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23: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

第一篇: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

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

2013年,在去年工作基础上我市确立了“1234567”的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即“实行一个改革”、“坚持两个结合”、“做好三个保障”、“推进四个建设”、“推广五项技术”、“提升六个水平”、“实现七个持续”。

实行一项改革,即改进农机购置补贴结算方式,由过去的差额购机改为实行“全价购机、带机申请、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新政策,力争通过加快建设“一站式”农机大市场,采取保证贷款等便利和配套经费措施,确保我市机补工作规范有序安全平稳健康运行。

坚持两个结合,即一在农机科研推广上坚持农机和农艺的结合,尽快把最新的农机化科研成果,比如去年试制的红薯苗移栽机和高地隙田园管理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大批量生产,大面积推广;二在机补对象上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结合,在确保补贴资金向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的同时,兼顾推进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做好三个保障,即一是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继续把提高农机“三率”作为农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年底农机“三率”目标,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二是保障农机化培训大普及。通过加强干部职工培训、阳光工 程培训和操作人员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全单位人员的素质教育大提高,培训新购机农民5100人次;三是保障农机投诉零距离。加强农机市场监管,规范农机质量监督机制,积极采取举办现场咨询活动、深入一线到农户家中主动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推进四个建设,即一是稳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上下功夫,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2个,新增农机大户185户,农机维修网点22个,年内争创国家或省农机示范合作社2个以上,四级、五级星级农机维修网点1个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机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以农机化法规为手段,以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为内容,基本建立起科学、统一、协调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满足农机行业管理、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扎实推进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健全完善惩防体系,扎实推进全市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四是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建设。继续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机制,落实有力措施,力争年底创建一个国家或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30个,“平安农机”示范农机户1300户 推广五项技术,即一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年底新增机械化保护性面积45万亩以上,促进保护性耕作规模化发展;二是大力推广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通过实施玉米丰产方项目等,保障技术的顺利推广,力争年底实施面积50万亩以上,促进全市玉米机收水平的提高;三是大力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以玉米和薯类机械化收获为突破口,特别是研制推广玉米烘干机械化技术,带动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力争新增玉米收获机540台,保有量达到3111台,新增薯类收获机20台,保有量达到607台;四是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重点做好温室作物机械化耕作、电动卷帘、二氧化碳增施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力争通过开展示范基地共建试点工作,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五是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目标要求,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继续围绕特色种植、农村油磨坊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等大力推广应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力争年底新建高标准农产品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点8个,新增购置补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000台,新增加工新装备、新技术培训人员230人。

提升六个水平,即一是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扶持政策为重点,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二是以“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生产作业任务为重点,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三是以 实施农机工程项目标准化、规范化为重点,提升农机科技水平;四是以鼓励农户带机具入社,带土地经营权入社,带资金入社为重点,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是以抓好农机投诉工作,严格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督管理为重点,提升农机质量水平;六是以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提高“三率”为重点,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实现七大持续,即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力争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85.7万千瓦,同比增长4.2%以上;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力争年底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9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面积达到300亩,薯类机收面积达到9万亩;三是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持续扩大,力争全年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45万亩,培训保护性耕作项目农民6万人;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力争全年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2个,农机大户185户,农机作业服务领域向纵深发展;五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数量持续增多,力争全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补贴机具18000台,扶持农户20000户;六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力争全年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数3000台,新训新考驾驶员2400人,机车年度安全技术检验数达2013年底在册数的80%以上,全市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七是农机经营效益持续提高,力争年底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3亿元,纯收入达到6.6亿元。

第二篇: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原则、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渔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健康渔业,提高渔业的效益水平。加快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建设,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坚持科技引领,实现渔业跨越发展

坚持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现代渔业;以科技成果集成和转化推动现代渔业建设,提升渔业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机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渔业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渔业技术、经营、管理全面升级,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3、坚持平安渔业建设,保障有效供给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4、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濒危物种保护、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事业。

