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管架建造安全管理
目 录一、二、三、四、工程描述 作业环境及难点 重大风险源辨识 安全管理方案
五、导管架建造施工方案
六、导管架建造安全风险分析表
一、概述
二、作业环境及难点
因工程建设需要,导管架建造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整个作业的实施分为建造、测试、装船和船上固定三大部分。
该项目作业的环境和难点主要体现在:
1、2、料混杂;
3、4、工作量大、时间紧、24小时连轴作业、夜班作业多;
建造场地有限,五个平台导管架同时开工建造,人、机、设备、材人员多,交叉作业多;
起重吊装、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动火作业等风险作业多而集中;
5、建造期处于夏天台风多发季节,作业中可能遭遇高温炎热、台风、雷电和暴雨;
6、大尺寸钢管的组对精度较难控制。
7、导管架装船和船上固定。
三、重大风险源辨识
1、导管架主体结构建造
导管架主体结构建造的重大危险源为:
1.1 五个平台导管架同时开工建造,场地有限,交叉作业多,易造成人员碰伤和设备设施损坏;
1.2 坏;
1.3 1.4 1.5 高空作业多,易发生人员高空坠落。
脚手架搭设和拆卸作业频繁,易发生坍塌倾覆和人员高空坠落。探伤作业多,易发生人员辐射伤害。大尺寸管段在运移、高空组对过程中易造成人员碰伤和设备设施损重点: 1)各作业小组应对交叉作业进行提示、通告,并考虑对相关方的保护; 2)在进行管段运移前,对路径进行详细的实地观察和测量;3)严格执行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严格执行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严格执行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钢桩、隔水套管、登船平台、钻井小平台及附属构件等的建造
涠洲12-2/11-4N油田二期开发项目钢桩、隔水套管、登船平台、钻井小平台及附属构件等的建造的重大危险源为:
2.1 在建造导管架同时,穿插作业,交叉作业多,易造成人员碰伤和设 备设施损坏;
2.2 钢桩运移、附件吊装过程中易造成人员碰伤和设备设施损坏; 2.3 高空作业多,易发生人员高空坠落。
重点: 1)附件尽可能与主结构一起预制和安装,不能和主结构一起预制的,在条件具备时尽可能在主结构安装步骤的间隙安装,合理安排,避免与其他作业干涉; 2)在进行钢桩运移前,对路径进行详细的实地观察和测量,严格执行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严格执行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3、装船和船上固定
导管架采用滑移拖拉装船,钢桩等采用履带吊进行吊装装船,虽然滑移拖拉装船和履带吊、汽车吊码头装船是一项经常从事的吊装作业,但出现事故的例子也不少,因此,在进行装船及船上固定作业中的重大风险源为:
3.1 3.2 滑道结构安全性;
导管架滑移装船过程驳船的稳定性;
3.3
钢桩等码头装船,不清楚被吊物的真实重量,不熟悉将操作吊机的性能,盲目吊装;
3.4
被运输物没有可靠固定好,海上运输过程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重点:1)滑移装船前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并编制滑移装船程序,滑移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2)用于驳运的驳船应有足够的装载能力、结构强度、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装船过程中驳船的压载系统在整个装船作业期间,对于荷载变化和潮位变化应具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以保证岸上滑道和驳船上滑道在装船过程中对接可靠,表面齐直平整; 3)制定吊装方案,吊车司机和司索人员持证上岗,专人指挥,严格执行吊机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十不吊;4)被运输的结构物应可靠地固定在驳船上,固定用的垫墩、支座等支撑结构应经过专门设计。
四、安全管理方案
根据上述的作业环境、难点分析,以及作业重大风险辨识,安全管理方案如下:
1、 2、2.1 安全管理目标 无设备损伤坏事故; 无人身伤害事故; 无火灾事故。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开发项目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政府、有限公司关于HSE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或管理体系。
2)3)4)5)6)2.2 推行--HSE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导管架建造项目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领导和协调。当出现应急情况时,直接指挥、协调安全应急工作。组织导管架建造项目施工作业中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批准现场安全协调小组的成立并批准导管架建造的安全管理方案。现场安全协调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1)2)3)负责。
4)
执行项目组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汇报、请示安全工作。执行--。
负责生产和施工作业期间的全面安全工作,向项目组安全领导小组监督执行本管理方案中的各项安全要求。
5)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每天召开安全联席会议,总结安全工作,通报作业进展和动态,协调安全问题,对事故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安全联席会议必须做好会议记录。安全联席会议日常由协调组长组织召开,--公司项目经理、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监督及分包单位负责人、安全员等参加;会议于每天下午20:00点在会议室召开。6)执行。
7)8)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后续施工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通过后并监督组长随时通告重要生产、施工计划变更。
协调解决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调解作业中存在的分歧。
9)对于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人员重大伤亡等事故隐患的作业,要及时停止、整改。
10)应急情况下,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应急抢险工作,及时上报项目组安全领导小组。
3、导管架建造期间的安全管理职责
在--公司《导管架建造方案》和《导管架建造HSE 计划》基础上,根据各部分工作的特点,对安全管理职责特别明确:
3.1--公司
1)参与导管架建造项目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规定和执行项目组的安全管理规定与《导管架建造项目安全管理方案》。2)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导管架建造作业的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公司的安全管理,接受项目组的安全监控。3)承担导管架建造作业施工中切割、吊运、组对、焊接、探伤、试压、装船和船上固定等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4)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接受项目组现场安全协调小组的现场安全管理。
5)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按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6)进行导管架建造作业的工程人员对所进行的施工作业安全负责,并做好施工区域的消防工作。
7)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组织进行施工作业前的安全风险分析。
8)执行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措施落实。对施工作业中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并及时报告安全状况。
9)保持与项目组、现场协调小组的通信畅通,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调整必须及时通知相关各方。
10)应急情况下,启动经项目组批准的应急程序,做好同时及时上报现场安全协调小组和项目组安全领导小组。
11)参与作业的施工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参加施工方案和风险分析会议,以确保每个人知道施工的具体方案和风险及相关安全措施。
3.2 开发项目组
1)监督--公司导管架建造项目的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规定。
2)3)监督、检查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向各方介绍作业中相关各方的安全职责,并进行协调和督促。
