩鑫.“营改增”对建筑业影响的SWOT分析.财会月刊.2014.1
第四篇:关于“营改增”物资部门应对措施
关于“营改增”物资部门应对措施
预计2015年国家将对施工企业施行“营改增”即不再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营改增”已势在必行,预计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率为11%。这将造成目前施工企业短期内税负增加,为了及时应对“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所有在建项目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一、“营改增”的背景及实质
“营改增”宏观效应传导的基本路径是:以消除重复征税为前提,以市场充分竞争为基础,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升。实质是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消除重复征税,结构性减税。但结构性减税是就宏观税负而言的。具体到企业,结构性实际上是有增有减,而根据目前测算的结果施工企业短期内税负是增加的。
二、各在建项目物资部门提前准备工作
“营改增”后,增值税数额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项目能够提供多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因此,项目所能够提供的进项抵扣部分越高,所缴纳的增值税金额也就会越低。项目物资部要注意保管和收集相应的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最大限度的抵扣进项税额。各在建项目物资部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对现有的物资供应商进行梳理,确定供应商的纳税身份(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优先与一般纳税人合作并确定采购定价原则。如必须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要考虑到调整定价原则。
2、物资供应合同条款进行修改,主要是针对供方开据的税务发票条款和相应的经济条款。例如,规定2015年之前供方可开具普通税务发票,但是2015年建筑行业施行“营改增”之后供方必须开据具有抵扣进项税额功能的专用增值税发票。
3、对正在合作的或潜在的物资供应商(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引导,让其尽快注册成公司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4、2015年 “营改增”前各在建项目物资部要尽量减少物资库存,减少物资租赁比例。尽可能延后购置或租赁,等到“营改增”正式实施后以充分利用进项税进行抵扣。
5、在建项目物资部人员要在思想上积极主动的应对“营改增”并做好宣传工作,影响本级领导重视。在本级组织上做好保障成立应对小组,在概念上提前认知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三、各在建项目物资业务流程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1.钢材、水泥采购
钢材、水泥在建筑成本中有较大占比,在采购中本身应可取得增值税发票。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假发票的可能性较大。在“营改增”后,用假发票或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加强发票的检查力度,将物流、票流、资金流统一起来,减少风险。2.商品砼采购
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简易征收增值税,税率为6%,其采购的水泥等不能抵扣进项税。所以,各项目商品混凝土的采购可采用由项目自购水泥委托加工的方式,将税率较高的水泥用于自身的进项抵扣,减少税率较低的商品混凝土的进项抵扣。3.砂石等材料及辅助材料
工程建设的材料有的由小规模纳税人提供,无增值税发票,还有的是农民和私人就地采砂、采石就地卖,甚至发票也提供不了,更无法抵扣。对这些材料的采购和处理,项目应尽量和可以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的单位合作。确实无法取得对方发票时,可要求对方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据以抵扣。4.集中材料采购管理及材料运输管理
“营改增”后,项目应尽量避免为降低成本而选择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现象。公司目前推行的材料集中采购,既能保证材料质量,又能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营改增”后,由于材料供应商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7%,而运输业的增值税可抵扣率为11%,因此,工程建设的材料应尽量选择由材料供应商运输,并由其开具的发票包括运费来结算。5.周转材料
由于“营改增”后周转材料租赁属于有形动产租赁,在缴纳增值税的范围之内。故租赁费用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充分利用17%的进项税抵扣增值税。同时,公司物资部正考虑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自行采购周转材料的比例。6.甲供材料
甲供材料由业主采购和付款,供应商的发票开给业主。业主要付工程款时扣回甲供材料价款。由于甲供材料绝大部分本身属于增值税范围,本可按17%抵扣进项税。根据这一点,可与业主单位进行商谈,甲供材料继续甲方采购,甲方付款,但甲、乙双方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形式,发票直接开乙方;
四.“营改增”过渡时期的特殊考虑
营改增过渡前夕,项目应将能开的材料等发票尽量滞后开具。“营改增”推行阶段还会发生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求各在建项目物资部要针对不能抵扣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从自身管理上增强堵漏意识,以尽量减少损失。
第五篇:“营改增”下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营改增”下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作为“营改增”的主要实施对象,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接着指出了交通运输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营改增”政策下交通运输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应对措施
“营改增”税制改革是继 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作为联系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交通运输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制改革之前对交通运输业一直征收的是营业税,但是结合交通运输业本身的行业特性使得其缴纳增值税才更加的合理。对交通运输业征收增值税能够解决征收营业税时所带来的困扰,所以此次税改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是值得探究的。
一、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一)消除重复征税,实现公平税负。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全额征税,成本和费用中所含的已纳增值税进项额不参与抵扣,上一环节已缴纳的营业税也不在抵扣范围之内。对比营业税而言,增值税是对增值部分征税,前期成本费用中已缴纳的税额可以抵扣,营业税却没有可以抵扣的税额,因此不利于纳税人与其他纳税人在同一平台竞争。按照税法规定,交通运输业采购的材料和部分劳务中已经包含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纳税负担,重复征税的问题很严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把交通运输业划入了增值税的抵扣链当中,规定交通运输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运输行业的增值税上下都能进行抵扣,税负水平也变得相对公平,整个行业的纳税效率业明显提高。