(二)、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以加速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保障水产品安全、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支撑,因地制宜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技术和配套措施,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多功能性,提高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能力,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和休闲渔业,健全水产流通体系,实现渔业管理现代化,全面推动我省现代渔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业稳定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省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渔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效益渔业和生态渔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主要水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发挥;渔业灾害防控和生产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抗灾防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渔业社会组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行业自律和自我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资源环保工作全面落实,渔业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进一步推进;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确保渔民收入持续增长。

2、具体目标

——力争201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2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4.0公斤;

——鱼苗产量达到15亿尾,其中,名特优新品种占40%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渔业生产总产值达到30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第三篇: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

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效益不断增长,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逐步提高。同时也给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农机化发展,是农机部门面临的新课题。龙口市农机部门在认真分析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基础上,按照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龙口市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标准高。1995年,全市在小麦生产上就实现了耕、耙、播、收和灌溉机械化。到200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5.2万千瓦,各种配套农机具2.2万台套。在农机保有量中,农用拖拉机6006台、8.4万千瓦,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431台、2.4万千瓦,农用运输车(包括三轮农用车)17763台、15.1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2万台、1.9万千瓦,渔业动力机械633台、1.3万千瓦,在设施农业机械中,电动卷帘机191台,微灌和滴灌设备7台套。全市农机原值达到5.185亿元。

这些农业机械承担起了全市60万亩耕地上(粮田面积30万亩)的各项农机作业任务,在加快三夏三秋生产进度,特别是三夏战阴雨、防霉烂、“龙口夺粮”、抗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各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龙口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的发展,每年都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农机部门也围绕粮食生产积极制定机械化技术配套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使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机这个载体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和普及,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每年实现小麦精播、化肥深施、玉米秸秆还田、大犁深耕等机械化增产技术面积130多万亩。可增产粮食3万吨以上,为农民增加粮食收入3000万元,农机户机械作业收入近亿元。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奔向小康的重要手段。今年从三夏生产中,几位农民和村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三夏生产累了司机、忙了干部、舒服了群众”,“大姑娘穿着裙子吃雪糕,地头站着看热闹,小伙子树荫底下下五子,光等地头装麦粮”。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话语,真实反映出农机化的作用和地位。

近两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市30万亩粮田,压缩到10万亩,这给农机化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粮食面积的大幅度减少,许多大型机械已出现无活干的局面。如该市北马镇南栾堡、唐家泊村,诸由观镇冶家村等许多种粮村,由于粮田面积压缩,大型机具失去了用武之地,昔日的农机雄风不见了,大型机具开始被淘汰。去年以来,仅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就减少了114台,占原保有量的35%,农机的出路受到了威胁。对比而言,全市每年葡萄、大姜、大葱等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增加;设施农业面积由前几年的不到3万亩,增加到14万亩,而设施农业机械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市仅有卷帘机、微喷微灌机198台。同时,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也亟需开发。农机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近两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口市的农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目前,全市种植业60万亩中,粮田面积由30万亩调整为10万亩,果业面积为40万亩,花生面积2万亩,蔬菜面积为8万亩。按照这个农业新布局,今后龙口市农机化发展思路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在确保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发展果蔬管理与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及高科技设备装置,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新框架。全市计划用五年时间,新发展设施农业机械10000台套,其中田园微耕机械500台,电动卷帘机6000台套,二氧化碳增施装置1000台套,消毒杀菌机2500台。新发展果业生产机械6100台套,其中发展与小型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配套的施药机4000台。与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挖坑机100台,葡萄及蔬菜捆秧机2000台。在农副产品和渔业养殖捕捞、加工机械化方面,计划示范引进相关机械100台套,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自2002年开始,该市农机部门先后围绕果树管理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姜、大葱生产机械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试点示范,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引进了山东第二机械厂生产的手动葡萄、蔬菜捆秧机在有关镇区进行了试点,作业效果比较理想,可提高功效4倍左右;二是引进了山东拖拉机厂生产的林果挖坑机(配套泰山25拖拉机,每台近3000元),在东江镇程家疃村进行试验,该机理论设计每小时挖坑120个,实际运作每小时挖坑70个(直径60?70厘米,深度60厘米)以上,干部群众非常满意,该机适合平原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三是同省农机办科技处联系引进江苏新沂天马电子器材总厂生产的神威消毒杀菌机(即臭氧消毒杀菌机,每台2000元),待秋后在东江、东莱、徐福、新嘉、龙港5处镇区进行试点。该机的主要功能是对大棚草莓和蔬菜进行病毒防治,达到无公害生产。四是考察了兖州生产的大姜收获机械,计划三秋前引进相关机械进行试点试验。