4)对导管架建造作业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控,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前的安全风险分析。
5)6)
4、监督--严格执行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规定。应急情况下,协助--公司做好应急工作。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
在整个导管架建造作业过程中,开发项目组协同--公司导管架建造项目组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全程安全监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4.1 指派专人跟踪导管架建造全过程。督促--公司导管架项目组严格执行批准的作业程序,并监督、检查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 4.2 供保障; 4.3 确认; 督促--公司导管架项目组细化导管架建造程序,为实际作业安全提每次施工作业前,组织对作业环境、施工用具进行全面检查和安全4.4 每天督促--公司导管架项目组组织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技术交底,让所有人员明确各自职责与安全注意事项;
4.5 每天晚上定时、定点协助组织安全联席会议,汇报、总结当天施工与安全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
5、安全应急程序
导管架建造项目在--公司所属场地内进行,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作业期间的安全应急程序执行--公司《--开发项目导管架建造应急程序》(详见附件1)。
五、导管架建造施工方案
详细的导管架建造施工方案请参见附件2:《导管架建造方案》
六、导管架建造安全风险分析表
详细的导管架建造安全风险分析表请参见附件3:《导管架建造安全风险评估》
--开发工程项目组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七日
第二篇:导管安全管理
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导 管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一、导管按风险程序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二、导管评估、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评估:
高危导管:至少每四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二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三、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
四、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十、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 1.1 生命体征不稳定; 1.2 意识改变; 1.3 抽搐; 1.4 气管内插管;
1.5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1.6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1.7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医生应评估病人病情,以判断病人:
2.1 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2.1.1 心跳、呼吸停止;
2.1.2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2.1.3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2 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3.1 氧气枕。
3.2 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3 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3.4 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5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3.6 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至少持有CPR证书;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呼吸师陪送;病情需要时,由医生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病人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七、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
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2.1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2.1.1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1.2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1.3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2.1.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2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2.2.1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2.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2.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2.2.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2.5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2.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 3.1 保持镇静
3.2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3 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4 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5 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
3.6 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3.7 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第三篇:各类导管管理规范[模版]
各类导管管理规范
非计划拔管委员会
导管护理的目的:保持引流装置通畅、有效、安全、稳妥,通过对引流液色、质、量的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非计划拔管的对策:
1、有效的沟通、宣教
2、妥善固定
3、定时检查
4、合理约束
5、交班记录
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1、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并告知。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道脱落时,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的状况及后果按规定填写报护理部。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发生管路脱落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9、护理部及非计划拔管组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导管滑脱处理流程
发生导管脱落→检查处理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记录(经过、处理措施)→进行要因分析→提出预防、整改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
一、分类及标示:
高危: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T管、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
低危:导尿管、腹腔引流管、切口引流管、盆腔引流管、温室孔引流管
除血管置管用红色不干胶外其余用蓝色不干胶,标上导管的名称、日期、长度(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道、脑室引流管),贴于引流管的中下端。高危导管挂防导管脱落警示牌,各类非动静脉途径的使用输液管的管道(包括各类冲洗管、气道湿化导管等)用黄丝带警示。随时保持标示清晰。