(二)营业税造成抵扣链条不完整。在税制改革之前,税法规定交通运输业应依据其营业额全额计税。交通运输业不只是简单的把货物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其中价值的增值也伴随着货物位置的转移过程得以实现,所以交通运输业运输货物的过程也是实现货物增值的过程,依据增值税的定义可以把交通运输业归为生产流通领域的延续。对货物的增值额进行计税是增值税区别于营业税的主要表现,结合增值税的定义,应当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其征收范围内,所以把交通运输业归在增值税的纳税范围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因此,对交通运输业征收营业税就会破坏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生产流通领域的内在制约机制的作用就会相对的弱化。
(三)鼓励企业大型资产的更新优化。交通运输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然而于同属资产密集型的制造业相比,其资产规模是远远落后的。制造业缴纳增值税,其外购固定资产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业缴纳营业税,对于企业所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按税法规定是不允许抵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在设备的更新以及新技术的改进上并没有享有进项税额抵扣的优惠政策,税负的不公弱化了交通运输企业资产更新优化的意愿,从而抑制了交通运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营改增”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抵扣,鼓励了企业对诸如机场、车站、码头等建筑型活动的投入和固定资产等非建筑型活动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企业大型资产更新的意愿,这对于像交通运输这种技术设备更新较快的行业来说是很有益的。
二、交通运输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一)抵扣不足。人力资本成本、库房租赁成本、过路费保险费等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按税法规定这些成本是不能参与抵扣的,并且交通运输企业大部分运输设备的采购是在“营改增”之前完成的,这部分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已经无法抵扣;在运输途中,油耗和故障是不可准确把控的,因此通常会在运输途中加油或修理,小型加油站或修理厂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或者司机嫌开发票手续繁杂且等待时间较长等原因而没有取得专用发票,造成抵扣不足。
(二)增值税抵扣发票获取困难。“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相关成本费用已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可以参与抵扣,最大的问题是进项税发票难以获得。交通运输企业通常会在运输途中加油或修理,小型的加油站或者修理厂由于规模较小或核算不健全而不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如要获取则必须去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委托主管税务机关代开,但其过程和手续相当繁杂,所以对于许多交通运输企业是无法及时获得维修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也就无法对相关税进行抵扣。
(三)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就是以前征税营业税的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营改增”后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不再归属于地方财政的管辖范围,而是由国家税务局进行统一管理征收,“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扩大了增值税的税基范围但同时也减少了营业税的税基范围,这样势必就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
三、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争取税收优惠,增加可抵扣项目。“营改增”后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税负不减反增,一方面是因为税率增幅较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业的可抵扣项目偏少、可抵扣进项发票的获取不足以及固定资产使用周期较长,更新速度慢,抵扣范围窄。企业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反映,探讨现存交通运输工具购置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过路过桥费等相关收费的发票开出的问题,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企业通过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有利于推进税制的完善,增加可抵扣的项目,使得占成本比重较大的支出纳入增值税可抵扣的范围,如过路过桥费用、场地租赁费用、保险金额等纳入可抵扣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进项税发票管理。“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进项发票获取困难。因此,企业应建立符合增值税要求的财务制度以及相关的内控制度,根据新税制核算的要求,制定相关税务工作的管理流程和相应的税票管理制度,完善有关发票的开立、领用、传递和核销的管理制度。企业在进行采购时,要主动的向销货方或提供劳务的一方索要发票,尽量提前取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提高抵扣凭证传递的效率。最后,当企业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当及时办理相关认证,及时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三)重构税种,构建地方财政支柱税源。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属于流转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归地方税务局管理;增值税虽归国家税务局管理,性质上属于共享税,即国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给地方,这就构成了地方收入的一部分。然而,营业税作为地方收入的主要税源,“营改增”之后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发展的经济基础,要及时解决税改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这一问题,一方面国家要补助地方,扩大增值税在地方的分属比例,减少地方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重新确定地方的主体税种,构建地方财政支柱新税源。根据地方的相关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重构地方税种主要依靠土地和资源,因此房产税和资源税有可能成为我国地方的主体税种。
四、结语
“营改增”税制改革完善了我国的流转税税制,弥补了抵扣链条断裂带来的弊端,降低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对中国税收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如税率增幅大、可抵扣项目少、发票取得难等问题,造成减税效果不显著。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全面了解新的税收制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得自己获得税收利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蔺红,厉征,余俊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探析[J].财会通讯,2011(34).[2] 罗姣.“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4.[3] 朱艳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研究[J].交通财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