三、加快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继续坚持“统筹规划,试点示范、区域推进、稳妥发展”的原则。按照发展目标任务,在全市建设一批农机创新示范点,为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创造基地,打好基础,加速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继续贯彻落实《龙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五期间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发展规划,分解任务指标,逐级抓落实,保证目标的按期实现。

二是继续坚持多元化投入的运营机制。加快发展农机化投入是关键,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继续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农机化专项补助资金,制订购机扶持政策调动基层对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特别要大力扶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不同类型的农机化发展典型,带动农机化快速发展。

三是要强化技术服务工作。对于新引进的机具设备,在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同时,把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请进来,一方面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到懂原理,会使用;另一方面,要搞好各项配套服务,做到配件供应充足,机械坏了有人修有人管,保护好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对农机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特别应注重对新机具、新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作用的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农机化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农机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农机发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

第四篇:发展思路、目标定位

白峰镇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

来源:党政办 时间:2009-7-16 8:34:36 作者: 阅读 1717 次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推进开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全面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奋起直追、赶超西部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宁波城市近期建设目标的确立,北仑区作为宁波市东片新区,白峰作为北仑东片新区滨海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迸发出更强的发展活力,为我们更好地承接周边都市圈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下面,将我镇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总体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深入推进东部开发建设,全面发展城乡经济,成片连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重要组成部分、东部滨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物流中心和居住、生活、休闲、商贸服务的副中心城区。

二、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增20%;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年增8%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增15%;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年增15%。

——社会发展目标。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培训和转移农民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城镇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打造宜工、宜商、宜人、宜居的活力城镇。到2010年,全镇城市化水平为40%,建成中心城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

——生态建设目标。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年加大环保投入,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人居环境。

——党的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牢记执政宗旨,改进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抓好“五五”普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白峰。

三、发展思路:

(一)加快临港产业建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提升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依托港口开发建设,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谋合,主动介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争取到201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以集装箱为主流的货运、仓储型物流园区。同时构建以交通设施、信息平台为重点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经营主体。力争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主物流园区,努力使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产业。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与特色,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以小门工业区现有规模为基础,向东、南扩展,力争到2010年工业园区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延伸现有工业产业链,为工业经济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向园区集聚,推进相关产业集聚,构筑区域规模优势,加快块状经济发展。同时,加大现有镇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整改或向外搬迁力度,尽可能减少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利用现有修造船、保险箱、线机设备制造和冷冻仓储等产业优势,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重点企业,构筑优势产业群,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实力。实施港区联动招商,整合优势,创建品牌,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主动承接相关临港产业转移,增强行业关联度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围绕副中心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业。重点加快中心生活区商贸配套网点建设,完善扩大专业批发市场,加速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优化环境,增强对周边区域的吸纳能力。突出山水滨海特色,适时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营造特色,提高档次,推动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努力培育运输市场,发展港口型配套服务业。着力打造商业一条街,进一步扩大消费,引导劳

动就业等中介服务业进入市场,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向城区型转变。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效益农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生态和农业资源保护,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农业领域。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按照城区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围绕白峰综合组团(中心区)、上阳人居组团和郭巨工业组团,建设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东部新城区,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结构体系。突出发展中心城区,拉开框架,明确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依托老城区,向南、向东扩建,以现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集中布置办公、商业、文化等各种功能设施,在镇北部区域积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生活区,南侧以官庄、门浦地段建设郭巨拆迁移民安置区。积极完善村镇布局,按照社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管理向城区管理的转变。建成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的城镇中心。——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城镇道路、公共交通、水电供应、邮政电讯等基础设施,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完善道路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城区出口道路,实施城区道路配套工程,道路铺装率城区达到100%。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城区排水系统。加快城镇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完善行政、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五个中心。