二、固定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病人活动时脱出或病人误拔。方法:
1、创伤置入性管道均需用缝线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加用宽胶布交叉固定,可用绷带固定在胸前或颈肩部)。
2、胃管固定方法见图。
三、观察
保持各引流管道通畅,防折叠、扭曲、受压或堵塞,定时挤压引流管,一般每30分钟至1小时挤压并观察一次。挤捏方法(离心方向),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引流管及引流袋切不可高于管口及切口的平面。(特殊引流管除外。)
四、更换
每天(我院每周两次)更换一次性引流袋,特殊情况及时更换。每天更换引流瓶的生理盐水。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按说明书及特殊要求),胃管每月更换一次(按说明书),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时戴手套—倾倒引流液—引流管末端下面垫引流袋外包装—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末端上3CM处—取下要更换的引流袋—用两根无菌络合碘消毒棉签消毒接口及以上和 以下各纵行消毒2.5CM—接无菌引流袋—松开止血钳—整理用物,按医疗废物处理—手消毒。
五、记录
每班总结一次各引流管的引流量(用电子秤称重克=ML),并观察其颜色、性质。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六、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上措施一至五项)
七、处置
用过的引流管和装置放入感染性废物桶内。
一、导尿管的护理
1、操作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他们能认识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操作时,气囊导尿管见尿后应再进入3~4cm左右(女病人)。
2、要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原因造成的引流不畅,以免导致观察判断病情失误。
3、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男女病人导尿管放置于大腿上方,尽量避开伤口敷料处,搬运病人时要夹管。保持尿道口的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周围皮肤,每天2次。准确记录尿量。
4、留置期间鼓励病人多喝水,协助更换卧位。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或有结晶应膀胱冲洗(遵医嘱)。
5、训练膀胱的反射功能,拔管前可间歇性引流夹管。(可夹闭导尿管3—4小时后放1次)。
6、外科常见双腔及三腔气囊导尿管,常在术前或术后进行膀胱冲洗用,注意其固定及冲洗的速度。
7、注意:为膀胱充盈及极度衰弱的病人导尿时,第1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以免病人发生虚脱和血尿。
8、正常尿液颜色呈淡黄色,深黄色尿多见于肝胆疾病,血尿常见于肾病、结石、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白色尿,尿液混浊,甚至白如牛奶,表明尿道可能有炎症、脓细胞和大量结晶,或为乳糜尿。乳糜尿多由丝虫病引起,还见于结核、恶性淋巴肿瘤等。另外,尿太淡或近乎无色,除饮水过多外则可见于尿崩症和糖尿病。还有很多药物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
二、泌尿外科引流管(支架管)的护理
1、保留泌尿系造瘘管的病人应每日更换瘘口的敷料。
2、带管卧床的病人,引流管的长度应合适(一米以上),避免因翻身等活动造成引流管的脱出。
3、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引流管,引流袋的位置(引流袋应低于插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或引流液的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4、护士应经常巡视,观察量、尿液、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结石、组织、脓血块等沉淀物。保持引流通畅,勿打折。引流不畅时可适当挤压,在允许范围内可对管腔进行冲洗。
5、气囊导尿管起到固定、压迫止血的目的。插管后按气囊注入量要求注入气体或液体,拔管时将囊内气体或液体抽出后再拔出导尿管,不拔管时不能随意抽出囊内气体或液体。如气囊破裂及时更换。
6、泌尿系某些成型手术,一般备有支架管,为了促进组织的愈合,保留时间相对长些,应做好支架管的护理。置双J管病人,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起居、饮食及活动,不做四肢及腰部同时伸展动作,不做突然的下蹲动作及重体力劳动,还要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儿打闹及剧烈跑动,防止双 J管滑脱或上下移动,告知双J管拔管时间为15-30天,特殊情况遵医嘱。
7、保留引流管的病人应鼓励多饮水,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及减少尿液对创面的刺激,24h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三、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目的:从胃管抽吸出胃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张力,协助诊断,并有治疗作用,利于伤口愈合。(二)护理常规
1、经常巡视,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吸一次,保持通畅。胃液较多气体多表明胃肠功能没恢复,有大量气体要及时倾倒,如果胃管未抽出和引流出液体要检查是否通畅及腹痛腹胀情况。
2、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量、性质、颜色,每天总结一次,并填写在护理记录单上。发现引流异常及时报告。引流咖啡色液体或血液不在正常范围。(胃手术后患者24小时不超过300ml颜色逐渐变浅变清,若其他非胃手术患者胃液有咖啡色或血液提示有胃出血,应立即告知医生。)
3、灌注药物,应夹管1到2小时后,再接负压吸引或引流袋。
4、停止胃肠减压时,先使胃管末端反折,令病人屏息,迅速将管拔出。
(三)、注意事项
1、选择胃管应光滑,通畅,无破损,减压装置应完好,无漏气,各部分连接紧密。
2、插管时如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紫绀或胃管盘结于咽喉部及口腔时,应即拔出,重新插入。
3、胃管注入药物后,应注入10ml气体或温开水,以便将胃管内的药物全部注入胃内。
4、负压吸引力的大小要适中,过小起不到减压目的,过大则易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甚至出血。
5、注意事项:置胃管前取得病人的合作。指导配合的方法。
6、急性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者,谨慎插管,若必须插管时,应请医师在旁,并做好抢救准备。置管前嘱病人口服10ml石蜡油,多涂油于胃管,插管时动作要特别轻柔。
7、如能所到肠鸣音或病人已排便,说明肠蠕动恢复,报告医师,可考虑拔管。
8、减压期间,加强口腔护理。
9、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并发症。
10、胃管固定方法(见图)
四、腹腔引流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扯而脱出,并减少牵扯拉引流管起的疼痛。
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脱落。正常情况下引流血液<100m/2小时,色淡红并有减少趋势。如大于200ml每小时,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持续2小时未止就可以确定了。引流液混浊,有异味或残渣,应考虑瘘的发生和感染。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6、每班总结引流液量,准确及时记录。五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一)适应症:胸腔闭式引流常用于胸腔手术后,也可治疗脓胸或气胸(自发性或损伤之后)、血胸
(二)目的: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正常的负压,使肺复苏。平衡压力,预防纵膈移位。(三)胸腔引流管插入位置
胸腔手术后或血气胸时通常会放置胸腔引流管。气胸放置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液胸放置于腋中线第七八肋间。前者用来排出胸膜腔内气体,引流管较细。后者用来排胸膜腔内的浆性或血性液体,引流管较粗,以便促进液体排出。(四)护理
1、注意无菌操作
胸闭引流通常在手术室放置,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血胸、气胸、脓胸,可在急诊室或床边进行,但应遵循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性感染。以后每日更换引流瓶生理盐水,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防继发感染。
2、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腔闭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位置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搬运病人和更换生理盐水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再进行操作。
