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宝应县2010年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
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药对促进人群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决定实施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医疗和保健的需求,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省社区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中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实中医药服务内涵,积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扎实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和进家庭活动。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和知识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县中医药服务占医疗服务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所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一级中医科室和中药房,所有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能提供不少于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拓宽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内容,以镇、村为单位的拓展推广覆盖率达100%,使用率达100%。年内创建扬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县卫生局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修订社区中医药服务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要将中医药业务开展情况和制定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激励机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将接受中医药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特别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要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调整中医诊疗收费标准,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同时增加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等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二)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其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真正把中医药服务融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
(三)合理配置社区中医药资源。要发挥县中医医院在社区中医药资源中的龙头指导作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县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与区域内2所以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对口、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全科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全县副主任以上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1周以上的时间到城乡社区开展系列服务。主治及主治以下的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2周以上的时间在对口支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
(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置一级中医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中医科的二级临床科室,有特色专科的可设中医病房;中心要按规定标准建设中药房,并相应设立中药煎药室,配备25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50种以上的中成药,配齐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康复室、养生保健室和中药房和煎药室。也可采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和代煎。服务站要配备30种以上中成药,或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根据需要配置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颈腰椎牵引、中药熏蒸及理疗等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中医临床科室布局、设施、风格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规定执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按照中医药工作质量和数量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鼓励应用中医药服务。要有较完备的相关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房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按摩、中药熏蒸、敷贴、穴位注射、热敷、药熨、敷脐、耳压、点穴、雾化吸入等在内5种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社区中医护理要在辨证施护的基础上,开展慢性病、心理、母婴、临终护理和护理咨询指导以及家庭护理等专项中医护理服务。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不低于90%和85%。100%的居民健康档案要有中医药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动态管理。
(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乡社区中医类别全科人员的中医药全科知识的培训,分别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和规范化培训证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的其它类别医师重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中药)》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对药剂人员开展中药基本理论、药材辨识、中药配伍、饮片调剂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有意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除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外,还要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别是火罐、刮痧、熏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要鼓励支持其它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
(七)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按《扬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拓展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辖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人员集中培训,重点推广扬州市筛选的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八)利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对诊断明确的重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制定个性化的中医防治一体化方案,采取中医防治菜单式服务,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预防和行为干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家庭护理等。针对社区内中风、偏瘫、腰腿痛、颈椎病以及伤残等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干预方案,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和社区简易康复设施开展康复治疗和咨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九)组织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对体质类型不同的人群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的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保健服务。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推广使用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0种;通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要通过宣传栏、宣传保健手册、开设讲座、播放音像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积极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及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年内完成不少于12场中医药健康大讲堂,推广不少于1项养生保健运动。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4月)
1、制定下发《宝应县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宝应县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考核标准》,修订下发《宝应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相关单位相应制定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
(二)组织实施(2010年5-8月)1、2010年5月中旬前,组织《社区中医药工作指南》市级培训,关在辖区内的分级培训。
2、督促县中医医院、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项目建设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项目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4、各相关单位要及时报送本地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0年9-10月)
根据建设情况及分配名额,于2010年9月30日前,向扬州市卫生局推荐申报扬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扬州市卫生局组织评估验收前,县内组织自评验收。全面开展的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工作,县卫生局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对辖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全年自查。并将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及项目自查评分表报扬州市卫生局中医处,并作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负责辖区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县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各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相关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抽查或年终考评,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三)加强交流,示范推广。各单位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推动项目建设的实施。被评为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单位要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城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浙江省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项目建设实施办法
浙卫发„2006‟354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
卫生服务示范单位项目建设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