行政中心:投资1000万元,装修行政大楼,逐步完善行政中心的周边环境,形成副中心城区的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一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白峰综合市场,目前已进场施工;二是

投资4500万,新建三星级酒店一个,一期投资2000万,目前土地正在报批中。三是投资700万元,改造峰城路商业一条街。

文化中心:投资1500万,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已完成设计,等待用地报批。

教育中心:一是投资600万元,设24班,新建白峰中心幼儿园;二是投资800万元,扩建白峰小学,到人口达到5万时,再新建标准小学1所(24班),需投资5000万;三是投资3000万扩建白峰中学。

医疗中心: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级甲等白峰卫生院,建成后可供4万常住人口就医、保健。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全面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社区教育,普及幼儿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网络。深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镇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使镇卫生院达到城市区属医院的设施标准和医疗水平,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四位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申请、评议、审批、发放工作,规范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和残联工作,关爱残疾人生活,认真落实就业安置和帮扶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切实保障老、弱、病、残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力度,全面落实失土农民生活保障,积极做好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力争投保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探索农村劳动力培训新路子,重点解决被征地人员再就业问题,拓宽培训阵地和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岗位适用性和针对性,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创造条件。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

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依法有序的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宽增收渠道,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扶持、盘活土地资源、异地引办项目等措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大对中心村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安排和引办的二、三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和奖励。争取在五年内,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90元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人均240元以上。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按照“规划先行,财政引导,突出中心村,服务全覆盖”的思路,优化村庄布局,做好建制村的布局规划调整,增强中心村功能,按照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要求,增强其对基层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巩固农村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村信息化覆盖面。加快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村庄排水排污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合理排放。大力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实现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实施样板村工程,以点带面促新农村工作。全面实施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小门村建设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同时,加快建设镇级示范村和一般合格村,争取到2010年,全镇10%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80%的村达到合格村标准。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扩大实施面,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网络化监管,规范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三年一轮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重点加强对征地拆迁村的财务管理和使用

第五篇:学校发展思路和目标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有幸参加全国名校长培养工程研修班,在全程参与和全神聆听后,引发了我在办学思路和教学创新方面的诸多思考,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而且丰富了理论,提升了经验。下面,我将我校目前的办学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办学理念及发展概况

友好区第三小学始建于1960年,校园面积11688平方米,学校位于原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厂区,学区范围除加工厂外,还涵盖森铁、朝阳林场及曙光村。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2人;(其中一年级60人,二年级64人,三年级65人,四年级89人,五年级84人,六年级100人)学校有领导班子5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男教师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6.3%;女教师3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3.7%);教辅人员2人;后勤工人3人。教职工中有中学高级职称4人,小学高级19人,小学一级22人,二级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6人,中专3人。有市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现有设施设备齐备多媒体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象棋室、科学实验室、体育室和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其中图书室藏书近1万册。

。多年以来,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生源的发展为根本将以“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提出了“立足校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之所以推出这种理念,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传承已经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单纯依赖“一本课本念到底”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方面秉承着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依据,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强化教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科学管理,严密工作制度是教学成果稳步提升的前提。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我校确立了“和谐育人”,人性化管理的制度模式。一方面,采取《教师行为规章制度》、《教师基本功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教师工作量化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对教师的业绩进行量化梳理。另一方面。为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推行了教师自我管理模式,旨在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引领教师外树形象,内修德行,提升技能,彰显个性。教师在自我解读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攀升。近几年来,省厅、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我校也有2名教师到北京景山学校和亚太实验学校交流学习。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带入学校。同时,学校也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如:推门听课、当堂点评、集体备课、示范