3、、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①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一般60—100ml,过长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病人翻身或坐起时可能拉脱引流管。如不慎引流管脱出或衔接处松脱立即用手捏闭切口处皮肤或反折引流管,防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具体方法(见图)
4、维持引流通畅: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要始终保持引流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引流管长管在液面下3—4cm,防气体进入胸膜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观察是否有液体排出,和长管内水柱的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术后经常挤压液管(每30分钟一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5、引流的观察与记录
①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情况而定),液面过半原则就要更换。每次更换引流瓶时,各部衔接紧密,切勿漏气。
②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和性质
引流量多且为血性应考虑出血的可能,正常引流血液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为淡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液量超过200ml/h,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有呼吸循环障碍等,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液混浊,有异味或残渣,应考虑瘘的发生和感染。引流量过少应考虑引流管是否通畅。
6、胸腔引流管的拔出及注意事项
(1)、拔管前:胸腔引流管放置48h-72h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h内引流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引流管。
(2)、拔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蹩气,气胸和皮下气肿等。
7、特殊护理:取合适的体位,斜坡卧位(血压平稳者),床头抬高45—60°,床尾抬高10°以利胸膜腔内液体流出。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指导深呼吸锻炼,遵医嘱雾化吸入Bid等。
六、T管引流的护理
(一)目的:1引流胆汁2引流残余结石3支撑胆道4协助术后检查
(二)T管摆放位置示意图(三)操作要点及护理
1、保持T管引流通畅防止牵拉脱出,导致形成胆汁性腹膜炎。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澄明液体,无渣,术后24小时内引流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引流量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每日200ml左右。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逐渐变澄清透明,呈深黄色。(1)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2)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3)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4)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如果在术后不久胆汁突然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引流管受压、堵塞或部分滑出,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若T形管引流有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T形管。长期带T形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3、注意观察及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疸、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5、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诊漏可能,及时报告医师。从术后第7~8天起,可把引流橡皮管逐日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流出量。几天后,如果没有不舒服,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到术后第10~12天全天夹管为止。
8、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如果病人体温正常,食欲增强,大便颜色正常,无腹痛黄疸,腹胀等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h,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疸、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狭窄及残余结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3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拔管后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疸、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但是,如果胆道有严重感染(仍有发热、胆汁混浊、胆汁细菌培养为阳性),或胆汁中有泥沙样结石,或胆道有其他病变,则可能要延迟至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拔管。也有因胆道支撑需要,把T形管放半年至1年的,个别病人因病情需要而放置T形管更久。
9、向带T管出院的病人解释 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沐浴时采用淋浴,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增加感染的机会。日常生活中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T管而脱出。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其是否脱出。引流管口每日换药一次,若敷料渗湿应立即更换。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医。
七、脑室引流管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放置引流管,将脑积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用于各种 原因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护理要点:
1.引流袋的高度: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即外耳道水平)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2、术后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可造成脑室塌陷,颅内出血,小脑上疝等危险,连接管上可预先安置调节夹,使后者处于半开放状态,避免脑脊液骤然大量流出。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天以不超过500ml为宜。如患者有颅内感染时,脑脊液分泌增加,则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同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适当补充。
4、引流一般不宜超过 5-7天。
5、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6、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7、拔管:拔管前一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生。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渗液,若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生给予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引流不畅原因
1、颅内压过低