根据《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浙政发„2006‟55号)和《浙江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浙卫发„2006‟260号)要求,我厅制订了《浙江省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项目建设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十九日 二○○六年十二月二
浙江省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示范单位项目建设实施办法
为建设好一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引导和带动全省各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全省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浙江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设目标
通过5年的建设,在全省建成能够较好体现中医药服务功能,引导与辐射作用强的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15个,示范中心50个。争创3-4个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二、实施对象
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面向各县(市、区),其主体承担者为县(市、区)政府;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主要面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建设要求
(一)省级示范区
─ 2 ─
1.创建单位达到《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评估参考标准》(浙卫发„2006‟75号),其中,“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不少于1家。
2.各级人民政府将中医药服务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各级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科知识和中医药知识培训。至少60%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社区责任医生接受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或规范化培训;社区中医药人员应掌握全科医学基础知识;社区责任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率在100%以上。
4.积极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推广与应用。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薰洗、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4种中医药服务,引进或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8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服务量占总服务量比例不低于30%。
5.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中医药
─ 3 ─
特色和优势。政府应将中医药内容纳入重大传染病防治预案。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有中医药参与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案,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社区康复体系以及健康教育中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功能。
6.建立能够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业务指导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按照社区中医药服务需求,由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中医药专家组成社区中医药服务指导小组,定期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与当地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互动联系,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
7.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切实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宣传。社区居民基本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及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90%。
(二)省级示范中心
1.中心应达到《浙江省规范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标准(试行)》(浙卫发„2006‟171号)。
2.加强中医药资源配置及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或中医诊室,配备中医药诊疗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品种不少于8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成药品种不少
─ 4 ─
于30种。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社区责任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中医药人员基本掌握全科医学知识。
3.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在基本医疗服务中运用中医药理论诊治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每位社区医生能够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3-5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类服务量不低于总服务量的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科室的中医治疗率不低于85%。
4.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中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1)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社区常见传染病防治方案中有中医药内容;在常见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开展中医药预防工作;有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并发症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2)运用中医药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制订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
─ 5 ─
案或有中医药内容的保健方案;能够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并每年开展中医药保健现场咨询等不少于6次。
(3)发挥中医药康复优势,开展康复工作。将中医药内容纳入社区康复体系,结合现代理疗手段,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熏蒸、药浴、食疗等中医疗法开展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的社区康复,中医疗法不少于4种。
(4)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和指导。能够在不孕不育、妇女生殖健康、孕妇胎儿保养、产后调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5)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场所有中医药宣传资料和中医药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方式不少于6种,每年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不少于12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5种,并且利用率在90%以上。
5.建设成效显著。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内容和方式,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的知晓率不低于90%,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90%。
6.规范和提高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并有相关的考核措施。能够采取资料收
─ 6 ─
集、建立档案、入户调查、患者随访等方式,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途径和绩效研究,中医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得到逐年提高。
四、建设经费
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经费筹措以建设单位和同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在“中医药攀登工程”专项经费中安排一部分经费,根据建设需要,用于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5万元,用于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3万元。地方财政和建设单位按照建设要求给予必要财政资助。
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购置等。
五、项目管理
(一)本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2006年为项目建设启动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实施办法,确定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单位;2007—2010年为项目建设阶段,主要工作是按照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标准和要求,实施建设任务;按照构建新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实现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知识结构、运行
─ 7 ─
机制、投入机制等“五个转变”。整个项目将分批进行建设,每批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对已建的示范中心将按照新建设要求重新进行评估,达到标准的单位继续授予相应称号,未达到标准的将给予一定期限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建设;对正在进行建设的示范区和示范中心,将执行新的要求和标准,建设周期顺延。项目所在单位必须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
(二)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项目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申请,逐级申报。省卫生厅组织审核,择优确定建设单位,并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建设项目任务书。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建设任务。当地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切实加强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示范区建设单位每年应向省卫生厅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及计划执行情况;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每年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及计划执行情况,并同时上报省卫生厅。
(四)项目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切实
─ 8 ─
保证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支持力度,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政府每年安排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经费投入中,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特别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逐步解决本地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和配套资金落实等情况,按拨付,也可以根据需要集中拨付,并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倾斜。
(五)项目建设中期,省卫生厅组织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对未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计划执行不力,工作推进缓慢,建设经费未及时到位的单位,取消其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资格,追缴已拨付的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引入竞争和动态管理机制,视中期评估及淘汰情况,及时增补建设项目。