引领、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又成立(数学、英语、综合学科、语文)四个教研组.安排单周集体备课,双周教研;周一至周四都有计划和内容进行学习和教研。力求新模式、新思路衍生出新教法、新能量,并通过不断加大交流合作力度,迅速转化成有效、管用的教育教学成果。我校教师先后有 20余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以上教育部门获奖、肩负着多个省市级教研课题。涌现了多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保障了教育教学成绩的稳步上升。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优良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2、开展特色教育,彰显办学品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教学体制、教材教法等改革实验,在课程的开设方面,我们坚持开齐,开好国家、省、地方课程三级课程,创设了必修课和课外兴趣选修课并行的课程体系,将校本开发纳入教学常规。2013年,我们根据各年级各阶段的学生特点,开设和增设了合唱、书法、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科学探索、英语等多个门类的兴趣课堂。教师自编教材,精选内容,着力发觉学生们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兴趣,彰显个性。每周三,我们都开设专门的校本特色课堂,在这个时间段,学生不进行常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特长和喜好选择校本课程,到专门开设的校本教室与教师进行兴趣的讨论和学习。正是这一系列课题新颖、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去收获知识、锻炼能力,使得学生的德行、心智、体能、才学得到全面发展。我教育教学成绩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了,行为习惯规范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本”,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他们的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对学生进行“3+1”有特色的德育教育(3是指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1是不同年龄段确定一个教育主题,1——2年级,迈好生活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3——4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5——6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自我教育为主题)。力求家校合力,统一步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他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接受全方位的影响。马卡连柯说过“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4、安全至上,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在校园建设方面,我校以后勤建设为强力保障,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管理、疾病防治体系体系。确保师生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并且独具匠心的对校园施舍进行精心的设计,突出校园设施的育人功能。设立了校园文化长廊,内有分为德育和智育两个板块。都充分体现着校园内的人文关怀和爱的关爱,学生们徜徉其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熏陶,愉快的学习和生活,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校整整成为学生驰骋学海、陶养身心的一方沃土,是师生们

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通过多年的努力,第三小学的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多年稳步提升,抽测成绩和升学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名列前茅。教师屡次在省市、区各类比赛中斩获殊荣。学校于2010-2011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一类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友好区教育集体先进单位。

二、未来的办学方向及目标

1、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能量。在今后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是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需要,并注重情感的激励作用,以此发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竞争中生存,在和谐中发展。

2、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常规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探索如何开展学生亲知社会、亲知科学、亲知劳动、亲知自己等方面的体验活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为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途径,发展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学生学会主动安排学习,做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

3、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力量来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队伍的管理应用人性化的情感管理艺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合理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教育持续发展得到根本保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努力构建科学、实用、高效的教师学习发展、课改教研方式。努力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4、立足课堂教学,拓宽教学领域

坚持不解地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特色办学。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在如何大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同步,德行、心智、体能、才学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提升办学品位,凸显特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学习活动结束后,我将把诸位领导对基础教育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带回了校园。并且将和我的班子成员、教师团队一起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深入探讨,就是在学生的特色化培养方面,你会做什么?你要做什么?你想怎么做?同时兼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特点,自己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能够肩负的特色课堂内容。积极倡导人文关怀、努力形成改革、发展、科学、创新、包容的学校制度文化,让师生的价值、潜能、作用、人格、行为、情感、需求等得到公正评价,让师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充分感受感受到成长和发展的快乐与幸福。进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快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下载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度农机化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目标

    鄞州区2011年度农机化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目标、思路 一年来,鄞州区农业机械化工作在区委区府和市农机局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区相关部门和各镇乡、行政村的积极配合下,围绕创建省......

    宁津县农机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宁津县农机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规划好下一步宁津县农机化发展,近日,该县农机局就农机部门如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这一课题在积极向......

    社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教案

    社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教案党的十七大精神确定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明确从战略高度制定名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澜沧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兴国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

    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继《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发布后,9月2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这五个专项发展规划分别以农机化科......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目标及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目标及路径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13:5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延芝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含义是打破现......

    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余庆县基本情况 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凤岗接壤,南接黄平县,西临瓮安县,湄潭县,最高海拔为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