2、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3、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4、有脑组织碎屑、血凝块堵塞,采用自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旋转引流管方向,适当降低引流管高度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以上方法处理后仍不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警惕颅内再出血,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八、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 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多与颅骨线性骨折有关。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急性血肿,次之亚急性,慢性较少。其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特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护理要点:
1、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2、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
九、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为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占颅内血肿的10%。护理要点:
1、术后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低于创腔30cm。
2、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第四篇:2014普外导管安全管理
普外科常见导管护理要求
普外科高危导管包括:T管
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 鼻肠管 PTCD管 胰管
普外科中危导管包括:腹、盆腔引流管
各类造瘘管 切口皮下引流管 三腔二囊管
普外科低危导管包括:留置导尿管
普通氧气管 普通胃管
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1、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危险因素应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并告知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按规定填写报护理部
7、护士长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导管滑脱预防措施:
1、确定导管风险性分类及标识。
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留置时间、导管置入长度或体外导管长度;中危导管用橙色标记,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留置时间;低危导管无标识。
2、风险评估项目:导管风险性分类、病人拔管史、病人意识、病人配合程度及接受教育后效果、病人年龄等。
3、记录要求:
(1)记录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必须及时记录。
(2)评估时间:高危导管——至少每四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4、做好交接班:每班交接引流效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交接。
5、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
导管滑脱处理流程:
1、发生导管滑脱立即汇报医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拔管口渗血渗液情况。
3、及时做好记录。
4、值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对于中、高危导管滑脱者应24小时内汇报护理部。
5、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改进。
各类导管护理原则: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放置导管的目的、放置位置、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翻身活动时避免脱出,对躁动不安的应专人守护适当约束,一旦脱出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压,按引流目的取不同体位,保持引流通畅有效,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有无引流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效果等。
6、标识清晰:有两根以上引流管应标记清晰,摆放整齐。
7、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指征
8、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确定引流管、引流袋或引流装置的时间。
9、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和装置。
T管引流管的护理(高危)
1、告知放置T管的目的、放置位置、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导管做好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外露长度、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防止T管扭曲、受压、折叠、脱落。
4、保持T管引流通畅:定期从身体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
5、加强巡视,每四小时巡视查看T管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
6、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位是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
7、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量、色、性质。
8、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
9、拔管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拔管前1—2日全日夹管,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症状;经T管做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残余结石,才可予造影后2—3日拔管。
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高危)
1、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引流装置放置位置。
2、导管做好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外露长度、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鼻胆管,鼻胆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两侧(T形胶布)、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4、保持鼻胆管负压有效,引流通畅。
5、加强巡视,每四小时巡视查看鼻胆管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
6、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
7、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装置,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8、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嘱病人定期用漱口液漱口。
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高危)
1、向患者解释引流管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引流装置放置位置。
2、导管做好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置入长度、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用3M胶布贴于鼻翼两侧并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4、保持胃管引流通畅,保持合适的负压。
5、加强巡视,每四小时巡视查看胃管的置入深度是否正确、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
6、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以助于判断病情。若一次性有大量鲜红色液体(>200ml)引出,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做出相应的处理。