(六)项目建设期末,示范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省卫生厅组织项目评审组,根据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标准、项目建设任务书,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建设单位,由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
─ 9 ─
生服务示范中心”称号。对未达到建设标准和要求的建设单位,限期整改,一年后仍未通过考核验收的,取消其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设项目资格,追缴全部已拨付的省级财政补助资金。
对获得“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称号的单位,省卫生厅及时总结其在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
─
和“浙
主题词:中医药 社区 示范 通知
──────────────────────────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6年12月30日印发
──────────────────────────
第三篇: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城镇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我站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政府向基层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
第三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按照公平公正、追踪问效、绩效挂钩的原则,逐级考核,兑现补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城镇居民提供,服务机构应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财政投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奖勤(优)罚懒(劣)。由卫生、财政部门组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对社区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再由服务中心进行定期考核。第二章
服务项目
第四条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2011年,居民建档率70%。第五条 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镇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每年向小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播放健康教育广播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
2011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普及率60%;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60%。
第六条 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100%;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5%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9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5%以上,含麻疹成份疫苗及时接种率95%以上。
第七条 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及时率100%。
第八条 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 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第九条 孕产妇保健。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85%。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5%以上。
第十条 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第十一条 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二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三章 补助经费
第十三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25元。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我站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让广大城镇居民了解自身能够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第十五条
我站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考评细则,按照分级负责管理的要求,将任务层层分解,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第十六条
我站要负责,并设立公共卫生科室,确定专人负责,落实目标责任,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十七条 签订合同。社区服务中心同社区服务站签订服务合同,对合同的服务范围和内容、考评标准、资金兑付等做出明确规定。服务合同一般每年签订一次。
第十八条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每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考核,向县卫生局及时报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数量与质量。
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6月15日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现状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你们好,我是广西中医大学的学生,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作此调查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现状,以便有关部门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出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位居民服务。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公共服务:
1.是否开展社区卫生诊断
A.是B.否
2.是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A.是B.否
3.是否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如卫生保健常识,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
A.是B.否
4.是否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的预防控制,如报告疫情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控制
A.是B.否
5.是否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如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和实施慢性病的病例管理
A.是B.否
6.是否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A.是B.否
7.否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A.是B.否
8.是否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保健,协助对托幼机构进行卫生健康指导
A.是B.否
9.是否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A.是B.否
10.是否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A.是B.否
11.是否提供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A.是B.否
12.是否协助处置辖区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
A.是B.否
基本医疗服务:
13.是否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A.是B.否
14.社区是否有现场应急救护
A.是B.否
15.是否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A.是B.否
16.是否提供转诊服务
A.是B.否
17.是否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A.是B.否
第五篇: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卫基层发[2013]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二、项目内容
(一)0—36月儿童中医健康指导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
每年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三)中医药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六进”活动,其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30%。各级医疗机构设有固定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通过印制健康教育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制作宣传栏、开展讲座和咨询活动等,对中医药基本理念、养生文化以及儿童、老年人、孕产妇、青春期、更年期人群中医养生保健进行健康宣教。全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工作,新建档案必须填写中医体质辨识内容。
三、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关系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卫生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项目的领导与协调。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县中医院为项目执行管理单位。县中医院要建立项目机构,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员,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技术指导培训、绩效考核和相关材料印制等。建立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基地和中医体检平台,积极与县疾控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保证项目健康运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中医院要在11月底前完成镇、村两级医务人员培训,12月底前完成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证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30%的工作任务。
各中心、镇卫生院为项目实施单位。各实施单位要加强中医科建设,强化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功能。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指导村级卫生室具体实施项目工作,并承担儿童、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相关辅助检查等工作,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各村卫生室要熟悉服务项目要求,掌握技术操作规范。负责收集、登记辖区内服务对象人口信息、告知服务内容、预约服务时间,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保障经费,规范管理
县卫生局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体经费统筹安排,并进行绩效考核。经费使用接受县财政、审计、卫生等部门监督检查。
(三)考核指标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
2、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
3、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率;
4、居民满意度等。
(四)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督导和考核制度,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对完成工作指标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及时拨付项目经费;对项目执行不力、完成情况较差的单位,扣减相应经费,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广泛宣传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镇卫生院要制作宣传标语和展板,在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宣传,推动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