7、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装置,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8、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嘱病人定期用漱口液漱口。
鼻肠管的护理(高危)
1、向患者解释放置鼻肠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必要性。
2、导管做好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置入长度、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鼻肠管,用3M胶布贴于鼻翼两侧和脸颊部。
4、加强巡视,每四小时巡视查看鼻肠管置入深度是否正确、是否固定妥善并做好记录。
5、定时冲洗、鼻饲时应注意:①鼻饲时抬高床头,避免食物反流,防止误吸②鼻饲时温度38~40度,不宜太烫或太凉,营养液连续使用时应用加热器,调整好位置③鼻饲时速度宜缓慢,连续用时使用营养泵④鼻饲药物时要碾碎药物,充分溶解,鼻饲前后温水冲洗,不同营养物质之间要分开鼻饲。
6、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嘱病人定期用漱口液漱口。
PTCD管的护理(高危)
1、向患者解释引流管放置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引流装置放置位置。
2、导管做好红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体外长度、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PTCD管,用3M胶布贴于腹壁。
4、保持PTCD管引流通畅:定期从身体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滑脱。
5、加强巡视,每四小时巡视查看PTCD管的置入深度是否正确、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引流管口周围敷料渗出情况,并做好记录。
6、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以助于判断病情。若一次性有大量鲜红色液体(>200ml)引出,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做出相应的处理。
7、每日更换引流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8、注意观察患者黄疸消退情况。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中危)
1、告知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放置位置、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导管做好黄色标识,在标识空白处注明导管名称、留置时间。
3、妥善固定:防止腹腔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脱落。
4、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定期从身体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以免引流不畅,造成腹腔感染。
5、加强巡视,每班巡视查看腹腔引流管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引流管口敷料渗出情况,并做好记录。
6、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位是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
7、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如引流液为血性且流速快或量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8、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
9、观察引流管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继发感染、疼痛等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拔管或换管。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低危)
1、告知放置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
2、妥善固定,防止留置导尿管扭曲、受压、折叠、脱落,保持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
3、术后短时间留置导尿的患者无需贴导管标识,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需有导管标识,标识上注明:留置时间,且要求每周更换留置导尿管。
4、加强巡视,每天巡视查看留置导尿管是否固定妥善及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
5、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位是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引流口平面,防止尿液逆流,或使用抗返流引流袋。
6、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尿液的量、色、性质。
7、严格无菌操作:普通引流袋每周更换引流袋二次,抗返流引流袋每周更换引流袋一次。
8、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做会阴护理二次,病情允许,嘱多饮水,饮水量大于2500毫升/天。
第五篇:导管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介入诊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严格执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加强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和《指南》中“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求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严格执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确保介入治疗的质量与安全。(2)在取得相关资质下开展介入治疗工作。
(3)每季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加强介入科能力建设,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制定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管理办法。每月固定一组手术人员,确定通知顺序流程、值班原则、联系电话,建立了绿色通道,具备24小时诊疗服务。
检查标准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考核方法:查看医护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质量控制标准及质量控制记录;随访记录。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介入治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围手术期诊疗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2)加强医护人员对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定期考核,熟练掌握,正确使用。
(3)进一步完善介入科质量控制标准,定期组织学习,认真掌握并严格执行,从源头控制质量隐患。
(4)建立临床随访制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检查标准4: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考核方法:质控办定期抽查介入治疗病历,检查因病施治,合理治疗情况。改进措施:
(1)严格遵循《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要求,在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讨论中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和选择,认真执行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指南。
(2)对须做介入治疗的患者实行术前三级医师讨论制度,严格把握指证,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
(3)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认真进行术前谈话,讲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预期达到的目的,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和所需费用。